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天,就连其它各上市公司的债券,都不免小幅度下跌。

陈义听说公司股票跌了,没什么表情。对于股东们对于进军造船产业的犹豫,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计划。

“如果南洋真的全面开战,我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这反而会是件好事。如果朝廷在南洋开战,那么就需要更多的船,运送更多的物资过去。而以朝廷的实力,我相信取得胜利并不需要太久,一旦朝廷取得南洋胜利,那以后朝廷的海贸必能更进一步,那时对船的需求更大,造船业只会更加的兴盛,况且各位别忘记了,如果朝鲜和日本还有海西、黑龙江、东江等地大片新开拓的疆土,这些地方都是临海或者有着丰富的大江大河,对船的需求极大,因此,不管南洋战事如何,造船业未来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陈义坚信的是,大汉如此庞大的帝国,如此大的疆土,尤其是拥有那么大的临海疆土,以及拥有着许多丰富的水系络,那么对船的需求是不会改变的。海贸对商船的需求只占真正造船需求的一小部份,对船需求最大的并非远洋航运,而是近海航运以及内河的航运。从海南到东北的江东省,帝国的海疆拥有万里之遥,而长江、黄河、淮河、运河、辽河、黑龙江等几大水运大河,对于船运需要依然大,在这个时代,船运的性价比依然远超陆路运输,因此不管南洋有没有战争,都不会对造船业有太大的影响,况且,陈义根本不相信大汉会输。

“如果你们相信我,那么手里有闲钱的,这个时候不妨可以买入我们公司的股票了。相信我,等过段时间,尘埃落定时,公司的股票肯定会因此而恢复大涨,那时你们也能小赚一笔。”

大家都有些将信半信,但陈义做为董事长,对造船前景有如此自信,而公司现在手里又有一百多万银元,若是放弃造船产业,那么这钱又该用来干嘛。

想来想去,最后董事会还是同意了陈义的提议,继续启动向造船业进军的计划。不过对于买自己公司正在下跌的股票,这事情除了陈义真的买了,其它人倒还很犹豫。未完待续。

ps:  ps:停了一天的电……抱歉啊

'正文 第706章 内阁和议院'

新年将至,本是又要到每年最热闹开心的时候,但现在刘钧却有些头疼。他的七名内阁大学士,年末病逝了两个,还有三个因病请辞,一个则因为被都察院弹劾后也上表请辞了。

内阁七位大学士,只剩下了一个首辅袁继咸。

刘钧穿着明黄的龙袍踏入内阁衙门时,也不由的感觉到一阵冷清。袁继咸似乎又苍老了一些,他走到门口迎接。

“方逢年和蔡国用二人年纪老了,最近三月几乎上一天衙门就得在家歇上半月,根本办不了公了。”袁继咸有些无奈的道。

“一下子少了六位内阁大学士,着实麻烦。”刘钧紧皱着眉头。立国之后,好不容易形成的现在朝廷的格局,现在内阁一下子少了六位大学士,刘钧也一下子没办法选到合适的人选。

内阁的位置是重要的,不是随便安排个官员过来就行,一[无j'错]个不合适的官员,还不如空缺。

“还请陛下早日选拔几位能臣入阁。”袁继咸道,他是内阁首辅,在内阁成员选用这件事情上,不好说太多。本来内阁大学士这样的要职,是需要进行廷推的。但当今天子用人,向来是很有主意的。

“我看倒不急。”刘钧摇了摇头,“既然已经空缺下来了,我倒是有另一个想法。”

袁继咸不解,“陛下,内阁事务烦多,老臣一人无法处理。”

按现在的朝中格局,内阁是总揽行政大权的,不过还有司礼监握有部份审核权。此外虽然皇帝设立了总理衙门,有一大群总理参政,但这些总理参政来自帝国朝中最重要的诸个部门的首长,他们在总理会议上也只是皇帝的参谋顾问罢了,真正的帝国行政事务依然还是在内阁统领下的诸部司。

“太师,我有一个想法。”刘钧道。

“我觉得现在朝中诸部衙的职责还是不够清晰明了。内阁还应当加大权责。财权还是应当由内阁首辅掌握,除枢密院与都察院外,诸部寺司局应当都隶属于内阁之下,由内阁首辅总领行政。”

