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应该说这个比喻很形像,因为比托岛与月球一样寸草不生,而弹坑就像是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一张美军飞行员自空中拍下的照片就证明了这个法国记者的比喻。
希尔少将登岛之后,就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升旗仪式。
在悠扬的军号声中,星条旗及米字旗在两棵千疮百孔的棕榈树之间冉冉升起之所以会有两面旗,是因为在美军登陆塔拉瓦之前,是英国的领地,此时的美军从原则上来说还是帮助英国夺回他们的殖民地。
一众战地记者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争相在一旁拍照,只不过佩奇注意到希尔少将的脸色似乎不大好。
佩奇知道希尔少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因为他很快就要因为美军糟糕的表现而应付记者们的追问和轰炸了。
果然,号声刚停记者就纷纷围了上去:
“希尔将军,您对这次战役中美军的表现满意吗?”
“当然!”希尔少将回答道:“他们打得很英勇,所以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占领比托岛!”
“可是希尔将军您的预期是在一天内占领比托岛!”法国记者追问道:“而且还是在基本没有伤亡的情况下结束战斗,但是现在却大大超出了这个范围!”
“这只能说战场变幻莫测!”希尔少将回答。
“希尔将军!”佩奇抢到前头,微笑着将录音筒伸到前头,问着希尔少将:“请问您对中**队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有什么凭价?”
“呃这个!”希尔少将不由老脸一红:“当然,他们也打得英勇,就像我之前所说,他们都是好样的!”
“可我记得你之前并不是这么说的!”佩奇并没打算这么轻易放过希尔少将:“我记得您之前说过,中**队是在强大的美国海军的支持下才取得各种辉煌的战果,而且你原本并不认为在这场战役中会用到中**队,是吗?”
“我这么说并没有什么问题!”希尔少将回答:“就像这次我们取得的胜利,当然包括中**队在内,都是在强大的美国海军的支持下取得的!”
希尔少将这很明显是在死撑。
但说到言辞上的交锋,希尔少将又怎么会比得上身为记者的佩奇。
佩奇“哦”了一声,又接着问:“那么将军怎么解释美**队在强大的海军支持下拿不下比托岛和马金岛,还出现对美军不利甚至有可能被日本人击溃的情况,而中**队一出现就扭转整个战局呢?”
“这个”希尔少将眼神里带着几分无奈又带着几分乞求:“这应该说,是中**队出现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吧。我想,如果是美军在恰当的时机出现的话,也会有同样的效果的!”
“希尔将军”
“佩奇女士!”希尔少将知道这样任凭佩奇问下去对自己没好处,于是就打断佩奇的话道:“关于这些问题,我想你更应该去采访那些中国士兵,我想他们会给你满意的答案的!”
“不!”佩奇看着像是斗败的公鸡一样的希尔少将,说道:“我已经得到满意的答案了!”
佩奇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其实与采访无关,她只是不喜欢希尔少将之前那番侮辱中**队的言论。她想要得到的,就是希尔少将在公众面前低下他高傲的脑袋。
不过随后佩奇还是像希尔少将所说的那样,找到了中**队。
“你好!”佩奇一边用半生不熟的汉语朝中**人打着招呼,一边举着相机不停地朝这些勇士拍着照。
中国士兵则一边抽着烟,一边对着镜头微笑。
不知道为什么,佩奇在看到他们时很快自然的就有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这种感觉都让佩奇自己都吓了一跳。
突然间,佩奇发现那些中国士兵一队接着一队的站了起来,佩奇的镜头随着士兵们的眼光看去,就发现从刚刚登陆的登陆车上走下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未完待续
………………………………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上校
“天哪!是他,真的是他……”佩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是真的,好一会儿她才反应过来,接着就兴奋的朝登陆车飞奔而去。
从登陆车上下来的正是张弛。
其实这场仗张弛打得挺不爽的,原因是大多时候他都得呆在“平海”号上,只能远远的看着塔拉瓦方向的一团烟雾,最多就是看看从同乡人那传来的情报,其它的就什么也做不了了。
有好几次张弛都想亲自登岛指挥,但都被粱参谋给拦下了。
“师座!”粱参谋说道:“您现在是师座了……也得在乎点身份吧!”
