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慕南枝-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家大小姐想了想,正色地道:“之后也遇到了几次打劫的,可都被王爷的人给打了回去。原来那些马贼也是欺软怕硬的,居然没有再来骚扰,一直到西域都挺太平的。”
姜宪知道这次董重锦比上次带过去的东西还要多,还要好。若是能平安回来,他们会赚一大笔,正好给李谦麾下的那些将士做冬衣。
想到这里,她突然有了个想法。
她问董家大小姐:“你知道我们这边的善堂在哪里吗?人多不多?都有些什么人?”
善堂是官府收留那些孤寡妇孺和失怙孩童的,而时下那些孤寡妇孺、失怙孩童多是由各宗族在照顾,所以各地善堂里这类的人反而不多。
姜宪有一次听到董家大小姐提起董家每年都会向善堂捐粮食,这才问起。
董家大小姐笑道:“我知道。就在香积寺东边,离香积寺不到一里地。十年前那里只有七、八个老人家和几个五、六岁的小孩子,可这几年战事频繁,好多人都流离失所,善堂那边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起来。上次我二叔父过去的时候捐了三十担米,善堂的管事说,这些米最多也就能吃三个月,言下之意是让我二叔父继续捐些米。可我二叔父回来跟我说,如今的善堂已经不是从前的善堂了,这些米捐过去还不知道能有多少落到那些孤寡妇孺和失怙孩童的肚子里,我们不能再添了,再添下去,是个无底洞不说,还容易被善堂的管事给盯着,三天两头的上门要我们捐东西,做善事反而惹出麻烦来。”
这个道理姜宪何尝不懂!
但她另有打算。
她叫了七姑来,对董家大小姐道:“善堂的事,你看你们家是哪位管事经的手,让他带着我们七姑走一趟,看看善堂里现在都有些什么人?”
董大小姐应了,奇道:“郡主这是要做什么?”
姜宪道:“我想着每年两司都要给将士们发些过冬的衣裳。从前是由朝廷统一供给的,如今朝廷自顾不暇,不怎么管这些事了,两司肯定得自谋出路,或是不发,或是外包给别人。善堂的那些妇孺都过得清苦我是知道的,不如外包一部分,给那些妇孺来做,也算是帮那些妇孺找个出路。”
七姑连声赞好。
董家大小姐却没有说话。
姜宪笑道:“我也不过是一时兴起,珊瑚有什么话只管说。”
珊瑚是董家大小姐的闺名。
董家大小姐想了想,斟酌着道:“郡主是想做好事,我是知道的。只是善堂的那些人我也见过,并不都是纯善之辈,有些人被人救济惯了,觉得你有银子,你就应该救济我,你要是不救济我,你就是为富不仁。宁愿干等着让人来救济,也不愿意做工。您这是要给两司的将士做冬裳,是大事,也不知道善堂里的那些妇孺拿不拿得起来。”
姜宪见她话说得极其委婉,索性笑道:“你是想说善堂是官府主办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善堂的,而能去的那些人里有很多都好吃懒做惯了,未必愿意做事是吧?”
