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邂逅调香师-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于寺庙维护。
说起来程逢春和左建设也算是半个老乡,左建设是温州永嘉县人,程逢春来自温州苍南县。都是温州人,为啥只能算半个老乡呢?因为他俩语言都不通。温州那个地方过去闭塞,每隔几公里讲的话都不太一样,到了苍南那边都开始讲闽南话了。
1999年,左建设没有再做那么大的蜡烛,就是选在了大年初一,把大和尚加持过的那对“年烛”给运了回来。
也亏的他是运输村出来的,不然这大年初一的还真的是没有人给你跑运输。
左建设家的“年烛”因着刚刚好烧一年的神奇,和帮助大企业家度过金融危机的传奇,迎来了数千订单。
“年烛”没有办法放到家边上的佛堂里去,主要是因为那里没有大的烛台,而不是说这蜡烛大到放不进大部分的庙宇里面去。
在大和尚的点拨之下,左建设为每一对“年烛”都请僧人手抄大悲咒,还把烛台也做好了。
左建设的“年烛”成本也是很高,每一根都是一千多。他经过包装改良,用集装箱运,一车可以运二十根,加上运费,一根蜡烛成本就两千块起了。
“年烛”一根定价3000块,考虑到运输途中不可避免的一些损伤,左建设是算是比较实在的商人。他也知道信徒们去佛堂请他家出厂的“年烛”,至少都是一万一根起的,但那是人家要添的香油钱,左建设根本就不眼红。
故事发展到这里,2001年,五年级的左再家里一年赚个三五百万,应该已经是保守估计了。
有了钱的左建设夫妇,开始关注女儿的学习问题。创业初期,左建设和向敏忙着赚钱,都没有办法管小孩子的学习问题,左一就是因为这样,愣是连大学都没有考上。
左一和左再不一样,左一爱花钱,每个礼拜零花钱都不够他用两天。向敏为了鼓励左一,就说只要考七十分就可以多拿一个礼拜的零花钱,可是左一基本上就没有拿到过。
对付左再的金钱教育法对左一根本没有用。夫妻俩都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了左一的学业。
左再的成绩那么好,按理说,左建设夫妇应该非常放心的。但就是因为左再的成绩实在是太好了,左建设夫妇觉得让女儿在温州的小学校念书埋没了她的天分。
2000年之后温州的生意人特别流行去bj和sh买房子,然后把小孩子送到bj和sh那种大城市的好学校念书。
作为女儿奴的左建设,其实特别不愿意左再离开自己,去大城市念书,但左建设自己从小的梦想就是去bj念书,他没有赶上恢复高考就成家了,没能去成bj是他心中一个特别大的遗憾。
所以即便舍不得,左建设还是决定要“随大流”送女儿去好学校念书。
大多温州家长那会儿选择送小孩去sh因为sh离温州比较近,而且2000年那会儿,你在sh买个好点的学区房,拿个红印至少是蓝印的户口让小孩子在sh的好学校念书还是比较容易的。
买房落户bj,在2000年的时候,已经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了。
第三章 一对蜡烛的价值
2001年的新年伊始,左建设就忙两件事情。
第一件,就是想办法让他的宝贝女儿左再去bj四中念初中,这件事情目前毫无头绪。
但是左建设这个人有点固执,就像结婚时候那对龙凤烛在他心中刻下抹不掉的情结一样,他对bj也有特别的情结。所以,即便比较困难,他仍然先去研究了一下bj的好中学。
打听来打听去,他就打听到说bj四中是最好的,也有初中部。于是他就一门心思地想把女儿弄去bj四中念初一。
正常人家,才十岁出头的孩子自己一个人去外地念书肯定是不可能的买,都是父母或者一方陪着去,但是左再不一样。她被她爹妈的金钱教育法教育地无比独立又特别自律。
左建设夫妇和左再说想送她去bj或sh念初中,左再一开始是不同意的,但是她妈妈说,如果她愿意去大城市读书,就每个学期给她一万块。2001年,一万块对于十一岁的小孩子来说绝对是巨款,而且还是一个学期一万块。左再听完,思考了两秒钟就答应了。
