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界求道录-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打到后面,两人也没有慢慢切磋的兴致。元阳剑法后三式杀招便在这种情况下,在他们手中一一展现。
因为三式杀招威力不小,萧清封直接跳到黑鹰背上,命令黑鹰便绕着峰顶盘旋,以免秧及鱼池。
这是萧清封第一次见识清阳拂照,这也是他迄今为止还未领悟的一招。看着心泽持剑轻轻一点,一道青色光晕自剑尖浮现。心守身形猛退,而心泽持着长剑紧紧跟随,完全显出一副兵临城下的状况。
被逼无奈之下,心守只能也使出清阳拂照这一式,但他的火候不够,被心泽轻易击败。如不是心泽对剑法已经收放自如,恐怕只是这招便要身负重伤。
落回地面,心守将元阳剑收到背后,对着心泽笑道:“师兄对元阳剑法的领悟够深,师弟我算是败了。不过不知道师兄的擎天掌诀修习得如何?师弟我想要讨教讨教。”
“哈哈!师弟有求,师兄怎敢不应。请!”切磋比试之时,心泽多了些平日里没有的温和于多话。将元阳剑收入背上,傲然挺立,等待心守出招。
“师兄小心了!”提醒一句,心守右脚踏地,身形腾空,手中法诀微掐,几道光晕自手中浮现,衣诀翩飞,犹如神人。
“飓风式,去!”清朗的声音在峰顶响起,忽地,一道不知从何而来的飓风出现在空中,随着心守一指,朝着心泽席卷而去。
“哈哈!师弟这一式有些火候,可惜还不够!”看着席卷而来的飓风,心泽哈哈一笑,脚下玄妙的脚步踏出,手中一掌拍出,口中轻喝:“破风!”
随着心泽的声音,一道掌印出现在空中,迎风而涨,与飓风相遇空中。
萧清封离得稍远,但耳边却响起了爆炸般的声音,震耳欲聋。紧接着便是一阵气浪涌来,如不是黑鹰见机得快,赶忙煽动翅膀,恐怕他连同黑鹰都被气浪震飞了。
待萧清封站定,定眼一看。但见,大师兄心泽站在古树顶端,道袍残破,道士髻也吹散,披头散发。但全身气势不凡,令人不能直视。
而心守便要可怜许多,躺在地上不得动弹,道袍残破不说,而且全身血淋淋。见此,萧清封连忙指挥黑鹰靠拢,上前把脉。
“三师弟,二师弟如何?”
擎天掌诀威力巨大,而心泽也没有将‘破风式’练到收发自如,刚才用了八分力一掌便将心守伤成这样,他心底也没底。
以前他与心守不是没有切磋过,但是每次都是点到即止,没想到这次心守使出覆水滔诀中的飓风式,他也不得不使出擎天掌诀中的破风式。只是这个度没有把握好。
萧清封给心守把脉,过了片刻之后才稍微松了一口气。转头对着心泽回答道:“大师兄放心,二师兄虽然伤得比较重,但他身体好,修养一个月便能完好如初,如果用药的话半个月不到便能好。”
心泽也稍松口气,对于他们这种筑基境修士来说,一个月时间不算多。想了想,还是开口道:“还是不要用药了。师父曾言:是药三分毒,如不是紧急情况,还是不要用。”
“是,大师兄!”听到心泽这么说,萧清封点头应是。
言毕,还未等心泽说话,空中突然响起了释然道人的声音,严厉中带着温和:“清封,晚间来为师洞府!”
