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决定,伯父一家留下来,祖父祖母还有未出嫁的小姑也留下。

二伯家和水生家则报名移民。

决定后,祖父又安排分家。

虽然以前住在一屋,但都是单独过,可祖父的意思,这次不是寻常情况。

“老二老三去日本,这家里的东西也带不走,房子啊,还有那些锅碗瓢盆啊,一些家具啊,还有这屋里喂的猪养的鸡,还有你们两家佃的田,就都给老大家。你们路上也不用带那些锅碗瓢盆了,我跟老大凑一笔银钱给你们两个,路上富裕些,到了那边也好再置办些家当。”

水生家里的田虽然也是佃的,但却是拥有田皮的,就是永佃权,这也是值不少钱的。其它的也就是两家名下的屋子,以及那些各种家具生活用品等。

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最后祖父做主,给出去的兄弟两,一个凑了二十块银元。大伯手里也没这么多钱,还得去信用社里先贷点钱出来。

对这个分家法,最终都没有异议。

以后大伯负责照顾祖父祖母,将来祖父名下的那份家业,也全归大伯名下。(未完待续。。。)

'正文 第664章 退位'

八月中秋过节后,县里来人,还带着十几辆大车来到同江村里。。。

今天是同江村移民出发的日子,他们要先到县里集合,然后再去省城,最后去南京,再东渡日本。

同江村里去日本的人家不少,大家早早的已经打点好了行囊,等候在村口。

村口,村里的乡里乡亲都赶来送行。

尖头校长也穿着绸衫过来,他对着要走的那二十多户人道,“出去也好,我们这村里前前后后多少人出去闯荡,不少人都在外面发达起来了。你们一下子二十多户人出去,要记得,你们都是一个村里人,都是一个祖宗的同族。到了外面,一定要互相照顾。不管在外面发达还是落魄,一定要记住,这里是你们的根,将来有机会,落叶一定要归根。”

出去的二十多户人家,多数都跟水生家一样,几兄弟里出去一两个,家里总留了人。

水生他爹草根忙道,“三叔公,你放心,我们就算出去了,也是同江李家人,到哪里都不敢忘记的。等我们在那边站稳了脚,以后肯定还要回来祭祖扫墓的。若我们在外真的能发达过好了,到时我们这些出去的人肯定回来把我们村的祖祠翻修一新,我们出钱。”

校长满意的点了点头,“有你这话就好,你们放心出去吧,家里老子娘都还有兄弟在。真要有什么事,我也会帮忙的。若不是我年纪大把了,我肯定也要跟你一般出去闯荡一番的。”

说完,他一招手,校长的几个儿子各捧着一个朱漆托盘上来。

托盘上面盖着红布,掀开,里面摆着一盘亮银银的银元。

校长从中拿起五块银元递到水生父亲手里,“穷家富路,拿着,三叔公的一点心意。”

草根吃了一惊,五块银元可不少。能买两百多斤白米了,对于乡下百姓来说,这可是一笔大钱。

“三叔公,这钱我不能要。”

校长却坚持要给。“草根啊,这钱一定要收,别嫌少。给出门人送路财,这是我们这里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我们这里人爱出门闯荡,不管是哪个出去。乡亲们都会送路财,这规矩不能到我这里破了。”

众乡亲们都纷纷道,“是啊,收下吧。”

草根还是觉得这钱太多,但校长一再坚持,最后他谢着收下了。

校长给出去的那二十多户人家,一家不落,每家送上了五块银元路财,这一下子就是一百多块银元出去。大家都感激三叔公的豪爽恩义。

其它的乡亲们也都纷纷解囊,有的给一角银元。有的给一分的,还有给二十文的铜元,甚至有几个老人只摸出了两个铜钱。

可不管多少,大家都感激的收下了。

最后,草根捧着这些钱,拉着水生道,“给公公叔伯婶子们磕头,一定要记得今天,记得大家对我们的情义。不管今天走到哪里,发达还是落魄。你都要记住,你是吉水同江村的人,是李家人。这里,是你的根。”

许多父亲都在告记儿子。让他们记住,将来要是挣到钱发了财,绝不能忘记了这里的父老乡亲。

最后要上车前,各家离开人家留下的老人,一手拿着一个布包一手拿着一个葫芦过来,交给自己离家的儿子。。。

“带上这个。”

水生好奇的打量着那布包和葫芦。“这里是什么?”

