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闲王-第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启禀老爷,您昨天不是吩咐给难民施粥吗,小人觉得让难民堵在大门前会失了咱们相府的颜面,所以就让人在后门施粥,把难民都吸引了过来,另外城中的其它难民也全都赶了过来,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人。”这时昨天那个负责施粥的管事哭丧着脸解释道,他刚才只顾着害怕了,竟然把后门堵满难民的事给忘了。

“混帐东西!”耶律乙辛听到这里差点气的吐血,当下一脚那个管事的踹翻,然后转身就想寻找其它的地方逃出府,可是还没等他走多远,就听到前面传来一阵阵的喊杀声,显然是叛军已经杀进府中,若是他们再向前走,很可能迎头遇到对方。

听到叛军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耶律乙辛也失去了平日的从容,当下慌张的转身就往回跑,可是当他再次来到后门时,却看到门外的难民更加的混乱,不过这时耶律乙辛也顾不得其它了,当下让家将和仆人拿着武器上前砍杀,希望可以在叛军追上自己之前杀出一条血路来。

听到家主的命令,耶律乙辛手下的家将和奴仆们也都发了疯,毕竟他们全都是耶律乙辛的爪牙,平时也没少仗着耶律乙辛的名头在外面做威做福,这时若是落到乱军手中,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因此这些人几乎毫不犹豫的就高举武器杀向难民,一时间门前是血肉翻飞,难民在惨死时的哀嚎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不过一切都已经太迟了,还没等耶律乙辛下的人杀出一条血路,身后的叛军就已经追到,当他们看到后门前那一排十几辆的大马车时,几乎所有叛军全都是眼冒绿光,因为他们知道这肯定是耶律乙辛的家眷,而这些人在逃走时,肯定会把最值钱的东西带在身边,所以只要追上这些马车,那他们就发财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叛军几乎是毫不犹豫的杀上来,耶律乙辛的人大部分都被派去前面砍杀难民开路了,根本没有多少防护,结果眨眼间就被叛军杀到马车边。马车上的耶律乙辛看着越来越近的叛军,当下也是全身冰凉,特别是看到后面的马车已经被叛军追上,自己的妾室儿女一个个的被掳走或杀死,更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哀与无力。

终于有叛军追上了耶律乙辛的马车,车夫与护卫很快被杀死,然后马车门被“呯~”的一声被踹开,而当外面那个叛军看到马车里的耶律乙辛时,脸上也露出狂喜的表情,当下大叫一声道:“耶律乙辛在这里,老子要发达了!”

本来耶律乙辛心中还存着一分奢望,希望叛军更愿意把自己活捉,不过这个叛军在高叫一声后,似乎是怕别人抢功,话落刀起狠狠的砍下,结果耶律乙辛那颗苍老的头颅转着圈的飞起,在车厢里弹跳两下,随后被叛军一把抓在手中,然后高举着宣扬自己的功劳,而这时耶律乙辛的头颅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样子到死都没有瞑目。

耶律乙辛一辈子作恶多端,辽国之所以走到这一步,他几乎要背负上一半的责任,可以说他这一辈子几乎就没做过什么好事,但是在临死的前一天却忽然心血来潮,竟然为难民们施粥,虽然动机并不怎么纯洁,但也算是一件难得的善事,可惜也正因为这件善事,却间接的导致了他的死亡,由此可知世事难料,这件小事也一直让后世的史学家和玄学家们津津乐道,民间更是出现不少版本的传说,这恐怕是连耶律乙辛也没想到的。

耶律乙辛死后,他的人头立刻被送到发动叛乱的耶律余睹手中,说起来这场叛乱正是他和耶律奴章一起谋划的,耶律余睹虽然并不直接控制城门,但是他手中掌握的军队却不少,而且大多都是他的心腹,因此在他的命令下,其中一部分在耶律奴章的带领下去攻打城门,好放女真人进来,另一部分则被他亲自指挥着在城中制造混乱。

说来也是巧了,耶律余睹与耶律乙辛的关系也不怎么融洽,偏偏他们两家的府邸又距离不远,再加上耶律乙辛掌握着辽国朝堂上的大权,若是他死了,肯定会让整个上京城群龙无首,到时也更容易引发混乱,所以耶律乙辛就成为他的第一个目标。