“师座又怎么了?”张弛回答:“师座就不能亲自上战场指挥吗?咱们部队师座亲自上战场指挥的还少吗?!”
张弛这话倒是说得没错,远征军中师座亲上战场指挥的还真不少,比如戴安澜、孙立人、廖耀湘等,战场上甚至在一线上都没少看到他们出现。
“那……也得分情况啊!”粱参谋回答道:“这危险程度我就不说了……其它地方打仗,情况不好还有地方撤,这要是上了个小岛,一个冲锋就打到头了,撤都没地方撤。”
张弛把眼睛朝粱参谋一瞪,粱参谋赶忙话锋一转道:“危险还是其次,你看看这小岛……”
粱参谋指着地图上的比托岛,继续说道:“屁股大点的地方,咱们一个团还解决不了吗?而且一团长也是捷报频传……我说师座,你也要给下面的人多点煅炼的机会嘛!”
粱参谋这话倒是说到点子上了。
如果说同乡人控制不住战局,或者说一团有危险,那张弛登岛指挥才是有必要的,但现在同乡人却是打得有声有色的,那身为师座的张弛登岛就成了完全多余的了。
想到这里张弛就一屁股坐回到椅子上。
这道理其实张弛也懂,但也许是因为以往一团的战事都是在自己亲临指挥的原因,又或者是因为自己已经习惯了战场,所以总觉得有些不放心。
想了想,张弛就说道:“那这样吧!派出几架侦察机去侦察下!”
“是!”粱参谋应了声就把命令传达了下去。
这倒不是张弛想知道什么情报,事实上这时战斗已经打到白热化的程度了,该知道的情报也已经差不多都掌握了。这是张弛想让“平海”号航母上的飞行员多一点煅炼,虽然说这时的煅炼还称不上实战,但总会比训练场上完全没有危险要“实战”些。
但张弛最关心的还是比托岛上的战事,所以情报一刻都没有落下。
看着情报张弛就慢慢的放心了,同乡人的指挥有点自己的风格,不拘泥于命令和计划而能随机应变……更重要的还是,同乡人的几次随机应变在之后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对于这一点张弛还是有些佩服同乡人的,因为自己之所以这么做,往往是因为掌握了更多的历史知识和别人不知道的信息,然后再根据这些知识和信息倒推而做出的决定,而同乡人却完全靠的是自己。
好不容易才等到了传来了胜利的消息,张弛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在第一时间登岛……但让张弛无奈的是,中国军队只有几艘希金斯船,而在白天退潮的时候希金斯船又很容易触礁,所以必须向美国海军要求登陆车。
而此时登陆车又在紧缺中……美海军陆战队需要登陆车登陆其它各岛搜剿残敌,还需要登陆车往返比托岛运送伤员,还得往岛上运送物资等等,所以一时还调不到。
直到哈尔西及麦克阿瑟也想登岛看看的时候,才拐至“平海”号接上张弛一起去。
哈尔西和麦克阿瑟说是说到岛上研究防御事宜的,但其实只要是个人都知道……比托岛还要研究防御事宜?!
首先美军的海军此时已经在太平洋战场上全面压过日军了,日军根本就无法对塔拉瓦组织有效的进攻。如果日军真这么干的话,那就正是美军想要的了……二十余艘航母,上千架各型战机,日本联合舰队那是上来多少就灭多少。
其次,比托岛上日军的防御工事就是最好的防御工事。
这是经过事实证明的,连美军这么强大的优势都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才拿下,可想而知日军的防御工事有多坚固。
所以,美军要做的,其实就是修复日军的防御工事。而这对拥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美军来说一点都不困难,甚至美军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工事构筑得更坚固。
但事后张弛才知道,其实这一点并不适合美军。
原因并不是日军的工事不好,也不是美军做不到,而是美军士兵吃不了那苦……要知道日军修筑的工事大多都是在地下的,六千多名日军绝大多数都躲在地下,而塔拉瓦又在赤道附近,于是那地下坑道又闷热又潮湿,用美军的话来说,就是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
甚至还有美军士兵怀疑……比托岛根本就不用打,只需要围困一段时间日本人就会在这样的工事里闷死了!
