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史上最强帝国崛起-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股强大的力量。

  那毕竟是上百万的大军呀,以他们区区35万联军的实力,又怎么能够挡得下来呢?所以求援是注定的!”这么一番长篇大论下来,这个老丞相都不由气喘吁吁,面色胀得通红。

  不过老丞相的心里倒是颇为得意,关键时刻,果然是姜还是要老的辣,如今的场景,还是要靠他这种老臣才能镇得住场!

  “原来这样啊,那以丞相之见,我魏国到底要不要派遣援兵呢!毕竟,以河东郡如今的形势,我魏国似乎只要再加一把力,就能拿下这故都所在!”听到老丞相的一番解释,魏王虽然明白了如今的形势,但却不怎么想派遣援军。

  “当然要派遣,大王要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如今的御国,并不是为自己打天下,拼死拼活的抵抗秦国的进攻。而是为了我合纵联盟的各个国家,不惜代价地和秦国硬拼,为的只是那所谓的一些人口!”说到这一点,这个丞相也是有一些叹息和庆幸。

  他感到担忧的,是御国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留在了中原,比如不可割让的领土。因此御国并没有什么一定的必要和秦国硬拼,反而随时可以退走,撤回他的北方雪域。

  庆幸的是,幸好御国没有什么领土的欲望与需求,不会和合纵各国争夺秦国丢掉的领地。不然的话,起码魏国拿不了现在这么大的地盘,能在御国强势的压迫之下,得到一两个郡就要庆幸了。

  “这,老丞相说的是,孤王失虑了,援兵的确是要派,只是要派多少呢?”被老丞相这么一点,魏王立刻醒悟道。

  魏王也不是什么傻子,能做到王这个位置上,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政治手腕。之前没有察觉,只是被欲望蒙蔽了心智罢了,此刻清明之后,立刻就察觉到了其中的关键。

  

第251章群臣争议

 ??魏王的问题值得大家思考,毕竟如今的魏国,虽然如今的魏国经过连番征战,夺取了大片领地。

  但毕竟是新得之地,领地上的人口资源未能完全的开利用,魏王只能从原本的那些地盘上不断的征召兵马,顶多再加上一些对于魏国还比较怀念的故民,但连番大战过后,这些人也死得差不多了。

  如今的魏国,真正能够打仗的,全部加起来也不过3o万,但却要留守魏国广饶的领地,并且那些军队之中,还有很多士兵都士气低迷,不堪再战。

  “嗯,臣建议,留下5万人在河东郡已经占领的郡县之中,挑取一些雄城和县要关隘留守,其他一些不重要的地方全部放弃!

  至于全国其他各地,留下最基本的防御兵力,除了面对齐国方向的郡县稍多一些,其他的全部撤回,集中到御国与秦国的交战战场之上,会和联军,一起抵抗秦国。”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丞相说出了这番论调。

  “什么?丞相大人不是在开玩笑吧?”魏王吃惊的从他的王位上站了起来,双手一拍案桌,满脸吃惊的看向眼前这个老头。

  “没错,丞相大人,莫不是糊涂了?”旁边的数十位大臣也是议论纷纷,满脸惊讶的看向丞相,甚至有些不客气的人已经在指责他老眼昏花,不能干事。

  这不怪他们这么吃惊与愤怒,魏国为了拿下这么大片领土,死去的人已经快有5o万了。

  这么多的人,还都是青壮,对于魏国的负担可以说是极为沉重的。

  有这么一个情况可以说明问题,开战前魏国原本的一郡多的地盘,有着15o多万人,其中的青壮男人大概有4o万左右,已经全部被拉到战场,充当前线炮灰了。

  当然,只有这一些人自然不可能拿下这么大的地盘,将秦国人一步一步地赶进了函谷关,魏国还从新收复的那些地方征召了一些兵马。

  大量的青壮男人被征招,地方上的生产已经彻底的陷入了停滞,甚至出现了百姓被大量饿死的情况。

  因为后方的军粮全部要支援前线,军粮从哪里来?自然是地方上的百姓口粮,他们被士兵无情地闯入家中,搜刮掉他们所有的粮食,甚至连来年开春的种粮都被拉走。

  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魏国得到的地盘却要交出一半的人口,交给那个可恨的合纵联盟盟主。

  剩下的人还要征召兵马,共魏国不断的消耗,可以这样说,如今魏国统治地盘之下,除了原本开战前的地盘之外,其他所有新收复的地盘上的百姓,对于魏国都是怨恨至极。

  本来期待的王师变成了残暴的恶魔,不分对象,不分情况地强拉壮丁。导致了地方上的家庭人人披麻戴孝,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们能不恨吗?

