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不咳嗽-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短时间内不会,我还没玩够呢。嘿嘿嘿……傻小子,你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以后别老想着和你爹我叫板,等你拿到我给你的全部东西之后,才会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也才会明白将来帝国到底该往哪个方面发展。在这之前,我先简单给你讲讲吧。在帝国和大宋所处的地域里,容不下两个大帝国的存在,与其让它们之后互相争夺生存空间,不如合并成一个。在大宋的北面,还有大片的土地需要征服。在大宋的西面,同样也有大片土地一直通到阿拉伯半岛和欧洲。而在爪洼岛的南边,还有一个和大宋差不多大小的岛,是你姐姐和姐夫发现的,他们把它叫做大洋洲。另外在开普敦的北面,还有面积更大的土地。你自己算算吧,穷极你的一生,能不能把这些地方都走一遍?你不是想超过我吗?现在机会来了,你如果能协助帝国政府建立起来一个超大的帝国,还能均衡帝国里面的各方势力,那你就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位的皇帝。后人说起我时,顶多是说我建立了金河帝国,但是提起你,就得用千古一帝来形容了,什么秦皇汉武唐宗的,在你的帝国里,顶多算一个总督。”洪涛又开始习惯性的画大饼了,他把他的理想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悄然的变成了儿子的理想,还让洪金河觉察不出来。

“那……那这么大的国家我怎么管理?”洪金河面对洪涛这样的对手,和学校里的孩子没啥两样,几句话就给说晕了。这不是智商上的差距,而是阅历上的,就算他活到一百岁,也赶不上他老爹这个大妖怪的阅历。

041章杨朱和道教

“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不?”看到儿子上道了,洪涛很高兴,都开始拽词儿了。

现在就算熬夜把眼睛熬瞎了也值,这些理想自己这辈子算是没机会实现了,如果能趴在云彩上看着自己儿子、孙子来帮自己实现,应该也是件挺美的事情。

至于为啥要说趴在云彩上看,而不是躺在地底下看呢,洪涛认为这是必然。天上那个、那些个玩意这么折腾自己,肯定不是打算要把自己打入十八层地狱的。估计他们是在找同伙呢,看看有没有和他们一样能搅合的人才,然后选上去一起再折腾别人玩,天上也就这点乐趣了。

“它应该出自《列子》,是个叫杨朱的人说的。小时候文叔叔教我读过这本书,不过文叔叔好像对这个人的评价不高,说他这种思想太自私了,如果大家都不愿意付出,全为了自己着想,国家和政府岂不是更难运作了。”洪金河虽然没有洪涛脑子里的这些阅历,但他受到的传统教育要比洪涛多很多,要是论拽词儿,十个洪涛也赶不上一个洪金河。

“别听你文叔的,他自己的思想还没成型呢。他和大宋的主流文化之所以不喜欢杨朱这个人,并不是因为他说的话没有道理,而是因为他的主张和大宋这样的统治阶级是相悖的,所以不管他说的有没有道理,都必须反对,否则大宋皇帝和朝廷怎么去统治人民?记住啊,在大宋这种政治体制下,事情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有适合不适合维持统治。适合的就大力宣扬,不适合的就一棍子打死。”洪涛有限的古代知识基本都来自后世,真到了古代他反倒不怎么看当时的书籍了。原因很简单,排版、纸张质量、字体、断句都不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还有很多书籍干脆就是手抄本,那个字啊,写得龙飞凤舞,根本就不认识。

“您以为他说的有道理?”洪金河没想到父亲会和自己讨论古人的思想,又仔细琢磨了琢磨杨朱的这句话。

“我怎么觉得这个人自私到了极点呢,唯一的优点就是不贪婪,这样的人会对国家有好处?”可惜琢磨了半天,玩了命把杨朱往好处想,也没找到什么值得夸赞的地方。

“墨子提倡兼爱,他认为只要对天下人有利的事情,即使磨光了自己的头顶、走破了脚底板,也是应该去做的。杨朱主张为我,即使是拔他的一根汗毛能对天下人有利,他也是不乐意的。后来儒家代表孟子就用一毛不拔来评价杨朱的思想,也就是这句成语的来历。”

