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刘钧对这种认可还真不怎么喜欢,吴三桂,如今大明抗清最前沿的年青英雄,谁能知道,将来却成为引清军入关的汉奸呢?也许现在的吴三桂确实还是忠心于大明的,可刘钧心里总是难以抛开那些。

“我入京的时候,听说建虏正在修筑通往锦州的道路,还有消息说,建虏已经准备在锦州北面的义州筑城屯田,哎。”杨廷麟叹气道,“建虏去岁入寇,抢掠了无数人口钱粮,实力更壮一步,看样子,他们是准备要反客为主,步步进逼,甚至有可能再围锦州。”

刘钧对于历史上这些年具体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并不太清楚,他只知道历史上明朝还有不到五年就要灭亡了,而且好像在此前,明清似乎确实在关外打了一次大决战,导致了精锐尽失,使得在关外形势再无法挽救,而中原的流匪也因此乘机坐大,内忧外患,大明终于一下子崩溃,李自成率先攻入北京,然后满清又杀进关内,击败了李自成,窃据了中原。

也许,建虏确实准备要围锦州了。

“但愿能早日平定中原流匪,那时某随将军提兵北上,驱除鞑虏!”

“为何不先灭鞑虏,再除流匪?”刘钧问。

杨廷麟毫不犹豫的道,“攘外必先安内。”

刘钧咂巴下嘴巴,什么话都不说了。似乎如今整个大明上下,对于外虏和内寇,都是一样的看法,那就是要攘外必先安内。上至皇帝首辅,下至平民百姓,一说起这事来,几乎就是上下同心。

刘钧也不好说这句话究竟是对是错,可对于大明朝来说,内忧外患,先对内还是对外却是关乎国家战略层次的大事,必须做决定的。历史上,朝廷虽说意识比较统一,都认为应当先安内。但事实上,朝廷却总是两面疲于奔命,甚至好几次,官军集中全力眼看着就要灭掉流匪时,可建虏就又入寇了,然后官军不得不抽调兵马北上入卫,而贼匪便又逃过一劫,得到休养的机会。

大明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一内一外两个大敌,可大明却一个都解决不了。

也许自己正在改变历史,张献忠已经被他擒拿了,罗汝才被他击败了,历史上这两支贼匪可是掀起了又一轮的反叛浪…潮的,李自成似乎也是在这个时候卷土重来,然后官军疲于奔命,却始终不能遏制,最终贼匪彻底坐大,官军再也无法打赢贼匪了。

或许,历史已经改变了!(未完待续……)

ps:感谢雨144、老铁公鸡、meb 、快乐的在男、南营玉、书友1304171…、rqz296等诸位的支持,谢谢大家!

'正文 第196章 抢粮'

汉中,西乡。●⌒,。

杨嗣昌心力交瘁,自接到调他回京的圣旨后短短几天,他的须发已经花白了大半。

他知道自己搞砸了,彻底的搞砸了,这次不比从前。当年他接任兵部尚书,向皇帝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剿匪战略,放言三月可平贼,最后虽然没能实现,可也确实取得许多收获,剿灭了许多贼匪,打压了贼匪的气势,皇帝并没降罪于他,甚至对他更加重用。

可这一次不同了,他知道自己这一次办砸了。

贺人龙哗变,派豫军去追回,结果被张献忠突袭,大败。继而他与左良玉汇合后率兵追击,结果又遇伏击,再次大败。一而再的失败,而另一面梅之焕却是接二连三的大捷。皇帝没有立即派锦衣卫将他擒拿进京,已经是很给他面子了。所谓回部办事,只是给他留的最后一点面子。

他的仕途完了,圣眷已失,朝中再无他的地位了。

事情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呢?杨嗣昌有些想不明白,他坐在廓下,晒着太阳,闭着眼睛思量着,然后想到了一个关键人物。一个之前被他忽略的人物,刘钧刘继业。他想来想去,梅之焕的一系列行动都非常冒险,甚至原本绝无可能成功的。可最后梅之焕成功了,他却是那个步步失算的。

归根到底,就是因为这个刘钧。是他屡次以支新军却总出乎意料的无往不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他,他就是那个变数。如果没有刘钧,换成其它的将领,梅之焕还能如此得意?若是梅之焕手下的不是刘钧,而是贺人龙、李国奇、刁明忠这样的跋扈将领,他还能笑到现在?

而若是他手下的不是贺人龙这些家伙,而是刘钧呢?

