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慕南枝-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宪逗着鸟叫。
    没两天就进入了五月,山西官场都已经知道李长青曾经在宫中做过侍卫的长子李谦得了曹太后的青睐,由她做主,将嘉南郡主许配给了李谦。
    大同总兵府每天人来人往,道贺的人川流不息。就是姜律也大呼受不了,躲到了内宅陪着房夫人。
    姜宪仗着自己是即将出阁的小姑娘,就更不会去应酬那些客人了。
    可怜了齐夫人和齐单、齐双,忙得团团转,房夫人还有心情拉着孟芳苓、白愫和姜宪打叶子牌。
    房夫人惦记着去接聘礼的李谦:“也不知道走到哪里了?有没有遇到劫匪?这两天都没有音讯,我这心里慌得厉害!”
    万一要是因为这聘礼李谦出了什么事让姜宪怎么过?
    她想到了安定公主的死。
    忙派了个小厮去门口等:“……没有大姑爷的消息,你就等着去扫后院去吧!”
    小厮松了口气,去了外院探听李谦的消息。
    到了晚上,他欢欢喜喜地来给房夫人报信:“夫人,李大人他们安然无恙地回来了。”
    房夫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不由又好奇起来,道:“那李大人他们路上遇到劫匪了没有?”
    “当然遇到了。”小厮眉飞色舞地道,“听说那些劫匪个个凶神恶煞似的,可遇到了李家的那些护卫,一个都没有逃脱,全被李家的护卫给杀了。从太原到大同的驿路上都血流成河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立威 

    “胡说八道!”房夫人喝斥那小厮道,“什么血流成河?不过是几个毛贼罢了,不要人云亦云的。那些流言蜚语就是这样传出来的。”
    小厮好心却惹了教训,脸色大变,战战兢兢地低头认错。
    房夫人这才面色微霁。
    姜宪出阁是喜事,沾了杀戮,就不吉利了……
    房夫人教训了那小厮几句,这才放他走。
    可这件事到底在房夫人心里留下了印迹。
    她悄悄地找了姜律来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李家不会是真的见了血吧?”
    “那怎么可能!”姜律一反之前提起李谦就横眉竖目的态度,笑道:“娘,这流言蜚语是怎么一回事?别人不清楚,您还不清楚吗?那年灯会,爹在路上遇到了十六婶,就让随从送了十六婶一截路,结果没几天京里就传出爹在外面养了外室的消息,又过了几天,传出爹在外面有个私生子……那么大一笔聘礼,不仅是山西,就是隔壁河南、陕西的黑白两道都被惊动了,打这笔银子主意的就更多了,李家肯定要杀鸡给猴看,处置了几个不长眼的,就被人传成杀人如麻,您想想,九边素来是重镇,卫所林立,哪有什么劫匪?就算李家想杀人如麻,那也得有人给他们杀啊?何况保宁下嫁是喜事,他们积福还来不及,怎么会轻易杀人?您就放心好了,那都是没有的事!”
    房夫人放下心来。
    姜律笑道:“妹妹出阁,我也给添个箱吧?多的没有,送她五百两黄金好了。”
    房夫人骇然,道:“你什么时候攒下如此多的一笔私房?这钱你爹知道吗?你不会在外面打着镇国公府的旗号作了些什么不妥当的事吧?”
    姜家虽然富有,儿子养得却严厉。姜律的月例不过五两银子。直到他到大同来历练,才涨到了五十两银子,有时候不够,房夫人还悄悄地塞些体己银子给儿子,姜律手里几乎没有什么私房。
    姜律嘿嘿笑,低声道:“娘,这是爹给我做面子的。”
    房夫人松了口气。
    姜律嚷道:“娘,您不公平。我拿五百两黄金您就怀疑我在外面打着镇国公府的旗号勒索贿赂,我爹私下给了我五百两黄金您怎么不问他有多少私房钱?小心爹真的在外面养外室……”
    “你这混账东西!”房夫人佯作凶狠地扬手要打儿子,“有你这样编排你爹的吗?你爹是一家之主,人情客往,同僚袍泽,哪里不要应酬,手里有点银子怎么了?这镇国公府都是他的!”
    姜律抱头鼠窜着跑出了正院。
    福升闷着头笑。
    姜律却面色一正,盯着福升道:“你笑什么笑?”