听到这话,萧清封一愣。转头盯着心泽,眼中露出询问之色。
“你这傻小子,看师兄我干什么。还不赶快谢谢师父!”相比萧清封的懵懂无知,心泽有过经历,知道这小子要走运了。眼中闪过一丝羡慕,却很快又平淡下来。
“多谢师父!”萧清封仰空高喊一声,他又不是笨蛋,从心泽眼中便看出这事儿对自己有好处。
………………………………
第二十九章 传功
夜晚,皓月当空。
浓密的云雾笼罩整个求道峰。皎洁的月光照在云雾上,让整个求道峰银装素裹,给人一种玄妙却又诡秘的感觉。
就在这种情况下,以示尊敬之意,萧清封没有让黑鹰代步,而是萧徒步前往释然道人的洞府。释然的洞府虽然在悬崖峭壁,但也不是没有路径可走。
白日里,他询问过心泽。心泽没有说太多,只是告诉他,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难得的机缘,甚至是影响他一生的机缘。
待心守醒后,萧清封又问了问他。这位本来话唠的师兄,这次没有多说,言语中有些羡慕。只言,这是师父释然的一种习惯,他与大师兄都经历过。
释然收徒入门之后会观察些时日,然后再悉心教导,也在这时,便会收为真传弟子。大师兄心泽观察了三年时间,二师兄心守也观察了两年半,只有萧清封却还未到一年。也难怪心泽与心守会露出羡慕之色。
当萧清封来到洞门外,正好是月上中天。在外调节心绪,整理衣冠,朗声道:“弟子萧清封,奉师命前来,恳请师父接见。”
“徒儿,进来吧!”一道声音在空中响起,原本紧闭的洞门打开。
萧清封没有迟疑,踏步上前进入洞中。借着月光,萧清封打量着师父的洞府。与想象中精巧奢华完全不同,与其说是洞府,不如说是石室。而且石室很简陋。
石室里面,师父释然身着太极道袍,手执拂尘,盘腿坐于蒲团之上,双眼微闭,好似在睡觉,又好似在静修,更好似在养神。
四个蒲团,释然道人自己占据一位,其下三个蒲团并排。
萧清封料想,这应该是他师兄弟三人的蒲团。看着有自己一份,萧清封心中有些感动。他作为记名弟子,与真传弟子并列,怎么说都是师父重视的结果。
除了蒲团之外,能够入眼的便是一个巴掌大的香炉,香炉里正有一根不知名的熏香燃着。闻着香味,让人神清气爽,心绪宁静。
说来话长,其实这都是在很短时间内看完。眼毕,萧清封径直走到第三个蒲团上盘腿坐下。看着师父没有睁眼的样子,萧清封也微闭眼睛,养神起来,静待师父发话。同时,脑中不自觉的回味白日里,两位师兄战斗的精妙之处。
“汝,不错!”在萧清封的意识中,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耳边突然响起了师父释然的声音。
睁开双眼,见释然盯着自己,萧清封心中突然一慌,连忙起身:“师父谬赞了!”
“坐下吧,为师有话要说。”释然平静道。
萧清封依言坐下,静等释然教导。
“汝之情况与汝师兄众不同,此时为师不便收为真传弟子。但,汝修行不可懈怠。”释然脸色露出一丝可惜之色。
“师父有心,弟子荣幸之至。然机缘未到,徒之奈何。弟子不敢妄想、不敢妄言,唯请师尊指点。”
这是释然第二次说这样的话了,萧清封知道一点,应该涉及到宗门内一位大修士,师父不敢妄自收他为真传弟子。看情况,应该是涉及到不信祖师,但具体情况是什么,他便猜不到了。
“可!”释然一甩手中的浮尘,问道:“汝可知,何为道?何为修道?”
萧清封眉头微皱,一直以来,他虽然都说修道,但实际上,他并不了解这两个字。一直以来都是以提升修为为目的,却不知道何为修道,也从未去想过,何为修道。
“弟子惭愧!”萧清封向着释然拜了下去。
“道,可道,非常道。”释然口中微念,声音不大,但能让萧清封听清。
“弟子愚钝!恳请师尊指点。”
这句话,在萧清封记忆中很著名。同样,在世俗中也很著名。他也知道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能够用言辞说出来的道都不是终极的道。可是他不明白师父说这话的意思,这和没说有什么两样吗?
“道,可道,非常道。不能用言辞去说,但能用心去领悟,用心去探索,此为修道。”听着萧清封的回答,释然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继续开口道。
“道,千变万化,不一而足,却有显化。高山矗于地,是为道;水往低处流,是为道;飞鸟腾空,是为道;游鱼潜水,亦为道。”
“道,可道,非常道。常道,可道。”
萧清封感觉师尊释然说的话太深奥,他勉强能够理解字面意思,但不能领悟。高山矗于地,是道。水往低处流,是道。可是如果是重力作用呢?谁知道这世界是不是圆的。
福灵心至,萧清封脑中灵光一闪。重力?重力本就是道。
常道,可道。普通的道,是可以用言辞表达的。
萧清封突然感觉他打开了一扇门,一扇求道之门。道化万千,显化万物。以常道探索极道,以有形道探索无形道。
道是什么?
