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进五万秀才,加上原来的六十万秀才,已经参加完了今年的乡试资格考试,也就是科试。

今年的科举参考人数也达了六十万,其中有大约五万生员因各种原因未参与科试。

仅江西一省科试,就有五万名秀才参加。

由于秀才的数量太多,因此在正式的举人考试乡试之前,还得有一场乡试资格考试,科试,由提学官们主持。

只有通过了科试的生员,才能称为科举生员,才有参加乡试的资格。

明中期以后,科试的录取率一般为三十比一。

刘钧同样的提高了今年科试的录取率,考试之前,他已经定了录取数额,天下总录取六万人。

六十万科试考生中给予六万人乡试资格,这是十分之一的录取率,三倍于明代时。

现在,通过县试、府试、院试、科试四道考关,从天下百万参考读书人中,最后只选拔出了六万人参加全国乡试,这六万考生将前往各省省会考试,最后所有试卷分为七大考区合并阅卷,每个考区将录取四百余新科举人,全国录取三千名举人。

这也是过去录取率的一倍。

八月乡试,十二月会试。

今年的录取率虽然提升许多,但考试的内容也会首次改革,八股将首次被废除。也许会有许多士子不适应,但刘钧相信,在他提高了一倍的录取率面前,这些士子也没什么好抱怨的了,毕竟改革是针对所有人,大家都是一样的试卷,从同一个起跑线开始。

唯适者生存,如果他们适应不了,那只能说明他不适合,也不是刘钧要挑选的士子。

乡试的试卷已经出来了,几经呈奏皇帝,几经修改后,终于勉强得到了皇帝的许可。四书五经的内容很少,只占了不到三成,其余的许多内容都是按皇帝要求增加的,增加了许多天文地理算术律法以及常识格物等内容。

全国乡试划分为七大考区,但所有的考题都是相同的。以往明朝的乡试录取名额都是各省定额,两京各录取百人,其余各省人数稍低,而今年则是划为七大考区,每个考区录取四百余人,不再分省。

除了让礼部官员们忙碌不已的科举考试,朝廷现在还有两件大事,一是朝廷的北伐。蒙古诸部纷纷归附,漠南蒙古共六盟五十四旗,现在已经有四盟四十四旗归附,只剩下了科尔沁等十盟未附。

皇帝新下旨意,要召已归附四十四旗在赤峰秋后会盟。

这个命令一下,理蕃院、枢密院、兵部、礼部等各个衙门,又迅速忙碌起来。距离九月会盟时间不长,朝廷上下都要为这第一次会盟,做好全面的准备。同时兵部和枢密院也得到了明确的旨意,这次会盟,就是要拉上蒙古各部讨伐科尔沁四部,甚至准备攻打满清。

军队和后勤方面要做好全面准备。

至于第三件大事,当然是朝廷的四路平叛大军。

如今四路大军的三路都在西南,各地叛乱的前明宗室、臣子们如今都已经被平灭,连那些想浑水摸鱼的闯贼等流贼也被打的溃散,可三路大军却没有收兵,反而一头杀进了云贵地区,大开杀戒。

