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零时光俏-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天是除夕,怎么也得让跟自己出来的弟弟好好过个年。
  饭菜拿回来了,家里却没锅热,铁器几乎都在大炼钢铁的时候被收走了。
  姐弟俩想了半天,只能用煮粥的大陶罐隔水加热,热了好几次才热好。
  二叔婆和太婆先回来了,周小全跟他们打了个招呼就跑出去了,手里拿着给大堂哥和二堂哥家送的白面馒头。
  都在大食堂吃饭,今天晚上两个堂哥和二叔公又在农田工地夜战,嫂子们也不带着孩子们过来了,一家人连这顿团圆饭都省了。
  二叔公回来了,看着一桌子饭菜叹气,“二叔公知道你俩的心意,可……”
  周小安夹了个馒头放到二叔公碗里,打断他的话,“二叔公,就这一回,今天过年,您要是认我俩,就把这顿饭吃了吧……”
  二叔公和二叔婆最后还是拗不过两个孩子,坐下吃饭了。可都舍不得敞开了吃,二叔婆一个馒头掰下来一半放到盘子里,又掰一半给了二叔公,两个人只吃了一小块就不肯再吃了。
  周小安把红烧肉分开,每人分了三大块,看二叔公和二叔婆一口都没舍得吃,也没说什么,低头吃饭。
  只有太婆很高兴,笑眯眯地吃着她的软面条,“安安呐,太婆享着你的福了!”太婆门牙掉了好几颗,说话漏风语速还慢,却有种安稳的慈祥。
  周小安把自己碗里的肥肉偷偷放到太婆碗里,“太婆,以后我还给您带好吃的!”太婆牙口不好,肥肉吃着容易,大家肚子里都缺油水,肥肉才是公认的好肉。
  太婆耳朵也不好,只重复着自己想说的话,“太婆享着你的福了!”
  吃完饭,二叔公还得去农田工地监工,周小全也跟去看热闹了,二叔婆去儿子家看看,家里只剩下一直笑眯眯的太婆和周小安。
  太婆坐在热炕头,把周小安按到自己腿上躺着,“太婆给你摸虱子!”
  太婆眼睛早就不好了,家里的孩子脑袋上要是生了虱子,她就把手指插到头发里,一点一点地给摸,有时候还真能摸到。
  这样躺在热炕头,有人给按摩头皮,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有没有虱子都让太婆给摸。
  太婆的手指关节粗大突出,已经伸不直了,但她干了一辈子农活,手上非常有力气,一下一下按得周小安慢慢放松下来。
  “太婆,我想爸爸妈妈了,还有爷爷奶奶大伯父大伯母大堂哥小堂哥大堂姐小堂姐……。”周小安轻声说道,知道太婆听不到,其实是说给自己听。
  太婆的手指在她的发间慢悠悠地摸索着,脸上一直带着慈祥的笑意。
  “太婆,我明天就二十岁了……”周小安更委屈了。
  她穿过来还不到十天,穿来之前十七岁生日过了还不到一个月,变成周小安一下就二十岁了……
  她的十七岁、十八岁、十九岁,没了……
  周小安带上了哭腔,“我一下老了三岁……最漂亮的三年,没了……”
  太婆还是笑眯眯,“老了,谁都得老,不怕!”
  周小安扁嘴,小小声地委屈,“还马上就要变成二婚了,我连恋爱都没谈过……”
  太婆:“是,得结婚,得有个伴儿!”
  周小安:“长得还这么难看……”
  太婆:“安安好看!”
  周小安一下破涕为笑,“嗯,以后肯定能变好看!”
  ……
  第二天傍晚,二叔公带回一对母女来家借宿,是来给昨天饿死的老刘头办后事的。
  母亲叫刘小满,是老刘头的侄女,早年嫁到离柳树沟一百多里地的新峦县城,日子过得不错。家乡现在只剩下老刘头一个亲戚了,这么多年基本没回来过。
  女儿叫赵芳,穿着八成新的对襟花布棉袄,跟在母亲身后一句话不说,看着不是拘谨,倒像是不高兴。
  母女俩是来借宿的,今天买了棺材,请队里的人帮忙埋了老刘头,明天一早就走。
  二叔婆征得姐弟俩的同意,把母女俩安排到了周小安他们住的西屋,让周小全过来在太婆炕上住一晚。
  母女俩在大食堂吃过饭,进家门赵芳还在埋怨,“……这么多年不走动,您还非要来!我走的时候刚子就不高兴,回去还不知道咋闹腾呢……”
  进屋了,看到坐在炕上的姐弟俩,赵芳才闭嘴。
  周小全赶紧给姐姐铺好被窝,抱着自己的被子去东屋了。
  二叔婆家没有多余的被子给母女俩盖,强挤出一条褥子,让他们盖着对付一晚。
  赵芳看着周小安全新的军被两眼放光,“姑娘,你家是军属吧?”
