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把这种牛痘接种到孩子身上后,会发点烧,但很快就会好去,且接种牛痘后,就能不再出天花,这项发现,使得通过牛痘接种术,过去天花带来的可怕情况已经大大改变。

皇长子刘和坤接过牛痘,如今已经三岁多,没有了天花的威胁,三岁的皇子,基本上意外夭折的可能性已经极小。

因此在太上皇刘修看来,刘和坤已经可以立为皇太子了,也应当立为皇太子。

“可是陛下似乎对和坤有不满之处,很是反对立和坤为太子。和坤如此聪明,我不大道他哪里做错了什么,使得皇帝对他不满,也许是我做错了什么,让皇帝迁怒到坤儿身上。”陆氏说着眼里已经带着泪花,“父皇,如果陛下真是因我之故,而迁怒于坤儿,那我愿意不做这皇后,只求皇上不要因此不喜坤儿,他还这么小。。。。。。”

刘修听了哼了一声,“你自进我刘家门,从未有失德之处,坤儿更是如此聪明可爱,皇帝怎能如此对待你们母子。我不管他在外面是如何的文成武德,但在我面前,他还是我的儿子,你是我刘家的儿媳,坤儿是我刘家的长孙,这事我为你们做主。”

说着刘修干脆就抱着孙子站起身来,“我现在就去找皇帝去,我倒要听听他如何向我解释清楚。”

“啊!”皇后看着公公抱着刘和坤就往外走,一时都有些不知是惊讶还是感动。

刘修抱着孙子走进乾清殿,一路上侍卫们根本不敢阻拦。

“皇帝,听说你最近忙的连看儿子的时候都没了,我特意带着坤儿过来看看你。”

刘钧只得放下奏章,起身迎接。

“本来说这两天要办一次家宴,把两位兄弟和几位姊妹和一众甥侄都接进宫来,陪着二老乐乐的。”

刘修见机道,“哦。是吗,我还以为说我和坤儿爷俩哪得罪皇帝了呢。”

“你是我父亲,坤儿是我儿子,血浓于血,最亲不过如此,我怎么敢呢,只是最近确实太忙。之前去日本,使得积压了不少事情等着处理。”

“这样就好,我也放心了,我还以为这孩子哪里惹你不快了呢。我说皇帝啊。坤儿如今也三岁多了,又接种过牛痘,你看这孩子,如今长的虎头虎脑的结实无比,还特别聪明,之前我亲自教他读百家姓,都已经能背诵许多了,将来长大了,一定大有作为。你看。是不是应当早些册立坤儿为太子,早立太子,也早安人心啊。”

刘修终于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父亲,太子为一国诸君。更是一国之本,其重要性父亲当也知道。坤儿还如此年幼,虽然现在聪明,但谁又能保证长大后依然会聪明且贤?”

刘修脸色有些不太好看。“嫡长子继承之法,难道不好?陛下难道意欲抛此祖宗成法,反欲立贤不立长?皇帝。立贤不立长,这可是取祸之道,动乱之源。”

有些话,刘钧跟陆皇后不会说的那么明白,但对自己的老爹,却没这个顾忌。

“立长还是立贤,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也并不反对立长,也非一定要立贤。只要嫡长有守成之资,我也还是会选择立长。但如果长子连中人之质,守成都做不到,我也不可能把这么庞大的帝国交到他手里。”

“父皇,现在说这些都还太多,这些皇子不到二十岁,都无法真正看出他们资质品性如何。我不打算现在匆匆的立太子,太子好立,但若选择错误,却会是个相当麻烦的事情。”

皇帝如此明白无误的说出他并不反对立贤不立长这样的态度,太上皇刘修十分震惊。

“可现在皇次子被封为王,皇嫡长子却依然还是国公,此事只怕会引起不好的猜测,这对坤儿不公平。”太上皇十分喜爱刘和坤,这个时候还在为孙子争取。

刘钧道,“垣儿封朝鲜郡王,也是因形就势。况且,那朝鲜郡王又不是分封,和朝鲜之地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关系,顶多也就是俸禄多些罢了。也罢,朕也不能厚此薄彼,以免传递了什么错误的信息。”

当天,皇帝颁布诏书,继册封皇次子刘和垣为朝鲜郡王之后,又一次封皇子为王。这一次,封的却是皇长子刘和坤,皇帝下诏册封皇长子刘和坤为日本郡王。同时还在诏书中诏令天下,以后皇长子未满十八岁前,一律不再正式授封爵位,而只称皇子,以排行区分。如今的七位皇子,除了皇长子封为日本郡王,皇次子封为朝鲜郡王外,其余五位皇子皆只称为皇子殿下,其品阶为二品,位在总理参政之下。