“是同江的水和堂屋香案下的土,这是家乡的水土,等到了日本,安顿下来后,把这土洒到新屋香案下,把这水倒进水井里。”

水生的祖父细心的向儿孙们说道。

“我会记住的,爹。”

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大家坐上县里准备好的大车,他们都只携带着简易的行李包袱。县里早跟大家说过,不要带太多的东西,带上衣物就好,钱财等物,最好是先存进银行里去,带上存单就行了,到时到了日本,再取出来就好。

路上的吃住,都会由朝廷负责,行李越少,越好。

日本。

大汉帝国军占领关原之后,便停了下来,不再继续东进。

八月的日本,依然秋高气爽。

不过在京都的一座大宅里,陆维章却忙的不可开交。

在他的面前桌案上,堆着山一般的报表。

对于帝国东征军来说,战役已经暂时告一段落,他们可以放松,甚至能够轮流休假,享受一下海鲜和沙滩。

但是对于陆维章和他手下的那一大群统计人员来说,却正最忙碌的时候。

帝国已经攻占了日本近半地方,粗略统计,占领区的倭人就多达五百多万,这些人都将送进各集中营,然后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分类甄别手续,把详细的信息送去中原,等那边将收置安排的方案做好,他们又得把人分批的装船送过去。

另外还得把这边的城镇、乡村等情况统治好,那么大地方的无数城池乡村都要登记在案,统计起来,要为即将到来的移民们做好接应安置工作。

当然,还有无数的战利品得统计呢。

各种各样的战利品,金银铜钱,珠宝玉器,粮食、牲畜、船只车马等等。

缴获的各种物资中,仅货币一项就非常麻烦。日本实行的是金银铜三物货币,其中光是金,就有七种单位,银也有两种。再加上有不同时代铸造的不同货币,各种金银货币的含量不同,要把他们统计起来并不简单。

但收获还是相当惊人的。

陆维章不由的感叹,果然再独占垄断的对日贸易,也不如直接攻占所抢到的多啊。

各种各样的物资有分类统计,陆维章面前就有各项物资的实步统计数字,虽然还不是最精确的,但已经大致不错了。

到目前为止,帝国已经攻占了日本九州、四国、中国地方和关西地方。获得的人口多达五百多万,还不计入近三十万的皇协军和他们的家眷。

缴获的粮食更是极为惊人,多达一千多万石。

各种成色的黄金,以及黄金制品,多达百余万两。

最多的还是白银和银制品。各种丁银、豆粒银以及银制品,整整多达五千多万两。

各种珠玉宝石等,更是直接按箱算,缴获多达三千多箱。

铜的收获更多。日本此时金银产量减少,铜矿却不断增加,此时日本国内******铜商为主的铜商,同时开采着大约一百多座铜矿,其中一些大的铜矿每年产铜一百多万斤。

在日本禁铜出口之前。日本每年对外出口的铜达到五百多万斤,而且每年还有大约三百万斤的剩余。

这意味着日本每年达到八百多万斤的铜产量,相当的惊人。

许多铜出口都是在长崎出口,而大贩则是一个重要的转运地。当汉军现在占领了关原以西地区后,长崎以及大坂等地仓库中积存的大量铜都被汉军夺得。

汉军现在从日本夺得的铜足有两千多万斤。

更别提,汉军还已经占领了几十家铜矿,这些铜矿每年至少能产铜数百万斤,这就是源源不断的奶牛。

这大批的金、银、铜,也是最让朝廷上下关注的。

百余万两的黄金,五千多万两的白银。还有两千多斤的铜,光是这个收获,已经让大汉大赚特赚了。

如此大批的黄金和白银的收获,足以大大缓解如今帝国银行的准备金储备了。有了这么多的黄金白银,帝国可以铸造更多的金币和银元,甚至能以此做为准备金,发行更多安全无忧的银元券。

而大量的铜料获得,也能让铸币厂源源不断的铸造更多的铜元。

如今大汉稍稍有些通胀的局面,必然会大为缓解。

至于珠玉宝石,生丝瓷器、布匹牲畜这些。都已经是锦上添花而已。

“这些倭人还真是有钱。”

