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箭神-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广不敢怠慢,连忙转身回到殿中,天子见他回来,示意他坐下。然后将一副帛书地图推到了他的面前。李广低头一看,不由得大喜。这是一副雁门以北的地图。他在雁门驻守多年,一看就知道。不过,这副地图描绘得很详细,比他自己了解到的内容还要多,甚至标出了匈奴人的王庭龙城的位置。
有了这副地图,行军作战有把握多了。
不过,李广随即看出了问题。他是去上郡,而且诏书是拒敌于境外,并没有越境追敌的旨意。这副地图给他也没什么用啊。
“陛下?”
“李将军,如果携带辎重,最多能坚持多久,能走多远?”
李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一人战斗,三人负粮,最多可以坚持一个月,以日行四十里计,可以走一千两百里。来回各半,可深入六百里。”
“若不恤士卒体力。全速前进呢?”
李广犹豫了片刻。“日行百里。”
天子苦笑。“这么说,就算有去无回,也只能走三千里?”
“不,最多两千里。”李广道:“如此急行军。士卒伤亡会很大,难以持久。再者,体力消耗过大,至而不能战,战而不能胜,又有何用?”
天子点点头。“我知道了。”
李广更加莫名其妙。他试探着问了一句:“陛下,如果有机会,臣是否应该深入草原?”
天子看了他一眼,沉吟了片刻,摇摇头。“李将军,我知道你敢战,但你是统兵的将军,不可一意深入。”
李广脸色一黯,点了点头,躬身退下。
天子盯着李广的背影,眼神闪烁。他想了很久,长叹一声:“太远了,实在太远了。”
“是啊,实在是太远了。就算陛下愿意倾力相救,也鞭长莫及。”韩嫣惋惜地挠了挠头。“这么好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实在是可惜。若是迟上两年,趁着匈奴人西行之际,三将深入草原,必可大有斩获。”
天子苦笑,长叹一声:“奈何,这是老天要折我的苍鹰啊。”他想了想,转身又对李当户说道:“当户,你去茂陵,为我看看他的家人。听东方朔说,他那个胡姬生了一个女儿,你帮我去看看。可惜,要是个儿子多好。有桓远那样的名师从小指点,说不定能成就另一个梁啸。”
李当户点了点头,沉默不语。韩嫣见了,悄悄地转过头,歪了歪嘴。
梁啸回到了贵山城,眼前看到的一切让他非常意外,不禁有些怀疑那个信使是假传消息。
贵山里一片安详,与往日无异。街道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随处可见牵着骆驼的商人、骑着骏马的闲人,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哪里有一丝大敌将至的模样。
梁啸赶到副王府,走进大门,庭院中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个瘦削的中年人正在指挥着奴仆们摆设桌椅,摆放餐具,看起来像是要举办一场丰盛的宴会。昧蔡如今是大宛最炙手可热的权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门庭若市,家里经常举办宴会,并不稀奇。看到这个场景,梁啸更加怀疑消息的准确性。
不会是昧蔡拿我开玩笑吧?
就在梁啸疑惑不已的时候,一个仆人走了出来。“贵使,副王在浴室等你。”
梁啸无语。你们是有多爱洗澡啊,这太阳还没落山,你就又钻进浴室里了?
梁啸示意其他人退下,只带着荼牛儿来到浴室。昧蔡正泡在温泉里发呆,神情有些憔悴。听到脚步声,他转过头,赤条条的走了过来,一把拉着梁啸的手。“唉呀,梁君,你可算是来了。来了好,来了好,你来了,我就心安了。”
梁啸苦笑道:“副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昧蔡不说话,先摆手示意一旁服侍的侍女出去,又吩咐道:“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备任何人进来。我要和使者商量晚宴的细节。”
卫士们应了一声,关上了大门。门一关上,昧蔡就叹了一口气。“梁君,你知道我现在有多难么?匈奴人大兵压境,我却连一个字都不敢说,还得强颜欢笑,陪他们饮酒作乐。每喝一口酒,我都觉得可能是我这一生中的最后一口。”
梁啸吓了一跳。“副王,消息准确?究竟有多少匈奴人?”
