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闲王-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德宁公主夫妇为谈判的事情做好准备时,被李日尊强迫派来的使节也终于到达了广州,这位使节估计也是认命了,谈判时根本没心思与王师约讨价还价,只是在听过大宋提出的条件后,象征性的考虑了几天,然后就在条约上签字了,反正他也已经看明白了,这次无论大宋提出的是什么条件,他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且只要他签字,无论是什么样的条件,他回去都是难逃一劫,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痛快点。

当然像这种条约,光靠使节签字还是没有什么效用的,必须要有赵曙和李日尊的签字才行,所以在条约上的内容达成一致后,德宁公主立刻让人把条约送回京城,然后让赵曙签字,同样交趾的使节也把条约送回去让李日尊签字。

因为大宋提出的条约内容几乎是一字未改,所以赵曙自然是大笔一挥就同意了,至于李日尊看到那个赔偿大宋五千万贯的条款,另外还有割让深水港时,却是气的额头上的血管乱跳,其中深水港也就罢了,无非就是让大越少一个港口和财源,但是五千万贯的天价赔偿却是太欺负人了,虽然条约上说的很明白,不需要他们立刻就拿出五千万贯,但一想到他们大越年年岁岁都要向大宋支出一笔巨额的开支,他的心就像是在滴血一般。

不过就算是有万般的不愿,李日尊却没有办法拒绝,一来他派出去的使节已经在这份条约上签了字,另外他们交趾现在处于弱势的一方,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所以无论再怎么过分的条件,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最后李日尊也只得选择在条约上签字,不过他可没打算老老实实的遵守条约,在他看来,只要等到日后自己恢复了实力,就可以把深水港再抢过来,至于赔款肯定也会停下来,甚至再从大宋抢回来,反正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靠着实力说话,他不信大宋会一直在南方维持着重兵,只要大宋的军队撤走,那么他能够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可惜李日尊虽然打的好算盘,但奈何大宋早就把他的禀性看的一清二楚,就在条约签订之后,李日尊立刻要求大宋的军队撤出升龙府,对此大宋则要求李日尊先兑现条约上的内容,首先要赔偿第一批的五十万贯,另外还要把深水港交给大宋,并且深水港方圆三十里内,禁止出现交趾的军队和官员,至于普通的百姓则可以自由往来,但在深水港的范围内,却要受到大宋律法的管辖。

李日尊急着想要回到升龙府,以此来证明他已经与大宋达成议和,从而重新确立自己国王的威信,要知道交趾本来就是大宋的属国,他这个国王也必须要得到大宋的认可,否则在大义上就会有所欠缺,再加上之前接连败给大宋,所以早一天拿回升龙府,他就多一分重新掌握交趾的实力,这也是李日尊为什么等不起的原因。

大宋为刀俎,交趾就是案板上的鱼肉,根本容不得李日尊有任何的反抗,所以最后他只能先让人把深水港交给大宋,对此德宁公主夫妇也早就做好了准备,随着交趾官员和军队的退出,大宋的官员与水师立刻进驻深水港,这也标志着深水港的正式易主。

不过深水港虽然割出去了,但是那五十万贯的赔款却让李日尊十分为难,若是升龙府还没有丢,以他大越的国库和自己的内库倒是可以赔得起,但现在他却是逃难到华闾,所有钱财都丢给了宋军,甚至连他的一些妃子和儿女都在逃跑时被宋军抓走了,幸好宋军并没有虐待他们,只是他们也同样成为大宋与他谈判的筹码之一。

可以说现在李日尊穷的叮当响,别说是五十万贯了,恐怕连一万贯都拿不出来,不过大宋可不管这些,只是一个劲的催着李日尊赔款,否则就不从升龙府撤兵,这让李日尊又是愤怒又是无奈,最后只得四处搜刮钱财,甚至有时不得不动用一些特殊的手段。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华闾及附近的有钱人家可就倒了血霉了,正所谓“是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某天忽然被一群士卒闯进家里,然后把家中的钱财搜刮一空,若是敢反抗的话,立刻就会招来一顿暴打,严重时甚至可能丢掉性命。