在叛乱开始之后,耶律余睹就派出身边最为精锐的三千军队前去捉拿耶律乙辛,没想到最后竟然十分轻松的就成功了,耶律余睹看到耶律乙辛的人头时,甚至还有些不敢相信,因为他知道耶律乙辛的府中养着不少家将,就算打不过也可以逃,所以想抓住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他的计划里,能够逼得耶律乙辛四处逃窜,无暇组织城中的兵力镇压他的叛乱就是最好的结果了,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耶律乙辛轻易的死在自己的手中。

不过意外归意外,耶律余睹很快就反应过来,当下他命人把耶律乙辛的人头用一根长竹竿挑着,然后赶到城门去援助耶律奴章,这时耶律奴章正与城门的守军争夺城门,因为城门守军誓死不退,使得他们的进展并不顺利,但是当耶律余睹把耶律乙辛的人头挂在阵前,并大叫“耶律乙辛已死”时,城门的守军立刻军心大乱,特别是不少认识耶律乙辛的人,更是再无战心,耶律余睹他们趁着这个机会,一举攻克城门,并且将城门打开。

耶律余睹他们攻打的是南城门,这里本来就不是女真人的主攻方向,所以这里的守卫力量也比较薄弱,这也是耶律余睹他们能够轻易攻克的主原因,不过城北的女真人早就接到了消息,所以早就在夜幕的掩饰下悄悄的摸到南门外,等到城门被打开后,亲自指挥军队的阿骨打立刻一声令下,所有女真骑兵一马当先冲进了城门。

耶律余睹与耶律奴章就站在城门前迎接阿骨打,等到阿骨打进城之后,耶律余睹立刻把耶律乙辛的人头送上,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功劳,对此阿骨打则是笑着夸奖了几句,然后立刻让耶律余睹带路,他要尽快的杀到辽国皇宫,最好是能够把耶律浚给活捉。

耶律浚也早就被城中的叛乱给惊醒了,当下他第一个念头不是组织兵力平叛,而是立刻派人前去把耶律乙辛召进皇宫,因为这些年他几乎把朝堂上的大小事务全都交给对方,因此有事找耶律乙辛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可是当他派去的人回来时,却告诉他一个不好的消息,耶律乙辛的府邸已经被叛军攻陷,而耶律乙辛本人也不见踪影,据叛军说他们已经杀死耶律乙辛,而且城门的守军也有人见过耶律乙辛的人头。

得知耶律乙辛可能已经死于叛军之手,耶律浚也一下子瘫坐在龙椅上,感觉心中空落落的,好像一下子失去了依靠一般,甚至他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城中的防务一向都是由耶律乙辛一手操办,他现在连找谁镇压城中的叛乱都不知道。

不过也就在耶律浚发呆之时,阿骨打的金军已经杀进城中,这些金军凶恶无比,远不是耶律余睹手下的叛军可比,刚一进城就大开杀戒,特别是那些街道上的难民,只要是遇到金军几乎是死路一条,一时间整个东京的街头到处都是死尸与鲜血。

也正是金兵的残酷杀戮,使得他们向前推进的速度极快,而上京城中的辽军数量虽多,但是耶律乙辛一死,根本没有人从中组织,使得各处的辽军只能各自为战,根本发挥不出人多的优势,反而被女真人杀的四散奔逃,再加上辽军中大部分都是强征入伍的百姓,之前依靠城墙守城还勉强可行,但是现在直接与残忍的金军交战,却让这些人根本鼓不起勇气,甚至不少人直接脱下号衣混入普通人之中,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中,再想找到他们根本就不可能。

短短一个时辰,金军就已经推进到皇宫附近,而这时耶律浚却还呆在皇宫中没有逃走,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对方很可能会成为金军的俘虏。不过也就在这时,局都林牙萧和尚冒死冲进宫中求见耶律浚,刚一见到耶律浚就大呼一声道:“陛下,金军已经入城,而且马上就要杀到皇宫之中,请陛下以大局为重,立刻撤出上京城!”

“啊?这……”听到萧和尚的话,耶律浚这才从耶律乙辛的死讯中清醒过来,想到金军马上就要杀到了,这让他更加惊慌,当下急忙吩咐道,“快……快把皇后与太子等人叫来,由宫中禁卫保护着我们杀出城!”

