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列强时代-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吴可虽然心中不爽但也不好拿他怎么样,怎么说和春都是钦差大臣的身份,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人家的品级一点都不比他低,他确实没义务听自己的话。
可他心中就是不爽,想想当初向荣执掌的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之时,要不是他亲自出马率领一万出头安徽清军襄助,帮着收拢了过万江南大营溃兵,和春所掌的江南大营又岂能重建得那般顺利?
有这样的情分在,按常理和春因该跟他的关系不错才对,可结果却完全不是这样,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不知咋回事疏远得很,根本就没啥交情可言。
更有甚的,和春还有意无意的与他为难,特别是去年才发动的那次金陵围攻战役,江南大营就蹲在金陵城下,本应是攻打金陵城的主力才是,可结果呢?
淮北,苏北和苏南三处都打得热火朝天时,就江南大营没多少动静。
要知道,动手之前吴可还特意与和春通了书信,希望江南大营在他动手之时一起动作,要是能一举拿下金陵城那就再好不过。
可和春这厮一点反应都没有,没说不帮忙也没说帮忙,金陵围攻战役都进行了十来天一点作为都无。最后还是朝廷看到了一举覆灭太平军的希望,才要求江南大营跟着发动进攻。
可就是如此,和春依旧十分敷衍,只怕出提督张国梁率领麾下两万出头清军参与了战斗,一直都是小打小闹跟着盘踞淮南之地的太平军周旋,真的没给两江清军多大帮助。
为了这时,战后总结的时候和春暗地里没少挨骂,可这家伙江南大营主帅和钦差大臣的身份一点都没受影响,显然也是紫禁城里那位的心腹,吴可尽管心中不爽但也不好多说什么。
只是让他气愤的是,明明告诉和春这厮英法联军意欲对京城不轨,要其帮忙分担监视防备金陵太平军的压力,这厮竟然还跟他玩太极的把戏。真真是叔叔可以忍婶婶绝不可以忍。
既然和春不愿意帮忙也就算了,反正他手头兵力充裕有江南大营没江南大营都一样,他转身便回了常州跟衙门里的官员商量了一阵,三日后留下五万清军继续镇守常州防线,自己则带上了三万嫡系清军沿盐城和海州方向赶赴诅北地区坐镇。
与此同时,安徽清军也接到命令,毫州大营囤驻清军一万,随时等候吴大总督的下一步命令。
大部队行军速度自然快不起来,一日行个几十里便得扎营休整,一直走了大半个月吴可率部才抵达此行目的地徐州,将临时衙属设立于此驻扎精锐清军两万,同时还分派一万清军赶赴不远处的海州驻扎,一同虎视山东做好随时出兵救援北上的准备……
第481章噩耗连连
时光匆匆如流水,两月时间眨眼即过……
吴可率军驻扎徐州已有不短时间,这段时间大清的局势简直可以用风起云涌来形容,英法联军通过一系列凌厉攻势和占领,已经明明白白的表明了此番进军态度,就是要让清廷好看!
