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名门妾室-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秀看玉栋那为难的神情,冷静下来,自己把哥哥他们逼得太紧了。
她转头使劲眨了眨眼睛,将泪水隐去,转回来安抚地笑着说,“哥,你说得对,是我错了。我们还是好好学,不急。”
她前世见多了贪腐阴暗,可玉栋,他吃过苦,却还是坚守初心。就这样吧,也许,这也是哥哥的缘法。
玉栋听玉秀这么说,更内疚了。
玉秀做了决定后,就不再纠结了,看外面风更大了,拉着他进屋,合上账册,“给武知县的礼,我们都等腊月再送吧。”
“对了,哥,你上次不是说洪师傅爱吃我们的麻虾酱?明天送两罐过去吧?接下来天冷了,也不能做啦。”
这麻虾酱,是玉秀拿小虾米做的。这种小虾米个头小,要是当菜吃都没多少肉。玉秀把小虾米洗干净拿盐腌一天,爆香葱姜末后把小虾米放进去炒透,再放水小火慢慢炖烂,放点豆瓣酱调味,放到瓦罐里,吃起来下饭,又经得起放。
玉栋看洪天锡喜欢吃这种腌制的东西,就拿了一罐送过去。
洪天锡果然很喜欢,玉秀特意做了好几罐留着,时不时送一两罐过去。他们现在不缺钱了,可洪师傅还是不肯收束脩,这让玉栋和玉梁很不好意思。
所以,玉秀索性让他们不时给洪师傅送些家常东西,蔬菜瓜果、腌菜咸菜,不经放的东西,会分成几次送过去,免得坏掉了。
“好,那我明天就拿过去。”
“顺便到镇上找牙行问问,要是附近有良田卖,我们再买几亩?”玉秀商量地问。
“好,我明天就去问。”玉栋听到买田,高兴地点头,“要是能买回我们家的田就好了。”
玉淑和玉梁看他们两个没有争吵的样子,松了口气。听说要买田地,兴奋地在那盘算要买多少亩。
“姐,天不早了,我去做饭了。”玉淑想着灶间还准备了一堆菜,打算今晚好好吃一顿的。
“这些时候你辛苦啦,淑儿,我去做,你歇会儿。”
玉秀忙着外面,家事都是玉淑在做。
“姐,我不累,你才辛苦了,今晚你要多吃点。”
最后,还是两个人一起下厨,做了几道菜出来。
红烧肉、炒冬笋、鸡蛋炒蘑菇、清蒸鲫鱼、青菜豆腐,最后,是一个大盆的玉竹红枣煲鸡汤。
家里那五只小鸡,现在都长大能下蛋了。原本打算冬至的时候杀一只来吃,可到挑鸡的时候,玉淑舍不得了。
那五只小鸡,从大火里活下来,都是她一点点喂大的,她觉得杀哪只她都舍不得。可玉梁拍着巴掌高兴地等鸡肉吃,不杀这句话她又不忍心说。
临到杀鸡的时候,抓公鸡,她说就这一只公鸡得留着打鸣。
挑只肥母鸡,她说那只鸡每天都能下蛋得留着。
挑只瘦母鸡,她又说那鸡没多少肉不好吃。
最后,玉秀明白了,掏钱去镇上买了一只老母鸡来吃。
这次,玉栋杀鸡没再出纰漏,手起刀落很是利索,颜庆江和玉梁帮着拔鸡毛,三个男的将鸡给整治好了。
颜庆江的腿已经能走动,还是让他坐在上座,屋里放了两个炭盆,五个人吃得热乎乎的。
玉栋反驳了玉秀的话,心里就一直觉得难受。
第二天拿了两罐麻虾酱送到洪天锡家,他不是善于掩饰情绪的,脸上的神情有些恹恹。
“玉栋,你有心事?”洪天锡坐在一边,看自己这徒儿直瞪瞪盯着墙壁已经盯了一炷香的功夫了。
玉栋直觉摇摇头,又点点头,苦恼地说,“师傅,我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
洪天锡摸着自己的一把胡子,一点儿没留情面,“你的确不是读书的料。”
师傅就不会安慰自己一下啊?玉栋有点委屈,他难道很笨?
“你倒不是愚笨,只是读书这种事,讲天分的。”洪天锡好像看穿了玉栋的想法,“你在习武上有天分。怎么忽然想到这话?”