  周小安点头,并没有跟她深谈的意思。
  赵芳却一下话多了起来,“你们军属就是好!啥军用物资都能跟着沾沾光!我爱人就想要件军大衣,找了两冬天都没搞到!听说上海有卖的,不过得要不老少布票和棉花票,可咱就是攒齐了票也买不来,人家要的是上海本地的票!”
  母女俩叹着气躺下了,周小安的眼睛却转了起来,“赵芳姐,我有一件军大衣,你想要吗?”
  

第四十六章 军大衣
  来的时候周小安领了这个月的工资,工作二十天,拿了十一块一毛五分钱。
  再加上小叔留给她的钱和粮票,去掉在火车上花的十多块钱,现在手里只剩下十二块五毛五分钱和九斤二两粮票。
  她倒是不愁吃饭,但是她想给周小全做套新衣服,再给自己买套秋衣秋裤,做几件…内…衣…,再看看能不能买到毛衣毛裤,这些都需要钱和布票,现在钱和布票自己找上门来了!
  把军大衣卖给赵芳多安全呐!不用去黑市担心被抓,她们在柳树沟没亲戚了,走了就不会再回来,一点没有后顾之忧。
  赵芳也高兴极了,如果能带件军大衣回去,丈夫肯定不会因为她来农村的事发脾气了!
  点亮了油灯,周小安在柜子里摸索了一下,拽出一件全新的军大衣。
  冷库备品柜里有好几件全新的,样子和布料跟现在的军大衣几乎一样,唯一的不同在衬里,现在的衬里是全棉布,冷库里的是混纺布。
  周小安把区别一说,赵芳更高兴了,“妹子,你家亲戚是部队上的大领导吧?混纺布多贵呀!颜色正,耐磨,不止要布票,还得要工业券呢!我在省城的大商场看见一回混纺布,一上货架马上就给抢光了!这大衣是发给大干部穿的吧!”
  周小安眨眨眼睛,面无表情地点头,“我小叔是团长。”
  赵芳摸着大衣领子上的不倒绒,越看越喜欢,抱到怀里不撒手了,“妹子,你这大衣咋卖?”
  周小安根本不知道价格,“这大衣的质量你也看见了,你看能给多少吧。这是我小叔给我弟弟的,他个子还没长开,穿不了,我想换了钱和布票给他做几件新衣裳,要是给得太低,我就留两年等他长大再穿。反正男孩子长得快。”
  赵芳和母亲交换了几个眼色,两人开始掏兜和包,零零碎碎掏出一堆钱和票,最后一数,钱只有六十八五块,布票倒是不少,有三十二尺。
  给他们的电话经过一层一层转达,消息到他们那已经模糊得不行,他们以为老刘头是病危,并没有去世。怕他没装老衣裳,把家里攒的布票都带来了,再加上老刘头这些年攒的,着实不少。
  一件军大衣现在的价格得一百一、二十块,再加上十五尺的布票和一斤半的棉花票。
  别的都好说,就是棉花票实在太难找了,平时根本不发,只结婚和生小孩才发几两,凑够一斤半太不容易了。
  赵芳拿着这些钱和票非常为难,根本不够啊!却还是不放下军大衣,“妹子,要不我回去再凑凑,你把大衣给我留着,我肯定要!”
  周小安看看他们放在一边的十几张工业券和一沓粮票,“我们也马上要回家了,等不了你们。”
  赵芳要急哭了,还是她母亲有眼色,把所有的工业券和粮票都推了过来,“孩子,这些都给你,你看够不够?”
  这个月还有四天,怎么都能对付过去了,让女婿高看女儿一眼比啥都重要!
  再加上五斤粮票和十五张工业券,这件军大衣就是赵芳丈夫的了!
  周小安不忘叮嘱他们,“你们偷着带走,千万别让我弟弟看见,他可宝贝这件衣服了。”
  母女俩赶紧点头,这么件好衣裳,谁能不宝贝?
  第二天一大早,周小安还没起来,母女俩就已经走了,怕周小安姐弟反悔一样匆忙。
  周小安贪财的小老鼠一样一张一张地数着钱和票,笑得肿起来的眼睛几乎看不见了。
  她和弟弟的新衣服都有了!秋衣秋裤不止要布票,现在还要工业券了,缺一样都买不来呀!
