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纸批复。于是郭槐转业了。

上面还特别给他加了一阶,是以营级军官转业地方的。上面给他推荐了几个去处。比如去警校,或者直接去警队。以他的级别。可以去北京天津南京等一些大城,不管是去警校还是警队,那也是领导职务了。

不过郭槐通通拒绝了,要求直接退伍,不是转业。也就是说,他不打算再吃公粮了。

“是不是不满意这些职务,若有意见可以提出来,我们再考虑下。”

“没有不满意,就是想自由一点,我准备退伍后去开公司。”

郭槐的话把上司惊的说不出话来,就你个二货,除了喝酒打架还会什么开公司,你开什么公司。

“不要有情绪嘛,有啥子想法直接提出来,我们肯定会考虑好的,一定为你妥善解决转业安置问题。”

“长官,我说的是真的,开什么公司我都想好了,我回山东去,开一家保安公司,专门保镖护卫。”

见他不似说气话,上司最后也只得无奈的遵照个人意愿。转业成了复员,报告送上去,最终批复同意,上面给了一笔复员费。

相比起郭槐这种自愿离开部队的,更多的士兵和军官们都是不情不愿的,军队待遇好,前途好,早成了大家都非常愿意进来的地方。好不容易进来了,当然更不愿意离开。一下子连续两次裁员,裁判了四十八万,裁掉了三分之一还多。

对于这些裁掉的军官、士官和士兵们,如何安置,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按皇帝的意思,是对于军官尽量转业地方任职,主要还是安排到各地的警察队伍中去,现在大汉各地都有了专门的警察队伍,以取代旧式的三班衙役捕快之类的,各地的警察局到基层的派出所,还有骑警队、刑警队、消防队等,都很需要人。

当过兵的转业军人,自然是极适合的。

还有一些有文化的军官士官们,还能安排到各地任职官员和吏员,总之,军队里裁出去的这近五十万人,除掉朝鲜和女真那八万,其余四十万还是尽量负责安排好工作的。

当然,那些自愿复员的,朝廷也会遵从他们的意愿,会一次性发放一笔复员安置费用。此外,皇帝还指示专门设立一个退伍军人协会,负责处置这些转业和复员、退伍等军人的事务。

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军官和士兵们表示难以接受。

特别是好多军官,他们为朝廷东征西讨,现在居然一纸公文就要让他们转业复员。许多军官都习惯了部队里的生活,况且部队里待遇也好。上升空间也足。到了地方,好多也就是在部队里才勉强学了那么点文字读书的军官们,哪怕有朝廷安置转业。让他们到地方上任职,可他们以后还能有多少上升空间。

去了地方。也多是当些派出所长、巡警队长、消防队长、治安队长、联防队长、民兵队长之类的,到头估计也就是个什么副乡长、警察局长之类的。

可不管理解不理解,上面命令下来,他们就得服从。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哪怕这个服从是要他们离开军队,他们也依然得遵从。

许多人离开之时,眼里都带着泪花。

各个部队都开了欢送会,组织餐会。

大家唱着军歌。喝着啤酒,一起回忆在部队里的一次次训练,一场场战斗。肩章虽然被收去,可大家胸前那挂满的各式勋章、纪念章却依然耀眼。

“到了地方,别给我们第七镇丢脸,别给你们身上纹的九头鸟丢脸。到了哪里,我们第七镇的兵也都是好样的,不管你们是转业还是复员还是退伍,也不管你们以后是做官还是做吏,又或者自己开公司做生意。还是回家种地,都要忘记你们在第七镇的这一段岁月,记住我们九头鸟。我们第七镇的战号,一往无前,永不投降”

驻扎在山东的第七镇,上次裁了几千,这次又要裁几千,最后只保留两万人,改为一镇两师四协编制。

提督总兵官马祥麟把这些人都聚在一起,亲自为大家开欢送会。

“一往无前,永不投降”

