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翔万里-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转。这都是经济繁荣带来的成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安定,从这些方面来说,文帝是个优秀的统治者。但他在教育子女方面没有成功,可说是忽略了切身问题。身为政治家的文帝取得的业绩,完全葬送在自己的儿子手中。

  Ⅲ

  陈叔宝是南朝陈国的第二代皇帝,他在历史上被称为“陈后主”,后主的意思是“王朝最后的君主”。除他之外,《三国志》中蜀汉的刘禅也被称为“后主”。后主在历史上往往多被批判为昏君。

  陈叔宝这个人物是历史上典型的亡国型君主的代表。他于公元五八三年继承王位,此时北方的隋文帝已登上皇位,正在等待时机统一天下。陈叔宝的父亲,即陈国的先王去世时,文帝正率兵越过国境攻打陈国,但又把大军撤回来了。原因是,陈叔宝为父举行葬礼,身着丧服,当时大家都公认趁人追悼之际出兵乃违背道德伦理之事,不得人心,应该等到丧事完毕再出击。

  暂时休战并非文帝的诈敌之策,仅表示文帝严守礼法,也表示了要消灭陈国是轻而易举的事,信心十足。

  国难当头即位的陈叔宝,本来应该是心情悲痛,但人们所见到的情况,使人对这位后主的所做所为不能理解。他每日沉醉在歌舞诗赋的欢乐之中,过着迷恋美酒贵妃的淫乱生活,把皇帝的公务置之一旁毫不考虑。

  陈叔宝除了皇后之外,还有不少宠妃。其中最有名的一位美女叫张丽华,她不单容貌美,身材也苗条,特别是她七尺长的秀发更是无人能比。据说把秀发摊在地上光亮如镜,能反映物件,十分诱人。陈叔宝对她爱不离身,在朝廷执行公务时也把她抱在怀中。皇帝是一国之主,如此公私不分,国政混乱不堪乃当然之事。

  大臣们都拼命讨好张丽华,她很聪明,记忆力也强,任何一点小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倘若有什么芝麻大的小事弄得她不高兴,让她上告了皇帝,就有人会掉脑袋。

  国家面临财政困难,陈叔宝却建造豪华的宫殿,天天花天酒地,美女欢歌宴席不绝,建筑宫殿使用香木和珍贵的宝石,花费大量资金。除此他还到处游山玩水,喜欢写诗弄墨,其中有一首名叫《玉树后庭花》的诗流传至今。

  如此骄奢淫逸加重了陈国财政困难,陈叔宝为寻求安逸,只好增加税收。人民受此压迫,早就瞻望隋军到来,把他们从苦海中解放出来。当时军费开支困难,皇帝还随意动用军费携带美女外游,军内对这个庸君也起反感。陈叔宝讨厌武官,害怕他们起来造反,他一出后宫,总觉得有人要对他下毒手。

  “天下统一的时机就快到了。”文帝这样判断。

  开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一月一日隋朝五十万大军开始对陈作战,历史上称这次战役为“平陈之战”。行军元帅,即总司令,为文帝的次子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炀帝。他当年二十一岁。风华正茂,英姿焕发,他率领的战将有:杨素、高颎、贺若弼、韩擒虎等开国宿将。大军巧渡长江,直捣陈国都城建康。

  陈叔宝听到隋军攻到城下,不知所措,只知道抱着张丽华嚎哭。面对突袭的众多隋兵,昔日善战的陈国军队无法长久抵抗,鲁广达、周罗喉等陈国勇将先后败阵,建康城终于失守。

  狼狈不堪的陈叔宝,在宫殿东藏西躲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个叫袁宪的大臣看见他那副样子,揪往了他的袖子破口大骂:“陛下乃一国之君,怎能如此失态?隋军军纪严明,想必也无人会伤害陛下,请陛下堂堂正正地坐在宝座上,以礼接待隋军!弃座而逃,成何体统!”

  但是,陈叔宝仍是挣脱了袁宪的手,跑去躲起来了。没过多久,隋军攻入大殿,元帅府长使(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参谋总长)高颎问袁宪皇帝在何处。

  “我不清楚!”袁宪答道。高颎也不多问,派兵开始仔细搜查,找了半天还是找不到。这时有一士兵报告,说有人看见皇帝躲在井里,隋军把井围住,然后往井口扔石头试探,井里面发出求救的喊声:

  “救命呀!我投降,别杀朕!”

