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当家之寡妇难为-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不想说出口,怕吓着身边这个单纯的小丫头。
  和兰如青直截了当交谈了一番,兰如青虽然没有直接摊牌,可其实已经告诉了她,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阴谋,而且是跟朝堂的内斗有关系。那位姓陆的大司农,为何这般紧张她家的江南稻秧,定然是涉及到他自己的利益关系。
  真没想到,不就是种个田吗,竟然还种出祸事来了,卢秀珍苦笑一声,自己怎么就没有那些穿越里的女主那样走运呢,人家穿到一个陌生的朝代,过着如同开了外挂的人生,步步锦绣,一帆风顺,只有自己,落到这个穷山僻壤不打紧,还要面临着各种自己都不知道原因的危险。
  兰如青托崔六丫给她带话:“你可以选择和我站在一边,也可以选择将我出卖,我不会勉强你,卢姑娘,你自己看着办罢。”
  卢秀珍苦笑一声,这位兰先生还真是“直爽”,他这般说,是早已赌了一把,认为她肯定会与他站到一处,会按照他说的去办——毕竟她对兰如青的对头一无所知,而兰如青目前看起来并没有对她不利。
  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兰公子是他的儿子。
  一个穿着黑色长衫的身影浮现在卢秀珍的脑海,身形高大挺拔,风姿绰约,只是面具后的一双眼睛里有着忧郁的神情。
  她若是向大司农的人说出这江南种谷的秘密,只怕兰先生与兰公子肯定会遭到不测……卢秀珍的心猛的一惊,如同有谁用匕首割到了她的心一般,幽幽的痛。
  不,她不能选择站在他的对立面,她不愿意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让兰公子跟着遭受到不测,毕竟只要她向大司农的人说出江南种谷的秘密,她可以想象到兰府的下场,那如玉般气质温润的公子,定然不会再出现在她眼前。
  她捏了捏衣袖,布料擦着沙沙作响,一颗心纠结得像一张揉皱的纸,怎么也抹不平。
  按照公平正义来说,她是该勇敢的将有人换了种谷的事情说出来,可她却一味的想徇私遮掩,这到底是错还是对?抬头看了看天空,皓月彷如玉盘,微微的缺了一个小小的角,显得没有满月那般圆润,有一种残缺的美。
  人应当趋利避祸,她这样做也是保护自己,卢秀珍不住的给自己找各种借口理由,若是那个大司农知道自己和兰如青有来往,崔六丫还在兰府做厨娘,肯定也会要遭到连累,何必做这种危及自身的事情呢?人要有气节,可也得看场合,总不能因着要死守着那公平正义把自己给坑了。
  就这样愉快的决定了,卢秀珍迈步朝家里走了过去,脚步轻松。
  崔老实一家都没有歇息,明日是上梁的大日子,全家正在做各种准备工作。崔老实与崔二郎两人刚刚从邻村一个酿酒的人家回来,借了个小推车搬了几坛米酒,崔大娘正忙里忙外的将借来的锅碗洗洗刷刷。
  农村盖房子讲究个好彩头,上梁乃是盖房的一道大工序,这一日里乡邻们都要带着东西来庆贺,寓意这家人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主家也要请大家吃饭喝酒表示庆祝,到了这上梁的大日子,村里头会热热闹闹一整天。
  “娘,我来,你去歇着。”
  卢秀珍与崔六丫赶紧将手里的篮子放下,奔到崔大郎身边:“你别老弯着腰,等会这腰又该疼了。”
  “没事没事,我能禁得住。”崔大娘抬起头来,一脸的笑容怎么也止不住:“秀珍,六丫,你们累了罢?赶紧歇会儿。”
  一想到自家的青砖大瓦房马上就要起好了,崔大娘真是快活,事情再多也不觉得辛苦,越做越起劲。她看了看姑嫂两人放在地下的篮子,惊奇的瞪大了眼睛:“哪里割了这么多茭白?”
  “池塘那边割的,刚刚好才长出来一茬,嫩秧秧的,明日我拿了这茭白和上肉泥做成那饺饵,蘸着麻酱吃,那味道又新鲜又甜美。”崔六丫笑嘻嘻的举起那一篮子茭白来:“咱们村里人都不吃这东西,真是可惜了,我见着江州城的大酒楼里用这个炒菜,价钱贵得很。”
  “炒茭白得用油腌着,谁家能有这么多油呐,放油放少了就有点麻舌头。”崔大娘有几分紧张,唯恐崔六丫多用了油,现在家里才盖了房子,什么地方都要紧把细用,怎么能大手大脚:“富贵人家爱吃这个,咱们穷人家怎么吃得起,明日还是莫要弄这个了。”
  “娘,咱们这一辈子也就盖一次房子,没必要这般计较,更何况这茭白是与五花肉的肉泥剁在一处,不妨事的。”卢秀珍赶紧将崔大娘搀扶了起来,劝着她朝里边走:“娘,你早些歇息着去!”