“内阁以后就由首辅负责,再设一次辅,数名群辅,分管诸部事务,但由首辅总领内阁。内阁不再只是票拟,而是朝廷的行政事务直接由内阁处置。”

听到皇帝如此说,袁继咸大吃一惊。

这可就不是简单的改动了。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将完全改变朝廷的格局。在明之时,内阁的地位其实一直有些尴尬,大学士只有五品,往往得要靠兼任六部的尚书来提高自己的品阶,而且他们虽说到了后期,权柄渐大,但实际上内阁大学士得实加尚书之职才能真正主掌部务,要不然。空有大学士之职实际上管不了太多的事情。

哪怕是首辅,他们也顶多是拟票贴黄,对于奏章只有先阅然后给出建议之权,最终如何处置得送进宫。由皇帝或者由司礼监的太监们批红决定。哪怕是批红同意了,说不定还要被中书或者六科给驳回。

在这种制度下,内阁并不真正的成为国家的首脑。甚至六部才是真正掌握朝廷行政的机关。

大汉建立后,制度有所变化。内阁品级提高,大学士们不再兼任各部尚书,而是直接统领各部。可后来朝廷又把财、税、计等各部从中分出。另外还设立了枢密院,并且司法的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也不归内阁管辖。

没有了司法、财税、军队几大块的管辖权,无疑让内阁权柄下降了不少,尤其是手里没有了财计权,内阁很多情况下都做不了主。若不是大学士们还挂着总理参政衔,能够参加总理会议,他们权柄更小。

现在刘钧也意思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权责分的太散了。一个内阁七个大学士,首辅次辅群辅之间其实权力相差不大,没有了主次。而行政事务上,下面又分成了数大块,连财计都掌握不了,如何做好行政?

现在内阁一下子缺了六位大学士,倒是让刘钧觉得也许应当趁机再改变下目前的格局。

把帝国所有的行政大权归于内阁,而内阁由首辅主持,这等于是恢复了部份相权,加在顾首辅的权柄。当然,刘钧也不会去开倒车,再弄出一个宰相来。不过把行政大权集中到内阁中,由内阁来统领各部寺司局,这是有利的。

原来的民务司、财务司、税务司、审计署等,刘钧准备再纳入到内阁的统领下。

以后内阁首辅为主,次辅和群辅只是辅佐首辅的,权职明确,省的扯皮不清,但同时有这些首辅群辅在也是制约首辅的,避免首辅操权。

“以后帝国行政事务,直接由内阁处理,你是首辅你拍板说了算。”

“陛下,这不合适。”袁继咸连忙道。这个直接拍板的权利可是太大了,过去是拟票权,现在成了拍板权了,那可就是侵夺皇权了,袁继咸可不敢大意。

刘钧笑了笑,“没什么不适合的,帝国事务千千万,朕就是日夜不休,也处理不完这些事情。因此,朕要靠内阁首辅来帮助处理,而太师你又靠次辅和群辅来协助你处理。各部尚书们处理自己的部务,重大事务报呈内阁会议,交由内阁大学士们处理。总之,这些事情都得有个章法,各部的侍郎、尚的首辅、次辅、群辅们,你们负责的是总领,掌握的是全局。当然,内阁做出的处置决定也得抄送一份到司礼监,同时,还要抄送一份到议会审核,若有不当之处,也是有可能会驳回的。”

“议会?”袁继咸皱眉,“是朝鲜议会一样的?”

“有些相信,但不一样。”

刘钧既然准备把行政权统交给内阁,强化内阁职责,但也不会光放权不监督。

行政权交给内阁,当然还得有监督。

但这个监督权刘钧不打算给都察院,都察院的职责应当是相当于最高检察院,大理寺是相当于最高法院,而刑部相当于警察部了。这三个部门是司法部门。都察院的监督的也应当只是纪律方面。

至于行政监督审核这块,应当分离出来。在明朝时,朱元璋设立的六科给事中制度,就是专门行政审核的,六科对应六部,审核他们的行政命令,若是他们觉得决定不对,就可以驳回,那么这一行政决定就不能实行。