  如果早知道这种情况,恐怕那些人宁愿还处在秦国的统治之下,受到秦国法律的苛严对待,也不愿回归他们曾经以为的故国之下。

  不过如今说这么多都晚了,一切都回不了头。

  秦国不会忘了他们背叛的事实,他们也害怕秦国反过来清算他们,所以只能咬着牙,违背自己的心愿跟着魏国一起往前咬牙扛了。

  魏国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才拿到了这么一片地方,可如今,他们的丞相却提议放弃即将到手的河东郡。

  并且在国内各地的地方抽调地方镇压不稳的守兵,冒着随时有可能倾覆的危险,率领大军去支援他们的合纵长。

  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也不能让这些人接受了。

  看着诸位臣僚,以及自己大王的惊讶,以及隐含的指责,老丞相摇了摇头,面色沉静地说道:

  “大王,诸位,你们要想一想,如果御国被秦国给击败了,挡在我们面前的35万大军烟消云散,那么彻底腾出手来的秦军,该由谁去抵挡?”

  “秦国就算击败了御国,难道他胜利后就能好得了吗?95万大军,能够有他5o万剩下来就顶天了!”旁边一个老丞相的政敌,一脸不以为然的说道。

  “就是,司寇大人说的不错,5o万秦军,我魏国如今就有3o万强军,南面,楚国也有军队,再加上赵国,他秦国难道还能继续逞凶不成?”那个司寇大人的派系下,一个官员站出来大声支持。

  两人的话音刚落,旁边许多大臣都一脸为然的点了点头,相互之间窃窃私语,满是赞同之意。

  看着眼前这些人的话,引起了营帐之中,许多人的赞同,甚至就连魏王也有意动之色。老丞相冷笑了几声,沉闷的喉咙出了苦涩的声音。

  “我魏国是有3o万大军,可是在联盟破碎之下,又要需要多少大军镇压新收复的地方,我魏国又能出多少大军前去抵抗秦国?恐怕1o万都勉强吧!至于赵国和楚国,他们难道就不用留守新的地方吗?又能派出多少兵马前来支援我魏国,几万?还是1o万,顶得了什么事?”

  一连串的质问从丞相的口中爆出,他情绪激扬,一身的愤怒,这满堂之上,竟无一个远虑之人,尽是鼠目寸光之辈,被眼前这小小的利益给蒙蔽了心神。

  其实他们也不想想,如果没有遇过顶在前面,拖住了秦国大将王翦的那3o万大军,让秦国最为精锐并且可以随时机动的兵力,不得不困在成皋城县下。

  从而才让各国有了进去的机会,肆意地在秦国各地兵力不足的地方,吞着一口又一口的肥肉,将秦国的实力削弱到了这种地步。

  如今御国如果真的败了,腾出手来的秦国,将会有一支数量达到5o万到8o万的机动兵力。

  这么一股庞大的军队,哪怕秦国的兵力是疲惫之师,被战争磨得心神不堪,但也能够随意的灭了魏国。

  “这,是本王思虑了,丞相大人说的对,我魏国确实离不开御国!”魏王叹了一口气,感觉浑身疲惫,现在的他才真正认识到,魏国如今的大好局面,竟然是维系到他人手上。

  

  

  :。:  

第252章大战序幕

  身为一个王者,自己的权威,却要靠他人的帮助才能建立,自己的统治根基,要靠他人的援助才能稳固,无疑是对于这个王者的最大打击。

  “是呀,大王,秦国实在太强了,哪怕是现在的秦国,也不是我们任何一个国家能单独面对的!哪怕是我们的合纵长,他也要靠我们这些合纵联盟的国家援助,才能在正面战场上抵挡住秦国!”老丞相也是叹了一口气,唏嘘不已的说道。