陆维章发现,倭人比他预料的有钱的多,难道有人称日本为白银之国。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岛国。居然盛产黄金、白银,铜产量也这么大。

而大汉这么大的一个帝国,黄金和白银产量却都很少,尤其是白银,以往每年只能产出几十万两而已,铜产量也严重不足。要不然。朝廷也不会那般全力的开发研究钢铁产业了,若不是有钢铁产业,用钢材铸炮,大汉连铸炮的铜都不够,更别说缺铜铸钱了。

自唐宋以来,就一直制约着中原王朝货币量的铜产量和银产量,如今通过这次征倭,获得良好解决,尤其是等吞并日本后,大汉就将拥有极丰富的金银铜矿,到时能源源不断的开采,再不用完全指望着从南洋的西班牙或者东海上的日本人手里贸易进口了。

大汉再不用担心如明末之时一样,会出现银荒了。

另外还缴获了大量的铁料、硫磺等物,真是发财了。到了那些封藩大名和武士们手里缴获来的铠甲、武器等,并不怎么让朝廷看上眼。

朝廷有自己完善的装备体系,和对应的战术体系,汉军中已经基本上不装备铠甲了,更别说刀剑。

兵部正拟一个计划,陆军步兵们的步枪装备刺刀后,只再装备一把短刀,而不再装备腰刀。

陆维章知道,大汉这次真的发财了。

土地、人口、粮食、金银铜料,仅这四项物资的收获,就已经能让朝廷上下笑咧了嘴。这还仅是占领了半个日本,要是吞并整个日本,尤其是把最富饶的中部和关东地方给吞并后,估计收获还能翻倍,甚至更多。

果然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海贸赚钱,可也不如战争来的一本万利啊。做海贸,顶多也就是几倍利,可这战争,真正的一本万利。

陆维章把几项主要的数字抄写在一张纸上,用的是表格法,各项数字一目了然。

抄好后,陆维章便大步向临时行宫走去。

陆维章来到行宫的时候,刘钧正在吃早餐。

早餐是糯米饭加鱼冻。

糯米饭蒸熟后,配上特制的肉酱汤汁浇头,洒上点葱花,加上碎油条,再加点小虾米,那味道确实非常棒。

日本是个岛国,各种各样的渔产品相当丰富,因此鱼的吃法也多。虽然日本其它的食物在刘钧看来一般,什么饭团子之类的一般般,可是鱼做的确实不错。就如这鱼冻,炖鱼后的汤汁凉后成了鱼冻,吃糯米饭的时候加点鱼冻,人间美味。

刘钧看到国丈过来,忙邀请他一起请。

“厨子是自己人吧?”陆维章问。

“放心吧,这行宫里,全是我帝国的将士,没有一个倭人。包括宫里原来的那些倭人宫女,我也全都遣出去了。”

陆维章呵呵一笑,“老臣没别的意思,只是担心那些倭人中有心怀不轨之人,还是提防一些为好。”

刘钧也是呵呵一笑,不管日本女人是否漂亮,他并不太在意。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大意的让日本人服侍自己,万一真有个人心怀不轨,那岂不是故意送给别人机会。

历史上,曹操也差点被太医毒杀。还有北齐的高澄,正谋划着要废东魏皇帝自立呢,结果一时大意,让府中的厨子拿把菜刀给砍死了,你说冤不冤枉。

“陛下,这是初步统计的战争收获,相当不错。”

刘钧接过,目光在这几个数字上停留许久。

良久,他才笑着道,“果然是一只肥羊啊。”

放下这页纸,心情大好的刘钧对国丈道,“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刚收到京师送来的消息,皇后刚刚替朕产下一子,母子平安,孩子足足七斤重,是个大胖小子。”

“老臣又做外祖父了,哈哈哈。”

心情大好的陆维章食欲大增,一连吃了两碗糯米饭。

“这个糯米饭里添了一点碎油条,再配上肉酱浇头和鱼冻,真是美味。”

这时侍卫禀报,锦衣卫冯指挥使在外求见。

“宣。”

冯胜过来后,刘钧问过他知道冯胜也还没吃早饭,便让人也为他准备了一份。

“弄两碗,冯胜饭量大,一碗肯定不够吃。”

“谢陛下赏赐。”冯胜谢过。

“陛下,日本女王已经动身启程了,不过德川家光没有来,他已经退位,将德川家的家督之位传给了绍仁。现在绍仁代他护送女王过来!”

