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的朝阳-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当这些哥萨克们骑着马进入城市的时候,他们的变化只使得示威群众坚定了与他们沟通的信心,更加勇敢地坚定自己的脚步。同样,少数士兵的表现出来的勇气也感染了哥萨克们,眨眼的人找到了仿效者。
不管军官怎么命令,这些哥萨克骑兵就是不去驱散群众。民众向他们发出友好的呼喊,他们报以善意的微笑。个别哥萨克骑兵还回答工人的问话,跟工人们交流。镇压者之间与被镇压者的界限被打破了。面对这种情况,哥萨克骑兵军官们只能放弃驱散民众的念头,命令哥萨克骑兵用马队横截街道,不让示威者走向市中心。哥萨克骑兵奉命站成横列,但是他们却不阻止工人从马腹下钻过。
这一天,不断有观望的市民、职员融入示威队伍,他们以各种方式冲过了障碍,几万民众冲进了利捷因大街。在瓦西里耶夫岛,大学生同工人联合起来。群众在喀山桥、涅瓦大街、苏沃洛夫大街、利捷因大街、兹纳缅斯基广场示威,示威者抢走了电车司机的钥匙不让电车行驶,街道上散布着凌乱的路障,自然的富人区的一些商店遭到了所谓的“革命群众”的打、砸、抢。
游行示威爆发之后,面对那些冲上门“要求他们支持革命”的革命者,生怕小店遭到袭击的小业主们,只能按照革命者的要求,在门前插上红旗,然后为参与游行示威的人提供免费食物和饮品,以避免遭到革命群众的打砸抢。
得悉首都情况的沙皇程式化地给圣彼得堡卫戍司令下达了尽平息骚乱的诏令,这只是他全天工作的一个小环节。这一天,他依然沉浸在一种莫名的伤感之中,他并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样,甚至不知道如何应眼前的困局——俄罗斯的军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败,海军战败了,数十万陆军被俘,甚至在下乌金斯克,军队很有可能无法阻挡中国人的进攻,而在圣彼得堡,在中国间谍的煽动下,市民们也发动了反对他的暴动,对于年青的米哈伊尔二世沙皇而言,这一切来的是如此的突然,以至于他根本就无法判断什么是理智的选择。
最终,他只能够去依赖身边的大臣们,而他最为信赖的维特伯爵,却没有在圣彼得堡——海军的惨败,使得维特不得不紧急前往法国,以安抚这个俄罗斯最大的金主,毕竟俄罗斯想要把这场战争进行下去,是无法离开法国的贷款。而其它的大臣们面对工人们的暴动,却是束手无策,只是一味的强调着,这是中国人的阴谋。
对待中国人的阴谋,那么就只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镇压!
在接到沙皇的命令之后,圣彼得堡卫戍司令发布了一个通告,告诫民众在近几天不要上街,社会秩序必须得到恢复,否则,政府只能被迫采用武力恢复首相的秩序。他们相信武力镇压对俄国老百姓的威慑作用,各种抗议活动他见过太多了。实际上,俄国有着丰富的镇压民众运动的经验,他们曾经在波兰、芬兰、乌克兰等地镇压民众暴动、示威,并一次次的获得成功。
现在,只不过是诸多“民众暴乱”中的一次罢了。
依据过去的经验,圣彼得堡卫戍司令部在第一天只调动了首都的警察。在调动警察无效之后,在第二天,他们又把骑兵调上了街道。在战争失利的消息的影响下,国内矛盾层出不穷的境况下,何时动用武力、运用多少武力来镇压民众运动,确实是件费神的事情,对于圣彼得堡卫戍司令来说,他所能做的决定就是视事态的发展而定。
而政府头两天的静观其变的态度。又在客观上激发了民众的革命的热情,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了终生难忘的景象——街上和广场上到处燃着篝火,工人们围坐在篝火旁——没有警察!