“究竟有多少匈奴人,目前还不能确定。不过,匈奴人要来,这是确凿无疑的。煎靡派人去收集战利品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匈奴斥候和商人,都说匈奴单于发出命令,要集结西部诸王会于龙城。”
“匈奴人五月会于龙城,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啊。这是他们的习俗而已……”
“是的,但他们从来没有在春季马瘦之际集结人马的,而且西部的几个大部落都在转场,向西前进。就算他们没有大举犯边的计划,要夺回乌孙地也是必然的。”
梁啸眉梢一动。忽然有点明白了。
昧蔡打了胜仗,权势如日中天,阿尔泰山就在他的掌握之下,金子也都进了他的腰包,其他人不得染指。匈奴人西侵,那里肯定是第一战场。对昧蔡来说,为了那些金子,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但是对别人来说,这片土地原本就是乌孙人的土地,大宛有必要不远千里的去那里征战吗?
反正他们又捞不到好处。
梁啸又好气又好笑。
“梁君,那可是我们并肩作战的地方啊。”昧蔡有些心虚,又道:“如果匈奴占了山口,我们再想夺回来,那可就不容易啦。如果他们继续西进,我们靠什么挡住他们?”
梁啸微微颌首。昧蔡虽说有私心,但这个可能也不能说没有。
“守城不行吗?匈奴人不擅攻城。”
“如果短时间围城,那问题不大,可若是匈奴人围城不去,必欲破城,那怎么办?别的不说,只要断了城中的水源,用不了几日,城中必乱。”
梁啸皱起了眉头。昧蔡说的水源的确是个问题。大宛的城市都在河边,靠引进河水供应城中的各种用水,一旦匈奴人切断水源,用不了半个月,城中的储水用尽,人心必乱。但这不是问题,梁啸可以找人帮他们打井。梁啸担心的是另外的问题。
如果匈奴人是以彻底攻占大宛为目的,那大宛的好马岂不是都被匈奴人收入囊中了?
梁啸心头一动。匈奴人会不会就是为了马来的?他随即又摇摇头。匈奴人又不是大汉,马对他们来说应该没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梁啸考虑了很久。“不管怎么说,有备无患,还是要先做好准备。副王,大宛总共有多少兵?”
“兵有五六万,但是不可能征召,能够调用的人马最多三万。”昧蔡长叹一声:“这点人马,怎么对付匈奴人啊。”
“就像去年一样,再与月氏联盟呢?”
“我担心月氏人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我听阿奢那说,上次派了五千人,已经是极限了。五千人,能有什么用?”昧蔡眉心紧皱。“再者,月氏人也不是什么好人,五千人入境,已经让人很担心了,如果来更多的人,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和匈奴人一样,成为祸害?”
梁啸很挠头。这可怎么办?
第286章危险和机遇
梁啸本来不打算参加宴会。他心情很差,没有饮酒观舞的兴趣。可是昧蔡却拉住了他。
“你突然回到贵山城,迟早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与其藏着掖着,不如坦然一些。”谈到打仗的事,昧蔡没什么好的主意,可是谈到为人处事,昧蔡比梁啸有经验多了。见梁啸心情不好,他反过来劝梁啸。
梁啸觉得有理,只得强颜欢笑,和昧蔡一起入席。
大宛的贵人们看到梁啸在座,都有些奇怪。十几天前,他刚刚离开贵山城西行,怎么突然又回来了?不过,他们没有多问,很快就被美妙的歌舞和丰盛的佳肴吸引住了,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一派详和景象。
梁啸端了一杯酒,凑到昧蔡身边,借着敬酒的机会,低声问道:“副王告诉大宛王了吗?”
昧蔡瞅了他一眼,露出诧异的神情。“这怎么能说?”他想了想,又解释道:“情况还没确定,岂可惊动大王。等搞清楚再汇报不迟。梁君,到时候我们一起进宫,如何?”
说着,味蔡挤了挤眼睛,随即露出灿烂的笑容,举杯和过来敬酒的人打了个招呼,一饮而尽。
虽然知道不妥,梁啸不是暗暗咒骂了一句。昧蔡这货太过份了,我是大汉使者,又不是你的部下,你怎么能这么做。你醉生梦死,我替你劳心费力?
梁啸有点头大。原本甘甜的葡萄酒喝在嘴里也多了几分苦涩。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驿馆的,总之喝得有点多。半夜醒来,他口干舌燥,头痛欲裂。
阿尔法听到声音,走了进来,倒了一杯水递给梁啸。梁啸接过来,呷了一口,打量了衣衫整齐的阿尔法一眼,愣了片刻。“你还没睡?”
