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3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已经受够了。当年那李贞就曾经打上门来,没料到现在,还真让她入了宫。凭什么,就因为她出身高贵,曾经是金枝玉叶吗?那将来我是不是还得把皇后之位让给她,等她生了儿子,是不是还要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别的事情陆氏能忍,比如早年就已经入刘家门的沈氏陈氏柳氏等,可惟独这个李氏,她不能忍。

这个李氏,让她感觉到了浓浓的威胁。过去皇帝后宫中的那些女人,虽然一个接一个的入宫,但真正让陆氏感觉到威胁的却没有。

沈陈柳几人,早年都嫁过人,她们根本不可能威胁到自己。朝鲜的李氏曾经被立过正妻,但毕竟是朝鲜公主,她不太可能当皇后。

唯独这个李氏,过去跟皇帝之间是有过一些不清不楚的关系的。而且出身高,母亲曾经大明郡王之女,父亲也是进士出身,如今更是身为中原总督,爵封侯,是最早支持皇上的那批重臣之一。而自己论出身是商人之女,父亲如今虽任财务卿,可朝中资历是远不如李树初的。

何况,太上皇和皇太后都比较喜欢这个李氏。

心怀不满的陆氏干脆向皇帝请求出宫省亲,要去父亲府上住一段时间。

刘钧并不愿意这个时候陆氏出宫省亲,委婉拒绝了。

“我不是请求你,我是通知你。”

一向对刘钧表现的很温驯的陆氏前所未有的强硬,她根本不理刘钧的反对,当天就直接收拾东西,还带上了两个孩子就要出宫。

侍卫来报,刘钧听后无奈的摇了摇头,最后道,“罢了,立即着内务府通知财务卿,说皇后回家省亲,让陆府做好迎接准备。另外,让内务府多安派侍卫宫人随皇后回陆府省亲。”

中原总督之女入宫不久,皇后却出宫回父亲财务卿陆府省亲,这个消息在有限的范围内流传开来后,还是引得不少敏感之人的惊讶。

财务卿陆维章突然得到内务府通知,让他迎接皇后回府省亲,心里没有半点高兴,反而脸色苍白。

他依旨返回府上,率家人迎接皇后回府后,转身就赶往宫中面圣。

陆维章一见皇帝,立即请罪。

“国丈请起,此事其实也没什么,皇后也好久没有回陆家省亲了,出宫回家住住,也是人之常理。”

陆维章小心的打量着皇帝女婿的脸色,发现皇帝并没有什么不快,才小心翼翼的松了口气。

对于前不久的立太子之事,他是知道些的。但他却一句话也没敢说,立储之事,向来是天家大事,外臣是丝毫不能干预的,尤其他还是皇后的父亲。若是敢插手,只怕那年轻的皇帝女婿会第一时间撸了他,自己被免官夺职事小,万一因此连累到女儿外孙。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他怎么也没有料到,女儿居然还越闹越大,居然闹到回娘家这程度了。

好在皇帝现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恼怒。

“这段时间皇后会住在陆府,可能要吵闹国丈府上一阵子了,还请多担待啊。”

“微臣不胜荣幸。”

陆维章干巴巴的回答。生怕说错了一句话。

刘钧也觉得这样的气氛有些尴尬,干脆把皇后回家一事放到一边,他问起了财务之事。

“陆卿。”刘钧不再称陆维章为国丈而称陆卿,这是要谈公事的态度了。

“臣在。”

“如今又到腊月年底,每年到了这个时候,财务工作总是重中之重。朕此前看到财税和审计部门报上来的奏表,今年的财务状况很好啊。”

龙汉二年已经到了尾声,帝国在这一年又上了一个台阶,从年后的东征辽东女真,再到西北与漠西蒙古的小规模战争。再到此后出兵东吁,以及后来东征倭人,合并朝鲜,朝廷这一年的时间,做了太多的事情,回头看看,刘钧自己都很是惊讶。

在征服蒙古草原、关外辽东,开拓西北以及平定西南,继而收回中南三宣六慰,及至吞并日本合并朝鲜。现在民政司上呈的最新人口普查情况,大汉帝国的人口数字,已经突破了三万万。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突破,华夏历代王朝。还从未有一个朝代突破三亿人口的大关。虽然在各朝各代,都只登记纳税成丁,总会有大量的妇孺、僧道、太监宫人贱民甚至军丁等都并不列入人口登记之中,但就算把所有人口加起来,估计各朝都不曾有过突破三亿人口的。