直到深夜,涅瓦大街上仍有民众在游行示威,那些曾在地下活动的革命者们。纷纷走向街头,面对群众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
10月7日,民众运动在全市继续高涨,连中小企业工人也加入了游行行列。游行和示威的群众达到了30万人,在社会革命者的策划和领导下。市区内暴动不断,民众情绪同样也越来越发高昂。示威人群打出了写有“俄国社会革命党”、“打倒战争!”等字样的红旗。
社会革命党既是乌里扬诺夫新组建的由“职业革命家”组成的政府,是以城市工人阶级、下层市民为主要基础。以实现无产阶级****为党纲的政党。他们的主张用革命推翻沙皇制度,上一次革命中的领导者正是社会革命党。此时,对于工人群众来说,他们选择的是以一种斗争情绪来表达对“沙皇独、裁制度”毫不妥协的态度。
圣彼得堡卫戍司令部的警告没有收到任何效果,聚集起来的群众遭到警察的强力驱散,示威者以石头进行回击。而与此同时,混杂在游行队伍中的革命者们为了鼓动民众,又开始宣扬着“哥萨克们答应不开枪”,随后这句话在示威者中口口相传。
而事实上,那些哥萨克骑兵对示威者越来越同情,当示威群众与警察发生冲突并被群众赶跑时,骑兵在旁边看笑话似的捧腹大笑。甚至示威者在骑警的鞭打之下逃窜,他和另外几个工人逃到哥萨克骑兵那里,大声喊道:
“哥萨克兄弟们,帮助工人为和平的要求所作的斗争吧,你们看,法佬(对警察的谑称)怎样对我们饥饿的工人们。请帮助我们吧!”
哥萨克们相互望了望,随后扬着马鞭,用战马分割警察和民众,尽管他们的这种行为是为了制止大规模流血,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们的这种举动却是纵容了首都的游行示威,甚至给予所有人一个假象——哥萨克们已经开始倒向革命!
不久,首都的警察完全不见了,只剩下圣彼得堡卫戍部队的士兵。工人惊慌地问这些平日里与他们有交往的士兵:
“难道,你们来帮助警察吗?”
但是他们得到的回答只是一句粗暴的言语。
“走开”。
再问话,结果还是同样。
面对这种情况,在那些走动地下的社会革命党人的策划下,他们在民众中挑选出长的漂亮的女人,然后让她们穿上漂亮的衣服,甚至用上了化妆品,喷洒了香水,而认识那些士兵的女人们则走在队伍的最前方,然后她们冲入士兵防线,用她们的手握住士兵的枪,用哀伤的眼神注视着这些士兵,然后用伤感的语气向他们祈求着:
“士兵们,取下你们的刺刀,跟我们站一起。”
面对这些漂亮女人,面对女人们发出的伤感的语气,士兵们在这一瞬间动摇了。他们将刺刀高高举过群众的头顶,步兵列的哨线散开了,士兵们被拥进来的群众包围起来,到处是争论、责难、请求。
人的从众心理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驻证,当士兵们面对远比他们多的多的民众要求时,他们唯一能做的选择就是遵从绝大多数人的选择,甚至连那些军官亦无法阻止这一切,当一些军官试图阻止时,他们往往会被一群强壮的工人包围起来,看似在请求的时候,这名军官会被工人捂着嘴殴打、被匕首刺杀,随后在工人们的包围之中拖到河边扔进河中,或者扔进小巷之中。
也就在在这个时候,另一群荷枪实弹的工人——打着红旗的工人赤卫队走出了被封锁的工人区——在漂亮的女人和市民的帮助下,士兵们的防线发生了松动,城市向工人赤卫队敞开了大门,当荷枪实弹的工人赤卫队出现在市民们的视线中的时候,立即得到一阵阵欢呼声,而那些士兵,面对这些武装工人,而大都是面面相觑,但市民们却不断的向他们发出邀请——邀请他们加入工人赤卫军……
这一天,革命席卷了这座城市……
第311章革命之初(为新书求支持)
(新书艰难!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嘿嘿!再次重申,新书不会影响老书!老书会正常更新。PS:这推荐是为新书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错了!)
