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闲王-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要与宋军在古北口决战,耶律智先却变得有些犹豫,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三哥,自从宋军改良了火器之后,战斗力早已经今非昔比,而且又占据着古北口这道天险,咱们的兵力虽然占着一点优势,但是想要歼灭宋军恐怕也不是一容易的事吧?”

“呵呵,四弟你的顾虑也很有道理,若是放在以前,恐怕我还真不敢与这么与宋军决战,但是你不要忘了,大宋的那位年轻皇帝在国内搞什么变法,结果把国内搞的民怨沸腾,各地都有不稳之势,现在虽然暂停了新法,但大宋国内的局势远不如以前稳固,国力也有所衰退,所以这次我准备对宋军围而不打,逼着宋军主动攻打我们,反正咱们耗得起,但是大宋却是耗不起!”耶律仁先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道。

“原来如此,正所谓上兵伐谋,有三哥你在军中坐镇,我看宋军是在劫难逃了!”耶律智先听到这里也不禁称赞道,对于自己这位三哥,他可是一向都十分佩服,只是同时他却又有些担心,因为三哥现在已经被尊为尚父,若是这次再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恐怕朝廷将赏无可赏了,这对一个臣子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看来等以后自己得找时间劝一劝三哥,让他做好急流勇退的准备。

两天之后,耶律仁先亲率大军攻打蓟州,结果等他们的大军到达蓟州时,这里的宋军守将早就得到杨怀玉的命令,提前带着守军退走了,毕竟他们不退走也不行,因为之前杨怀玉只留下一千将士守城,以一千对十万,根本没有任何侥幸的机会,所以还不如直接把蓟州让给辽军,减小不必要的损失。

蓟州陷落之后,杨怀玉率领的大宋一下子被封死在古北口,留守在后方的王韶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震惊的无以复加,他一边把这个消息上报朝廷,一边亲自赶到燕州,也就是之前被打下来的辽国南京析津府坐镇,收拢后方的宋军防止耶律仁先的大军南下,不过因为留守的宋军有限,所以王韶最后也只收拢到一万余人的军队,借助城池勉强可以自保。

王韶写的加急奏折飞速发往京城,送信的使者丝毫不顾惜马力,一路上也不知跑残了多少匹马,最后终于到达京城时,信使也累的大口吐血,随后王韶的奏折被快速送进宫中,这时已经是三更时分,赵顼却还在灯下批改奏折,结果当他看到王韶送来的奏折,得知杨怀玉的大军被辽军截断后路时,整个人也是震惊的站了起来,然后急命几位宰相进宫议事!

曾公亮、陈升之、司马光和吕惠卿,这四人正是当赵顼当朝时任命的四位宰相,接到宫中传来的消息也不敢有任何耽搁,坐上马车就赶到皇宫,赵顼这时已经在垂拱殿等着他们,当四人进来后,赵顼立刻把王韶的奏折给他们四人传阅,结果这四位相公看完这封奏折后,四人的脸上也全都露出凝重之色,一时间谁也没有说话。

“上次王韶送来的战报还一切顺利,挡在杨怀玉他们面前的就只剩下一道古北口防线,可是现在古北口防线倒是被攻克了,却没想到耶律仁先竟然绕到他们的背后,将杨怀玉他们的退路给截断了,现在王韶已经与杨怀玉失去了联系,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已经与耶律仁先发生战争了,对此你们都有何看法?”赵顼看到没有人开口,当下主动开口询问道。

听到赵顼的询问,曾公亮和陈升之两人都是老神在在的半眯着眼,站在那里是一动不动,说起来自从王安石变法之后,曾公亮这个老好人主动交权,陈升之倒是想争一争,可却争不过王安石,最后干脆称病不上朝,直到王安石罢相后他才“病愈”,不过对于朝上的事也很少再发表什么意见。

唯独只有司马光扭头看着吕惠卿冷哼一声,然后同样没有开口,因为攻打辽国的提议是吕惠卿率先提出来的,他是坚决的反对,可惜赵顼根本不听,现在攻打辽国的军队出了问题,这种事自然要由吕惠卿出面处理。

吕惠卿也知道自己肯定无法从攻打辽国这件事上脱身,所以最后考虑了片刻,终于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杨怀玉的大军虽然被截断后路,但我宋军的兵力与辽军相比并不相差太多,再加上又有火器之助,所以足以杀出重围,陛下也不必为此太过紧张!”

