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列强时代-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什么玩笑,此时本土政局动荡不安,他躲还来不及呢,哪会主动送上去找抽。要是殖民当局占据了整个安南还好说,这样的功劳报回来少不了一番奖赏。
可是此时殖民当局却在安南这样不起眼的地方吃足了苦头,要是消息传回国内可不得了,别的不说他的安南总督之位就当到头了。
不管哪个国家的官场,都摆脱不了官僚主义作风,尤其想法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列强大国更是如此。死一些殖民地军队根本算不得什么,起码相比安南总督这样的位置时就是如此。
当然,这样的理由安南总督不可能说出口,否则不等消息传会本土,他就得灰溜溜被赶下台,这是总督阁下绝对难以接受的结局。
不过政客就是政客,眼珠子微微一转便想到了说辞:“眼下本土情况不明,咱们还是不要轻易将安南发生的变故通知本土的好……”
说着他还故意顿了一顿,等在座安南殖民地高层消化了他话中的未尽之意,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后,这才继续说道:“游击队手里突然出现后膛枪确实出乎意料,就是向本土求援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麻烦……”
说到这儿他故意停下,目光缓缓在一干殖民地高层脸上扫过,一脸智珠在握胸有成竹的摸样,等着这帮殖民地高层中有眼色的家伙主动开口询问。
“那总督阁下,不知您有什么好的想法?”
果然有那会看眼色的家伙,见总督阁下如此表现立刻跟进,装出一副好奇摸样请教道。
“恩,这个嘛……”
安南总督脸色不变心中暗爽,装足了样子这才在一干人等的目光注视下,胸有成竹说道:“不能向本土求援,咱们可以向英国佬购买一批后膛枪和足够弹药嘛!”
这主意,真的让人大感失望啊。
不过安南总督刚才的故作姿态,也让一干殖民地官员反应过来,此时可不是将把柄将给本土那帮新当权的家伙之时,除非不想继续在政坛军界混迹下去,否则安南殖民地尴尬的处境还是最好不要报告给本土为好。
商量完了应对游击队手中后膛枪的麻烦后,又有一位中校军官提出了新的问题,游击队的数量膨胀过快,而且战斗力一个个惊人得很,有时候在同等数量情况下,虽然说起来丢人但事实却是殖民地军队不是对手!
这可是个不小麻烦!
一干殖民地官员在法国驻安南总督的主持下,足足商讨了两天时间,才最终定下计议秘诀顶采取龟缩防守的策略应对。
不是他们不想维护法国的威严,而是敌人确实诡异的强大,他们可不敢拿自家政治前途甚至身家性命做赌注……
第717章变化
就在安南的法国殖民者,为突然出现的大股游击队,以及游击队手上的后膛枪惊怒不已,紧急商讨对策之时,两广地区依旧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尽管临近的安南国内战火连天,但在两广总督衙门的治理下,两广地区根本没受到多大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依旧极快。
眼下的广州城繁华之极,整日里人来车往商铺林立,喧嚣热闹不愧为南方第一富庶要城。
城内富商云集,城外的发展一点都不遑多让。
当初乡勇队数万人马刚来时,在城外沿着四周城墙修建了四座巨大军营,此时这四大军营已经全部化作民用,除了少部分警备部队轮流执守维持治安之外,此时广州城外形成以四大军营为核心的四处繁华集镇。
这是必然的,当初城外四大军营最鼎盛时期,长期维持在三万战兵外加数万后勤辎重人员,每日所需消耗之大可想而知。
乡勇队施行的是每日三餐制,每日一操的训练消耗物资之大可想而知。
吴可不是小气的人,尽管他担任两广总督不久,安徽淮北地区的大量隶属于乡勇队的工厂已经追随者赶了过来,但吴可依旧将四大军营一半左右的后勤物资补给定单,交给了广州当地商人。
有了这笔巨量定单的刺激,广州的经济才在战乱期间,依旧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疯狂增长,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周边地区辐射扩散。
待到广西大成国叛军覆灭,两广地区大股叛乱全部消失,两广地区便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轨道上,一直延续了近十年之久!