“10月7日,早晨。涅夫斯基大街上静谧安宁。圣彼得堡的官员们似乎安下了心来,他们给皇村中的沙皇打了个电报。
“城中正趋于平静。”
但是他们显然忽视了一点——曾经困于工业区的武装工人出现在城市之中,尽管他们并没有进入市中心,但是在城市的各个方向,都出现了武装工人的身影,一个新的政权机构——圣彼得堡苏维埃已经开始取代市政府的工作,成为了圣彼得保的权力机关,当然,除了工人和一部分市民,并没有什么人承认它的合法性,可即便如此,城市至少短暂的恢复平静。
但这种平静并没有持续多久,上午,工人们走出家门逐渐向市中心聚拢。圣彼得堡卫戍司令部已部署停当,圣彼得堡市区里到处都是巡逻队、步兵戒哨线以及骑兵。通向市中心的吊桥已经拉起。但是来自工业区的示威群众,依然通过舟船越过的涅瓦河河面涌向市中心。
根据之前接到的圣彼得堡卫戍司令部的直接命令,警察、士兵在发射信号弹后,开始向河面上和街道上的群众开枪射击,而首都宪兵马队用马刀砍杀示威者,残酷的镇压,成功的驱散了游行,面对疯狂的镇压,人群四散奔逃。
在遭到镇压之后,整个圣彼得堡倒处都是惊慌的面孔。不过,尽管面对残酷无情的镇压,但是那些群众却在革命者的组织下,很从惊慌失措中恢复过来。在一片混乱之中,往往任何人都可以观察到一个普遍的现象,暴动群众对军队表示极端的不敬,当军队要他们散去时,他们便向军队抛掷石头与冰块。
当军队向天空开枪示警时。群众非但没有逃散,而且用大笑来答复排枪。只有当实弹向群众的中心射击时,能驱散群众,不过大多数的示威参与者还会躲藏在附近房屋的院里。等射击一经停止,他们又走到街上来。
整个城市。军队和民众之间上演着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而数量有限的警察和士官生、哥萨克。显然无法维持整个圣彼得堡的秩序,一开始游行示威发生在市中心,可随后却在镇压中在整个城市中爆发了。
面对城中的业已发生的混乱,一些官员要求从前线调遣可靠的军队赶回首都,随后他们又改变了主意,向陆军大臣建议不要开枪,改用救火管喷射冷水来驱散群众。然而,他们的意见坚定而一致:用武力解决问题。
终于,少数官员们的要求显然无法动摇圣彼得堡卫戍司令部的决定:武力解决!
在涅夫斯基大街上,数以十万计的工人,高举着红旗、打着标语,喝着革命歌曲,朝着前方走着,每当队伍朝前移动时,在附近的巷道中,往往会涌出多的人们加入游行。
“妇女同志走在前面!”
在游行的队伍中,那些革命者们不断的向那些妇女发出呼吁,他们熟知那些士兵的心理,那些士兵或许可以对普通的工人开枪,但是却很难对妇女,尤其是那些漂亮的女人们开枪,经过“某些人的指导”之后,这些革命者早已如火纯青的掌握了发动暴动、游行的技巧。
“枪上膛!向敌人开枪!”
面对挤满了整个大街的游行示威者,提着指挥刀的军官们大声命令道,可是那些士兵面对着那些纺织厂的女工,却是犹豫了起来,他们并不愿意杀死这些女人,尤其是其中还有很多漂亮了的女人。
“开枪!”
在他们的犹豫不决中,军官看到越来越近的工人,再一次大声命令道。
“不要对兄弟姊妹们开枪!”
与士兵对峙的工人与妇女们大声叫喊着,
“你们也和我们一样,参军之前,同样也是工人,他们要把你们送上战场去送死,跟我们一起走吧!不要当资本家的炮灰,不要听信资本家的谎言……”
游行的人们一边作着宣传,一面朝着士兵的阻拦线走去,而前排的女工则注视着士兵的眼睛,她们的脸上全是不屈的神情,面对这些女人,端着枪的士兵们不自信地避开了视线,当这些女人们走近士兵的时候,那些士兵士兵并不表示仇视,而是略带歉意地保持着沉默。
武装镇压在这些漂亮的女人们的面前破产了!
