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校尉-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领受家规处分。”

独孤英将失职之处揽过去,督察使暗叹郡主何苦如此,陛下岂会不知她代人受过,将恩情牢记于心,不出声跪在她身后。

太子心疼爱女,侧头看向御座,父子目光相对,都读出了其中意味,你如求情我必重罚,朝堂之上只有君臣不认父子。几位国公想为郡主求情,又不知该如何开口,督察院擅自扣压举报,郡主默许确实违背院规,要是以年幼做托辞,恰好让英王借机插手督察院,对郡主更加不利。

文武百官沉默,英王独孤星看眼黯然神伤的太子,终于出班上奏:“父王,清辉郡主分理院务,是应受些处分,但她一年来勤于政务,亲查重案严惩不法,贤名遍朝野,若因细故苛责,诸王谁无失察之处,请父王念其年幼从轻处分。”

贤名遍朝野!太子心中苦乐各半,督察院所奏事关体制改变,爱女事先瞒着他,显然不赞成韬光养晦,更不想有所拖累,孝心可嘉。临大事自作主张,父女政见分歧逐渐公开,力量分散更易为人所乘,英王一句贤名遍天下,听在国王耳中准会变了味。

“清辉郡主有大功于国,请陛下从轻处分。”

英王带了头,百官纷纷出班求情,老国王看眼始终沉默的太子,终于开了金口:“理政失察,国法不可废,清辉郡主罚俸一年。年幼学政偶尔疏忽,何来领受家法之说。督察使禀报过郡主,又曾暗查御史,罚俸半年,降一级留任。”

独孤英谢过恩仍然跪着:“督察院纠察百官为皇家耳目,内府有记载,立院之初,祖宗曾言:不以赏罚之柄授有司,陛下居深宫,如耳目受制于人,何以保赏罚不失。臣以为督察院务有所变更,不当由百官议定,请陛下圣裁。”

清脆的嗓音,如钢针刺向文官武将,不以兵权、赏罚之柄授有司,独孤皇家有此祖训,独孤英所言尽管有些牵强附会,但既然恭请圣裁,人臣自不能再多嘴议论。

“父王,祖宗废除丞相,收赏罚之柄,又设官分职彼此牵制,以防权臣危及皇家。正如清辉郡主所言,人君深居简出,赏罚有赖于耳目爪牙,但若督察院脱离制约,人臣功过岂非尽出其口,赏罚之柄反由其所操纵。”

睿王独孤润一番话有理有据,将独孤英提请督察院独立行事,与恢复丞相旧制相提并论,祖宗明言不得重设,言下讥刺太子想揽权,有对抗国王之意。

“郡主欲变更,睿王想维护,皆以祖宗旧制为辞,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立国之初人心不稳,故祖宗集权于皇家,如今皇权根深蒂固,纵有权臣岂能轻易撼动。太平日久,骄奢**之风遍及帝国,如不当头棒喝予以遏制,等其风益炽,非雷霆手段不可灭,较之防微杜渐实为下策。儿臣赞同清辉郡主所奏。”

睿王站出来反对,太子出班支持女儿,此时不管对错,父女必须站在一起,祸福相连别无选择。

“父王,儿臣亦赞同清辉郡主所奏。”不等太子归班,英王就出列上奏:“督察使所奏三,御史独立行使职权,儿臣赞同,但如何实施,应有详细的章程。至于贪赃三百两杀,贵族与平民同罪论处,均涉及开国功臣之后,儿臣以为应慎重,不宜轻易变更。”

英王对事不对人,独孤英感到意外,没想到他会支持,是真心实意还是另有所谋,不觉有些出神,等察觉还跪在地上,想起来觉得不合适,不起来又显得在认错受罚,暗恼方才只顾想着如何辩驳,连上奏完归班的规矩都忘记了,回去又该让父亲训斥好半天。

“督察院变更章程,兹事体大,非重臣参与不可,民部、刑部大臣辛苦些,会同督察使拟定章程,不要急慢慢来,有些争议处不妨先试行一段,看看效果再做修正。”

似乎才注意到独孤英还跪在地上,老国王脸上有了笑意,称呼也变了:“英儿,你要跪到何时?罚俸一年,莫非在愁没钱花,呵呵,起来吧,三大臣拟定章程,自然要由你主持,争议之处大胆试行,不必事事请旨,错了爷爷不会处罚,不出错怎知坏处有多大。”

“君无戏言,臣领旨。”

独孤英入班,许多大臣心中有了计较,错了不处罚,比给先斩后奏的权利还要大,国王似乎还巴不得犯错,好拿人头检验新院规效果。

“你英王叔说得好,后两条如何实施务必慎重,可别乱试行,爷爷没给你授权。牵扯到功臣之后,自应交贵族院议处,督察使,是谁给你递上个三句话报告?”