一群光着脑袋的汉子们一起高吼。大正月的,可大家喝着喝着。却把上衣都脱了,露出自己的两条膀子。让九头鸟的纹身亮在外面。

对于他们来说,再不舍,也要离开军营了。能带走的,也只有身上的九头鸟纹身,还有那些战斗时留下的疤痕。

郭槐光着脑袋,上面戒疤很明显,同样赤着的上身,除了贲起的块块肌肉显得特别强壮外,就还有那九头鸟纹身下,那一块块的疤痕。

郭槐身上的疤痕是在场所有退伍兵中最多的,大大小小五十余处。

“这块,是我第一次上战场时伤的。那时我刚从山东寺里被主持赶出来,然后就投奔了皇上,参加第一次战斗,在江北跟那流寇干仗,当时第一次打仗,心里有点紧张,结果一个家伙趁我愣神,捅了我一刀,幸好我闪避的快,只开了道口子,要不然老子第一战就挂了。”

郭槐指着腹部的一道疤痕大笑着道。

“他娘的是老天不收你呢,知道你郭和尚是个杀神,不杀够一百个哪会那么早收了你。”一名同样退伍的营教头高喊。

“和尚,你真的杀满了一百个”又有人举着酒杯喊道。军中一直传闻,说郭和尚是个杀神转世,从军几年,杀的人早过了一百。

“具体的没数过,但肯定不止一百。上面的军功记录里肯定有,每次多少每次多少的。不过我记不太清了,一百个是不止了。想那年在辽东,老子一次就杀了二十多个,你看这,这,还有这,这三十多个伤疤都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他娘的,什么女真巴牙喇,也不过如此”

“和尚够种”

“牛逼”

在家纷纷高声赞道。

“和尚,听说你要回家开公司做生意了,的,你也懂做生意不怕把安置费给赔光到时只怕赔的连底裤都没了。”

“操,老子怎么就不能开公司了老子以前还是和尚呢,不也当军官了。现在复员,老子怎么就不能开公司了,老子回去就开个保安公司,到时你们若是混不下去了,欢迎过来找老子,老子赏你们口饭吃。”

大家互相骂着笑着,平时军营里规矩多,非休假之时,是不得喝酒的。就算休假了,也只能在外面喝,还不能喝醉,要不然宪兵就会找你麻烦。

但如今要走了,谁也不会拦着他,那些黑衣红袖章的宪兵们也不会在这个场合出现。

今天也没有了上下等级,也没有军官士官士兵,大家都已经交出了肩章,不再是军人身份了。身上的军便服,算是最后点留恋。大家放开了喝,一起笑一起骂。

如郭槐这样胆大的不多,多数人最后都是接受了军方的安排,转业回地方,进地方做官做吏。

不过大家心里笑归笑,还是很佩服郭槐这个和尚的。

妈的智障,是个胆大的,说不定的保安公司还真能开火。

“和尚,你公司要是开黄了,到时来找哥哥,哥有口干的,就绝不让你喝稀的。”一个转业军官喊道,战场上,郭和尚曾经为他挡过刀,是过命的交情。

“没的说,就冲你这句话,来,兄弟,我们干一碗。”郭槐笑着倒了两碗酒。

“喝”没半点犹豫,汉子接过酒碗就一口喝尽。

“喝”更多的人端起酒杯。

马祥麟喝的脸红红的,看的很是感动。

“多好的军人,说实话,我真舍不得他们。大汉全靠他们,才有今天。大家抛头颅,洒热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如今又征倭人,并朝鲜,讨洋夷,赫赫战功啊。”

“是啊,从九头鸟到楚军再到如今的大汉帝,短短数年,却打下如何赫赫帝国,想想都令人振奋无比。如今虽然天下并未太平,但中原却已太平,将士们能够刀放南山,刀兵入库,让部份将士脱下军装,转业回乡,这何偿不是一项仁政”第七镇的总教头说道。

“多少弟兄,都没有能等到这一天呢,比起他们,我们太值了。”第七镇参谋长也点头道。

马祥麟笑了笑,“有时我也挺羡慕这群王八蛋的,真也想脱下这身红蓝军袍,也解甲归田。”

参谋长却道,“我倒是舍不得,军中还是痛快。”

“是啊,既然我们是留下来的,那就得时刻记得今天的选择,不忘初心,不负帝国,不负圣上”马祥麟感慨着道。

参谋长端起手里的酒杯,将里面的剩余半杯酒液喝光,转头问独眼小马超中原提督兼第七镇总兵官马祥麟,“军门,年后我们有没有机会南下打仗”

马祥麟摇了摇头,“我先后都打了好多次请战奏章上去了,可都如石沉大海,根本没有回信。”