“还有些东西没收拾好。”阿尔法抬起手,打了个哈欠。随即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什么东西这么急,明天收拾不行吗?”
“副王送来的图籍。我担心主人明天起来要用,所以先整理一下。”
“图籍?”梁啸心头一动。昧蔡给他准备的图籍应该是和匈奴人有关的。昧蔡这是早有准备啊,连资料都准备好了。这个浑蛋!梁啸一边咒骂着。一边让阿尔法把东西拿来,又点了两盏灯,伏案细看。
是大宛的地图,包括大宛所有的城邑,各城邑的人口、兵员都编成图册。这时候还没有纸。他们也不习惯用竹简木简,地图和文字都是写在羊皮上,一摞一摞的堆得到处都是,满屋子的羊皮味。
梁啸第一次看到大宛全图。地图是一个国家的机密,即使他与昧蔡关系莫逆,如果不是因为匈奴人即将大举入侵,他也没机会看到这副地图。
梁啸忽然觉得,匈奴人入侵也许未必就是坏事。
地图上,大宛国处于一个盆地之地,南侧是阿赖山脉。北侧是天山山脉,伽萨特斯河的上游在盆地之中流过,滋润了两岸的土地。贵山城在盆地的西侧出口处,除了得自乌孙的那些土地之外,大部分的城邑在贵山城以东。
梁啸忽然心中一动,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这个地形太适合防守了。只要将贵山城守住,匈奴人基本不可能从西侧进入盆地。东侧虽然有路翻越葱岭,可是对于以骑兵为主的匈奴人来说,要翻越葱岭,他们将付不小的代价。
梁啸想起了李广利两次出征大宛的事。李广利的真是庸材。万里行军,还要翻越葱岭这样的天险,难怪他的损失那么大。亏得他的对手是大宛,换成其他略微强悍一点的国家如月氏。别说两次,就算再来两次,他都未必有机会取胜。
怪不得后来大唐经营西域都是从天山北麓。不管是李白出生的碎叶城——现在还叫素叶城,还是那场决定大唐对西域控制终结的怛罗斯之战的怛罗斯,都在天山以北。
这么说,就算守不住山口。只要能守住贵山城,大宛也不至于亡国。不过这样一来,贵山城西的城邑,包括那座亚历山大里亚在内,恐怕都难逃匈奴人的屠刀。
能不能拒匈奴人于境外,不让他们进入大宛境内?
梁啸的目光在地图上逡巡,冥思苦想。看了一会儿,他的目光落在了地图的边缘的一条山谷。
“那里是什么地方?”
阿尔法凑过来看了一眼,眨眨眼睛,不太肯定的说道:“应该是一道河谷。听说月氏人就是从那道山谷走过来的。”
梁啸想起了李舒昀和他护送的商队,他们就是从月氏境内翻越葱岭的,应该走的就是这条路。按时间估计,他们现在应该已经进入乌孙境内,能不能顺利通过,还是未知之数。这么一大笔财富,如果被乌孙人或者匈奴人抢走了,那就太可惜了。聂壹等人都会因此元气大伤。
强敌在侧的感觉一点都不好啊。
什么时候把匈奴人打残了,将草原商路控制在手中,才有真正的安全可言。
梁啸翻看着地图,脑海里盘算着各种可能。不过,双方实力差距太明显,除了固守贵山城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的办法可想。
不,一定有办法。梁啸自言自语,给自己打气。阿尔法陪在一旁,有些犯困。她虽然很勤勉,可是在这些事上,她帮不上梁啸什么忙。不仅是她,梁啸身边的其他人也差不多,勇力有余,谋略不足。
梁啸更加渴望刘陵和东方朔,他们二人中只要有一个在,他都不会这么无助,至少有一个人可以商量。
李广浓眉紧皱,惊骇莫名。
“梁啸掀起了这么大的动静,引得匈奴人西征?”
李当户点点头。“就眼下而言,还不敢断定。但是梁啸能够安全到达大宛,又射杀了乌孙使者,乌孙人必然不敢善罢甘休。再加上之前射杀浑邪王,匈奴人也可能会西行攻击大宛。去年那场大雪,匈奴人、乌孙人也许吃了苦头,未能攻占大宛。今天调兵再战,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李椒插了一句。“既然如此,天子为何无动于衷?”