当刘侨兵入贵阳,杀了贵州最大土司水西安氏,还在贵州全面改土归流,分田分地,解放奴隶等作为传回朝廷后,许多官员都对刘皇叔的行为大大不满。

认为刘侨依仗身份,胡作非为。

一时间,弹劾的奏章雪片般的飞上刘钧的御案。

对于科道官员们的弹劾,刘钧一面还是感到很高兴的,他们没有因为刘侨的身份而顾忌。可一面,又对这些官员的眼光而不满。

他们根本看不到刘侨在贵州所为的重要性,也看不到改土归流的必要性,却还在为那些叛服不常的西南夷说话,还觉得刘侨是在挑衅生非。

而刘钧的看法恰恰相反,事实上,刘侨在贵州的所做所为,都是出自他的授意。要没他授意,刘侨也不敢在贵州这样大动干戈,又是杀安位,又是改土归流。

云贵等地现在名义上还算是明朝的土地,那些土司们是明朝封的土官,到现在为止他们都没有上表朝廷归附。

刘钧将弹劾刘侨的奏折统统挑了出来,然后全都扔过了一个箱子里,所有的弹劾折子,统统留中不发。

刘钧拿起笔,开始给刘侨写信。

在信中,刘钧称赞了刘侨在贵州的表现,对他发动贵州的土司、汉人军户、土司奴隶们起来对付那些土官,很是赞赏。

从军事角度来说,其实刘侨有六万精锐在手,根本没必要再动用那些前明卫所军户、土司奴隶和一些小土官一起协助作战。

但从政治的角度上来说,这一着相当漂亮且极为重要。

有了这些人的参与,那贵州之战,就相当于贵州本土的这些势力间的斗争,朝廷军队反而成了那个裁决者。

充分的利用这些贵州土著,才是真正打破和改变贵州如今局面的最好方法。

刘钧信中还告诉刘侨,别急着去云南,先把贵州彻底的平定了稳固了再说。贵州身处西南中心,搞定了贵州,那周边的广西、湖南、四川、云南四省的蛮夷土著,就将被分割,难以成片。(未完待续。)

PS:  感谢心☆海、我爱我姐我弟的支持,谢谢!

'正文 第539章 大手笔'

王同安早饭吃了四个馍馍,也是长这么大第一次吃白面馍馍。吃着那柔软的白面馍馍的时候,他眼泪都流下来了。

昨天家里领了二百斤粮来,还分到一百亩地。兄弟几个背着那一袋袋的粮食来,看着堆在屋角的一袋袋粮食,他们当时都怔神了许久。这些粮食,都是今年打下的新粮,其实也就是他们自己交上去的粮食。

他们种的曹家的地,粮食交租,还债还息,最后家里剩下一点点粮食,其余的都交上去了。现在,汉军的军官,又把曹家的粮食,从仓库里搬出来,又按每户二百斤分给了他们。虽然还有不少,被汉军留用了,可自家能分到二百斤粮,还是让他们兴奋万分的。

昨晚上,一家人都没睡着,一会起来看一下粮食,生怕粮食半夜里飞走了。

今天早上,全家人都眼睛红红的,老爹最后更是宣布,吃一顿白面馍馍。娘说这太奢侈了,可老爹坚持。“全家还没吃过白面馍哩,就偿一。”

最后全家上阵,忙活一早上,终于蒸了一大笼白面馍。

拍着肚皮,王同安觉得今天的太阳都无比的明媚灿烂。

他从家里出来,往卫堡操场上走去,还离着老远,就听到操场那边嚷成一片。他忙赶过去,只听见那里黑鸦鸦的,人多嘴杂,许多人在说话。

他挤了进去,只听到同乡的百旗王士骥说,“你们这些人啊,谁家几口人我还不清楚吗?现在好么,全都挤过来了,大家也评评,你说爷俩光棍,也要算两户?那咱们全堡三千来人口,能不能也算三千来户?你们这是恨不得把吃奶的娃都要算上一户,好分那二十亩户田。你们也不想想,难道朝廷就是傻子,让他们蒙不成?”

王同安听不明白,忙问旁边一个小伙子。

“这是在吵啥呢?”

旁边的小伙子也是卫所里的军丁。不过其实过去也就是曹家的佃户,二十好几了,也是个光棍,他对王同安道,“你还不知道吧。王士骥已经被朝廷委任为城关镇的镇长了。这不,昨个朝廷不是给我们分了地嘛,还剩下不少,朝廷就说把剩下的这些地,每户再分给二十亩。大家听了,这不都来登记。好多人本来是一户,都说已经分家拆户了,好多分二十亩地呢。”

百姓们也都有着小聪明,听说每户能分二十亩,便各显神通。

东边的王老汉家。只有父子两个,结果他们说他们父子早分开过,算两户。

最好笑的,是老刘家的媳妇,他们不但要跟父母分开算,还把自己肚子怀着的那个,也要拆开算一户。

若不是女人得随夫,说不定还真有人要夫妻拆户呢。

王同安一听说还能按户多分田,不由的急了,我们一家九口人呢。别人家两口就一户,他也分二十亩,我们也分二十亩,那我们也太吃亏了。“

“谁让咱们过去穷娶不起婆姨呢。要是娶婆姨了,现在说分户,肯定是行的,但我们婆娘都没,总不可能光棍一个单独立户吧。”

王总旗,现在是王镇长的王士骥十分卖力。曹勋等原卫所武官们抵抗天兵被枪毙。他这个百旗算是幸存的武官,虽只是个小小总旗,但平时在卫所里也是有点点小威望的。朝廷改龙里卫为龙里县,知县等官员暂由军官们兼任,但下面的乡镇等,不可能也全由军官担任,总得有个熟悉下面的人才合适。