“哎,估计没什么戏,现在都是日本军、朝鲜军、女真军、红夷军在打,加上海军,还有中南军区的,这都好几十万了,哪里还轮的到我们。”未完待续。

'正文 第714章 阁院之争'

正月里,京师的灯节比去年更加热闹,官吏士人,商贾百姓,都兴致昂扬的逛着京师的灯市,欣赏着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景。

就连紫禁宫里,内务府也在年前就开始准备,甚至各宫嫔妃们也带着自己的宫人内侍一起参与进来,新年期间,紫禁宫中,各宫也举行了别开生面的赛灯会。

太上皇的皇极宫,皇太后的慈宁宫,皇帝的乾清宫,皇后的坤宁宫,还有四妃九嫔等处,难得有这样热闹的机会,各宫上下都很是积极,正月里,紫禁宫中也是各式花灯争彩。

三十那天晚上,刘钧还在午门摆开了御宴,率后宫嫔妃与文武百官勋戚贵族们一起欣赏那欢乐的气氛。

从正月初一起,京师就一直下雨,一场大雪夹几场小雪,雪还未化接着又是大雪。

都说大雪兆丰年,大雪对于农人来说这是好事。大雪会《无》《错》冻死土地里过冬的许多害虫虫卵,同时雪水里据说还含有一种对农作物极有益的元素。有这样的好处,因此虽然大雪带来的寒冷和一些不便,大家也都不那么在意了。

过了年,刘钧的儿女数量也增添了不少,如今已经有十一个儿子,十三个女儿。年轻的汉天子开枝散叶的能力确实惊人,这也利益于皇帝那宠大的后宫。到现在,皇帝的后宫里,嫔妃数量都早超过了三百之数,哪怕其中许多都是蒙古、女真、朝鲜等外族女子,但毕竟数量摆在那里,有些嫔妃甚至只被皇帝临幸一回,就幸运的怀上龙种的。

儿女多了,也是好事。

对于刘钧来说,儿女多了,选择的机会也多了。帝国如此庞大,将来自然需要一个优秀的继承人。儿子多,才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年长的皇长子刘和坤年后就四岁了,皇次子朝鲜郡王刘和垣年后也三岁了,皇子们的教育问题也摆在了面前。

刘钧已经决定,以后皇子年满三岁,就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皇子们每天得到外廷接受教育,并且渐渐的不能太多时间跟生母生活在一起了。到了六岁后,就得正式接受寄宿式的教育方式,每周五天得在外廷读书,并且生活在宿舍里。一周只有两天允许回到后廷生母的宫里。

他绝不愿意自己的皇子,最后成为那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对外界并不了解的皇子。教育,自然得从小做起。

甚至等他们在宫里读完小学课程后,就得正式出宫到宫外的学校里读书。

对于女儿们,刘钧倒是比较宽容,在这个时代,不管他想法多么超前。公主们也不可能得到继承权,因此对公主的教育要宽松一些。书是要读的,但没必要那么严格。

陆皇后和李贵妃都有些不舍,孩子才三四岁。就得每天去读书上课,可这事情没得商量。刘钧只用了一句话就让她们没话说了,不同意,那么两皇子从现在起就将被废为庶人。永远抢劫继承权。做一个庶人,便不需要那么辛苦。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是不为非做歹。刘钧可以让他们做一辈子富贵闲人。

年后,梅清的孝期也将过了。

出乎刘钧意料的是,李贞去信湖北,结果年前收到了梅清的回信。梅清拒绝了入宫,她向姐妹李贞提出,希望她能帮她向皇帝转达她希望回军队的打算。

梅清希望重返军中,而不是入宫做一个贵人嫔妃,这确实是让李贞很想不通的事情,倒是刘钧很快就理解了。梅清是个很要强的女子,可她现在入宫,宫中这么多嫔妃,她也仅能做一个品级不高的嫔妃而已。