公元1860年4月,英法联军占领舟山。
5、6月,英远东军占大连湾,法远东军占登州(烟台),封锁渤海湾,并以此作为进攻大沽口的前进基地。
与此同时,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和美国公使华若翰也于7月赶到渤海湾,再次以“调停人”为名,配合英、法侵华战争。
清政府在大沽战役获胜后,幻想就此与英、法帝国,主义罢兵言和。当英、法军舰逼临大沽海口时,咸丰帝还谕示僧格林沁、恒福不可“仍存先战后和”之意,以免“兵连祸结,迄无了期”,“总须以抚局为要”,并派恒福与英、法使者谈判。
前敌统帅僧格林沁则以为敌军不善陆战,因而专守大沽,尽弃北塘防务,给敌以可乘之机。伊格纳季耶夫为英、法提供了北塘未设防的情报。
朝廷完全没把吴可之前的警告放在眼里,最可气的就是趁火打劫的俄国佬。
沙皇俄国原是一个欧洲国家,十六世纪下半叶,老沙皇开始向东扩张,到十七世纪中叶,把侵略魔爪伸到了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
一六八九年,清俄缔结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规定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清俄东段边界。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大清领土。
到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沙俄越过边界,在大清领土上修筑炮台、营垒,建立军人村。
一八五○年,沙俄侵占了黑龙江下游城镇庙街。
一八五四年至一八五六年,三次派遣舰船,闯入大清黑龙江进行武装挑衅,并强占了海兰泡等地。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二日,即英、法远东联军攻占大沽炮台的第三天,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突然率兵直趋瑷珲城,武力要挟重新划定两国边界。
五月二十八日,大清黑龙江将军奕山,被迫在《瑷珲条约》上签字。
沙俄通过这个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领土强行割去,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大清领土,改为清俄共管。
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不仅如此,沙俄根本就不满足,此后几年时间连连向清廷施压,要求获得更多的好处和领土利益,可以说贪得无厌之极。
吴可率军驻扎于徐州,一边清剿周边土匪武装一边关注京畿局势,见得朝廷表现如此不堪心中那个气就别提了。
期间他也跟英法联军分支人马交过手,这么长时间显然英法联军也得到了上海租界被围的消息,当时联军气势如虹所向披靡,沿途清军几无一合之敌。
知道上海同伴被欺负他们又哪忍得下这口气,拿下登州(烟台)的同时,分出一部三千人马外加十条海军战舰气势汹汹向海州杀来。
海州港口经过小半年时间的建设已经有摸有样,起码完善的陆地防御体系已经有了雏形,联军来犯驻守此地的上万清军奋力抵抗。
结果一连打了三天时间,联军什么便宜都没占到反而吃了不少亏。
强攻海州港口就是个笑话,一连攻了勿六次不仅连滩涂阵地都守不住,就连负责炮火掩护的战舰也受到岸防炮台的巨大威胁根本不敢靠近分毫。
从其它地方登陆吧因为没有深水良港的原因,一次能登陆上岸的联军战士不过上百,结果却被机动能力超强的清军骑兵部队虐个死去活来。
甚至还有一艘联军战舰不小心被水雷‘亲吻’,船身破了个不小洞口不得不率先退出战斗急忙返回香港基地修复。
三天时间一过,联军见在海州讨不了好,主力正向京畿门户天津港口发动攻击,只得暗自恨恨的撤退与主力部队汇合。
再一个徐州临近山东边境,此时向荣由因功升任山东总兵,临时代,理山东提督一职,与驻守徐州的两江清军遥相呼应,组织山东轻军向落于敌手的登州发动连续攻势。
尽管战斗十分不顺,进攻被一次次打退,但不可否认联军驻守登州的部队注意力,却是被全部吸引过去没功夫理会其它。
可让人郁闷的是,外头打得有声有色京畿地区的战斗却是让人无语。
见朝廷如此大义,吴可一再上折提醒不说,甚至还自请率军支援京畿地区,可惜朝廷根本就不以为然,严词拒绝了他的‘好意’。
时间就在吴可焦急的观望中飞速流逝,从京畿地区传来的全都是不好消息。
而就在这时身后再传噩耗,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
太平军于1858年下半年取得二破江北大营与三河镇大捷两次重大胜利之后,初步扭转了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危局,遏止了湘军长驱直入的攻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天京和安庆受围困的局面,战争形势有了较明显的好转。
1859年洪仁到达天京后进行的某些革新,又使太平天国的政治局面有一定的改进。在这种形势下,太平天国领导人决心摧毁长期围困天京的江南大营,确保天京安全。
当然,在两江清军与江南大营之间,太平军认为江南大营是那好捏的软柿子。
1859年6月,当石达开率军围攻湖南宝庆时,清廷为阻止太平军入川,曾命曾国藩亲自统兵前往四川扼守。8月,石达开从湖南退入广西,清廷又命曾国藩暂缓入川,改援安徽。
10月,曾国藩与官文、胡林翼等共同制订了一个“四路图皖”的计划,准备再次进攻安徽。
这也就是曾国藩与两江官场关系不睦的主要原因,尼玛的丫还在两江地盘江西混呢,就这么目中无人不大两江官员放在眼里?
