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零时光俏-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轻轻的小姑娘,咋就对咱穷人心这么狠呢!咱们全楼六、七十户人家,就院子里那一个水龙头,大早上接水的队都排到院外去了!上你家接个水怎么就不行了?
  咱这一片儿几百户人家,就一个公共厕所,得走十分钟才能到!等半个小时也排不上号!你那厕所闲着也是闲着,孩子憋不住了去拉泡屎你就这么喊打喊杀地!!你比地主资本家还黑心呐!”
  周小安早就料到了她会胡搅蛮缠,跟她说那些也只是表明立场,先礼后兵,完全没把她这些话往心里去,“徐二妮同志,你也说了,咱们这里用水和上厕所都很紧张,那你家四个孩子霸占着我的卫生间玩儿屎是什么意思?不让别人用了呗?”
  徐二妮一愣,“啥,啥别人?你年纪轻轻的,咋那么懒呢!还跟孩子抢起来了!去院子里接水不行啊?去公共厕所排个队能累死你啊?你简直比楼下住那个资本家还黑心……”
  “徐二妮同志!”周小安大声打断她,让大半个走廊的人都听见她的话,“咱们全楼就你一家有孩子吗?就你家孩子急着上厕所吗?就你一家要上班急着接水做饭吗?
  你明知道大家都急,还让孩子霸占着厕所和水龙头不放,你这是什么行为?这是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是个人主义!党和国家白培养教育你这么多年了,你比资本家还不如!”
  吵架胡搅蛮缠周小安肯定不是徐二妮和她婆婆的对手,可是转移矛盾借刀杀人什么的,这可是她专长。
  楼里原来一边忙活一点看热闹的人们慢慢聚了过来,周小安话里的意思大家都听明白了,这是要把卫生间和水龙头给大家用啊!
  原来只是事不关己的看热闹,谁都没准备插话,现在关系到自己的利益了,就有人忍不住了。
  周小安说完两个中年妇女就跑进去看了,其实不用看也能听见,卫生间里小女孩在撕心裂肺地哭,水龙头哗哗地开到了最大,几个小男孩在打水仗。
  “徐二妮,赶紧地!把孩子整出来,把地上的屎铲铲!这都没个下脚的地方了!咋接水啊!”
  “毛蛋、猫蛋、狗蛋、四丫子!赶紧出来!我们家二丽憋不住了!”
  “老赵太太,你咋还坐着呢?!赶紧去给人家小周收拾收拾啊!屎都抹人家墙上了!你们家这几个孩子咋这么埋汰呢!”
  ……
  关系到自己的利益,大家都成了正义又热心的好邻居了。
  本来徐二妮做得再不对,那也是多年的老邻居,而且周小安一住进去在身份上就站在了大家的对立面,没人会主动为她说话。可现在不同了,那个卫生间成了大家都能用的东西了,徐二妮和她的孩子们马上就成了所有人的敌人。
  挨着楼梯口的张家两个小兄弟最先动手了,都是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每天一大早被母亲赶出去排队接水,一听说可以在楼里接水了,不用出去跟人挤着挨冻,马上冲进卫生间,赵家四个孩子瞬间都没声儿了。
  半分钟的功夫,张家兄弟进去进去只说了两句话,外面的周小安就听见半句,“……赶紧给我收拾了滚蛋!”
  情况就惊人逆转,赵家老大毛蛋带着一身水慌慌张张跑出来,冲进家门拿着笤帚簸箕和抹布又跑了回去,赵家最小儿子的狗蛋拖着裤子上一溜屎的四丫子跌跌撞撞有鬼追一样跑了出来。
  ps:下一章在两点半,晚上六点恢复准时更新。
  推荐好基友的书~
  《重生之乱世佳缘》(民国文)
  作者:长柳七七
  朔方战火,重生而来,对于那个她前世一直亏欠的人,今生他依然深情不悔,她是收了他呢还是收了他呢还是收了他呢?(未完待续。)
  

第一七三章 欢迎(月票1410加更)
  两个孩子一出来,大家呼啦一下退开好几步,都捂着鼻子皱眉。
  这两个孩子太脏了。身上的衣服本来就油腻发亮,穿了一个冬天的棉袄衣襟和袖口糊着厚厚一层粘糊糊的黑色,头发干枯打结,鼻子下面和嘴角都跟徐二妮一样发红溃烂,周围黑乎乎一片。
  他们这副样子大家平时都看惯了,关键是今天两人身上都沾着粪便,最小的四丫子还不管不顾地拿沾着自己大便的袖口去抹脸,哭着跟徐二妮告状,“狗蛋不给我擦屁股!把我推坐到屎上了!”