“陛下,督察院内务司副使令狐清执笔。”

“派她去贵族院,代清辉郡主给元老们解说为何要制定新规,言者无罪,孤相信元老们不会计较言语礼仪之失。”

朝堂上勾心斗角争论不休,在殿外当值的高垣无所事事。他有御前带刀特许,前几次还好奇,在殿门口听几句,后来彻底没了兴趣,将国王护送进殿,就溜到僻静处闭目养神。其他侍卫与他不熟悉,又见他挂着破军校尉衔,上前搭话还得行礼,于是也就没人打扰。

“高校尉。”

察觉有人走近,高垣从假寐中睁开眼,一看认识,领他去禁卫军报到的小太监,十五六岁穿件显得肥大的袍子,侧身站在丈余外,歪着头挤眉弄眼,想打招呼又忘记人家名字。

“别动,我站好了,要让人乱说话,告诉了师傅又得受罚。”

小太监走到丈外才发觉,武艺不低,又听说有师傅,高垣笑不出来了,宫中到底藏有多少高手。

“别奇怪,宫中练武不亚于军营,呆久了都知道。”小太监侧头望眼远处,高垣也跟着看过去,除了侍卫没别人,小太监得意地笑道:“在殿内伺候呢,我在担心别人眼红,故意告诉师傅整我呢。”

“要不我过去,有人发现,就说是我有话问你。”

“怎敢劳烦高校尉——”小太监客气话没说完,高垣已起身走过去,恰在此时朝会散了,只好先歉意地笑笑,才赶去殿门接驾。

“高校尉真不错,没架子,出手还大方。”

小太监嘀咕一句跑了。

晚上,勤政殿总管捏着鞭子,小太监乖乖跪在脚旁。

“你去找破军校尉,想说什么,又忘了宫中规矩!”

“师傅,是高校尉走过来,很客气,谢我领他去报到。”

“就这两句?”

“我刚炫耀一句,师傅在殿内,就听喊起驾。”

老太监扔掉鞭子,一脚踹过去:“不抽你了,以后机灵点,多亲近,别乱说话,有出息了别忘记谁教你。”

第188章 宫里宫外

没平静几天,朝堂又起争论,燕宁进贡,该以何等礼仪接待。

“陛下,怀远侯进贡是其本份,学部议定:依常例迎接赏赐即可。”

学部掌礼仪教化之责,燕宁孤身入京一路游玩,学部大臣就曾弹劾,让老国王轻描淡写压下去。老夫子向来以清辉为落凤之正统,视其它四国为偏远蛮夷,草原大不过帝国一府,怀远侯进贡理所当然。

草原初定,世家大族派人交好,路上遭遇马匪灰溜溜跑回来,皆知为燕宁所指使,面子上没伤和气,心中自然有气,见学部大臣要以常礼接待,乐得在一旁看热闹,觉得迂腐的老夫子有时还挺可爱。

“陛下,草原之战学兵死伤数万,怀远侯初次进贡,既是尽臣礼表忠诚,更有报捷献俘之意,若以常礼相待,何以扬我军威,老臣以为学部所议不妥,应以大军远征获胜还朝之礼相迎。”

草原一战学兵威名远扬,民部当然要借此机会炫耀一番,谁说标营交给文官管理,就培养不出虎狼之师。民部大臣心中骂个不停,征战时他还在军令大臣任上,在其位谋其政,今天迫不得已出头给文官扬名,越想越觉得无异于当众自抽嘴巴,上奏完冷着老脸归班。

秦国公恨不得踹老兄弟几脚,班师,参战学兵早就各回标营,献俘,当初的敌人如今是部落盟友。文人鬼心眼就是多,分明在借机给军部难看,郁闷之极就是想不出反驳的话来。

“三国盟约:草原不属于任何一国领土,怀远侯主动进贡,足见心向帝国,若以远方臣服之礼相迎,落日和翠华恐会再起刀兵。盟约墨迹未干,帝国岂可言而无信。老臣以为当照敌国之诸侯来朝之礼相待。”

华国公归班后,英王独孤星开了口:“学兵远征死伤数万,难道就为扶持个敌国之诸侯,若如此,何以彰显清辉郡主之战绩,儿臣赞同学部所奏,以常礼相待,如此一来落日与翠华也无话说。”

“儿臣以为英王所言大谬。”不等独孤英出班反驳,睿王独孤润直接反对:“草原之战学兵死伤惨重不假,但莫忘六座边城同时开战,清辉郡主孤军远征,将翔云郡内落日佣兵主力全引入草原,是以积翠关一方之兵力对战三关之敌人,何况还有翠华巫兵参战。英王暗讽清辉郡主劳而无获,让儿臣大惑不解,北方三关同样死伤数万学兵,撤军之日所得为何?相较清辉郡主之战绩,恰似萤火之于皓月!”