“其实他的原话还应该加上一句,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在我理解看来,他主要想说的不是让每个人都极度利己,而是在号召大家都重视自己的权利。就算以国家的名义,也不能损害个人的利益,这就是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但是损害国家利益,为自己牟利,他也反对,这就是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杨朱认为,人不能损人利己,也不必舍己为人,则天下就大同了。但是这种思想非常不利于大宋的统治方式,当然也不利于唐朝、秦朝之类的,所以大家故意把他的后半句给忽略了,只重点提及前半句,以此来证明这个人的论点是错误的、卑劣的。这叫断章取义,缺乏科学的探索精神。”

“其实你仔细想一想,金河帝国目前的律法体系和制衡理念,是不是就来源于这句话呢?帝国内部要求尽可能的均衡各方利益,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这不就是让人民养成一个既看重自己利益,又不能轻易损害别人利益的习惯。天下大同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在一定规则之内尽量向人人平等靠近嘛。”

“真正的平等是不可能的,但相对的平等是可以办到的。这样做可以把人与人、人与政府、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弱化,不至于激烈爆发。好处就是大家都可以相对和平的坐在一起用协商的方式来解决矛盾,不必采取过激的行为,比如战争。翻翻历史书,哪朝哪代没有内战?哪朝哪代可以善终?这就是压制矛盾的结果。不管政府的权利多大,矛盾积攒到一定程度之后,都是要爆发的,这是客观规律。区别只是有的朝代压制的时间长,有的朝代压制的时间短,本质上没任何区别。”洪涛的这番话并不是他原创的,如果没有父亲的一位当中文教授的朋友,估计他连杨朱是谁都不清楚。不过这位老师有关杨朱的评价和对杨朱思想的认知,倒是让洪涛很有感触。随着年龄增大,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觉得这位杨朱同学搞不好就是穿越者,否则他怎么能把后世的思想在二千年前就描述得这么完善呢。

“……您可真能说啊,几句话就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说成了大思想家。我听说您正在重用大宋朝廷里的奸臣,又要把文浩这个野心家也带走,真搞不懂您到底是在建设大宋还是在祸害大宋。如果把您的所作所为所讲说给外人听,估计大部分人会觉得您是史上最大的权臣,为了权力无所不用其极。就算您说的有道理,那您是打算给杨朱平反呢,还是打算用他的哲学思想影响大宋士人?我觉得这两个事情您都做不完,您不是从小就和我们说过嘛,治理一个国家十年足矣,但要改变一代人的思想,三十年都不见得够。”洪金河真是很羡慕自己父亲的这张嘴,只要他想,死人都能给说活了。不过杨朱的哲学到底是对是错,与目前大宋的问题好像没什么关系,他不太明白父亲和自己说这些东西要表达什么含义。

“我现在收回这句话,改变一代人的思想,十年也足够了。以前我没有试验过,全是想而然之,现在我试过了,所以要更正我的认知。孩子,你知道用什么东西改变人的思想最快吗?不是学校、不是官员、不是法律、也不是枪炮,这些都是辅助措施,最直接最有效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独裁,一个就是宗教!我想在大宋推广道教,它本身在大宋就很有市场,历代皇族都信奉,推广的阻力要小一些。不过我推广的道教需要改良一下,这个工作还得由帝国监察部来帮我完成,我没有人手也没有时间再去培养新的道家领袖。”真真切切的在世界上转了一大圈,看到了基督教统治的欧洲、伊斯兰教统治的西亚和北非地区、自然崇拜统治的美洲,再有了太阳神教的经验。洪涛觉得宗教确实是个统治阶级的利器,也应该为自己改造大宋贡献一份力量。

信仰这个东西,摸不着看不到,但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很有用的。不过洪涛不想在大宋推广太阳神教这种过于排外的宗教体系,它不适合于大宋这片土地。佛教倒是非常有利于内部统治,可惜它有一个非常大的副作用,就是会把国民都变成绵羊,失去了血性。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主流不在大宋,这么大的国家和民族,总该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所以选来选去,土生土长的道教就成了首选。

