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列强时代-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一切调整完毕,时间已不知不觉到了暮春时节。

……

“甲乙甲,甲乙甲,甲乙甲来甲乙甲……”

常州城外大营校场,上万清军将士正挥汗入雨认真训练,一声声响亮的号子声连绵不绝,让人不禁心中振奋热血澎湃。

一队队身着清军号服的青壮列队而行,号服上大大的‘兵’字格外显眼,队形虽不齐整但却雄壮,号子虽不威武却是震撼。

“这帮家伙,终于有点摸样了!”

吴可站在点将台上,周围亲兵环绕点了点头满意说道。

“大人满意就好!”

跟在身边的总兵乐得合不拢嘴,脸上透着满满的兴奋开心。

“是啊大人,下官实在没想到手下弟兄还有如此精锐的一天!”

另一位总兵跟着附和,脸上满满都是激动感叹之色。

“两位辛苦了!”

吴可轻松笑道,他也没想到实战练兵的效果会如此明显。

确实让他感觉有些不太真实,要知道几个月前的练兵惨状还历历在目呢,在他眼中常州城外驻扎清军基本上全是废物点心。

只不过这几月时间一直狠抓训练,同时还不断将这帮绿营清军拉到前线跟太平军死磕,这么长时间下来整体减员超过两成,也就是损失达到了惊人的两万多人马,这才有了如今这副摸样。

不仅仅在连续不断的战争中减员严重,就是平时因为严苛的训练和军纪约束,这几月时间军营打架闹事的情况时有发生。

五十人规模以下的群架几乎天天都有,百人规模左右的打架斗殴事件五到十天也不断发生,三百人以上的军营骚动也发生过整整五次。

单单死于军法之下的倒霉蛋就不下两千,打架斗殴导致的伤残更加严重,就连负责督粗训练的督标卫队战士也伤亡一个小队五十左右。

而在与太平军的实战训练中,为了给底气不足的绿营将士们撑腰,督标卫队和乡勇队人马每每都要派出一到三千不等拖后督战或者负责最后的掩护工作,虽然极少与得胜之太平军发生近距离战斗,但因此也损失了上千人马。

不过看着眼下虽还算不得精锐,但是已有正规军摸样的两镇人马,吴可认为这些损失还是值得的,起码手下可用之兵一下子膨胀到十万开头。

十万正规军啊!

这可是一股极为恐怖的力量,吴可手下也还是第一次拥有如此庞大兵力。

不仅仅他兴奋,手下那帮绿营将官也是高兴万分。谁都不是傻子看不出手下将士的变化,作为统兵大将谁又不希望手下人马都是精锐敢战之士?

“大人谬赞了,不知咱们什么时候给长毛一个狠的?”

两位总兵之一先是自谦了句,而后满脸放光迫不及待探问道。

“怎么,对手下弟兄就这么有信心,能够在正面战场上干翻长毛?”

吴可眉头轻轻一耸,眼神漫不经心瞥了过来好笑道。

“嘿嘿哪里哪里,只是以前一直吃憋心头早就不爽长毛很久了,眼下弟兄们也练出了名堂不正好找长毛麻烦么?”

开口总兵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脸色好不尴尬。

说起来真是丢人,常州练兵练得轰轰烈烈,一连好几个月跟金陵城外太平军就没断了战斗,可最后结果却是让人难看的全败。

尽管参加实战训练的绿营清军表现一日好过一日,从刚开始的一触及溃到了眼下能坚持一珠香时间,跟相同数量的太平军将士杀得难分难解,可最后还是会败下阵来,尽管后撤之时他们已经习惯了互相掩护不给得胜长毛背后掩杀机会。

见跟在身边的两位总兵脸色都有些尴尬,吴可轻笑着说道:“放心就是,等各部战斗人马统统检阅过后,只要没什么问题咱们就好好合计合计,给金丘城里的长毛逆贼一个好好的惊喜!”

吴可琢磨着时间也差不多了,他要是再不拿出亮眼的表现,估计某些人就坐将不住准备找自己麻烦了。

……

“诸位,先将手头的事情都说一说吧!”

又是一个月末,常州城内的两江总督临时衙门堂堂文武济济一堂,吴可端坐首位面无表情轻声言道。

“回禀总督大人,目前以工代赈已进入第二阶段,官府总共招募劳工三万六千余人,惠及人口近十五万……”

“回禀大人,目前苏州和上海一带局势稳定,商旅往来络绎不绝……”

“回禀大人,苏州地区一切稳当没有出现任何状况……”

“……”

“好好好,诸位都做得很好,本督非常满意!”

