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若松町实际上就是现代沈阳的胜利街。
(注:为了去除日本人留下的印记,现代沈阳区号、街道、公园等大多都是改过名字的,比如中山公园原名千代田公园)
看着街道两边的景色,张弛不由深深叹了一口气:日本人这是完全把沈阳给设计成一座庞大的生产机器了,就比如这若松町,左边是一排排的工厂,到处都是高耸的烟囱,右边则是一排排整整齐齐几乎是划得一样长宽的房舍区,就像是集中营一般。
(注:若松町左边原为铁西工业地,现为铁西区;右边原为大和区,现为和平区)
可以想像,中国百姓就是被日军给控制在这有如集中营的房舍中,需要工作时就将他们赶到街道对岸,再往前不远就是被日军称为“奉天驿”的沈阳火车站……这就使日军十分方便的对工厂的原材料、加工后的成品,甚至是劳力进行运输。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更方便、更有效率的掠夺中国的资源和百姓的劳力而设计。
看着这些工厂和房舍,以及房舍铁栅栏做的窗户里隐隐透出的一双双惊恐的目光,张弛心里不是个滋味,因为他知道……这里头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惨绝人寰的屠杀,也不知道有多少中国百姓在这里劳累至死,饥饿、寒冷、无助、恐怖……这些世人无法想像的一切,在这里都是稀松平常。
车队不一会儿就进入了奉天驿,吴宇航小步跑了上来为张弛打开车门,道:“师座,车站已经在我们的控制之下了!”
“嗯!”张弛点了点头,一脚跨出了半履带车。
但是当他跨出半履带车时却惊呆了,因为出现在张弛面前的,首先是几列来不及开走的火车,与之前在路上看到的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的中国百姓相比,这里就是堆积如山的粮食,另外还有一间间堆满了各种军需物资的仓库,弹药、钢铁、棉衣、燃油、枪械,甚至还有坦克和大炮……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当然,此时这些物资已经被抢得一片狼籍,除了满地散落的大米和麻袋之外,甚至还能看到不少尸体,另一边则是被战士们控制在警戒线外的百姓,此时正眼巴巴的望向张弛这边。
“乡亲们!”张弛随手接过粱参谋递过来的小喇叭,对着百姓说道:“不要慌,也不要害怕,我们是中国远征军,中国人的部队,我们是来打小鬼子的!”
百姓们带着些怀疑的表情看着张弛,并没有什么反响。
这倒不怪他们,他们身在沈阳,信息十分封闭。
这一点与现代的社会正好相反,现代社会是乡下信息封闭,那是因为相对于城镇来说,乡下的通讯设施较差。而在伪满州国……日伪军对乡下的控制能力较低,乡下甚至还隐藏着许多游击队,而在城里尤其是像沈阳这么重要的城里,日伪军就是进行全面的言论封禁和洗脑。
其封禁的方法有时都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就像吃大米、白面是经济犯一样,低头走路就代表心里有鬼是思想犯,讨论政治、国事就是政治犯……
再加上日军在教育上的强行洗脑,这十几年下来沈阳城内的中国百姓都已经近乎麻木甚至都不相信这世界上还有什么军队会把他们当作乡亲、同胞了……从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已经有十二年,也就是说十六、七岁的人打从懂事起就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他们中相当一部份人认为生活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甚至还有人认为中国是敌人而日本则是他们的祖国,也就是祖国认同的错位。
所以,真正可怕的其实并不是日军的步枪和刺刀,而是日本人这种强行改变历史观和认同观的洗脑教育。
这种洗脑教育有几个很成功的例子,比如日本人在朝鲜和台湾所推行的洗脑教育……这种洗脑教育不用多久,只需要二、三十年,新成长起来的一批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就会把日本当作祖国甚至只会讲日语而不懂本国语言,于是当然就会变成了日本人的傀儡甘心为日本人卖命。
幸运的是……日军占领伪满州国只有十几年,这个时间还不够长,还有相当一部份年纪稍大一些的人或者也可以说中国人口太庞大了,日军洗脑教育还没能及时彻底的实施,所以还是有些人知道历史的真相的。
“你们是张少帅的部队吗?”张弛听到有人这么问。
“不是!”张弛回答:“不过张少师的部队就在后头!不久就会来与你们重聚!”