    “我,我没笑!”福升强忍着,一张脸涨成了紫红色。
    姜律道:“你去帮我把李谦叫过来。”
    福升愕然。
    姜律挑眉,眉宇间盛气凌人:“这混蛋,居然利用这次送聘礼的机会大开杀戒,把个山西绿林搅了个天翻地覆,别人求情都求到我这里来了。”
    福升还是愣愣的。
    姜律抬脚就想踹他,想到他才刚刚伤愈,把抬起来的脚就收了回来,道:“李家早早就放出消息去,说聘礼包括黄金二千两,白银五万两,嘉南的陪嫁更是高达千万两白银,这就好比一碗水倒进了油锅里,炸得人连个躲得地方都没有,北地几省全都知道了。他们家的聘礼还好说,时间紧迫,外省的那些大盗得了消息也来不及赶过来,等到送陪嫁的时候那可就热闹了,不弄出个群英会来,也会弄出个满堂彩。就看有多少人打陪嫁的主意了。别人是恨不得藏着掖着,他倒好,摆出来个打擂台的姿势,也不管青红皂白,谁敢靠近送聘礼的队伍,一律杀无赦……”
    福升憨憨地道:“这不是很好吗?一次把问题都解决了。以后不要说山西了,就是北六省恐怕没有不知道我们家姑爷威名的了。”
    “好什么好!”姜律恨不得敲开福升那榆木脑袋,“人家还以为李家想借着这次和我们姜家联姻的机会立威呢?再说了,他要是杀错了人怎么办?沧州威远镖局的杜总镖头不就想办法找到我跟前来了吗?说前几天威远镖局几个送货的趟子手压根不知道那些人是劫匪,以为是寻仇的,所以站在旁边看了看,却被李谦当成是同伙给一起端了……”
    福升撇了撇嘴,道:“难道还让姑爷一个一个地去辨认不成?这种事不是遇见了就要躲得远远的吗?要是换了我,我也一样,谁敢靠近就视为同伙一起解决了。一了百了。问来问去的,那些人还以为姑爷怕他们呢!大公子,您是没有和那些绿林上的人打交道,他们是典型的欺软怕硬,看菜下饭,不狠狠地敲打一番不知道厉害。反正我觉得姑爷这样挺好,清清楚楚地把话搁那里,不听的全都杀了。”
    “嘿!”姜律侧目,“我没看出来你还挺喜欢那个李谦的?”
    福升完全没有觉察到危险,傻笑道:“我觉得郡主的眼光挺好,与其嫁给靖海侯世子赵啸,不如嫁给李谦。靖海侯世子高高在上的,觉得和他说不到一块去!”
    “你给我滚!”姜律那一脚到底还是没有忍住,“等会你不会说我也高高在上的,和你们说不到一块去吧!”
    福升抱着腿直喊冤枉:“我是觉得我们家姑爷能一口气把那些人全都给撂倒了,也算是个英雄人物——他把人引来了,好歹自己收拾了,没有要姜家或是齐家给他善后,总比有个什么事就指望着姜家给他出头好吧?”
    姜律瞪了他一眼:“你能不能听话听音?我是说他不应该杀人吗?我是说他不应该利用姜李两家联姻的事立威!”
    福升明白过来,可他还是忍不住要为李谦辩解几句:“您不是总告诉我,办事要灵活机变,特别是在战场上,抓住一个可乘之机就要大胆地尝试,不能让机会白白溜走。李家初到山西,正是要站住脚跟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机会有什么不好的?他们家聘礼丰厚,郡主的陪嫁也不轻,正好让别人知道我们两家是如何重视这门亲事的,这有什么不好的?”
    姜律拂袖而去。
    福升有点傻眼。
    他还从来没有把大公子气成这样过!
    福升在心里直嘀咕。
    他到底要不要请了姑爷过来啊?!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下聘 

    姜律最后还是没有插手这件事。
    因为李家来下聘了。
    红漆描金礼盒上面铺着大张喜纸,白花花、金灿灿的元宝,圆溜溜、胖乎乎地呈宝塔模样地垒在礼盒上,被一列穿着喜服的小厮抬着,鱼贯着走进了大同总兵府。
    太阳光下,那些金元宝、银元宝刺得人眼神发亮,
    围观的百姓里三层外三层拥在大同总兵府门口窃窃私语。
    “快看,快看!真得有二千两金子,五万两银子了!”
