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绣-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爷爷奶奶,婶子我走了。”虎子匆忙告别也走了。
  张氏凑过来笑嘻嘻的问道:“巧兰,你看大人给你送了啥了?”
  巧兰把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卷子素面白色的库缎,剩下的还有五十两银子,跟书籍,这书竟然是绣谱的古籍,“哎呀!奶奶,是绣谱古籍啊。”她惊喜的大喊一声。
  别的倒也罢了,其实巧兰不算稀罕,她是绣娘啥好料子都见过,过手绣过,倒是这绣谱类的古籍轻易不多见。
  “哦,我看看。”老太太一听也来了精神起身来到小桌子前,拿过书籍仔细的对着阳光翻了了翻,忍不住赞叹的点头,“这个小子还真是个机灵鬼,这是挠到你的痒处了,不给他精心绣都不成呢。还有什么?”
  “还有库缎,正经的素面,这料子可真是难得。”巧兰微微点头。
  “库缎啊,我听说很贵的是吧?”张氏也惊呼一声。
  老太太点头,“确实很贵,是宫里进贡的其中一种罢了,不过这种可以在外面买卖,江南多些,但价格也不便宜。”
  “乖乖,这要是弄坏一点能赔得起不?”张氏这会有点明白,为啥家里人把巧兰的手看得那么重,轻易也不让干磨损手的活计,实在是赔不起这料子啊。
  巧兰顿时笑了,“这东西就算赔得起也要得罪人了,能拿出这样东西的人一般都是权贵,绣娘是惹不起的。所以我们在绣的时候都是十分小心的。”
  记得以前她在绣楼干活时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件古董的古绣屏风拿来做修补,原本归自己绣的,但被另一个年纪大些的绣娘给抢去了,非说她能修补好,经理也就同意让她干了,她到底也是高级技师呢。
  结果给人家绣坏了,经理被老板痛骂,被客户带出去狠狠痛殴了一顿,在医院住了好几天呢,那个高级技师再没见过,后来很长时间后才发现她的一只手没了,在街上给别人缝补衣服了。
  最后那个屏风还是自己用尽全力给补好的,老板奖励了她一辆好车,客户也转怒为喜,送她一个鼻烟壶,还是古董价值二十多万,而那个修补好的紫檀雕花古董古绣屏风经过拍卖卖了上千万。
  干他们这一行,万事都要小心,能出得起钱玩雅致的人都不是简单人物,一个不小心就会连命都丢掉呢。
  巧兰没给嫂子说这些可怕的事,她能走到今日,全凭的是谨慎仔细,用心努力换来的成果,不然早就不知道在哪了。
  “乖乖!”
  巧兰没再多说什么,拿着古籍回去了,欣喜的看了一下午的书,发现了好几个自己以前琢磨不准的古绣针法,真是欣喜万分。
  第二日李叔过来了,满脸笑容,“丫头,料子你收到了么?”
  “李叔快坐,喝水不我给你倒水去。”巧兰赶紧招呼着。
  “不忙,我已经仔细问过县太爷了,老太太是书香世家出来的,喜爱雅致清逸的东西,县太爷打算让你绣个炕屏,大件的估计是来不及了,我没敢接。至于绣什么县太爷说随你心意,他看了你绣的寿图和富贵花开,十分满意,由你自己斟酌就行。”
  “可以,炕屏可以来得及。”巧兰琢磨了一下点点头。
  “县太爷给了我一千两呢,他说不能亏了你,你的东西值这个价。钱我带来了。”李叔昨儿个没来,一是有事二是为了等县太爷召见,去把这事落实了。
  心里对这丫头更是特别满意,不忘恩有了好事也没撇下他,坚持要从自己这过手,是个不错的丫头。
  李叔拿出手帕,展开里面是几张银票,“我特意给你换的,大小面额都有,方便储存,你要需要什么自己再去兑换也行。”
  “谢谢李叔,您都帮我想好了呢。”