  “既然这样,那就按丞相的说的办吧,我魏国留下一半人15万镇守各地,剩下15万全部随本王出征,我要亲自率援兵,前往前线,帮助御国抵抗秦国的大军,这一次,不破秦国,誓不还军!”魏王豁然而起,拔出腰间的佩剑,斩断了案角,以此明志。

  “是,不破秦国,誓不还军!”一众群臣齐齐起身,脸色肃穆,大声喊道。

  一个个士兵被魏王从各地招集,不断的向着韩国赶去,他们将在那里汇合联军,一起向秦国进攻。

  对于这一次的命令,许多士兵都万分的不解,甚至怨气横生,原本就不想打仗的他们,被魏王强行拉到战场,死了无数人之后,好不容易盼到一段时间的休整。

  哪里想到,休整不过区区一两个月,甚至有的不到半个月,就要拉到战场,而且还是和秦国的主力硬碰硬,这一次死伤定然更为惨重。

  也不知道这次有几人能够活下来。

  这是所有魏国士兵心里共同的心声,他们已经看淡了,这一次战争并不会如同他们预期的那样,早早的开始早早的结束。

  看样子,不打上他个四五年,甚至更久,是根本停不下来的。

  战争打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两年的时间,这两年中,天下没有一处地方不受到战争的影响。

  北方的御国,草原的匈奴,都为了战争而派出各自的兵马,至于南方的六国和秦国,那就更不用说了。

  在各国后方的那些百姓,虽然日子同样艰难,甚至民不聊生,但起码还能活下去,能有一个房子住,遮蔽风雨。

  哪怕他们的儿子、夫君、父亲,为了一个又一个的理由被奔赴战场,倒在了远方的大地之上,不能回来。

  真正凄惨的是处于双方交战的地界,也就是被秦国夺取的六国故土,上面的百姓生活的那才叫一个凄惨。

  被人拉去当兵也就算了,这毕竟是战国的常态,所有老百姓都是义务兵,谁没上过一两次战场,没上过,那才叫一个稀奇事。

  更加惨的是,因为处在交战的中心,后方运输军粮极为的不便,而且耗费巨大,各国也没有什么军粮运输到前线,这就难办了。

  思来想去之后,不管是秦国还是各国,想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就地征集粮草物资。

  这一下子,大军的军粮倒是齐备了,但老百姓的日子可就惨了,储备原本就不多的口粮被抢,来年耕种的种粮也被抢去。

  这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绝了这些老百姓的生路。

  若是这些倒还不算什么过分的,毕竟当官的霸道,谁又不是不知道,这些老百姓跑去挖挖野菜,吃吃树皮什么的,虽然饿的难受,但还是能够活下一些的。

  更狠的就是因为打仗嘛,所有的士兵都因为不断的死亡而精神紧绷,紧绷之后就需要让他放松,而最好的调剂品,自然就是一个女人两字。

  当地的老百姓又面临着一个口粮钱财被抢,妻子儿女又要被****的命运。不知多少女人,不堪受辱,自杀身亡,又或者直接被人****致死。

  经过这一番的糟蹋,双方各自占领的地界,可以说是破坏的差不多了,说是打成一片废墟,那有点夸张,但也绝对算不上什么良善之地。

  到处都有被烧荒废弃的房屋,山林之中,原本稀少的人影变得多了起来,充满了逃难人的踪迹。

  与之相对的,大量良田抛弃,平原之上,稠密的人口变得稀松,往往要走上他十几二十里路,才能看到一两个人烟,还都是一些流民。

  更加恐怖的是,经过这一番的祸害,当地的所有百姓,都已经不信任那些军队了,更不信任各自的国家,不管他是秦国,还是自己的故国,在老百姓的眼中,那是比虎狼还要更加可怕的东西。

  同样的,那些士兵也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事,更加明白,恐怕自己的故乡也难以幸免,同样遭了殃。

  可是他们又能怎么做呢?上司的命令不能违背,自己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又不在妻儿的身边,他们这些小卒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