所以,实际上美军在比托岛构筑的大多是地面工事,甚至还在比托岛装上了空调……美国就是懂得享受。当然,这空调也仅限军官使用。
其实构筑地面工事也足够了……日军构筑地下工事,是为了躲避美军的军舰和战机的轰炸,而美军构筑工事则基本不需要考虑这一点。所以这也算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张弛刚走下登陆车的时候,冷不防的就见一个身影飞奔过来……张弛初时还以为是遭到袭击,心下一紧手就摸往别在腰间的手枪。
但接着就听到一个似曾相识的女声,叫道:“是你,上帝!真的是你……太好了!”
“佩奇?!”好半天张弛才想起这声音的主人。
佩奇这时才放开张弛,又惊又喜的看着张弛,说道:“瞧瞧,我的英雄,才几个月不见,现在已经是个上校了!”
接着她很快又看到张弛身旁似笑非笑的看着她的两个美国军官,不由惊讶得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哈尔西将军,麦克阿瑟将军……”
佩奇疑惑的望向张弛,她对张弛能跟两位身名显赫的美国将军并驾齐驱而感到震惊,她已隐约的感觉到张弛不会是上校这么简单了。
………………………………
第二百二十八章 讯问
两天后塔拉瓦战役就彻底结束了。
然而战役的结束就意味着对参战将领的“讯问”的开始。
这种“讯问”就有些像是中国部队的战后总结……这其实是很好的一种习惯,每打完一场战斗后,就总结下敌方部队的问题和表现,以及己方部队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的从战斗中吸收经验教训,避免同样的错误会在战场上出现第二遍、第三遍。
只可惜的是,国民党部队的战后总结更多的流于形式。
这一点张弛的体会倒是不深,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是在缅甸参加战斗并且没过多久部队就被史迪威训练并改革了。
但王麻子等人却是体会颇深,在说起现在远征军打仗与在国内打仗有什么不同的时候,王麻子等人就纷纷感叹:
“在国内打仗那叫憋屈啊,有时明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但就是不能说!”
“为什么不能说呢?”
“开玩笑,比如多头指挥,比如军统的监视和干涉,还有……”
……
还有什么就不敢多说了,不过大家心里都明白,那就是蒋校长总喜欢远程遥控越级指挥,以彰显他的权力。
就像远征军在缅甸的第一次战役,明明可以打出一片大好形式,却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处处受制,最后险些酿成大祸(注:历史上是已经酿成在祸了)。
那么,像这样的一场仗,在战后总结时敢说真话吗?
总结的时候,难道还说都是体制问题,应该把权力下放给部队给部队松绑,使部队指挥更灵活、更自由,以及蒋校长等上峰不明情况乱指挥等等……真这样说,那不就是嫌命太长了吗?
