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倒不是因为战士们久经沙场习惯了死亡和尸体,而是战士们心里都清楚,这些日军根本就不值得把他们当作一种生物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不知道残忍的杀害了多少中国人,他们现在的下场只不过是因果报应罢了。

    所以,半小时后由营长报到张弛那的消息,就只有两点:

    一:我军已成功占领了港口并组织起了防线。

    二:日军战斗力不如以往碰到的敌人。

    这两点都在张弛的意料之中历史上美国人在太平洋战场上打的日军常常是战斗至最后一人,要么就是全体发起“玉碎进攻”,而苏联攻进满州国后,却能让日军几十万人投降,这本身就能说明问题了。

    张弛很快就下了命令:“三团原地驻防,一团、二团继续前进!”

    “是!”

    三团留下驻防,是因为旅顺港是整个计划的起点,同时也是后续部队及补给登陆的起点,这个地方是绝对不能丢的,否则整支中国部队都将陷入重围。

    一团、二团继续前进,则是因为闪电战最重“速度”,只有快才能称之为“闪电”,慢吞吞的等敌人反应过来并做好准备了,那时再进攻就很有可能会陷入双方僵持的苦战。

    所以,“闪电战”的基本模式是后方的补给不能断,前方的部队不能停,前方一路进攻后方补给源源不断的跟上。除非是补给已经确定跟不上了没办法才停下来歇口气。

    于是,走在最前方的二团马不停蹄的直接就朝沈阳方向开进,一团紧跟其后跟进。

    而沈阳那边的日军也得到了旅顺港遭到攻击的消息。注:日军称沈阳为奉天。28年张学良易帜将奉天改为沈阳,32年日本成立了伪满州国之后,又将沈阳改为奉天,于是敌我双方对同一地点称呼不一致。以下统称沈阳

    事实上,在日军得到沈阳遭受攻击的时候,中**队已经攻下了旅顺甚至先头部队都在朝沈阳开进了。

    但驻沈阳的日军山下文远中将却并不知道这一点。

    山下文远甚至还在奇怪怎么有敌人的部队攻击旅顺。

    “这些敌人是从哪里来的?”山下文远看着地图怎么也想不明白。

    “没有人知道!”原田参谋回答:“不过,战斗打得似乎很激烈,我们已经与旅顺的部队失去了联系!”

    “嗯!”山下文远点了点头。

    他的想法,是这可能是敌人游击队在虚张声势,至于为什么联系会中断说不定只是电话线被游击队切断而已。

    不过,山下文远担心,这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起义,毕竟现在满州国的兵力十分空虚,如果不迅速扑灭的话,很可能会峰烟四起。

    于是山下文远就命令道:“马上派一个联队的部队去增援!动作要快!”

    未完待续。
………………………………

第四百八十七章 推进

    李宇航的二团几乎是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往前推进。

    这个速度……如果按我们现在人的想法那的确是不快,高速公路上随便都能开个一百多码,也就是时速一百多公里,30公里的时速能算得了什么。

    但问题是这是战斗推进速度,而且还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公路状况下的推进……以这时代由于路况的限制,汽车能跑五、六十码就相当不错了,而“谢尔曼”坦克的最高时速也只有38公里。

    也就是说,坦克几乎是一刻不停的朝前推进。

    推进速度之所以这么快,一是因为坦克部队前头都会摆上一支侦察部队,这支侦察部队装备的是M3斯图亚特坦克和M3半履带装甲车……相比起“谢尔曼”坦克来,“斯图亚特”坦克虽然火力和防御力都略显不足,但它的速度快、重量轻……时速达到58公里,重量还不到“谢尔曼”坦克的一半。

    显然,这样的速度和重量用于侦察就是十分适合的,速度快意味着它可以抢先一步跑在前头为后方的主力扫清障碍,重量轻就意味着它可以通过更多的桥梁,在发现不良路况时还可以下车维护便于后方主力部队通过。

    M3半履带车的速度就更不用说了,其最大的时速达到64公里,每辆半履带车都可以带上一个班的步兵和装备,甚至这半履带车还有迫击炮及榴弹炮的改型,这些玩意可以起什么作用就不用说了,就是为“斯图亚特”坦克提供跟进的步兵以及必要的炮火掩护。