  大家集体转头,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徐二妮却守着炉子不过去打理孩子,只是叫七岁的狗蛋,“给四丫子擦擦!看你爸看着了不揍你!”
  狗蛋拿袖口就去擦妹妹黄乎乎的脸……
  周小安一阵反胃,其他邻居也都转身回家拿盆拿桶,大清早的可不想看这么恶心的事儿,再看下去一天都吃不下去饭。
  卫生间里不时传来赵家两个大儿子的狼哭鬼嚎,几阵泼水声和拳头打到肉上的声音之后,一身水的毛蛋和猫蛋跑了出来,后面跟着端着水的张家两个儿子,“行了!都给擦干净了!”
  张大明一脚踹到毛蛋的屁股上,“瞅你埋汰的!以后不许进去,弄脏了水龙头我们咋吃水?!”
  毛蛋给一脚踹趴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
  徐二妮和赵老太太不在乎浑身脏兮兮的四丫子,倒是非常在乎毛蛋,看他被打,都紧张起来。
  赵老太太可算是离开她那个小板凳了,扑过去就把宝贝大孙子扶起来,又是哄又是劝。
  赵二妮也冲张家兄弟去了,“你们这是干啥呀!欺负人咋地?我找你妈说道说道去!”走之前还不忘把大铁勺子在锅里摔得啪啪响,再溅周小安一身热水。
  周小安摸摸被烫红的手背,看赵家婆媳俩都围着毛蛋转去了,其他人也都往她家里挤着去接水,悄悄走过去把赵二妮煮粥的铝锅往炉子边挪了挪,然后扫了一眼赵家的门帘子。
  就在他家门口闹腾,还开着门,隔着一道破布帘子,这家里的男人就是装死不出来!
  大家接了水陆续出来,都对周小安笑脸相迎,话里话外亲热了不少。
  “小周啊,什么时候上班?到时候我领你去食堂打饭,我知道哪两个师傅的手松!”
  “小周,以后有啥事儿就上我们家找你大哥去!他别的不行,有把子力气,别跟他客气!”
  “小周,你啥时候开火啊?没买柴火呢吧?我家那有松树皮,引火可好使了!要用了去拿啊!”
  ……
  周小安一个早上就成了全二楼最受欢迎的邻居。
  当然,她的家门口也湿淋淋一片,混着泥的脚印一路从大门口延伸到卫生间。
  周小安微笑着站在门口看,好像那不是她昨天辛苦擦干净的地一样。
  而赵二妮母子几个则完全被大家无视了。
  赵二妮哄完毛蛋,又去搅糊糊,看到站在旁边笑眯眯跟邻居们打招呼的周小安,恶从胆边生,拿起一个舀水的长把水瓢,从旁边刚烧好的热水壶里倒出一瓢热水,看着是去给粥加水,实际上一大瓢的热水直接就冲周小安来了。
  周小安早有准备,看她端起热水瓢几步就跑到自己家门里,让赵二妮高高举起的热水瓢没了用武之地。
  赵二妮恨恨地瞪了周小安一眼,摔摔打打地把一瓢热水猛地倒进了糊糊锅里。
  咕嘟嘟冒着泡的大铝锅受力不均,摇摇晃晃摆了几下,在赵二妮的惊呼中砰一声掉下了炉子,糊糊瞬间撒了一地。
  连正烧着的炉子都被洒了半锅热水,噗一声冒出一股灰黄色的烟,湿淋淋地成了落汤鸡。
  赵老太太嗷一声蹿了出去,指着徐二妮就开骂,“你这个败家娘们儿!你这是作啥妖儿啊!你这让长顺上班吃啥?你还能干点啥?!”
  几个孩子一看早饭没了,本就挨打又受了惊吓,哇地一声都哭了起来。
  一时间赵家门口热闹极了。
  那个破门帘子忽然猛地被人掀开,走出一个高瘦的中年人,黑沉沉的刀条脸带着暴虐和不耐烦,照着赵二妮狠狠就是一耳光,“能不能过了?!不能过就给老子滚!”
  大人孩子都消停了,看着男人一声不敢吭。
  男人看看地上粘糊糊的一片,还有几个脏得不能看的孩子,恨恨地指着赵二妮,“就应该把你送农村去饿死!两天不打你就皮子紧!”