于是总结来总结去,最后反而会把板子打真正在前线奋战的人身上,比如缅甸战役的失利这个黑锅就要杜聿明来背。
很明显,这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不但不能真正总结出有用的东西来,反而还会让人觉得在一线拼死拼活是没用的,重要的是在蒋校长身边玩弄权术。
其结果就是,同样一个错误,在战场上就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出现,有时都让对手也就是日军感觉不可思议。
而伴随着这些错误的,就是一批又一批的抗战勇士毫无意义的牺牲。
此时的美军在这方面显然比****部队要好太多了。
关于塔拉瓦战役的“讯问”主要指向三个方面:
首先就是通讯设备方面的问题。
战列舰做为通讯中心和指挥中心被认为是不合适的,比如战列舰舱室太小,容纳不下编队司令部全体人员,这得指挥部的各作战室被强行分隔开来而无法交流,有时传达一个命令或寻找某位负责人甚至都要花上一段时间。尤其还是战列舰的火炮齐射时还会造成通讯设备无法正常使用。
海军陆战队携带的便携式无线电应该有效防水……这应该说是美海军陆战队的耻辱,因为无线电防水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甚至可以说只要做好密封工作也就差不多了,但却在实战中出现这么严重的情况,几乎所有无线电在涉水后都无法使用。
其次是关于情报的问题。
这主要是有关哈兰德少校关于“避开”潮汐的警告未受重视,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其结果是大量的美军在冲往海岸时完全没有掩护的被敌人射杀。
最后就是大量而持久的轰炸被认为并非像想像中的那么有效。
这一点被认为是塔拉瓦战役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因为几乎所有海军将领都以为日本人的防御工事会在美国海军的猛烈轰炸下所剩无几。但事实是,陆军仍旧要面对为数不少的未受破坏的碉堡、掩体和炮台,它们经受住了海军的狂轰滥炸。
而几乎所有的美军将领都是基于此而对战场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最终制定了一个错误的进攻计划。
这使得美海军整个战术都陷入一种危机……原因是美海军甚至陆军的战术都是,有重火力压制并自然的使日军防线崩溃,然后美军再以极少的代价占领。
但现在却发现重火力无法有效摧毁敌人的工事,于是美军就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了!
“要知道,这只是太平洋上的两个小岛!”尼米兹看着与会的美军将领,心情沉重的说道:“而日军所占领的类似这样的小岛可以说不计其数。如果每个小岛都需要我们付出这么多的伤亡才能拿下,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或许战争还没结束,美国人就已经打没了!”
沉默了许久后,哈尔西就插嘴道:“关于这方面,一名中国上校曾经警告过我们,但还是被我们给然忽视了!”
“他说了什么?”尼米兹问。
“他坚信我们的轰炸不能摧毁日本人的工事!”哈尔西回答:“因此,他也拒绝执行我们原本交给他的,被他认为是错误的进攻任务。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他是谁?”尼米兹又问。
“他叫张弛!”哈尔西回答。
“张弛?”尼米兹震惊的望向哈尔西:“就是在瓜岛上表现优异的张弛?”
“是的!”哈尔西点了点头。
“难以想像!”一向性格温和的尼米兹一拳砸在了桌上:“哈尔西将军,你居然没有将这件事向我报告?”
“将军,我以为……”
“你以为什么?”尼米兹打断哈尔西的话道:“在你说出‘你以为’这个词之前,你该好好想想,说出这些话的可是跟日本人打了十几年仗的中国人,尤其这些中国人还在缅甸战场上用美式装备击败过日本人,尤为重要的还是,这个张弛……他指挥过瓜岛战役,所以他了解美国海军轰炸的威力,也了解日本人的工事。我不敢相信你竟然无视他的警告!”