  一共是九百两,绣楼要收一成的分成,这也是为啥不愿意撇下李叔的原因,银钱没多少,但图个以后长久的联系,京城那块的生意巧兰很想要,这打通了路子,以后就是长期的活了,不愁赚不到银子,这京城一块离不开李叔的联络。
  “客气啥,咱们啥关系。这回你要好好绣,这可是京城第一个客户,绣楼的东西可以放一放,明年年底之前弄好都行,那个不着急。”李叔叮嘱她。
  “是,您放心,我晓得呢。”巧兰漏出甜美的笑容。
  “那行,你需要什么就让人通知我,我给你预备上。”李叔说的是有关丝线之类必备的东西。
  “知道了,您放心吧。”
  “嗯,那我回去了,店里还有事呢。”李叔点点站了起来。
  “她叔要走啊,吃个饭再走吧。”李母赶紧出来招呼。
  “不了,店里有事要走了,甭客气。”李叔摆摆手就走了。
  “妮子,多少银子啊?”李母没瞧见银子。
  “一千两去掉李叔的,还剩九百两银票。”巧兰也没瞒着。
  李母瞬间瞪大了眼睛,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第034章 打算
  “乖乖里格隆!”李母惊得眼睛都直了。
  巧兰呵呵的笑,“娘,我的东西就是这个价啊。”
  这还便宜了呢,自己要是住在江南这样的地方,一副图就能一炮而红了,这青山县到底是个小地方太闭塞了,要不然他为啥看中京城的活呢,那的人有钱啊。
  李母愣愣的不知道该说啥了,李老太太出来了,刚才在屋里都听见了,“行了,该干啥干啥去吧,嘴巴封紧点。”脸也掉了下来。
  李母缩缩脖子赶紧回厨房做饭去了,今儿吃菜粥,包谷面的馒头,外加两样小菜,和自家院子种的青菜来一盘就行了。
  “奶奶,这钱?”巧兰捧着钱递给奶奶。
  “你自己留着吧,回头去县里的时候存在票号里,等到金子掉价的时候拿出来买成金子,这东西才是长久留存的。”老太太提点巧兰。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还是奶奶最厉害。”
  巧兰笑嘻嘻的拉着李老太的袖子撒娇。
  “你打算绣什么呢?”
  “小炕屏没多大,我打算临摹大家的画,不过我在犹豫要不要带诗文。”
  要是现代就不用犹豫了,但这里是古代她有点犹豫的,诗文这东西很容易引起麻烦,所以要谨慎一些。
  “带不带都可以,配上应景名家的诗词,也不要紧的,别选有忌讳的词就行,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家诗词是没关系的。”老太太自然是懂巧兰的顾虑。
  “那我先画下来然后让县太爷看一眼,行不?”巧兰觉得还是要谨慎点,让主家验看过再说吧。
  “嗯,你想的周到,可以。”老太太一听满意的笑了。
  巧兰说干就干,为了稳妥起见,她选择了自己绣过画过很有功底和经验的大家字画,她铺开宣纸,想了想,先画了一幅红梅雪景图,看了看似乎觉得不是很理想。
  紧接着又画了一幅名家的玉堂芝兰图。
  这个时代虽然是她没听过的朝代,但和明代差不多,很多名家诗词字画几乎都有流传,他家老太太是有藏书的,轻易不给人看,一些字画也是有的,本尊以前也跟着临摹过名家字画。
  作为巧兰自己学的就是国画和工笔画,临摹名家字画提高自身的素养是必备的,这方面她的天赋很高。
  老太太进来了,瞧了瞧两副图,“我看县太爷选择玉堂芝兰图的可能性大些。”
  “我也觉得,要不然在画一幅墨竹图?”
  巧兰征询祖母的意思。
  祖母想了想摇头,“过寿喜庆点为好,墨竹图送给爷们会更好一些,老太太么,兰或梅花就很好,菊么到可以来一幅。”
  “对呀!我怎么忘了菊花了,您等等,我再画一幅您瞧瞧看。”巧兰一拍手掌,想起自己要画什么了。
  当即挥毫,现场画了一幅菊从飞蝶图。
  老太太仔细看了一番,微笑点头,眼里是掩饰不住的赞赏,“不错,画出了风骨,难得的是画出了菊花恬淡安详的风骨。这副可以留着。”
  “那就这三幅,您看怎么样?”