近十年的稳定发展,使得两广成了整个大清最繁华地区。
也正是因为如此,两广的繁华吸引不少际遇目光,各种官商势力纷纷入驻,利用强大的官方背,景大肆攫取商业利益和矿产利益。
要不是吴可强力弹压,手握强大军事力量威慑的话,只怕两广早就被一波波的敛食者搞得一团乱糟,其中尤以八旗王公贵族为最。
为此,吴可没少得罪京城里那帮红带子黄带字,可惜此时不再是满清刚刚入关的那段时间,随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覆灭,中央权威迅速衰落,汉族地方势力迅速崛起,再也不是皇帝一言可决汉族大臣生死的时候。
再说,随着僧王在山东战死,满清朝廷手头掌握的最后一支精锐力量损失怠尽,朝廷想要维持统治就得倚重一干从战乱中崛起的汉族军事武装集团。
吴可作为地方头号实力派汉族大臣,在没有表明立场反叛之前,朝廷是没借口胡乱整治的,更不要说吴可所在派系的能量还强大得很,就是此时摄政的恭亲王都得顾忌三分,可不是那么好得罪的。
经济发展带来民生发展,吴可以两广总督名义,冒了一定风险废除了一部分不合理的苛捐杂税,使得两广百姓的生活一日好过一日。
在两广总督衙门的大力扶持下,两广地区新建了不少新式工厂,随着工厂利润以看得见的速度迅速增长,引得不少手头献钱不少的地主老财纷纷跟进,形成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循环发展模式。
近十年时间的发展和熟悉,此时两广境内开办的纺织厂以及配套的一系列工厂不下于百十来家,全都是进口机器运转效率非常之高。
这些纺织工厂生产的布料棉纱,不仅极大满足了两广百姓需求,甚至两广的纺织产品还畅销周边数省,为两广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不小助力。
除了纺织厂外,想是成衣铺和成衣作坊开得到处都是,两广地区的食物初级加工业在近十年时间里,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米粉和粉线啥的易于储存的初级加工食物就不说了,有蒸汽机作为动力产量十分惊人,起码是以前人力和畜力作为动力产量的好几倍。
依托两广巨大的甘蔗产量,两广地区的制糖工业发展迅速,无论是红糖还是白糖在此时的利润都十分惊人。同样除了供应两广内部需求外,两广制糖远销南方诸省,引来许多官商势力的觊觎,给两广官府带来巨大财政收入。
同时利用两广以及安南北部地区丰富的水果资源,两广地区别开新面大搞水果罐头,一经问世大受青睐销量节节攀升,给开办罐头厂的商人和官府提供了极大利润。
罐头是个好玩意啊,无论军民两用都方便得很。而且洋人那里早就有了罐头产品,也用不着担心因为惊世骇俗闹出什么乱子来。
说起罐头的出现还跟军事战争脱不了关系,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
1809年,拿破仑的士兵东征时因吃不到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品而饿死。
这怎么办呢?
法国拿破仑政府下狠心想要解决麻烦,用12000法郎的巨额奖金,征求一种长期贮存食品的方法。
欧洲当时很多人为了得奖,都投入了研究活动。其中有个经营蜜饯食品的法国人阿佩尔,曾在酸菜厂、酒厂、糖果店和饭馆当过工人,后来成为一名厨师。他在贩卖果浆、葡萄酒等食品时,发现有些往往变坏,而有些却不易变坏。他又偶然发现,密封在玻璃容器里的食品如果经过适当加热,便不易变质,他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
于是,阿佩尔响应政府的悬赏,对食品保藏的方法进行专门研究。
他经过十年的艰苦研究,终于获得成功。他的方法是:将食品处理好,再装入广口瓶内,全部置于沸水锅中,加热30~60分钟后,趁热用软木塞塞紧,再用线加固或用蜡封死。这种办法,就能较长时间保藏食品而不腐烂变质。这就是现代罐头的雏形。
就这样,最早的罐头出现了。阿贝尔得到了法国政府的奖励,也受到了海员们的热烈欢迎。
阿佩尔的玻璃罐头问世后不久,英国人彼得·杜兰特制成了马口铁罐头,在英国获得了专利权。19世纪初罐头技术传到美国,波士顿、纽约等地出现了罐头工厂。1849年,美国人亨利·埃文斯开了一家规模空前的罐头厂。1862年,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发表论文,阐明食品腐败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致。于是,罐头工厂采用蒸气杀菌技术,使罐头食品达到商业无菌的标准。