乱,乱套了,督察院独立睿王反对,英王占在清辉郡主一方,今天睿王却维护清辉郡主,言辞犀利地抨击英王,三人到底是怎样的关系?王位继承权争夺中,是各自为战还是有两方结盟,文官武将脑中杂乱无解,太子和独孤英更预想不到会出现如此局面。

“草原战事早有定论,不必再多言!睿王,怀远侯进贡,你以为该以何等礼仪相接?”

一向低调的睿王,自从分理朝政后,才华逐渐显露,让老国王喜在心中,太子有失软弱,英王太过锋锐,睿王刚柔相济深得执政之要,素来又无野心,是辅佐幼主的不二人选。今天一反常态顶撞英王,老国王一时也想不出有何动机,抬手制止住想反驳的英王,出声警告二人莫忘今日主题。

“陛下,三部大臣所言各有道理,儿臣以为当取其中,轻礼重赏以待。依学部议常礼相迎,但要取敌国之诸侯朝见之礼,赏赐之物当远重于其纳贡,宣示帝国怀远安抚之意。”

睿王所奏兼顾各部恰到好处,军政部和民部相继赞同,学部大臣想坚持己见又自知难以再让国王采纳,想了想也让步。

“各部既然再无异议,就照睿王所奏,轻礼厚赏以待,由睿王领学部接待怀远侯。”

“儿臣领旨。”

敌国诸侯来朝,迎接场面何其盛大,京都军民围观,睿王一路陪伴,平民百姓哪知军机庙策出自谁口,清辉郡主领兵出征大获全胜,在背后出主意的人,自然以太子和睿王为主,一时间睿王独孤润之名传遍京都。

朝堂上,睿王轻而易举抢去迎接的差事,独孤英回府脸噘嘴吊,更让华岳几人好一顿埋怨,在草原拼死拼活,给他打出个扬名的机会。好在有燕宁和梅莲劝慰,过几天气总算消了,睿王毕竟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给积翠关学兵出了口恶气。

独孤英开府学政,老国王将翠华宫赐给她做郡主府,占地比太子府还大好几倍,宫殿建筑楼台景观,皇宫尚要逊色三分,老国王当年兴建翠华宫差点引发兵变,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到何种程度可想而知。

“又要来赏玩,真把我的翠华宫当作御花园了!”

独孤英白天在翠华宫处理政务,晚上很少留宿,跑回太子府陪母亲,华岳和梅莲到似乎是翠华宫的主人,一人一座带院落的精美宫殿,燕宁来后不久梅莲赶回,四人相聚更热闹,闲暇时就像四只蝴蝶在翠华宫飞来飞去。

翠华宫景色美名在外,京都豪门世家公侯权贵,借口拜见时来观赏,起初独孤英抬手不打笑脸人,还派人陪着参观,结果郡主府来客络绎不绝,太子妃把她叫去好一顿训斥,回来就下令非公务概不相见,用交结大臣有结党之嫌做借口。

避嫌能挡住公侯权贵,却对付不了宫中的妃嫔贵人,按辈份都算是她的奶奶,高接远送亲自陪同,来一次独孤英郁闷一次,几次进宫求爷爷,别让她们出宫来烦我,老国王每次都含笑答应,事后不见动静,两位皇贵妃更让独孤英气恼,三天两头带人过来,一来就呆一天,倚老卖老的姿态让她好几次差点当场发作。

“大姐,你就不能替我去挡驾啊,说有公务要忙,借口随便找,说不在翠华宫都行。”

“宫禁严格,皇妃出宫前必定请过旨,不让进来,摆明就是抗旨,我不想去送死。公务,你有吗?要骗人,派别人去。”

“郡主,外面催那,再不去接——”管事太监在门口话刚出口,独孤英就瞪起眼:“没看见我和华宫使在商议公务吗?滚,内臣干政,知道宫规怎么处置,要不要我念念。”

搬进翠华宫前,独孤英要赶走太监只留宫女,又是太子妃一番悄悄话才让她改变主意,留是留下了,从没给过好脸色,管事太监见她发怒忙转身要走,内臣干政,杀!