  崔六丫站在后边,抿着嘴笑。
  大嫂说了,自家忽然就阔起来,村里人免不得有嫉妒得红眼的,有时候拿小恩小惠的收买他们也是个法子,不要与小人计较,太计较了,指不定要吃更多的亏,能将他们变成朋友,点头之交不翻脸就是最好的。
  明日新房上梁,好好请村里人吃上一顿,到时候适当的诉诉苦,就说盖了房子没钱用了,就连这办酒席的银子都是借来的,这样让大家也觉得舒服一点,看起来自家与村里人其实并没有多大差距。
  第二日的清晨薄雾刚散,有两个人就挎着筐子朝菜地里奔了过去,两条身影都很是纤细苗条,一边走一边说着话,就跟树上的鸟儿一般快乐。今日崔六丫没有去兰府,跟兰如青告了个假,兰如青知道她家盖房上梁,没说多话,还打发了二两银子给她:“这是我的贺仪。”
  卢秀珍心知肚明,这是在收买她呢,也不说多话,大大方方收了下来。
  现在处处要用到钱,银子当然是多多益善。
  卢秀珍和崔六丫两人弯着腰,手里镰刀挥动,一把把青翠欲滴的蔬菜落到了篮子里头。
  “还不知道要准备多少,有些人来喝酒,把自己的孩子都会带上,还不晓得要坐几摊席位。”崔六丫一边割着菜一边与卢秀珍商议:“多割些回去,总比少了好。”
  两人拎着满满两筐子菜回到家时,村里已经有人到了他们院子,新盖的厢房前边到处都有人在走动,不时的摸摸墙面,眼馋的看着那些青砖,啧啧称羡:“这上好的青砖,睡到里边肯定舒服。”
  “可不?冬暖夏凉哩。”
  几个人正在窃窃私语,见着卢秀珍与崔六丫走过来,停住花头,冲姑嫂二人热络的笑着:“这下可好咯,住上新房子了,不再是那个小茅棚啦。”
  “还不是各位乡邻帮衬着?”卢秀珍一扬眉,朝几人点了点头:“以后各位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只管说,我们可记得大家的这份情呐。”
  “好说好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说这些见外的话作甚。”站在那里的几个人眉开眼笑的回了几句:“大郎媳妇,都是你能干哩,要不是你家哪能盖上这青砖大瓦房。”
  “哪里是我能干,是我们家劲往一起使,特别是我们家六丫,这才是大大的能干!要不是她……”卢秀珍叹息了一声:“她和主家签了个几年的契约,这才借够了盖房子的钱,否则我再能干,哪里又能这么快把房子盖起来呢?”
  “可不是嘛,六丫也挺能干!”
  不少人眼睛朝崔六丫身上瞄了过去,眼见着面前的这个姑娘长大的,模样儿周正,又这么能干,谁家娶了回去做媳妇,那可是一等一的好。


第154章 风云起(五)
  崔老实的父亲算是个有能耐的,一辈子勤苦劳作又兼着精打细算,攒下了二十亩良田,在这青山坳,也算得上是殷实户了。
  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急病,才四十三岁的崔老爷子便撒手走了,棺木才上了山,长子与次子便请来了族长闹着要分家。
  一般说来,要等着爹娘都过世才分家,可是崔家这分家也太心急了些,村民们免不了议论纷纷:“这时候就分家,崔家老娘该如何供养哩?”
  有人嗤嗤笑道:“还能怎么样?肯定是崔老实养着呗。”
  崔老实本不叫这名字,他的大名是崔富贵,可因着他实在太木讷老实了些,故此大家渐渐儿的将他本名给忘记了,见着面都喊“老实”,久而久之,崔老实就成了他的名字。
  崔家三个儿子,崔老实排行老三,上头的长兄和二哥十分厉害,两人还在办丧事的时候就已经暗地里商量好了,良田都是长房二房占着了,长房分了十二亩,二房撮弄走了剩下的八亩地,轮到崔老实,族长瞪了下眼睛:“你两个兄长家里都有儿子了,你可还没得个传宗接代的,分了良田给你也是白分,亏得你两个兄长心地好,合计着给你买了二亩六分地,你跟你婆娘两个人去耕作着,足够养活你们两人,还有……”族长顿了顿:“你娘嘛,看看她的意思,想和谁住就住哪一边。”
  崔老实嘴巴皮子翻了翻,想分辨,可忽然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旁边婆娘着急了:“你咋能说我们会没得传宗接代的哩?你这不是在咒我跟我汉子么?”