第九百五十八章耶律浚的噩梦

“驾~驾~”萧敌烈一刻不停的催促着战马,在他的身后,是一支人数超过五千的骑兵,这也是他们前锋军的所有骑兵,为了能够早日到达上京,身为先锋官的呼延庆将所有前锋军中的五千骑兵集中起来,交给萧敌烈率领,让他以最快的事情赶到上京,因为呼延庆担心上金军在知道辽国向大宋投降后,会抢先攻下上京城,所以就派萧敌烈连夜赶路,希望可以早一点到达上京城,从而对辽军展开兵力上的支援。

“快!加快速度,明天中午之前务必赶到上京城外!”萧敌烈一边催马一边对身后的将士高喊道,他们一行全都是一骑双马,一匹马跑累了就换另一匹,渴了饿了就直接在马上吃喝,这也多亏了宋军训练严格,骑兵更是参照游牧民族的标准来训练,萧敌烈估计就算是在辽国,也只有铁林军这种王牌骑兵才能达到身后这支大宋骑兵的程度。

不过就在萧敌烈他们正在加速赶路之时,忽然只见前方的道路尘土弥漫,显然有大股的人马靠近,这让他立刻大吼一声:“全军停止前进,做好战斗准备!”

随着萧敌烈的一声令下,所有骑兵开始整理队伍,并且抽出兵器做好战斗准备,不一会的功夫,就见前面探路的探马飞速赶来大声禀报道:“启禀将军,前方发现一支辽国残军!”

“辽国残军?”萧敌烈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禁愣了一下,随即他就暗叫不好,当下急忙催动军队上前,结果不一会的功夫,就见前方从树林中穿过的道路上有一支军队飞奔而来,而当看到这支军队时,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探马说他们是残军了。

只见这支辽军的人数大概在两千左右,所有人都穿着辽军的服饰与铠甲,但是这些人却是狼狈无比,铠甲衣服大都是破破烂烂、歪歪斜斜,不少辽军手中的武器也丢弃了,本来应该代表身份的旗号却只剩下一根光棍,上面的旗子早就不知道跑到哪去了,而且这些辽军一个个都是惊慌失措的样子,好像在被什么人追赶一般,显然他们是一支刚刚被敌人打败的辽军。

看到前方这支辽国残军,还没等萧敌烈开口,只见对方的军中就跑出一骑,马上一个辽国中年官员满脸惊喜的开口问道:“前方可是宋军?”

看到这个跑出来的辽国官员,萧敌烈却是一愣,因为对方竟然还是他的熟人,当下只见他策马上前拱手道:“不错,没想到竟然能够在这里见到萧林牙,萧某在这里有礼了!”

“你……你是小萧将军!”中年官员看到萧敌烈时也不禁惊讶的叫道,萧岩寿在军中的威望极高,一般人都习惯称他为萧老将军,而萧敌烈身为他的儿子,又颇有军事才干,因此认识萧敌烈的人都习惯称他为小萧将军,而这个说话的中年官员正是他们父子的熟人,官拜局都林牙的萧和尚。

“没想到萧林牙还认得萧某,不知萧林牙这是从哪里来,又要赶往哪里?”萧敌烈这时淡然一笑开口道,萧和尚是朝中少数不依附耶律乙辛的官员之一,与他父亲萧岩寿有些交情,以前他也曾经见过对方几次,所以这才能一眼认出来。

萧和尚看了看萧敌烈,又看了看他身后的宋军,这时才终于想起来,萧敌烈好像早就投靠到了大宋那边,而且现在看起来对方在宋军中的地位还不低,竟然可以亲自率领这么多的骑兵,特别是这支宋军骑兵虽然没有做出进攻的姿态,但依然可以感觉到杀气腾腾,如同一只择人而食的猛虎一般,光是这股气势就足以让人感到胆寒。

不过现在可不是叙旧的时候,萧和尚确认了萧敌烈他们是宋军后,立刻露出狂喜的表情道:“小萧将军,我们刚刚从上京城逃出来,陛下也在我们军中,只是后方一支有一支女真骑兵在追杀我们,他们的人数比我们多,请小萧将军务必要保护陛下的安全!”

听到耶律浚也在这支残军之中,萧敌烈的脸色也不禁一沉,毕竟他父亲虽然不是直接死于耶律浚之手,但也与耶律浚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所以他对耶律浚也是没有任何好感,不过他也能分清公私,知道耶律浚现在对大宋还有用,因此最后他沉着脸点了点头道:“萧林牙放心,既然你们已经向我大宋归降,那么也就是我大宋的子民,我身为宋将,自然也会保证你们的安全!”