李当户瞪了他一眼。“天子能有什么办法?西域万里。我军鞭长莫及。”
“未必要去西域啊,深入草原,乘虚而入,至少可以牵制一部分匈奴人……”
“陛下的确有这个打算。”李广抬起头。示意李椒别说了。他已经明白了天子的难处。“要想深入草原,必须在边境屯兵屯粮。不仅时间上不够,而且会引起天下骚动。这两年天灾频仍,朝野汹汹,天子也颇为烦恼。大举出兵……”李广摇摇头。长叹一声:“根本不可能。”
“那就这样看着梁啸功败垂成?”李椒不服气的叫了起来。
李广哼了一声:“那你说怎么办?”
“我……”李椒转着眼珠,想了想,突然笑了。“阿翁,你好像说过,天子问你能不能深入?”
李广点点头。“我也说了,就算孤注一掷,最远也不过两千里。”
“两千里,应该已经到匈奴王庭了吧?”李椒嘿嘿笑了起来。“梁啸只有数人就能赶赴万里。阿翁统数千精锐,难道还不敢到草原上转一转?你不是一直想有这样的机会吗,现在机会来了。你怎么反倒胆怯了?”
李广抬腿踹了李椒一下,眼睛一瞪:“竖子,老子我会胆怯?这是诏命,知道吗?”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李椒不以为然。“梁啸如果要等诏命,他哪里能去大宛?”
李广转了转眼珠,怦然心动。如果匈奴人真的大举西征,这倒的确是一个深入草原的机会。而且天子那几句话的意思,分明也有希望他深入草原,骚扰匈奴人后方的打算。只是碍于可行性太低。最后只好放弃。
“两千里,损失可不小呢。”李广犹豫不决。“这可是孤军深入,凶多吉少啊。”
“富贵险中求。如此瞻前顾后,什么时候才能立下奇功?”李椒笑道:“阿翁。如果你有心出击,我还可以告诉你一件事,也许能助你一臂之力。”
“什么事?”
“马鞍和马镫。”李椒收起笑容,伸手在耳杯中蘸了些水,画了个示意图。“我在会稽与梁啸一起作战时,梁啸特意打造的马具。虽然简单。却大有助益。如果能为所有骑兵配备这些马具,骑兵的战力更强,更能深入。”
李椒忽然停住,沉吟了片刻,眼睛慢慢的亮了起来。“没错,阿翁,我们可以采用梁啸在会稽的办法,放弃步卒,全部采用骑兵,深入草原。或者,步卒也乘马,战斗之时再下马步战。在会稽的时候,我们就是用这种办法搅得越贼不得安全,漏洞百出的。”
“这倒是个办法。”李广连连点头,兴奋难以自抑。他看了李椒一眼。“小子,你跟我一起去上郡。”
“那当然。”李椒越想越开心,眉飞色舞。
“我也要去。”李敢高声叫道。
李当户看了父亲和兄弟,有些担心。“天子说过,大举出兵之前,马镫不可外传……”
“且……”李椒不屑一顾。李广也不理他,拉着李椒说道:“你快说说,除了这马镫和马鞍之外,还有什么要准备的?”
“要想将伤亡降到最低,最好有铁甲。千里奔袭,非精兵不可,当优先挑选骑射之士,如果能人人都像未央郎一般远近皆能,除了弓箭之外,配备长戟、刀剑,那就最好不过了……”
“等等,人人披铁甲,还要长戟、刀剑?”李广刚刚扬起的眉毛立刻垮了下来,他不耐烦的打断了眉飞色舞的李椒。“那得多少钱?”
