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朱德和他的夫人-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抓住了朱德的妻子,敌师长刘士毅如获至宝,赶紧电告蒋介石邀功请赏,并迅速将她押解到赣州。
敌人胁迫伍若兰供出红军的情况,还要她劝降朱德。伍若兰痛斥敌人,在严刑中坚贞不屈。
凶残的敌人对伍若兰用尽了各种酷刑:吊打、踩杠子、插竹签、坐老虎凳、灌辣椒水,无所不用其极,把她折磨得死去活来,但始终撬不开若兰的钢牙铁口,她咬紧牙关,滴滴鲜血渗出,决心牺牲自己的年轻生命,保全朱德和红军的安全,决不说出任何军情机密。
敌人用雪水把她浇醒,又进行软化的一套:“你已落在我们手上,只要你能自首,或公开声明同朱德脱离夫妻关系,我就可保你不死,还可给你官做。”
对于敌人的引诱,伍若兰嗤之以鼻,她用手整整被血粘住的头发,怒目看着凶残的敌人,斩钉截铁地说:“要我和朱德脱离关系,梦想!若要我低头,除非日头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
残忍的野兽发疯了,2月12日,刘士毅下令将伍若兰绑往赣州卫府枪杀,朱德的骨肉,几个月的孩子被剖腹取出后剁成肉泥。刽手们还灭绝人性地把伍若兰的身子砍成四块,将她怒目圆睁的人头割下来,吊在一个架子上面,用大字写上“共fei首领朱德妻子伍若兰”,沿江示众,后又悬挂在赣州城门上。 伍若兰牺牲时年仅23岁!
朱德得知消息后,难过地流下了眼泪。伍若兰的死成为他终身的遗憾和隐痛。
1961年3月3日,朱德在广州游览越秀公园时,写过这样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兰花的钟爱和怀念伍若兰之情:
越秀公园花木林,
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一时名贵五羊城。
朱德的第五位夫人——伍若兰(4)
伍若兰:为掩护朱德牺牲
朱德元帅一生酷爱兰花。在他的家里,到处都可以见到兰花。每当工作之余,他都要亲自给兰花培土、浇水、施肥,有时还面对兰花,或凝视、静坐一会。朱老总为何如此珍爱兰花呢?这源于他一段永生难忘的爱情故事。
书院里简朴而热闹的婚礼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剩余部队在湖南宜章等地举行暴动。革命浪潮席卷了湘南20多个县。此时25岁的共产党员伍若兰与耒阳县委一起组织农民自卫队,密切配合朱德、陈毅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作战。他们齐心协力,打垮了地方反动武装民团,攻占了耒阳县城,建立县苏维埃政府。
不久,工农革命军需要一些熟悉当地情况的同志随军做宣传工作。时任县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部长的伍若兰被调到了工农革命军第1师政治部。由于工作的接触,她认识了朱德。其实,伍若兰早就听过朱德的威名,如今这位叱咤风云人物竟成了自己的直接领导,她更是十分崇敬,并在内心充满了对朱德无法抑制的爱慕之情。朱德在工作中也发现伍若兰勇敢果断、懂道理、有能力。共同的战斗生活渐渐地使两颗真诚的心紧密相连。