两广的罐头厂一面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一面又因地制宜的弄出一套经济使用的生产方法。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陶瓷生产大国,自然会用瓷器替换玻璃这种‘奢侈品’作为容器使得罐头成本降到国人可接受范围。
除了罐头这个新鲜事物外,两广市面上也出现了工业生产糖果和饼干这样的可口新奇小食品。
现代饼干的来历,跟罐头差不了多少。
饼干的词源所谓饼干的词源是“烤过两次的面包”,即从法语的bis(再来一次)和cuit(烤)中由来的。是用面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来的,作为旅行、航海、登山时的储存食品,特别是在战争时期用于军人们的备用食品是非常方便适用的。
初期饼干的产业是长期的航海或战争中的紧急食品的概念开始以handmade…type(手工形态)传播,产业革命以后因机械技术的发达,饼干的制作设备及技术迅速发展,扩散到全世界各地。饼干类包含饼干(biscuit),曲奇饼干(cookies)和苏打饼干(cracker)等等。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天,法国比斯湾,狂风使一艘英国帆船触礁搁浅,船员死里逃生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风停后,人们回到船上找吃的,但船上的面粉、砂糖、奶油全部被水泡了,他们只好把泡在一起的面糊带回岛上,并将它们捏成一个个小团,烤熟后吃。
没想到,烤熟的面团又松又脆,味道可口。为了纪念这次脱险,船员们回到英国后,就用同样方法烤制小饼吃,并用海湾的名字“比斯湾”命名这些小饼。这就是现代饼干英文名biscuit(比斯开)的由来。
饼干,英语是biscuit,但是市场上从广东来的饼干,却称“克力架”,有人以为这是广东人做生意的“噱头”,很不以为然,其实是错怪了。因为在美国英语里,饼干就叫cracker,词根crack,就像咬饼干的声音,即“脆裂”之意。
广东人按粤语音译为“克立架”。而biscuit在美国英语中是指“热食的软饼”。所以,英国的biscuit和美国的cracker都是指饼干,其实质相同,只是“口感”上有一点差别。如果吃过“苏打饼干”的人,都会感到它“厚而酥”的是英国式,“薄而脆”的是美国式。
不少广东商人在官府的引导,以及市场的催动下,没资本的开办家庭式手工饼干作坊,有资本的自然直接采购机器制作饼干,总之两广地区在衣食两方面的变化可不小……
第718章优势
除了罐头和饼干这样的新奇小吃食之外,还有糖果产业发展速度也不慢……
别看这些小吃食都很不起眼,但架不住出货量大,给两广官府提供的税收可不在少数。而且随着这些不起眼却有十分新奇的小吃食大肆抢占周围副食品市场,两广的影响力也不知不觉在当地百姓心中升温。
民生建设不外乎‘衣食住行’四字,衣食方面两广的发展势头十分不错,不要说临近两广的闽浙,云贵,两江以及湖广地区,就连河南河南以及京畿一带,都有两广出产的新奇小吃食出现在杂货铺以及各地客栈酒楼之中,在给两广官府制造源源不断制造税收的同时,也将两广的富庶名声慢慢扩散开去。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民众连吃饱饭都难,两广却有精力大肆生产这样的新奇小吃食,要说两广不富庶鬼都不信。
同时,在住和行方面两广地区的发展也极为喜人。
两广总督辖下的工程营,掌握了大量青壮劳力资源,无论是在趁镇基建还是在道路桥梁的修建方面,两广方面都取得了极大进展。
特别是谅山至镇南关铁路线延伸,之前为了向贵州方面清军支援所修建铁路,这段时间也都连接起来,同时广东几大港口地带的小型货运铁路修建,都给两广方面带来极大便利和好处。
又有安南北部地区丰富的矿藏资源相助,两广的经济发展更添几分动力,几呈一片大好景象。
……
“咱们派去安南的人手,最近表现怎么样?”
当然,繁华的背后并不都是平和的景象,起码吴可没被两广欣欣向荣的景象迷惑,还知晓安南有大敌当前不可轻忽,回大人的话,据谅山方面传来消息,大半月时间咱们派去的人手,起码干掉了近千法国人!“跟在旁边的幕僚立刻恭敬回答。
“做得好,他们自身伤亡如何?”