尽管左再赚来的钱,基本都是给左一花掉了,但她那颗打小热爱赚钱的心,到11岁也没有变过。
左建设那时候虽然也算有了点小钱,2000年光“年烛”这一项就净赚了两百多万,到2001年的时候他的存款那差不多是千万级的了。
这笔钱够他在当时的bj买套很不错的房子给她的宝贝女儿。房子是买了,可bj的户口却不是那么好解决的,而且你就算有bj户口,要进四中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左家是有钱了,但他毕竟是卖蜡烛起家的,也不认识什么达官显贵和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人。
第二件,就是想方设法,提高一暖蜡烛公司的“年烛”产量,经过2000年的热销,2001年,一暖蜡烛公司的“年烛”已经是声名远播,左建设又实实在在做生意,没有因此给年烛涨价。
要说,这年烛火了,看起来技术含量也不高,2000年就已经有人仿造了,也是请了人写上大悲咒的,就是不是请的僧人,是字写得还不错的人。每一根卖的比一暖蜡烛公司的年烛还便宜了四五百块。
一直到2000年结束,左建设并没有接到爆发式的年烛订单。
可是2001年的元旦刚过,订单就和雪片一样飘来。一开始,左建设以为是月底就要过年,所以订单增多,可越来越多的订单让左建设感到事情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这一回,左建设的直觉是对的。
因为那些买了仿制年烛的寺庙,发现自己买的蜡烛在元旦前后就相继熄灭了,根本撑不到过年,更枉论说像传说中的年烛那样,精确到秒。
过年的时候去佛殿请年烛的人,少说都是一万一根请的,人家在意的不是钱,而是图个来年的吉利,买个心里的平安,那些佛殿也不是故意要坑信徒,就是真的不知道这里面还有个专利。
现在大部分都知道了,谁还去买别家的蜡烛啊?于是,左建设差点就被这些纷纷飞来的订单给砸晕了。
一暖蜡烛公司的那两间装修扩大过的厂房,已经一周7天每天24小时开工,所有工人三班、四班倒,左建设自己也亲自上阵,还是忙不过来。
左建设迫于无奈,就想说他涨涨价人家就不爱找他买了吧。他就和那些买家讲,你们明年再来买吧,不然我一根要涨价一千了。结果买家们更疯狂了,一致表示,只要你除夕之前能给我运到,涨两千都行。
所以说,2001年元旦刚过,左建设忙的这第二件事情,真的是有够他焦头烂额的。这订单再这么下去,就算左建设做得出来,他那个运输村也消化不掉,运不出去啊,而且这大过年的,运输村也不是人人都愿意跑这一趟。
到了2001年1月10日,左建设做了一个决定,就是不再接这一年除夕之前的单。
如果来下单的人实在是不愿意就这么回去,那可以预定02年的年烛,预定的人,左建设就送一对年烛。另外,已经接的订单,全部原价出售不做涨价。
左建设到底是个实在的生意人,他压根没有坐地起价的打算。
左建设不涨价的决定,让那些原本已经下了订单,以为需要涨价才能拿到货,和原本没有下单以为加钱就能拿到货的人都颇感意外。
其实左建设也不是觉得,他卖东西不可以涨价,他只是觉得年烛做的是信仰的生意,他不想卖的太贵,觉得那是对信仰的亵渎。
左建设的决定,虽然不能说是皆大欢喜,但至少大家都没有空手而归。
都说运输村已经没有运力,这些下了2002年订单的人是怎么把送的那对年烛带回去的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坐火车。
这么说来左再和她爸爸也实在是太笨了,1998年那会儿,他们俩第一对年烛可是找了两辆货车才给运出去的。
这里就要说说温州这个小城市的历史。
温州这地方交通极其闭塞,90年之前,要铁路,铁路没有,要机场,机场也没有(对,就是左再出生的1990年不是1890年)。