听完手下文官汇报之后,吴可忍不住面露喜色大笑出声。

“此乃我等本分!”

堂下文官虽然个个精神焕发,但还是老老实实齐声谦虚道。

“呵呵诸位不惜谦虚,你们的辛苦都记在本督心里,以后少不得向朝廷替诸位请功!”

吴可笑了笑说了句让堂下文武喜闻乐见的话,摆了摆手脸色一板正色道:“不过在此之前,本督打算向金陵城长毛动手,还望诸位齐心协力不要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第433章剧变

就在吴可手下军队训练合格,政务处理也逐渐上了正轨之后,便打算集合两江之力给太平军一个狠的,忙着暗中调拨粮草部署军队之时,也确实有人看他不顺眼准备找他的麻烦。

说起来根子还是之前土狗率军撤离两江引起,河南没了这一强力支柱存在,接任商丘防线的又是河南巡抚心腹而不是乡勇队中人,指挥水平只能说差强人意。凑合着用而已下的兵丁更是稀松平常,之间两三年的安定日子,早就让这些自律性极差的绿营官兵放松了锻炼战斗力渣得很。

结果,他们接防商陵防线还没半月时间,在捻匪例行公事般的试探中显露豆腐渣本色,竟被区区两千捻匪试探着冲破了防线。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捻匪几大主帅听到消息无不大喜过望,他们正愁着这个春天怎么苦熬过去呢。没想到那让人头疼的商丘防线竟然露出那么大漏洞,形势所迫他们也顾不得这是不是陷阱的问题,直接率领几万大军奋不顾身向商丘防线猛扑而去。

捻匪的举动自然瞒不过山东境内的清军势力,作为山东剿匪首领的僧格林沁认为这是捻匪‘迫于无奈’之下的拼命。

就连清军这边的军粮都时有延迟发放,更别提没有后勤供应的捻匪了。要不是山东到处都是流民可以补充的话,只怕肆虐山东的捻匪早就完蛋了。

眼下又是青黄不接时节,在僧格林沁看来捻匪这是粮草短缺,无奈之下才尽起主力向河南进发就粮。

而根据以前的惯例。捻匪主力根本就冲不破河南商丘防线,倒时捻匪顿兵城下人疲马乏,正是一举消灭捻匪主力的大好时机。

僧格林沁在山东也带腻味了,这些年一味的剿匪剿匪再剿匪,早就将他当初的雄心壮志磨得干干净净,现在完全把剿匪当作一项日常工作在做。

以山东眼下的情况,想要彻底清除匪患几乎没可能,清军也只需要将几股有组织的大股土匪势力剿灭就成,因为只有这些土匪武装拥有攻城掠府的能力,其余散兵游勇不足为虑就是地方清军就能对付。

此次捻匪主力返攻河南正是个大好机会,尽管僧格林沁知道河南商丘守将换了人就连守军都换了一茬,不过他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事。

不管是正常换防,在他看来都没啥太大影响。商陵守军换了一拨又怎么样,只要战斗力不要差得太远就没问题。

同样都是河南清军,战斗力又哪会差得那般巨大?

于是,不明商丘守军调防真相的僧格林沁,却是满心欢喜的做着一举重创甚至剿灭捻匪主力的美梦,为此调兵遣将动作频频,想在捻匪主力顿兵商丘防线之时从后掩杀而去,从此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当然,僧格林沁一边调派手下大军调拨粮草,一边自然没忘向河南巡抚通报情况,要求河南清军务必将捻匪主力挡在商丘防线之外。

河南巡抚接到僧格林沁的急报之后自然信心满满,认为商丘防线牢不可破。

开玩笑,吴图勾那厮镇守商丘防线两年都没出过错,难不成换了自己的人就会出错不成?

河南巡抚心中很是瞧不上吴图勾的出身,泥腿子一个依靠天下大乱之机出头,而且还是粗鄙不堪的武夫一枚,怎能让正经进食出身的河南巡抚大人瞧得起?

不要说吴图勾,整个乡勇队所有将官就没他看得上眼的,都是一帮粗鄙不堪的武夫。之前捻匪祸乱河南之时他才刚刚赴任,什么根基都无自然要依靠乡勇队一帮武夫帮忙请教匪患。

所谓能屈身能伸大丈夫!