因此最后他运气极好的被选中当了龙里县衙所在城关镇的镇长。

镇长也是个九品官,但王士骥暂时还是个检校镇长,也就是个临时代理镇长,只有干的好了才能转正。因此王士骥十分卖力,上面长官说要把没分完的地按户分下去,结果下面的人个个跑来说他们分家拆户了,让让他十分不满,这不是欺骗上官嘛。

“我说各位,你们说话也得靠点谱,分家拆户不是不可以,但也得有个条件。起码你这一户得有一夫一妻不是?另外,如果只有一子的,就算儿子娶妻生子了,也不应当拆户另过,咱们还得讲个孝心不是。”

“符合我说的规矩的,可以登记拆户,另立门户,但不符合的,就不要来凑热闹了。你们也别总想着占便宜,这地也只是佃租给你们,又不是免费白送给你们。朝廷按每丁二十亩刚分过地,你们难道还不满足?”

他大着嗓音喊道,“若是你们不满足,也没事。只要你们有胆识,那有的是地方挣富贵。朝廷官兵要剿灭那些不遵朝廷号令的土官寨堡,如果你们真有那个胆识,那你可以来我这里报名,到时我们也跟着官兵去进剿,帮官兵运输火炮粮草,每月能有三块银元拿。若是你们够种,能够上战场杀敌,杀一个叛兵,凭级每个可换二块银元。你能割下来多少级,朝廷就给你们多少银元。”

王同安和邻居都不由的心动了。

运送粮草,一个月都能得三块银元,割个人头有两块,这太诱人了。现在大家虽然分了地,可这地还得每年还钱的,哪个不想早点还完钱,然后把地契赎来,到手了才安稳啊。

“你们要想去,就来我这报名,每个去运送粮草的,一月饷银三块,还有五块安家费。若是你们去剿匪打仗,一个月是饷银五块,还有十块安家费。一登记,马上就给安家费。”

王士骥的话一落,王同安脑子一热,忍不住就大喊道,“算我一个。”

“好,王同安,王家老大,有种,你要去运粮草,还是去打仗?”

无数目光都望向王同安,他感觉脸上**辣的,却也有股子兴奋。

“去打仗,男子汉大丈夫,要挣就挣五块月饷,拿十块安家费。”

“好。”王士骥大喝一声,“够种,来,到这里按个手印,然后把十块安家费和五块月饷预支拿去,把钱拿去,然后跟家里人告别一下,中午到这里集合。”

王同安挤开人群,走到前面的桌子前,伸出手在印泥盒里沾了一下,然后在王士骥递到面前的纸上按下了自己的名字,接着伸手接过十五块银元。

十五块银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还不时出清脆的响声,白花花的银元,正面是一个年青人的头像,据说这就是当今大汉天子的头像。背面则是两龙蟠龙抢珠,侧面还有齿纹,相当精美。

昨天他老爹也拿到了朝廷军官给的二十块抚恤金,也是这样的。

“去吧,家准备一下,午后过来集合。”

“总旗,要自备衣甲刀枪不?”王同安问。

“叫镇长,我不再是总旗了。”王士骥纠正他,“也不用你准备衣甲刀枪,你家里那点破烂衣甲刀枪,没啥好准备的,朝廷不需要。你等下就空手过来就行,朝廷会给你衣甲和武器,连鞋袜都会给你新的。”

听到有这么好的待遇,旁边的一群小伙子,也忍不住的上前来报名。能一次性拿到十块安家银元和预支一月五元饷钱,白花花的银元实在是太诱人,有王同安第一个报名,他们便也跟着上前报名。

反正现在这个时节,家里也没有什么活计。

短短时间,卫堡三千多口人,就有五百多小伙子登记报名了,多数是要去打仗。毕竟打仗多五块安家费,一月还多两块饷。

到了后来,越来越多人来报名,不过王士骥最终选了五百去打仗的,选了五百去运粮的。去打仗的,都是青壮,运粮的则多是些小年青和些年纪大的。一些更小的和更老的,则被他拒绝了。

半天的功夫,王士骥就光了半箱的银元,掉了一万多块银元出去,他也不由的心里有些震惊,新朝真是好大手笔。

若是前朝时,调他们打仗平乱,根本不会给银子。当年奢安之乱,叛军围攻龙里卫,他们拼死拼活,死了许多人,朝廷事后连点抚恤银都没给。哪像是新朝,还没开打,先预支一月银元,更别说还给安家银。