“我大妹妹要我明年下场考试,可我必定考不上的。取巧又不好,凭学问……我又肯定考不上……”玉栋的话说得磕磕绊绊,忍不住将昨天玉秀的意思透露出来。
洪天锡倒是能听明白他的意思,看着这徒儿满脸苦恼,倒难得他有这份不投机取巧的心性。
颜家四个孩子他都见过,玉淑和玉梁年纪小一个腼腆心善,一个活泼伶俐,玉栋性子敦厚做事踏实。
只有玉秀,他觉得这丫头有点看不透。明明才十岁的年纪,心思灵敏,应对老道,人情往来上更是练达。
就像自己教了玉栋兄弟俩没有收束脩,她从不刻意说给钱,可每每让玉栋送来的东西,总能送到自己心坎上。
“师傅,我觉得对不起大妹妹,可又怕让她伤心失望。”玉栋最后,苦恼地说。
“玉栋,你学文不行,可学武不错,何不换条路走?”洪天锡给他指路。
☆、146章 武中文豪
换条路?玉栋压根没明白能换什么路。
“本朝不仅有文举,还有武举啊,你考个文秀才不行,若是勤加练习,再有为师我的指导,考个武秀才绰绰有余。”洪天锡摸着胡子,一脸自傲地说。
玉栋压根没想过还有武秀才这回事。
朝廷重文轻武,大家说起秀才,说的都是颜锦程那样靠着文章考出来的,武秀才却没听人提起过,东屏村好像从来没人考过武秀才。
“师傅,武秀才怎么考?我……我能行?”玉栋一直没想过考武举这条路,也从来没打听过武举怎么考。
洪天锡对武举显然非常了解,“武科童试主要考三场,第一场考弓马,弓马骑射只要九箭中三箭就行了。第二场考技勇,你臂力不错,刀法再练练就行。第三场考程文,我们武人可不像那些酸秀才,考的都是实打实的兵法。”
洪天锡说完,看看玉栋,得意地说,“武举你必定能行的,还记得田忌赛马吧?”
洪天锡练武闲暇时,会跟玉栋、玉梁和武大勇三人说些典故兵事,田忌赛马的故事,玉栋自然还记得的。
“你那点墨水,考文秀才不行,可考武秀才,那就是武人中的文豪啊,哈哈哈!”洪天锡拍着玉栋肩膀,大笑着说。
说起来玉栋觉得自己考不上,是因为进学晚,四书五经自然没有人家背得多,但他肯下苦功,文字融会贯通也不错。
武举考的是孙吴兵法、司马法,这三本加一起,字数可没四书五经多,玉栋从现在起死背,背到童试那天也差不多了,何况他平日里经常与他们说兵法,不少东西也都教过。
“师弟要去考武举了?”武大勇的声音忽然传来,洪天锡说话声音洪亮,他耳力又好,走进院子就听到了。
玉栋看到武大勇,站起来恭敬地叫了一声师兄,把玉秀想让他去参加童试,自己学文没把握的事说了,“师傅说我学文不行,还是考武举比较好。”
“别说你,我也是啊。师傅,我好歹比师弟还多读了几年书,我若是下场去考,必定稳拿第一吧?”
“你?你家里不是不答应吗?”对于武大勇考武举这事,武大勇磨了几年,武举人也制止了几年。
“师傅,你都帮师弟应试了,不如也帮帮我啊?”武大勇腆着脸求洪天锡。
童试不论文举还是武途,都得找一个同科秀才担保,再有本乡里正和乡老出具保书。
“我当年教你学武时,答应过你爹,不会助你走武举之路的,你若自己真有心,自己想法子去。”洪天锡含糊地说了一句。
武大勇拍着玉栋肩膀说,“师弟,你家没马,练弓马骑射可不方便,不如接下来一段时日,我来教你骑马?”
玉栋眼睛一亮,高兴地点头,“多谢师兄,我正想着骑马这事怎么办呢。”
武大勇嘿嘿一笑,“那我只要空了,每日到你家来,顺便我们还能一起切磋武艺,读读兵法。”当然,还能每天待在玉栋家,看到佳人啊。
武大勇觉得自己这法子太聪明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恩,很得兵法精髓。
洪天锡看玉栋有意了,拿了一本《孙子兵法》出来,“这书你先拿回去通读,看完之后细思其中之意,若有不明白的,就标注了来问我。另外你腿上绑的沙袋,明日起增至十斤。”
自从跟着洪天锡练武后,玉栋走路往返云昌镇和东屏村之间,腿上都是帮着沙袋的。
最早的时候只绑了一斤重的沙袋,可还是让玉栋小腿和脚踝磨破皮了,等到破的地方结痂长好了,沙袋的分量又重了,如今他的沙袋已经是八斤重了。
这沙袋除了他去私塾读书时可拿下外,其他时候都得绑着,一直到晚上睡觉了才能拿下。
玉栋的臂力本就不错,洪天锡为了磨他的臂力,要他每日在家挑水都不许用扁担,只能两只手提着木桶往返。
玉栋为了练臂力,每天早晚都要提个十来回,家里的几个水缸从没缺过水。
“师傅,我一定好好练。”玉栋郑重点头,有师傅的话,他觉得自己心定了。
武大勇心里也打定主意,这次不管家里怎么阻挠,一定要去考一场。
玉栋从洪天锡家出来,又去了镇上的牙行。
牙行里的牙子一看到玉栋,笑着迎出来,“颜大郎,这么冷的天,快里面坐,您是打算买田地?”