当涅夫斯基大街上的武装镇压破产的同时,多数的革命者却是同工人一同,进入圣彼得堡卫戍军军营,下午两点,几个工人来到同情工人们的巴夫洛夫斯基团的营区——这里的士兵都是刚刚征召的,他们中的不少人之前就是工人,他们找到那些在参军前和他们在一个工厂中工作的士兵,先动员那些认识的士兵,随后又在那些士兵的带领下,在军营之中发表演讲:
“告诉你们的同志,连巴夫洛夫团的兄弟们都对我们开枪了,我们在涅夫斯基大街看见穿你们这种制服的士兵,整个大街都被鲜血染红了,那些士兵不仅枪杀工人,还枪杀女人、儿童……”
在那些革命者的演讲中,在圣彼得堡似乎发生了一场大屠杀,那些原本家就在圣彼得堡的士兵们,被演讲者口中道出的惨剧惊呆了,被政府调出的该团教导队对民从开枪了,而且还开枪打妇女、儿童,其中甚至还可能有他们的亲人,亲人的危险、大屠杀的传言,只使得这些留在营区的士兵们陷入一片义愤填膺之中,但这时军官们还能勉强维持部队的秩序。
而一些家在圣彼得堡的士兵,因为担心家人安全,便私自携带枪支离开军营,在涅夫斯基大街这些士兵跟骑警遭遇,在打完所带的弹后,他们撤回营地并被包围缴械,但是这场自发性的举动,在革命者的口中,却变成了“士兵在反抗暴政”,在刻意的宣传影响下,圣彼得堡其他卫戍部队的士兵动摇了。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炮声从喀琅施塔得要塞传来,工人赤卫队开始向城中的敌人发起了反抗……
这一夜,俄罗斯注定不再平静……”
《1905俄罗斯震撼世界》
每一个关心政局的人都在关注着俄罗斯的变化,几乎每一个留在圣彼得堡的外交官、记者都注意到7日之后,这座城市以及整个俄罗斯发生的剧变——一场革命正在席卷着这座城市,这个国家。
作为的一名美国记者的威廉,在枪声渐渐平息之后,才第一次走出门,在走出酒店的大门时,他便看到,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戴着红袖章或者系着红巾的工人、市民,他们背负着莫辛式或者别丹式步枪,甚至还有不少人背负着猎枪。
街道上,可以看到街垒,但更多的却是武装起来的民众,这些服色各异、武器不同的民众,神情显得极为兴奋,似乎对于他们来说,革命已经成功了。
在街道两侧,一面面红旗,似乎也在提醒着人们,革命已经成功了。而在这些革命者之中,除了市民工人之外,还有许多士兵。在酒店中,威廉得到一个消息——城外的几座军营里的十几万名士兵现在已经倒向了革命,圣彼得堡的全国苏维埃正在组建一支军队——属于每一个公民的军队,而不是沙皇的军队。
“公民,请出示你的通行证!”
在街口,威廉被工人卫队挡住了。
“我是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这是我的通行证,是圣彼得堡苏维埃签发的……”
之所以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通行证,完全得益于威廉同几位革命者之间的相对“深厚”的交情,实际上对于外界来说,他是一名记者,但是对于俄罗斯社会革命党高层而言,他却是一个“朋友”,一个可以向他们提供资金支持的朋友。
除了记者的身份之外,威廉还有一个隐密的身份,他还是东北情报局的一名情报人员——十一年前,他只是一个在滨海流浪的流浪儿,被情报局秘密收养并带回到东北,在东北接受了美国式的教育,当然那所学校里的教师也都是从美国聘请的,两年前,拿着伪造的身份以及大学毕业证,他去了美国,并进入《纽约时报》成为一名记者,随后便长期潜伏于美国,几乎从未曾直接参与过任何情报工作。像他这样的有着西洋面孔的“闲棋冷子”,在过去的多年间,东北情报机关培养了数百名,都被派往欧美西洋国家长期潜伏。
在中俄之间的战争爆发之后,情报局并没有启用潜伏在俄罗斯的间谍,而是从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调派间谍来到俄罗斯,这是为了保护在俄罗斯的潜伏力量,当然也是基于长期打算,毕竟那些潜伏在俄罗斯的特工,有一些人已经渗透进入革命党以及俄国政府机构内部,尽管他们的职务不高,甚至只是普通人员,但在未来,谁知道会不会发生什么作用呢?