道不可言语,但可追寻。
高山矗于地是道,水往低处流是道,飞鸟高飞是道,游鱼潜水是道。有巢避兽患是道,燧人取火种是道,伏羲创八卦是道,神农尝百草是道,轩辕礼乐婚亦为道。
越想,萧清封心情越激动,好似只要突破一层薄膜便可得到极道,便可羽化成仙,便可纵横于世。
“好了,汝先回去,明日再来吧。”
就在萧清封满脑子胡思乱想,满脑子考虑何为道的时候,耳边响起了释然的声音。萧清封犹如惊醒般回过神来,全身惊起一身冷汗,心底升起一丝恐惧。
方才他想得越多,感觉越是深奥,越是深奥越入迷。如果没有释然的话,估计他会一直想,直到渴死饿死为止。而突破之感只是一种幻觉,他陷入了心魔之中。
深吸一口气,萧清封对着释然拜了一拜:“弟子告退!”
出了洞门,感受到身后的冷汗,萧清封一阵心悸。心中暗道:“求道之路果然艰险难测,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不信祖师天资不凡,也含恨而终,此为古鉴也!”
此后的一段时间,萧清封每日夜间都去释然洞府听讲。
释然道人讲的东西很杂,但是十分精辟。几乎是每一句都说到了萧清封的痒处。一段时间下来,萧清封对修道,对修行,对炼气都有深刻的理解。这段时日,虽然他修为没有半天提升,但见识却大涨,根基塑造起来。
此时他终于明白,何为名门正派,何为大宗门底蕴,何为教导之恩。如果只是普通散修,要弄明白这些问题,不知道要花费多长时间。
“好了。这段时日为师给汝讲了不少东西。汝可明白?”
这一日晚间,释然没有再讲一些深奥的问题。
“弟子愚钝,只明白少许。”
萧清封躬身,脸带愧色,他一直以为自己资质不凡,但释然讲得太过深奥。他已经很努力的领悟,甚至联想到记忆深处的那些东西。但依旧只明白少许。
“无妨!”释然面带笑容,“为师所讲之道,汝记住便好。日后若有领悟也算汝之机缘。”
“弟子明白!”
看着萧清封一直以来的表现,释然心下满意。只可惜没有宗门内那位长辈开口,他也不好直接收其为真传弟子。
看着萧清封的样子,释然最后叹了一口气:“也罢,终归你我师徒一场,我这传你两项本事,能有多大成就就靠你自己了。”
“多谢师父!”
萧清封虽然不知道师父会教自己什么本事,但是金丹高手拿出的东西,怎么也不俗吧。
“汝现在只是炼气修为,高深术法不能修习。为师者有两卷炼气境修士能修习的本事,一则为天眼术。一则为九字真言。”释然口中说着,言毕,不待萧清封回应,便继续道:“修成天眼术,可辨阴阳,可见鬼神。修成九字真言,不惧鬼神,不惧魑魅魍魉。”
“谢师父!”萧清封欣喜道。
天眼术与九字真言的口诀并不多,全部加起来也不过数百字。但是,字字珠玑,句句玄妙。萧清封一时半会儿也领悟不了,只能先强行记住,以待日后再细细研究。
整整一个时辰,萧清封才将那毫不连贯的数百字记住。
“好了,回去吧。日后不用来了!”
见萧清封记住了口诀,释然开口说道。修道之人需要求道之心,万事万物不能太过。讲了这么多日的道,又传授两项道术,已经够了。
“是,弟子告退!”
出了洞府,萧清封心中有些遗憾,恨不得每日都去听讲。但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修行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慢点捷径,更何况,修行之人十分讲究因果,做事基本都是点到即止。
不过,还好最后得到两门道术,也是有了大收获。
回到洞府,萧清封并没有马上修习道法。他知道,以自己的见识,即便强行修习也不是立马能见效的。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将其理解透彻了,修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何况,他有位话唠但见识颇广的二师兄,如果不借其力,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师父传授你天眼术与九字真言了?”