  接下来的几天,周小安就在家里好好待着,每天上午跟周小全学写字,进步神速,到了正月初十,周小全都有了危机感,“姐!你再学快点我就教不了你了!”
  初一的小孩儿,学的汉字也就一千多个,十天的时间几乎都教给姐姐了。
  周小安摊手,“那你得赶紧努力呀!到时候被我超过了我就不跟你学了!”
  经过这十多天好吃好睡的修养,周小安脸上消肿了,只是嘴角和眼角还是有淤青,出门见人是没问题了。
  手巧的二堂嫂感激她给孩子们的饼干和冰糖,仔仔细细地把她的头发修了一下,齐眉刘海的齐耳短发,配上大眼睛和小脸儿,像个十四、五岁可爱的小女孩儿。
  只是发质实在不好,干枯发黄,一压就变形,风吹一下就乱糟糟,每天早上洗一遍也不行,让爱臭美的周小安非常烦恼。
  一烦恼就办了件蠢事,她试图用早年火钳烫发的技术把总是翘起来的几缕头发烫直,没掌握好火候,刺啦一下,烫糊了一大块……
  所以二叔婆带着周小安去生产队看热闹的时候,她半边头发就狗啃一样缺了好大一块。
  周小安侧着脸跟婶子大娘大嫂大姐们打招呼,试图把缺了一块的那边藏起来。本来见到这么多陌生人就紧张,现在脸都木成了一块石头,恨不得把手长在那半边脑袋上一直遮住才好……
  可她不得不来,这里有她必须见的一个人——韩大壮以前相看好了差点没订婚的马寡妇。
  周小安还是在被韩小双推下楼梯时知道马寡妇这个人的。
  原来在娶周小安之前,韩大壮已经在农村老家相看好了马寡妇,就等着定亲结婚了。
  可后来韩老太又听说了周家和王家的事,觉得趁机能给儿子娶个年轻漂亮的黄花大姑娘,最主要的是,这姑娘还是城里户口,有工作,能挣钱!有这么好的事,谁还娶个农村寡妇啊!
  所以最后就是周小安嫁到韩家了。
  可韩大壮中意的却是马寡妇,结婚前还专程回来看过她一回,据韩小双说,马寡妇在他们结婚后也去过沛州,跟韩大壮有没有过接触周小安不清楚,把韩小双哄得一心一意地向着她是肯定的了。
  所以才有后来韩小双盯着周小安挑毛病,韩大壮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马寡妇二十七八岁的样子,身材高挑,骨架宽厚,大圆脸,大眼睛,很符合这个年代的审美。
  最突出的是她的身材,穿着肥大的大棉袄和拖裆大棉裤,竟然还能看出她胸前的鼓鼓涨涨和肥大的屁股。
  周小安明白了,她能逃过一劫,是因为韩大壮喜欢这样的啊!
  她倒是不怨马寡妇,不过,既然她有这个心思,那就不妨利用一下,让她帮着她顺利离婚,说不定还能让她得偿所愿嫁到城里去呢!
  事关重大,周小安顾不上她缺了一块的头发了,冲马寡妇的方向露出一嘴小白牙,大姐,我离婚就靠你啦!
  

第四十七章 马寡妇
  马寡妇也冲周小安笑,别人不知道周小安,她可是在他们来那天就打听清楚了的。
  今天看到了本人,她的眼睛马上亮了!就这么个黄毛丫头,瘦得跟个小鸡崽子似的,能留住男人?
  马寡妇和韩大壮是在她娘家相看的,没订婚也没张扬出来,柳树沟的人都不知道。
  二叔婆见周小安看她,就把她带过去,“你马大嫂可是咱生产队妇女里干活的一把好手!别人一天能纺二两棉花,她能纺三两还早早收工!”
  本省地处华北平原,棉花种植非常广泛,以前农村妇女冬天的主要活计就是纺线织布,虽然现在棉花被国家收购,纺线织布已经不像解放前那样大量,可大部分农村妇女还保持着自己纺线织布的传统。
  所以看一个媳妇是不是能干,一天能纺多少线就成了重要标准。
  周小安捏着衣角腼腆地小声叫了一句“马大嫂”,就低着头不再说话了。
  马寡妇看见她脸上的淤青,嘴角的笑更盛,“妹子,坐下说话!你们城里人不用受咱农村的苦,没见过纺线织布吧?来,当个新鲜事儿看看玩儿吧!嫂子一看你就投缘,坐下咱好好唠唠!”