“站住,去拿两个铁盾来,跑快点。”

骂走管事太监,独孤英笑声连连:“大姐,不要你帮了,我突然想出个好主意,哼,倒要看看宫中谁敢再来烦我!”说完爬到桌案上,一笔一画认真练起书法来,华岳看了几个字也笑起来:“亏你想得出,但确实是好主意。”

宫门外,太监宫女浩浩荡荡一大队人,往常不等到门前,清辉郡主就带人迎接,今天侯了半天翠华宫中门都没打开,总管太监上前催好几次,守门侍卫推说在等军令,无奈又跑去轿子前回话。

“你去见清辉郡主,问两句话,军令莫非大过圣旨,是否要递名帖拜见她,去,就这么说。”

王后离世,端皇妃暂掌后宫多年,无奈床上使尽浑身力,老国王始终不表态,母仪天下的梦近在眼前远在天边。年轻时用美色迷不住国王的眼,上了年纪只好寄希望于儿子英王,母以子贵,没争来王后做个太后也不错。

翠华宫,端皇妃没少动心思,几十年却连门都进不去,结果反成清辉郡主府,与皇宫只隔一道墙,借口探视时常请旨,老国王不胜其烦,两宫相邻要去只管去,于是端王妃把郡主府当成了皇宫的一部分。往常驾临,独孤英强壮笑脸陪伴,既让端王妃有战胜王后的成就感,又能借机显示权势给英王造势,万不料今日会吃闭门羹。

端皇妃宫中总管太监,在皇宫就是实际上的大总管,走到哪看到的都是笑脸,要不是顾忌老国王宠爱清辉郡主,早就给守门侍卫变了脸,得到端皇妃授意,一摇三摆上了台阶。

“奉端皇妃谕旨问清辉郡主话,打开中门。”

今天恰好轮到右卫当值,端王妃传话要来翠华宫,雷鸣就带亲卫队在宫门内布置警戒,比在草原守城还严密,见独孤英迟迟不露面,躲大门里笑半天,郡主终于忍不住发脾气了。总管太监喝令开门,守门的小队长置之不理,眼看双方要闹僵,雷鸣只好走出去。

“大总管,你别为难弟兄们,没军令谁敢开中门,除非是陛下驾临。”雷鸣脸上的笑一看就是装出来,总管太监气不打一处来:“雷校尉,奉皇贵妃谕旨去见郡主,你要让我从偏门进去,哈,怕是担不起罪责。”

“大总管误会了,别说是中门,没有军令,弟兄们连偏门都不敢放你进!来人,快去给大总管端张椅子来,等郡主处理完公务自会传下令来。”

也不知故意还是太老实,一名亲卫还真从门房搬出来个凳子,雷鸣咬着嘴唇方憋住笑,总管太监脸涨成猪肝色,想发火又看看明晃晃的刀枪,一跺脚跑去报告端皇妃。郡主府左右卫校尉,达官贵族就一句话:别惹,没一个好东西,总管太监知道两人的底细,就算后面没有清辉郡主,也不是他能轻易招惹。

气跑总管太监,雷鸣正愁端皇妃下了轿怎么拦阻,就见几个太监从门内抬着铁盾出来,在中门旁竖起来。

“后宫干政者,杀!”

“内臣干政者,杀!”

浩浩荡荡的队伍掉头走了,端皇妃嘴唇都快要咬破,这两句话她太熟悉了,年轻时为此吃过大亏,说起来还是王后仁慈,给国王说情才保住了她的命,以后尽管掌管后宫,对政务却从不敢轻言半句,独孤家老祖宗立国之初就在宫门前竖起大铁牌,上面就刻着这两句话,世家贵族文武百官无人不知。

虽然只有一墙之隔,但翠华宫不属于皇宫,清辉郡主开府学政,以处置公务做借口避而不见,再去纠缠如惹来官民围观,丢脸事小回宫如何向老国王交代,翠华宫,端皇妃忍下气,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

第189章 点校护卫

翠华宫前气走端皇妃,知情者只有宫女、太监和护卫兵士,独孤英没多少顾虑,大不了让父亲训斥几句,自从开府理政,她已经习惯。

“清儿去贵族院,元老们吵翻了天,看架势没有个三五年,督察院休想有大的起色。”

华岳翻了翻公文,大多看个标题,对于政务她懒得操心,与军务和翠华宫无关的事情,知道有那么回事就行,来龙去脉详情如何,其中有无阴谋诡计,看不透更不想懂。

“点校护卫,睿王想干什么!”