  赵二妮拉着几个孩子直往墙根儿蹭,一句话不敢说。
  男人教训完赵二妮又吩咐她,“给娘煮碗糊糊!你们几个今天饿一天!”回屋穿上工装棉袄数着手里的钱和粮票大摇大摆地走了,一看就是去外面吃了。
  赵二妮低头收拾地上的糊糊,狗蛋听说今天又要挨饿,拿手捧起地上的糊糊就往嘴里喝,四丫子也有样学样,被他一脚踹坐在了糊糊上。
  周小安在心里默念,这不是你能管的,那些孩子你管不起,再可怜也不能管,不能管不能管……
  周小安从几个孩子身上挪开目光,抬眼就看见带着孩子上厕所、接水的宁大姐上楼来了。
  宁大姐看到周小安家门口热热闹闹人来人往的样子,一下就明白了。
  “小周啊,你家里还没开火,早上在大姐家吃一口吧,我多往锅里添半瓢水。”
  干的都是有数的,谁也请不起谁,正常人也不会轻易在别人家吃饭,宁大姐实在,也不说那些虚话,让周小安来喝碗稀的,她也就是在锅里多添点水的事儿。
  周小安过去帮宁大姐身后的小姑娘端着水盆,冲拉着她衣角的一个小男孩笑了一下,“不用,宁大姐,太婆让我早上去她那吃。”
  宁大姐放心地笑了,“那也行,你去了还能陪陪她老人家!”
  然后示意小姐姐带着小弟弟回屋,把周小安拉到他们家门口的角落,“小周,别怪大姐说话直,你这么地让大伙用水是好心,可保不齐以后天长日久得给自己添麻烦。
  这半栋楼的人,一天天在你家来来往往地你还过不过日子了?从早到晚你收拾都收拾不过来!”
  宁大姐是樊老师第一个给她介绍的邻居,周小安当然知道樊老师的用意,也不瞒着宁大姐,把刚才的事说了,“宁大姐,我也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可你也看着了,不这样就得让他们那一家子进去霍霍,还不如让大伙用呢。”
  宁大姐叹气,她在工会多年,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那总这么地也不行啊。要不我跟大伙说说……”
  周小安的大眼睛一弯,笑得像个小狐狸,“宁大姐,不用,过几天我找您帮忙您再帮我,我有办法解决。”
  路要一步一步走,先转化矛盾,孤立了赵二妮这个主要目标,然后再激化矛盾把水搅浑,到时候她就有机会趁乱脱身站在旁边看热闹了。
  她都有房子了,还能连个家都保不住?(未完待续。)
  

第一七四章 安居
  邻居们忙活了一早上,接完水都走了,地上留下泥泞一片,张大明的母亲冲着自家屋里粗声粗气地来了一嗓子,“老张!”
  张师傅笑着就出来了,在大明妈的指挥下拿着拖布过来给周小安拖地,“小周啊,真是太麻烦你了,你看给你这弄得,真是对不住,我家那俩小子太淘了,干啥都没个轻重。”
  又不能说邻居们,只好让自己家俩儿子背黑锅了。
  周小安冲着在门口做饭的大明妈笑,“今天多亏了大明和大阳,男孩子办事就是爽利!过几天我两个弟弟回来,让他们一起玩儿!”
  要是没有这俩孩子,今天这事儿还真不好办。
  对付那四个孩子,大人敢碰他们一下徐二妮和赵老太太肯定就会撒泼打滚把人赖上,也就大明和大阳这么两个半大小子出手他们才没办法。
  大明妈一点不介意自己儿子去帮这个忙,厚实的大手一挥,“我们家不是也接水了!小周你就别客气了!以后都是一个楼住着,你有啥事儿就说话!”
  张师傅拖干净地,也憨厚地冲周小安笑,“就是,小周你别客气,你一个小姑娘住着,有事儿就去找你婶儿,她别的不行,就是干活好!啥活到她手里都能给干得利利索索。”自豪之意溢于言表。
  大明妈不好意思地嘎嘎笑了起来,“有把子力气能干活有啥好夸的!人家小周那样的文化人儿才是真了不起呢!”