神圣大汉以前,历朝各代人口最多的时候应当还是明朝。到万历末期人口应当达到两亿多,但三亿,依然是个从未突破过的大关。

现在,大汉拥有了三亿人口。

其疆域面积,更是远迈汉唐,超越宋明。

北抵大冰洋,东抵太平洋,南抵喜玛拉雅,东抵天山天脉。

龙汉二年,大汉终于灭掉了满清,也灭了日本,还合并了朝鲜。同时,青藏也向大汉表示臣服归顺,仅凭这样的赫赫武功,刘钧就足以自豪的说一声论英雄还数今朝了。

“回陛下,今年朝廷的国库盈余达到八亿银元,而且各省财政也或多或少有些盈余。宽裕者如顺天府,其今年财政盈余就达到了八百余万银元,另外南京、天津、上海、扬州、汉口、广州、杭州几大城,也有超过百万银元的财政盈余。今年,朝廷上下都能过个肥年。”

“南京的丝缎,上海的棉布,汉口的铁、天津的船、广州的糖、扬州的盐、杭州的茶”刘钧笑着道,“这些地方近两年抓住机遇,发展特色经济,做的很好啊。南京在崇祯时期,织户还很少,可如今南京却有织机五万多张,织机数量占到全国近半,远超苏杭。上海的棉布纺织也发展非常快,如今上海棉布产量已经是全国第一。”

这两年,朝廷给各地官场补给了许多新鲜血液,尤其是在新的考核制度下,官吏们的办事效率都高了许多,在以大力发展经济的朝廷号召下,各地都在主抓经济。

陆维章所说的这些城市,都是如今朝廷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些城市,且都是大城市,这些城市也是朝廷换血最厉害的地方,大量的有为官员,年轻有干劲的吏员加入,是对朝廷要求贯彻最好的地方。

充分发挥城市经营的理念,利用各大城市的巨大人口,以及交通等优势,发展主打产业,力争朝廷的支持,如今已经各自都发展出了拳头产业。

靠着这些支柱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形成独特的区域优势,今年这些城市都获得了好收获,完成国税上缴的同时,还各自有了四五百万到一千万的财政盈余。

在许多地方官员还在眼巴巴的指望着朝廷的拔款,指望着朝廷给他们的官吏老师们发工资的时候,南京天津等这些城市,已经把他们远远的甩到了身后。都有了自己丰厚的金库。

可以预见,以后这些一线大城市,只会跟那些只会等望靠的地方,差距越来越大。

现在天津南京这些经济发展的很快的大城。已经连带着城市地产都大幅度升值了,天津等城已经开始学顺天府的样,开始卖地皮搞开发大把的赚钱了。

“这就是国家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巨大优势啊,苏松一带放心的搞桑麻养蚕纺丝织布,台湾则大力发展甘蔗种植和制糖。而闽浙一带则大力发展茶叶种植的同时,也在大力种植烟叶。广西也在大力种植甘蔗,云南种茶种香料种咖啡种巧克力豆可可树。江西主打瓷器生产,湖广粮食种植,山东山西的黄金、煤矿开发。

大汉帝国的不同区域,抛开传统的粮食种植,而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传统的苏松粮仓,现在成了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区,同时东南海港,也是重要的贸易港。以及造船业十分的发达。

湖广和中原地区则成了重要的粮食产区。山西陕西则大力发展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草原成了帝国最大的牲畜和奶肉制品的提供地。

各地不同的商品迅速流通到各地,百姓能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从粮食到牲畜从海鲜到煤炭,再到钢铁生产工具,到油盐酱醋糖酒。

这也是一种分工合作,一个农民,如果在一块并不肥沃的土地上种地,可能收益微不足微。但如果这块地下有一片煤炭,那么他们采煤出售,其获利可能是种地的十倍。而如果一个农民在原来的稻田里改种桑养蚕。其收获也有可能是种稻的数倍。

对于朝廷来说,它就是那只总揽调控大局的手,国家三亿人,不可能都去做农民都去种地。全去做农民种粮食,生产出来的粮食便会过剩。只要保证部份的人种植足够的粮食就足矣,其余的人可以去做别的,种桑养蚕,种麻织布,种棉种甘蔗。种香料种茶树,种大豆种土豆玉米,甚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还可以去挖矿去造船去炼铁,制造出更多的商品。

更细的分工,更多的便利,更好的生活。

“朝廷有八个亿的财政盈余,明年的日子更好过了!”