吴可满意点头,而后眉头轻皱沉声问道。
“伤亡不大,还没过百!”
说起这个,幕僚忍不住眉飞色舞笑道:“咱们的人只是打游击背地里放冷枪,不与法国人正面相抗损失极小!”
“这就好,让他们继续保持,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吴可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满意微笑,点点头最后不忘提醒道。
“放心吧大人,前线将士心中有数!”
跟在旁边的幕僚急忙说道:“没将那帮法国人彻底打残之前,派出去的将士们不会轻举妄动的!”
“那他们有没有反馈后膛枪的效果?”
吴可脸上神色轻松,转移了话题继续问道。
“效果极佳!”
说起这个,幕僚脸上不禁神采飞扬,笑呵呵说道:“根据前线将士反馈回来的消息,他们带去的后膛枪威力不俗,特别是在射速方面,比起前膛枪占了极大优势,在小股人马交手时法国人只有哎打没有还手之力!”
闻言,吴可脸上露出丝丝得意之色。
这是乡勇队的又一桩成果……
自从他坐上总兵之位后,就一直十分看重火药武器的威力和未来。
当初跟随老丈人张亮基四下奔走剿匪平叛时,由于没一处稳固基地他便只好以采购军火为主。等到了安徽稳定下来后,他便要求手下后勤部门利用采购至列强的机器,试着自己制造火药武器。为此拨下大笔银子用做研发之用。
此时的火药武器真的只能用简陋来形容,千万别小瞧中国的工匠手艺,之前乡勇队大量装备的前膛遂发枪,经过两年多是的研究攻关,隶属于乡勇队的军工体系已经能够自主生产,虽然产量一直不怎么样。
到了两广赴任之后,听闻欧洲列强主力军队,开始大规模装备后膛枪械,吴可立刻动了心思不肯甘于人后。
待到隶属于乡勇队的军工厂全部搬迁到广州后,吴可便要求后勤军工部门开始研究后膛枪的构造以及制造工艺。
为了方便军工部门工匠研究,他还特意花高价从欧美采购数十杆最新式后膛枪,交由后勤军工部门人手分解研究。
经过近十年时间研究和发展,目前乡勇队后勤军工部门以及彻底解决了后膛枪的构造和制造问题,已经开办了一家专门制造后膛枪的兵工厂,每月可制造合格后膛枪近三十条,随着工艺成熟工人手艺逐渐熟练,相信产量还会有进一步提升,这一点吴可深信不疑。
虽然乡勇队自制后膛枪在靶场表现不俗,但没有经过战场检验终究算不得成熟产品,所以这次派遣精锐人马进入安南中部丛林打游击之时,吴可便干脆大方了一回将三千游击队全部装备了后膛枪。
现在看来,乡勇队制造的后膛枪效果不错,能得到前线将士的一致好评,证明乡勇队自制后膛枪已达到上战场的标准。
“法国人那边什么反应?”
既然知道后膛枪在战场上表现不错,吴可放心之余忍不住好奇问道。
“法国人的反应十分奇怪,他们竟然后退收缩防守!”
幕僚脸上闪过一丝潮红,显然心情激动到了一定程度。
“这很正常啊,法国人吃了亏,眼下本土又是那个情况没法求援,这时候不收缩防守难道还要跟咱们的人拼命不成?”