为了河南巡抚的宝座和头顶的官帽子,委曲求全一会又有何大不了的?

况且,吴可那厮可是提督河南军务,本就是河南军方第一人,品级比他这个巡抚还要高半级,服服软说些好话又有什么?

等到肆虐河南的捻匪大部被赶到了山东,吴可又因为军务忙于安徽和京城之间,河南巡抚便慢慢坐稳了位置开始培养心腹。

这两年的安稳日子确实让他失了警惕之心,认为捻匪也不过如此,就算没了吴图勾和他手下兵马同样也能守住商丘防线。

于是,熟悉掌握了政务之后他又想把手伸到军中。

不得不说,排除脾气出身等等因素的话,吴图勾却是一位能力非常不错的军中大将。河南巡抚也不是瞎子,看不出吴图勾的能力比之一般将领强上不少。

加上吴图勾身为南阳镇总兵,驻扎的豫南之地又与淮北接壤,乡勇队在豫南的势力不容小觑,不少乡勇队武官更是成为豫南地方守备,吴可不在的情况下却是以吴图勾为首。

也就是说,只要收复了吴图勾,豫南之地的清军就几乎掌握在手。

对于,河南巡抚还是很有兴趣的。

可惜吴图勾油盐不进,根本就没理会巡抚大人的招揽暗示,好象一个无事人般游离于河南官场之外。

河南巡抚对吴图勾的不识相自然暗暗记恨于心,加上某些投靠巡抚大人的绿营将领煽风点火,这隔阂和隐患就慢慢积累下来,终于在不久前爆发。

与僧格林沁的想法差不多,河南巡抚也不认为没了吴图勾就不成了,河南清军可是还有大把的将领存在呢。

只是他一个文人哪里知道,乡勇队与普通清军绿营之间的巨大差距。

结果,自然就悲剧了……

僧格林沁带着麾下数万将士,欢欢喜喜的跟在捻匪主力后面准备趁火打劫,谁知道原本牢不可破的商丘防线竟成了豆腐渣,被数万捻匪主力一冲而破,根本就没他想象当中的顿兵城下的情况发生。

兵败如山倒!

这就是商丘守军在数万捻匪冲击下的状况,等到僧格林沁气急败坏率军赶到之时,数万捻匪主力已冲破商丘防线,呼啸着杀入河南境内大肆抢掠。

僧格林沁气得差点吐血,顾不得自己的战区在山东,急忙率领手下数万将士,通过早就残破不堪尸横遍野的商丘防线,尾随捻匪主力的步伐掩杀而去。

如果说僧格林沁只是气得差点吐血的话,那么河南巡抚那就是真的吐血了。

当信心满满的河南巡抚听到商丘防线被破,数万捻匪冲入豫北和豫中大地疯狂抢掠杀戮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可等消息确认之后张口喷出一口鲜血眼前一黑就彻底晕死过去。

如果他能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调派大军围堵捻匪主力,同时调集豫南地区的乡勇队地方部队的话,说不定短时间内便可将数万捻匪主力赶出河南。

可惜的是,河南巡抚文人出身,哪经历过如此险恶局面,一时惊慌失措首先想到就是这次肯定官帽子不保,慌急攻心之下昏了过去。

巡抚大人都昏了过去,巡抚衙门没了主事之人自然一片混乱。

其实衙门一些经历过之前那些风雨的老人并不慌乱,知道此时最要紧的是将那数万捻匪赶出河南,而且河南清军还真有这个实力。

可惜的是,巡抚大人心理太过脆弱,这么点打击都受不住晕了过去。

巡抚衙门里其它属官就算有什么想法也不会贸然说出,免得出了问题还要追究他们的责任,尽管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眼下最好的处置手段,起码能在朝廷反应过来之前便将捻匪主力赶出河南。

到时候,就算朝廷真的怪罪下来,因为戴罪立功的原因板子也不会太重,说不定因为危机处理得当还入了当今皇上的法眼呢?

可惜的是,河南巡抚在最不该出事的时候晕倒过去,等他醒转过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白白浪费了大半天时间。

这时候再做什么都晚了,数晚捻匪主力已冲入河南中北部五十来里,抢掠得到了不少粮食财物士气大振,正兵分几路沿着河南中北部精华地区疯狂肆虐,想要控制住局面已经有些太迟了。

作为标准的满清官僚,河南巡抚醒转过来后,想的头一件事并不是急忙调兵遣将挽回不利局势,而是想着如何给朝廷上折子脱罪。

还别说真给他想出了主意,商丘防线为什么被破,还不是因为原先的守将和守军全部换了人吗?