董家大小姐脸一红。
姜宪笑道:“所以我想让七姑跟着你们家管事过去看看。若是实在不行,就算了。”
七姑却道:“郡主,我觉得不管善堂里的人愿不愿意,您让那些普通的妇孺帮着两司做冬衣的事都可行,应该做起来。”
姜宪和董家大小姐不由都望向七姑。
☆、第八百四十五章 一起
七姑脸色微红,眉宇间却带着几分倔强,好像就算是姜宪不喜欢听她也要说似的,道:“您还记不记得我曾经和您说过,因这几年不仅战事频繁,而且各地的水患旱涝什么的也很频繁,好多人无家可归。特别是那些死了男人的妇孺,为了给孩子找条活路只好卖儿卖女的,您与其指望着善堂的那些人,还不如自己办个像善堂那样的地方,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妇孺和孩童,给块地她们住,再找点事给她们做,让她们自给自足,先暂时活下来,度过一时的难关,然后能归家的归家,不能归家的就住下来,还可以帮着您管事,就是那些小孩子,也可以帮着穿针引线晒个棉花什么的,不白吃饭,也不用花多少银子,却能救好多的人……”
姜宪又和董家大小姐互看了一眼。
她们都知道这是件积德行善的好事,可同时也是件很危险的事。一个安置不好,就有可能被人视作沽名钓誉之辈,与其到时候被人非议,费力不落好,还不如不做。
七姑也想到了,她求姜宪:“郡主,只要您同意,我私下里联系朋友,让他们出面来办这件事,我只从中帮个忙而已。”
开善堂,也是需要官府同意的,不是谁想办就能办的。
姜宪想到京城被破后她进京看到的万户挂白的场景,心中到底不忍,沉吟道:“这件事你容我好好想一想。”
能得她这样一句话,七姑已经很满足了。
她不需要姜宪伸手帮忙,怕事情万一没办好带累姜宪和李谦的名声。她只需要姜宪帮着打个招呼,可以让她以朋友的名义把善堂办起来。
晚上李谦回到家里,姜宪不由和他商量这件事。
李谦倒不像姜宪想的这么多,他刚刚洗漱了一番,身上还残留着香胰子的味道。
“你是怎么想的?”他坐在了姜宪歇息的罗汉床边,俯身亲了亲她的面颊,笑道,“你要是觉得这是件好事,就去做好了。大不了出了事我来给你善后。你要是觉得没有必要,就直接回了七姑。她若是执意要做这件事,我们就给她写放身书,送些银两给她就行了。别为这些小事心里不舒服。”
姜宪笑着点头,依在了他的肩头,低声道:“我觉得是好事。就怕到时候牵连到你身上来……”
她话还没有说完,李谦就笑了起来,道:“我是债多不愁。像我们现在这样,我就是想撇清,估计也不太可能吧?”
姜宪想想,扑哧地笑了起来。
李谦道:“那你明天去问问管事,看看我们家还有没有适合开善堂的地方?然后让七姑去办这件事。”
姜宪点头。
李谦亲了亲她的肚子,横抱着她上了床。
过了几天,董家大小姐来找她,道:“听说您在找宅子,准备办善堂?”
姜宪的陪嫁多在京城和江南,李谦的钱则是全用在军需上了,在西安并没有置办什么产业。现在要开善堂,只能临时找合适的地方买下来了。
姜宪请她坐下,自己则慢慢地抬脚,想把腿搁到前面的锦凳上去。
董家大小姐忙上前扶着帮她把脚搁了上去,这才发现姜宪的腿有些浮肿。她不由道:“您这腿……常大夫怎么说?”
今年夏天的时候,董家老太太一站起来就天旋地转的,只能躺着,董重锦担心得不得了。姜宪知道了,就让常大夫去给董老太太瞧了瞧,结果常大夫一碗红糖水就把老太太给治好了。从此董家对常大夫敬若神医。
“看了!”姜宪无奈地道,“说怀孕就是这样的!”
“这也太辛苦了!”董家大小姐忍不住道。
姜宪道:“都说生了就好了。也只能等着了。”然后说起了善堂的事,“原本准备在偏远点的地方买个大点的宅子,既能住人,也能囤货,可找了几个地方都不合适。只能想办法买块地了。这两天阿吉正在办这件事呢!”
“您就别操心了。”董家大小姐道,“我回去之后,也跟家里的人说了说。家里的人也说这是件积德行善的好事。只是董家不方便出面主持大局。这两天听说您在打听宅子,我就猜您是准备帮七姑一把了。我们家也没别的,就给您出个宅子好了。就当是我们捐给善堂的,也算是给我们董家积积德。”
姜宪想了想,笑道:“那就算上你们家一份好了。”
七姑是她的人,就算她什么也不帮,只要七姑在众人面前露了面,就会有一堆人蜂拥而上地捐钱捐物,与其这样,还不如就让七姑出面,大家一起来办这件事。
董家反正是打定了主意跟着姜宪走的,姜宪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办。
董家把他们家位于长安县附近的一个山庄捐了出来。
那个山庄不仅有个三间五进的大宅子,还有个山头。董家大小姐跟姜宪说这件事的时候道:“若是地方不够住,只管往后扩建。后山的土不够好,但是种些杂树当柴火却没问题,还可以种些菜,养些鸡,养两头猪,足够日常的嚼用了。”
姜宪觉得董家考虑得很周到,她一时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宅子了,当即就问这山庄多少钱,并道:“既是大家的善举,到时候也不能让大家只捐钱物却不知道这钱和物都用到哪里去了,还容易让管事的生出贪念来。我看就由你们家派个帐房,然后再看看从谁家找个先生来管帐,以后大家捐的东西都折成银钱入帐,都要记得清清楚楚的,不能稀里糊涂,本意是帮助别人却把自己的家业给折进去了。”
董家大小姐忙称不用。姜宪却很坚持。最后事情还是依了姜宪的意思。
后来姜宪才知道,原来这山庄是董家老太太的陪嫁,值二千多两银子。
姜宪很是感激老太太,给了老太太和董家不少补偿,这都是后话了。
等到董家大小姐走后,姜宪把七姑叫了过来,把董家的善举告诉了她,还道:“这件事是你提出来的,你也愿意接手。既然如此,多的话我就不说了。这件事只准办好了,不准办砸了。以后我也不会多管,有事你自己寻思着办。不可扯着我和王爷的旗号在外面行走。你可做得到?”