还好吴可征调湘军水师主力的时候曾国藩足够配合,不然两江官场与湘军的关系还不知道恶劣成什么样子。
在天京对岸,当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会师三河镇之际,留守滁州、全椒的李秀成部将李昭寿降清,1859年2月至6月间,两江清军发动了轰轰烈烈的金陵围攻战役,又有江浦守将薛之元也投降清军。不久浦口等地落入清军之手。
为了挽救危局,陈玉成、李秀成于1859年3——5月间先后率军进攻江浦、浦口,在击败署湖北提督周天培等部清军后,才占领浦口,并围攻江浦,天京之围稍解,但仍处在江南大营威胁之下。
此后,李秀成率军留守浦口一带,陈玉成则率军返回皖南战场,对付东犯之湘军。
此时两江清军因为粮饷问题并未参合一脚,只是默默积蓄力量任由江南大营和湘军部队在淮南地区动作。
加上正月刚过吴可便率军囤驻徐州关注京畿局势,与江南大营主帅和春商讨联合之势不顺,两江清军干脆暂时放弃了对金陵太平军的小动作,转进攻为防御态势以保障两江稳定为首要任务。
为解决天京长期被围的局面,李秀成一再向洪秀全强奏,要求率军离开浦口,设法攻打江南大营。
这一要求最后得到了洪秀全的同意。关于如何解围问题,李秀成与洪仁歼进行过三次面商。
洪仁歼认为,天京之围难以力解,必须向敌人防守空虚又是财赋之区的浙江湖州(今吴兴)、杭州等地进攻,迫使江南大营守敌回救湖、杭,等他们撤兵远处,“即行返旆自救”,就可以取得成功。
这是一个围魏救赵之计。李秀成同意这一计谋。于是,他们共同确定了打破江南大营的作战方案:先由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率部“伪装缨帽号衣,一路潜入杭、湖二处”,攻敌之所必救,以吸引和调动江南大营清军。
一旦清军被调动,便立即放弃杭州和湖州,由小路回师天京,围攻江南大营。
再由英王陈玉成执行“虚援安省”的任务,在皖南皖北连接之地实施佯动,以掩护江南之作战行动。整个作战由李秀成负责组织实施。
1860年1月底,李秀成将镇守浦口的任务交给部将黄子隆、陈赞明后,即前往芜湖,召集将领会议,说明天京被围的危急形势,宣布攻杭救京的计划,明确进军路线和各将领的任务。
2月10日,李秀成率陈坤书、谭绍光、陆顺德等部2万余人到达南陵,经清弋江镇和马头镇,绕过宁国府,于24日攻占广德,留陈坤书、陈炳文率部守城,以备接应,自率谭绍光、陆顺德、吴定彩等部轻装疾进浙江。
第482章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
对于太平军的动作,吴可满意开始确实没有太过关心。
淮南本来就是他刻意留下的缓冲之地,任由太平军,江南大营还有湘军在这里纠缠战斗,只要他们的战斗不波及到两江其他地方尤其是江苏和淮北就成。
也是因此,对于太平军在淮南的行动,两江官场上下都没太当回事,除了淮南当地的官员之外。
他怎么可能知道,太平军又把主意打到江南大营身上,以前这样的行动又不是没有过,都已经习惯了。
所以这次行动,太平军并没有遇到来自两江清军方面的紧迫压力。
为掩护李秀成主力的进军,李世贤率部由南陵经泾县,进占旌德、太平(今太平东),留新任右军主将刘官芳在这一带活动,自率大军东入浙江,29日与李秀成部会师于安吉(今安吉北)。
3月4日,李秀成、李世贤两军大败浙江清军于长兴西南的虹星桥,并进占长兴。然后分军为二:李世贤率部佯攻湖州,以牵制浙江清军;李秀成则率领精兵六七千人冒充清军,经武康日夜兼程进袭杭州。
也是左宗棠刚刚调任福建巡抚,新来巡抚罗遵殿人生地不熟不免松懈,结果就被太平军钻了空子。
3月11日,李秀成所率精兵进抵杭州城外。当时杭州守备空虚,除满营外,仅有兵勇2800名。
3月19日,太平军轰塌清波门城垣,由1350人组成的先锋队立即冲入城内,攻占杭州,杀死新任浙江巡抚罗遵殿等多人,城内清军壮勇一轰而散,唯杭州将军瑞昌等据守的满城未能攻下。
要是左宗棠还在的话,手头楚军精锐哪容得了太平军如此嚣张?