“哼,吕相公还真是乐观啊!”吕惠卿的话音刚落,他的死对头司马光就一脸冷笑的站出来道,“先不说杨怀玉他们在之前的大战中损失有多大,光是这么长时间的征战,恐怕他带去的河北军已经十分疲惫,火器的消耗肯定也不小,在这种情况下,恐怕杨怀玉等人也只能在耶律仁先的进攻下勉强自保,哪里还有什么反攻的实力?”

“这也只是你的臆测,杨怀玉之前带领着大军势如破竹,辽军根本无法阻挡他们的攻势,耶律仁先率领的援军虽多,但是在仓促之下,恐怕也很难组织起什么精锐!”吕惠卿再次争辩道,他这时只能硬着头皮强挺杨怀玉,否则只能说明他之前提议攻打辽国的建议是错误的。

“哦?那依吕相公的意思,杨怀玉的大军根本不需要再派援兵,只靠他们自己就能杀出重围吗?”司马光这时抓住吕惠卿话中的漏洞再次紧逼道,王韶都已经送来加紧的战报,这说明杨怀玉他们的情况肯定并不乐观,若是不派援军的话,恐怕杨怀玉手下的七万大军只能战死在古北口。

“我可没说不用派援军,虽然杨怀玉他们一路势如破竹,但河北军毕竟是支新军,这次也是第一次面临如此激烈的大战,就算是有呼延庆这些经验丰富的将领,恐怕士卒们也会感到疲惫,再加上辽军的数量又占着优势,所以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派一支援军支援才是!”吕惠卿面不改色的开口道,丝毫不为自己前后矛盾的话而感到脸红。

“好了,都不要吵了!”这时赵顼终于露出不耐烦的神色,他把吕惠卿等人叫来是商议对策的,而不是听他们吵架的。听到赵顼开口,吕惠卿和司马光终于停下了争吵,这让赵顼也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再次开口道,“杨怀玉大军的后路被断,再加上耶律仁先也不是易于之辈,所以援军肯定是要派的,只是该从哪里抽调军队组成援军?这才是你们要考虑的问题!”

听到赵顼问起援军从哪里抽调,吕惠卿与司马光等人都是皱起了眉头,大宋的军队虽多,但大部分都是不能上战场的厢军,剩下的三大禁军中,河北军已经被抽调一空,西军的战力虽强,但需要镇守西北和西域,很难抽调出足够的军队,至于京城禁军就不必提了,让他们上战场简直就是送死。所以一时间四位相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开口。

第六百九十七章请教杨文广

杨怀玉大军被困的消息传到京城,本来赵顼还想封锁这个消息,免得人心动乱,可是却没想到才到第二天,这条消息就已经传的满城风雨,所有人都知道朝廷收复燕云的行动在最后一刻功败垂成,甚至连杨怀玉率领的大军都被人断了后路,甚至还有些传言说杨怀玉已经战死,河北军也几乎全军覆没等等,反正是真真假假的传言满天飞。

这些传言也更加剧了普通百姓的恐惧,因为他们担心辽军在消灭了杨怀玉的大军后,会再次挥兵南下,虽然大宋这些年军力大涨,不过在面对辽国这个强敌时,普通百姓心中依然没有什么底气,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辽国奸细从中鼓动的原因。

不过相比那些普通的百姓,身为皇帝的赵顼才是真正的头痛,本来对辽国用兵就是他在背后力挺吕惠卿通过的,刚开始时杨怀玉攻无不克,这让他也着实高兴了一段时间,甚至还梦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后,自己的威望大增,到时自己再革除国内的一些弊端,肯定不会再遇到太大的阻力,可是现在杨怀玉的大军被困,他之前的所有幻想都破灭了。

本来赵顼召集吕惠卿等四位相公商议如何应对杨怀玉被困的事,可惜对于这件事四位相公并不齐心,曾公亮和陈升之摆明了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反正当初他们就不同意出兵,现在出了事情也怪罪不到他们身上。至于司马光则是一个劲把罪责推到吕惠卿身上,打算借着这件事把吕惠卿给搞下去,而吕惠卿却是有苦难言,只能坚持的认为杨怀玉那边的情况并不是特别糟糕,当然他也坚持派出援军。