  “放绳子,拉上来。”高颎命令部下。

  绳子由井口逐渐放到井底,士兵用劲往上拉,却发现井下很重,怎么也拉不动,在场的人都大感诧异,于是又增加了绳子,多叫了些人手来拉……

  结局让高颎也哑然失笑:从并下拉上来的,不光是陈叔宝一个人,还有张丽华,以及另外一个宠妃共三个人。这三人一起被拉上来的滑稽情景成为中国南北朝灭亡,隋朝统一天下的历史性场面。

  被称为一代名臣,文武双全的高颎也不禁在心中暗想:

  “简直不像话!亡国也不该亡得如此窝囊!”

  不过,基于礼法,高颎仍对陈叔宝郑重相待。此时,大部队还没来得及进建康城,杨广就派来一名使者,使者是高颎之子。

  “尊父大人,晋王殿下有旨,把张丽华带回宫内。”

  杨广对张丽华的美貌、姿色早有所闻,一心想等陈国灭掉之后,把她占为己有,高颎闻之大怒,痛叱其子:

  “蠢东西!我以为你有什么重要使命,原来竟是为了这等无聊小事!快、快回报晋王,说张丽华已经死了。”

  高颎把儿子赶回去之后,立刻命令部下处死张丽华。美女被处死,后人听了似乎觉得过于残酷无情,但高颎知道她不但冶艳无匹,而且爱参与国事,不少事都坏在她的嘴上。陈叔宝就是迷恋于女色才使国家灭亡,高颎对这件事批判得非常激烈。

  杨广得知张丽华死的消息,大为震怒:

  “怎么用的,不过是长使的身份,没有我皇族的命令竟敢擅自行事,好大的胆子!我一定要他好看!”

  “长使”是个职位名称,在中国历史书籍和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这个词,用现代话解释就是“首相秘书长”,如称“丞相长使”则是现在的“内阁秘书长”,“将军长使”就是现在的“司令官的高级副官”。隋朝时期,由皇族担当行军元帅时候,几乎都由高颎担任“长使”这个职位。元帅仅仅是军队的象征,实际作战的指挥都是有高颎来担任。他是这次战后的总参谋长,或者叫总司令代理官,不过高颎职位很高,杨广一时也拿他没有办法。

  不管怎么说,高颎已经招致杨广的怨恨。高颎是文帝亲自任命的重臣,不能因为这件事把他免职,杨广回到京城,把忌恨深深地埋在心中。

  陈叔宝被抓后,没有被处死。让他享受贵族的待遇,逍造自在,每天饱贪度日,这样度过了十五年,直到他死去。死后隋朝授予他“炀公”的用号。这就是软弱无能的陈叔宝,另一个炀帝。

  Ⅳ

  文帝之妻,独孤皇后也恨高颎,这当然也是有缘由的。“独孤皇后”的意思是“独孤家皇后”,在中国历史中,有很多女人都是只知其姓不知其名的。独孤这个姓让人感到有些特别,原本为北朝一个名门的姓。独孤皇后才貌兼备,但个性非常善妒。清朝的赵翼在著作中写道:“独狐皇后善妒,殃及臣子。”这个独孤皇后不单是不许自己的丈夫纳妾,也不准朝中大臣们娶小老婆,是一位标准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崇尚者。

  从以上来看,独孤皇后似乎是一个提倡妇女解放进步的皇后,可惜事实上并非如此。文帝曾一度爱上了后宫的一位女官,她是北周富贵人家尉迟回的女儿。这件事很快就传到皇后的耳中,当时还有身孕的皇后,下令把这女官抓来,叫人把她活活打死。文帝知道爱妃惨死的消息,既伤心又怒火。骂道:“你,好狠毒呀!”

  一般来讲,皇帝被皇后惹怒,皇帝不是废了她,就是粑她软禁起来,或是把她杀掉。文帝却不同,自己独自一人悄悄地离开皇宫出走了。官吏们到处都找不到,这下子天下大乱,而且消息还不能泄露出去。此刻朝廷文武官员都把指望寄托在性格刚毅、沉着多谋的高颎身上。

  还是高颎心里有数,在以前文帝打过猎的近郊区山里找到了他。文帝正坐在路旁一块大石头上,高颎劝他回宫,文帝摇着头说:

  “我受也受够了,不要拿身为天子什么的来劝我,与其死守着那个女人到死,不如隐居在山中更快活。”

  “您在说些什么呀?陛下是天子,要承担着国家重任,不过是个女人,怎么可以被她逼得弃国而逃?”