对太平军的攻浙意图,江南大营统帅和春有所察觉,有前车之鉴他不敢派大队往援,乃于3月10日派总兵张玉良率兵2000由六合往援。
朝廷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这本是浙江内务两江总督吴可不好贸然插手,再说了吴大总督一个劲给朝廷递折子表示列强此番进攻风险极大,希望能由他率领两江精锐清军赶赴京畿驰援。
咸丰帝和朝中大臣虽然很不爽吴可这样的乌鸦嘴,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尽管浙江军情紧急朝廷依旧没有调派徐州驻军,让吴可依旧在徐州窝着以防万一。
朝廷担心失掉浙江这个财赋之区,严令和春增调劲旅赴浙,并命和春兼办浙江军务。和春只得遵旨加派援兵,先后共派1。3万人赴援,统归张玉良率领。太平军攻陷杭州城4天之后,张玉良才于3月23日赶至杭州城外。
话说眼下地方官场乱得厉害,明明该闽浙总督管的事儿,朝廷偏偏叫和春这厮负责了。
如果让闽浙总督张亮基处理的话,有左宗棠上手楚军出马,估计一个回合便能将事办得妥妥当当,哪还会有之后的波折?
这不,江南大营清军被调动,太平军预期目的达到了。于是李秀成便于3月24日在杭州城内遍插旗帜以为疑兵,连夜撤出杭州,率军疾驰北返。
28日过临安,循天目山走小路北趋孝丰(今安吉西南),4月4日抵广德。4月8日,于安徽建平(今郎溪)召开了有辅王杨辅清、侍王李世贤(4月3日率部由湖州撤围西返)、右军主将刘官芳、定南主将黄文金、平西主将吴定彩、求天义陈坤书等参加的军事会议,共同商定了解救天京之围的详细计划。会后,兵分东西两路进援天京。
遂决定西路由杨辅清、黄文金等率领,从安徽宁国府东面的洪林桥一带出发,于4月12日占江苏高淳,18日占溧水,23日占秣陵关。
29日,又分兵两支:一由杨辅清、黄文金率领指向雨花台,一由刘官芳、陈坤书率领进逼高桥门。
东路又分左右两翼:右翼由李世贤率领,于4月13日占领溧阳,15日攻宜兴,16日迫常州,以牵制东面清军,尔后回师西向,于23日占领句容。
左翼则由李秀成亲率本部,经溧阳进占赤山(句容西南)。27日,李秀成部自赤山,李世贤部自句容分进合击淳化镇(今江宁东),次日大败帮办江南大营军务、江南提督张国梁部清军,克复淳化镇。
当李秀成率军回师天京之际,在皖南执行佯动任务的陈玉成、吴如孝等率军由全椒南下,于4月底渡江,经江宁镇抵板桥、善桥一带。
江南大营初设于1853年3月,由钦差大臣向荣统管,1856年被太平军击破。1857年清继任钦差大臣和春与提督张国梁攻陷镇江,于1858年初重建江南大营,设大营于沧波、高桥两门之间。
不久,又强征数万民夫,于天京城外挖掘深阔各约丈余的长壕,绵亘百余里,经年始成。
1860年1月底,李秀成离浦口后,江南大营清军趁机而动水陆并进,攻陷了浦口沿江一带太平军垒卡20余座,并于2月1日占领江浦和九洑洲,进一步围困天京。
可惜和春偏不肯与两江清军联手,之前拒绝了两江总督吴可的联合提议,等吴可率军离开常州又独自行动,根本就没有两江清军又任何联络。
而到了4月底,各路太平军抵达天京外围,一时人众多达10余万人,在扫清江南大营最外围据点后,随即准备总攻江南大营。
太平军的总攻部署是:李世贤部自北门洪山、燕子矶,李秀成部自尧化门,刘官芳、陈坤书部自高桥门,杨辅清部自雨花台,陈玉成部自善桥方向,五路并进。天京城内的太平军则由城内出击,配合援军夹攻清军。
5月2日,太平军发起总攻。是日天气晴朗,但从傍晚开始降雨,连日不止,太平军冒雨连续进攻。
5月4日,陈玉成部于上河镇、毛公渡一带搭造浮桥数道,进攻天京西南清军营垒外墙。城内太平军也纷纷出击。
5日,陈玉成部突破清军在天京西南所筑长墙。当天,城内太平军抛掷的火罐落入清军副将雷安邦营内,引起火药爆炸,该部随即外逃。附近清军闻之大惊,也纷纷撤出营外。
太平军乘清军混乱之机,前后夹攻,半天之内将江南大营西半部的50余座营垒全部攻破,歼灭清军总兵黄靖以下数千人。
协办军务提督张国梁闻西路有变,立即率兵救援,见营盘已失,只得仓皇退回,将上方桥破坏,企图固守小水关以东各营垒。