在通行证通过检查之后,威廉很快来到了玛丽娅宫——这是全俄苏维埃的所在,在访客名单上,威廉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他就被引入了宫内,在片刻的等待之后,他便见到了此行所要拜见人物——乌里扬诺夫,社会革命党的领袖、全俄苏维埃主席。
“威廉,我的朋友,我要告诉你一件事,就在两个小时之前,我们已经夺取了莫斯科,我们在那里的同志已经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嗯,更重要的是,在莫斯科郊外有二十万新兵,在我们的宣传下,已经成为了光荣的红军战士,现在,我们在全国已经拥有了超过五十万军队,还有三十万工人赤卫军!”
在说话的时候,乌里扬诺夫是一副神彩飞扬的模样,难怪他会这么激动,就在几天前,他还只是在地下活动的革命者,而现在,他却是全俄罗斯的领袖,尽管身体上遭受梅毒等病痛的折磨,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指挥这场革命。
对于乌里扬诺夫的得意,威廉自然有所了解,在圣彼得堡的屠杀发生之后,俄罗斯各地的工人为支援彼得堡的兄弟纷纷举行罢工,短短几天内全国就有上百万工人参与其中,而各地的社会革命党人更是抓住机会煽动他们起义,圣彼得堡的起义并不是孤立的。
“……总罢工蔓延到全国,参加的产业工人约150万,铁路职工75万,彼得堡、莫斯科等城市工人成立苏维埃,领导罢工和武装起义。而在农村,农村发生的骚动,其范围和规模比都市里来得大持续时间也长。穷得没出路的农民砍掉地主的树木,偷走牲畜,割地主的牧草,在有一些地方,革命的农民捣毁洗劫地主庄园,大肆放火,上千座地主阶级的庄园被毁。而鉴于目前的形式,全俄苏维埃准备通过《农民法案》,给予每个农民以土地……”
激动的讲述着全俄苏维埃的政府,乌里扬诺夫又一一分析着这些政策会影响到那些阶层,会令那些阶级倒向革命,在一个个政策的影响下,最终工人、市民以及农民,当然还有那些不愿意成为炮灰的士兵,都将会倒向起义,倒向苏维埃。
“现在,俄罗斯的革命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了,我的朋友,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赢得这场革命的胜利,当然,这也是你们所希望的……”
看着面前的威廉,这位中国政府在俄罗斯的代言人,乌里扬诺夫的语气显得有些急促,因为他非常清楚,在看似燃起熊熊烈焰的革命浪潮里,全俄苏维埃同样是危机四伏。
“过去,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没有办法进行这场革命,但是现在,在革命即将取得成功的时候,我的朋友,我们更需要你们的帮助,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已经不再是什么时候打倒沙皇,现在沙皇已经被我们打倒了,只要我们愿意,随时可以进攻皇村,有消息说,沙皇很有可能会离开皇村,流亡海外,而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更多的帮助,我的朋友……”
凝视着对方,乌里扬诺夫用极为认真的语气说道。
“当然,请你们相信,一但我们掌握政权的话,我们一定会履行之前的约定!我相信,相比于庞大的军费开支,这无疑是更符合中国利益的!”
第312章江宁变(为新书求支持)
(新书艰难!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嘿嘿!再次重申,新书不会影响老书!老书会正常更新。PS:这推荐是为新书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错了!)
“回顾1902的那个中秋,对于那激荡的几天中,中国大地上上演着什么,历史学家们有着这样那样的争论,但是有一点却是无可否认的,几乎每一个历史学家——无论是其立场如何,观点如何,都不会去否认一个事实——既东北军取得“滨海战役”胜利之后,实际上,全中国就再也没有可以阻挡东北统一中国的事实。
也正是如从那时起,对于掌握有超过两百五十万军队的皇帝陛下而言,统一只是时间与方式问题。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在一定程度上,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尽管我们会赞扬“愚忠”,但是实际上,传统文化却是轻视那种“孤忠”,“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识时务者为俊杰”诸如此类的言语,影响着几乎每一个中国人,而国人往往极为聪明,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作出人意料的选择。正如在那激荡的几天里,那些“聪明人们”做出的选择一般!”
《历史之择》
江宁!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此时的江宁已经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尽管军队在维持着秩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