心守满脸震惊之色,完全不敢相信。月前他与大师兄切磋,意外之下受伤,近一个月的修养已经痊愈。
“怎么?有什么问题?”萧清封摸了摸耳朵,有些不明白。
“什么问题,问题大发了。”心守站起身来,踱步道:“你可知道,在元阳宗,只有筑基弟子才能传授道法。在宗门内,对于你这样的炼气境弟子,只有一个要求,那便是修习元阳妙经与元阳剑法。只有等修为突破到筑基境才回被允许传授道法法诀。”
“那有例外吗?”萧清封问道。
“有!当然有!”心守点了点头,语气严肃,“但,那是外门弟子才会这么做。很多外门弟子资质不高,一生突破不了筑基境,便传授这两门道术,让他们下山给宗门扬名。你的资质绝对比我强,没道理只把你当做外门弟子看待呀!”
“或许师父有自己的想法吧。”
萧清封有些苦涩,尽管他知道释然不会收自己为真传弟子,但被划分为外门弟子,心中还是忍不住失落。
看着萧清封的样子,心守也觉得自己说话有些重,安慰道:“师弟也别伤心,说不定这是师父他老人家对你的考验。不管如何,师弟只需努力修行。只要表现出资质,即便师父不收你为真传,还有其他师叔师伯呢。”
说道此处,心守又提醒道:“不过,咱们炼气士,还是以修为为本,手段为辅。师弟切莫本末倒置!”
“师兄放心,师弟我省的!”深吸一口气,萧清封强压下心中的失望。
“算了,师兄我也不多言。还是给你讲讲这天眼术与九字真言吧。”心守也是有眼力价的,不再说此事,转言便说道道术上去。
“天眼术乃是道术中很普遍的道术,运用十分广,但他并不简单。师弟对鬼神之事比较感兴趣,师兄我也稍微提及一点。”
“咱们不说神,单说鬼。鬼乃死后魂魄不归幽冥,又机缘巧合没有消散遂为鬼。人之所以怕鬼,是因为看不见他。”
“不见为无知,无知者惧。实则,普通鬼之力并不强,并且限制颇多,不管是读书人身上的浩然之气,还是练武者身上的血气,亦或者杀人者身上的煞气,都可克制普通鬼魂。甚至有些大儒、宗师,只需要呵斥一声,便可让魑魅魍魉魂飞魄散。”
………………………………
第二十章 收徒大会
仙人下凡,仙人显灵。这个事件犹如飓风般席卷了大楚京城。不到半个月,整个大楚都知道了。
这件事情的影响很大,直接在大楚内抄起了修行风潮,很多俗世道观的香火钱都增加不少。甚至这件事情被史官记载在史书中,成为一种千年难得一遇的盛景。
而后世大楚千古名臣冯太师冯坤也是此次盛景的见证者,甚至有人猜测他得到仙人指点,才会一路势如破竹,强势崛起。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数月时间可以让春苗秋收,可以让果花变成硕果;对于江湖人士而言,数月时间可以修成一门武学,可以让初出茅庐变成略懂江湖;对于官场中人而言,数月时间可以官升一级,可以从容布局;对于边疆将士而言,数月时间可以斩将夺旗,可以攻克一座坚城;对于冯坤而言,数月时间,可以让他从有潜力的人,变成真正的后起之秀。
然而,对于修行者而言,对于萧清封而言,数月时间没什么变化。如果非要找出来的话,或许便是又老了几个月,修为又精深几分,离炼气中期又进了一步。
时间进入八月,京城越发热闹了。十年一次的收徒大会,绝对是大楚的一场盛会,一场上至皇上国师,下至黎民百姓都震动的盛会。不管是爱凑热闹的江湖人士,还是不想错过这场盛会的达官贵人或者富商豪族,甚至一些稍微有钱的黎民百姓,都在八月上旬来到了京城。
顿时,京城治安越发差了,每日总免不了打架斗殴杀人放火的事发生。此事一出,惹得国师熊况大怒,严令京师衙门强力弹压,并且将直属的神捕司众多捕快捕头派出四处巡视。
“呼!真是热死我了!”冯坤回到小院,直接在井边提了一桶水,往自己身上冲,毫不在乎身上还有衣衫。
“怎么每天回来都是这副样子?”本来坐在树下井旁的萧清封赶快离开,口中有些嫌弃道。
“你又不是不知道,这几天京城人那是越来越多。人一多久容易起争斗,特别是那些江湖人士,完全没有将朝廷官府放在眼中,只要稍有不如意,便打架斗殴,甚至杀人放火。国师与太师大人都为此事震怒了。”随手将脸上的水抹去,冯坤也不顾全身**的,便直接往屋里走。
“看的样子,今日好似不好过,有什么趣事说来听听。”每日呆在小院潜修,唯一有趣的事估计就是每日冯坤带回来的消息了。特别是那些江湖人,江湖事,完全满足了萧清封的好奇心。
“今日还真遇到件趣事儿。”冯坤在屋内说话,外面也听得清清楚楚,“有两群镖师因为口角之争起了冲突,也不知从哪里冒出个酒肉和尚,一手还拿着一只鸡腿,一手持着禅杖,也不管两边对错,直接冲出来将两边的人全部放倒。”
“为什么?那群人得罪他了?”