1928年3月,一个明媚的春日,伍若兰在好友的陪伴下,来到朱德在县城的住地杜陵书院,与朱德举行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3天后,朱德又投入了春江铺战斗。伍若兰也随军撤离耒阳城,并赴春江铺。不久他们又到达了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合,组建了工农红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在这期间,伍若兰从未离开过朱德,除了协助他工作以外,还精心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伍若兰是井冈山上骁勇善战的双枪将
伍若兰并非与朱德结婚才受人尊敬,她是红军中的书法家,也是闻名井冈山的双枪手。她经常身背两支手枪,手提一支毛笔,颇有儒将风采。
那时,并冈山战事十分频繁,部队几乎天天打仗。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时任红4军宣传队队长的伍若兰刻苦学习军事技术,一有空就和红军指战员一起,练习射击。开始她练右手,后来又练左手,不久就能左右开弓、双枪并发了。
1928年6月,伍若兰参加了龙源口战斗。她跟随朱德的队伍冲上新七溪岭,迅速占领制高点望月亭,设立指挥所。
这时敌军以5个团的兵力向山上猛扑过来。红军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伍若兰在指挥所除担负指挥联络工作外,还时时射击敌人,掩护战士,为伤员包扎伤口。
时至中午,敌军还没有占领高地,便决定孤注一掷,用七八挺机枪作掩护,抢占了望月亭前沿有利地形风车口,直接威胁着红军的指挥所。
紧急关头,朱德亲自上阵,身先士卒,端起机关枪,向敌群猛烈扫射。伍若兰也手持双枪,纵身跳出战壕,带领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夺回了风车口。
为救朱德,伍若兰伤重被俘
1929年1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第3次“围剿”,朱德和毛泽东率领红军转移到井冈山以外,去调动、分散敌人兵力。部队走下井冈山。一天在长途行军中,朱德和小股部队在一个小庙里休息,突然被跟踪而来的敌军刘士毅的部队包围了。
此时,伍若兰要朱德先走,随部队突围,自己掩护。朱德不肯扔下妻子不管。正在争执之时,庙门“哗啦”一声被踢开,十几个黄蜂似的敌人端着枪,气势汹汹冲了进来。
伍若兰迅速夺过朱德手中的枪,随即故意对冲进来的敌兵呵斥说:“你们不在前边打仗,跑到我屋里来干什么?”说着,回头对站在一边的朱德大声命令:“老火夫!还不出去打一桶水来给军长洗脸!”朱德“唔”了一声,点头答了个“是”,抽身欲走。一个瘦猴模样的家伙用枪拦住朱德,另一个敌兵用枪口对准伍若兰,第3个敌人旋即夺下伍若兰手里的驳壳枪。
“他是你什么人?”敌人逼问道。
“他是我和朱德的火夫!”伍若兰异常镇静地答道。敌兵见朱德满脸胡须、身着普通士兵装束,觉得不像当大官的样子,也就将注意力转向伍若兰:“朱德睡在哪里?”此刻,朱德乘机提着一只小桶走出庙门。“他在后边那间屋里睡觉。”敌兵为抢头功,争相往里边那间屋冲去。伍若兰扭身跑出庙门,拼命往外跑。由于她当时身怀有孕,加上一颗流弹射穿她的脚踝,不幸被敌人抓获。
伍若兰的死成为朱德终身的遗憾和隐痛
在严刑拷打中,敌人知道了原来这位如此倔强的女人竟是朱德的夫人。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迅速将她押解到赣州。敌师长刘士毅特发电报给蒋介石邀功请赏。
敌人胁迫伍若兰供出红军的情况,还要她劝降朱德。伍若兰痛斥敌人,在严刑中坚贞不屈。
“朱德、毛泽东在哪里?”