太平军突破清军西南长壕,内外会师,重围已解,士气更高,便连夜乘胜猛攻。清军营垒四处火起,江南大营总部所在地小水关大营也被攻破,和春等率残部经石埠桥乘船逃往镇江。
江北及九洑洲一带清军也随即逃遁。于是,重建后围困天京两年多的清军江南大营又被摧毁。太平军缴获了大量枪炮、火药、铅子,以及白银10余万两。
二破江南大营,是太平军历次战争中得意战绩之以。由洪仁轩、李秀成等正确地选择杭州作为攻敌必救的目标,调动和分散江南大营清军的兵力,然后回师急攻,内外夹击,使数万清军陷入被动挨打地位,这一着是颇为成功的。
太平军在此次作战中不仅有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的正确方针,而且有周密的计划。此战成功之处,还在于集中了优势兵力。指挥上也很成功,比较灵活,注意了主攻、助攻、掩护、佯动相结合。
但是这次作战也有不足之处。由于作战目标是解围,因而进攻江南大营时,既未注意切断敌军的退路,又未能在敌退却时迅速组织截击和追击,虽然攻破了大营,但仅毙敌三五千人,基本上打成了击溃战。
由于太平军只注意迅速解京围而没有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因此和春、张国梁等逃至镇江后,又得以收集散兵2万余人,防守镇江和丹阳。
江南大营实在败得太快,从四月太平军聚重兵于金陵以来,不过短短半个月时间经营许久的营盘便已彻底落入太平军之手,吴可和两江清军根本就来不及救援。
从金陵到徐州距离可不短,再从徐州传信回常州快马都需好几日时间。
没错,太平军为了吸人耳目有一部人马迫近过常州,留守常州的两江清军确实紧张过一阵,各处关要严防死守不给太平军任何可趁之机。
江南大营受到太平军凶猛攻势时,唯一能帮得上忙且有能力帮忙的就只有常州和扬州等地驻防的两江清军了。
可是吴大总督不在留守将领不敢胡乱出兵,再加上和春平时的态度也惹恼了两江大票武将,想要他们在关键时刻冒着巨大危险出兵救援,还是省省吧。
吴可气得够戗,直骂和春是个废物,好好的一座营盘连一个月时间都顶不住,让太平军又风光了一把想要将他们重新摁下去可不容易。
不过他此时已没心情理会凄凄惨惨的和春和大钦差,因为京畿地区的战况有了巨大变化……
第483章通州失陷
1860年8月1日,英法联军18000人,由北塘登陆,进占天津。
英法联军如此行径,顿时吓住了京城一干朝堂大佬。
正好此时吴可再一次递来愿意驰援的折子,咸丰帝和朝廷大臣们经过紧急商议,终于‘勉强’答应了吴可的一再请求。
可等到朝廷的意思传达到吴可手中时,时间又过去了五六天,这还是咸丰帝心虚特派六百里加急赶送的缘故,不然时间还要耽搁得更久。
可这时,英法联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的在天津北塘轻松登陆,等到吴可心急火燎的率领屋骑军轰隆隆冲出徐州城向北急进之时,英法联军的动作蓦然加快清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14日,攻陷塘沽,水陆协同进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台清军在直隶提督乐善指挥下,英勇抗击。
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炮火连天杀声四起,守军以血肉之躯硬顶联军简单疯狂攻击。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一直持续了好几天,外围炮台被联军强大的舰炮硬生生削去一层,守军更是损失惨重濒临崩溃。
朝廷被联军此次攻击的疯狂火力给惊住了,根本没有心理准备一下子慌了神。
眼见炮台守军抵挡不住,朝廷慌乱之中根本就无决战之心,为了保存实力咸丰帝急忙命令僧格林沁离营撤退。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本就是苦苦支撑的炮台守军,一见最高指挥僧王都跑路了心中那一股气顿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