  “哼,成亲都两年了,也没见个影儿!”崔家老娘坐在一旁脸色沉沉:“别的鸡婆只要进了灶棚就知道下蛋,你倒好,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
  崔老实婆娘那时年纪还轻,脸嫩,听着婆婆这话,臊得满脸通红,躲到了崔老实背后不敢再说话,只是用手推了推自家汉子,想要他出头来说两句硬话。
  这是啥意思?二十亩良田,自家一点都不沾边,说是说给买了两亩多地,可明眼人都知道,那肯定不会是啥好地,倘若是好地,干嘛不干干脆脆的从公公留下的那点地里拿出两亩来给他们?
  崔老实婆娘暗地里计较,自己公公是个灵活人,不消说肯定还攒了一笔银子,可族长便是连提都没提,这让她心里很是难受,如有百爪挠心一般,可被婆婆那一句数落,她已经不敢再出声,只能用手指头偷偷的在崔老实背上画来画去,不管她怎么画,都是银锭子大元宝的样儿。
  老宅子给了大房,二房得了不远处一块地基,依山傍水很是不错,轮到崔老实,却只给了原来崔家老爷子做贩卖生意时修的一个猪圈马棚。族长摸着胡须道:“那块地比你二哥得的还要大哩,可算是便宜了你。”
  崔老实憋红了脸,好半日才蹦出了一句:“就……就那几间快要倒了的棚子吗?”
  “棚子又咋啦?你看你二哥,连棚子都没有哩,还得着急花钱去盖!”族长有薄薄的怒意:“你自己去给修修,把屋顶上茅草铺厚些,烧些土砖把墙给砌上,不就好了?”
  “可是……”崔老实的婆娘再也忍不住,从汉子身后探出了半个脑袋来:“这怎么能住人哩?族长,要不是你去住两天试试看?”
  “老实,你这婆娘实在是不讲理,这是怎么在跟我说话呢?”族长稀稀拉拉的胡须气得飘了起来,他目光阴郁的盯住了崔老实:“你说说看,她这是不是目无尊长?”
  崔家老娘斜眼看了看崔老实身后的媳妇,哼了一声:“两年了都生不出娃,嘴巴子倒是厉害,我到了老三家还不知道会怎么折腾我呢,我看呢,这媳妇不要也罢,休了她回娘家去,再给老三另外娶一房。”
  “娘,别别,你别这么说……”崔老实扑通一声跪倒在了崔家老娘脚跟前:“翠花是个好女人,我不能将她送回娘家去!”
  “你这也奇怪了,怎么就护着一只不生蛋的鸡呢?”崔家老娘白了崔老实一眼,吧嗒吧嗒抽了口水烟:“要想不送你媳妇回去也成,就按族长这么分家了,我呢可不想跟着你们俩住那破棚子去受罪,就在老大老二家轮流住,一家住一年,老三每年给我两百斤米,三十六斤肉,十二两银子,节礼另外算。”
  崔老实的脑袋低了下去,心里有些惊慌,每年两百斤米,三十六斤肉,十二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目,可是他不答应,娘就要把媳妇休了,这……思前想后,崔老实咬了咬牙答应下来:“娘,就照族长和您说的办。”
  “汉子!”崔老实婆娘心疼得直跳脚,两百斤米三十六斤肉十二两银子,婆婆也真敢狮子大开口的要,她哪里吃得了花得了这么多——明摆着她这是在想倒贴大房二房哪!
  “翠花,你别说话了,这事情就这样定了。”崔老实向崔家老娘磕了个头,从地上爬了起来,朝族长嘴唇翕辟:“还请族长写个分家的契书,我来按手印。”
  就这样,当天崔老实和他婆娘就被大房赶了出来,带着一点点零碎东西去了那个马棚。
  “汉子,你咋就这么傻哩!”走进那低矮的棚子,四周只有半截墙壁,连风都挡不住,崔老实婆娘忍不住哭了起来:“你就把我休了呗,怎么着也该分点像样的东西给你!”