对于李日尊的这种做法,李常杰等大臣虽然也都知道十分不妥,但现在他们已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时刻,所以这时也顾不得这些了,哪怕因此导致华闾周围的百姓对李日尊他们十分的痛恨,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了武装反抗,不过在李日尊他们看来,只要能够拿回升龙府,重新树立起交趾国王的威望,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残酷搜刮,无数交趾富人因此而家破人亡,最后终于让李日尊凑齐了五十万贯的财物,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升龙府中的宋军手中,郭逵与杨怀玉在清点无误后,立刻也十分痛快的准备撤兵。

说起来郭逵他们也早就不想再呆在交趾这种鬼地方了,不但天气热的要命,而且还经常下雨,导致周围都是湿漉漉的,有时候整整一天全身都没什么干地方,要么是汗水要么是雨水,他们担心再这么呆下去,恐怕他们全身都得发霉了。

经过几天的准备之后,郭逵的大军终于开始缓缓的撤离升龙府,不过他们虽然都急着离开,但郭逵却十分的小心,撤退时也时刻注意着交趾人的情况,免得在这种最后的时刻被敌人偷袭了,要知道历史上这种事可不在少数,所以他宁可多做一些准备,也不想因为太大意而导致一生的英名付之东流。

事实上郭逵的谨慎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李常杰就建议李日尊时刻观察宋军的撤退情况,若是宋军不加任何准备的撤退,说不定李常杰真的会反咬一口,只要能够成功的消除郭逵的大军,那么之前输的就全都可以再赢回来,可惜在李常杰亲眼看到宋军撤退时忙而不乱的样子时,却是长叹一声,看来老天连最后的一丝反败为胜的机会都没有给交趾。

第五百八十二章向大理示威

交趾终于与大宋签订了屈辱的条约,割让的深水港与赔偿的五十万贯也交给了大宋,在这种情况下,郭逵终于带领着大军从升龙府撤了出来。不过郭逵的大军才刚回到大宋的境内,却忽然接到一个奇怪的命令。

郭逵的大军首先回到邕州境内,按照他们的归程,从邕州应该是往东北方向梧州去,但是这时朝廷却忽然命令他们向西方特磨道的方向前进,可是那里已经是大宋与大理的边境,而且道路十分不好走,若是从那里回京城的话,恐怕要多走上一个月的时间。

对于朝廷的这个命令,军中的很多将士都十分的不解,不过郭逵和杨怀玉等少数将领却是一眼看出了朝廷的意图,朝廷让他们绕远路从大理边境经过,其实无非也就是想借此机会向大理展示一下大宋的武力,毕竟大理现在的军事实力甚至还不如交趾,连交趾人都被大宋打的惨败,更别说区区一个大理了。

说起来大理应该算是大宋南方边境国土最大的一个国家,大理段氏立国也有百余年,可惜段氏毕竟是蛮族出身,对于统治国家并不怎么擅长,国内先后出现杨氏、董氏和高氏等数个强大的世族把持王权,导致段氏手中的权利不断被削弱,国力也是江河日下,前段时间才刚刚被国土比它小的多的交趾打的大败,可以说大理早已不复当年的实力,若是当初宋太祖南征时大理只有这点实力,恐怕也不会被宋太祖划大渡河而治了。

四年前,也就是大宋的仁宗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大理本来的权族杨氏不甘心势力日衰,于是铤而走险,族长杨允贤公开叛乱,大理皇族段氏竟然无力平叛,由此可知段氏之衰弱,最后段氏不得不向高氏求助,这才平定了杨氏的叛乱。

不过通过此役之后,高氏的权势日盛,大理国内再也没有任何可以钳制高氏的势力,皇族段氏也正一步步步入傀儡的深渊,事实上也就在十几年后,段氏的确变成了高氏的傀儡,甚至为了保命,段氏皇帝先后出家为僧,这也成为历史上的一大奇观,可惜后来高氏还是夺位自立,只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高氏又再次把皇位还给了段氏,当然高氏依然把持着大理的军政大权,世称其为“高国主”。

也正是因为国内各个豪强氏族的争斗,使得大理国力日衰,甚至连交趾都打不过,不过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理国的真正潜力其实要比交趾大的多,特别是大理拼命学习汉文化,导致国内工商业十分发达,国内的冶铁业更是十分有名,大理刀在大宋就是好刀的代名词,所以在大宋看来,大理对大宋的威胁其实比交趾大的多。