    “你数过了?”有人质疑,“说不定礼盒底下垫的是纸呢!我们隔壁王家娶媳妇的时候,说的是三十六抬,结果一抬里面就三件东西……”
    有人反驳:“我在银楼里做过伙计,一看就知道全是二十五两一个的大元宝,你再数数抬数,不可能做假。”
    “前面的已经进了府,后面的已经排到了西大街,到底有几抬,有谁数过没有。”
    “之前数了,后来听你们说话,就不记得抬了多少抬进去了。”
    “反正聘礼很多。”有人道,“至少在大同从来没有看见过。”
    有人接话:“恐怕就是太原也不多见。只有京城里侯伯之家嫁女儿,才可能有这样的排场。”
    “侯伯之家嫁女儿算什么?听说郡主有一千万两银子的陪嫁。李家发财了!”
    “我怎么听说有一千五百万两!说是之后太皇太后又让人送了五百万两的添箱钱。”
    “不可能吧!我怎么听说国库也就五百万两银子?皇上应该马上要大婚了吧?国库里的钱都给了郡主做陪嫁,那皇上成亲的时候怎么办?难道还要加赋不成?”
    这话一出大家都纷纷议论起来。
    就有人道:“你们这些人不识字也看不懂邸报,什么也不懂,只会瞎嚷嚷。皇上成亲和郡主出阁,钱都是从宗人府里走,也就是从皇上自己的小金库里走,与国库一点不相干。到是今年倒春寒的时候太长,草原上的水草丰盛,今年应该不会打仗了。”
    话题一扯就偏了。
    孙世鼎穿着件普通的靓蓝色夏布夹袍,戴了顶黑色的毡帽站在人群中,越听脸色越难看,没等李家下聘的队伍走完,他就从人群中挤了出来,穿过一条窄巷,来到人烟阜盛的西街,穿进了对面的一条巷子,进了间僻静的客栈。
    一个青衣文士正在客栈的上房等他。
    见他拱手行了个礼,道:“怎么样了?”
    孙世鼎却没有那文士那么随意,他先是恭敬地喊了那文士一声“郑先生”,然后才道:“真有二千两黄金、五万两白银,还有成匣子的金银首饰,龙凤喜饼、喜果,统共算下来,我看那聘礼没有二十万两也有十五万两。”
    “这么多!”郑先生一愣。
    孙世鼎的神色黯淡下来,低声道:“听说李谦把那些试图抢劫聘礼的人都杀了,是真的吗?”
    这位郑先生是山西布政使丁留的幕僚。
    孙世鼎去山西总兵府送钱,却被李家的管事告知李长青去了汾阳老宅,他等了几天也没有等到人,知道这是李长青交待下来,不见他。
    他急得不得了,却被丁留叫了去,让他陪着这位郑先生走一趟大同。
    孙世鼎哪里敢说个“不”字,好吃好喝地服侍着这位郑先生到了大同,挑了间门脸不大却小有名气的客栈住下,等着看李家来下聘。
    “是真的!”郑先生仿佛想到了当时惨状般面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道,“你是没有看见,像修罗似的,血溅四野啊,真的是一个都没有放过,甚至没有报官,有两个逃到了驿站,求驿站的驿丞帮着报案,可没等驿丞开口,李家追过来的人就把人给杀了,当着驿丞的面,就那样杀了。
    “他可真嚣张!
    “现在按察司的吴大人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到处打听谁能和李谦搭上话,想劝劝李谦,或者等到接亲的时候,让李谦同意按察司的人也去帮忙。不然让他这样搅合下去,山西境内要一片腥风血雨了!
    “到时候只怕连丁大人也要受牵连!”
    “真没有想到!”孙世鼎喃喃地道,“他刚生出来的时候,白嫩嫩的一个小孩子,乌黑的眼睛一眨一眨的,不知道有多漂亮。李长青一直怕他老婆嫌弃他,会跟别人跑了,直到孩子生下来,这才放心,觉得他老婆就算是看在孩子的面子上,也会和他继续过下去。对李谦那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们当时都说,你这样教孩子不行,以后养出个纨绔来的。谁知道还是他李长青的命好,李长青倒是把这孩子惯得不成样子,她老婆却在教养孩子上十分的严厉。只可惜他老婆生孩子的时候伤了身子骨,之后他们再也没有生养过。我瞧着李长青的老婆十分的贤惠,还打算李家若是有个女儿,就让济延娶了她……”
    他絮絮叨叨的,不过是在后悔没有继续和李家保持通家之好的关系。
    郑先生自然看得出他那点小心思,想到孙世鼎逢年过节时对自己的孝敬,想了想,还是提醒他道:“那李谦,我在巡抚胡大人府第见过他一面,那可是只笑面虎。你还是小心点的好!”