  周小安一副想坐下又不知道该不该的样子,求助地去看二叔婆。
  这么没主意,怪不得被婆家嫌弃!马寡妇看周小安更顺眼了,招呼得也更热情。
  生产队队部是一个四大间的大筒子屋,一铺大炕将近二十米长,炕上地下摆满了纺车,周小安最后还是坐在了马寡妇身边,一边看她纺线,一边低着头听她说话,只偶尔抬头冲她抿嘴笑一下,算作回应。
  越听周小安越高兴,马寡妇这张嘴太厉害了!她才坐下一会儿,就从“妹子”变成“小安”了,“马大嫂”也变成“桂香姐”了!甚至她在婆家受气也让人家几句话就给套出来了!
  这么八面玲珑不动声色地厉害,真是太适合韩家了。就韩老太和韩小双那副欺软怕硬窝里横的蠢样子,遇上这位才是克星呢!
  周小安老老实实地坐着,胆小又蠢笨的小动物一样,被马寡妇一步一步地诱哄着露出了老底儿。旁边的一群婶子大娘还不住点头,“这俩人可真投缘!”
  连二叔婆都笑了,“可不是!我们小安不爱说话,得亏德辉家的嘴巧,能跟她说到一块儿去!”
  周小安抬头冲大家笑一下,接着做她胆小没注意更没心计的受气小媳妇。
  马寡妇把新剪的短发别到耳后,露出肉肉的耳垂,一边纺线一边垂着眼睛笑,手指捻着棉花,纺车转得飞快,浑身都是自信。
  看见了周小安,她本来都有些歇了的心思又开始活泛了。就这么个木头疙瘩一样的女人,黄花大闺女又能咋样?有工作有城里户口就比她强了?!
  就凭她的长相,男人只要不瞎就一定会选她!就凭她的巧手,沛州城里纺织厂的女工也照样比得上!
  再说了,那韩大壮是先看上她的!撬行(插队,第三者)的是这个木头疙瘩!她能抢自己的男人,自己凭啥不能给抢回来?!
  马寡妇手里的纺车转得更快,心里也飞快地盘算起来。
  她是个寡妇,这辈子就这样了,如果这回赌赢了,那就翻身进城里享福!如果最后还是不成,那就接着做她的小寡妇,回农村老老实实嫁人。韩家怕惹麻烦,肯定不会到处宣扬,谁还能知道她去城里干啥了?
  这买卖怎么都赔不上!堵了!
  周小安看马寡妇不说话,也不主动说话。跟聪明人办事,点到为止,做多了说多了反而是画蛇添足。
  他们不用你提示、推动,让他们自己费脑子琢磨去,越自视聪明的人越是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周小安一向知道自己的弱点,让她巧舌如簧地去跟人动心眼儿,那她肯定不行。所以也从不去做这种自己做不来的事。
  好在她老老实实地本色演出,不时流露出的紧张和不适应反而更可信。
  大家正热火朝天地干活,大队妇女主任过来做例行宣传了。
  这种宣传一年四季从田间地头到生产队的大屋,从没间断过,大家都习以为常。
  现在国家提倡提高妇女地位,鼓励妇女走出家门参与劳动,从城市到农村,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妇女能顶半边天早已经深入人心。
  周小安听了一会儿,觉得其中有一句顺口溜编得特别有意思,“吃汉子,穿汉子,打过来,骂过去,一辈子不能出口气”。
  真的是说到了所有旧社会穷苦女人的心坎里。
  周小安跑队部坐了两天,老实腼腆的形象深入人心,跟马寡妇的感情更是突飞猛进。
  “妹子,明天轮到我去食堂帮厨,做了早饭我就没事儿了,你上姐家坐坐去!也算认认门儿,以后咱姐俩也好常来常往!”
  周小安摸摸缺了一块的头发,欣喜又腼腆地点头。
  过两天她就要回去了,马寡妇再不行动她也得想办法登堂入室了。
  马寡妇家住在村口,两间低矮的茅草房,屋里没什么家具,却收拾得非常清爽利索,泥巴地甚至都用黄泥抹得平平的,跟村里很多人家坑坑洼洼的地面完全不同。
  拉着周小安上炕,两人盘腿坐在炕头,马寡妇一边卷旱烟,一边给她讲自己的事。
  她十六岁就嫁给马德辉,没过上三年男人就死了连个孩子都没有。娘家老爹老娘当不起哥嫂的家,她也回不去,一个寡妇人家,在柳树沟举目无亲,不知道招了多少口舌是非……
  说到伤心处,马寡妇拉着周小安呜呜大哭。
  周小安被她这套苦情戏演得头皮发麻,也不用她再诱导,赶紧说起了自己的伤心事,婆婆刻薄,小姑蛮横,男人看不上,“可我娘说韩家吃的好,大壮挣钱多脾气又好,让我好好哄哄他。桂香姐,我不知道咋哄……”
  “傻妹子!男人不能哄!你得吊着他!你回村里就对了!吊他俩月,回去也别搭理他!到时候他就追着你跑了!你听姐的,可别忍不住上赶子找他!”