“在红军队伍里,在人民的心中!”她昂然地回答。
刽子手们见伍若兰软硬不吃,只好把她囚禁在一间暗湿的牢房里,虽然对她施尽了种种酷刑,但始终未能从她口中掏出半点机密。
2月8日,凶残的敌人将伍若兰枪杀于赣州卫府台,还灭绝人性地将她的头割下来,悬挂在赣州城门上示众。
朱德得知消息后,难过地流下了眼泪。伍若兰的死成为他终身的遗憾和隐痛。
1961年3月3日,朱德在广州游览越秀公园时,写过这样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兰花的钟爱和怀念伍若兰之情: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冯康)
朱德的第五位夫人——伍若兰(5)
朱德夫人伍若兰牺牲经过………………《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实录》
红军在粤赣闽边界是左冲右突,国民党部队穷追不舍;我和朱德的妻子伍若兰一直跟着穿黄呢大衣的朱德跑;为了减少敌人的注意,朱德把黄呢大衣扔了,我和伍若兰跑散了;一周后,伍若兰的头被悬在赣州城头示众,从此,朱老总独爱兰花。
部队经过数日的长途跋涉,途经地势险要的大小行洲、崇义,并继续前往大余。
这一带崇山峻岭,道路崎岖。当时正是隆冬腊月,冰天雪地,天气格外寒冷,树枝挂满冰凌,道路结冰晶亮如镜。下坡时我们只好滑行,上坡时则用马刀割冰开路。就这样连爬带滚,一天下来,人人都变成了泥猴子。
从大庾岭下来时,经过钨砂矿区,我们看到了慕名已久的钨砂。在钨砂矿上,远跳山脚下一大片房屋,战士们高兴得欢呼起来:“哟.到大地方了!〃
大家跑步下山,到天快黑的时候,到了大余县城。大余和南康相隔一条赣江,这一带盛产鸭子,熏制的腊板鸭,远近闻名,行销附近几省。在街道两旁,我们看到不少十二三岁的孩子,手托装满板鸭脚、板鸭翅膀的木盘子在那里吃喝叫卖。虽然价钱不贵,但我们拿不出铜板,只好“望鸭兴叹”。
那天夜里,我们在城里美美地睡了一宿。
第二天,本准备再休息一天,突然听到城外枪声紧密,我们迅即跑出城外,爬到山岗上观看。这时子弹不断“哩哩”从头上飞过,原来敌人已经尾追而至。疲惫之师,对敌人的偷袭毫无准备,只好仓促应战边打边退,我们军部、前委、工农委还有锚重部队,行动比较迟缓,被敌人追着屁股打。敌人控制了我们背后的制高点,向我们不停地扫射,子弹打得很密,但幸好没有一个被打伤。后来发现,我身上背的干粮袋竟斜着被打穿了两个窟窿。
我们到了山岗上,一看后面是很高的山,下面是很深的沟,追兵已离我们不远,别无选择。我们军部、前委、工农委一共一百多人,一个个从山头上向下面的山沟滚下去。幸好山坡上石头不多,草木也较少,滚下去,爬起来就跑。翻过一座山,这才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部队边打边撤,从早到晚,没吃没喝,急行军一整天。到了晚上九十点钟,指战员们一个个疲劳极了,只要一停下来,大家站着就睡着了。
这时我碰到蔡协民,他这时是第三十一团党代表。他本来身体就弱,再加上一整天没吃没喝,途中瞻前顾后,跑上跑下,指挥撤退,更是疲劳不堪。到了下半夜,他几乎就要倒下去了。我只好拖着他的双手,他的头搭在我肩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只是双脚不由自主地随着移动。就这样,我半背半拖着他走了十几里路。大概晚上两点多钟,到了一个村子,部队休息下来了。我把他拖到一个院子天井里,找了一把禾草让他躺下来。他全身像瘫了似的睡得什么也不知道了。
这时已是腊月中旬,快到过年的时候,这家农民已经做了一大缸糯米核把,我向老乡买了一块磁把,在火上烤软了。把蔡协民摇醒后,让他吃了一块松把,这才恢复了精神。
这一夜,沿途不少战士掉队。我看到有三个战士躺在地上,怎样叫唤也醒不过来,有的战士用枪柄敲打他们,也未见醒来。不知那几个战士后来是否赶上了队伍?