“做得到,做得到!”七姑应着,眼眶都湿润了。
她还很郑重地给姜宪磕了三个头,道:“我替那些流离失所的人向郡主道谢了。”
☆、第八百四十六章 发作
姜宪叹气,让人扶她起来,给了她三千两银子,告诫她道:“你要始终不忘初心才好。”
七姑连声保证。
姜宪就让阿吉帮着七姑准备善堂的事。
夏夫人、林夫人等人听说了,果然都要捐款捐物。
姜宪就让她们去找七姑,说这件事由七姑负责,她也只是和大家一样凑个兴。
可这些人并不相信,个个含笑应“是”,顺着她的话题往下说,却依旧是捐钱的捐钱,捐物的捐物,好象姜宪要用这个做借口大捞一笔一样。而且那些听到风声的人越来越多,她们收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七姑这才真正明白姜宪在顾忌什么。
她很是悔恨,战战兢兢地找到姜宪,道:“我们这个时候收手,还来得及吗?”
“来不及!”姜宪笑道,“我都不害怕,你害怕什么!”
一句话又说得七姑鼓起了勇气。
话虽如此,姜宪却不能真的丢下了不管。想到前世江南有人上奏折为一个节妇请表,其中提到这位节妇的功劳,就是办了一家小小的善堂,为二十几位孤寡的妇人养老送终,她对这位节妇是怎样管理善堂的还有些印象,不免拉着董家大小姐和七姑把自己知道的一些事告诉她们。
李冬至听说了善堂的事,跑过来要帮忙。却被姜宪制止了。她道:“谣言虽然止于智者,可并非每个人都是智者。善堂里三教九流,复杂的很,你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去那里帮忙不太合适。你若是有心,不如力所能及地捐点银子。等你以后出了阁,经历的事再多一些了,有机会再去行善也不迟。”
李冬至面红耳赤,赧然地应“是”。
董家大小姐忙给李冬至台阶下,道:“我家二妹也想去。我也觉得不妥当。但她性子烈,说通了我祖母。我没有办法,想着能不能让她们帮着记个账。我今天过来,就是想和郡主商量这件事。”
“记帐可以。”姜宪想也没想地道,“却不能去善堂。至少现在不能去。七姑和香儿、坠儿都是有武技傍身的,可她们却全是些小姑娘,周遭的人又都知道她们是什么身份,要是被个地痞闲帮的冲撞个轿子什么的,到时候怎么办?”
董家大小姐和李冬至都被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她们毕竟年轻,没有想到过这一茬。
姜宪却是在宫里看多了这种事。
李冬至忙拉了姜宪的衣袖,眼眶含泪地道:“嫂嫂,我错了。我以后什么事都听您的。”
姜宪刚听了董家大小姐的话,知道她多半是看着董家的小姐准备去善堂帮忙,她也想去。
“你知道轻重就好!”姜宪爱怜地措了摸李冬至的头,语气也缓和了许多,道,“你知道我是为你好就好!”
“我知道!我知道!”李冬至连连点头。
董家大小姐则匆匆告别了姜宪回了董家。
她是怎么和董家的女眷说的姜宪不知道,但董家大小姐再也没有提记账的事不说,董家的几位太太也只是捐了些钱物,并没有出现在善堂。
姜宪安下心来,每天听七姑说着善堂的进度,西安却下起了连绵细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
何大舅太太叹气,道:“可苦了七姑她们,说那边正在修路?”