“多谢小萧将军!”萧和尚也听出萧敌烈话中的不满之意,当下叹了口气向他道谢,对于萧岩寿的事,他也知道是辽国对不起他们父子,所以萧敌烈一怒之下投靠大宋,他也觉得情有可原,甚至后面军队中的耶律浚看到前方的宋将竟然是萧敌烈时,一时间竟然感觉没脸去见他,索性就呆在军中不出来,一切都交给萧和尚来处理。

这两天对于耶律浚来说,简直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噩梦一般,那天晚上耶律余睹率军在城中作乱,不但杀死了自己最为依重的耶律乙辛,而且还打开城门放金军进城,等到他在萧和尚的提醒下反应过来,带着妃嫔和皇子们想要逃出皇宫时,却发现金军已经杀到皇宫外,并且开始攻打宫门,这让耶律浚所面临的形势也更加危急。

不过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汉将张琳竟然率军来救,说起来辽国军中不但有契丹人,但同样也有其它民族的人,其中汉族做为辽国数量最多的民族,自然有不少汉军汉将,只是辽国一向不善于处理民族间的问题,导致国内的民族矛盾尖锐,军中也同样如此,比如契丹将领就一向十分排挤汉将,而且辽国毕竟是个契丹人建立的国家,所以汉将在军中也很容易受到打压。

张琳正是汉将之中的佼佼者,曾经率领着手下的汉军营帮助辽国平定过多次叛乱,甚至之前耶律浚御驾亲征攻打黄龙府时,张琳正是其中的主要将领,可惜后来却因为耶律浚的原因导致战败,耶律浚是皇帝,他肯定不能背负战败的罪名,于是就需要有人顶罪,结果张琳因为是汉将,被其它契丹将领推出来顶了这个罪,幸好耶律浚知道张琳即有才能又忠心,所以仅仅是将他降职,后来金军杀来,张琳也进入上京城中防守。

张琳虽然受到冤枉,但他一向以辽国的忠臣自居,特别是对耶律浚更是忠心耿耿,说起来这其中还有一段渊源,因为当年张琳曾经在耶律仁先手下为将,其中有一次负责押送粮草,结果因为天降暴雨,卖到粮草受潮而无法食用,耶律仁先治军极严,一怒之下就要把张琳斩首,幸亏当时耶律浚也在军中,知道这件事后就制止了耶律仁先,从而救了张琳一命,这也使得张琳对耶律浚死心塌地,甚至在他看来,之前帮耶律浚顶了战败的罪名,也是尽一个臣子的本分。

张琳负责守卫的是城北的一段城墙,之前也是直面金军的进攻,他曾经一天之内率军打退金军的八次进攻,可以说是劳苦功高。今天的叛乱发生之时,他正在城头上巡视,结果当看到城中大乱后,立刻组织兵马进城平叛,可惜这时的他职位不高,能够调动的只有三千骑兵,而且等到他杀进城才发现,城中的叛乱根本不是他能够平定的,最后甚至连金军都杀进城来,开始攻打宫门。

看到这种紧急情况,张琳也立刻做出正确的判断,率领着手下的骑兵把攻打宫门的金军给打散,也多亏这时杀到皇宫的金军数量不多,这才让他轻易的冲进皇宫。

耶律浚看到张琳前来救驾,当时也感动的热泪盈眶,正所谓日久见人心,这时的他才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不过张琳却丝毫不计较,当下护着耶律浚和他的家眷杀出皇宫,并且直奔城门而去,他也知道这时上京城肯定是守不住了,但是他必须保护好耶律浚的安全。

也算是耶律浚的运气好,金军进城固然是将上京城搅得大乱,但也同时很好的掩护了耶律浚他们的行踪,使得他们很轻易的就杀出城门。但是阿骨打却是早有布置,等到耶律浚出了城正匆忙向南方赶路时,前方却忽然有伏兵杀出,原来阿骨打早料到城中若有人逃出,肯定会向南投奔大宋,因此早就在这里设下了伏兵。

耶律浚他们只顾着逃命,根本没想到前方有伏兵,结果猝不及防之下被杀个措手不及,而且对方的兵力也比他们多,所以耶律浚他们根本抵挡不住,幸亏在最后关头张琳主动要求留下来牵制金军,这才让耶律浚率领剩下的军队逃出生天,不过后方很快就传来张琳战死的消息,随后金军就一直对他们紧追不舍,直到今天遇到萧敌烈他们。

第九百五十九章大屠杀

得知上京城已经落入到金国之手,这让萧敌烈也不禁又是生气又是无奈,生气的是辽国明明有着坚固的城墙可守,兵力又是女真人的数倍,可却偏偏在最后几天将上京城失陷于金人之手,不过对此他也更多的是无奈,毕竟对于辽国的腐朽,他也是深有体会,这时他也愈加的感觉自己归顺大宋是个英明的决定,否则迟早都要给辽国陪葬。