    事实上,以这样的火力对沿路哨卡或是日军的碉堡就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中国军队是沿着公路和铁路朝沈阳推进的,而日军一路上都设有哨卡和碉堡,尤其是铁路,那是隔上几里或是在制高点就设有碉堡或是炮楼。

    如果这些碉堡或是炮楼构筑得坚固些的话,说实话中国军队要想一路不停的往前推进还是相当困难的,毕竟要地、险地都在日军的控制下,想要突破都需要时间。

    但是……

    日军的这些碉堡和炮楼……其构筑起来并不是为了防御坦克或是火炮的,而是为了防御游击队的。

    正如之前所说的,日军在东北的兵力极度空虚,往往一个村只有十几个甚至几个鬼子驻守。

    用这么点兵力驻守一个村毫无疑问是十分危险的……白天还好,光天化日之下百姓或是装备简陋的游击队很难靠近日军,尽管百姓的人数是日军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但在晚上就不一样了,月黑风高,偷偷摸摸的摸进日军的驻地……别说几个、十几个日军了,几十个日军只怕都要被淹没在人海里。

    于是日军就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各村普遍构建炮楼和碉堡。

    事实上这种方法也是十分有效的,百姓和游击队手里基本没有炮,有炮也是土炮,根本就打不穿炮楼和碉堡,于是日军白天就可以在外作威作福,晚上就回炮楼或是碉堡防守,日子过得还是有滋有味的。

    然而,也正是因为百姓和游击队手里都只有土炮,于是日军的炮楼和碉堡都没什么质量……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结构,甚至还有些是土木结构,就是类似百姓的土房,有粘土造墙原木搭梁构筑起来的。

    这些炮楼和碉堡对付百姓和游击队还可以,但是对付起远征军手里的坦克和火炮……那就变成一堆现成的坟墓了。

    “斯图亚特”坦克“隆隆”的开上来,“轰轰”几下就能把日军的碉堡、炮楼轰塌一大块……虽然“斯图亚特”的37毫米火炮威力不大,但打起砖墙、土墙来那还是没问题的,实在不行……日军手里基本没有反坦克装备,迎着鬼子的子弹开到碉堡前抵进射击总没问题了。

    还别说,还真有这么打的,就有一辆坦克开到距离日军碉堡只有一米远的位置然后调整炮口对准碉堡射孔然后狠狠的开了一炮……

    后来有人问这些坦克手是怎么想的,只有一米远,这多危险啊,万一鬼子不顾一切的从抱着手榴弹或是炸药包从碉堡里冲出来,那坦克不是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更何况,难道非得这么近才能将炮弹打进射孔?十几米外将炮弹射进射孔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吧!

    这几名坦克乘员是这么回答的:“放心,咱们机枪早就做好准备了,鬼子要是敢从碉堡里冲出来,保准出来一个死一个,近不了身!至于为什么要把坦克开得那么近才打……咱们就是想听听鬼子临死前绝望的叫声,被封死在碉堡里,跑又跑不掉,只等着我们慢慢调整炮口对准他们,然后‘轰’的一声,那炮弹在里头炸开,把里头炸得一塌糊涂,别提多痛快了!”

    张弛是个从战场走过来的人,但在听到这些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发毛。

    这已经不仅仅是打仗了,而是有“猫耍老鼠”的味道在里头了,这如果被美国佬听在耳里,只怕又要说什么“不人道”之类的话。但张弛却能理解战士们的做法……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鬼子尤其是在中国土地上的鬼子恨之入骨。

    当然,这只是一些较极端的特例,更多的时候战士们还是保持冷静,用最安全的方法把这些碉堡和炮楼解决掉。

    解决的方法很多,用坦克打或者用M3履带车改型也就是M21自行迫击炮和M17多用途炮车来解决……这所谓的自行迫击炮和多用途炮车,就是在M3履带车的底盘上加装迫击炮和榴弹炮,这实际上就是较原始的自行火炮。它们在防御上显然不如“斯图亚特”,但火力却要比“斯图亚特”强得多,比如迫击炮就是81MM口径的。