改革开放之前的温州,那就是个穷的叮当响的地方。温州人会做生意,那都是给穷怕了。
80年代,温州那些赶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出去赚了些钱回来的人,就非常希望改善家乡的交通。
温州四面都是山,铁路一时半会儿没办法建,所以,温州人就想要一个机场。
可是,那个年代,国家给建机场的,那都得是省会城市之类的,像温州这样的小城市,国家是不可能给钱建的。
国家不给钱,怎么办?那就自己出钱建。80年代,没花国家一分钱,温州人自己出钱给自己建了一个机场,1990年7月,温州机场正式通航。
1997年7月,温州才通了火车。
所以说,温州能出一个著名的运输村,那都是有历史原因的。
因此,1998年初,拿货车运蜡烛也就不难理解了,刚刚开通的火车,没有什么运力不说,还没有什么空余车皮。
这样的情况,没几年就有所改变了。
虽然朱涂村还有好些人在跑运输,但是再也不复1997年之前的盛况了,很多最早做运输的人,都赚够了钱,然后转行,搬到市里面去住了,左建设的小舅子们就位列其中。
到了2001年,左建设大部分的货也已经改铁路运了,他之所以还需要很多货车。是因为买家都要集中在过年之前拿到年烛。
2001年没有大年三十,年二九就过年了,所以元旦下单,1月23日之前就要送到,光靠火车也是搞不定的。
因为“年烛”是紧俏货,所有的买家都早早地把货款交齐了,深怕拿不到货,就连预定2002年年烛的人都忙着交订金。
已经买到2001年年烛的人也不甘落后,因为交了2002年的钱,现在就可以带一对年烛回去,那可就是能给大家看的“样品”啊。
买家这么积极交钱,着实把左建设也吓了一条,原来人家找他买蜡烛,都是先拿货,人家卖完了再要找他的时候才结账。
2000年左建设光卖年烛的收入就有两百万,那时候他的年烛都还不是广为人知的,那2001年是什么情况呢?
这一年的订单量和2000年已经不是一个量级的,可是大部分的订单都集中在元旦之后,左建设之前也没有想到过。
订单再多,产量有限,2001年1月之前他赚的钱和上一个年度差不多,1月一个月开足马力,别的什么蜡烛都停产,生产了之前一年的量。
按理说,2001年卖年烛的收入应该是2002年的好几倍,可左建设一不涨价,二没产量,这一年卖年烛的盈利,满打满算,也就差不多400万。
可是,左建设已经很满足了。而且,2002年的形势和今年完全不一样,他提前一年就拿到了那么多订单,即便不开足马力,2002年的年烛,稳稳地赚个1000万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忙的脚不沾地的左建设一到吃饭时间就在想,这一切都是怎么来的。
他不想不要紧,一想又想出事情来了。
左建设觉得,自己有这一切,那都是得了普陀山大和尚的点拨。想到这里,他就发自肺腑地想要感谢大和尚。
怎么感谢呢?
那当然是给普陀寺添香油钱了。
可是添多少合适呢?左建设觉得应该添到大和尚加持过的那对年烛的价值才可以。那对年烛到底是什么价值呢?
按理说这种东西,那都是无价,可左建设这人不是固执嘛,他就非要想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他做了一个让老婆向敏感到无语的决定,他要把这对他们根本舍不得点年烛给卖了,得来的钱全部拿去添香油钱。
如此便是准确无误地,给寺院添上年烛的价值了。
其实左建设自己心里也觉得这件事哪里不对,他还打电话向大和尚请教了一下,自己的做法是否合适。没想到大和尚没有反对,还说他有心向善是好事。
就这样,那对和98年救了大和尚的俗家弟子一摸一样的,有大和尚手写大悲咒的年烛,被拿来出售了。
把年烛卖掉的话,听起来好像确实有哪里不对,但如果理解成慈善拍卖,那就不一样了。
这一对年烛,被在美国的程逢春当仁不让地给拍下了。
猜猜成交价格是多少?一百万!还是美金!