她心里对刘钧确实曾有好感,现在也依然还有,但入宫也数百个女人分享一个男人,并不是她的性格。

刘钧并不喜欢强迫别人,她尊重梅清的选择,虽然他心里确实有些遗憾。

他同意了梅清重返军中,下旨让她先入京,进讲武堂先进行一年的进修,然后再下部队。

梅清的选择,只算是一个小插曲。

一年之季在于春,龙汉二年过去,龙汉三年来临,朝廷也有着更多的事情要忙碌。

身为一国之君,刘钧并不会事无巨细的去忙,他只抓大方向。但就算如此,也绝不轻松。新年一过,南方的战事全面展开。但这事在朝中,也还算不了当前第一件大事。

新年刚过,朝廷第一件大事,就是朝廷中枢格局的正式变动。

内阁全面总领行政,新设御史大夫统领帝国司法系统,以及新增设的帝国参众两议院,这无不让许多头次知道这一变动的官员们大为惊讶。

这个变革的正式消息是在总理会议上宣布的,皇帝亲口宣布,然后首辅立即赞同。皇帝和首辅的一唱一和,让其它的总理参政们都有些撒手不及的感觉。

几乎毫无疑问,这个皇帝和首辅连手推出的中枢官制变革计划得到了总理会议的通过。

首辅袁继咸依然领导内阁,但权力却比之过去大了许多,过去内阁群辅制度,现在却完全是首辅负责制,其它的次辅和群辅,完全就是他的佐贰和副手们了。

同为三大系统之一的司法系统,新设的御史大夫一职,皇帝直接交给了刘宗周。这位原先丁优守制在家的前朝顾命大臣之一,最终还是接受了大汉天子的诏书,赴京就任。刘钧选了刘宗周来做这第一任御史大夫,也是因为刘宗周这人的性格和品性,比较固执,但也算是众臣里比较能坚持比较有操守的了。

刘宗周主掌御史台,统领都察院和大理寺。

原左都御史倪元路没能担任御史大夫这一职务,而是被刘钧调到了议院,授为参议大夫。原内阁大学士姚明恭因年迈辞去内阁职务,刘钧授他为众议大夫,主持众议院,其实也就是安排他去那里养老挂个名。

这三大系统设立分离后,原来京中的各部衙也都分别归属。各部寺司署局,都划归内阁统领。

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东厂则都划归到御史台。

六科和中书官员多转为参议员。

总理处和军机处这两个特别衙门依然保留着。他们继续做为皇帝的行政和军事咨询顾问机构存在。

而枢密院不隶属三大系统,单独存在,直接隶属皇帝。

内阁首辅、次辅、御史大夫、左都御史、大理寺卿、参议长、从议长、左枢密使、司礼监提督九人加总理参政衔。

左右枢密使、兵部尚书、总参谋长、直隶总督、侍卫亲军提督、九门提督七人加军机参赞衔。

有皇帝和重臣们的支持,这次最上层的改革倒是推行的很顺利,很快,三大系统分家,各部衙各自隶属新的上级。

人员的变动不大,袁继咸继续是首辅,次辅则以原民务卿李邦华升任。而下面的七个群辅,则以吏、兵、礼、刑、工五部尚书以及财务卿和税务卿兼任。

议院也迅速的成立了。参议院一百名参议员直接满额,众议员一千名额,也很快就都授满了,众议员的名额充分的按照皇帝的意思,是要让士农工商各阶层的都参与进来,参政议政,因此既有退休的高级官员,也有一些未出仕的进士举人,还有一些乡绅地主、商贾。甚至是工匠和农夫。也有一些蒙古的诸侯,还有比如僧道代表等等,总之是各式各样的人都有。

接到众议员授封者,都十分高兴。尤其是那些地主、商人、工匠、农民、退伍军人等等这些本来地位不高的人,全都兴奋不已。

忙忙碌碌的,正月里,京师是热闹不已。

百姓们白天看报纸。热情的讨论着朝堂格局的变化,晚上则又携妻抱子的去逛灯会。

新的内阁设立了,新的参众两院也设好了。

按新的朝廷制度。内阁得将去年的财政支出到参议院做报告,还得将今年的财政预算提交参议院审核。

不论是去年的财政支出结果,还是今年的财政开支预算,其实都已经在年前完成了。这一次,在内阁看来,那不过是表示对议院的一个尊重,走个过场罢了。

但结果却是,内阁的报告送到参议院后,受到了参议员们的为难。

以原六科给事中和中书舍人为主的新任参议员们,对于去年的财政开支结果非常不满,而且对于今年的财政开支预算报告也同样不满。

在他们看来,这两份报告都非常有问题。

结果自然就是不予通过。

按朝廷新制,内阁负责行政,收税和花钱都归他们,但是。税收以及其它朝廷收入,钱收上来后是得进入帝国银行的国库里的。然后这钱虽然是在内阁手里,但这钱如何花,得由他们做出报告,最后是得议院通过的。