    孙世鼎听着心肝直颤,道:“难道丁大人他们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只能就这样睛睁睁地看着他杀人?”
    “不然你想怎样?”
    郑先生说着,忍不住眼底闪过一丝嘲讽之色,道:“他不过是杀了几个劫匪而已!如果是从前,告到兵部就行了。可如今他娶了嘉南郡主,保的又是给嘉南郡主的聘礼,要说理,只能到皇上面前去说去。你觉得皇上是会帮丁大人还是会帮李谦?”
    孙世鼎被咽得说不出话来。
    郑先生道:“再说多了,皇上知道李谦杀了那么多人,说不定还会把丁大人和吴大人叫过去问,山西境内怎么出了这么多的劫匪?平时怎么不见折子上有提起过?最后说不定还怀疑丁大人和吴大人掩饰太平,掩饰民情……”
    他说着,叹了口气,不知道是怅然还是羡慕地道:“现在的李谦可大不一样了!我们丁大人遇到了他,都要礼让三分了。”
    孙世鼎无语。
    大同总兵府,三百六十抬的聘礼一溜排地摆开,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忙碌着招呼客人的小丫鬟们的目光都不由地在上面停留几息的功夫。

☆、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定 

    那些明晃晃的金银不必说,就是那喜饼,也做得十分用心。
    大红色洒金的纸匣子,在龙凤暗纹上印着“花好月圆”的吉祥图样,用绸带系着,打成了个如意结,精致得像装首饰的匣了。
    齐夫人看了,对贴身的嬷嬷道:“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讲究的喜饼,李家肯定是花了大力气的。”
    这喜饼可是夫家拿来送给娘家请客用的,是夫家的脸面。
    那嬷嬷不住地点头。
    齐夫人拿了一个去给房夫人看。
    房夫人很是满意,笑道:“我也是第一次看见用纸匣子装喜饼的,而且这纸匣子做得很结实,吃了喜饼,这纸匣子还能装点别的东西。以后我们家阿律成亲,我也学着用纸匣子装喜饼好了,比用张牛皮纸包着,贴个红喜字用麻绳系了可好看多了。”
    也只有像姜家、李家这样的人家才有钱财这么办。
    齐夫人在心里想着,把李家送来的聘礼单子递给了房夫人,笑道:“李家还给郡主打了一千两金子,五百两银子的首饰。”
    房夫人有些意外。
    论起金饰首饰,天下最好的东西几乎都在内宫了。
    有了太皇太后和太后的赏赐,李家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折。
    “我看看!”房夫人打开了礼单,“赤金百宝步摇一对,赤金累丝云形发簪一对,赤金桃实莲花金簪一对,赤金祥纹如意发簪一对……”
    齐夫人总算是听明白了,李家送来的金银饰品中,多为赤金或是嵌百宝的。赤金不用说了,只要有金子就行,镶百宝是指镶各色宝石,既是镶了各色宝石,这些宝石的个头就不会太大,不会像太皇太后赠给姜宪的首饰里,有什么镶红宝石流云纹发簪一对,镶祖母绿分心一枚,这样单个的镶嵌,宝石最少也得有鹌鹑蛋大小,这些宝石,别人得了一颗都会当传家之宝珍藏,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而且那天她帮着房夫人一起整理首饰的时候,她曾亲眼看见了一枚玉挑心,上好的和田玉上镶的是颗猫眼石,有鹅蛋大小,据说是太皇太后出嫁的时候王家的陪嫁之一。她当时还在想,难怪京城里的那些贵妇人戴首饰出去的时候身边要专门跟着人,以防首饰掉落了好捡起来……
    姜宪的陪嫁和李家的聘礼对比之下高低立现啊!