左建设,还真没一下子见过这么多钱。按理说这么多钱,大多数人见了都要心动一下。可左建设就是想也没想,一分不差地全部捐给了普陀寺。
除夕的时候,左建设带着老婆孩子,又把之前运到温州的那对大和尚开光过的年烛给运了回去。他真的是早一天都没有办法,恨不得不吃不睡赶订单。
左再一家把年烛运到的时候,大和尚的俗家弟子程逢春也在。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左建设。程逢春也担心过左建设拿了钱会不会不兑现承诺。听说左建设一天没留,把所有的钱都捐给了普陀寺,程逢春对这个温州小生意人也是高看一眼。
可是程逢春看到除夕夜的赶来送年烛给自己的左建设,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程逢春拍下来的时候人还在美国,也没和左建设说什么时候要,在哪里点。左建设就想当然地以为程逢春还是和之前一样要除夕夜在普陀寺点年烛。
可人家程逢春并没有这个意思。他拍下这对年烛的时候就已经快过年了,之所以没有说时间和地点,是因为他要把这对年烛运到纽约的庄严寺,02年的时候再点。
程逢春压根就不着急,他就等着什么时候需要包机从国内运名贵香料去美国的时候,顺便把这对年烛给运过去。
这乌龙整的,左再一家的年都没有好好过。
稀有的名贵香料,比如龙涎香什么的,采购过程极为复杂,程逢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齐他想要的,因此他更不知道什么时候要运这对年烛。
就这样,左建设大过年的,做了一次无用功,程逢春还得麻烦左建设运回去,暂时保管着。
这一来二去的,程逢春和左建设就有时间聊了一会儿天。程逢春听说左一没有念大学,就表示,他可以负责担保,让左一去美国念大学。
最后程逢春和左建设互留了联系方式。
左再一家人在普陀寺守岁,因为程逢春说可以担保左一去美国念大学,左建设就觉得儿子被耽误的学业可以有转机了。
左建设很是心动,就和左一商量。
左一才听了一个开头就不干了。且不说他原本成绩就不好,英语更是及格都勉强,就算他高中英语还不错,他现在都毕业三年了,单词认识他,他都不认识单词。
再加上左一又没有左再的语言天赋,英语那发音更是他心中的剧痛。偶尔一次上课老师要他回答问题,他一开口,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他没有考上大学,英语绝对是“功臣”。
左一恨英语,更恨数学,要说他最讨厌什么,那就两个字——念书。所以他高中一毕业,没有考上像样的大学,也坚决不去民办的大学读书,然后,就到一暖蜡烛公司帮忙了。
左一都逃离念书的牢笼三年了,左建设又想让他去那个说“鸟语”的地方念书,左一一万个不愿意。而且,这会儿,就算左一是鸟语达人,他也不可能去,因为左一开始和左再未来的嫂子曾梦瑶谈恋爱了。
这恋爱还没有谈多久,自己就跑去美国,那还会有前途吗。左再的未来嫂子是左一的初中同桌,左一初中就看上人家了,这都努力了快十年,好不容易未来嫂子大学毕业回来,左一也从初中的矮胖小子变成如今玉树临风的帅小伙,才勉强把人家给追到手。
如此艰苦卓绝的把妹历程,这会儿能走吗?绝对不能!
第四章 你好纽约
左建设其实心里也知道,他儿子不是个爱读书的,但被程逢春那么一说,他心里有点痒痒的。可是儿子不要去,他也没办法。
大年初一,他打电话给程逢春拜年,拜年完就说,自家只有女儿爱念书,儿子是个不会念书的,只能谢谢他的好意了。
程逢春是见过左再的,左建设给他送年烛来的时候,左再就在边上站着。
程逢春对左再颇有好感,因为他还没有见到左再的时候,就听大和尚说,年烛的点子是左建设家的女儿想出来的。他昨天见到这个小姑娘,一双清澈的眼睛,一脸温暖的笑容,好感就又增加了几分。
原本,程逢春和左建设说可以担保左一出去念大学,也就是随口说说。
听左建设特地为这件事,打电话过来道谢,也就多了几分认真地表示,如果女儿爱念书,那可以让女儿来,他可以帮忙联系纽约最好的学校。