  “我看可以,不用诗词也很好。”老太太赞成巧兰的谨慎。
  “那我回头拿去给县太爷看看,选定了就开始绣了。”
  “可以。”
  巧兰把画收了起来,打算让学武过两日帮自己把画拿去给县太爷看看,他要是觉得合适就这么绣了。
  一大早传虎就过来了,一身短打扮看着很精神利索,还背着一把弓,学文和学武也准备好了,叫了兄弟几个一起上山。
  “东西都带了么?”李母追出来问道。
  “都带了,回去吧,明儿就回来了。”学武摆摆手。
  一行人进了山,李母到也不担心,人多么。只是去砍木头去,也不会耽搁太久。
  巧兰将县太爷的事先放下,专心绣自己的飞仙图。
  县太爷的图其实不太着急,她估算了一下自己应该能在明年过年前把两副图全部绣完。
  天渐渐的冷了,树上的叶子也都掉光了,李母也开始准备冬日的储备了,开始在院子里晾晒各种菜干,还有腊肉等等。
  院子里能铺的地方全都给铺满了,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了,巧兰每次出屋都变得不方便了。
  “娘啊,咱家真的要盖个大院子了,这个院子太小了,放不下,你看我哥的药材都没地方晒了。”
  连猪圈羊圈顶棚都利用上了,真的是见缝插针了。
  李母看了一圈,晒的各种各样的菜,还有药材,笑的止不住了,“是不够用呢。”
  “奶奶,我还是想把咱家后院那块空地全都改成宅院,多起几个房间,连带粮仓都弄大一点,以后清远清刚大了也好娶亲,弄成相连又各自独立的小院子,挨的近点,但又能有自己的空间,你说好不好啊?”巧兰都想好了。
  “哦,你打算怎么相连又独立啊?”老太太笑了。
  “就像城里那些几进的院子一样啊,走回字形,内外院用院墙隔开,种上不同的果树花树,或者菜地,各自隔开又能保持互通有无,多方便啊。咱家多圈一块地也这么盖。”
  巧兰想的还是挺符合这里的时代要求的,盖三四层不合适,那是店铺酒楼才那么盖呢,这里居家都是平房或者是院子几进样式的。
  老太太琢磨了一圈,“可以,给你单门盖一座院子就在咱家旁边好不好?”
  主要是老太太舍不得巧兰,希望巧兰成亲以后也能时常回来住住,巧兰有手艺不愁没钱,为啥不能让自己过的好点呢。
  “成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得闲了我还能回来住呢,要不然……。”巧兰想着这不有钱了么?干脆就找个机会盖房子。
  老太太打算巧兰的话,坚定的摇头,“不行,你可以帮衬但不能全部从你兜里出钱,这会养大他们的心,这盖房子的钱必须是他们兄弟两个出大头,这没说的。你的院子你自己出一半钱,剩下的一半娘家出,谁家姑娘没出嫁都是家里养着的,凭啥就你例外,就因为你能挣银子就要更加亏待才对?这什么道理?”


第035章 丰收
  大概是有了张氏之前的举动,让老太太坚信有些事不能开口子,异常坚定的回绝了巧兰的好意。
  巧兰吐吐舌头看了看厨房没动静,才悄悄说道:“我得了钱攥着不给家里帮忙,让人知道会不会说我白眼狼啊。”她其实也有点担心。
  “这个家还是我和你爷爷说了算呢,想做主等我们死了再说。”老太太脸色一冷,气势威严冷凝。
  “好吧,那要什么时候才能盖上房子啊。”巧兰撅噘嘴。
  地里出钱是很慢的,想攒够银子盖房子很不容易呢,巧兰担心也是有道理的。爷爷奶奶爹娘哥哥们是真心实意待她好,来这就跟大小姐似得不干活,除了绣花饭都没做几顿,农家孩子养的这么金贵也就这独一家了吧。
  “不急,多时攒够了多时盖,攒不够就不盖,不能养那坏毛病。”老太太铁了心,谁说都没用。
  下午天擦黑的时候一行人从山里回来了,还扛了几根上好的榉木和松木回来,这榉木是做家具很好的材料,据巧兰所知,他们这一片很多人都用的都是榉木家具,一般都是去山里砍,请了木匠做,这就很不错了。
  “呦!真不错呢,都拉完了?”老太太围过来指挥人把木头放进粮仓里,避免下雨受潮。
  “还没有,还找到一根乌木呢,真是好运气。”虎子一脸高兴。
  “真的,太好了。做个妆匣子和梳妆台足够了。”
  “奶奶,给我匀一小块,我做个药箱行不?”学武赶紧凑过来舔着脸要一块。
  “不成,这还不够呢。”老太太抿着嘴摇摇头。
  “哎呦!奶奶求您了。”学武着急了,围着老太太来回转。
  “呵呵呵呵!奶奶给二哥一块吧,他的药箱要不了多少。”
  “就是就是。”学武赶紧附和。
  “哼!算了,给你点碎料吧。”老太太这才点头。
  “呦!还有猎物呢!”李母这才发现虎子和人抬了两只豹子。
  “嗯,正好是一对,扒了皮可以给爷爷奶奶做个褥子了。”虎子笑着点头。
  将豹子挂在院子的树上,准备剥皮了,地上还扔了几只野鸡野兔子。
  学文和守正仁立扛着两棵树回来了,“这是啥呀?挖回来种哪啊?”李母发现这两棵树是活的。
  “这是山里的茶树,学武非要让扛回来,可费了老鼻子劲了,他说他会炒茶,能卖钱,不能卖钱看我不揍你,大老远的从山里弄回来容易么?”学文累的呼哧呼哧的。
  “能活不?”巧兰也稀罕的凑过来看看了看,树上的叶子还是墨绿的呢,闻着真是清香扑鼻的,确实不错。
  “这两棵树长得可好了,移栽了要不要多久就能活过来,没问题。”学武洗了脸擦擦手。
  “巧兰去倒水。”
  “哦。”巧兰赶紧去给大家端水洗脸,然后倒上茶水给大家解渴。
  “山上有果树么?”