  大家又说了几句才散,楼里的人陆陆续续都出门上班、上学了,周小安关好大门,点着脚尖去卫生间看了一下,墙和地面都被水冲洗过了,可一想到早上这里经历了什么,她还是浑身不舒服。
  好在进了大门就是走廊,走廊尽头是卫生间,大家来来去去的也不会进客厅里面,要不然她现在更得介意得不行。
  周小安接了水进屋里洗漱,仔细给自己编了两个刚刚到肩头的小短辫。她的头发终于长好了,又黑又亮,柔柔顺顺地披在肩头,编两个小短辫显得可爱又俏皮。
  穿上新皮鞋去给太婆看,不敢把新衣服也穿去,怕太扎眼了,放挎包里背着,到那再换。
  樊老师已经吃完饭去上班了,太婆守在窗前等着她。
  看到周小安进来,先去给她端热豆浆,桌子上的藤编小篮子里放着两根大油条,还有一个煮鸡蛋。
  周小安从包里拿出四个鸡蛋,“太婆,中午咱俩蒸糖鸡蛋!”
  太婆高兴地把鸡蛋收起来,“好,好。”
  太婆的记忆力已经不太好了,除了她记得特别清楚的十六,还有樊老师和她喜欢的周小安,很多日常小事转身就忘。他们两人在家偷吃什么,只要打扫干净证据,樊老师肯定不知道。
  不过好在太婆做饭的好手艺没忘,周小安跟着她一边学一边吃,中午把自己的小肚子喂得饱饱的才准备回去。
  太婆不让她把新衣服换下来,“穿着,安安穿着好看!”
  周小安也觉得好看,可是这么一身太扎眼了,她还是低调点吧。
  怕太婆乱跑,周小安给她布置了任务,让她坐在家里织毛线,约好了晚上她再来看她,才出去买家里缺的东西。
  其实家里缺好多好多东西,可是她今天只打算买一些急需的。
  窗帘没有,可是附近她的小二楼就是最高建筑,根本不用挂窗帘。
  喝水的茶杯也没有,可是商店里的茶杯肯定没有她喜欢的,所以她决定姐弟三人暂时就用大搪瓷缸子喝水,去给俩小孩儿一人买了一个,上面印着大好山河和“努力奋斗,力争上游”,多应景儿!
  家里有两个正长身体的小孩儿,当然得自己做饭,可是暂时还不行,等过几天卫生间不再公用再说。煤炉子炒锅油盐酱醋什么的就先不用了。
  在商店里转了一圈,周小安觉得她也没有特别多的东西要买。
  主要是现在家里不安静,她也没什么心思布置,只考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些也就够了。
  抱着茶缸拖布水桶衣挂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上楼,坐在家门口糊纸盒的赵老太太看见她把面前的纸盒子一推,指着她就骂,“你干啥去了?锁着门我们怎么用水?!我这老胳膊老腿的下一趟楼就要了老命了!中午饭都让你给耽误了!以后出门别锁门!心咋这么狼(狠)呢!比地主老财还狼!”
  周小安垂着眼睛开门,眼皮都不撩她一下,以前她没来,他们家中午就不吃饭了?
  看赵老太太念念叨叨地回屋拿桶来接水,周小安瞅准了把大门狠狠地拍到她脸上,咔嚓擦反锁。
  反正也得罪了,难道忍着她们就能缓和关系不在来找她麻烦?
  当然不能。人家早就计划着要把她撵出去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怎么痛快怎么来呗!
  赵老太太在外面拍着门骂人,周小安把两道门都反锁起来,带着耳机在屋里拿着手机听歌,“小小的人儿啊!风生水起啊!天天就爱穷开心!”
  拖布当麦克风架,自己又唱又跳出了一身汗,拿下耳机,门外消停了。
  晚上去吃饭,樊老师告诉她,他找赵长顺敲打了他几句,如果他们家人再不收敛,他就再去找他好好谈谈。
  周小安摇头,现在还不用,她得靠自己的能力把房子保住,以后也不能什么事都麻烦樊老师,而且要不是她自己把徐二妮拍趴下,他们以后肯定还得出更多幺蛾子。
  第二天就上班了,周小安回去好好做了个面膜,舒舒服服睡了个美容觉,第二天一早穿了那套半新不旧没有补丁的咔叽布列宁服,考虑了半天,第一天上班,还是没穿皮鞋,穿了崔小麦给她做的黑色条绒布新棉鞋。
  崔小麦的手艺真的很好,棉鞋做得秀秀气气,一点不臃肿邋遢,下面千层底的雪白压边刀切的一样整齐,非常好看。
  再背上小叔给她的军绿挎包,周小安站在镜子前面给自己敬了个军礼,“周小安同志!加油!”