姜宪靠在临窗的大迎枕上,正懒洋洋地吃着梨子,闻言朝着小丫鬟伸了伸手,小丫鬟立刻递了条湿帕子过去。她一面擦着手,一面笑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七姑是个成大事的人。这两天下雨,她就指使人粉墙,而且还是那些被她收留的妇人和孩子。我听香儿说,大家都很感激七姑,做起事来也都很卖力。不过几天的功夫,墙就都粉好了。身体好一些的人,已经开始冒着雨整理庄稼了。”
之前她们担心所留非人,如今看来,七姑还是有点眼光的。
何大舅太太笑道:“毕竟还是好人多!”
姜宪觉得自己前世在宫里呆的时候长了,看人不免先从坏处着眼。
她笑眯眯地点头,问何大舅太太:“这种季节,都种些什么菜?”
何大舅太太想了半天,道:“我也不知道!我没管过田庄,不知道这个季节都种些什么?”
孟芳苓听了哈哈大笑。
她们就招了何瞳娘和李冬至过来打叶子牌。何瞳娘又问这些日子陆氏怎么没有过来,说萱萱天天吵着要姐姐。
姜宪就和何大舅太太、孟芳苓商量,要不要请了杜慧君到家里来唱堂会:“反正这段时间总是下雨,天气也越来越冷,没什么好玩的,不如在家里听戏。”
太皇太后是个怕吵闹的,慈宁宫不怎么唱戏,孟芳苓以前接触的很少。自打来了西安之后,跟着夏夫人等人经常听戏,不仅喜欢上了听戏,有时候还会自己哼上两句。
姜宪很是惊奇,跟杜慧君打了个招呼,杜慧君立刻上赶子送来了两个十一、二岁的戏子,有时候就陪着孟芳苓唱上几句。
孟芳苓听了却笑道:“好玩归好玩,却不可玩物丧志。若是郡主想请客,不妨请了杜大家来唱戏,若只是打发时间,我看就不必了。”
姜宪想让孟芳苓轻快些,笑道:“横竖是打发时间,干什么不都是打发时间?我看请杜慧君来唱堂会就挺好。”
何瞳娘和李冬至都想听堂会,在旁边跃跃欲试地想说些什么,却又不敢说。
姜宪突然脸色一变。
大家都吓了一大跳。
孟芳苓忙道:“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随着姜宪月份的加重,大家的心都跟着悬了起来,还不敢让姜宪看出来,怕她害怕或是紧张、担心。
姜宪这脸色一不对,孟芳苓的心弦也就跟着紧紧地绷了起来。
“没事!”姜宪说着,摸了摸肚子,道,“孩子好像踢了我一脚……”一句话没有说完,神色又是一变,道,“我,我感觉有些不舒服……”
何大舅太太吓得脸都白了,道:“那医婆不是说要到十一月中旬吗?这才十月底!”
俗话说,活七不活八。
也就是说,若是早产,七个月大的孩子生下来通常都能活下来。可若是八个月的孩子生下来,却十之**保不住。
姜宪算来已经怀了八个月了!
孟芳苓也神色大变,忙道:“快去请常大夫过来。”
何大舅太太也顾不上尊重孟芳苓是由慈宁宫出来的,是太皇太后派来的了,急急地道:“这个时候找常大夫有什么用啊?得把柳娘子、王娘子和两个医婆找来!”
☆、第八百四十七章 虚惊
孟芳苓面对汪几道等内阁辅臣的怒火时都能淡定自如,不动如山,此时听到何大舅太太的声吼,居然慌慌张张地应了声“哦”,起身就向外跑,跑了两步才回过神来,屋里多的是服侍的小丫鬟,哪个不比她对甜水井的宅邸熟悉?哪个不比她腿脚好使?她放着正经的事不做,去做小丫鬟的事,真是被吓慌神了!
她忙喊了个小丫鬟去叫人,自己则回过身来握住了姜宪的手,沉声道:“没事!家里早就把什么都准备好了。你不用担心!你先躺会儿,柳娘子她们马上就到!”
姜宪点头,觉得肚子越来越疼,心里也有点害怕起来,由孟芳苓和何大舅太太左右地扶着上了床。
很快,柳娘子几个就跑了进来。
柳娘子忙道:“快去烧了热水进来。要用我之前嘱咐你的新铜壶烧水。要快!”