大庾岭战斗后,部队不能按原定路线行进,而是折回粤边南雄地界,经闽粤赣边界,转到兴国、吉安一带赣敌后方去了。沿途没有群众帮助,行军宿营,侦察工作都很困难。敌人采取轮番追击的策略,一路咬住不放,穷追不舍。红军为了摆脱敌人的尾追,只好避其锋芒,翻山越岭,踏着冰雪不化的羊肠小道走,每日急行军在九十里以上,弄得部队疲劳不堪。战士们开始发牢骚,而且将气撒到女同志身上,不是讽刺挖苦,就是歧视侮辱。我们气得不得了,可又无可奈何,只好憋在肚里。
部队到达江西一个小镇子,当地古柏同志的游击队和地下党与我们取得了联系。一天晚上,毛委员在一座祠堂里召开了一次官兵活动分子大会,有百来号人,毛委员先讲了形势和对策,然后让大家讨论,这时有一位男同志站起来说:我们部队不够精简,特别是女同志,有的怀孕,有的身体不好,不仅拖累了部队,还分散了指挥员的精力,既然这儿有地下组织,不如将体弱的女同志留下来。这时下面的人七嘴八舌地喊:把所有的女同志都留下来!我本来就憋了一肚子气,这下子总爆发了:“你们男同志就是歧视女同志,这里到处是地方反动武装,即便有地下党组织也很薄弱,女同志留下来能生存吗?你们这是借刀杀人!”这后一句话的确是说得过头了,只见毛委员一下子站起来,用手指点着我说:“曾志!你是女皇啊!难道就是你关心女同志?”见毛委员动了气,大家都不吭气了,我气呼呼的,但也不敢再吭声。
但是经过这一场辩论,女同志一个也没有留下来。
在暂时摆脱敌军重兵尾追之后,红四军继续向赣南转移。
在计划去东固根据地休整的途中,我们到了一个叫项山的地方。当地反动势力猖撅,地方反动武装从屋子里朝我们行军的队伍打冷枪,晚上在村头打枪骚扰我们。为了避免与其纠缠,我们的部队都置之不理。
当晚,部队宿营后,传来军部下达的命令。第三十一团走前卫,三点钟出发;军部、前委直属部队四点半出发,第二十八团走后卫,天亮出发。
四点半时,我们正在一个小山岗下面的田里集合,突然从右侧响起了密集的排枪声。大家知道,这是敌人的正规部队包围上来了。朱德立即指挥一部分人抢占山岗制高点,其余的迅速撤离。
此时,天色刚蒙蒙亮,隐约可见枪声响处的山上有黑压压的人影,跟随朱德左右的手提机枪班,向黑影射击。敌人听到手提机枪声,立即集中火力回击,两个机枪手当场负伤。
朱德见状,为了减少敌人的目标,把身上的黄呢子大衣脱下扔了,并叫机枪停止扫射。我同伍若兰原来一直紧跟黄呢子大衣跑。
跑着,跑着,突然黄呢子大衣不见了,手提机枪声也停了。此时天还没亮,看不清四周情况,失去了目标。我们两人急忙往左侧的山边跑,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样落在附近的水田里。前面出现了一个一人多高的土堆,我抓着土堆上的一根树条,很敏捷地爬了上去。回头看伍若兰也在爬。我就继续往山上跑。这时,天色已经发白,我看见山下的大路上有零星的队伍在行进,有的还挑着子弹箱、抬着迫击炮。我真想下山与他们会合,但没走几步,远处大批敌人开枪追了过来。我只好折回又往山上跑。到了一个岔路口时,我才发觉,伍若兰不见了,我还一直以为她跟在后面呢。
在山头上我看见了蔡协民,我关切地问:
“看见毛委员、朱军长了吗?〃
“直属队的人差不多都撤出来了,就是没有看到毛委员、朱军长和他的特务排。”为此我们大家都非常着急。
过了大约两个小时,终于见到了朱军长和他的特务排,还有两名负伤的机枪手爬上山来。原来,他们在狙击敌人后走了另一条路,是绕道过来的。
朱军长首先关切地问毛委员的情况。当他得知毛委员还没突围出来时,当即传命第三十一团派一个营:
“打回去,接毛委员!〃
到了下午三点多钟,派出去的同志回来说,一路上打听不到毛委员的消息。听当地老表说,敌人大约来了两个连,他们没有进村搜索,打了一阵排枪,追了一阵,就走了。大家估计毛委员那里不会出什么问题,很可能往别的路走了。他身边有一个特务班,可以保护。
队伍只好一边前进,一边焦急万分地盼望毛委员回来。两三天以后,毛委员终于赶上队伍。毛委员告诉我们说:
“敌人从村边追过去了,我们赶紧从后山绕过来。因为道路不熟悉,翻山越岭走了好几天,才赶上队伍。”
几天来,因为打听不到毛委员的消息,我们大家都忧心仲忡,好像失去了主心骨,日夜坐卧不安。看到毛委员终于无恙归来,大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整个部队一片欢腾― 毛委员在红军干部中一直享有很高的威望。
但是,伍若兰却永远不会归队了。
一个多星期后传来了伍若兰的噩耗。后来听说,她在项山腿上受伤,被敌人抓去。敌人开始不认识她,她说她是伙夫,后来有个被俘的战士讲出了她的真实身份。当敌人知道她是朱军长的夫人后,就将她的头割下来,挂在赣州城楼示众。
听到这不幸的消息,我和同志们都十分悲痛!