陆皇后没料到最后太上皇出马,也不过换来了这么一个结果。皇长子刘和坤不但没被册为太子,反而被封了个日本王。在陆氏看来,这个什么日本王还不如朝鲜王呢,毕竟朝鲜王册封在前。

可皇帝诏书已下,陆皇后再有不满,也无法改变了。他甚至后悔去找了太上皇,如今自己不找太上皇,说不定皇帝也不会封长子为日本王。

哪怕只继续挂着过去的那个国公爵位,也远比现在的日本王封爵强上许多啊。

陆氏大失所望,当天水米未进,只是躺在床上生闷气。

到了晚膳过后,她还靠在床头闷闷不乐,这时有女官前来,禀奏说陛下今晚将前来坤宁宫,让皇后娘娘准备接驾。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续。。。)

'正文 第691章 同归于尽'

精奇里江,黑龙江左岸最大支流,源自外兴安岭南麓,长达两千余里。这是一片富裕的江东平原,曾经索伦诸部世代生活渔猎的地方。

多尔衮当初决定从哈尔温撤到瑗珲来,而不是往黑龙江口撤,也是觉得这片地区更加的肥沃,如果女真在这里站住脚,利用从中原汉人那里得到的农耕技术,能在这里休养生息。

当多尔衮带着自己的那点残兵败将,靠岸登陆,踩上那片黑土地时,他已经远离了瑗珲城。

大清的北京已经失守了。

这几年来,他们丢弃了东京辽阳,丢弃了盛京沈阳,又撤离了新京哈尔温,如今北京瑗珲也丢了。

他恍惚的站在河岸上,愕然的看着这个越发荒凉的世界。

他虽然在刚迁移北上瑗珲的时候,来过精奇里江沿岸一次,但此刻呈现在他眼前的一切对他来说,依然是陌生无比的。

一刹那间,他被这无比的荒凉而震慑住了,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这就是我们将要重新生活的地方?

他在心里对自己发出了疑问,我们连广大的关外辽东地区也守不住,现在带着几千残兵败将,妇孺老弱,武器不足,钱粮不够,怎么样才能在这里立足?

这一切他全然不知,也早已经精疲力尽。

多尔衮发了一会愣,然后迈起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

河岸边临时的营地,挤满了一群群背着简单行李的人,他们的身边到处放着铁锅、水壳还有毯子被子,有的还带着鸡鸭。

这些人心慌意乱的走来走增,有的则麻木不仁的坐着,有的伤员则干脆只能听天由命的靠在树下睡着。

多尔衮知道这里并不安全,这里离瑗珲也没有多远,但是眼下一场大雨过后,河里水势大涨。浑浊的河流里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些冰凌,这样的时候没法继续往上游逃去。

临时营地更像是一个难民营,一个残酷的事实很快摆在了他们的面前,他们从瑗珲出来时逃的匆忙。并没有充足的粮食,甚至连御寒的毯子衣服也不足。更别提路上突围时,还与一支汉军的突击队遭遇,好不容易突出来的这些人中,还有不少的伤员。在这个寒冷的北方,他们缺医少药。

“我们不能在这里呆太久,汉军各种兵马很快就会追过来。汉人有一支水师舰队,先前还被拦在瑗珲下游不远处,但现在估计瑗珲城已经被汉军攻破了,下游的堡垒拦截也散了。汉人的水师船会顺着精奇里江一路追过来的,还有那些索伦部的贱种,他们对这里比我们还要熟悉,汉人有他们做为向导,我们根本甩不掉他们。”

济尔哈朗充满着悲观道。

“我知道。但我们现在没法在河里走,只能上岸。我们食物不足,还得打猎,还有许多伤员,大家也都几天没有休息过了,现在需要暂时的休整”多尔衮无奈的道。

镶红旗的一位将领这时忍不住道,“我们不论往哪逃,汉人都不会放过我们的。”

众人一阵沉默,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没有人愿意听他提醒。可就算如此。只要还有一线生机,大家都不愿意束手就缚。

“那个该死的豪格,他死后不得见大清列祖列宗!”