    这种火力打起日军的碉堡和炮楼就很轻松了,这其中尤其是打炮楼……瞄准第一层多打几炮,然后就见炮楼“轰”的一下整个崩塌,将里头的日军全都给埋了。

    
………………………………

第四百八十八章 埋伏

    偶尔也会碰到些在地理位置上比较刁钻的碉堡和炮楼,比如在高处只露出射孔,位于低处的炮火很难准确瞄准。

    这一类的问题也不大……此时的中国远征军可是一支海、陆、空全方位的部队,他们不再会像以前一样碰到硬钉子就不计伤亡的猛打猛冲,而是一个电话打回去请求空军支援,于是不用多久就会有几架轰炸机飞到空中,一个俯冲后就朝地面部队指示的方向掷出一片燃烧弹……下一秒,日军的碉堡和炮楼就变成了一团火焰,战士们可以清楚的听到里头传来日军撕心裂肺的惨叫声。

    因为前头的侦察部队很给力……日军的工事在他们的火力极协同打击下,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一重重的被摧毁,这就使得跟在后头的主力部队一步不停的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朝前推进,六小时后就将近前进了两百公里。

    这时吴宇航就听到空军报告道:“前方五十里处发现敌军,兵力一个联队,大多是汽车!”

    就像之前所说的,“闪电战”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情报,所以中国部队还在空中配置了侦察机并与地面部队适时保持联系。

    “停止前进!”吴宇航转身就朝部队下达了命令。

    想了想,吴宇航就把这个情况向跟在后头的张弛报告。

    此时的张弛就在第二波跟进部队也就是一团的一辆M3半履带车上……军官一般都喜欢搭乘吉普车,但张弛却知道,吉普车往往会成为日军首要的攻击目标,因为那就是在告诉日军车里的是敌人军官,而M3半履带车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一点。

    其实张弛不仅掌握了这个情报,他甚至还知道日军的这个联队是从沈阳出发前往增援旅顺的……此时的中国东北,可以说到处都是中国军队的眼线,这些眼线不仅是同乡人那批侦察兵,还包括这些侦察兵在各地发展起来的百姓和游击队。

    所以,此时位于东北的日军,可以说是一举一动都在张弛的掌握之下。

    日军的援军还在路上,这就说明了两点:

    第一,沈阳的日军还不知道旅顺已经失守了。

    第二,日军还不知道进攻他们的部队的实力。

    否则的话,这支增援旅顺的部队早就该停止行军而在路上筑防,而不是继续无脑行军。

    对此,张弛感到很满意,因为这意味着同乡人等事先混进东北的侦察部队任务执行得很到位……这时距离旅顺被攻下已经有六、七个小时,按常理,就算旅顺被攻占的速度太快导致沈阳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但在远征军推进一步步的攻下沿途的碉堡和炮楼时,鬼子也是完全有时间用炮楼里的电话将信息传出去的。

    但是……

    张弛早就做好了布置,他事先就让同乡人在炮楼外各路段找好电话线并做好准备,一到适合的时候就将鬼子的电话线切断。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因为平时游击队就常这样干,所以就算电话线不通,鬼子也只会骂一声:“混蛋!这些可恶的游击队!”

    日军完全不知道,这一回来的不是游击队而是一支正规部队,不但是一支正规部队而且还是一个精锐部队。

    于是,接下来在这些日军遭受攻击的时候,日军根本就无法将被攻击的消息传到沈阳。

    这其实也就是一种信息战……这不但为中国部队争取到了时间和进攻沈阳的战役突然性,更是让日军将一个联队的部队送到了中国部队面前。

    看了看地图,再计算下日军的速度,张弛就对吴宇航下令道:“敌人大慨半小时后与你相遇,马上布设埋伏!”