  多数人都是抱着及时行乐,多享受一点,就是赚到的心思,对着他们所经之处肆意的肆虐,带来了更加恶性的循环。

  由此可知,抱着这种想法的士兵,虽然他们的战斗力因为劫掠变得更高,但他们的战斗意志也变得更加的低沉,对于自己国家的忠心,那就两个字,呵呵了。

  不过士兵们再怎么抱怨?该上战场的还是要上战场,他们被驱逐者,驱赶着,用较为快速的速度赶向了韩国。

  同样,在魏国更北方的赵国,赵王也集结了一支10万人左右的军队,南下想要与御国会和。

  南方,已经平定了南阳郡的楚国,只差一个汉中郡就彻底的收复了所有楚国失土,已然腾出了手的他,也派出了一支军队北上。

  楚国不愧是地大物博,哪怕领地人口稀疏,但以庞大的面积来算,那也是远超韩赵魏三国的。

  这一次,他派了足足30万人,比起合纵长御国在韩国的兵力,都要超过他10万,可谓气大财粗,手笔大的没边。

  这样一算,合纵联盟的兵力已经有了90万,只比秦国少5万。虽然数量上有一些些微的弱势,但质量无疑比秦国更加有优势。

  毕竟合纵联盟的军队,青壮数量,远远超出秦国,比起秦国那些老弱病残组成的军队,还是要强出不少,好看许多。

  

第253章战争开始

 ? 战鼓雷响,军旗晃动,铺天盖地的大军,分成了两个阵营,各自对峙着。

  在一片无际的平原之上,双方的大军摆开了阵势,沿着一个又一个的战场,分布在周围数百里。

  大军交战,从来都不是一时片刻能够分出结果的,而且交战的地方也是极为广阔,要不怎么说万人盈野千人盈城。

  而如今双方加起来近200万,摆开阵势来不知有多广阔。

  或许有人不能想象这么多的大军到底是怎样一个形象?这么来形容对比一下吧!

  魏国在开战之前,它的人口不过150万,赵国开战之前,人口才130多万,却占着相当于中国小半个省的地盘。

  而楚国倒是有他400万人,但它所占的地域是中国近四个省的地方,也就是说,200万人,能够填满两个省。

  相当于两个省的人口,却被集中到了一个小小的郡,方圆不过两三百里,可谓拥挤至极。

  这种规模,可以说是旷古绝今,以前不会有,今后也不太可能有。

  大军交战,并不是一拥而上,而是分批次,分阵型分地域的呈梯次进攻。

  双方在各个的险要阵地,重要城池各自争夺,或者我守城你进攻,或者你守阵地我来夺取,你来我往,各自唱着各自的拿手好戏。

  刚开始,两方都有忌惮,战争并没有太过于激烈,都是维持在万人以下的小规模战斗,而且并不频繁,往往四五天才有那么一场。

  不过随着试探慢慢结束,双方对于各自的实力有了一些底,进攻就开始激烈了起来,慢慢地也打出了火气。

  如今交战至今,已经过了一个月了,但死伤的人却有他上10万,相比双方200万的大军并不多。但换个方向想,10万人几乎相当于一个小郡的人口了,也就是中国几个市的人口,这是不是很恐怖呢!

  ……

  “所以,这场大战并不会这么快就结束,以我估计,这个空前规模的战争起码要持续他一年,才会在双方都精疲力尽的情况下,不得不撤退,或者全部都崩溃,两败俱伤!”钟御的中军大营之内,骠骑大将军曹操,手中指着长剑,朝着自己背后的地图上点去,发表着他的看法。

  曹操一双锐利的目光扫视着下方诸多文武大臣,炯炯有神,充满了英武之气,与他对视的人,竟少有能够与他直视。

  下方的人都在沉思着,各自都在思考着曹操刚刚说的话,并且各自都有着各自的计较,人心繁杂,并不可能都统一起来。

  “曹将军说的不错,这场大战不可能这么快结束,毕竟是200万人,双方又势均力敌,想要短期内结束,根本不可能”同在营帐之内的张辽起身,点头赞同的曹操的意见。

  双方的军队数量庞大,足足有着近百万人,而且都是一些骁勇善战的精锐大军,都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