张弛的话不由在百姓中掀起了一片不小的波澜,在军阀割据的时代,许多百姓还存在地方思维,他们更相信自己的部队而不相信外来部队。
“你没骗我们吧!”又有百姓问。
“当然没骗你们!”张弛不由觉得有些好笑,但一时又不知道该怎么证明。
就在这时,身上还穿着苦力服的张传杰就从部队里站了出来,对张弛说道:“师座,俺就是沈阳人,俺来说几句!”
张弛点了点头,当即就把喇叭交到了张传杰手上。
“乡亲们!”张传杰举起喇叭说道:“俺叫张传杰,俺爹叫张子健……”
“是铁柱子吗?”有个声音在下面喊。
“是啊!”张传杰不由一愣。
“铁柱子……真的是你!”从人群中挤出一个老年人,颤颤畏畏摘下头上脏兮兮的帽子,说道:“俺是你大伯啊!”
“大伯!”张传杰赶忙迎了上去:“可找到你了,他们说您被鬼子杀了……”
“没呢!”老年人不由老泪纵横:“被鬼子给抓到这做苦工来了!”
接下来的话就用不着多说了,张传杰与大伯的相认就是最好的解释。
<;/p>;
………………………………
第五百零六章 改名
处理完火车站的事,张弛就把目光转向了沈阳城。
这时的中国部队已不着急对沈阳城展开进攻,因为此时大局已定……沈阳重要的战略地点要么被摧毁要么就被占领,比如机场和火车站。前来增援沈阳的日军123师团也已经被打得溃不成军,虽然123师团还是整集残部继续往沈阳赶,但没有火车运输的他们只能徒步行军,一百公里左右的距离足够他们赶几天了,更何况他们还是轻装前进,就算赶到沈阳也不会对远征军构成什么威胁。
更重要的还是……驻守沈阳的日军122师团,已经两次将部队调出城外增援且分别被击溃,于是此时位于沈阳的日军只有一个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联队,总兵力不过四千余人。另外还有两个团的伪军,不过从一路的作战情况来看,伪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吴宇航的二团甚至想找伪军打一打好出口恶气都无法一偿心愿。
“敌人主要分布在三个位置!”在工兵临时搭建的指挥部里,吴宇航一边在地图上画着一边介绍道:“分别在沈阳主城,东大营和北大营。其中沈阳主城人数最多,有三千鬼子和一个团的伪军;北大营有一个中队的鬼子和一个营的伪军;东大营有两个中队的鬼子和约一个团的伪军!”
“嗯!”张弛点了点头表示赞赏。
这与张弛估计的完全一样,日伪军主要兵力肯定是集中在沈阳主城……因为这里有中心、内、外三道城墙可以固守,这其中尤其是中心和内城,据说那是清王朝皇太极修筑的,是真正的冷兵器作战时代的三丈多高的城墙,且城墙上还可以容两辆马车同时通过,可想而知这城墙坚固到什么程度。
(注:这里说的中心指的就是沈阳故宫,古沈阳城的格局是以沈阳故宫为中心建筑四条“井”字形道路,再往外建内城和外城,道路与城墙的交汇处就是城门,并以城门的方向命名,比如东向内城城门就分别是“小东门”、“大东门”,北向内城城门就为“小北门”,外城城门就加一个“边”字,如“小北边门”)
因为这城墙坚固易守,所以身份“高贵”的日军就大多在主城里,伪军就算有也只是在里头维持秩序或是充当炮灰的。
其次就该是东大营,这个东大营此时其实不能说是“东大营”了,日军占领沈阳后就将其改名为“中央陆军训练学校”,简单的说就是把它当作伪满州国的军校,是日军训练伪军提升其战斗力并洗脑的地方,其地位自然会更高一些,驻守的日伪军也更多。(注:东大营也就是现今的沈阳炮兵学院)