  “翠花,我哪能抛下你呢?”崔老实憨憨的笑了笑:“咱们有手有脚的,不稀罕去争爹留下的东西,日子过得苦一点就苦一点,没啥,总有一天能过上舒畅日子。”
  这苦日子一过就是二十多年,当年的马棚虽然已经变成了土砖房,可依旧改变不了崔老实一家贫困潦倒的境况,光是每年送去给崔家老娘的粮米银子,就如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更何况他们有六个孩子要养活。
  现在六个孩子只剩五个了。
  崔老实蹲在地头,惆怅的看着一片青翠的田野。
  往年总是大郎带着几个兄弟跟在他身后做农活,几个孩子都知艰知苦,从来就没抱怨过干活太累,也没抱怨家里没什么好东西吃,相反的,每次出来干活都是高高兴兴的,还说笑话来给他解乏。
  这也许便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只是……崔老实只觉胸口一阵发闷,只是大郎再也不会跟着他来犁地插秧了。
  崔二郎也在崔老实身边蹲了下来,见着他爹那怅惘的眼神,瞬间,仿佛有人用手指狠狠的戳了下他的心房,莫名的有些疼痛——爹是在想大哥了吧?毕竟往年都是大哥跟在最前边一块到地头来的。
  他的大哥身材高大,体格也健壮,为啥这急病就能将他从人间带走呢?崔二郎捏紧了拳头,额头上慢慢的滴下了汗珠子——他与崔大郎十多年兄弟,小打小闹有,可从来没有真正争执过,两人感情很好,一朝风云变,忽然间大郎就将他们抛下了,天人永隔,这让他实在不敢相信。
  大哥不在了,自己现在该想的事情就是代替大哥将整个家撑起来,崔二郎转头望了望身边蹲着的老爹,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爹,今日先把杂草给整下,明日咱们便犁田吧。”
  崔老实闷声应了一句,猛的转过头来盯住了崔二郎:“二郎,家里穷,到这个时候还没有给你娶上媳妇,你怨爹娘不?”
  “哪能哩?”崔二郎忽然心慌慌,赶忙站了起来:“我的命是爹娘给的,要是没有爹娘,二郎早就已经死了,哪里还能埋怨爹娘。”
  “二郎哇,我和你娘昨晚商量着……”崔老实有些局促,好半日才缓缓吐出了一句话:“咱们家穷,攒了好些年才给你大哥准备好媳妇本,可是没想到他却……我和你娘一合计,现在家里还没攒够你娶媳妇的银子,若是你大嫂……”说到此处,崔老实再也说不出话来,有些期期艾艾,憋了好半日才吐出一句话来:“你大嫂守孝三年以后若是想要另外嫁人咱们也拦不住她,不如你们兄弟几个里边有一个与她成亲,这就……”
  “爹!”崔二郎大吃一惊,几乎要跳了起来,他转过脸去,不敢看崔老实的眼睛,一边嘀嘀咕咕道:“怎么能这样呢?大嫂是大嫂,我们……”
  话到此处,崔二郎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才好,就连耳朵根子都红了。
  “这也不是没法子么?”崔老实长叹了一声:“若是你能和你嫂子成亲,咱们家不用请媒人到处去相看,而且聘礼银子攒下来了,一举两得。”
  “爹,大哥昨日才上山呢,怎么就说起这事情来了。”崔二郎有几分尴尬,跳下田去抡起锄头就开始除草,才挥了几下锄头,便觉得那杆子有些滑,根本抓不稳当。
  直起身来摊开手,两只手湿漉漉的都是汗。
  抬手去擦额头,这才发现自己早已满头大汗,汗水顺着额头脸颊流了下来,从脖子那处滚进了前胸后背,就连衣裳都湿透了。
  直起身来摊开手,两只手湿漉漉的都是汗。
  抬手去擦额头,这才发现自己早已满头大汗,汗水顺着额头脸颊流了下来,从脖子那处滚进了前胸后背,就连衣裳都湿透了。


第155章 奉诏行(一)
  对于卢秀珍来说,青山绿水就是巨大的宝库,从这里她能找到不少值钱的宝贝。
  羊肠小道蜿蜒直上,似乎是翡翠里的一条玉带,若隐若现,花香阵阵,随风袭人而至,花瓣犹如美人香腮边的点点泪珠,慢慢随风坠落,在脚边不住的飘舞。阳光透过云层照了过来,将青山点染,透明的金黄就如被渲开的轻纱,薄薄的笼罩着林间的一草一木,卢秀珍的眼睛不住的朝山间望,想要看看这栖凤山里到底有什么宝贝。