  ……
  姐妹俩说了半天知心话,让对方见识了自己的苦难,感情变得更亲近了。
  眼看日头上来了,周小安找了个借口要回家,马寡妇把她送出院子,“妹子,姐跟你说的话你可得记住了!你年轻,好些个事儿你不懂!姐是过来人,你听姐的准没错!”
  周小安深信不疑,“姐,我听你的!我想好好跟大壮过日子,可我笨,哄不好大壮,也不会跟婆婆小姑子相处,以后有啥事儿你得多教教我!”
  马寡妇笑得更贴心了,拉着周小安的手刚想再说两句,忽然看着她身后猛地一僵。
  周小安回头,眨巴了两下眼睛,结结巴巴地叫人,“小,小叔?”
  作者的话:
  特别想确认一下,茗金同学,你真的不是编辑大人的小号?
  小西刚通知七月一号上架,你马上就真相了!
  对!你的预言实现了!时光俏七月一号上架!鼓掌!!
  所以,正式预约大家七月份的月票~存稿已经就绪,万更半个月绝对没问题~大家准备好票票使劲儿砸吧~
  

第四十八章 告状
  周小安耷拉着脑袋拖着步子跟在周阅海身后,脑补着自己就是漫画里那些倒霉人物,头顶跟着一块乌黑的下雨云,没事儿还冒两下闪电,身边偶尔吹过一股小风,卷起几片落叶……
  唉!被小叔鄙视了……
  又被小叔鄙视了……
  每次跟小叔见面都被鄙视……
  唉……
  也不能怪小叔鄙视她,刚跑人家面前念叨着要离婚,还请人家帮忙。一转身就被抓到说要回去好好过日子,还要哄丈夫哄婆婆小姑,小叔没当场骂她已经算不错了。
  刚刚她叫了一声“小叔”,就换来小叔从鼻子里哼出的一声“嗯”。
  可是她现在又拿不准要不要跟小叔说她的计划,万一小叔认为她投机取巧心术不正怎么办?他们这些在部队里成长起来的老革命,很多都是刚正不阿最讨厌弯弯绕绕的。
  还是看看情况再说吧!
  周小安紧跑两步跟上身高腿长的小叔,不敢看他的表情,眼睛在他端着的大铁锅上转了好几圈,鼓鼓嘴巴还是没敢搭话。
  战斗英雄严肃起来气场真的好吓人呐……
  不过,周小安看着端着大锅走路的周阅海,又有点想笑。
  无论多么严肃正经威风凛凛的大英雄,端着一口超级大铁锅,挺着腰迈着八字步走路,那也是有点搞笑的……
  这锅实在是太大了,一个人拿它不端着就得背着,反正是拎不了的。而且周阅海身上还挎着一个超级大的大挎包,只能端着它。
  周小安又开始脑补小叔弯腰撅屁股背上扣着一口大铁锅,探出头来一脸严肃的样子。
  扑哧一声,周小安没忍住笑了出来。
  周阅海回头,剑眉如峰,鼻梁高挺,花岗岩一样棱角分明的唇动了一下,看看一脸莫名其妙坏笑头发翘起一撮的侄女,还是没说话。
  周小安一见这张硬朗的脸,又控制不住地开始脑补他从大铁锅里一探一探地伸出脑袋,带着这样一副表情的样子。
  周小安忍笑忍得脸都红了。
  周阅海还是没什么表情,端着锅接着往前走。
  周小安这么折腾一回,也不怕他了,赶紧追上去,“小叔,你买了一口锅啊?”
  周阅海:“嗯。”
  周小安在心里给了自己一巴掌,笨蛋!搭话都不会!这不是废话吗!
  “小叔,这锅好大啊!”
  周阅海:“嗯。”
  周小安在脑子里掐着自己的脖子使劲儿摇晃,笨啊!别围着锅转了!赶紧说点儿有用的吧!
  “小叔,你歇歇吧!”周小安总算找到点有用的话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