刘钧闻言只是点了点头,冯胜和陆维章两人都不知道皇帝究竟是打的什么盘算!(未完待续。)

'正文 第665章 婚礼'

从江户到京都,最便捷的道路是走海路。。。

不过从江户出发的和亲队伍,却走的是陆路。沿着海岸线,到京都陆路足有九百里。德川家光站在江户天守阁上,看着这支宠大的送亲队伍。

他想起多年前,他上洛赴京都,那次他随父亲前往京都,回来后便接任了征夷大将军之位。那一天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了,依然恍如昨日。

而现在,这支庞大的送亲队伍里却没有他。汉皇要求王室和所有的封藩大名都要前往京都观礼,但他以自己已经退位,且身体不适为由,并不随行。德川家当是在担忧前往京都,会遭遇不测。

汉人给他们出了一个难题。

他们提出和亲,汉人满口答应,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送女王到京都举行婚礼,而所有王室以及公卿贵族还有封藩大名们都得前往观礼。谁不去,那么谁的官职领地都将被剥夺。

这个消息传回,许多幕府封臣都称这是汉人的诡计,只不过是要骗他们去京都一打尽。他们若是真的信了汉人,那就是自投罗。

可也有人提出,和亲是他们的意思现在如果拒绝,那必然惹怒汉人,再无转圜余地了。

消息一传出,许多大名都表示愿意送亲前往京都。

德川家光明白,人心乱了。那些大名们已经毫无战意,一旦发现台阶可下,就迫不急待的冲上去了,没有一人犹豫。

送亲的队伍相当的宠大,在江户的皇室所有成员,还有退到江户的那些公卿贵族们,以及东部的那些封藩大名。

甚至德川家的五千旗本,也全都加入了送亲队伍。

整个送亲的队伍,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万人的宠大规模,若不是德川家光很清楚那队伍里的大名们的态度,他自己都以为这将是一场西征。

是又一场关原之战。

根本刘钧的旨意。征倭大将军刘允升充任迎亲使,带着两万大汉精锐在关原迎接。

两万汉军摆开阵势,列阵迎接。

一路上行进了半个月,来到关原的日本送亲队伍。看着那支汉军,再看看自己的队伍,顿时有种无力的感觉。

两万汉军,却让人有种无法撼动的感觉。

一名汉军都尉从阵中策马而来,来到日军前面。。。

女王和公卿贵族以及大名们可以前往京都。但他们的武士须留在此地。

几个大名不肯答应,讨价还价。

最后刘允升同意所有大名以及一千石以上的旗本、武士等可以前往京都,每个大名另可携带十名护卫。

京都,冯胜向刘钧禀报。

“陛下,日本女王以及诸藩大名和一千石以上的旗本、武士已经通过关原,正向京都而来。送亲的二十万各藩兵马,目前停驻不破关东。”

刘钧示意冯胜坐下。

“陛下,您真打算娶那日本女王?”

“嗯,没错。”刘钧正吃着一块月饼,中秋节已经过了。不过月饼不一定非得中秋才能吃。蛋黄月饼的味道很不错,比豆沙的好吃的多了。天气渐凉,刘钧已经打算返回中原了,不过在走之前,他打算把这里的事情先了结。

“又不是我强娶,是倭人主动提议,人家日本女王也没不同意,听说人也长的不错,没理由不答应啊。”

冯胜感觉到皇帝的话很随意,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答案。他相信皇帝肯定也不是真的这样想的。

“娶了日本女王之后呢?”

“之后?”刘钧笑笑,“当然是按倭人所请的,大汉帝国从此将日本纳入帝国疆域,今后日本可以设为出云和扶桑二省。”

“啊?”冯胜惊讶。“然后呢?”

“陛下真打算将关东的大名都分封授爵,让他们继续占着关东地区?”

“只要他们真心归顺帝国,率领部众加入我帝国,朕当然也不介意分封他们为诸侯。”

冯胜感觉自己脑子有些不够用了,没有这个必要吧。大汉完全可以平推掉日本,彻底吞并。何必这个时候要跟日本人客气?

难道是因为中南那边的不利局势?