再次就是北大营,北大营是清朝时徐世昌所建,距离沈阳主城北部5公里。其地理位置不是说不重要,事实上北大营甚至比东大营还要坚固,且北大营是沈阳的北屏障,只不过北大营是纯粹的兵营没有像东大营一样是兵营加军校,再加上一直以来日军在沈阳都没有防卫的需求,所以这个北大营没有受到日军的重视。
很长一段时间里,北大营都是被日军用来关押从太平洋战场上抓来的俘虏……这主要是因为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俘虏已经没地方关押了,因为可预期的关押地很快都会被盟军攻下,比如菲律宾,于是日军就将大量的俘虏从太平洋各地转到了相对安全的伪满州国。
这些俘虏有美国的、奥大利亚的、英国的、荷兰的……这些俘虏每天都会被押到五里外的矿山去工作,晚上再押回来。
所以北大营此时也不叫北大营,而被日军称为“奉天临时俘虏收容所”……这里用“临时”两个字,是因为在沈阳大东区已经在建一所正式的俘虏收容所了。
张弛很能理解侦察兵们画出来的地图为什么会还在用“东大营”、“北大营”这些老名字……侦察兵里相当一部份是东北人,他们知道这些地方原来的名字,这么做一是按自己人称呼的习惯,另一个则是在表达他们不承认日本人的命名的意思。
只不过,这无疑会给后续的战斗带来一些麻烦:对东北地形并不熟悉的其它兵并不知道这“东大营”、“北大营”等是什么地方,在实地中又因为命名问题找不着,那就有可能会出大问题。
于是张弛就对吴宇航说道:“把命令传下去,收集情报、制作地图一律按现有的名字命名,等把这些地方夺回来了再改名!”
“是!”
粱参谋看了一会儿地图,就说道:“师座,你看……咱们是不是要等天亮了再打?”
张弛知道粱参谋的意思。
日本人把兵力分配到这三个地方,也就是主城、东大营和北大营,就是为了让三个地方形成互相支援之势,尤其现在还是晚上……中国军队对地形不熟悉,那就很容易被日军钻空子混进部队打渗透战。
所以等到天亮再打或许是个好选择,这不仅可以减少远征军有可能的伤亡,还可以让远征军在十几小时的长途奔袭后有几小时的休息时间。更何况,坦克在晚上的战斗力也会受到一定程度限制。
但张弛却摇头否定了粱参谋这个建议。
看了看表,张弛就下令道:“让弟兄们休息两个小时,两小时后发起进攻!”
“是!”吴宇航和同乡人应了声。
粱参谋有些不忍心,劝道:“师座,弟兄们赶了一天的路,骨头都快散架了,这……”
“粱参谋!”张弛有些无奈的说道:“你要知道……我们的任务不只是只打下一个沈阳,后头还有四平、长春、吉林……咱们要是在这里多休息一晚,也就意味着敌人能多准备一晚。到时,只怕就要用人命甚至是整个计划来换了!”
粱参谋点了点头,接着就不再说什么了。
………………………………
第五百零七章 百姓
闪电战打的就是个“快”字。
所以张弛这支部队从踏上东北土地的那一刻,就注定要马不停蹄的攻城掠地,更何况……他们还要迅速拿下沈阳以便后续部队有更充足的时间在沈阳动员百姓及组织防御。
“师座!”粱参谋给张弛递上了一杯咖啡,说道:“你也去休息一会儿吧,几天都没有好好睡上一觉了!”
被粱参谋这么一说,张弛才发现还真是,从舰队开出硫磺岛的那一刻张弛就几乎没沾过床了,不是说睡不着,而是有太多的东西太多的细节需要考虑了……闪电战这战术听起来是很拉风,好像只需要开着坦克和装甲车一路往前推也就可以了。但其实真在战场上用起来,才发现其凶险无比:后勤、交通、情报等,只要有一环没有考虑清楚,就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粱参谋!”张弛苦笑着一边接过咖啡一边朝地图扬了扬头,道:“攻城在即,哪里还会睡得着啊!”
“师座是在担心拿不下沈阳?”粱参谋问。
张弛摇了摇头:“日军已如丧家之犬,拿下沈阳不是什么大问题!”