而商丘守军为什么会换人,既而被捻匪抓住机会一冲而破?

答案很明显嘛,要不是两江总督吴可硬要把商丘守军调到两江,河南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至于河南巡抚本人在这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自然被他忽视过去。

他知道自己这次彻底完蛋了,朝堂上的敌对派系绝对不会放过如此大好机会,既然自己免不了丢官罢职的下场,那自然也不能让其它派系官员年讨到好去。

吴可就是他准备拉下水的目标,不过此时他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想撼动堂堂的两江总督根本没可能,所以他又打上了僧格林沁的主意,只要这位皇帝心中的心腹跟自己一起上折弹劾的话……

第434章发动

僧格林沁进入河南境内后只能用焦头烂额来形容……

捻匪主力冲破了商丘防线后,眼前就是一马平川任由驰骋,河南清军根本就没在商丘防线之后再布置重兵的想法,结果全便宜了冲出来的捻匪主力。

前文说过,河南这两三年境内比较安稳,虽说青壮劳力流失严重,但是平民百姓家庭还是积累了一定的钱粮。

早就在山东饿怕了的捻匪哪还忍受得住,一连抢了十来个村庄集市后,得到了一定的钱粮补充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这可就苦了跟在身后的僧格林沁所部人马,一边要安抚因捻匪抢掠而流离失所的河南百姓,一边还要追赶前方流窜作案的捻匪主力,而河南清军却是迟迟没有出现,把个僧格林沁气得着实不轻。

最让僧格林沁头疼的是,尝到了抢掠甜头的捻匪主力竟然一分为五,由各自大帅统领四下烧杀抢掠,而且行进抢掠方向还各不相同。

这就让僧格林沁为难了,捻匪分兵了他可不好分兵,流寇流寇最怕的就是一个‘流’字,这要是让捻匪主力肆虐起来弄不了多久河南也会步山东后尘。

加上他对河南情势真的不熟,也不敢贸然将手头兵马分派出去,所以就特别希望能得到河南清军的大力支持。

可让僧格林沁惊讶的是,他没等到河南各路清军人马过来支援围剿,而是等到了河南巡抚写来的一封长信。

信中河南巡抚大吐苦水,将商丘守军变换的原由七分真三分假的讲述一通,责任嘛自己揽了一部分,大部分还是扣在两江总督吴可头上。

倒了一通苦水,河南巡抚又在信中表示,河南清军任由调配云云。

如此又是自贬又是服软的表现,虽说没法抵消僧格林沁心中的负面印象,但也同时将吴可拉入黑名单之中,成功的让僧格林沁认为此次河南剧变,有两江总督吴可的首尾。

河南巡抚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以僧格林沁在咸丰帝心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写陈情奏折时提上一笔,还是当面回禀时将吴大总督说下一两句,都足够吴可好好喝上一两壶的了。

当然,眼下僧格林沁是没这闲功夫的了。

让他吃惊的是,河南清军表现那叫一个渣,同等数量甚至人数更多时候的野战,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抢疯了的捻匪取得胜利。

这让一直在捻匪屁股后头吃灰的僧格林沁郁闷不已,大骂河南清军废物的同时,更是不敢轻易放松了对分散捻匪的追击包围。

不能说他不够努力,起码在之后半个月时间里,僧格林沁率手下几万将士歼灭两股万人规模捻匪抢掠部队,这战绩已经算得上非常不错。

可问题是,还有三股分散抢掠的捻匪武装依旧逍遥的抢掠,而且队伍规模像是滚雪球般越抢越大。

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捻匪主力自从冲破了商丘防线,分兵五路将豫中和豫北地区搅得天翻地覆,驰骋如意迅疾如风,充分的将自身流寇本质显露无遗。