杨嗣昌摇头叹息。一切已经晚了。

咳嗽了几声,杨嗣昌提起了面前桌上的笔,开始写奏折。他要上奏乞病归乡,虽然今年他才五十几岁。可他已经心灰意冷了。

在奏表之中,杨嗣昌大加称赞了刘钧的智勇双全,最后他向皇帝提出了几条建议。要平定中原流匪之乱,一得减轻中原百姓负担,这是匪乱之源。其二。得重用刘钧这样的将领,重练一支新军,如今各镇的将领,如左良玉、贺人龙、李国奇等部招降了大量流匪,骄兵悍将,这些军队早已经不堪使用了,甚至这些军队反而作乱地方,跟流匪并无区别,已经有渐失控制的危险,第三。朝廷应当下旨让各地致仕官员和乡绅们出面办民团,民团不是先前朝廷办的团练,民团应当是地方乡绅和地方百姓一起的民防乡兵。

朝廷得发动地方乡绅百姓们一起,让他们保境安民,配合朝廷编练的新军围剿,才能真正的平定流匪。要不然,让左良玉贺人龙等这种军将兵马剿匪,只会越剿越乱。

杨嗣昌最后在奏章中写道,在中原编练新军,裁撤掉原来不堪用的兵马。既能节省掉大笔的军饷开支,也能练出一支军纪良好且能战的兵马。等新军拿流匪练兵,平定中原流匪之后,朝廷也可以调新军北上。用来对付建虏。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取代如今同样越来越跋扈的辽西兵将。

杨嗣昌大力举荐刘钧,称刘钧有戚少保之练兵之才,刘钧只以数月时间,就练出一支上万的兵马,大破贼匪。可知刘钧的本事。如果让刘钧来训练新军,朝廷加以总结推广,那么新军可成。

不过杨嗣昌举荐刘钧的同时,也在奏折中向皇帝提醒,刘钧虽然有练兵征战之才,但也须早做提防,重用之时,也须严加监督,要多派官员监督,以防新军练成之后,却又成了另一个关宁军。

一口气写了很长,杨嗣昌停下笔,长叹一声。崇祯皇帝对于他,确实很信任,他也非常感激这种知遇之恩。哪怕如今他把事情办砸了,愧对了这份信任,可这最后的奏章里,他也仍然是满怀忠心的对皇帝提出了自己的许多建议。

凯旋的九头鸟乘船顺江而下,两岸是一片片阡陌纵横的水稻田。田中的水稻长势不错,这是二季晚稻,此时已经到了灌浆之时,长的青翠欲滴,远远望去,江两岸就如同是一块块绿色的毯子。

刘钧站在船头上,看着两岸绿色不绝,非常高兴的道,“长势不错,晚稻将是一个大丰收。”

在刘钧左边的是杨廷麟,右边的则是刚刚赶来的黄道周。黄道周是刚刚授任的郧阳巡按,已经五十多岁,是天启时进士,天启朝时做过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崇祯朝做过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

去年因为反对杨嗣昌与清军议和以及直谏皇帝而被连降六级,贬往江西。这次杨嗣昌出事,崇祯又开始把当初许多因为杨嗣昌而被免被贬的官员重新启用,黄道周也因此得到重用,被崇祯授为郧阳巡按御史。

巡按虽然只是七品官,可在民间却有八府巡按御史钦差大臣的俗称,权力却是极大的。在一省之中,甚至可以跟巡抚平起平坐,巡按御史职责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黄道周这个巡按拥有对刘钧这个总兵的弹劾之权,还有监军记功的职责。黄道周不仅可以弹劾刘钧,甚至在授权之下,还能直接审理刘钧这个总兵,此外总兵师行则监军纪功。总而言之,黄道周这个巡按掌握着刘钧这个总兵的功罪赏罚、监督弹劾大权。

因此从某些方面来说,黄道周和杨廷麟一样的是监军,而且还相当于上司。黄道周不但监管刘钧这个总兵,甚至整个郧阳镇,十府十五州一百零五县上到巡抚下到知府知县都在巡按的监督之下。

刘钧升任一镇总兵之后,却发现自己头上的婆婆多了许多。不但郧阳巡抚是他的上司,而且还有四川、陕西、河南、湖广四个巡抚一样能管到刘钧,此外上面还有两个五省总督一样也上直管上司,又还有一位八省督师。