冯坤解释道:“哪有,那是因为那和尚没有钱付账,将那些人放倒之后,将他们身上的钱财取出交给店家了。”
“这和尚做事倒是挺霸道。”
萧清封笑了笑,脑中想起几个月前遇见的那位和尚高人,或许他们之间有联系呢?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多疑了。
那次事件之后,他特意查了一些史料,发现前朝信佛,而且寺庙还不少,也就大楚信道,才渐渐驱逐佛门,但即便这样,大楚内也有些寺庙存在,特别是大楚西部贫困地区还有不少。
“谁说不是呢,其他和尚都老老实实的念经诵佛,也就这和尚胆子太大了。”冯坤换了一身衣服,踏出房门。
潮起潮落,云聚云散,时间一晃而逝,转眼间便到了收徒大会的时候了。
收徒大会在八月十五,这是中秋佳节,本该与家中老幼共享欢愉。但今年却因为收徒大会的事儿,让不知道多少家庭失望。
萧清封想来,在八月十五开收徒大会必定是有目的,修行并不是习武一般,它需要更长的时间,更专注的精力。在八月十五离家参加收徒大会,此人必定算求道知心甚浓,估计也算是悟真派第一个考验吧。
清晨一早,萧清封便收拾妥当,直接前往城南军营。此次收徒大会,便在城南军营召开。成千上万的江湖人士与武林高手聚集,还有一些看热闹的闲散人等,即便朝廷也不敢小觑。在城南有数万精兵压阵,也不怕发生什么意外。
萧清封与冯坤一起前往城南军营,身后背着三柄剑,手中还持了一柄剑。对于这件事情,他也有些无奈。
本来‘熊言’送的那柄青白剑是他准备用来常用的,结果在一次与冯坤切磋是才发现,剑刃看似锋利,结果却是没有开锋的。
知晓此事,萧清封着实气得不轻,差点没忍住前去找‘熊言’麻烦,不过想想对方大皇子的身份,最后还是偃旗息鼓。不过,他是真喜欢那柄青白剑,不忍心将其丢弃,最后无奈之下只得再去神兵阁买了一柄宝剑常用。而那柄青白剑,也继元阳剑和不信剑之后背在了背上。
当萧清封他们赶到城南军营的时候,此地人已经不少。还好城南军营够大,即便数十万人也挤得下。
除了前来围观的达官贵人,黎民百姓,江湖义士,以及真正准备参加大会的年轻高手。还有的便是身着铁甲,手持利器的精锐士卒四处巡视,以确保大会顺利进行。
此时,军营中央已经搭建起了八个近丈高台。八个高台中,中间一个高台居于里,比其他略高半丈,其余七个高台围绕中间高台呈圆形。而在七个外围高台四周也搭建了不少供达官贵人观看的亭子。
萧清封专门问过,悟真派每次收徒的要求与形式都不一样。有时候比武论胜负,有时候比智论高下,有时候比悟性,甚至有时候比棋艺。但这些都有一个前提,便是三十岁以下,先天修为。他不知道这次的形式是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