  “有,不过野果子都酸涩的厉害,不能要。”学武摇摇头明白妹子是啥意思。
  “婶子我们回去了。”刘家两兄弟要回去了。
  “别走啊,吃了饭再走啊。”李母赶紧追出来。
  “不吃了,回家了害怕我娘惦记着呢。”
  “那你等会,把这鸡和兔子拿回去炖了吃。”李母不好意思让人白忙乎一趟,赶紧拎了两只鸡两只兔子硬给赛到手里。
  “婶子您客气了,都是自己人,帮个忙客气啥嘞!”刘传光摇头摆手不收。
  “虎子,让你弟弟拿回去吃吧,不缺这个。”李母赶紧冲剥皮的传虎喊。
  传虎回过头说道:“婶子给就拿着吧,拿回去给二婶补补。”
  “哎,谢谢婶子了。”传光得了大哥的话才敢收下。
  李母这才露出笑容,“得了回去吧。”
  送走了刘家兄弟两个,李母才跟老太太商量着,“多时送去木匠那里弄呢?”
  “过几日就送去吧,这还不知道要做很久呢。”老太太说道。
  “行啊,仁立啊,回去跟你师父说一声啊。”
  “知道了。”仁立在帮着干活呢。
  传虎的刀很快,手底下特别利索,一会的功夫两张豹子皮剥了下来,一张完整的皮就出来了,肉还不流血还带着一层薄薄的肉膜,一看就是行家里手干的活,利索。
  “啧啧!虎子这功夫真是漂亮。”李母也忍不住赞叹。
  “这皮子我拿回去给你硝制一下,弄好了给您送过来。”虎子笑着说道。
  “成啊,麻烦你了。”老太太笑着点点头。
  “虎子哥,你回县里的时候帮我把这画带给大人呗,让大人选上一副,我就开始绣了。”巧兰从屋里出来拿了布卷了画纸放在一边。
  “成啊,大人还问呢。”虎子洗了手坐下来喝杯水。
  “你问问大人要用什么木料弄底座,最好亮堂一些的,不然会衬的画比较暗淡。”巧兰多了一句嘴提醒了一声。
  “行,我记住了。”
  吃过了饭虎子就回去了,李青山等人回来看了木料也十分高兴,这是给巧兰留着做家具的,和之前攒下的两根木料一起这就够用了。
  吃过饭后兄弟三个又把两棵茶树栽种在后屋,将来盖房子也是按照这个房子做中轴线,大门还是要开在这里的,种在这里不太影响,轻易不需要挪动了。
  虎子回去后就把画给了县太爷,县太爷看了以后大加赞赏,直言这画工是十分了得的,怪不得绣出来那样好看,原来真的是这丫头自己画的呀!