现在刘钧准备把六科包含原来拥有审核权的中书给从行政这一块分离出来,成立一个专门的系统。刘钧打算这一块就叫议院。

负责行政的内阁,他们做出的行政命令,上报皇帝同时,也得交给议院审核。若是议院审核不过,可以驳回,那么行政命令不能通过下达。

当然,做为皇帝,刘钧对于内阁的行政决定,也有一票否决权。不管议院通不通过,只要皇帝干涉否则,就不能通过。

虽然这样一来,皇帝依然是至高无上的。但相比起过去,事事得由皇帝审核批示,现在这种制度将明显更有效率。

内阁拥有行政权,议院拥有行政审核权。

都察院行使的是检察权。大理寺行使的是审判权。在都察院都御史和大理寺卿之上,刘钧准备再设一个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总领都察院和大理寺。负责帝国的司法事务,拥有司法独立权。

司法系统不受行政系统管辖,御史大夫与内阁首辅属于平级。

按照三权分立原权,三权分立能够形成三足鼎立形势,让格局更稳定。因此光有行政和司法分离还不够,还得有立法权独立。

因此刘钧准备加强议院的权利,议院不但拥有行政审核封驳权,还将拥有立法权。

议员们有权提出议案,在帝国宪法范围内,议案只要得到议会的通过,并得到皇帝的最后批复同意,那么议案生效,内阁领导的行政部门就得按照议案办事,司法部门也得按照议院通过的法案司法。

包括内阁制定的行政预算,军队的军费开支预算等,都得由议院审核并通过才能实行。若是不能通过,只得削减,直至通过。

当然,皇帝依然拥有一票否决权,甚至皇帝发出的命令,议院是无权否决的。

刘钧提出三权分立,也只是在皇权得到保证下的三权分立,甚至这种三权分立,其实只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强化皇权。因此,不论怎么样,刘钧都不会给自己下套的。

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军队系统,军事行政归属于兵部,兵部隶属于内阁。而军队的军费预算拔款,则得由议院审核通过,而枢密院独立于行政、立法、司法三大系统之外,属于军令系统,直属于皇帝。此外还有一个军机会议,则是皇帝的军事顾问参谋机构。

这样一来,内阁的权力无疑是提长了许多,他们得到了完全的行政大权,特别是把财计大权拿到了手。

法司部门也清楚明了了,都察院与大理寺分离出来,由新设的御史大夫统领,成为与内阁行政系统并立的司法系统。

当然,议院的设立,也给行政和司法两部门画了个圈,内阁的行政权得接受议院的监督审核,司法系统也得照着议院所立的法案司法。

军令系统一如继往的独立成体系,直属皇帝统领。

“今后三大系统各不得越界,不得同时担任其它系统内职务。”

袁继咸在心里消化着皇帝的这一大堆新设想,总体来说,与现在的体制改变似乎不大,但其实又改动很深。

在行政这一块,内阁的领导地位完全确立,司礼监这一过去与内阁几乎并列的内衙,现在则受到最大冲击,他们最终失去了批红之权。内阁已经不需要再贴黄拟票,皇帝也不需要对每道奏章做出批复,当然也就不再需要由司礼监代为批红。皇帝只是对有异议的内阁决策才会否决。(未完待续。)

第706章内阁和议院:

'正文 第707章 报复'

司礼监的权柄一落千丈,但袁继咸很高兴看到这个局面,做为一个文官,他当然不会喜欢太监,更不会喜欢太监干政,握着这么大的权柄。↑,。现在皇帝终于要让司礼监的太监退出帝国的行政系统,当然是好事。虽然司礼监做为皇帝的私人助手,肯定还能掺和一些,但已经不如原先那样厉害了。

“太师,你觉得这个改革方案如何?”

“老臣觉得可行,明确职责,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又相互协商,这样才是健康稳妥的。”袁继咸觉得这种改革确实不错,若是能够再对皇帝的权力做些限制就最好了,那样一来,士子们科举入仕,然后以儒教治国,就算国无明君,有一众贤臣也足够继续带领帝国前进。

只不过,当今圣上,是没有人能制约的了的,袁继咸也不会去碰这样的钉子。

“议院议员设额多少?选拔何人?”