一想到援军的问题,赵顼就更加的头痛了,吕惠卿一直吵着要派援军,可是大宋哪里还有可派之兵?唯一能够上战场的只有西军,可是西军需要镇守西北和西域,当初吞并西夏之后,有些西夏作孽还是潜伏了下来,只是后来大宋努力发展西夏故地的经济,使得那里慢慢的安定下来,可惜后来变法之后,西夏故地也同样受到冲击,这也使得那些西夏作孽再次活跃起来,若是把镇守那里的西军抽调出一部分,恐怕那些西夏作孽立刻会闹出事端来,可是若不动用西军,恐怕杨怀玉率领的数万河北军全都得死。

要么是西北之地大乱,要么是眼睁睁的看着数万河北军战死,之前为收复燕云所做的努力也全都付之东流,这让赵顼也是左右为难,吕惠卿等人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最后万般无奈之下,赵顼只得亲自去了一趟天波府见一个人。

杨文广今年已经将近八十岁了,按照原来的历史上,他本来应该在几年前就去世了,事实上他在几年前的确得了一场大病,当时躺在病床上几乎要死了,但是后来经过直鲁古曹佾的诊治,再加上他常年练武,身体的底子很好,因此最后竟然又奇迹般的挺了过来。

本来杨文广一直担任着军校的总教官之职,不过在大病一场之后,身子骨大不如以前,再加上当时变法正是处于高峰时期,连军校也被一些变法派所渗透,于是杨文干脆辞去了官职回家养老,现在军校由张载负责管理,倒也运转正常。

赵顼来到天波府准备拜访的正是杨文广,虽然杨文广已经在家养老,但是杨文广当初在西北任职多年,又亲自打下了西夏,对西军中的情况最是了解不过,所以赵顼想要向杨文广询问一下,看看他能否想办法从西军中调集出一部分兵马充当援军。

杨文广有着灭夏之功,比当年狄青的功劳还要大,若不是当初他执意去军校,恐怕还能坐上枢密使之位,不过就算是如此,杨家也凭借着杨文广的功劳在京城中的地位崇高,哪怕是几位相公见到杨文广也要以礼相待,绝对不敢把他当成单纯的武夫,再加上他的年纪大了,赵顼又有事相求,所以这才亲自登门以表示自己的诚意。

对于赵顼的到来,杨家上下也都是十分兴奋,杨文广亲自出门迎接,只是相比几年前的老当益壮,现在的杨文广却是手握拐杖,身体也有些佝偻,走起路来也是颤颤巍巍,这都是当初那场大病留下的后遗症。

“老臣参见陛下!”杨文广的身体虽然大不如以前,但是精神却很好,脑子也十分清楚,见到赵顼急忙躬身施礼道,这也让赵顼急忙把他搀扶起来,然后又温言说了几句,君臣二人这才进到厅中细谈。

杨文广之前也早就得到消息,知道自己儿子的大军被困在古北口,同时他也知道朝廷现在面临着两难之局,所以他也能猜到赵顼来找自己的原因,因此进到大厅之后,他让周围的人也都退了下去,赵顼看到这种情况也没有废话,直接把自己来的目的讲了出来。

“杨老将军,朕一直想要调兵前去救援杨将军,可是除了西军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军队可以调动,所以朕今日想请教一下老将军,看看是否可以从西军中尽量抽调出一部分军队?”赵顼最后叹了口气道。

杨文广就知道赵顼会问这个问题,只见他听完之后也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片刻这才用苍老的声音道:“陛下,老臣虽然在家养老,但我杨家子孙也有不少人在西北之地任职,对于那里的情况也了解一些,这几年西北的局势不稳,想要抽调大批西军的话,恐怕是难上加难啊!”

对于杨文广的这些话,赵顼也不禁暗算叹息一声,甚至隐隐有些后悔,早知道如此的话,当初他就不该那么激进的推动变法,结果不但导致西北的局势不稳,连大宋国内同样不怎么稳定,这次若是杨怀玉的大军真的被歼灭,恐怕国内那些一些心怀不轨的势力立刻就会跳出来,到时才会真正的天下大乱啊。

不过也就在这时,却听杨文广再次开口道:“不过从西军中抽调兵力虽然很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哦,老将军请讲!”听到杨文广的话,赵顼立刻露出狂喜的表情道,杨文广已经是他最后的希望了,若是连他也没有办法,那赵顼只能忍痛做一个选择了。