随着颜家作坊赚钱越来越多,玉栋在云昌镇也小有名气了。武知县几次来云昌镇,都找颜玉栋作陪。
一群大人里,混着一个十二岁的少年郎,谁能没印象?这些牙子都是眼光老道的生意人,看一眼就能记住,十里八乡的人头都熟,何况云昌镇里这么小的家主也就一个颜玉栋吧?
玉栋与这牙子客套了几句,说明想要买上等良田,最好是东屏村附近的。
这牙子拿了笔墨,将这些要求一一记录了,又与玉栋核对一遍,“颜大郎尽可放心,这附近十里八乡有田地要卖的,都会在我们这过手。我一定帮大郎留意着,若有合适的,就告诉您。”
“那就有劳了。”玉栋客气道谢,告辞离开。
这些时候与武知县等人打交道,他由最初的无措到现在的镇定自如,处事上也老练多了。
玉秀为了让人不敢小觑自家,家里从颜庆江起到玉梁,每个人的礼节说话,都被她盯着练。
到现在,家里几个人出来,若只是行礼招呼的话,绝对不会出差错。
玉栋办完事,又买了一堆玉秀要他带回去的东西,才雇了辆车回家。
过了冬至正是数九寒天,这些日子虽然没下雪,可风是越来越冷了,北风吹得人脸生疼,他坐在车辕上,看天上阴云翻滚,想着趁着没下雪,家里哪些地方得修缮一下。
“这大冷天的,还有人搬家啊?”赶车的车夫看到远处,惊叹了一句。
玉栋一看,果然,远远地看到东屏村村西边,有人影影影绰绰在忙碌,那爬上搬下的样子,显然是正在搬家。那边有个庄子,从来没见人进出过。
这种大冷天搬家,真是不怕冷。
☆、147章 冬日闲暇
玉栋回到家里,将河对面有人搬家的事说了。
他们河对岸,是一片良田,那片良田过去,有三四个庄子,听说都是府县大户人家置下的产业。这些庄子主人家也不来住,留了下人或庄头,负责看守田庄、田地佃户等事。
玉秀他们小时候,都觉得那些庄子特神秘,高高的白粉墙,露出的青瓦飞檐,淘气的时候还曾想爬墙去看看,住在白粉墙里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不过这也就是想想,到底没敢真去爬墙,听说被人抓住要送到县衙打屁股的。
玉栋说到搬家的事,除了玉梁好奇地跑河边张望了几眼,其他几个都没在意。
第二天天色更阴沉了,看样子是要下雪了,几个人都没出去。
右厢堂屋里,烧了两个炭盆。颜庆江、玉栋和玉梁每人又都拎了一个火笼。
火笼是用铁打的小圆桶,高度也就大人的一个巴掌大,天冷的时候火笼底装上炉灰。炉灰就是炉灶里烧剩的草木灰。
装好炉灰后,上面放一层黑炭,再放一两块烧红的木炭,然后在炭上盖上一层草木灰,就可以拎在手里取暖了。烧红的木炭会逐渐把其他的黑炭都点上,那热度能持续很久。
火笼里还可以拿树枝扒拉个洞,把小番薯塞进去,再盖上炉灰,过些时候番薯就烤熟了,拿出来扔地上拍几下,拍掉炉灰,剥掉皮,就能吃了。
要是能找到铁片,还能炒黄豆吃,豆子烤得焦黑酥脆,放嘴里一咬就嘎嘣响。
中午刚吃饱,肚子是不饿的,可还是会馋啊。
玉梁缠着玉栋,挑了几个番薯和芋头,还有一小碗黄豆出来,打算在屋里烤了吃。
玉栋拿几个大番薯丢进炭盆里烤,把几个小的丢给玉梁让他烤着玩。
堂屋里两张大的八仙桌拼一起,上面堆了布料等物,玉秀和玉淑忙着给大家做过年的新衣裳。
入秋后,玉秀就忙个不停,家里几个人穿的棉衣,还是在镇上成衣铺买的,到底没有自己新做的暖和。
玉淑年纪还小,不会裁衣。
现在作坊歇下来,玉秀就忙着给大家裁衣做衣裳。
家里已经有木棉了,手里有钱,玉秀特意买了几块皮毛,打算今年每人做一身棉衣,再做一身毛皮衣裳。
玉秀觉得小叔长得挺俊俏的,挑了一块灰兔皮,“小叔,给你用这块做件毛背心好不好?”