不过大理立国以来,因为国内各个豪强氏族的牵制,使得大理一直无力向外扩张,对于大宋的态度也十分恭敬,甚至数次请求内附,再加上两国民间的往来也十分频繁,所以在刚开始时,大理与大宋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不错的。

但是也就在十几年前,侬智高在南方作乱,最后兵败之后逃入大理,当时大理虽然把侬智高的人头送给了大宋,但是却把侬智高的部族却全都留在了国内,而且还被大理重用,当然这些大都是高氏所为,但是皇族段氏也同样没有反对。

也正是大理的这种做法,使得大宋对大理十分不满,甚至当时不少人都怀疑侬智高是否真的死了,也许送到大宋的那颗人头只是个替身,为此大宋数次派人去质问大理,甚至最后还阵兵边境,两国几乎为此大打出手,可惜大理却是咬死了那颗人头就是侬智高的,再加上大宋也不可能一直在南方保持重兵,所以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不过也正是因为侬智高的事,使得大宋与大理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甚至高层之间一度断绝往来,民间的商业往来也受到影响,这次大宋朝廷忽然给郭逵的大军下达去大理边境转一转的命令,估计也正是想借此报复一下当年侬智高的事。

明白了朝廷的用心,郭逵等人也就放下心来,当下带着大军向西南进发,然后耀武扬威的在大理边境转了一圈,结果把大理吓的举国震动,大理皇帝段思廉急召高智升入朝商议,随后大理就调派重兵到边境防守,可惜郭逵的大军只是转了一圈就走了,却是让大理上下都是虚惊一场。

不过大宋虽然没有真的进攻大理,却是也让大理十分的担心,毕竟当年因为侬智高的事,导致大宋对他们十分的不满,这次让郭逵带领着刚刚灭掉交趾的大军到大理边境转一圈,其实就是一个警告,要知道连北方的西夏都被大宋灭掉了,现在大宋不出兵,是因为大宋需要恢复实力,但等到大宋恢复过来后,谁又敢肯定大宋一定不会出兵大理?

也正是带着上面的担心,大理在郭逵离开后,也迅速的做出反应,首先就是主动向大宋派出使节,并且上书请罪,然后再次向大宋称臣,并且恢复了原来的朝贡,另外对于侬智高的族人,有些人已经在大理担任官员,但这次却全都被辞退,以此来表示大理谢罪的态度。

赵曙向大理炫耀兵力要的就是这种结果,因此他在接到大理的请罪文书后,也是大笑着召集百官议事,因为现在大宋的主精力都放在北方,所以对于南方主要还是安抚为主,若不是交趾做的太过分,也不会有这次出兵的事,所以对于大理的臣服,大宋也没有太过为难,很快就派出使节回应,并且册封段思廉为大理国王、云南节度使等,虽然都是些不要钱的虚衔,但也表明了大宋的态度,这才让大理上下都是松了口气,两国也再次恢复了以前的交流。

“三哥儿,征讨交趾的大军都要回来了,但是大姐的归程却还是遥遥无期,到时看你怎么向殊儿交待?”赵颜的别院之中,曹嵩一边品茶一边对赵颜笑道。

德宁公主夫妇本来是想回来的,但却被赵颜举荐给赵曙担任与交趾谈判的使节,本来谈完了应该没事了,但是交趾把深水港割让给大宋后,大宋就要派官员前去管理,另外深水港的管理混乱,港口也十分的糟糕,所以大宋肯定需要朝廷整治,德宁公主夫妇负责的海贸行正是这座港口的主要使用者,所以他们自然也要留下来参与其中,这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京城。

“不回来就不回来吧,大不了我把殊儿当成儿子养就是了!”赵颜半躺在椅子上懒洋洋的道,“对了,你平时不是忙的要命吗,怎么今天有空来我这里?”