朱军长此后独爱兰花,据说是为了纪念若兰同志。
朱德的第六位夫人——康克清(1)
康克清简介
康克清(1911。9。7~1992。4。22)女,朱德夫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领导人。江西万安人。1911年9月7日出生在江西省万安县罗塘湾的一个贫苦渔家。少年时期,她亲身经历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种种黑暗,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25年在本乡从事妇女工作。1926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任乡妇女协会常任秘书。大革命失败后,她革命的信念更加坚定。于1928年9月和近百名赤卫队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了井冈山。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在江西瑞金任红军总司令部直辖的女子义勇队队长,直属队政治指导员。1934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同年10月至1936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任直属队指导员,三过草地,历尽艰辛。1936年任红四方面军党校总支书记。1937年后,历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直属队组织股长、政治部主任、党总支书记,晋东南妇女救国会名誉主任,中共中央妇女委员会委员,解放区战时儿童保育会代主任。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全国妇联第一届至第五届常委、第三届副主席、第四届主席、第六届名誉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国福利会名誉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主席,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会长。1979年主持了《婚姻法》的修改工作。她曾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过国际保卫儿童会议和联合国妇女会议,代表中国政府签署《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1992年4月22日12时04分在北京逝世。康克清是中国共产党第七至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六届代表,第五届常务委员;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第四届常务委员,第五、六、七届副主席。
朱德元帅和第三位夫人康克清
幕后夫人:十大元帅的婚姻如何?
十大元帅,由于历史原因,几乎都是三次以上婚姻,有的更多次,老百姓说:“不是一家人,不仅一家门。”信乎?
看看老总和红军女司令,夫妻都是军中领袖;老彭和浦安修,都是悲剧收场;林彪和叶群,是夫唱妇随还是妇唱夫随?独帅和汪荣华都是低调的人,一生相守半个世纪;其他元帅也是各有千秋——
一.朱德元帅和第三位夫人康克清
老总和夫人康克清结合是在1929年1月的苏区,时年老总43岁,夫人年仅17岁。
1.姓名不详
老总南昌暴动以前的夫人,很多书籍语焉不详,问题是这位婆娘已经改嫁,而且要出卖上海的几百位南昌起义失败人员,被还未叛变的顾顺章等人打成重伤,其夫被锄奸队消灭。
2.双枪女将伍若兰
伍若兰(1903-1929),耒阳城郊九眼塘人。1924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产主义青年团耒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县农会妇女部部长。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伍若兰被县政府当局悬赏通缉。但她坚持在当地斗争,化装为村妇,四乡联络同志。9月,邓宗海被湖南省委派回耒阳,她与邓宗海等重建了中共耒阳县委。
1928年2月16日,伍若兰、邓宗海等率领耒阳农军,配合朱德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攻克耒阳县城,建立耒阳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伍若兰任妇女部长兼女子联合会主席。2月底,经刘泰等介绍,与朱德结婚。
4月初,伍若兰随部队转移上井冈山,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宣传队长。伍若兰到部队后,同普通战士一样参加军事练习,能熟练地用双手打枪,被誉为“双枪女将”。6月,她随部队参加了七溪岭战斗,抗击湘赣两省“会剿”井冈山的敌人。战斗中,敌军用七八挺机枪作掩护,占领了笠月亭下面的风车口,严重地威胁红军军部指挥所的安全。在这紧急关头,伍若兰手持双枪,跃出战壕,带领战士反冲锋,夺回了风车口。
1929年1月1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