“启禀陛下,西北之地除了咱们朝廷的军队之外,还有一些青壮组成的民团,想必陛下也听说过!”这时只见杨文广缓缓的开口道。

“民团?”赵顼听到这里先是一愣,紧接着就想了起来,当初西夏不时南下,只靠西军也很难阻挡住西夏的攻势,于是当地人为了自保,一些青壮就组织起来形成民团,这些民团也得到了朝廷的允许,比如当年张载年轻时,就曾经组织过民团想要协助朝廷收复西夏,后来还是经过范忠淹的劝阻才让张载由武转文,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不过赵顼虽然知道民团,但他很快却又皱着眉头道:“老将军,民团我倒是知道一些,但是这些民团的装备粗陋、训练也是时断时续,根本无法与正规军相比,所以这些民团恐怕难堪大用吧?”

“陛下所言极是,民团的确无法与正规军相比,不过当初为了在西夏人的屠刀下自保,有些地方的民团实力还是很强的,若是陛下下旨将这些民团收编为正规军,给他们发放军饷和武器铠甲,到时这些民团肯定是战力大增,虽然无法与正规军相比,但可以用他们替换驻守在西北的西军,这样一来,我估计抽调出三万西军还可是可以的。”杨文广一边思考一边缓缓的开口道,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他都不会坐视自己儿子带领的大军被辽军消灭。

“太好了!老将军此言真是救了我大宋数万将士一命,朕已经知道该如何做了,老将军保重,朕这就去准备!”赵顼听到这里立刻兴奋的站起来告辞,虽然有些无礼,不过这时他也顾不得许多了,毕竟军情紧急,谁也不知道杨怀玉那边的情况如何了,所以早一点派出援军,说不定就能多救出一些被困的将士。

杨文广身为军中老将,自然也知道军情紧急,因此也没有拘留赵顼,又亲自把对方送出府,赵顼坐上龙撵后匆匆忙忙的回到宫里,然后召集相关的大臣议事,并且把杨文广的建议讲了出来,最终得到了所有人的同意。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朝廷派出使者到达西北各地收编各地的民团,然后替换一些驻守的西军,最后总算是抽调出三万西军,这也与之前杨文广估算的数目相符。这也让赵顼对杨文广这位老将更加的佩服,虽然三万人不是很多,但是加上王韶手中的一万多人,这四万多援军与杨怀玉前后夹击,应该可以逼得耶律仁先退兵。

只不过让赵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三万西军刚刚从西北调集出来,正准备奔赴河北救援之时,南方睦州一带却传来一个惊天噩耗,当赵顼接到消息之时,先是呆立当场,紧接着一口鲜血喷出,宫中随即大乱!

第六百九十八章摩尼教造反

南方睦州一带的摩尼教徒造反,先是从清溪县开始,随后开始向外开始蔓延,造反的教徒更是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短短半个月就号称有十万之众,现在这些摩尼教徒已经攻陷了睦州城,杀死当地守军上千人,并且占据了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一时间声势浩大之极,周围的州府自知不敌,于是纷纷向朝廷求援。

赵顼接到摩尼教徒造反的消息,一时气急攻心吐了口血,若是放在平时,十万摩尼教徒造反还不至于让他这么愤怒,可是却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国内几乎无兵可调,好不容易才从西军抽调出三万大军,但现在这三万大军又该如何用?若是按照原来的计划去救援杨怀玉,那么摩尼教的造反声势肯定会越来越大,甚至说不定会形成割据一方的势力。

但若是放任杨怀玉他们被围困不管,转而让这三万西军去平叛,到时不但杨怀玉手中的七万大军保不住,燕云十六州肯定也是得而复失,甚至辽国还可能趁机南下,到时对于大宋来说才是一个真正的大麻烦。

也正是考虑到上面的这些情况,才使得赵顼一下子吐了口血,整个人也一下子变得十分萎靡,这也使得宫中乱成一团,立刻有御医前来为赵顼诊治,结果发现赵顼气怒交加之下伤了元气,需要好好休养才行,可惜赵顼这时哪里还顾得上这些,再次召集大臣议事。

赵顼拖着沉重的病体把吕惠卿等人召集起来,本想让他们想出一个对策来,可惜让他失望的是,朝堂上的大臣虽然吵的很凶,但要么是坚持给杨怀玉派援军,要么就是认为摩尼教来势汹汹,必须先派兵剿灭,这两种意见都有不少人臣子支持,结果在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但却没有人能够提出一个更好的办法,这也是让赵顼更加气恼,最后竟然再次咳出几缕血丝。