李椒愣了半晌,才喃喃说道:“这个……要很多钱。”
第287章有钱与没钱
新式马鞍,马镫,铁甲,剑戟,每一样都需要钱,即使是在长安,加起来也要三四千,如果是在边疆,没有万钱根本拿不下来。以一个人花费万钱计,三千人就是三千金,四千人就是四千金。
可是李家所有的财产加在一起,也不足五百金。
李家父子四人皆有官职,李广本人更是二千石的高官,但大汉奉行薄禄厚赏的制度,仅靠俸禄是发不了财的,必须靠赏赐。偏偏李广本人还有一个习惯,有了赏赐就分给部下,根本没有积蓄。李当户弟兄三个还是郎官,无功可立,除了一些例行赏赐之外,只有俸禄。
仅靠俸禄只能勉强生活,李家父子过得紧巴巴的,所以李椒输了一匹青骢马才悔得肠子发青。到目前为止,他发过的最大的财也就是出差会籍时带回来的会籍土产。
要李家拿出三四千金来装备骑士,这根本不可能。
更何况,如果全用骑兵出塞,除了武器之外,还需要更多的战马,这也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战马是由朝廷按照兵员统一调拨的,数量有限,李广即将赴任的上郡根本没有这么多战马可供调用。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一算帐,李家父子四人全部沉默了。
“没有朝廷的支持,根本不可能大举出兵。而朝廷……”
李广欲言又止。谁都知道,太皇太后尚在,大举出兵讨伐匈奴根本不可能。
李当户三人不约而同的叹了一口气,神情沮丧。
“当户,我不在长安的时候,你有时间就多去茂陵看看梁啸的母亲。如果她生活上有什么难处,你尽可能的帮一帮。”
“喏。”
“可惜……”李广叹惜长久。“可惜!那些书生又要说什么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了。”
李当户三人心情本来就低落,听到李广这句话,更是忧心忡忡。长吁短叹。
两日后,李广、程不识和韩安国三人悄悄的离开了长安,奔赶各自的岗位。匈奴人即将有所行动的消息只局限在很小的圈子里,绝大部分官员都不知道。他们也只能低调行事。
不过,这个消息还是逃不脱有心人的眼睛,仅仅数日之后,淮南王刘安就收到了消息。
刘安立刻请伍被来商议。伍被思考的时候,刘迁一直笑盈盈的坐在一旁。刘陵被禁足之后。长安的情报收集任务就落在了他的肩上。打听到如此重要的消息,他非常得意。
伍被用眼角的余光看到刘迁的得意,不禁暗自叹了一口气。刘陵负责此事时,不知道打听到了多少消息,也没这么轻狂过。刘迁身为太子,稍有微功便矜功自伐,太没有城府了。
“李广三人离京,奔赴上郡、上谷、右北平三郡,究竟是何用意?若是秋防,似乎太早了些。若是出击。又不太像。此时正是春耕之计,如果用兵,会耽误农时,天下骚动,似乎不太合适吧。”
“根据打听到的消息来看,应该不是用兵,而是加强边防。去年草原上有大雪,匈奴人损失比较大,很可能入边劫掠。”不等刘安说话,刘迁抢先说道:“敌来则战。敌去不追,这是朝廷对付匈奴人的习惯。”
伍被沉吟片刻,点点头。“太子所言甚是。大王,既是加强边防。与淮南又有什么关系?”
刘安笑眯眯的说道:“伍君,我准备送三只千里眼给这三位将军,助其觉远察微,不知伍君以为如何?”
伍被眉头微皱,反问道:“大王一片心意,这自然是好的。可是大王何不直接献给天子?”
刘安抚着胡须。无声的笑了起来。“伍君有所不知。千里眼乃是宝物,一入天子之手,或是被其他贵戚讨了去,矜奇炫有,沦为玩物,反不如直接赠与三位将军为好。”
伍被没有再说什么,点头附和。他们又谈了一些事务,伍被退了出来。站在门外,他沉吟了良久,转身来到刘陵的小院。
刘陵还住在淮南王府,只是很少参与王府的事,闭门谢客,专心做研究。在研制出了琉璃和千里眼之后,她召集了近百名王府门客,正在整理校诂墨子。
听说伍被来访,刘陵降阶相迎,将伍被迎到堂上。堂上摆了十几张案几,几十个门客或一人独据一案,或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案上堆着一堆堆的竹简、帛书,笔墨简策更是随处可见。看到伍被进来,有人起身行礼,有的则视而不见,顾自出神。
刘陵浅笑道:“最近遇到了一些麻烦,他们争论不下,失礼之处,还请伍君包涵。”
伍君说道:“无妨。据于道,游于艺,也是先贤教诲。若潜心道艺,还能自食其力,不俯仰于人,也算是人生一乐事。县君,我很羡慕他们呢。”
刘陵眼神一闪。“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伍君若是有闲,不妨多来走动走动。我天天和他们为伍,都成了隐者了。”
伍君笑了。刘陵会意,把伍被引入内堂。两人入座,刘陵派人奉上瓜果。她现在有两艘楼船来往于南海,各种新奇的瓜果层出不穷,淮南王府的所有门客不时收到她的赠予,所以个个喜欢她,愿意与她来往。
伍被拿起一支金黄色的香蕉,剥了皮,咬了一口,慢慢地嚼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