“师座是担心北大营的盟军俘虏?”粱参谋又问。
哈尔西在得知北大营关押有盟军战俘的时候,就发了个电报说希望中国部队能救回这些人数多达两千余人的战俘。
张弛又摇了摇头:“北大营防守薄弱,城墙年久失修,攻克也只是片刻之间的事。”
张弛没在话里说的是……盟军俘虏的生死其实与中国部队没多大关系,有多少人能撑到最后,那就要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那师座这又是为什么?”粱参谋问。
“内城与外城之间……”张弛回答:“那里还有二十余万百姓!”
粱参谋不由“哦”了一声:“师座是担心……鬼子会用他们做挡箭牌?”
“是的!”张弛沉重的点了点头:“虽然,这二十余万人中有相当一部份是汉奸、地主甚至日本开拓团,但至少也有十余万是穷苦人家……”
这个情报当然也是侦察员提供的,就像沈阳百姓说的:沈阳是分为富贵区和贫民区。所谓的富贵区,就是沈阳主城,那里日本开拓团、汉奸、地主等花天酒地的地方,贫民区就是主城之外,尤其是自小西边门、大西边门起到火车站这一段,那住的九成都是劳工,还有一成是看管劳工的伪军。
如果主城内都是汉奸、地主还有移民来的日本人的话,那就好办了,一通炮过去全解决了……问题就是,这些汉奸、地主及日本人都还要中国人百姓侍候着,于是就算是富贵区也有很大比例的穷苦人家。
更糟糕的还是:日本人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在以往的战场上,他们没少干过拿百姓做挡箭牌的事,这一回张弛相信他们也不会例外。
粱参谋只能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打仗总会死人的!”
是啊,打仗总是会死人的,而且张弛也不只一次看过战场的死人。
但张弛不确定自己是否能承受得了看着手无寸铁的百姓被日军驱赶上战场的惨状。
两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或许是日军以为中国军队会选择天亮后进攻……事实上山下文远也是这么想的,毕竟在黑夜中打攻城战、巷战从来都不是中国军队所擅长的。
然而,当山下文远看到空中冉冉升起的几枚红色信号弹时,就知道自己又一次算错了。
炮声很快就响了起来,那是中国部队的师属炮兵团和团属炮兵营……其实此时的新一师的火炮已远超编制时的火力了,原因是为了执行闪电战这个任务,美军为新一师配属了大量的半履带车,而半履带车上又往往装备有高射机枪、迫击炮、小口径榴弹炮等玩意,火力足足比之前强了一倍。
这时两百多门火炮一齐朝日军驻守的城池轰去,就有如天女散花般的在日军城中爆出了一团团火焰。
当然,这些炮火轰炸的主要还是东大营和北大营两地……这两个地方绝大多数是日军,战士们炸起来比较放心。
至于主城,则大多是为进攻做准备,比如在照明弹的光线下炸毁日军设下的铁丝网、路障,或是炸向有可能的雷区,加农炮和山炮则狠狠地轰击着城墙……加农炮和山炮的目标主要是内城的城墙,外城其实就是一道几米厚的土墙,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隔开主城富贵区和贫民区的,在炮火和坦克的进攻下根本就不堪一击。
后来张弛才知道,其实就连内城甚至中心城墙都算不了什么。
原因是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进入物资极度篑乏的时期,尤其是用于制造枪械和子弹的铜和铁。于是日军自42年起,就在伪满州国全面搜括铜、铁,美名其曰“献铜捐铁运动”,这运动一共展开了三次……几乎是把伪满州国的铜、铁都搜刮了个干净,这也是山下文远一直舍不得炸毁沈阳的几座桥的原因。
“献铜捐铁运动”的结果,就是连内城及中心城城门的门栓、门杆等都被拆了……这些东西都被拆了那城门自然也就没有了,于是城门处就是空荡荡的,平时只由几个伪军或日军用一根横杆拦着控制百姓进出。
当时的日军只想着:还要城门干嘛来着?反正也没敌人会打到沈阳……如果会打到沈阳,那日本也差不多完了吧!所以根本就没把这当一回事。