只要议院觉得不行,那你有钱也用不了。如果不经议院同意,国库里的钱出不来,你若敢不经议院同意就把钱花出去,这可就是大问题,轻则丢官重则下狱。

刘钧搞出来的议院,可不只是为了三权分立说说而已,而是要确实的达到监督制衡的效果。

在皇城里,参议院离内阁的衙门并不远,朝廷已经计划要建一座新的议会衙门,包含参众两院,新衙门会有专门的大会堂,有能容易起码两三千人的主厅,还有可以容纳千人的中厅,以及数百人的小厅。

一大早,内阁首辅袁继咸、次辅李邦华带着内阁群辅兼五部尚书,还有诸位卿、少卿、署长等一起来到参议院。

呼啦啦来了数百人,倒是声势不小。

议会衙门的守卫连忙跑去向参议大夫倪元路报告。

“首辅大人带着内阁一众官员全来了,看起来来者不善!”

倪元路放下手里的笔,不以为意的笑了笑,“莫要自乱阵脚,我们只是遵照陛下的旨意行驶行政监督审核权,又不是故意为难内阁。怕什么,不要弱了自家气势,去,通知在家的所有参议员,一起随我前往门口迎接内阁一众大人们!”

那些年轻的参议员们听说内阁来砸场子了,更是一个个撸袖子赶来。

“内阁果然打上门来了。”参议员陈名夏一脸兴奋,对着旁边的参议员同伴黄宗羲和顾炎武道。

“内阁的人不会那样胡来的,你也别见风就是雨的,还是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黄宗羲倒是比较稳重。

内阁人很多,但议院人也不少。

参议院现有一百名参议员,同时还有不少为参议员们服役的吏员,甚至众议院里这几天也还有许多赶入京接受委任状的众议员还在这里没有走呢。一听说有热闹看,都跑来为同是议员的兄弟们助威。

于是乎,议院大门打开,参议大夫倪元路领头,旁边是众议大夫姚明恭,身后跟着参众两院议员好几百,还有大群吏员们站在后面。

而在门外,内阁首辅袁继咸和次辅李邦华,同样带着数百位内阁各部寺的人站在那里了。

“元辅大人兴师动众,这是欲讨伐我议院乎?”倪元路往门口一站,倒也很有气势。身为参议大夫,可是跟内阁首辅平级的,他自然不虚袁继咸。

首辅袁继咸拱了拱手,“不敢,不敢。本官只是因内阁两份报告都在议院被驳,今日特亲自前来听下议院的解释。究竟我们的报告哪里不符朝廷制度,哪里需要更改,总要弄清了才行。早一日把这预算报告通过,我们内阁也能早一日拔款下去,各地方还都在等米下锅呢,一年之计在于春,可不敢耽误。”

倪元路笑笑,“元辅言之有理,都是为了公事,我们也想要早点通过报告,但是内阁提交上来的报告,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我们也是忠于职事,可不敢玩忽职守,元辅大人你说是吧?”

“当然,本官相信参议院的职守节操,这不,今日我特地与内阁诸位同僚前来,就是想认真听听,看看我们的报告究竟哪里有问题,一条条一节节,咱们好好议一议。”

“好,那就请进。”倪元路侧身一边,伸手示意。(未完待续。)

第714章阁院之争:

'正文 第715章 一个县有多少个官'

参议院的大会厅内,哗啦啦一下子涌进来上千人。o,

内阁和议院各据一边,可谓泾渭分明。

内阁第一次递交给参议院的预算报告就给驳回了,尤其这预算报告其实还是已经在总理会议上通过了的,连皇上都点头通过的预算报告,不过是拿到参议院来走个过场,结果参议院还真的猪鼻子插大葱装起大象来了。

内阁上下都很不服气,连袁继咸都不服气,都这么搞,以后这工作还怎么做。是不是以后议院的人不管内阁什么事报到这里,他们都要来这一下反对,是不是不反对就显不出他们的存在了?

他们内阁是办事的,这些议院参议员光知道动动嘴皮子,比以前六科和中书时,这些人嚣张多了。这次必须把他们的气焰打压下去,要不然,以后这事就得没完没了。

倪元路和一众参议员们也都大眼瞪着内阁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