    齐夫人不由微微叹气。
    房夫人则在心里想,这李家也算是懂事的了,知道兑了新金给姜宪打些平常的首饰,戴是戴不出去的,赏人倒是有几分体面。
    她和齐夫人一起去了姜宪住的厢房。
    姜宪穿了件大红色刻丝八宝纹的褙子,为了等会好插簪,乌黑的青丝挽了个坠马髻,正坐在临窗的大炕上由孟芳苓喂着蛋羹,她一面吃,还一面道:“我要吃颗红枣。”
    齐夫人这才发现这蛋羹是和红枣泥搓成的小丸一起炖的。
    这样的吃法她还是第一次见到。
    孟芳苓有些犹豫。
    房夫人已道:“不许给她吃红枣,她的肠胃太差,她吃了不消化。”
    “我就吃一个。”姜宪很喜欢吃这种炖在蛋羹里的红枣,她笑嘻嘻地道,“前些日子塔院寺的鸿一师傅来给我诊过脉,说我好着呢!那塔院寺的鸿一师傅,可是高僧。您要是不相信,可以问齐夫人。”
    她说着,朝齐夫人望去。
    一双黑白分明的妙目,如白水银里浸了丸黑水银似的,让齐夫人小小地惊艳了一番。
    她不由点了点头,笑道:“塔院寺的药僧在我们这里很有名望,轻易是请不到的,医术也很高明。”
    “我不管他的医术有多高明。”房夫人一改从前的随意宽和,态度坚决地道,“你从小是由田医正把得平安诊,田医正说你能吃你才能吃。”她说着,吩咐余嬷嬷,“你等会跟门上当值的小子们说一声,田医正家是世袭的太医,不好随意走动,就介绍了他的世侄过来。这人姓常,名忍冬,以后郡主的身体就由这个叫常忍冬的帮着调理,郡主以后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你们都要问问他。不可随着郡主心性自己乱来,都听明白了吗?”
    最后几句,却是说给情客、七姑等人听的。
    屋里服侍的齐齐曲膝应“是”,气氛有些紧张。
    白愫忙笑着打岔,道:“保宁的性子您又不是不知道,您不拦着,她也就尝一口,您要是拦着,她总要找个机会尝一尝。我看谁也来不成,得让姑爷煞煞保宁这性子才成。”
    众人哄堂大笑。
    姜宪的脸火辣辣的。
    她想到前世被李谦压得死死的,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管是庙堂之上的还是她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别人都说,夫妻是床头打架床尾和,今生她做了他夫人,那他还敢样样都对她说不行吗?
    姜宪突然有点盼着早点成亲。
    到时候就知道李谦到底有没有那胆了……
    屋里的气氛又重新热闹起来,房夫人的脸上也有了笑意。
    她嗔怪着姜宪:“李家的人马上就要到了,你怎么这个时候还在吃东西啊?”
    姜宪呵呵笑。
    白愫横了她一眼,道:“她一大清早的起来给鸟喂食,还怕炮竹声惊了那对黑枕,让人提到后院的柴房里守着才放心。草草吃了半个馒头,到了梳头的吉时,只好先梳头,等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她又喊着肚子饿了,灶上匆匆忙忙地给她煮了碗蛋,呈上来的时候妆才画了一半,孟姑姑气她顽皮,又怕她笨手笨脚的万一把蛋羹打翻了怎么办,就让她坐在炕上别动,喂她吃食……”
    姜宪五岁还从来不曾自己拿过勺子和筷子,后来白愫进宫,她见白愫自己吃饭,也要自己吃饭,结果那年太皇太后的寿诞,她把碗鸡汤洒在了衣服上,把太皇太后吓得脸都白了,慈宁宫人仰马翻的,寿也没拜成……
    白愫还记忆犹新。
    姜宪赧然。
    齐夫人这才发现姜宪敷了粉,描了眉……只差最后涂抹了口脂妆就成了,不禁笑着摇了摇头。
    房夫人却是眼睛一涩。
    他们家保宁,还是个不懂事的小丫头呢,这就嫁了出去,没有她和太皇太后在身边,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居家过日子。有时候这身份显赫也没有用,使起绊子来,扮起无辜来,越是那出身卑微的女子就越是拿手,她们早就被生活磨练得知道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像保宁这样的,从来不知道饿是什么滋味,冻是什么感觉,反而把自尊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遇到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最容易受到伤害!
    她转过身去,用帕子擦了擦眼角。

☆、第二百三十章 插簪 

    可惜屋里的人很多,房夫人就算是转过身去,也让人发现了她在抹眼泪。
    齐夫人忙搂了她,道:“你看姑爷这聘礼,有几个比得上?您有什么不放心的,快别掉眼泪了,李家的人马上就要过来了。”
    房夫人点了点头,见姜宪睁大了眼睛望着她,满脸的担心,想着今天是她的好日子,就算自己再难过,也不能这个时候哭出来,破坏了气氛,遂强打起精神来笑道:“我这不是看着这孩子没心没肺的,替她着急吗?你们说,有谁马上要下定了,还只知道惦记着吃的?”
    大家又是一阵笑。
    姜宪心里有点难过。
    前世外祖母、大伯母倒是欢欢喜喜地把她送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