  高颎这里说的“不过是个女人”不是指被杀死的无辜宫女,而是指“独孤皇后”。用今天的眼光分析高颎,他或许是个蔑视女性的男人,但他当时是在劝谏皇帝要“分清楚国家和家庭的区别”。皇后仅仅是“皇帝的妻子”,是皇帝个人的配偶。不应该是国家的共同统治者,皇后没有参与国政的资格。高颎认为就算皇帝生妻子的气,也不该置国务于不顾。

  文帝被高颎的一席话说服而回到了皇宫。众大臣的心也平静下来了,唯独独孤皇后扬起怒眉,原因是高颎说过的“不过是个女人”这句话有人来告诉她。侍臣无论怎么劝,皇后还是气得全身发抖。

  虽然高颎是国家的梁柱,但在独孤皇后眼里,仅仅是杨家的一个佣人罢了。她对自己的孩子都可以任其感情行事、变更皇太子,可以看出这个女人完全不具有区别公私的能力,在皇帝面前她老是说三道四的,也早已令高颎头大。

  高颎的夫人死后,独孤皇后通过丈夫文帝劝其再婚,高颎没同意。但在这之后,高项的妾却生了孩子,皇后大怒,她气愤地对文帝说:

  “你劝高颎再婚她不听,却与妾生了孩子,他也太不把皇帝放在眼了,这样的人你怎么能相信他呢?”

  独孤皇后对什么事情都说三道四,连高颎的私生活也要干涉,一向公私分明的高颎心里厌烦透了,多次流露出对皇后不满的情绪,开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高颎被赶出了皇官。二年之后皇太子杨勇也被废除了。

  高颎离开皇宫,杨素走马上任,隋朝的实权落到杨素的手中,他姓杨,但并不是皇室成员。

  杨素年轻时曾经作过文帝的助手,颇有功绩,但后来被赶出了皇宫,原因是夫妻吵嘴,他发了脾气,盛怒之下对老婆说:

  “将来我当了皇帝,也不会让你当皇后的!”

  结果妻子到朝廷告御状,诉说了丈夫的狂言,朝廷认为,即使是笑谈也不容许这样胡说,杨素为此事丢了乌纱帽。

  不过他运气还不错,很快又被召回朝廷,他做为政治家和武将,充分表现出他的才能,而且,他的文化素养也很好,不但是一名出色的画家,而且是一个会识别人相的伯乐,麦铁杖、鱼惧罗的出头,都与他的推荐有关系。他与高颎相比,私心显得多了一些,对权力和财物占有的欲望很强烈。他担任宰相时滥用职权,把自己亲友都安插到重要部门,并在长安、洛阳建造像官殿一样的富丽住宅,还有成千的奴隶为他干活儿。私宅里有美女数千人,他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地策划废除皇太子的事件。

  文帝连自己儿子的奢侈都不能容忍,对杨素的行为当然更为气恼,要不是杨素深得独孤皇后的信赖,早就让他塌台了。杨素为了自己,与晋王杨广秘密勾结。让杨广取代皇太子,准备把杨广推上皇帝的宝座。

  独孤皇后死后,原本文帝可以过一下轻松的日子,但没有多时,就又给自己带上了枷锁,他喜欢上了一位美女宣华夫人,整日与她在一起欣赏歌舞笙箫,饮酒作乐。宣华夫人是陈叔宝的胞妹,长得文雅秀气,勾往了文帝的魂,文帝曾满面春风的对人讲:

  “朕终于还是享受到了人生的快活。”

  不过这种日子不到二年就结束了。

  仁寿四年(公元六O四年)四月,文帝在岐州离官病倒。或许是因为从前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现在迷恋上女色,纵欲过度,奢侈淫乱的生活影响了他的健康,病情逐渐加重,七月十日文帝病危。这时皇太子杨广派人给同党杨素送去密函,商谈父亲死后如何确定自己的地位。因为杨广、杨素分别在离官两处别墅居住,没有直接密谈的机会。杨素把回信托官女送给杨广,在转送过程中发生了意外情况,杨素的信落到了文帝的手里。重病在身的文帝躺在病床上读着信,气愤至极。

  正在此时,宣华夫人眼中噙着泪水来到文帝的病房说:

  “皇太子卑鄙无耻,调戏臣妾!”

  皇太子杨广本就好色,这次更违背伦理,拉着她的手对她说:

  “父亲死后你就是我的了。”

  “畜牲!”