陆维章点头,“财务司预计明年中央朝政收入能达到二十个亿。”

二十亿中央财政收入,加上今年八个亿的财政盈余,还没算上今年全国地方上的财政盈余,以及明年地方上的财政收入,若加在一起,这会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若让这个时代的欧洲各国看到,只怕他们会辣眼睛。

刘钧不由的想起了摆在桌上的一份奏章,那是东厂呈报上来的,标题很有意思,大汉民间百富榜。

其中榜首第一人,以五千三百多万块银元的身家荣登榜首。这个百富榜,前十名,都是高于三千万银元资产的,第一百名,都有足足五百多万银元的资产。

若不是这个榜是东厂上报的,刘钧还以为是哪个茶楼酒肆里传来的什么野榜。

五千多万银元啊,这要是放到后世去,起码也是百亿富豪,说不定得是千亿富豪。在清代时,也曾有一些超级富豪,身家几千万两白银,但那些要不就是大盐商,要不就是些官倒。

得益于神圣大汉对于工商业和商人们的宽容和鼓励态度,这几年一些胆大又进取还好运的商人,确实大发横财。

当然,若真论大汉首富,肯定没有人能超过刘钧。

刘钧名下那些产业,全是最赚钱的产业,而且个个规模庞大,随便拿一个出来,就相当吓人。

另外,那个百富榜上也并不完全对,比如其中有些人就榜上无名。如刘钧眼前的财务卿陆维章。这位国丈爷早几年为刘钧打理产业,刘钧是给了他股份的,他自己也还有经营着陆家的产业,搭着顺风车,也是大发特发。

别的不说,就光他在几家银行和东印度公司里的股份,就绝不会少于三千万身家,若排到榜上去,肯定能进前十。

其实那榜首的沈家,就是刘钧的一位合伙人,沈首富在大汉东印度公司,这个庞大的海贸集团里,占据着不少的股份,而且沈家还是拥有两万多张织机的大织造商,同时他还有一个大造船厂,以及一个很大的船运公司。

早在明朝时,沈家就算是江南数的着的大富,上了刘钧的顺风船后,这几年更是顺风顺水,发展一飞冲天,如今悍然以五千三百多万块银元的资产荣登首富宝座。

甚至在这张东厂提供的百富榜上,很多富豪其实都是刘钧的合作伙伴,是他那些庞大的垄断集团的股东。

神圣大汉的经济总量提升的真是很快,百万富豪正批量的产生。

大量的资本家正在产生,刘钧甚至有些担忧,这些资本家若是一朝羽翼丰满,会不会在大汉帝国来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啊!

资产阶级这头巨兽会不会失控?

这也是一个值得刘钧深思的问题。(未完待续。)

'正文 第695章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我对现在的日子很满意,我成了亲,有了丈夫。我还活着,也已经有了孩子,这里比我原先想的还要好。丈夫很年轻健康,对我很好,公公婆婆也对我很好,虽然这里冬天很冷,但我们有自己的土地,有房子,有足够的木材,每天都能吃三顿饭,顿顿能吃饱,我很满足。”

中原总督李树初手捧着一份帝国日报,看的津津有味。帝国日报是如今神圣大汉全国范围内发行的一份大报,据说发行量早超过了十万份。李树初喜欢这份报纸的权威性,当然,除了时事商讯之外,他还喜欢这报纸上的其它几个专栏,其中有一个就是专门介绍天下地理人文,以及介绍大汉子民的生活的帝国的一天专栏。

帝国的一天每期写一个帝国人的一天,既有文武官员,也有军官士兵,当然也有商贾工匠,农夫学徒。这一期的帝国的一天,写的就是一位日本新娘。

“陛下天恩,这些倭女在汉生活的真是不错。”关外总督候恂见李树初正在看的报纸,笑着说道。

“如无必要,还是当尽量避免高压策略,用陛下的话说,这也是降低成本。你看现在这些倭女,她们嫁入大汉,为大汉解决了好几百万单身呢。现在这些倭女对于陛下和朝廷可是感恩戴德,大多数倭女都觉得现在的生活确实比过去强。”李树初放下报纸,有些感慨的道。