服侍姜宪生产的那批小丫鬟媳妇子早就在柳娘子的指使下演练过好多遍了。此时并不慌张,有的跟着柳娘子进了屋,有的去烧水,有的拿了之前准备好的帕子进来。
姜宪睁大了眼睛,道:“还不至于吧?!”
柳娘子抿着嘴,神情严肃,道:“郡主不可大意,还是让我们看看的好。”
说话间,听到消息的情客和百结也赶了过来,对何大舅太太等人道:“舅太太,孟姑姑,金二奶奶,大小姐,先过去东厢房坐吧!若是郡主要生了,怕是要换到产室去。”
她们在这里就很不方便了。
何大舅太太应了声,仿佛无声的鼓励般捏了捏姜宪的手,这才和孟芳苓等人出去了。
小丫鬟烧了水进来,柳娘子用热水净了手,犹豫了片刻,这才轻轻地摸着姜宪的肚子道:“我摸这里郡主有没有什么感觉?”
姜宪只觉得肚子不舒服,具体哪里不舒服却是说不出来。
柳娘子只好又用力地摸了摸她肚子的其他部位。
有时候姜宪说没感觉,有时候又说有点疼。
王娘子朝着柳娘子直使眼色,两个医婆更是立在床边不声不响的。
姜宪不动声色地看在眼里,想着女人生产是道鬼门关,要是自己这次去不返,有些事还是得仔细交待清楚才行。
她问王娘子:“你要说什么?”声音前所未有的冷厉,吓了王娘子大跳。
“没,没什么……”王娘子应着,姜宪眼瞥过来,目光冰冷如刀刃的反光,让王娘子心中颤,原本准备私底下对柳娘子说的话就这样脱口而出:“我,我觉得应该直接看看开了几指?这样按来按去的,未必能看出什么来,还容易耽搁事……”
姜宪朝柳娘子望去。
柳娘子眉眼都没有动下,已经抓了姜宪的手在给她把脉。
姜宪讶然道:“你懂脉象?”
“多多少少懂点。”柳娘子道,神色依旧严肃,却在这刻让姜宪莫名地觉得很可靠,“不用看开了几指,三指之前都不可能生,而且郡主是头胎,没那么快!”
王娘子张了张嘴,没有说话。
柳娘子自从来了之后就处处抢先,有好事,自然是她的功劳,可若是坏了事,第个倒霉的也是她。
王娘子只想平平安安地回家,不想惹这么多是非。
柳娘子的行径她就很看不惯。
柳娘子却没有管这些,继续给姜宪把脉。
姜宪也做了个决定。
她道:“我生产的时候,你们都听柳娘子的!”
柳娘子讶然。
两个医婆的脸色顿时有点不好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不敢不应。
柳娘子也很惊讶,可她的注意力很快就回到了姜宪的身上。
她沉吟道:“郡主,我觉得您这不是要生的样子,怕是怀中的胎儿下落,入了盆,让您感觉到不舒服而已。我觉得应该请常大夫来给您把把脉。”
姜宪愕然,请了常忍冬过来。
常忍冬给她把了脉,也觉得还没有到生的时候。
可这些也不过是从脉像上看,具体是怎样的,却只能等着姜宪作才知道。
李谦沉着脸,还穿着铠甲就大步走了进来,道:“怎么样了?”
姜宪朝他伸出手去,不好意思地道:“可能是虚惊场。”
因为怀孕,她的手也有点肿,白生生的,像暄的馒头。
李谦心里就不好过,又因为刚从校场里赶回来,还穿着铠甲,只能站着和姜宪说话,道:“没事,没事。让常大夫和两位娘子在这里等会儿。如果是虚惊场就再好不过了。”
姜宪这还没有足月。
姜宪点头。
李谦去换了身衣裳,坐在床头陪着姜宪说话,又喂她吃了何大舅太太吩咐煮的红糖鸡蛋,姜宪直都没有动静。
到了晚上,大家都知道姜宪白天时候只是感觉有点不舒服罢了。
但李谦还是让常大夫和柳娘子等了夜,姜宪再没有什么异样了,这才把人放回去。
大家因此不仅没有松口气,反而更紧张了。
而且这种紧张的气氛连姜宪都感觉到了。
等到她真正生产的时候,却来得悄无声息。
前刻她还抱着李谦的胳膊睡得又香又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