    “是!”吴宇航应了声,当下就对战士们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这支贸贸然的朝旅顺增援的日军部队,是日军122师团的第201联队,联队长是松本大佐。

    松本大佐其实并不是个冒失的人,相反,他还相当的谨慎……这也是他选择从公路而不是从铁路,同时直到这时才行军到距离沈阳两百多公里的原因。

    (注:沈阳距旅顺443公里,松本联队采用汽车机动,以时速50公里计算,此时本该行军三百公里。)

    原本山下文远中将的意思,是让松本的部队搭乘火车前往旅顺,这样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旅顺而且还可以携带大量的重装备。

    但松本却认为……搭乘火车太危险了,游击队只要随便在铁轨上埋几个炸药,就有可能导致火车出轨导致部队遭受伤亡,更重要的还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部队就要步行赶往旅顺了。

    山下中将也认同了这个观点,因为游击队炸铁轨并不少见,虽然日军在铁轨周围都有严密的防护,但那可是四百多公里的铁路,随便哪一段铁路有破绽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事实也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因为,铁路在旅顺被占领的半小时后就被封锁了……至于是被什么封锁那就不用多说了,“谢尔曼”坦克缓缓开上了铁路,照着正迎面开来的火车“轰”的就是一炮,整列运送煤矿的火车就像一条被击中要害的巨蟒一样瘫倒在了铁路上。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列不服从命令想要硬撞坦克的火车的下场,更多的火车则是在“谢尔曼”坦克的淫威之上刹车投降。

    可以想像,不久之后,这些火车很快就会成为中国部队运送补给和弹药的利器。

    于是,松本几乎搜集了整个师团的汽车,甚至还征用了一批运输队的汽车这才足够一个联队上路……大量的汽车都用于朝南方前线输送补给,日军在沈阳的汽车已所剩无几。

    在路上,松本几次都感到有些不对劲,因为他远远的看到了空中几架飞机的身影。

    虽然他不是空军,但他还是知道那些飞机并不是日军的飞机。

    如果是敌人的飞机……那什么游击队会有飞机呢?

    不过,这也可以解释为是从美国太平洋方向飞来的远程飞机。

    但松本心里还是有些揣揣不安。
………………………………

第四百八十九章 埋伏圈

    松本的怀疑当然是有道理的,这不仅是因为天空中出现的战机的身影,更因为南方隐隐传来激烈的炮声……游击队是不可能会有重炮的,甚至就连日军都没有能发出这样响声的重炮。

    因此,松本几次要求山下中将改变增援计划,等侦察清楚再说。

    但山下文远并没有将松本的警告放在心上,他在电话里冲着松本骂道:“你这算是怎么回事?只是一个增援任务,你要做的就是在最短时间内赶到旅顺并把麻烦解决掉,明白了吗!”

    “是!”松本无奈的应了声,只得一挥手继续下令部队前进。

    山下文远的固执和轻敌其实是将松本的201联队推进了火坑……不过其实,就连松本也没想到自己要面对的敌人是支实力如此强悍的对手,否则,就算是违抗命令他也不会再继续前进。

    日军的行军序列是前头以边三轮侦察,后头就跟着一批批由汽车搭载的主力部队……这样的装备跟中国远征军比起来可以说是寒酸,在前头侦察的连个轻型坦克都没有,甚至就连后头的主力部队也只有三辆坦克。

    但是,这对于日军来说却是很正常的……在东北的他们最常对付的就是游击队和百姓暴乱,再加上装备还要凑给正面战场上的日军使用,所以现在能凑足汽车都算不错了。

    没多久,松本联队的车队就驶进了一片高粱地。当然,这片高粱地已经一片荒凉,除了杂草外就是被砍倒的高粱杆……这不仅是因为此时是冬天,更是因为日军为“一号作战”计划屯积粮草而四处收割谷物,此时的满州国的地里如果还有什么作物那就是怪事了。

    十几辆边三轮在前开得飞快,这或许是因为天气有点冷,日军想快点赶到目的地才好结束这辛苦的旅途,于是它们就像箭一般的穿过这片空旷地,接着就沿着公路拐进了一座小山后。

    然而,接下来看到的一幕使日军几乎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小山后遍地都是坦克和装甲车,公路上、高粱地里、草丛后……而且这些坦克还都是自己从没见过钢铁巨兽,在这些坦克后还跟着一个个如狼似虎的拿着一把把步枪的士兵。