  文帝颤抖着身子大声骂道。侍吏都想不到文帝会骂出这种不堪人耳的话,杨广堕落到如此下流程度,虔诚的佛教徒文帝在盛怒之下骂了这句话,等于是在咒杨广“堕入畜牲道”。紧接着文帝呼唤站在身边呆若木鸡的侍吏:

  “去叫我儿来!”

  侍吏正想去叫皇太子杨广,文帝十分气愤地说:

  “不是让你们去叫杨广,是叫我勇儿来!我再次把勇儿定为皇太子,我之后的皇帝由勇儿来当,凭什么要任皇后的意思来废立太子!”

  文帝废了杨勇的皇太子之位,实际上并没有发现他谋反的证据,心中一直在反省这件事处理得太草率。文帝病中,在枕头上写了份诏书,其内容很明确,就是要让杨勇继承皇位。这事被杨广察觉,他当机立断,把文帝写的诏书扣留下来,并把送诏书的使者关进牢狱,诏书的内容杨勇一无所知。杨素把诏书的内容篡改了,皇太子杨广的心腹人物宇文述率兵守在离宫外,把宣华夫人等女官全部从文帝病房赶走,病房前只留右庶子(皇太子的侍从官)张衡一人侍候皇帝。没多久文帝驾崩,享年六十四岁。

  因为文帝是在特殊的情况下驾崩的,后世关于他究竟是怎样死的,说法千奇百怪。有人说文帝是被自己儿子杨广(炀帝)杀害的,如《隋唐演义》小说中描述的那样,直接凶手是张衡。在其他的书籍也有相同的看法,《十八史略》、《通历》这样的民间资料中也有“血溅屏风”的记述。

  但是,正规的史书《隋书》却没有这样的记载。《隋书》是唐代编著,对炀帝的缺点、过失、罪行大为苛责,尽管这样,它却没说文帝是他杀害的。

  实际上,文帝当时已经病危,没有杀他的必要。文帝躺在病房里,已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不必动手也会自毙,根本不需再染一手,更没必要背上杀父杀皇帝双重大罪的恶名。小说、戏剧中把杀害文帝的凶手说成是张衡,或许只是因为他是看着文帝断气的人而已。如果真是他杀的话。让文帝断气根本没必要耗那么久。杨广没有诏书也能当上皇帝,因为他早已是正式的皇太子了。

  文帝病逝的消息是七月二十日发表的,从文帝病倒到死去这段时间里,杨广和杨素两人紧张的策划活动肯定是存在的。父亲死后,杨广即位,成为隋朝第二代皇帝——炀帝。

  新皇帝登段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杀兄。他派杨素的弟弟杨约为使者,赶赴长安杀死被软禁的哥哥杨勇。古代杀害重要人物时有不能让被害人流血的礼节,杨勇是被白绢带勒死的,为了斩草除根,他的孩子们也被处死。

  炀帝杀了哥哥,接着又要杀害胞弟汉王杨谅。杨谅没有束手待毙,而在他管辖的西北五十二郡举旗造反了,历史上称为“汉王之乱”。

  汉王的造反,与其说是野心发作,不如说是心理上受了挤压而产生的反抗情绪。他基本作战计划不明确,军事行动不统一,因此失掉了多次取胜的机会。据《隋书·庶人谅传》中记载,杨谅“不能专定,乃二策兼用。”意思是说,当将领们对作战计划意见不同时,他不能果断地做出统一的行动决定,致使作战行动混乱。

  炀帝命令杨素去讨伐汉王。这个阴谋家,比遇事犹豫不定的汉王要有胆略,做事也果断,他命麦铁杖为先锋,率精兵五千,冒着大雨迅速挺进,两军在清源相遇,展开激战,汉王损失一万八千名将士之后溃败,逃进卞州城内。杨素率大队兵马兵临城下,逼迫汉王投降了。

  炀帝没杀杨谅,免除了他的职权,把他软禁起来,不久就死了,总算有一个是自然死亡的。

  和炀帝争夺帝位的血亲,终于一个接一个地被歼灭了。

  Ⅴ

  炀帝即位之前是虔诚的佛教信徒。这是因为他受到父亲文帝熏陶的关系,在其他方面他也有类似父亲的地方。

  炀帝信教的目的之一,在于以佛教的形式,扩大他在社会上及政治上的影响力。另外,从前南朝陈国的佛教盛行,隋征服陈国统一天下之后,必须保护南朝陈国的佛教,进而达到南北文化融合的目的,为此炀帝在长安还特意修建了日严寺。