颜庆江看了一眼,再看看堆在床上的皮毛,“这块,我要这块。”
玉秀一看,他挑了一块黑色的,敢情是嫌弃灰色不好看啊,“好,就给小叔做这件。”
颜庆江以前的新衣都是王氏给做的,叔嫂之间,到底没有玉秀这样亲近随意,更不要说还让他自己挑个花色什么的。
这一开始挑,就上瘾了,他又给自己挑了做棉衣要用蓝色棉布、做裤子要红色,鞋子要老虎头的……
把他要求的放一起,玉秀四个都是一脸黑线,这五颜六色放一起,还能看吗?
“小叔,你去跟小四玩捡石子儿吧。”玉淑不忍心说颜庆江挑的太难看,委婉地把他支走了。
天黑没事干,捡石子儿是小孩子常玩的打发时间的游戏,有两种玩法。
像玉梁这五颗石子,都是大小差不多的光滑圆润的,就玩抛子儿。
一手抓着五个往地上一丢,石子在地上滚动停下,捡起五颗石子里距离其他四粒最远的那个石子做引,往上轻轻一抛,然后一只手快速抓起其他四颗,然后掌心上翻接住做引的那颗石子。
五颗石子都不掉算是过关。
玉梁的手小,每次抓起四颗再去接掉下来的引石时,总会滑落一两个。
所以,每次玩抛子儿时,颜庆江总是特别高兴。他本来不会玩,玉梁手把手教了一段日子,如今玩起来可好了。他的手又大,接石子特占便宜。
玉梁却是苦着脸,因为玩输的人要被刮鼻子的,以前他爱和小叔玩,是因为他可以一直刮小叔的鼻子,现在,十次里倒有六七次要刮他的鼻子。
玉秀听到玉淑这句,对地上那苦着脸的玉梁努努嘴,眨了眨眼,玉淑看到小四那样子,忍不住埋头笑起来。
玉栋却是捧着洪天锡给的兵法在那看,偶尔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玉秀。他将洪师傅的话告诉玉秀后,玉秀看他一心学武,不仅没反对,还托人为玉栋准备弓箭,想在家里安个箭靶供玉栋练习。
他听到玉秀和玉淑的笑声,听着颜庆洪和玉梁的笑闹,继续埋头看书。
“哥,你要不拿个炭盆到东屋去?”玉秀怕这里太吵,影响玉栋看书。
“不要,两个炭盆都放这里,暖和。”玉栋往窗边挪了挪,还是喜欢待在屋里。一来大家在一个屋里,支两个炭盆屋里就很暖和了,要是分两个地方还耗炭,二来他觉得大家守一起,很安心。
玉秀看他不肯,也不管他了。
她先将给颜庆江准备的布料剪裁好,均匀地界上木棉,将内外布料压齐。玉淑在边上拿着针线,先从衣裳的中间开始,一点点地缝针。
这是做棉衣的芯子,做好后再外面缝上衬布,就是一件棉衣了。界木棉,就是一条一条从上往下缝,将木棉均匀分界,定在布料上。
针脚越细密,木棉才不会乱跑,这棉衣才能暖和。
玉淑话不多,可手巧心细,她缝的针脚细密均匀,看着就很细致。
玉秀看了一会儿,看玉淑做得很好,就专心缝制外袍。颜庆江这件外袍,玉秀已经做好大半了,藏青色布料上,她打算绣上一圈祥云图案,过年时候穿,再挂个红色香囊,看着就喜庆。
到天擦黑时,屋外传来霹雳巴拉的细微声音。
玉梁推开窗户,往外探头一看,惊喜地叫道,“下雪子啦,下雪子啦。”说着把手伸出去,缩回来时手上有几粒小冰粒。
今年入冬后,还没下过雪,雪子开始下起来,五个人都兴奋地趴到窗口看。
“明天我们就能堆雪人吧?”到底还是小孩子,玉梁对堆雪人还是挺喜欢的。
☆、148章 雪夜迷客
玉秀看看天色也快到吃晚饭的时候了,做了几个菜,五个人简单吃了。
玉梁的心思早飞到明天去了,生怕雪不下,就趴在窗口眼巴巴地看。
他看着雪子渐渐变成了小雪花,然后,那雪花越来越大,等天黑时,已经变成大团大团的棉絮一样,漫天飞洒下来。