“陛下眼光确实高瞻远瞩。”

又近年关,各地的督抚提督总兵们又大多赶入京师朝集。

一年一度的入京朝集,也是如今大汉国政的一项重要特色。这些封疆大吏们入京,并不仅仅是来元旦朝贺以及看看灯会的,他们要入京汇报一年的工作,接受吏部兵部考核,面见皇帝接受垂询,还得就过去一年的地方财政预算情况做总结报告,当然还有一个极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明年的财政预算争取。

不过比起去年。今年的地方朝集代表团都比较轻松,一来是今年各地方都发展的不错,总体来说没有出现什么大的灾害疫病,兼之今年开始的地税收入直接纳入地方财政。地方官员有了更大的行政和财税自主权,让地方官员这一年过的都还不错。而且朝廷如今国库很充盈,明年的预算做的比较宽松,大家不必那么辛苦的争取,该拔的还是会拔给他们。

今天候恂和李树初这两位总督会面。也是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比较确切的消息。自原直隶总督刘允升晋升为右枢密使后,前兵部尚书张国维转任直隶总督,但张国维也没当多久直隶总督,便很快又转任了新设的朝鲜军区总督。

现在直隶总督位子空缺,听说皇帝已经有意让中原总督李树初接任。而李树初调离中原军区后,中原总督的位置可能由关外总督候恂接任。

直隶总督、中原总督、关外总督,若论重要性,当然直隶总督权柄最重,其次是中原总督,关外总督如今虽然管辖着辽宁、吉林、海西、黑龙江、江东、兴安六省。但关外还是战后之地百废待兴,那里现在还只有不多的移民,是远远无法和中原以及直隶相比的。

何况现在还有传闻,朝廷准备把关外军区的六省拆分为两个军区,辽宁、吉林、海西依然为关外军区,而兴安、黑龙江、东江三省则将与西波尔省组成安北军区,如此一来,关外总督自然越发有些尴尬了。

“今日陛下召我觐见,已经说了,年后我将调入直隶。中原军区以后就要拜托侯兄了。”

侯恂听到事情果然已经尘埃落定,不由的脸上露出笑容。

他原本还担心,按照籍贯回避原则,他做为河南人可能没有机会得到这次机会。但现在看来。到了总督这一级,回避倒也并非那么重要了。

“侯督这几年在关外,功绩有目共瞩,关外迅速安定,并能把移民事务取得如此骄人之成绩,陛下岂会不知。”李树初夸赞道。

侯恂心里很受用。当初被调到关外,那日子可是比较难的,除了辽南,整个辖区内几乎就是女真人的地盘。关外总督,实际上还不如一中原知府。不过朝廷短短时间就击败女真,收复整个关外,并且大手笔的投入巨资,搞移民实边,短短时间里,关外就大变了样,这确实是他自己当初都没有料到的。

“都是陛下英明领导。”侯恂呵呵笑道,“河南是我家乡,李督这几年在中原,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针,剿流匪,平朱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如今中原不但是朝廷重要的粮食产出,而且还成为棉花和油产地,今年河南的棉花和油产量可都是朝廷各省第一啊,加之山东的果树以及矿产和商港的建设,中原军区虽只两省,但却一改以往人最多却也贫困百姓最多的境况,民生经济往上翻了好几翻,创税更是名列各地前矛,李督功不可没啊。”

河南地处中原腹心,地多平原,耕地多但也人口多,过去人均耕地极少,加之过去黄河等河流多年失修,经常发生水灾,水利失修,又容易导致旱灾,使得在晚明以后,河南成了贫穷的代名词,每遇灾荒,大量的河南人就得逃荒外地。尤其是在天启以后的明末农民造反中,更是屡遭流寇洗劫,兼之河南藩王最多,使得河南百姓生活更加贫困。

侯恂刚才称赞李树初的那些功绩,并不是因为李树初的女儿现在进宫做了嫔妃,也不是李树初马上要升任直隶总督,而是实话。

李树初主政中原,管辖河南和山东二省,闯贼等流匪被赶走了,企图复辟的福王朱常洵洛阳伪朝被灭,兼之黄河改回故道,运河疏通,淮河汴河等治理,还有青岛、烟台、威海、登记等海港的开发建设,都使得中原地区一天一个样。