除了这些督师、总督、巡抚外,还有诸巡按、总监宦官,分守中官、监军御史等,全都是能管着刘钧的。

别的总兵上面只有一套管家婆婆,而刘钧的这个郧阳镇因为属于特殊设置,因此除了本镇的那些巡抚、巡按、监军道、分守监军太监外。另外四个省的也都能管到他。

不过对刘钧管辖权最大的还是本镇的这些巡抚巡按御史们,先来一个监军道杨廷麟,如今又来一个巡按黄道周,好在这两人都素有忠直之名。属于那种魏征式的耿直之人,刘钧跟他们相处下来,发现两人都还不错。

黄道周是个正派之人,他没有在郧阳等着刘钧去拜见,而是出京后直接赶来了江上见刘钧。虽然在如今各地。巡按对于总兵是高高在上,但黄道周对于这个只有自己一半年纪都不到的年青总兵,却依然保持着足够的尊重。

“还有一个多月就能收获了,当又是一个丰收。”

刘钧点点头,心情很高兴,湖广熟天下足。湖广今年晚稻的丰收,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直接的好消息。马上要招兵买马训练新军,粮食是其中重中之重。晚稻丰收,谷价就不会居高不下,正好可以低价购进大批粮草储备。

“我打算拿一笔银子出来。马上跟湖广各地的粮农们签订一个订购契约,预付他们订金,然后提前订购他们的晚稻。”

“提前收粮,直接从稻农手里预订粮食?”黄道周听到后大为惊讶,还是头一次听到这种购粮法。一般军中粮食,都是由官府调拔。就算要自己采买,那也是从各地粮仓购买,刘钧居然要直接从粮农手里买,还是预订。

刘钧点着头,笑道。“这也是双赢的作法,我们从粮农手里买粮,买到的是当年最新的粮食,不用担心陈粮霉粮。掺沙掺土等情况。而且我们现在就跟粮农议定价格,签下契约,也有保证到时不受粮价波动影响。”

“而对于粮农们来说,他们能马上就先得到一笔现银。要知道,现在百姓负担重,好多粮农也是经常青黄不接。等着银子交各种税费的。此外,有时越是丰年,粮价却反而越贱,收获的时候,那些粮商就会故意打压粮价,逼的粮农们贱价出售。我们现在和粮农签一下合理的收购价,他们也能受益不少。”

用部份现银做预订款,就能得到当季的新粮,还能得到想要的粮食数量,以及稳定的粮价,这何乐而不为呢?

刘钧觉得这事情这样做是有利的,那他就去做,他不觉得这有什么。可这事情在黄道周和杨廷麟两人那里,却有种太过跳跃的感觉,刘钧的这种做法没有前例。

但仔细这么一想,却有确实是不错的计划。

“你打算购买多少粮食,又打算订个什么收购价?”黄道周没有急着反对,他耐心的问。

“皇上让我们郧阳镇练五万新兵,五万兵马一年消耗的粮食不少,而且我们还得给将士们的家属也准好粮食,另外我打算多采购一些,给工坊、矿山的工人们准备。你们也知道,这次我接收了好几万的俘虏,让他们去采矿、工坊做工,建堡屯田,也需要不少粮食的。”

吃不饱饭,何谈练兵,更不用说打仗了。尤其是在这个处处动乱的时候,吃饱饭才是第一要素,甚至粮食比银子更重要。就如关外辽东,他们的军饷就远高于内地,甚至基本上都达到二两月饷以上,但实际上,辽东的粮价却远高于内地,甚至有时山东买一石粮的银钱,只可以在辽东买四斗粮。

在战乱时候,有银子也常买不到粮食,甚至粮价随着战乱有时常会大起大伏,有时相差十余倍都有。

因此对于刘钧来说,要训练兵马,要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要安军心,那最重要的不是手中有银子,而是得有粮食储备。这个粮食储备不能指望朝廷,只能自己准备。

“我打算采购一百万石粮食做储备,收购价格则为稻米每石一两银,我们可以预付一成的订金,签定收购契约。”

黄道周和杨廷麟几乎都吸了一口冷气,一百万石粮食。一石一两银,那就得一百万两银子,而就算先只付一成订金,也得十万两银子啊。

刘钧有这么多钱吗?据他们所知,这次皇帝赏赐战功,刘钧所部也不过得了十多万两银子而已。而且皇帝早说过,朝廷无力再拔付银钱给刘钧训练新军,得靠地方措饷。一百万银,从哪来?