但是道教有个天生的缺点,就是它太松散、太自由,崇尚自身修养,注重今生今世,信仰越深,越超凡脱俗,喜欢玩隐世修仙。对于统治阶级来讲,老百姓都自身修养研究长生不老去了,谁还会搭理朝廷啊。而且老百姓都能修炼长生不老了,怎么能体现出皇帝的尊贵,所以道教自然受不到统治阶级的待见。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在议会君主制度下,愚民政策就不是绝对必要了,或者说程度要降低很多。在权利分散的状态下,政府只是个裁判的角色,运动员是否聪明对裁判影响不大,或者说运动员聪明点裁判还更省心呢。尤其是在两党竞选上台的前提下,执政党的任何政策失误都会成为在野党攻击的目标,想搞愚民手段,太难了。

“帝国监察部倒是有专门研究宗教的部门,可那是为了训练情报人员,没系统搞过这方面的研究,能帮上您什么忙呢?”洪金河从小就没怎么接触过宗教体系,如果说有,也是塞尼娅的基督教,对于洪涛说的这套理论真是两眼一抹黑。

“不是让监察部帮我搞宗教,而是让他们帮我骗人。宗教方面的人才我自己就有,可是大规模骗人需要一整套班子才成。我在大宋没有这些基础,也顾不上搞这些,帝国监察部正好可以帮忙,顺便还可以让监察部的人通过宗教渗透进大宋的每个角落,对帝国也没损失。”洪涛也没打算和洪金河过多讲宗教方面的东西,这些玩意还是让他自己慢慢看吧,金河帝国不需要这种辅助措施,至少短时间内不需要。

042章教坏儿子

“您还真是什么人才都有啊……那能不能让齐祖和温小七返回帝国?以前我是忽略了一些事情,伊总理也不是故意要针对他们,一切还不都是为了大宋。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他们返回帝国不仅不会受到排挤,还会受到重用。”监察部的事情洪金河不打算讨论,这也不是他职权范围之内的事儿,一说起人才,他有点嫉妒父亲了。

“齐祖和温小七现在已经不是工匠头子了,他们和我平起平坐,都是国王,自己在自己的地盘里想干嘛干嘛,何必回来听别人指挥呢?这件事儿还是别琢磨了,没啥希望。其实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是承前启后的长远事业,要投入很大精力和财力坚持不懈的做,才有可能让齐祖、温小七之类的人才不停的出现。这件事儿先不急,等大宋稳定下来之后,大学就会建立,到时候来自帝国、欧洲、阿拉伯的学者都会有见面交流的机会。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再加上充足的资金,这些来自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环境下的顶尖人才很快就能把他们的知识系统完善,然后流传下去。”洪涛摇了摇头,别说回金河帝国,自己回大宋都没好意思叫着温小七和齐祖一起来。他们在北美过得很舒心,可以自由自在的把他们脑子里的想法转变成现实,大宋和金河帝国都无法做得更好。

“您把战舰这么容易就送给帝国了,是不是已经有了更好的替代品?我越想越不对劲儿,这件事儿肯定不像您说的那样简单,您从来不把命运交给别人,从小您也是这么和我讲的。”和父亲心平气和的聊了一段时间,洪金河被情绪左右了的智商又恢复了回来,开始有点后悔晚上的那次赌博了,怎么想怎么觉得自己是吃亏的一方。

“呵呵呵……不可说啊不可说。现在不管怎么说,金河帝国和大宋帝国还是两个国家,亲父子也得明算账不是。回去睡儿会吧,明天咱们还得接着谈。我最烦这些琐碎工作,所以你和伊一打个招呼,别问我太多细节,有问题让他去和文南磨牙。吃完了午饭,咱爷俩出去溜达一圈,就驾着你从我手里抢走的新船,我再教你一次如何航海。以后我想教也没机会了,你是帝国皇帝,没事不能四处乱跑,我在大宋更抽不开身,那些旧官员很不让人省心啊,我得分分钟盯着他们。”蒸汽机和蒸汽船的秘密还不能四处乱讲,洪金河说得很对,自己从来不会把命运交给别人,哪怕是亲儿子也不成。

洪皇帝一旦不想干活了,那就是不想干了,你说出大天来,他也不会改变主意的。第二天的谈判开始之后,他就开始东拉西扯,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去厨房监督午饭,反正就是不好好谈了。