华岳细看起公文,上面誊录有国王批阅过的刑部奏本,要清查京都各王公贵族府护卫人数,令刑部牵头,督察院与近卫军团配合,将各府超编的护卫驱离京都,重申帝国律令,太子三卫、王公两卫、列侯一卫,以后再敢逾制者严惩。

“大姐,对政务你真不懂还是装糊涂,怎一眼看出睿王幕后指使?”

“刑部归他管,睿王府护卫最少最弱。”华岳两句话解释清楚,从头到尾再细看一遍,轻皱眉头扬起公文:“绕过军政、军令两部,直接下令近卫军配合,呵呵,我爷爷该回封地养老了。”

“军权重臣,睿王叔出手还真不留情,呵呵,要将元老爪牙一网打尽,让英王叔和我还不敢多说,对爷爷的心思揣摩得细致入微。”

“你们怎么斗,是独孤皇家的家务事,别告诉我,我也懒得听。”华岳收起公文打断她的话,对政务没兴趣。“开府仪同亲王,翠华宫护卫按制有两卫,实际就是两个标队的人数,如今三千多,得提前遣散一半人,别等人家上门驱离,怎么办?”

“以国为名封清辉郡主,我吃了大亏,有名号没封地,遣散护卫容易,安置到哪去,我想半晚上都没主意。去问父亲,不给个点子还训斥一顿,哼,太子府倒是一人不多。”

两人商议半天依然一筹莫展,华岳开始做最坏的打算:“我先去整顿,尽可能留下精锐。”独孤英只好点头应允,却又叮嘱道:“离开的人不能散,多给些银两,尽量按小队住到一起,彼此好有个照应。”华岳起身前低声扔过来一句话:“英雄不可自剪羽翼。”不等独孤英反应过来就出了门。

“英雄不可自剪羽翼。”

英王府,独孤无忧说出同样的话,英王语气满是恼恨:“就依先生所言,将多余的人派封地去。我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还真是不出手则已,出手就来个釜底抽薪,他的弱点顿时变成优势,更巧妙地让父王对我和清辉都起了疑心。”

“却也帮了王爷大忙,呵呵,华秦两位老国公掌兵,事出万一时无疑是郡主最大的助力,睿王提醒陛下军权,二人不久就会告老,老军令看似不偏不倚,可由于宇文洁的关系,与郡主走得更近些,估计他也得腾位子。”

英王神色更加阴沉:“引得父王按他的路子走,算计之深令人惊心啊,先生,我们以前低估了睿王,他如今公开站到台前,应是觉得有了胜算,其实力我们却一无所知,想想就让人难以安心。”

“多想无益,以不变应万变吧。皇贵妃在宫中多施恩惠笼络人心,王爷再低调些,无事少和王公贵族来往,让陛下少些疑心。对近卫军不要过于伸手,估摸陛下和睿王正盯着呢,一旦事发万事俱休矣。”

“也只好如此了,好在我那侄女损失更大,让我多少有些安慰。”

说是点校各府护卫,执行时连杂役丫鬟也登记造册,刑部对各府的人员本来就有底子在,瞒也瞒不过去,有几家一时疏忽,忘记呈报出门在外的护卫,监察御史当天就奏本弹劾,降级罚俸丢官去职,皇家处分随之而来。

在京都按爵位官职留下护卫,将多余的人派去封地,王公贵族做法如出一辙。府中伺候的人少了,排场不如以前,心中怨气不久就烟消云散,大家都降了档次,谁也不笑谁。

京都一下子少了许多狗仗人势的豪门奴才,最高兴的人是平民百姓,往常没少受奴才们欺负,不知从何处散出来,睿王爷上奏为民做主,在京都睿王之名如日方升。清辉郡主率学兵在草原打出军威国威,但对百姓生活没啥影响,睿王驱除恶奴却是人人受益,脑海很快便忘记学兵,嘴上只有贤明的睿王。

英雄的悲哀,就在于牺牲可以感动无数人,却无法让他们直接受益,所以英雄之名唯有冰冷的石碑和积满灰尘的史册会长久记住,人们心中嘴上,只剩下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风流轶事。

“来时百花盛开,京都万人空巷,去时阴雨连绵,驿站三五知己。离家去国,飘飞万里,麾下精骑如云,战歌高,谁来问,女儿心事。”

琴弦断,燕宁掩面垂泪,华岳姐妹难忍哭声,当初只想控制草原,如今留下燕宁一人,聚少离多,她为谁守在大草原?

入城献贡上殿面君,赏赐不可谓不厚,两千护卫依清辉律安置在城外,当晚燕宁便混在华岳的亲卫中去了小院,郡主府称说燕侯身体不适,谢却了来拜访的世家权贵。

小院数度风流春光无限,情方浓却到离别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