怪不得新朝短短时间就能取代明朝。

操场后面,堡厅的窗边,站着数名军官,正面带微笑的打量着操场上的一切。

“民心可用啊。”

“朝廷给他们分田分地还分粮,现在召他们去运粮打仗,又给出这么优厚的代价,他们当然乐意了。”

“要我说,朝廷待他们也太优厚了,那田地简直跟送一样,还分了他们那么多粮,现在又给这么多银饷,有没有他们,咱们一样平定夷乱。”

肩上挂着四只黑色飞鹰的上都尉笑道,“不过万把块银元,就招来了一千青壮,而且是士气极高的青壮,你觉得划不来?至于田地粮食什么的,本来就不是朝廷的,不过是抄没的叛党的。你也别只盯着那些钱啊粮的,朝廷在乎的是这些钱粮吗?不,朝廷在乎的是将这里的夷人土司一举摧跨,以后彻底的把西南收归朝廷掌控,成为朝廷真正的疆土,而不是国中之国。只要我们打赢了这一仗,那以后这里的所有田地所有山林都是朝廷的,朝廷每年能征多少税收这些你想过没有?”

“最重要的,一点钱粮田地,就能得到如此人心,你觉得不值吗?不,是非常值。”(未完待续。)

ps:感谢山青盈的支持,谢谢。大家还有没有月票啊,在起点以外免费的朋友们,能不能来起点支持一下木子,支持一下明末称雄。有钱的捧个钱场,哪怕一块钱也好,没钱的过来捧个人场,投下免费的推荐票也好啊,拜求大家了,谢谢!

地一下云。来。阁即可获得观。】手机用户请访问://

'正文 第540章 私奔'

龙汉元年八月,黔西桂花飘香,稻香田野。

水稻田里的鲫鱼也吃稻花吃的正肥,水西则窝则溪的阿木阿依赤着脚在稻田里摸鱼,田埂边的木桶里,已经装满了半桶肥美鲜活的鲫鱼。眼下鱼正肥,天气也好,这个时候把鱼从稻田里捉了,拿回去正好腌桂花鱼,眼下正是制作腌鱼和腊肉的好时节。

对于西南夷人来说,腌鱼腊肉,是最好的美食,也是最好的保存实物的手段。

不过对于正在抓鱼的阿木阿依来说,今天抓到的这些鲜美的鱼,并不属于自己,就如同这开满稻花的稻田一样,稻穗满满即将丰收的粮食,都不属于他。

肥美的鲫鱼,沉甸的稻穗,这些都是属于他的主人的,与他无关,每年腌制的鱼再多,主人也不会赏他一条。

虽然同是彝人,可彝人之间却也等级分明。在水西,安氏家族是兹莫。兹莫也就是掌权者,宣慰司长官司等土司土官土目,都是兹莫,他们是彝族中的人上人。阿布阿依一般把有印的称为土官,没印的称为土目。

但不管是土官还是土目,他们都是大领主,大奴隶主,人上之人。

而阿布阿依,只是一个呷西,彝语为呷西呷落,意为主子锅庄旁的手足,汉人则叫锅庄娃子。

其实他们就是地位最低的奴隶,这些呷西多来源于彝人中阿加的子女和掠夺买卖来的汉人和其它族的奴隶,还有是失去家支支持的破产曲诺。

阿布阿依就是一个从川贵沿边掠夺贩来的汉人。

做为地位最低的呷西,他们被认为是主子的私有物,没有任何的财产,没有房子没有田地,甚至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生死掌握在主子手里。主子甚至可以随时将他们杀死,买卖,馈赠。

在水西,如阿布阿依这样的呷西。差不多占有一成人数。

主子为了防备他们逃走,还常常让他们带着铁链干活,他们成天在主子监管家娃子监督下干活,稍有怠慢。就会挨打。

许多呷西,都是受折磨而死,很少有活过四十岁的呷西。

在整个云贵川的彝族人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等级,没有等级的人是不存在的。

在兹莫和呷西之间。还有诺合、曲诺、阿加三个等级。

整个彝族就是一个奴隶制社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无法逾越的。而他们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