“原六科给事中改为议院议员,另外再从中书舍人中挑选部份,再从京师和地方中选拔部份年长优秀者,至于数量,满额一百吧。品级,可定为五品。”

给事中多是些年轻进士,年轻气盛,最喜欢顶牛抬杠,袁继咸这样的首辅也怕这群人。现在皇帝不仅仅是把给事中调进议院,还要从地方和朝中选一些年长者过去,这让袁继咸松了口气,要不然,以后整天跟那群眼高于底的年青议员们打交道,他怕自己干不长久。

刘钧想了一想,“这样,议院设为参众两院,参议院就是刚才我说的那些职责,满额一百人。另外再在参议院下设众议院,以致仕官员、授封贵族、名望乡绅,开明地主、士人、商人,甚至工匠农夫等普通百姓中,选拔一些人为众议员。众议员无品阶无薪水,但如果参会可以给予车马费餐补等,众议员没有参议员的立法权、行政审核权,但有提议案的权力。可以直接向参议院、或者内阁和皇帝上奏章,提出自己的建议。”

“众议员的数量,就先定个一千人吧。”

这个众议院其实没太大的权力,顶多也就个参政议政权,和朝鲜的那个议院是一样的。但刘钧这时设立。当然也不是没有目的和作用的。这两年,刘钧已经感受到帝国开放后,有两大势力阶层在兴起,一个就是新兴的贵族们,包括那些军事贵族们,也包括那些通过科举出仕的官员们,这些人数量庞大,不可忽视。另一大阶层,就是新兴的资本商人阶层了,因为现在朝廷不抑商还鼓励并扶持工商业发展。现在大汉身家千万的顶级富豪都有许多,百万身家的更不成百上千,至于万元户,稍富裕点的乡镇里都有好多。

许多暴富的商人过去或是小商人或者是普通地主,有不少背后有着一支权贵家族支持,但也有些毫无背景的商人。如今他们发达了,手里有了大量的钱财,拥有着庞大的企业,有着众多的雇员,已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了。

有句话说的好。喝稀粥的时候只想吃顿干的,当吃上干饭了又想有菜下饭了。

这些商人有了雄厚的资本之后,当然也希望在政治上有所诉求,他们希望自己如今的财富地位得到保障。

刘钧这个时候设立一个众议院。把一些退休官员收进来养老,把一些分封的贵族们拉几个进来参下政,当然也愿意给那些新兴的商人们一个席位,让他们能够走进议院,得到一个发表自己声音的机会。

虽然,他们仅只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并没有什么决策的权力,但起码是个进步。

而且刘钧准备给这些众议员们一个特权,一旦成为众议员,皇帝向他们授予刑事豁免权,即非经特别许可不受限制人身自由、逮捕或审判的权利。

如果这些议员们犯了事,那么在逮捕他们之前,需要向议院报告。他们的案子,也将由大理寺亲自接手并负责调查和审讯。

虽然犯了事,最后该怎么判还是怎么判,但直接由大理寺调查审判,就意味着身上有了一道保护符,一般地方上的官吏是无法陷害冤枉他们的。这对于许多有了许多财富,却没有匹配的地位相保护的新兴资本商人们来说,这个刑事豁免权简直就是道护身符,免死金牌。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朝廷也需要听到各方的真实声音,不管是官吏还是将士或者是商人、工匠、农民、士人,我们应当选一些代表,让朝廷能够随时听到他们的诉求与反应,然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的进步。要重视这些众议员的声音,如果这一改革在朝中推行效果好,那么今后我们还可以在各省、府、县也设立众议院,让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并监督地方,做为朝廷的耳目。”

“陛下高瞻远瞩,老臣佩服。”袁继咸继一思量,皇帝所说的这些确实很有道理。他也从一开始时觉得这只是一个作秀,到觉得这是很有必要。

对朝廷来说,这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但对于那些过去一直处于底层的商人和农民工匠们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我们没有必要走在后面,非得等到那些人的诉求无路,最后不满爆发时才手忙脚乱,不如先一步的做出改变,这样才能一直掌握着主动权和先机。”

“太师你这几天准备一下,过几天开个总理会议,到时我会提出整个改制议案,到时太师得全力支持我。”

“一定。”袁继咸回道,“陛下这次改制,对于朝廷非常有益,相信大家都时都能看的到,一定会支持的。”