女儿奴左建设哪里会舍得女儿去美国,就是去bj都是因为自己的执念一不小心占了上风。
但是,2001年新年伊始,左建设忙的第一件事情——让女儿去bj四中念初中——一直没有着落。他想尽办法找人,都没有找到解决办法。
念四中这件事一直到过年都没有搞定。好不容易找到了人,说最多只有可能给左再办个借读。
左建设哪里舍得自己的女儿连个正式的身份都没有,还要借读受委屈。
越是舍不得,就越觉得自己窝囊,连念个书的事情都搞不定。内心正无处发泄的左建设,听了程逢春的话,心里忽然有一个声音在喊:
“哼,你bj四中不让我念,我就去美国,我念比你更好的。”
左建设做了一个让自己觉得扬眉吐气的决定,就开始执行了,他甚至都没有和老婆向敏商量一下,大年初二就又给人程逢春打电话,说女儿愿意去美国初中。
程逢春这会儿,又被左建设做决定的速度给吓了一跳,说的是去美国念书,又不是去隔壁小学念书。小孩子能不能适应什么的,还有很多未知数。他开始有点后悔自己之前的提议。
可是话都说出去了,还能怎么办?程逢春想了想,就和头脑发热的左建设说,小孩子来美国念书也有个语言问题,还需要适应一下,并且需要通过入学考试,程逢春建议,等孩子暑假的时候,先带过去美国看一看,学一学语言。
左建设觉得人家说的有道理。就回家和向敏说,让她暑假陪着孩子去看看。
向敏也被头脑发热的左建设给气到了,这说风就是雨的,美国是说去就去的吗?
女儿还那么小,一个人去美国念书,这不是开玩笑吗?
很少吵架的左建设夫妇这回大吵了一架。左建设说到底,也还是怕老婆的,就改变战略说就让女儿暑假去一下,学学英语就回来。
左再听老爸说要让她去美国读初中,她也是一万个不愿意,左建设就使出杀手锏:
“如果暖暖愿意去美国读书,那bj的一个学期一万元就变成一个学期一万美元。”
“一万美元是多少钱?”左再抬头问左建设。
“就是八个一万块。”左建设回答。
“那好吧。”左再回答的干脆利落。
赚钱,才是左再迈不过去的坎啊。
有了程逢春的担保,母女俩的签证下来得很顺利。
2001年7月1日,左再和妈妈向敏就这样愉快地踏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向敏是不喜欢麻烦人的性格,所以她原本也不打算住在程逢春家里。
可问题现在是在美国,语言语言不通,朋友朋友没有的,向敏想不寄人篱下也没有办法。好在程逢春家的豪宅,足有几十间房间,平时也没有太多的影响。
程逢春有两个儿子,大儿子29岁,娶了一个美国媳妇,有一个六岁的混血儿子叫newman,程家人叫他小耐。二儿子和左一一样大,也是80年的。
左再到了美国,每天主要就干两件事儿,去语言学校上学然后回家逗小耐玩儿。
左再刚到语言学校,连用英语打招呼都还不会,就认识了一大帮各种肤色的新同学。左再认识朋友的方式很奇特——送人家美国国徽和国旗。
按说,左再原本是没有随便送人礼物的爱好的。这就得从这些国旗国徽的来历说起。
运输村属于桥头镇,桥头镇**十年代相当出名,是国内闻名的“纽扣之乡”,那个年代,国内的纽扣,至少有一半是桥头产的。
但其实除了做出了名气的纽扣,桥头还有一个没有名气的重要外贸产业——给美国人印国旗和国徽。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印刷品征收各种反倾销税,再加上各种小商品市场都要搬去义乌了,所以,运输村没落的同时,桥头镇也没落了。
这纽扣生意还好,都搬去义乌了,这国旗和国徽的生意,就直接萎靡了。
桥头镇好多人家里,都堆积了一大堆,卖不出去的美国国旗和国徽,这美国人都不要了,中国人要那么多美国国旗干嘛?
左再也没去过美国,在这之前,她和美国没有任何联系。
如果非要扯关系,那勉强就能算上她有几个做美国国旗国徽的亲戚。
再勉强的关系也算是关系啊。这不,左再收拾好行李,又拿了一个小箱子,去亲戚家里要了些国旗国徽带到美国去。
亲戚家的国旗国徽都在地上堆着,除了占地儿,什么用处都没有。听左再说想要拿国旗国徽,亲戚心里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