还没等朝堂上的众臣吵出个结果,那些造反的摩尼教徒就已经帮赵顼做出了选择。本来这些造反的摩尼教徒虽多,但却各有首领,彼此之间并不和睦,但是随着造反之后各个势力的力量大增,其中有一个被人称为石佛子的家伙击败了其它的摩尼教头领,一举夺得大权,然后在石佛子的带领下,十数万摩尼教徒竟然准备攻打杭州。

杭州是两浙路的首府,又是造作局所在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若是被摩尼教打下那里,到时他们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兵器有兵器,恐怕朝廷想要再剿灭他们可就太难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赵顼不得不把本来准备支援杨怀玉的三万西军派往杭州一带剿灭摩尼教,带领这支大军的正是之前大破交趾的郭逵,有他这员经验丰富的老将带领,剿灭摩尼教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这样一来,杨怀玉被困的七万河北军却是再无援军了。

与此同时,远在广州的赵颜也接到了消息,他先是知道了杨怀玉被困古北口的事,这让他也不禁叹息一声,虽然早就不看好这次收复燕云的行动,可是却没想到竟然在最后关头失败了,这让他也不禁有些遗憾。

不过紧接着赵颜又收到摩尼教徒造反的事,这让他也是大吃一惊,特别是在知道摩尼教的那个石佛子竟然准备攻打杭州时,更是吓了一跳,杭州可是南方的经济、交通中心,若是那里被打下来,摩尼教肯定会实力大增,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赵颜立刻派出一支五千人左右的先头部队赶赴杭州,协助当地的官员守城,本来赵颜接下来还派出军队帮助剿灭那些造反的摩尼教徒的,不过后来听到郭逵率领着三万西军前来镇压叛乱,这才终于放下心来。

广州越王府客厅之中,赵颜、王师约和徐元三人品着茶,片刻之后赵颜这才开口道:“郭逵前来平叛,那么摩尼教也就不足为虑了,只是杨怀玉那里的援军却是没了,咱们是不是现在就向我大哥上书,出兵把杨怀玉他们救出来?”

听到赵颜的话,王师约和徐元彼此对视一眼,然后只见由徐元开口道:“三弟,杨怀玉的大军虽然被截断了后路,不过他手中的河北军经历了无数次大战之后,已经算是一支难得的强军了,另外他们又从古北口缴获了大量的粮草,短时间内耶律仁先也拿他们没办法,所以我觉得倒也不必急着去救援!”

徐元的话音刚落,王师约就接着开口道:“不错,陛下之前受到吕惠卿的蛊惑,这才同意了攻打辽国,可是现在大军被困,吕惠卿竟然依然端坐在朝堂上,所以我也觉得不必太早的把杨怀玉他们救出来,还是先让陛下着一着急,最好是能够怪罪到吕惠卿头上,这样我大宋也能少一个奸臣!”

王师约说到吕惠卿之时,脸上也露出愤愤不平之色,虽然他对吕惠卿当政的确有些不满,但他之所以如此愤怒,并不仅仅是因为吕惠卿引起的公愤,而是因为就在一个月前,他在京城的弟弟在京城开了一家大货栈,却没想到竟然被吕惠卿的家人欺压,货栈也被吕家的人夺去了,王师约知道后是又急又怒,但却没有什么办法,毕竟吕惠卿势大,哪怕他身为驸马也很难为弟弟讨回公道。

听到徐元和王师约的话,赵颜却是摇了摇头道:“不妥,从京城那边传来的消息,大哥在得知摩尼教造反之后,竟然气的吐血,虽然后来御医诊治过后说并不严重,但是我担心大哥他因为杨怀玉被困的事日忧夜思,万一真的小病养成大病,那可就糟糕了。”

“这个……”听到赵颜得以赵顼的身体,徐元和王师约也都不禁无奈的对视一眼,心想难怪陛下那么信任赵颜,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也的确是非同一般的深厚。

“三弟,既然你这么说,那为了陛下的身体着想,的确应该早点派兵,不过你在给陛下写奏折时,是不是要参吕惠卿一本,就算不能把他拉下相位,也能让他吃点苦头?”王师约这时再次不甘心的道,自己的亲弟弟受了委屈,他这个做兄长的却不能为他讨回公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