当下萧敌烈立刻派人通知后方的呼延庆,并且分派出一支骑兵小队,带领耶律浚这些人去见后方的大部队,至于如何安排他们这些人,那就不是他能管的了,至于他自己则率领着手下的骑兵继续飞奔前进,毕竟他之前的命令就是尽快的赶到上京城,虽然现在上京城失陷了,但是他希望可以赶到上京探听一下情况,为后面的大部分做好进攻的准备。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萧敌烈在送走了耶律浚这些人后,立刻加快速度赶往上京城,不过这时他也知道前方有一支金国骑兵正在追赶耶律浚这些人,因此他也让人做好了战斗准备,等到黄昏时分,终于与对面的金国骑兵遭遇,对方大概有三千人左右,只是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会遇到大宋骑兵,因此在两军遭遇之时,显得有些准备不足。

萧敌烈虽然年轻,但人小就是在军营里长大,对于骑兵的战术十分精通,他抓住金军准备不足的这个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对方,并且在冲锋之时先是两轮弓箭,最后一轮已经变成了手雷,金军虽然也以弓箭还击,但毕竟准备不足,反击也有些无力,根本没能对宋军造成什么影响,反倒是他们被宋军的弓箭和火器搞的队形大乱,再加上军队数量上又占着劣势,因此萧敌烈的一个冲锋,就把对方杀的大败,甚至连对方的主将也死于敌军之中。

骑兵的战术本来就是这样,一向都是速战速决,若是骑兵在与敌人交战时,被拖延的时间越长,对他们也就越不利,而骑兵与骑兵的正面对决中,一般只需要两三个冲锋就能决出胜负,特别是当一方占据着优势时,一般都是以碾压的姿态消灭对方。

金国骑兵败北,剩下的骑兵四散而逃,萧敌烈在后方追击了一阵,最后消灭了大半的金国骑兵,但还是有少部分逃跑了,不过他也懒得再追,毕竟对于他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的赶到上京城,查明那边的情况。

休息了一晚之后,萧敌烈第二天一早再次命人赶路,虽然之前消灭金国骑兵耽搁了一段时间,不过到了下午时,他们终于还是赶到了上京城下,只是这时城外到处都是金军,他们刚一靠近,就遭到了金军的攻击,幸好他们也不是好惹的,不过在打败了几支金军之后,很快引来了金军的大股部队,这让他们不得不暂时退让,金军也似乎对宋军十分忌惮,好像是怕陷入宋军的圈套,所以也不敢追赶,所以萧敌烈在退出去十里之后,就暂时的安营扎寨,准备监视着金军的动向。

只不过让萧敌烈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到达上京城下的第二天,城外的金军忽然一下子消失了,这让他也十分的疑惑,当下派出探马靠近城墙打探情况,结果半天之后探马回来禀报,他们没有发现任何的金军,城头上也是空荡荡的,似乎金军已经撤走了,只是奇怪的是城中也没有任何的动静,好像金军把城中的所有百姓都给迁走了一般?

听到探马的探望,萧敌烈也更加的惊讶,因为按照时间来说,金军占据上京城不过才三天时间,可是短短的三天内,绝对不可能把城中所有人都迁走,毕竟城中可是有着十多万人,想要全部迁走也是个大工程,没有十天半月绝对不可能完成。

带着心中的疑问,萧敌烈再次派出探马,不这次打探的范围更大,几队探马几乎是围着上京城跑了一圈,最后发现大部分的城门都紧紧的关闭着,唯独北面的城门打开着,看样子辽军正是从这里撤退的,而且更加诡异的是,跑了一圈也没有见到一个人影。

得到探马的再次禀报后,萧敌烈决定还是进城看一看,不过他可没敢率领军队去北门,毕竟万一女真人在路上设下埋伏的话,他想逃都逃不掉,所以他决定还是从南门进入,这里的城门虽然紧闭,但是城头上并没有守军,所以只需要让人从城头爬进去,然后打开城门就可以了。

随着萧敌烈的一声令下,骑兵中立刻有十几骑飞奔而出,手中挥舞着一根带钢爪的绳子,随后忽然将钢爪抛出,眨眼之间就落到城头上并且抓牢,随后一批身手利落的将士立刻出列,拉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