湖广天下粮仓,一百万石粮食倒是小意思,可关键还是购粮的银钱从哪来。

刘钧倒是表现的很淡定,他准备购入一百万石粮食没错,但这一百万石又不是都用来养兵的。其中还给士兵家眷、那些矿工、工匠、屯田百姓所准备的。换句话说,大多数粮食其实不是免费供应给他们的,是作为工资薪水来支付的,因此是可以回收银子的。

更长远点,这些粮食其实是刘钧发行的那些积分券的准备金。

一百万两银子现在刘钧一下子拿不出来,但是十万两的订金他还是能拿出来的。现在距离晚稻收获还有一个多月,刘钧觉得他还是有时间去筹措剩下的粮款的,何况,也不一定就需要到时马上付清粮款的,签合同的时候,可以商定分期支付,在年底前付清就好。

只要真能收进一百万石粮,那刘钧就能真正的安心练兵,再无后顾之忧了。一百万石粮,起码够二十万人食用一年了。

粮食,银子,都是刘钧现在所欠缺的。好在这次得了皇帝的许可允他多方筹措粮饷,刘钧可是铁了心要拿鸡毛当令箭,好好大干一票了。只要干的好了,一百万银子,还真不会是什么问题。

不过刘钧预料自己要大规模收粮,只怕会触及不少大地主粮商们的利益,不过刘钧管不了他们,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原来的他了,三月不见,必当刮目相看,若是哪些不开眼的想跟他扳下腕子,他刘钧不介意跟他们玩玩,对付那些人,他刘钧有一百种方法!(未完待续。)

'正文 第197章 身后荣耀生前名'

船队在黄州江口靠岸,站在船上,刘钧等凯旋将士已经远远的看到岸边无数的人在迎接等候。↑,。

黄州府等地方官员站在最前面等候,率部出发时刘钧只是个游击,再回来时,却已经是堂堂的镇南侯了。还有那些九头鸟将士们,凯旋返乡,也一个个都是高升了,甚至有些高升了好几级。皇帝没银子赏赐酬功,便把刘钧的保举部下晋升名单全部通过。

总兵、副总兵之下,参将都有五个,游击更有十几个,其余守备、千总衔的更是好几十个,另外把总、百总等新晋武官,更是一抓一大把。虽然这些新晋的官员们还没有自己的兵马,但却早已经把他们的官袍给做起来了,都是在奉节时找裁缝们赶制的,此时回到家乡, 一个个早都已经显摆似的穿在了身上。

正所谓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出征的时候,九头鸟三个营不满万人,回来的时候,却已经是整整五个营一万五千余人马了。

船只靠岸,九头鸟鱼贯而下。下岸后,刘钧率部在江边列队。

“立正!”

一声高声喝令后,五个营的兵马全都肃然立正,这时鼓乐队突然奏起了哀乐,那些迎接的官绅百姓们都有些莫名其妙,这么一个喜庆的日子怎么放起哀乐来了。

这时数艘船只靠近岸边,然后一面九头鸟旗帜高高举着。

“那旗手只有一只手!”有围观的人发现,惊呼。

大家看去,果然,那个走在最前面的旗手,虽然一身干净整齐的蓝色戎服,可他确实只有一只手举着旗,另一只手臂衣袖空荡荡的。

独臂旗手登岸,后面的战士陆续下船来。这时围观的人群发出更多的惊呼之声,因为独臂旗手后面下来的这些人,全都是些残疾。缺胳膊的。少腿的,瞎了一只眼的。到了后面,甚至许多人都是用担架抬着下来的。

“敬礼!”

刘钧大喝一声,右手握起拳头。重重的敲击在左胸口。万余九头鸟战士们齐齐用这种礼节,向同胞们表示致敬。这些残疾的同袍,不幸的在战斗中负伤残疾,又幸运的活了下来。如今,他们回家了。他们也将退伍了。

在一百多名残疾队员的后面,又是一支队伍下来。

这次下来的是战死九头鸟的棺材,每个棺材都有八名战士抬棺,棺材上蒙着绣有九头鸟的白色旗帜。

总共三百六十八阵亡者,三百六十八具棺材,三百六十八面九头鸟旗。

阵阵哀乐之中,全体九头鸟向这些同袍兄弟们致敬,围观的百姓也都为之感染,甚至有不少人为之落泪。

黄道周站在那里,看着这场仪式。突然有些感悟。他对杨廷麟小声道,“难怪刘钧能所向披糜,以一支新练不足数月之军,就将贼匪打的连连大败。你看看这,刘钧带兵,非寻常之法。这次战死者,能得到此荣耀,死而无憾矣。”

“死者无憾,生者更加感动,九头鸟谁不愿意为刘钧赴死?”杨廷麟感动的道。大明现在许多将领都把士兵当作奴仆驱使。而刘钧却把士兵当成兄弟,真正的当成兄弟。生前有足饷厚赏,死后还有如此荣耀,这种待遇。哪个士兵会不感动。

刘钧走到阵亡棺木前,亲手举起了一面白色九头鸟大旗,向前挥动数圈,然后高声的喊道,“魂兮归来,你们到家了。兄弟!我们回家了,我带你们回家了,魂归故乡!”