一名爱新觉罗恨声骂道,豪格不但早就背叛了大清。而且在这次汉军的围攻瑗珲的战斗中,济尔哈朗等率领着清军最后的主力拼死守在小兴安岭一线。可最后豪格却带着他那些叛徒军队伪装成了八旗兵,直插防心最薄弱的连接地带,给了清军致命一击。

“那个狗娘养的,亏他还是太宗长子,如今却以同族的尸骨来做他的晋身之梯。”

豪格如今在汉朝。已经爵至开国县侯,还担任总兵官之职,手下统领着那支由女真降军组成的建州镇,在这两年与清军的交战中,一直担当着冲锋的位置,对他们的昔日同胞没有丝毫仁慈手软。

“也许我们应当投降。”

终于还是有人提出了这句话。

多尔衮冷笑了两声,他相信肯定早就有许多人这样想着,只是一直没有人敢当他面提出来。说不定,早背着他不知道谈起过多少投降之议了。

又有一人接话,“为了给女真留几个种,考虑一下吧,总不能让女真亡族灭种吧?”

“也许投降汉人,比如今这样会好点。豪格降汉,不也还一直高官得坐,封侯晋职吗?”

多尔衮无力的挥了挥手,“事到如今,已经是无力回天,大清国也已经亡了,女真族也就我们这些人逃出来了。想逃的,想降的,我也管不了大家,也不想拦着。想要降的,你们可以留下你们的武器,留下你们的粮食、毯子等,然后往南去,或者在这里等汉军。不想投降的,我会带着大家继续往北走,能走多远是多远,若能得上天保佑,保佑我们能逃出生天,我们会在北方休养生息!”

有人迫不急待道,“大家都没有什么粮食,都给北走的,那我们怎么办?”

许多人接腔,都不肯把粮食武器等全交出来。

多尔衮最后让了一步,“也罢,粮食你们自己留着,但武器得给我们,我们往北去,需要武器。”

争论了半天,最后半数多的人都打算南下投降,只有极少数人愿意继续北逃。各位将领们又把这一结果告诉临时营地里的那三千余人,最终只有不到一千人愿意北迁,其余人都已经累了,他们认命了,情愿留下来投降汉人。

“想降汉的,把武器给我们,然后你们移到河边那块地。愿继续北上的,我们在北边这块,大家在这里吃最后一顿饭,然后散伙,各走各道。”

在多尔衮的特别要求下,最后那两千余准备去投降的女真人,还是把携带着的武器都给留了下来,粮食则没有让出来。

北上和南下的分为两边。要南下降汉的移到河岸边,要北上的则隔着不远处休整。

“那些懦夫!”

济尔哈朗站在两边的中间,冲着河岸边吐了一口口水。

多尔衮的脸色阴沉的可怕。

夜幕很快降临,两个相隔不远的临时营地里都升起了篝火。一些打来的猎物则架起来烧,配着一些逃离里携带着的食物,几天来大家难得吃了一顿热饭菜。

夜渐渐深沉,河岸边也慢慢安静下来。

在多尔衮的营地里,此时多尔衮已经全副武装。在他的身后,是五百名同样全副武装起来的八旗战士。这五百人,几乎都是两白旗的战士,也是女真人最后的精锐,过去一直承担着多尔衮亲卫的角色,在白天的选择里,他们几乎都一致选择跟随多尔衮继续共进退。

“我们真的要这样做吗?”济尔哈朗也是不愿意降汉的人之一。此时,这个独臂的亲王,被多尔衮委托把守营地,而他自己。则要带着自己的五百亲卫,去铲除那些懦弱无能的软骨头。

“我宁愿亲手杀光他们,也不愿意看到他们降汉。女真人可以败,但绝不能这样没有骨气!”

说完,多尔衮拔出剑向前用力一挥,五百两白旗战士沉默着冲向相隔不远的河岸营地。

河岸边,那些人完全没有料到自己的同胞会转身杀来,翻脸不认人。许多人吃饱之后正在沉睡,连日来,大家都疲惫不堪。一想到终于不用再逃窜,等降汉之后,也许就能有一个安稳的日子,他们都很快陷入梦乡。

暗夜偷袭。五百精锐两白旗战士,对两千手无寸铁,毫无防备的女真旗人,这完全就是一场屠杀。

等有些人反应过来时,已经晚了,他们恐慌。他们大喊,他们求饶,可多尔衮和他的亲卫已经杀红了眼,他们挥着刀剑四处砍杀,毫不留情。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或者是伤员。