    这场景吓得几个鬼子司机当场脑袋慢了半拍,两辆边三轮立时就失去了控制冲出公路翻倒在路边。

    其它边三轮也收势不住互相撞在一起,更讽刺的还是……打头的几辆边三轮甚至都撞上了敌人的坦克,接着敌人黑洞洞的炮管和枪口很快就对准了他们的脑袋,只吓得他们赶忙举起了双手。

    后头的几名日军见势不妙,当即丢下已经撞成一团的边三轮,连滚带爬的就朝后方跑去……

    中国军队此时完全有能力将他们击毙,但他们却没有这么做……反正这些敌人已经是到嘴的鸭子,收拾他们不急于这一时。

    所以,当那几名日军在拐角的另一个方向朝后头的主力部队不断的打手势示警的时候,中国军队就在吴宇航的命令下启动了坦克……之前不启动坦克,是因为担心日军听见声音而不走进陷阱。

    接着,随着吴宇航朝前一挥手,坦克部队就开足了马力往前开去。

    松本大佐在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事情不妙了,于是马上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准备应战……但是当他听到拐角处的马达声时,不由半张着嘴巴半天也合不拢。

    “那不会是坦克的声音吧!”松本大佐对自己说:“这……怎么可能?!”

    松本不相信,所以他并没有命令部队撤退。

    实际上,他就算这时下令撤退也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身后已经传来了一阵枪声和爆炸声,日军撤退的路已经被封死了。

    接着,一辆接着一辆的坦克在日军恐怖的眼神中从拐角处冒了出来……足足有三十几辆,它们冒着黑烟,不时还旋转着炮塔但却没有开炮,似乎是在对眼前的这些日军表示某种不屑。

    所有的日军都惊呆了,今井参谋回过头来望向松本,说道:“大佐阁下,我们……没有带反坦克武器!”

    松本不可思议的看着今井,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直到今天还没有把这个笨蛋换掉……自己的部队从来就没有什么反坦克武器,如果说有,那就可怜的几门反坦克炮,可那些反坦克根本不足以对眼前敌人的这些坦克构成威胁。

    “怎么办?”松本听到有部下惊慌的惊叫:“大佐阁下,现在怎么办?”

    “手榴弹!”松本大吼一声:“还有炸药包,一定要把这些坦克挡住!”

    “是!”日军应了声,但声音却是颤抖而微弱的。

    而这些还不算完,就在日军心惊胆颤地做着战斗准备时……这些日军之所以还有勇气做准备,相当一部份原因是他们与今井参谋一样无知,他们不知道眼前这“谢尔曼”坦克有多厉害,于是以为他们能够凭着手榴弹、炸药包以及迫击炮就能将敌人击退。

    这不怪他们,因为他们中大多数人这辈子接触到的坦克都是自己的或是国军的坦克,所以在他们的世界里,坦克的确是可以用这些击退的,甚至还可以用机枪打穿其装甲……

    但天上呼啸而过的几架战机,却让他们彻底失去了信心。

    战斗就在战机俯冲的那一霎那就打响了,原本还算平静的高粱地突然就爆起了一片片炮弹和子弹,坦克炮、机枪、步枪,还有布设在后头的炮兵,再加上天空中的几架用于拦截日军退路的战机……使得整个高粱地都被打得就像煮沸的一锅粥。

    几分钟后,日军就再也顾不上松本的命令了,就算松本大吼着“不许撤退!你们这些胆小鬼!”,甚至还挥舞着手枪将一名又一名逃跑的日军打倒在地,但却丝毫阻止不了日军的崩溃。

    原因很简单,每个日军包括松本在内都明白,在这种装备和形势的差距下,任何抵抗都是徒劳的。

    
………………………………

第四百九十章 中国远征军

    战场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屠杀,日军完全没有抵抗和防线可言,成片成片的朝四周逃窜。

    应该说,这些日军还是挺聪明的,他们知道不能往回跑,因为那里很可能会是敌人的重点防御地段,这从战斗打响之前后方传来的爆炸声和枪声就可以推断出来。

    于是,日军大多是从两翼山区逃窜。

    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