郑芝龙任征南大将军,负责灭东吁国的战事,并不太顺利。自大城王国退兵后,东吁国终于能将主力从南部抽调北上,而当他们招安了沙定洲等云南土司后,内部安稳。

东吁国王又不知道怎么的说服了南掌国,又通过与越南后黎朝郑氏联姻,取得后黎朝的出兵相援。

东吁国出人意料化解了不利局面,拉起了数个盟友,一起对抗大汉。

郑芝龙一时间在缅甸四面皆兵,尤其是雨季时期,后勤弹药粮饷运送不过来,道路不通,偏偏南征士兵又不服水土,爆发了一次疫病,非战斗减员千余,其余的士兵也士气大跌,不得不后退休整。

不过冯胜觉得虽然南征士兵并没有取得计划中的大胜,但眼下也仅是小挫而已。从贵州到缅甸的道路,马上就将全线贯通。到时,这条重要通道上的诸多桥梁、燧道一通,全线通车,那么无数的粮草弹药、甚至是援兵就能源源不断的进入缅甸,那个时候,一个小小的东吁国,就算拉起了南掌、越南等盟友,也一样不能抵抗大势。

既然如此,皇帝为何又要急着结束日本的战事呢?

日本女王一行被汉军护送着进入了京都。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日本人期望的方向进行着。

大汉的官员和日本的公卿们就婚礼的仪式商讨,很快达成了一致,都同意越快举行婚礼越好。

德川御三家之尾张藩主德川义直终于问出了一个藩主们都极为期待的问题。

“请问大人,皇帝陛下可否下诏为我等授爵分封?”

“这是应有之事,待婚礼过后,陛下便会正式下诏。”

德川义直的领地尾张藩,就在关原东面的美浓国,藩城名古屋城,是一座巨大的城堡,当年德川家康所建,这次德川家光称病不来,绍仁虽是名义上的德川家新家主,但德川义直才是这次队伍里真正的决策者。

德川义直却不肯等到婚礼过后,“大人,我们都很希望皇帝陛下能够早日下诏为我等授爵分封,如果能在婚礼之前那是最好,说实话,我等心中有些不安。”

“你的要求,我会禀奏皇帝陛下的,至于可否还请等候通知。”

仅仅半天之后,那名大汉官员过来通知德川义直等人。

“陛下考虑过你们的请求,为了表示对尔等的诚意,陛下已经同意在婚礼前为你们授爵分封。”

“请你们准备一下,明日就是正式的授封仪式。”

等汉官员一走,德川义直等人都有些不敢相信的感觉,这也太过顺利了点。汉人对他们的要求,居然没有半点讨价还价。

“大人,这里面会不会有诈?”

德川义直想了想,最后只能道,“我们走一步看一步吧。”

第二天,授封仪式按时举行。

日本各藩主依次被传唱入见,然后听汉官员宣读授封诏书。

德川义直听到自己被加封为美浓开国伯爵,授封美浓国等地六十一万石领地。自己的领地以及石高,和原来一样,维持不变。变的只是正式的身份不再是尾张藩大名,而是大汉帝国美浓开国伯爵。

没减封,少移封,太难以让人相信了。

唯一让德川义直有些不太满意的是,这个如此重要的授封仪式上,大汉皇帝没有出现。但是他拿到的封爵诏书,是加盖过大汉帝国的玉玺的。

既然有了正式的分封诏书,这事看来不会有问题了。

当天,原来关东地区一万石以上的领主,都被分别授封为伯子男等爵位,而一万石以下一千石以上的,被授为勋爵。一千石以下一百石以上的,则被授为武士爵位。

他们的领地采邑,则依然为原来的领地。

拿着诏书,日本的这些领主们都心里有底气多了。

“准备婚礼吧,既然皇帝已经把诏书给我们了,那我们也不用再耽误时间了,早点完成婚礼,我们早点回去。”

有个领主叹了口气,“从此以后,我等就皆为汉国之臣属了,今年领地内的年贡,还得上交部份给皇帝。”

另一名大名倒有些不在意的道,“过去我们是幕府的封藩,一样得向幕府上交年贡。如今幕府已经没了,不过是把这钱粮交给日本总督罢了。”

“那就准备婚礼吧。”德川义直有些不耐烦的道。

当他们接受了大汉帝国皇帝的授封后,也就意味着日本已经完全被并入汉帝国之中了。

日本国都没有了,德川家的江户幕府自然也就不存在了。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