  这种大军不可能因为某些计策而崩溃,那只是在数万人的小部队上,而且还是一些乌合之众,才可能发生的奇迹。

  只看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廉颇不是名将吗?白起不是名将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神将,可是他们还不是因为各自的实力相当,哪怕自己的对手比较无能,还是要靠着时间慢慢的拖,将敌人给耗死。

  纵观历史,凡是上了10万人的军队,只要是训练有素,不是临时结钱的乌合之众。想要击败这种军队,哪怕几番数倍于敌人,都只能靠着时间和人数的优势,慢慢的耗死对方。

  不可能有什么奇谋,一战而败敌。

  这是因为,这些军队都有着优秀的训练,哪怕是战败了,也不过是局部的失利,顶多是丢了一两个城池罢了,但只要军队还在,能够聚合起来,就一直能够抵抗下去。

  这200万人,他们的战争注定是漫长的,会围绕着周围两三个郡县,不断地争夺着一个又一个的险要城池,不断地消耗他们的兵力,直到有一方撑不下去,而无奈退场。

  “没错,我也赞同曹将军的意见!”徐晃起身,大声说出了他的意见。

  下侧的关羽张飞等人,面色微动,显然有着一些别的看法,但似乎也没有太过于大的差异,也就不做声,默认了。

  “曹爱卿说的不错,这一场战争,的确时间会维持在一年之内,其中并不是这两百万人会死的这么快,最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不论是我们合纵一方,还是秦国那一方,各自的底蕴都支撑不了如此庞大的军队,一直在前线耗费。”钟御无奈的说出了一个事实,军粮啊,士兵吃不饱饭,又怎么能够打下去呢!

  其实在古代,老百姓的想法还是很简单的,只要能吃饱饭,不至于饿死,他们对于什么都能够忍耐下去。

  哪怕是欺凌他们的儿女,杀了他们的父母,他们都可以忍耐,难道联军和秦国各自双方的士兵,他们就没有亲人被各自给杀死吗?他们的家就没有遭到破坏吗?

  他们本身就是被强征而来的,参军都是不情愿的,可为什么他们还能够支撑下去,乖乖的当那个兵?

  真正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军队里,他们能吃上一口饭,吃上一口饱饭,不至于饿死。

  因为在他们家,粮食都被强征而去,家乡的树皮野菜都吃的差不多,他们留在那里也是饿死的命运,与其这样,还不如来参军,吃上几口饱饭,到最后哪怕战死,那也值了。

  更何况,他们还抱着那一线的希望,那就是,如果自己能够活到战争结束,留得一条命,那就赚了。

  更甚至,他们立下一些功劳,受到一些提拔重用,到时候哪怕是当一个微不足道的芝麻小官,那也是改变他们命运的机遇。

  至于他们在家中的父母亲人,那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他自身都难保,哪还想得了那么多。

  只能在心里暗暗的乞求,他们能够撑到自己活着回去,如果自己死了,正好去地下相见。

  

第254章北方危局

  士兵的命在战场之上,那是最不值钱的,他们上官所谓的亲民,所谓的仁爱,所谓的纪律严明,都是为了能够让士兵心甘情愿的为他们去卖命。

  如今的战场就是这样,大战持续了三个月了,已经度过了初期最为激烈的时刻,这三个月来,主要发生了三个大战役,对于战场的形势改变发展,起了尤为重要的因素。

  其中在北面,也就是魏国,如今河内郡的野王城下,魏国和赵国的25万大军,与秦国的20万大军来了一场猛烈的交锋。

  这一次,秦国的北面大军由秦国名将蒙武统帅,可能有人不太清楚蒙武到底是什么人,不过他的两个儿子,很多人绝对如雷贯耳。

  他的大儿子,蒙恬,曾经率秦军30万,北击匈奴,夺下了河套数千里之地。并且他一手打造了秦国的长城军团,为整个秦国防御着北疆。

  他的小儿子蒙毅,也是一个极为出名的人,文武双全。在钟御的前世,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电视剧,神话,就是以蒙毅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能够培养出这么两个极为出众的儿子,蒙武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此时的赵国,廉颇已经死了,国内都是一些昏庸无能的贪婪之辈,能打仗的没有几个。

  不过他有着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人,他的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