血统,就是彝人的根本和支柱。

诺合,就自认为血脉尊贵,他们也被汉人称为黑彝,他们只在黑彝内通婚,绝不与其它等级的彝人通婚,更不与外族通婚。

一个黑彝不管他如何落魄,可他都是一个贵族。依然享有特权。

而被汉人称为白彝的曲诺,哪怕他再有钱,再怎么比黑彝富有,可在彝族中依然属于奴隶阶层。

兹莫和诺合是统治层,其余的都是被统治者。

只不过白彝属于其中待遇较好的,在彝族中,有近半的人都属于白彝。他们可以占有少量土地和其它的财产,甚至还能占有少量的阿加和呷西,成为奴隶主,有不少白彝甚至财富超过黑彝。。

但是白彝仍然归属于黑彝和兹莫。每年要为主子服一定时间的劳役,并且过年过节时得向主子送礼,打仗时则要自备武器随军出征。

阿布阿依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个曲诺。那样他也能成为一个自由人甚至成为一个奴隶主。

阿加也是奴隶,但地位比呷西高点。阿加是彝语中阿加阿图的简称,意为主子门里门外的人,汉语也称为安家娃子,彝族中三成的人都是阿加。

这些人类似于汉人中的佃户,拥有奴隶主分给的耕食地。但没有人身自由,住在主子边上的小屋,供随时使役,他们也没有任何的权利,甚至无婚权和对子女的亲权,其子女随时可被主子抽作呷西。

他们的地位低下,主子可以出卖阿加,黑彝主子甚至可以将所属的阿加全家或把家人分散卖出。

不过他们比呷西要好点的是,如果遇到好点的主子,交纳一笔赎身费,并通过与白彝通婚,那么就有机会能上升为白彝,但能从阿加升到白彝的少之又少,不过是黑彝主子们画下的大饼罢了。

两个木桶都已经装满,这块稻田里的鱼已经捉完。

阿布阿依上了田埂,洗了下脚,然后挑起两桶鱼往回走。

他打着赤脚走在路上,不是爱惜鞋子,而是他根本没有鞋子,只有到了冬天,他才有一双草鞋。

两大桶鱼很重,可他却早已经习惯肩膀上的重担。

路边一队白彝跑过,这些人背着弓扛着矛,一脸严肃的样子。

阿布阿依听说汉人杀过来了,汉军已经占了贵阳,还杀了安氏的苴穆安位。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面色沉重,其实内心里却兴奋万分。

他也是一个汉人,不过在他还是十来岁的时候就被掠走,被卖到了水西,成了一个呷西。他无时不刻的不希望能有汉军打过来,然后改变他目前的命运。

当年安位的叔父安邦彦叛乱的时候,他本来以为有机会了,谁知道,那场叛乱虽然打了很多年,可他的命运根本没有半点改变。

他甚至都已经有些灰心,麻木了。

对于那些从身边经过的白彝,他恍若未见,继续挑着两桶鱼往回走。

则窝则溪属于水西安氏十三则溪之一,在鸭池河西北,水西驿北边。南面是以著则溪,两溪之间是龙场九驿大驿道。

溪和峒是西南夷的一种常用词,一般指土目所在地。

则溪,盖宗亲之意,与唐代的州,宋代的军相似。水西安氏,最早是从西川来的卢鹿部,占据水西地区后,为了确保安氏一姓在水西的长久统治,便按宗法关系分封土地。每一宗亲占领一片土地,形成一片封地,这片封地便是则溪,按彝人的意思。则溪是仓库之意。

水西安氏因为宣慰使和十二宗亲各领一片土地,每片区的中心点便都驻兵屯粮,设立仓库以征钱粮,形成大仓库后,在这片区域征收赋税。由此渐成为类似明乡镇的行政区。

水西安氏,十三则溪之下,有四十八目。又其下,有百二十骂衣,千二百夜所,犹如明之乡、里、甲。

水西安氏的十三则溪,水东宋氏曾有洪边十二马头,普安土司有十二营,云南武定土韧带有二十七马,云南东里宣慰使有版纳等。都是一个意思。

水西安氏本不姓安,他们原本无姓,明代时得明朝皇帝赐姓安,以此便为安姓。

水西,便是安氏的天下,安氏一族世代统治水西,主要就是靠家支宗亲血缘来维系,靠宗法制实行土目分治,最后形成十三则溪,和九扯九纵的土官制度。

水西十三则溪分别是:木胯、火著、化角、架勒、安架、则窝、以著、雄所、的独、朵泥、陇胯、六慕、于底。

每个则溪都有一个管钱粮和一个管兵马的土目。

则窝则溪是在十三则溪中较大的一个则溪。拥有四个长官司,上万户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