“不管您是皇帝还是总理,总该为两国的未来负责吧,谈判还没完成,我不建议您和陛下离开。”伊一很清楚这位老领导是怎么了,又没耐心了呗,说白了就是烦了,不想干了。这种习惯从洪涛担任帝国总理的时候就时常发生,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没改变。但这次牵扯的事情太大,不再是一个国家而是两个国家了,伊一不得不出言提醒了一下。

“大宋和帝国都死光了管我屁事!什么活儿都由皇帝干,还要总理和部长们毛用?别拿国家忽悠我和我儿子,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明白不?我们爷俩改信道家啦!”不提醒还好,一提醒反倒更让洪涛烦躁,这下连假装都不装了,直接撂挑子不干。

“儿子,想不想去看看你爹的新船?它可和帝国任何一艘战舰都不一样。”光自己偷懒还不成,洪涛还得拉上儿子一起走。

最终两位新老皇帝还是得偿如愿的离开了海上君王号,划着小艇去接收新战舰了。洪金河此时好像又变成了那个小屁孩,每次父亲出海归来,就跟在父亲屁股后面问海外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然后眼巴巴的等着父亲能带着自己姐弟俩坐上小船去金河口外的大海上转转。

“老陛下什么都好,就是太任性而为了。”意见再大,伊一也只能忍着,忍不住了就和文南发发牢骚。

“这就叫率真,人的本性也。不过在没有遇到老师之前,我只能在贩夫走卒的身上见到这种品质,并且极为羡慕。但也只是羡慕,人一旦入了官场,就身不由己。说的话是假的、做的事儿也不是自己所想。我以前一直以为当官为国本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自从遇到了老师之后,才发现这件事儿并不只有一个答案,当官甚至当皇帝都可以换一种方式,也并不影响政府和国家。刚才老师说了一句话,那是杨朱所说,本是贬义,但由他复述出来之后,我好像从中悟出了另外一层意思。你知道老师在刚刚攻破临安城之后,站在城墙上曾经和我说过一句什么话吗?”文南并没附和伊一的看法,反而回过头来打算开导开导这位后辈。

“……”伊一还是头一次听到文南用这种方式说话,按照之前的理解,他不是最讨厌洪涛这种做派的人嘛,怎么突然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呢。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自打我认识老师那天起,他就一直都在为别人奔波。刚开始是疍家人,后来是金河人,然后是大宋海商。可是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他好像都在不务正业,整天就想着哪儿好玩,从来不遵守各种规矩,除了他自己制定的。这次回来大宋对我触动很大,好多天我在皇宫里都睡不着,于是就把之前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事情又都想了一遍。这才发现他好像一天都没闲着,就算身体闲下来了脑子也没闲着。老师这么做到底为了什么我至今没想明白,每次问他都会给我一个很令人满意的答案,可是过上几年之后,他又有了新目标,然后再给我一个新答案。现在我索性不去追问了,问了也是白问,只要他认定了的事情,我就跟着干吧,为什么不重要了。”在文南看来,伊一之流根本看不懂洪涛,虽然自己也不能全看懂,但自己乐意去理解洪涛的做为。在这种问题上,自己必须为老师正名,不能任由别人污蔑。

“可是陛下年纪还小,还没有大婚,会不会被老陛下影响得太深了。”伊一并不担心洪涛,他担心的是洪金河,说白了就是怕洪涛把洪金河带歪了。洪涛的本事谁都清楚,他再怎么折腾,也没人质疑,可洪金河不一样,他没有洪涛打破规则再重建规则的本事,所以还是尽量遵守规则的好。

“你这就太不人道了,我记得你家里有个女儿吧?如果让你和你闺女一次分别六七年不见面,你会是什么反应?你还记得罗有德罗老板吧,他再次见到罗美洲之后,好几天都睡不着觉啊,整天都想守在儿子身边,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二个月才算恢复正常。帝国皇帝也是人,是人就有儿女之情,你总不能要求老师和陛下坐在桌子上因为国事聊三天,然后互相鞠个躬、握握手就算完事儿了。老师有老师自己与儿女相处的方式,咱们可以看不惯,但不管从哪方面来讲,也应该给他们一个单独相处的时间。而且剩下这些谈判内容也不需要他们父子在场,还是咱们俩针尖对麦芒吧。别看老师答应的痛快,那只是大方向,到了细节问题上,你还得过我这一关呢!伊总理,打起精神来先把我应付过去,再操心他们父子吧。”文南没有经历过太长的亲人分别之情,但是他见过罗有德和罗美洲的父子相见,也就能体谅洪涛对洪金河的感情。

“什么?罗老板他……他还活着!”伊一对这些儿女情长的事情也能理解,但是对罗有德的事情却不能理解,怎么已经死了十多年的人突然就活了呢?