现在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我了个去,有厚厚的城墙有什么卵用?城门洞开着就像欢迎敌人进攻似的。
这时再想去找城门……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当作废柴劈了烧了,于是没办法,只得用沙袋、石头等将其堵上。
但这些玩意又怎么会经得起大炮的轰炸,战斗中几下就被中国军队轻松炸开了。
当然,中国军队没将炮火主力对准主城,主要还是因为知道里头还有许多百姓。
………………………………
第五百零八章 北大营
战斗是从东大营和北大营打响的……这是防止日军这个“铁三角”互相支援然后在黑夜中打成一场“渗透战”、“乱战”的策略。
一开始的重点不在最难攻下的沈阳主城,而是相对容易解决的东大营和北大营对于主城,则只是火力封锁……用照明弹把主城外的一片地区打得有如白昼一般,然后用机枪和炮火实施封锁。
城墙虽然可以为日军提供掩护,但有城墙围着同时也便于远征军封锁……战士们只需特别注意那八个城门也就差不多了。
接着分别有一个营的部队在坦克和炮火的掩护下朝东大营、北大营发起猛攻。
但其实对这两个营的战斗并不存在什么猛攻,原因是在中国军队这样的声势下,驻守各地的伪军就早有异心……要知道伪军本身就不是一支富有献身精神或者说是一支有信念的部队,他们中有一部份是汉奸,靠出卖祖国保住性命或是换取荣华富贵,还有一部份人则是为形势所迫加入。这样的一支军队当然不可能会为了日本人拼命,于是早就蠢蠢欲动了。
这其中最想动的就是东大营和北大营,因为这两个地方日军比例较少,尤其是北大营,日军才只有一个严重缺编的中队一百多人(注:满编的中队有两百余人)。
于是驻守北大营的伪军营长王波鸿就一边抽着烟一边用手肘偷偷捅了捅副营长李宾实。
“嘿!”王波鸿小心的望了望四周,压低声音说道:“你看,咱们是不是该……”
说着王波鸿就朝十几米远外的一名鬼子扬了扬头。
李宾实心领神会,眼里闪过一丝兴奋的神色回答:“营长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嗯!”有副营长这话,王波鸿心里就有底了。
但是王波鸿还是不敢轻举妄动,鬼子人数虽然不多,但要命的是伪军不团结……伪军中甚至都有日本人安插的奸细,平时就靠给鬼子打小报告升官发财。
虽然,这时候只要是个正常人,就知道日本人要完蛋了,但保不准还会有些人脑子进水了会向鬼子告密。
另一方面,鬼子也不是傻瓜,他们在这紧要关头也知道伪军很有可能会叛变,所以对伪军的防范之心也很重。
诸于这几方面的考虑,王波鸿连会议都不敢组织。
但王波鸿又知道,事情要尽早计划否则就来不及了……因为很明显的,在即将到来的战事中伪军会被当作炮灰使用,这也是日军让伪军防守外围而他们防守内部的原因……到时伪军就会站在中日两军中间,前头有中国军队的枪炮指着,后头有日本人的枪口顶着,那还会有命在?!
想了想,王波鸿就如此这般这般的交待了李宾实一番。
王波鸿的计划很简单,就是乘着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的一霎那发难……虽然那时是日本人最紧张也是警惕性最高的时候,但北大营有一个优势可以利用,那就是关押在里头的两千多名犯人。
当然,要作战时日军是不会让伪军还呆在后头捣乱的,炮声一响日军就用步枪和刺刀逼着伪军进入工事去防御了。
然而。
王波鸿的棋子在几小时前就布下了,他让负责牢房的伪军悄悄把牢房的钥匙丢给犯人并约了一个时间……
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当日军将所有的注意力都用在外围防御的伪军及更外围正展开进攻的中国军队时,却没发现身后盟军俘虏已偷偷的打开了镣拷和牢门,并捡起了牢房外用于干活的铁锹、扁担,甚至还有伪军偷偷在箱子里藏着的几把手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