九头鸟回到麻城第一件事情,就是为阵亡的兄弟们开了一场盛大的追悼会。

刘钧接来了阵亡兄弟们的妻儿父母兄弟们,为每一个阵亡者追思悼念。让每一个阵亡者的上司亲自念悼文,并让他的同袍队友们做发言追思。

最后,刘钧还亲自向他们颁分了一枚勋章,由他们的家人代领。

“我谨代表九头鸟的弟兄们,向他颁分忠烈勋章,感激他为胜利所作出的卓越贡献,铭记他的英勇牺牲!”

英烈勋章是刘钧新设立的功勋系统中的一项,特颁发给所有作战中阵亡的战士,只要是战死者,就能得到一枚忠烈勋章。

忠烈勋章是镶金勋章,含黄金一两的圆形勋章,颁发此勋章给阵亡战士们的家属,他们的名字将记录在即将开工建筑的忠烈寺纪念碑上,同时,他们的家人还将获得随勋章发给的二十两银子抚恤。这二十两是额外的抚恤,阵亡士兵另有专门的四十两银阵亡抚恤金。

那些得到忠烈勋章的阵亡战士,他们的家眷如果有意加入九头鸟参军,只要条件合适,就能优先录取。如果他们有孤儿寡母,无所依靠,那么九头鸟还将继续向他们的家眷发放每月六斗米的抚恤粮,直到妻子改嫁或者孩子成年。

这些虽然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刘钧却不会去节省。

给所有的阵亡弟兄们开完追悼会颁给勋章给予抚恤后,刘钧又给那些残疾的弟兄们颁奖会和告别会,这一百多残疾的队友,将退出队伍。

他们每人获得了一枚忠勇勋章,每一名重伤残疾者,都将获得这样一枚银质勋章,同时还将获得十两银子的勋章奖金。他们退伍的时候,还会获得四十两银子的残疾津贴。对于这些因残而不得不退伍的士兵,刘钧尽量给他们安排一些轻松简单的工作,比如去矿场、工坊看门、打更、或者照看马骡等等,使他们生活有保障,不会寒了这些老弟兄们的心。

还有一种忠贞勋章这次没有颁发出去,那是专门给那些被俘虏,但忠贞不屈的战士们设立的,不过现在九头鸟还没有被俘虏者。

在那些战死和残疾的队友中,还有几人获得了第二枚勋章。

刘钧的新勋章体系,包括了军功章和勋章,军功章包括了特等功、一二三等功和嘉奖一共五等,这些都是颁给那些作战勇猛的将士,获得军功章者,能够减少军级晋升时间,以及提高薪水等级,甚至还能获得晋升加分。同时,每级军功勋章,还另有对应的军功章赏赐,嘉奖一次是一两银子,三等功一次二两银,二等功一次五两银,四等功一次十两,特等功一次二十两。

不过想要得到军功章,却不容易,只有那些冲锋破阵,斩将夺旗、护卫主将等特别战功,才能得到军功章。

除了三忠勋章和五等军功章外,另外还有作战纪念章,模范章,以及龙骧、虎贲、鹰扬和豹韬四等勋章,再往上还有宝石黄金白银三等九头鸟勋章为最高勋章。

这些勋章中除了作战纪念章是参加某一战役者都会颁发,训练中表现突出者颁分模范勋章外,其余的七等勋章,都是比军功章更难得到的勋章,只有那些屡立战功,极为出色的将士,才有机会获得这七等勋章。

在这次的出兵四川的战斗,刘钧最后只给三十六名将士授勋,最高者也只有一名银质九头鸟勋章,刘钧自己给自己也仅授了一枚鹰扬勋章。

获勋不仅是一个名号,还有许多相应的好处,如勋章都是镶有宝石和金银的,本身就有一定价值。另外每个勋章都还有一笔不菲的奖金。其实,拥有勋章者,还能在晋衔、加薪、升职方面有一定的加分。

授勋过后,刘钧宣布对有功将士们的晋升。

这次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