虽然说这些其实都是来自于朝廷中枢的决策,但李树初等地方官员也一样是大力配合支持的。

另外这两年,中原地区向外迁移的人口也是最多的,这个人口大区迁移了大量人口实边。

若说那些都是国家主导的政策。那么李树初执政中原,对中原两省的定位也是相当准确的。李树初将河南定位为农业大省,大力发展小麦、玉米种植,同时也根据如今棉花的极大需要。大力发展棉花种植以及果树种植,使得这个过去的贫困地区,终于依靠自己的有利优势,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取得迅速发展。

而山东省因为处于黄河与淮河中间。又面靠大海,拥有极强的水运优势,耕地面积同样不少,而且还拥有许多重要的矿产,黄金、煤炭等都储量极高。依托这些优势,一面发展农业,种植小麦、棉花、大豆,果树,同时也大量发展矿产,冶炼。以及发展运输和港口转运贸易。

今年山东省的小麦产量仅次于河南,位居第二,而玉米、高粱、红薯、土豆、大豆等粮食作物产量也极高,山东的油产量高居全国第一。另外山东的苹果、梨、大枣等水果产量也极高。

另外李树初还大力扶持山东的纺纱业和采矿、冶金业。依靠河南和山东两省迅速扩大的棉花产量,山东的棉纺业现在已经后来居上,大有赶超传统的棉布产地苏松地区的势头。

现在山东农业的粮棉油发展很快,而矿产以及冶炼和纺纱等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再依靠着其发达的水运和海运,凭着几大港口的优势,山东的运输和贸易也发展的很快。

中原两省。论经济增长,耕地更少的山东却比耕地更多的河南发展更快。

过去的贫困区中原地区,如今却成了帝国抢眼的迅速发展地区。这不得不说,都是离不开李树初主政的功绩的。

若不是有此功绩。侯恂相信,就算李树初的女儿是贵妃而不是嫔,也一样不可能升任直隶总督。

今年各大区的经济增长报告已经出来了,李春江主政的三江省,毫无疑问的拿到了首位。而第二位的,不是直隶。不是闽浙,也不是两广和两湖,居然是中原区。排第三的是直隶,第四的是两广,第五的是闽浙,第六的是两湖。

这个排名可是相当让人意外的,直隶居然排到了第三,而中原却排到了第二。

“我在关外呆了几年,感觉都有些跟不上内地的形势了。河南是我的老家,过去几百年都没什么变化,特点就是人多、穷困,灾害多。可是现在,黄河改回故道了,运河疏通了,颍水、涡水等河也都治理通畅了,各地还新修了许多水库、堤坝,大量的人口外迁,让现在百姓人均耕地面积大增,加之有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合理指导,发展粮食种植的同时,也大力发展棉油等经济作物,还发展出了棉纺业和食品加工等,老家的族人每次来信谈到这些种种变化带来的转变和发展,都让人惊叹万分啊。如今要去中原接任李督的担子,真感觉肩上担子很重,真怕把李督打下的大好局面给耽误了。”

李树初一手把中原两省拉到如今这个局面,也确实不容易。听后有些感慨的道,“其实中原有现在的发展,也都是皇上的指点,总之还是得依靠自身的有利优势,因势利导。比如河南是中原内陆省,也是耕地大省,我们就不可能放弃农业发展,而去发展贸易。山东有矿产和水陆运输和港口的优势,便不能舍弃。”

“李督说的有理,有你打下的这个基础,我上任之后,其实也根本不需要再变动,萧归曹随,相信中原两省就能继续迅速发展。”

两位总督很快都达成了一致的认识,觉得河南的定位还应当是以发展农业为主,然后辅以发展粮油加工以及棉纺业。而山东第一产业也依然应当是农业,然后是矿产和冶炼业以及运输和贸易,兼发展渔业。

“李督到了直隶后,准备怎么调整?”

做为天下第一区的直隶,经济发展却排到了第三位,这是让皇帝和朝廷十分不满的,但去年直隶连换两任总督,朝廷也无人可责怪。

虽然京师和天津都是相当发达的大城市,但因为京师属于直隶府,并不隶属直隶大区,因此最肥的一块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