  最后决定用玉堂芝兰图,这老太太喜欢兰花,养花也是一绝,送这个肯定能高兴了。
  定下来用那幅图巧兰这才开始动手,准备先绣县太爷的图了。
  丰收的时候到了,一家子全都去了地里干活收粮食了,就连巧兰也要在家里帮着做饭了,清远清刚都要帮着打草烧火呢。
  今年是个丰收年,粮食产量很不错,家家户户脸上都带着喜庆,晒好了粮食衙门收粮的人过来了,卖了粮食交了赋税他们也能过一个富足的好年。
  不过李老头没有卖那么多粮,拿银钱交的赋税,给自己家里留了一部分粮食,这是经历过灾荒的老人一定要做的事,新粮下来定要储存够一家老小吃两年的,因为一旦有了灾荒,会导致蝴蝶效应,最少二三年缓不过劲来。


第036章 劝
  她家的粮仓是新修的,又大又结实,放粮食还放不满呢,去年的粮食拿出一部分来李老头要酿酒呢,还有一些小米玉米等粗粮也留了不少供自家人吃。
  加上巧兰的十亩地,请人帮着干活整治田里的活,除去请人的钱今年他家卖了一些银子回来,倒是有了些盈余了。
  农忙过后天就冷了下来,家家户户开始猫冬了,这就歇下来了。
  老太太趁着吃过中午饭把大家伙凑在一起说道:“今年卖了点钱,加上学武回来没少打野味拿去卖,和以前积攒的手里也有了两个钱了,我是这么安排的,你们听听。
  巧兰说把后院的那片地都买下来,一个是荒地便宜,盖房子还是可以的,二个和咱家巧兰的地可以连成一片,巧兰说她也打算单独买一块地盖房子,给你们兄弟俩出一部分银钱盖房子,剩下的你们自己筹备,有什么意见么?”
  “我没意见。”学文立刻表态。
  “我也没意见。”
  “那行,就这么决定了,先把地买下来,那块荒地我瞧着很不错,连河道那一块都买下来,我算了算银子差不多够了。买下地了在琢磨盖房子的事,那就不着急了。”老太太琢磨着先把地买了,就是自己的东西了,房子再单门筹钱在盖也来得及。
  “成,那我改日找村长和里长去画地去?”青山瞅了眼老爹老娘。
  “行,买了先不着急盖房子,问了就说没钱。”老太太不忘叮咛一句。
  商量妥当了才各自离开,当晚张氏悄悄的问学文,“小姑子真要自己盖房子啊?我觉得他没必要自己单独盖个院子吧?”
  “城里的姑娘嫁人都有自己的嫁妆,主要值钱的并不是布料和银子,而是田庄,宅院还有店铺这些才是吃用一辈子的嫁妆。奶奶心里有数,你别管那些,巧兰在咱家也是个顶梁柱,多少事都是她赚钱撑起来的,她有资格说话。”学文一点也不觉得奇怪。
  巧兰大小为家里赚了多少银钱了,没少帮衬家里,这点东西又是人自己赚来的,凭啥挡着啊。
  张氏张张嘴,最终也没说啥,心里是有点其他的想法的,九百两啊,多少个院子也盖起来了。
  “你别琢磨乱七八糟的,上次的事奶奶记着呢,再有二回奶奶爷爷一定会做主休了你的,就算有清远清刚也没用,奶奶最讨厌别人眼红病了。巧兰挣多少钱都是她自己苦熬出来的,跟咱没关系,也没必要告诉我们。并不是谁钱多就理所应当该全拿出来的,你有私房钱三十两呢,都拿出来你愿意么?”学文希望妻子明白道理,不要老眼红巧兰。
  “凭啥呀?那是我自己……。”张氏说到这又停住了口,脸色讪讪的。
  “你看你都不愿意,才不过三十两而已你都舍不得,妹子一口气就给家里买了十亩地,是一百五十两,这次买地少说也是五十两。说到底这些都是我和学武的,还给清远五两银子将来上学用,巧兰不欠我们的呀!这些钱是她一日日苦苦熬出来的。巧兰就算嫁人也是一百两的事,还缺一百两呢?你给不给?占便宜的时候咋不说不要呢?你要不给以后就打消乱七八糟的主意,不然咱俩没法过了。原本奶奶答应了让巧兰出钱盖房子,以后我们兄弟还钱的,但奶奶为啥改口了,你心里明白。”
  学文一翻身不搭理她了,说心里话虽然事过去了,也原谅了,但到底心里还是落了个疙瘩,不如以前那样亲热了。这事对妹子不公平,可老娘说得对,你妹子早晚要嫁出去的,弄得太难看了对你妹子也不好。就看在清远清刚的面子上,但以后再想让你妹子拿出点啥来,你奶奶那关就过不了了,你奶奶对桂花冷淡多了。
  张氏抿抿嘴不敢再说话了,其实她也打着先借银子盖房子的事呢,但没想到这次奶奶竟然非常独断的做了决定,都没问她的意思,心里难免有点不舒服,却也不敢再说啥了,再说什么传出去自己也没法做人了,巧兰给家里的不少了。
  第二日奶奶让青山和学文一起去村长家里把后山的地买下来,拿了一百两银子,“其中五十两是你妹妹的,打这以后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