“嘿嘿,今天寿康公主说城外的护城河上来了一群北方的巧匠,竟然可以把冰块雕成各种动物,实在是十分的漂亮,所以我们今天要去先睹为快,若是景色不错的话,到时三哥儿你也带着一家去看看?”曹嵩一脸兴奋的笑道,他现在可谓是春风得意,银行已经到了最后的准备阶段,随时都可以开业,不过最让他高兴的是,他与寿康公主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虽然还谈不上什么男女之情,但至少比一般的朋友要强多了。

赵颜看到曹嵩得意的样子,心中却感觉有些不舒服,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自己的姐姐眼看着要被眼前这个家伙拐走了,身为这个家里的男人,自然都有种不舒服的感觉,所以赵颜当下打断了曹嵩的臆想道:“九哥儿,听说你这几天经常和三姐跑来跑去,如此一来哪还有时间管银行的事,现在银行准备的怎么样了,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嘿嘿,三哥儿你就放心吧,之前我也是犯了傻,非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做,结果倒是让手下的管事清闲了许多,不过现在我明白了,银行的规模这么大,我只需要掌握一个大方向就是了,具体的事情就交给那些管事和伙计去办,结果他们也做的很好,现在银行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正打算打个吉日开业呢。”曹嵩当下笑着开口道,虽然在他心中寿康公主更重要一些,但银行的事他也没敢落下,毕竟这可是他洗刷恶名的好机会,日后他若是真想娶寿康公主,就必须将银行成功的开办起来。

听到银行已经准备完毕,赵颜也终于松了口气,本来按照他原来的计划,银行应该早就开业了,但是曹嵩却一再改变计划,将银行设计的更加完善,这也让赵颜没有办法,现在总算是可以开业了。

“九哥儿,银行开业之前通知我一下,到时我再请一些朋友前去道贺,顺便也给银行增加一些声势,另外你也用点心,不要总是一天到晚的缠着我三姐。”赵颜当下郑重的开口道,银行并不仅仅是他为了洗刷曹嵩的恶名而创建的,最重要的还是银行在经济上的重要作用,这也是赵颜影响大宋变革的关键一节。

第五百八十三章银行开业

“啪啪啪啪……”东京的御街之上,随着一串长长的鞭炮声响起,大宋银行东京总部终于开业了,只见银行的大门前是人山人海,其中道贺之人络绎不绝,而且大都是东京城有名的人物,其中有商人也有权贵,能够请动这么多人前来,由此可知这间银行的实力。

曹嵩笑呵呵的站在银行的大门前,迎接着前来道贺的宾客,从早上到现在他脸上的笑容几乎都没断过,到现在他感觉自己的脸都快僵了,不过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所以他不但要笑,而且还要笑的真诚,免得让人觉得他慢待了客人。

好不容易等到宾客们都来的差不多了,银行开业的吉时也马上就要到了,曹嵩正准备回去喝口水就宣布开业,但也就在这时,只见两辆马车停在银行门前,紧接着只见赵颜带着苏轼、张载、沈括等人一起下了马车走了过来。

曹嵩虽然知道赵颜会来,但却没想到他竟然一下子带来这么多人,要知道苏轼和张载、沈括等人要么是文名赫赫,要么是身居要职,可以说他们在读书人中极有声望,今天前来道贺的人虽然很多,但唯独缺少像苏轼他们这样的读书人,所以曹嵩也是即意外又兴奋,当即兴奋的上前迎接,脸上也露出真诚的笑容。

“九哥儿,恭喜你了!”赵颜看到曹嵩倒是没什么废话,直接一句恭喜就行了,倒是他身边的苏轼与张载等人都纷纷上前说了些恭贺的话,这让曹嵩也十分高兴,不过同时他也有些困惑,按说以苏轼等人的身份,参加这种银行开业的活动好像有些不太适合,甚至还会被读书人认为算降了身份,毕竟读书人对于商人可一向没什么好感,真不知道赵颜是怎么说服他们的?

曹嵩本以为赵颜他们已经是最后一批宾客了,当下刚想把他们迎进去准备开业,但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又是一辆马车前来,而当赵颜和曹嵩看到这辆马车时,却都是一愣,因为他们一眼就认出来这是赵顼的马车。

果不其然,只见马车刚一停下,长身玉立的赵顼就从马车上跳了下来,紧接着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和一个比较单薄的年轻人也从马车上跳下来,看到这两人时赵颜也不禁眼睛一眯,因为这两人正是才入京没多久的王安石和王雱父子。

说起来王安石被赵曙任命为翰林学士后,外面读书人虽然都觉得朝廷是在浪费人才,以王安石的能力,最少也要担任一个实权职位发挥他的才能,而不是翰林学士这样的清贵官,为此那些年轻的士子差点再次闹出上书的风波,幸好赵颜用交趾转移了这些人的视线。