哈尔西被尼米兹批得一句话都不敢回答,这时的他知道自己犯了个多么愚蠢的错误。
这时的哈尔西在心里咒骂了一声:要不是受那个麦克阿瑟的影响,自己也不至于犯下这个错误,而麦克阿瑟却因为不是海军将领而置身事外。
………………………………
第二百二十九章 医疗船
美海军的“讯问”与中国军队就没有多少关系。
张弛对此也不关心,反正美军的战斗力是强是弱能不能吸取经验教训从对中国军队都没多大好处,如果说有什么好处的话,那就是美军战斗力强一点或许能够让远征军的压力小一点。
远征军是在第三天撤出比托岛的。
比托岛撤出的序列是美陆战2团,然后才是远征军新一团……对此张弛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此时的美军陆战2团的士兵个个都有如崩紧的发条突然放松般的溃不成军,让他们在岛上多呆一分钟都呆不住,于是想当然的是他们先走,让远征军部队在后头掩护。
不过这时候说实话也没啥好掩护的,众所周知日本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能力发起反攻的,除非他们能够战胜美军的二十余艘航母。
接着,美军陆战2团很快就被拉回夏威夷渡假去了……这是美军部队的传统,一旦有哪支部队在一线战斗久了,或者是遭受到惨重的伤亡,那么从前线撤下来后很快就会被拉到后方休整。
当然,这里所说的“休整”可不是中国部队所说的“休整”。
中国部队的休整是训练调整以恢复元气或是士气,美军的休整则是阳光、碑酒、女人另加各种狂欢,甚至还有心理医生为他们做心理测试或是治疗。
美军在军费上的大手笔及投入由此也可见一斑。
据说这时在美军将领方面还进行了一次争论。
“将军!”哈尔西向尼米兹报告道:“虽然我知道这个建议不是很合理,但据我了解……中国军队自从来到太平洋战场时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假期,而他们甚至还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拉包尔及塔拉瓦等战役上屡立战功。如果继续让他们这样战斗下去的话,我担心他们会出现厌战心理。”
闻言尼米兹不由一愣:“可是……哈尔西将军,我们几乎所有的军事基地都是为美国军队设立的,让中国军队去……这只怕不太适合吧!”
尼米兹说的也不无道理,这其中更深层的原因大家都知道的,美军所谓的渡假,其实相当一部份是让美军士兵放纵。而放纵很大一部份又是泡妞……美国大兵在战场上的表现虽然不怎么样,但在泡妞方面却是天生的好手,而中国士兵却并非如此,甚至中国军队还严禁女色。
于是乎,把中国士兵派回去的进行美国式的“休整”基本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
“我得提醒你,哈尔西将军!”希尔少将插嘴道:“中国军队跟我们的军队有些不一样,事实上,他们自从出国一年前出兵缅甸以来就没有休整过,而现在也不见中国军队有厌战或是士气消沉的迹像。”
希尔少将之所以会知道这些,是因为他在塔拉瓦战役后吃惊于中国军队的表现,于是就仔细查看了下这支中国军队的来历及战史,这一查之下才知道他原本根本就不放在眼里的中国军队,还有这么多骄人的战绩。
闻言哈尔西不由点了点头,有关中国军队在这方面的情况他也听说了不少,所以知道尼米兹和希尔两人说的是事实。
“这样吧!”想了想哈尔西就说道:“至少……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些更全面的医疗及更丰富的食物!”
闻言众海军将领不由纷纷点头。
尼米兹回答:“当然,这是他们应得的!”
于是没过多久,一艘由巨型油轮改装而成的医疗船很快就开到了拉包尔。
这医疗船说是医疗船,但对于中国士兵来说更像是“渡假船”,因为其上有五百多个床位……这些床位虽然说比较狭小,但干净又舒适还有空调,更重要的还是天天都有漂亮的护士嘘寒问暖的,相比起拉包尔高温潮湿而且到处都是蚊子昆虫的环境来说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了。
可惜的是只有五百多个床位。
伙食方面,中国军队总算是吃上了梦寐以求的米饭了……这倒不是装穷。
原因是中国军队习惯于吃米饭,而美军及英军则习惯吃面包之类的玩意,所以在美式补给下虽然说不愁吃不愁穿,而且吃的还是各种牛肉罐头,但供应的大米及蔬菜却不多,一般情况下只有军官偶尔才能享用。
这会儿就不一样了,接连几万吨的大米运上岸,只让远征军战士一声又一声的欢呼,食堂里漂出的饭香总是能迎来一大堆人提前排队,米饭也总是被抢得干干净净。
“张……”之后哈尔西就给张弛打了个电话:“如果有什么要求,或者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尽管担提,我们会尽力满足你们的要求!比如,知道中国军队有吃米饭的习惯,我们特地从奥大利亚高价收购了的三万吨大米及新鲜的蔬菜!”
“谢谢将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