在多尔衮眼里,当这些人打算投降汉人时,他们就已经不再是女真人了。这些叛徒,这些懦夫,大清正是有了这些人,才会一败涂地至今。

屠杀一直持续到了天亮,当晨曦微露,东方露晓之色,河岸边是浓烈的血腥味道。遍地的死尸,鲜血把那片河岸都染黑了,连河水都变红了。

许多两白旗战士在那片死尸之中,翻找着。

他们正按多尔衮的要求,从这些死人身上,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带走。粮食、衣物、鞋子,一切。

清晨,剩下不到一千女真人在同伴们的尸体旁,吃完了早饭,然后起程继续北上,他们无法乘船,只能沿着河岸向着北方边走边开辟一条道路前行。

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一行人走了一天,还没走出二十里路。

到傍晚时分,精疲力尽的女真人发现了追兵。

追兵来的很快,女真人刚发现他们,可还来不及逃跑,就被追上了。

来的是由索伦人做为向导的一支追兵,领头之人正是建州镇总兵官豪格侯爵。

一番交手,多尔衮一边瞬间倒下了数十人,最后剩下的几百人被豪格的兵马围在中间。

“多尔衮,很高兴看到你还没有死掉!”豪格冷眼望着多尔衮。

“豪格,你甘心做汉人的鹰犬,对的起太祖和太宗吗?”

豪格望着多尔衮,心里满是恨意。当初若不是多尔衮三兄弟使计,太宗死后,皇位理应由他继承,可多尔衮为了一已私欲,却执意阻拦,最后让一个三岁孩童当了皇帝,多尔衮自己做了摄政王,把持朝政。

甚至后来那一次西征,本来他是主帅,可多铎兄弟却又故意夺他帅权,最终使得女真在燕北大败,那场大败,也让女真彻底败亡。

那时,自己最终选择了归顺大汉,因为他知道,有多尔衮在,大清就没有他的位置。

“多尔衮,你有何资格说这种话,瑗珲城的八旗子弟还在抵抗,你却已经带着人弃城而逃。你甚至就在二十里外的河边,屠杀了两千不欲再战的同族。多尔衮,大清完全就是亡在你的手里。”

多尔衮冷哼一声,紧握着手里的剑。

“成王败寇,何足多言。今天,就让我们了结过往的恩恩怨怨吧!”

“你想怎么了结?”

“就让我们决斗。”多尔衮看了眼四周,在他的周围,只有不到一千人,能战者不足一半。而包围他们的人,却有不下两千,他们还有马,还有火铳。

自知逃脱无望的多尔衮,只希望最后能生的硬气点。

“决斗?都到这个地步了,你难道就不想着归顺大汉?”

多尔衮摇了摇头。

“看来你是有自知之明的,你就是想降,也难逃死路一条。”

“废话少说,你敢不敢与我一战。”

豪格跳下马,身边的将领劝阻,可豪格不予理会。

“有机会能手刃此贼,我岂会错过,你们都听好了,一会谁也不许插手。若是我倒霉的死在此贼剑下,你们切不可放过他们,将他们全都带回去,若有人反抗,通通格杀勿论。”

豪格提着自己的剑,却把佩带的手铳扔到一边。

“啊!”

两人大喊一声,都握着剑向对方冲去。

双剑交击,火星四溅。

剑撞击到一起后,两人又迅速错开,然后都迅速转身,再次挥剑劈砍过去。

“你”

豪格看着自己肋下入肉的短剑,有些不敢相信,多尔衮居然在转身时又掏出一把短剑,出其不备的一刀捅进了豪格的肋下。

“就算死,我也要先带走你这个叛徒!”多尔衮冷着脸道。

“那就一起死!”

豪格吐出一口血,握剑的手却是用力的搅动几下,刚才多尔衮完全不顾防御,用大剑耍了个花招,故意露了破绽,诱豪格一剑捅进他的腹中,他自己却也得以把短剑捅进豪格的肋下。

多尔衮根本就知难逃一死,所谓的决斗,不过是费尽心机也要杀掉豪格。

大剑在腹中搅动,多尔衮痛叫一声,右手却猛的拔出短剑,又狠狠的往豪格肋下连插几天。

豪格挣扎着向往退,跌倒地上,他按着自己不断喷血的肋下,感觉力量在流失。

“杀光他们,杀!”

临死之前,豪格用尽力气怒吼一声。

多尔衮握着那把滴血的短剑,也摔倒地上,口中犹自喊着,“杀!”