  即位当年的十一月,炀帝鉴于洛阳地理位置的重要,把这里定为东都,作为执行国务的重要城市,与长安同属一个等级的都市,并在当地建寺院,迁住僧侣二千人。

  炀帝还尽最大努力,与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国建立友好关系。突厥从六世纪中叶开始生活在亚州北部高原地区,是强盛的土耳其三国血系的游牧民族。南北朝时代,北朝的各国都惧怕突厥的武力。隋统一全国后,立刻实行了新的政策,以军事和外交双管齐下而制住了突厥,因为突厥分裂为东西两半,隋一方面讨伐西突厥,另一方面和东突厥友好相处,东突厥可汗启民被隋文帝封王。

  大业三年(公元六0七年),炀帝在文武官员的陪同下派五十万大军越过万里长城去见启民可汗,以向北方炫耀大隋朝的实力。历史上把这次行动叫炀帝的“北方巡幸”。当时,炀帝作了一首有名的诗《饮马长城窟行》。

  箫箫狄风超,悠悠万里行。

  万里何所去,横漠筑长城。

  此时此刻,炀帝不但具备皇帝的自视,而且具备诗人的感性。他目睹广阔的原野,思绪万千。他喜爱山清水秀的江南风景,也很中意塞北草原的风光,面对浩瀚的沙漠涌出丰富的感觉。七百年前的昔日,年仅十八的汉朝大将霍去病率大军踏破万里荒野讨伐匈奴,今天自己又率领大军北上,不过,这次是为促进友好而来。

  炀帝诗意大发,继续吟道:

  北河秉武节,千里卷戎旗。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接下来是:

  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岩缘驿马上,空乘烽火发。

  长城候借问,单于入朝谒。

  此刻,炀帝坐在被称之为“观风行台”的移动式宫殿的王位上。这是个巨大的建筑物,能容纳近千人,建筑物底部安装无数车轮,由一千匹高头大马拉着,能自由地移动。突厥人在十里之外就能看到这宏大的移动官殿,惊吓不已。

  炀帝受到突厥启民可汗的热烈欢迎,可汗的夫人义成公主原来是北周皇族的公主。炀帝送给突厥绸缎二十万匹,得到皇族的接待,炀帝心情舒畅地返回都城,北方巡访获得圆满成功。

  但是,炀帝得意洋洋的情景终于以悲剧告终,那就是老臣高颎的死亡。

  炀帝即位后,他把高颎召回皇官,给了他一个虚头衔,以表示自己比已故的父亲文帝更为心胸宽宏大量,这当然只是做给人看的。高颎虽然年事已高,但耿直的性格毫无改变。他在炀帝面前,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修筑长城劳民伤财;把突厥的君主请到朝廷是引狼入室,这等于给侵略者指路,朝纲已乱,加之陛下挥霍无度,如此下去国家可危。”

  这些话都刺到炀帝的痛处,炀帝从王座跳了起来,大声骂道:

  “杀了这个气焰嚣张的老东西,平陈之战时就应该杀了他,谁要听他得意洋洋的胡言乱语!”

  高颎被斩,没有留下遗言,从容地走完了人生之路,高颎出生年月日不详,大概与文帝的年纪差不多,死时可能六十多岁。之后,他的后代都被流放到边远地区。《隋书》中对高颎的评价很高,说他是“真正的宰相”。很多人听说他死了很悲痛,隋朝毁于民众的造反,人人心中都想:“高宰相的预言完全应验了,如果陛下早接受了高颎的谏言,就不会遭受厄运了。”

  高颎死后,几乎就没有再向炀帝谏言的人了,当然,炀帝还是做出了些成绩,比如:在中国的经济、文化、交通、土木技术、工艺品等方面都取得了空前发展,文化的昌盛也更胜前朝。处理国家关系上,突厥的态度变得温和,西域各国和中国南方的交流频繁。倭奴国也派使者来拜见隋炀帝,送来的国书中的文字虽然言词欠雅,“致日出处的天子,日没处的天子”一言引起炀帝不快,但总还是致书,使用下级对上级的说话方式,文字虽有失礼处,但这也只是说明对方是野蛮人。……炀帝命令部下详细记录有关倭奴国的情况,《隋书·东夷传》中写道:“倭奴国有阿苏山,其石无故出火冲天……”中国大陆没有火山,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