“哈哈哈,不光是你们,我也是两年前才知道的,老师把所有人都骗了。罗老板现在也是大宋副总理了,就在临安皇宫里看家呢。不光是罗老板活着,当年和他一起失踪的斯万还有那些工匠、水手也都没死,他们在老师的国家里活得美着呢。斯万还当了国王,有自己的小王国了。走吧,伊总理,你好好拍拍我马屁,我就和老师求求情,让他也给你留块土地,等你不当总理了,干脆也带着家人去当国王吧。如果不是牵挂大宋,我应该也是一国之主了……唉,没这个命啊,我这辈子也没尝过当国王是个啥滋味,真想去试试……”

文南在谈判上是个高手,他虽然没有洪涛那么多让人不得不低头的杀手锏,但是他有自己的一套谈判方式,扰乱对方的情绪就是一招。像伊一这种帝国官员,不给他爆点重料,是打乱不了他思路的,也就不能在谈判里占便宜了。当然了,哪些东西能讲、哪些东西不能说,他和洪涛早就商量好了。

043章国事家事一勺烩

文南能不能在谈判中占到便宜、能占多大便宜,洪涛都已经不关心了。只要金河帝国与大宋达成共识,顺便把海峡公司国解决掉,能不能继续给自己提供支援就无所谓了。现在双方已经达成的协议早就超出了自己的预估,做人要知足,既然已经达到了目的,而且还超额完成,再去耗神费力的追求利益更大化显然不符合自己的性格。

有这些时间不如多陪陪儿子,他对弗吉尼亚级战舰非常感兴趣,对那几门齐祖炮更是爱不释手,就像小时候自己给他做的玩具。想一想自己这几个孩子,从小还真没怎么陪过,现在虽然已经无法弥补,但聊胜于无。与其说这是在弥补儿子,不如说是在为自己没当好一个父亲找借口。

这一下午的时间里,父子俩都快把这艘弗吉尼亚级战舰玩散架了,光是试验齐祖炮的射程和威力,就打碎了两艘皇家海军补给舰队里的武装货船。不过皇家海军里自上到下没有一个人认为这两艘货船沉的冤枉,弗吉尼亚级战舰的适航性与齐祖炮的威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不是现在亲眼所见,一旦以后真的在大海上遇到这样的对手,不能说一定就打不过,但付出的代价恐怕会非常非常大,吃一个大亏是肯定的。两艘货船说值钱也值钱、说不值钱也不值钱,这得看和谁比。如果要是拿皇家海军官兵的性命做代价,它们就真不算什么了。

洪涛不光带着自己的炮手、操帆手把弗吉尼亚级战舰的操作、齐祖炮的射击技术和洪金河讲了又讲,还以半个设计师的身份,把这艘新式帆船和这几门新式舰炮的原理、制作工艺要求、材料性能都讲了一遍,连如何制造炮弹、如何提纯硝酸银的办法都讲了。

问题是说这些东西给洪金河听,他能听懂吗?答案是否定的,即便是洪金河也上过航海学校,但他不是全才,关于造船、铸造、化学方面的技术基本和听天书一样。

但洪涛坚持要讲,洪金河也一点不嫌烦,老老实实的听。其实父子俩心里都明白,父亲不是在给儿子讲,儿子也没指望自己能听懂。他们身边还站着一大堆皇家海军的中高级军官,里面不乏技术官员,洪金河听不懂的他们里面有人肯定能听懂,那些不住往小本上写的人,估计就是能听懂的。

“但凡不是亲爹,绝对教不了这么仔细啊!帝国这次占了大便宜,如果换装成弗吉尼亚级战舰和齐祖炮,皇家海军就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