两支女真队伍,绞杀在了一起,枪声,喊杀声渐渐停止,那不到千人的残余清军,已经被打着大汉建州军旗的另一支女真人斩杀一空。

多尔衮和豪格也早已经气绝身亡。

ps:爷爷在医院抢救无效去世了,这两天得办丧事,愿爷爷一路走好。

这两天更新可能没法保证,但以后会努力更新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692章 开门七事'

菜市街早上天还没有亮就热闹了起来,送菜过来的菜农,来批发上菜的菜贩子,还有那些早早起来摆摊的。还有不少人喜欢大早上来买头批新鲜菜,冬日里的早晨总是亮的很晚,菜市场的人早早的挂着灯笼开始营业。

菜市场里人声嘈杂,挤满了买菜卖菜的人,每个菜摊主都将自己最新鲜最好看的菜摆在摊子最前面,连夜送来的新鲜蔬菜,还洒上了些水,显得更精神。那些从附近河里水库里运来的鱼虾,一些聪明的摊主甚至在下面垫上了冰。

菜市场菜式很足,刘钧一大早陪着丽娜来逛菜场。回京之后,他又恢复了每周周末微服出宫,去丽娜的德国饭官,住菜市街的四合小院。刘钧甚至在上周末还与丽娜摆了酒席成了亲,就邀请了菜市街胡同的一众邻居,还有丽娜的一众在汉的亲朋,婚礼简单而又热闹。

成亲之后,丽娜住进了刘钧的四合小院,但也依然还经营着德国饭店。如今,德国饭店的连锁店已经一共开设了十三家,遍及北京、天津、保定、通州等数城,生意是蒸蒸日上,收益颇丰。

“生菜多少钱一斤?”

丽娜的汉语已经说的非常好了,论普通话,她甚至比不少本地大汉百姓还要好的多。其实如今德国饭店经营的这么大,她这个东家根本不需要来买菜,用刘钧的话说,掌握整个盘子就够了。

但丽娜也有自己的一套经营理念,每周她总会抽出一两天时间,大清早的亲自跑一跑京师各个菜场,这样一来,她就对于饭店的原料采购这个环节有更清楚的了解。

“生菜五文一斤。”那个摊子的老板是个中年妇人,看着比较忠厚的样子,但手脚却十分伶俐,同时能招呼好几个客人。女人出来摆摊做生意,其实在中明以后就十分普遍了,但如今在大汉朝。这个情况却更进了一步。

如今的大汉,似乎人人都向钱看,个个都在争着赚钱,不但男人们在外挣钱。年轻的伙计姑娘也进工坊赚钱,甚至是那些妇人,也一样开始在外抛头露面的赚钱。

“黄瓜呢?”

“黄瓜也是五文一斤。”那位大婶用远不如丽娜的普通话道,她的普通话里似乎夹带着一点山东口音,但也毕竟是北方口音。也不妨碍沟通。

“五文一斤,贵了些吧?”

“五文一斤哪贵,一点也不贵的好不,你们下现在是啥季节啊,这季节吃黄瓜,以前可是只有皇上和达官贵人才能吃的到的呢。还有这生菜也是,那以前都是泰西那边才有的,早先也都只有贵族家和大饭馆子里有的。”

那黄瓜和生菜确实很新鲜,尤其是这个季节的黄瓜,那是反季节蔬菜。很早以前。就有暖房冬季种蔬菜,最早是皇家种的专供宫廷的。后来大户人家也会弄个暖棚,到如今,精明的菜农,也开始搞起了反季节种植。

这种反季节蔬菜的盛行,最重要的还是如今肯买的人多了,说到底,还是大家手里的钱多了。

“白菜呢,这季节白菜正当季,总不会贵吧?”刘钧笑着道。

“白菜也有好些种呢。俺这有油白菜、黄芽白、包心菜、大白菜等好几种,最便宜的是大白菜,两文钱一斤。黄芽白三和包心菜三文一斤。”

刘钧拿着支铅笔把这几样的价格都计在一个小本子上,本子上已经记了好几组数字。是在其它摊位上问的价。

虽然只是一些普通的菜价,可菜价却关系民生,菜的价格,其实能反应出很多情况。

在龙汉二年开始的物价上涨,如今看来已经有了稳定的趋势。

今天早上陪着丽娜转了一大圈,走了京师五个菜场。还有两个在城外的批发市场。各种菜价基本上已经掌握了,从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