吴可不以为然说道,他又不是没跟法国人开过票,自然知晓法国人的德性,他们可不像传言中那般厉害。
……
眼见安南前线情况良好,吴可一时心情大爽,想要找个人好好分享一下心中喜悦,而是还在陕甘地区平叛的左宗棠便被他惦记上了。
知道左宗棠军务繁忙,吴可也不好过分打搅,于是便写了一封长信送了过去,将这些日子两广所发生之事,已经他的打算一一表明,信中最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一份由乡勇队一干高级将领讨论整理出来的,一份有关普法战争得失的分析报告,期间详细描述了此次战争的详细经过,最重要的便是吴可跟手下一干心腹将领讨论得出的心得体会。
“普军战争计划周密,兵员充足,动员、集结迅速,装备优于法军(在普军用身体检验了法军沙斯波式击针枪的优越性之后,普军就把部队撤到法军步兵射程之外,用优越的钢制克虏伯大炮痛击法军)。
到1870年,一支军队想靠近敌军已经非常不容易,普军步兵袭击法军,法军轻骑兵袭击普军阵地,都是伤亡惨重,普军最后之所以胜利,一方面是它的大炮,另一方面是他的兵力上优势,允许他们使用侧翼包围。
普鲁士的铁路网对于军事具有重要的意义。战后有英国军事学家说:“德国铁路系统优越的运输能力,是它在1870年赢得胜利的一个有力因素。”在普法战争的各次战役中,正面进攻很难取胜,需要动员优势兵力从两翼包抄敌军。
而动员大量兵力进行包抄,就需要迅速调动部队,运输能力必须跟得上。普鲁士发达的铁路网不仅能够迅速地把大量部队运往前线,集结到作战地区,而且能够使部队的给养得到及时的补充。
比起普鲁士来,法国的铁路运输能力就有很大的差距。战争爆发后,它未能及时地调集足够的兵力。1870年8月初,当毛奇率领的37万普鲁士军队越过边境时,法国只能以24万多人的兵力相对抗。
据另一资料说,1870年8月2日,法国在边界上只能陈兵26。5万人,而普鲁士在莱茵河已集中了50万人的兵力。关于铁路运输与军事的重要关系。正如参与大战的某位普鲁士高级将领所指出的:“一个国家在组织本国边疆的防御时,首先要考虑的事情,不是把国土用要塞地带围起来,而是使铁路网布满全境,以保证尽可能迅速集中兵力。”
由于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铁路运输能力,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联军仅就投入战争的兵员数量来说,始终占有2比1的优势。甚至战后有军事专家夸张表示:北德联军投入的总兵力为120万,超过了拿破仑入侵俄国的一倍。
普法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是:法国虽然常备兵上素质优于普军的征召兵,但政治腐败,战争计划不周,军队编制不合理(除近卫军外,平时无师、军两级编制,临战才编组);动员、集结缓慢;后勤供应落后,作战指挥混乱。
此战表明全赖职业军人的做法是无用的,国家的军队应交给细心而有谋略的将官统驭,人数优势又再一次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关键因素。”
吴可之所以大费口舌的跟左宗棠说这些,除了跟好友分享心中爽快之余,也是提醒左宗棠欧洲的战争模式,早已与国内剿匪平叛战斗大不相同,完全就是国力和素质的比拼,谁也不能保证以后中国和洋人就没有武装冲突发生,所以在之前全面了解列强军队的作战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第719章烦恼
没多久,左宗棠的回信便到了……
在信中,他表示了对吴可以及两广清军的绝对支持态度。
和吴可一样,左宗棠绝对算得上朝廷的鹰派代表之一。不要说安南本就是中国的藩属国,就算不是只要有机会给欧洲列强找不痛快,左宗棠也绝对会举双手支持,尼玛的火烧圆明园之仇他还记在心里呢。
同时,对于欧洲爆发的普法战争,左宗棠除了表示惊叹之外,信中那股子浓浓的幸灾乐祸之意怎么也掩盖不住。
至于吴可在信中隐晦透露在安南的小动作,左宗棠的回信中也没明确白哦市什么,但是字里行间支持的态度已经显露无遗。
信中除了明确表示对吴可和两广清军的支持态度之外,也简单描述了一下左宗棠平息陕甘回乱的进展。
有老左出马,手下楚军能征善战,虽比不得两广清军精锐却也绝对是国内有数强军,轻松便将陕甘境内的回乱强势镇压下去。
先是陕西回乱被左部三下五除二轻松解决,回民叛军只能龟缩于地广人稀土地贫瘠的甘肃。
此时左宗棠正率部全力追杀,此次回民叛乱最大的头目白彦虎。
1862年,趁朝廷平定地方叛乱地方空虚之机,为在西北地区建立伊斯兰教国家,陕西回民发动武装暴,乱,进行所谓的圣战,屠杀非穆斯林人民。
不是阿訇的白彦虎于1866年被推举为回民十八大营元帅之一,不识字,但骁勇善战,甘肃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