只能说幸好有僧格林沁部在后穷追猛打,致使各路捻匪人马不敢停下稍作休整,也没时间慢慢攻打拥有坚固城墙防御的城镇,只能在乡村集市所在肆虐。

不过就算如此,也足够将豫中和豫北两地好不容易恢复的宁静打破,随着捻匪的疯狂肆虐再一次出现大规模的流民潮。

捻匪本就是流寇,打到哪里吃到哪里,见豫南和豫北之地的油水已捞得足够,便毫不犹豫掉转枪头直奔繁华富饶的豫南地区。

捻匪余下的三股人马,终于在豫南之地吃到了苦头。

要知道,豫南之地可是乡勇队势力经营了许久根基扎实不说,还有足够时间让豫南各城镇守备做好了应对捻匪流窜的准备工作。

没错,因为土狗的突然离开,致使河南地区乡勇队势力群龙无首,剩下的守备人员中没有一个威望实力足以率帅豫南之地的。

所以,尽管冲破商丘防线的捻匪给了豫南足足一月时间准备,但豫南乡勇对势力始终没能统合成一股整力,只能各自为战依托城镇互为奥援。

而且两年多的安宁日子过下来,这些扎根豫南之地的乡勇队中层武将不免生出懈怠之心。无论是自律还是手下人马的训练状况都大不如前,可就是如此这些守备的水平也比其他河南清军将领要强上不少。

别的不说,有一月时间做准备,起码能够将靠近城镇后的村镇集市全部收归城中,造成一定地域的坚壁清野。

所以,等到流窜的捻匪武装杀奔到豫南之地时,面对的就是城防坚固的城镇,以及空荡荡的村庄和集市。

没了抢掠的对象,对于流寇而言意味着情况不妙。

也不知道捻匪各部人马主帅是如何想的,眼见着豫南之地做好了准备没有多少东西可抢,或者被之前的顺利冲昏了头脑,又或者有其它什么想法,总之到了豫南之后硕果仅存的三支捻匪万人规模部队再次分兵。

捻匪如此托大,豫南各地乡勇队出身守备自然喜出望外,两年的安宁日子还没将他们心中的悍勇完全消磨干净,再说了土狗没离开前还轮流派遣这些守备参与商丘防线作战,都不差那一点点战斗经历。

所以,见捻匪竟然胆大至极的分兵,原本坚守城墙不出的各路守备乐了,在某部捻匪小股人马杀奔而来的时候,毫不犹豫出城与之野战。

这让跟随而至的僧格林沁吃惊不小,心中大骂这些出城与捻匪野战的守备人头猪脑。可更让他吃惊的一幕发生了,原本在豫中和豫北之地野战几乎没败过的捻匪人马,竟然在人数优势不小的情况下连战连败。

僧格林沁心中惊讶到了极点,一番探问这才知道获胜守备几乎全部出身于乡勇队。

“乡勇队不愧号称大清劲旅,实力和底蕴果然非同凡响!”

见到豫南诸多守备如此表现,僧格林沁心头却是翻腾开了又喜又忧。

更让他惊喜的是,豫南各地守备虽然位卑职低,但却比中北部清军将领主动积极得多,甚至有的还很不苛求要求他手下人马配合作战。

要问僧格林沁有没有傲气,自然是有傲气的,而且作为皇帝心腹傲气还不小。

可问题是他在山东剿匪已经剿得很不耐烦了,如果能够进开完成剿匪任务脱得身来的话,一点点面子上的不爽又算得了什么?

于是,在河南中、北几乎陷入停顿状态的剿匪进程,在豫南地区又重新步入正轨,和僧格林沁部人马两相夹击剿匪效果极其明显。

豫南各路守备的表现真让僧格林沁吃惊,同时心里也动了某些心思,这些离开乡勇队的武将表现都如此优秀,那乡勇队本部人马呢?

如果能指挥乡勇队本部主力参与剿匪作战的话,不要说流窜豫南的捻匪很快就将被剿灭,就是一团乱麻的山东匪患解决起来也是不难吧?

作为清廷高级将领,皇帝的心腹僧格林沁这点能耐还是有的,于是他立刻上了一封折子,请调乡勇队人马到他手下听令。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递折子的同时,由吴可作为总指挥,手下一干幕僚还有总督衙门文武官员辅助,经过一个来月时间筹备的‘金陵作战’计划已经启动,乡勇队本部根本就抽调不出多余人马参加别处作战。

咸丰九年四月初夏时节,驻守庐州的安徽清军主力上万人马,突然对金陵外围太平军阵地发起突然攻击。

一时间面向庐州一面的金陵城外围阵地炮声隆隆枪声不绝,投石机投掷一块块大石床弩和弩炮射出一支支特制弩箭,刹时太平军阵地硝烟滚滚喊杀声震天,一股股刺鼻气味迅速覆盖了整个战场,引起作战双方咳嗽声一片。

与此同时,当金陵太平军的注意力大都被庐州方向的激烈战事吸引时,金陵北方的淮安和宿迁突然杀出近两万清军,以乡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