  雄赳赳气昂昂地甩着胳膊出门上班去了!(未完待续。)
  

第一七五章 刘厂长
  沛州钢厂是建国后建立的国家重点企业,当年建厂就非常受国家重视,请来了全国知名的建筑师规划厂区、设计标识性建筑。
  只从它气势恢宏的大门和大门前小广场一样的青石干道就知道当年用了多少人力物力了。
  穿着蓝色的工作服,胸前印着“沛州钢铁”几个字,就这几个字,随便走到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让人抬头挺胸,响当当地说出一句我是沛州钢铁工人!那是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
  周小安走到厂门前的青石干道上,随着上班的人流往厂里走,白色的大理石门柱矗立在大门口,远远是五座高耸入云的高炉大烟囱,昼夜不停地喷着白色烟雾。
  旁边的汽车道上运输大卡车来来往往,耳边还能清晰地听到火车汽笛的呜呜鸣叫,那是运送铁矿石和钢材的专列进站、出站的声音。
  沛州钢厂有自己的专用运输铁路,火车直接开入厂里库区,卸下矿石,运走钢铁,日夜不息。
  全厂近三万名职工,随着高炉和火车的运转在钢花铁水中挥汗如雨,为这个大时代真真正正投入全部的…激…情…和热血。
  早晨入厂时间,高音喇叭里放着催人奋进的革命歌曲,自行车和人群如奔腾的流水般在宽阔的青石板路上蔓延开来,涌进高大的厂门,奔向各个工作岗位。
  周小安和樊老师走到厂门口,从门卫室里走出一个高个子青年人,冲两人露出灿烂的笑容,是帮周小安搬过家具的任干事,“樊科长早,周小安同志今天来报道了!有什么事随时去保卫科找我,以后就是一个厂的同事了,千万不要客气。”
  又跟门卫的孙大爷和周围几个工友介绍,“这位是刚调到咱们厂人事科的周小安同志,就是前年捡到五斤玉米面给送到咱们厂的那位拾金不昧的周小安同志!”
  大家都对周小安友好地表示欢迎,热情地伸出了手。
  周小安下意识地吞了口口水,深吸一口气,微微颤抖地伸出自己的胳膊,用力握住阶级兄弟们的手。
  在厂门口寒暄几句,樊老师就带着周小安去了人事科。
  人事科跟厂部在同一栋灰色水泥二楼里,办公室都是对门。
  上了二楼,在一间足有六、七十平米的大办公室门前停下,门上钉着好几个牌子,人事科、采购科、档案室,三个部门都装下了。
  屋里也是跟这个时代的机关单位一样,靠墙放着几个大文件柜,剩下的就是两两相对的办公桌,整整齐齐摆放下来,根本分不清是哪个部门的。
  周小安粗略扫了一眼,整个办公室至少得有三十多张办公桌,靠墙安着一个用红砖砌出来的大炉子,一个年轻人正蹲在那往里添煤块,银色的铁皮炉筒子高高地架在屋里,从窗户上伸出去。
  生产任务重于一切,所有资源都向一线倾斜,机关单位的干部更是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在这个年代,这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
  所以整个沛州,除了市政府那样的正规办公楼,很多单位的办公室都还没安好暖气,都靠自己生炉子取暖。春节刚过,倒春寒还在,每天都要有一个人早早来单位把炉子生好。
  当然,这个人肯定是单位里争取积极表现的年轻人。
  看到樊老师和周小安进门,生炉子的年轻人赶紧起身,“樊科长,早。”
  又热情地向周小安伸出手,“这位就是今天要来报道的周小安同志吧?我是采购科的王沪生,欢迎你来咱们钢厂工作!以后我们一起积极投身到国家钢铁事业中去,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周小安已经习惯了这种说话方式,这个年代的人说这些话可都是真情实意热血沸腾的,很能感染人,她也伸出被厂门口的工友握麻了的手,“王沪生同志您好!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还请您多多关照。”
  同事们都很热情友好,大家当然都知道了周小安的身份,樊科长的学生,为了她一向沉默寡言的樊科长能在市委的会议上跟人拍桌子吵架,就冲这个,谁都得对这个新来的小姑娘高看一眼。
  当然,周小安自己也积极表现,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放下挎包就去抢着拖地浇花倒垃圾,还跑来跑去把全办公室六个暖水瓶都打满了热水,连采购科都跟着沾了光。
  樊老师重点给她介绍了人事科的牛大姐,副科长卢亚华,采购科长何大勇和副科长高明伟,周小安从这几位的年纪上就看得出来,这是这个办公室里级别很高的几位了,平时有什么事他们也都能说得上话。
  谦虚认真地跟几位老前辈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