不过相对于外界的风浪而言,王安石本人却显得十分平静,对于朝廷的任命也没有任何的异议,甚至在听到外界对他的议论时,他还主动和朋友说,变法并非小事,朝廷对变法怀有谨慎的态度也很正常,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怀疑朝廷,他相信总有一天朝廷会明白他的苦心的。

当然王安石也并没有消极的等待,至少赵颜就知道,王安石这段时间一直在了解着大宋的各方各面,为他的变法做着积极的准备,另外王安石与赵顼也是交往甚密,甚至传说王安石有时会与赵顼彻底交谈,今天赵颜见到赵顼与王安石父子同乘一车,心中也不禁担忧起来,看来王安石已经把变法的希望放在了赵顼身上,万一赵曙有一天去世了,恐怕变法也就要拉开序幕了。

虽然心中十分的担心,不过赵颜脸上并没有表现出来,反而十分热情的上前迎接赵顼,曹嵩看到赵顼和王安石竟然也来了,当下也更加的高兴,毕竟这两人的身份更加不凡,他们今天能来这里,肯定也会在京城造成不小的轰动,这也更加利于银行名气的传播。

“大哥,你怎么有空来这里?”赵颜当下走上前笑道,事实上赵颜和赵顼都是银行的大股东,反倒是曹家在银行中占的股份并不多,只是暂时委托曹嵩管理罢了,今天的银行开业,曹嵩也给赵顼去了请帖,不过那只是礼节性的,因为谁都知道赵顼很忙,恐怕根本没时间来参加银行的开业。

“呵呵,银行中可是有我不少的股份,今天开业我当然要来看看,另外临川先生在听说了银行的事情后,也对银行十分感兴趣,于是我就陪他一起来了。”赵顼微笑着回答道,不过他前面的话肯定只是敷衍,后面关于王安石的那句才是他来这里的真正原因,特别是最后他说是陪王安石来,而不是带王安石来,由此可知来这里正是王安石的意思。

想到王安石竟然已经可以左右赵顼的决定,赵颜也不禁眉头一皱,不过随即他又向王安石笑道:“没想到临川先生对这小小的银行也感兴趣,实在让本王有些意外啊!”

“郡王殿下客气了,太子和我闲谈时,曾经聊到过郡王在西夏时对银行的构想,对此老夫也十分的赞同,认为银行将对我大宋的各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今日银行开业,所以老夫才建议太子殿下前来一观!”王安石对赵颜也十分客气的道,他现在已经知道赵颜对自己变法的事并不怎么支持,不过这只是政见上的不同,对于赵颜的才华,王安石也是十分的佩服,甚至一直还存着想要说服赵颜改变想法的心思。

对于王安石,赵颜也十分佩服他的人品,因此这时也客气了两句,然后曹嵩上前请他们一同进到银行观礼,毕竟这时吉时已到,若是错过了吉时可就不好了。

开业典礼这东西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反正宋朝这时的商家开业时,都要热闹一番讨个好彩头,有钱有实力的商家甚至会请一些舞龙舞狮或杂耍艺人前来表演,以此来吸引一些人气,就算是小本生意的商人,至少也会拉上一挂鞭炮图个吉利。

当然像银行这样的商家,自然是大宋最顶级的商人,甚至连赵颜和赵顼兄弟都在其中有股份,因此开业典礼自然也不会小,光是舞龙舞狮的队伍就请了不少,另外还有杂耍艺人表演,吸引了不少的百姓围观,等到典礼结束时,曹嵩亲自点燃了一根长达十丈左右的鞭炮,最后半条街上都是鞭炮的红纸屑。

随着典礼的结束,赵顼和赵颜带头存了一笑钱到银行,这也算是对银行的支持,既然连他们两个都表态了,那么今天来的其它宾客自然也不会空手而来,纷纷在银行中存了钱,甚至还有些手头比较紧的商人,直接在银行中贷了笔钱,他们也都听去过西夏的商人朋友说了,银行可以对外放贷,而且收取的利息要比寺庙放的贷低上数倍,再加上银行雄厚的背景,所以他们自然都愿意来银行借钱度过难关。

福瑞绸缎庄的许掌柜就是前来银行借贷的商人之一,他家的绸缎庄本是京城有名的绸缎庄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