  一路走来,崔六丫和她聊了不少山里头的事情:“我们村子背后这座山可是有来历的,据说是西王母娘娘去赴蟠桃宴时经过这里,觉得山青水秀很好看,因此才将凤凰坐骑降在这里,好好休息了一阵子,所以这山的名字叫做栖凤山。”
  “哟,还这么大来历?”卢秀珍笑了笑,前世的一些旅游景点,为了吸引游客,总要编出一些神话故事来,没想到这也只是沿用古人的创意而已。
  “是呢是呢,这故事是我从小就听说过的。”崔六丫睁大了眼睛点了点头:“他们都说我们青山坳这边崔家的老祖宗有见过西王母娘娘的哪,说她生得很美,端庄贤淑,只是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吓得他不敢朝前边去,只敢跪在路边顶礼膜拜。”
  这八成是有读过《山海经》的闲汉在吹牛吧?见着崔六丫那一脸骄傲与虔诚样,卢秀珍不忍心打破少女心中固有的执念,只得暗自哈哈一笑:“不错,不错,他那运气可真好。”
  “可不是呢。”崔六丫兴致勃勃的将路边的一丛青草拨开,领着卢秀珍朝山腰那边走过去,一边小声与她耳语:“这边有一个窝,我去年发现的,没有告诉别人听过,今日咱们就去那边瞧瞧,若是有,肯定有一大片。”
  见着她一副警惕样儿,卢秀珍忍俊不禁,自己这小姑子可真是可爱又机灵。
  两人踩着枯软的松针朝前头走着,鞋底有沙沙的声响,落在耳中,就如美妙的乐曲一般,卢秀珍的眼睛盯着树底下看,菌子喜欢生长在阴凉潮湿的地方,而且早几日刚刚才下过雨,正是菌子生长的好时节,今日应该能挖上一大筐子回去。
  在前世,人工种植的菌子铺天盖地,农贸市场里到处都能见着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各种蘑菇——像一把伞那样撑开的白蘑菇,圆圆小小的口蘑,胖乎乎的杏鲍菇,瘦津津的金针菇银针菇——这些都只能称之为蘑菇,哪有野生的菌子吃起来满口余香。
  “哎呀!石头缝卡住了一只小鹿!”前方的崔六丫惊呼了一声,让卢秀珍浑身都有了力气——小鹿?这栖凤山可真是座宝山,竟然还有鹿!看起来山里应该有不少的好宝贝呢,穿越回到大周朝,真真是如鱼得水,幸甚至哉。
  卢秀珍快走几步,一堵石头缝里有个东西正在拼命的扑腾,旁边的草已经被它扑腾得七歪八倒的,凌乱不堪。再走近些,便见着一只全身浅浅金褐色绒毛的小鹿,还未长角,一双黑得如宝石的眼睛正哀怨的望着她。
  小鹿半躺在地上,一条腿陷入了石头缝中间,可能是蹭得狠了,石头边缘又很是尖锐,将它的腿给刮破了,血迹斑斑,周围的绒毛已经粘成了一团,有些鲜血已经快要干涸,一块一块的很是扎眼。
  “哎呀,这小鹿好可伶”卢秀珍见着小鹿的眼睛,心里就软得不行,赶紧伸手去抱它:“乖乖别动,我来救你。”
  “大嫂,别别别…”崔六丫慌忙拦住她:“下边可是山崖呢。”
  “可是……”卢秀珍俯下身子去看着小鹿黑亮亮的眼睛,有些难受,这么漂亮的小东西难道就要死在这里了吗?
  小鹿似乎也看出了卢秀珍眼中的怜悯,黑宝石一般的眼睛眨了眨,堪堪的似乎要掉下眼泪来,它努力仰起脖子发出了“呦呦”的鸣叫之声,似乎想要召唤它的朋友快来救它,声音里满满都是忧伤。
  “六丫,小鹿是在叫它的父亲母亲哪。”卢秀珍再也忍不住了,趴在地上身子努力的朝前边探了过去:“你想想,若是你进山采菌子,很晚都没回去,你爹你娘会不会着急?由己及人,小鹿不见了,鹿妈妈会有多么着急,。”
  崔六丫愣愣的抱膝蹲在那里,看着卢秀珍身子一点点的朝前边挪了过去,本来还想说什么,可那话含在喉咙口,滑溜溜的朝下边滚了去,再也出不了声。她蹲下身子来,有力抱住了卢秀珍的腿:“大嫂,你小心些,我拖着你。”
  卢秀珍回头微微一笑:“好。”
  她将身子弯了下去,伸出两只手来,小鹿似乎知道她是来救自己的,很配合的抬起了头,卢秀珍用采药镰将石头旁边的杂物清理了些,再小心翼翼的扶着小鹿的腿,然后猛然用力,将小鹿从石头缝里拉了上来。
  小鹿瘫在地上一会儿,一双黑亮的大眼睛望着卢秀珍,里边似乎透出了感激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