又商谈了一些细节,袁继咸就忙着去做准备了。

刘钧返回了御书房,锦衣提督冯胜来报。

他满脸带着微笑,“陛下,好消息。郑帅统领的征南军日前两路出击,水陆并进,在大金沙江一线连战连捷,接连攻破蛮莫、威远、江头、太公、锡波诸城。在这数场战斗中,杀敌无数,据报,东吁军五战五败,总阵亡超过一万人,其中包括沙定洲所部的云南叛军。现在东吁军败退到了马来城,相距东吁都城阿瓦不过五十里。”

“郑帅两路大军汇合,共超过五万帝国精锐以及数万土兵助战,眼下已经将马来城团团包围。”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征南军总算没有让朕失望,不过东吁连败五阵,丢失千里国土,居然只战损万人,这明显是东吁人故意后撤,没有拼力死守。看来,东吁人是准备诱我军深入,然后在其都城坚墙之下,与我军决战了。”

“如果东吁人以为这样就能赢,那他们也想的太好了。现在可是旱季,大金沙江正是通航的最好季节,而我们今年一年费了百万人工打通的黔滇路已经通过了孟拱,各种物资运到孟拱后,就能通过大金沙江直接船运到马来城下。咱们现在有大军有大炮,既不缺粮也不缺弹药,这天气还凉爽少雨,东吁人拿什么跟我们战?”

“东吁国依然还有数万军队,且可凭城而守。尤其是得小心南掌、南越等出兵。我最担心的还是英国人和荷兰人有可能会向东吁人出售军火,甚至可能直接出兵干涉。”刘钧没有表现的太过乐观,现在的南洋局势,已经有些一锅粥的感觉了,英国人荷兰人等出兵干涉,并非没有可能。如果是这样,可能又会增添些麻烦。

“关于南洋方向,可有最新情报?”刘钧问。

“英荷西三国已经开始封锁南洋航线,他们还勾结了南越、真腊、大城一起,禁止我大汉商船前往贸易,并严禁大汉商船入港依靠补给。这段时间,已经有十一艘跑单的大汉小商船在南洋海上失踪,推断为被英荷西等国舰船所袭击。”

“刘允升呢,他在做什么?朕已经授予他开战的权力,怎么还没有动作?”刘钧有些不满,这些该死的家伙不但结成了同盟,还公然封锁航线,并且已经开始袭击大汉的商船了。

“刘总督正指挥海军在南越北部湾一带行动,目前海军已经攻占了沿海一座大岛以及一座天然良港,正在那里搭建进攻基地,皇协军团和外籍军团正在新命名为海门镇的港口登陆,预计稍后向红河海口发起攻击,夺取红河海口,在那里建立基地堡垒,然后做好准备后,沿红河向南越都城升龙城进攻。”

“对南越用兵也不能就不管那些夷人,既然他们已经向我们开战了,那我们毫无退缩的理由。立即传令刘允升,给我狠狠的教训这些夷佬。我们有强大的海军舰队,难道让海军全在后方看热闹?把南海舰队都调过去,红夷敢袭击我十一艘商船,我们就要南觉他们一百一十艘,朕要让南洋海上,再看不到一艘挂着夷人旗帜的船只。”

“是,陛下!”(未完待续。)

'正文 第708章 春天来了'

快过年了,学校里也已经放了寒假,蒋勋还没急着离校。←,

做为这所总共只有八个老师的村小学老师,蒋勋轮到寒假里留校值班,他得值班到腊月二十六年。

这座村小学里八个老师,连校长带其余老师全都是民办老师。虽说是民办教师,但他们也一样是吃公粮的,在附近几个村里的百姓们看来,孩子的老师们依然是公家人,了不得。做为民办老师的收入远不入公办老师,但也已经很令蒋勋满意了。

蒋勋只是个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老童生,府试一直不过,过去除了读书做八股,其余什么都不会,三十多岁了,还得靠着老娘和老婆织布缝纫赚钱养家。一直被人嘲讽为老夫子,过的确实窝囊,而且十分落魄。

但现在,蒋勋每个月有五块银元月薪,学校里还有食堂,是包吃住的。此外,学校里每学期还发两套衣衫,这也值不少。更不说,基本上每月还会些全勤之类的奖金以及其它补贴,加起来每月也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