“小黄那边不挡风,我去给它加层草帘子。”玉栋想到那头黄牛,放下书站起来往外走。
小黄牛的牛棚,是在原来猪圈的地方新搭的,可那棚到底没有原来砖木建的猪圈暖和。
八月割下的稻草,他们拉回家都堆到牛棚里,抽空编了几块帘子,就是为了保暖用的。
“还有鸡,要不我们把鸡都关鸡笼里,晚上放仓房过夜吧?”玉淑想到那五只鸡也在牛棚里,有点担心。
“鸡没事,它们睡在稻草堆里,暖和着呢。”玉栋安慰了一句。
玉淑不放心,一定要跟着玉栋出去看看。
两人回来时,身上都是雪花,身后还跟了陌生人。
玉栋一进门就招呼玉秀,“秀秀,这两个外乡人迷路了,好不容易走到我们村里来,刚才敲我们家门,想到家里避避雪。他们都冻坏了。”又转身对身后的人说,“快点,你们快进来。”
“谢谢这位公子。”身后一个年轻的声音回答着。
玉秀听说是外乡人迷路了,答应一声,急忙放下针线。他们几个关着门坐在屋里,压根没听见敲院门的声音。
她有些好奇,东屏村又不是在深山老林里,怎么会有人在这里迷路。
玉淑越过玉栋,走进来帮忙。两人将一张八仙桌抬到靠墙边,剩下那张八仙桌上的衣裳布料,都抱到墙边这桌去,玉秀又招呼颜庆江帮着把炭盆挪到屋子中间的八仙桌下。“你们快坐这里,暖和一下。”
刚才匆匆一眼,隐约看到门外一高一矮两个人。
高的一个看着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小厮打扮,身量比玉栋稍高点,身上肩上落了厚厚一层雪。
他转身走到旁边,原来矮的那个是坐在轮椅上,有三级台阶,轮椅不能直接推上来,玉栋弯腰帮小厮一起抬轮椅。
那轮椅上,坐着的那人看着很瘦弱,头上戴着束发金冠,穿着一身精致的淡金色锦服,身上盖了白色狐裘披风。
玉栋和小厮抬轮椅时,他半低着头看着地上,一圈白狐围脖将脸给遮了大半。
玉秀看他狐裘上已经有一层雪,显然是在外面走了很久了。屋里比外面暖和,热气一烘,雪水化开渗到衣裳里,那可够受的。
她拿了一把棕毛刷递给轮椅上的年轻公子,“快点,趁着雪没化,把雪给刷掉吧。”
那年轻公子抬头想道谢,看到玉秀,却愣了一下,脱口叫了一声“小仙女”。
这称呼……玉秀仔细看那人,那年轻公子将围脖松开,露出了一张清秀白净的脸,脸色不太好,不知是冻到了还是原本就没养好,少了血色。
他看到玉秀,双眼一亮,绽放了一丝笑意,可眉宇间一抹清愁却没有减淡。
这个人,居然是李承允。
在东屏村这种小山村里忽然见到李承允,玉秀心里一惊,想到丁三爷曾带来的李承允的话,他要自己放过颜庆洪,这人必定和颜庆洪所说的那些黑衣人有牵连。
可看李承允看到自己时那惊讶神色,不像是假的。再亲眼看到不良于行的李承允,想到在靖王府初见时那瘦骨嶙峋的等死模样,他应该不是那些黑衣人的主子。
“没想到又见到你了。”李承允带着点惊喜说道。
玉秀,是他出生以来,见到的第一个真正的外人,还是第一个对自己心怀善意的人。虽然她看自己的眼神有点奇怪,就好像,好像看透了一切一样。
他知道青龙镇和云昌镇都在建昌县治下,也想过是不是到这边养病后,哪天到玉秀家拜访。没想到是在这种雪夜,他想躲雪,躲到了她家。
玉秀心中转过几个念头,脸上却适时浮上惊喜之色,“大公子,您怎么会到这儿来?”嘴里说着话,手上帮着那小厮一起,将李承允的狐裘拿走抖雪。
“我到青龙镇的庄子养病,你怎么……”李承允本想问你怎么在这儿,想到玉栋刚才说的话,环顾了身处的堂屋,“这是你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