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弹,同时也看不到德国人数百辆坦克发起的集团冲锋,当然也看不到中国军队在前线的流血牺牲……把他们派上来吧,将军,我可以带他们去看看‘虎’式坦克的残骸,如果需要,我还可以带一些‘虎’式坦克的碎片回去给他们作为纪念品!”
看到这封电报后,会议室里就一片安静,英军军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对此做出什么解释。
蒙哥马利则扬了扬手中的电报,说道:“那么,先生们……你们不会怀疑南非1师以及所有的英国军官都与中国人串通了吧!”
“嗯,是的!”蒙哥马利嘲讽道:“他们一定是串通好的,还有我们派去的炮兵及空军联络员,还有我们的侦察机……”
“承认错误吧,先生们!我们做不到,并不代表别人做不到。正确的思考方式,不是质疑别人为什么能做到,而应该是我们自己……”
说到这里蒙哥马利就加重了语气:“我们应该质疑下自己,想想为什么中国军队能做到,而我们却做不到!”
张弛及中国军队当然不会去关心这些,他考虑的就只有怎么面对德军的下一次进攻。
而且出于隆美尔和海因茨蓝道同样的想法,张弛知道德军的下一次进攻不会太久……甚至还有可能一波连着一波,直到把眼前这道已经残破不堪的反坦克壕打废了为止。
而且张弛还相信,德国人的下一波进攻或许会更猛烈同时也更凶险。
原因很简单,正所谓“有矛就有盾”,战场是个矛与盾、攻与守互相较量的地方,双方都会尽自己所能突破或是防御,他们第一次进攻的失利不过是因为不知道“戈兰壕”的厉害着了道而已,现在他们知道了,那就不可能让自己的部队付出生命的代价还重复上一次失败的攻势。
果然,二十分钟后德军就再次发起了进攻。
进攻还是以轰炸开始,与之前不同排雷清障不同的是,德军这次轰炸是以反坦克壕有沙丘为主要目标,而且轰炸时间很短,只有两分钟。
然后,间隔了十分钟左右又两分钟。
……
张弛很快就明白了德军的意图:
德国人这是在尽量用炮火来毁坏中国军队的反坦克壕,这一点是可行的,因为这里是沙漠地质,这导致工事十分松散,炮火一炸很多地方就塌得不成样子了。
当然,这同时也是德军坦克无法跨越的原因之一,坦克在这样松散的地质里很容易深陷其中无法前进。
至于为什么要间隔十分钟打两分钟,张弛猜测这是因为德军的炮火不如英军,他们担心会遭到英军炮火的压制。
也就是说,德军这是在充分利用自己炮火的机动性,打两分钟的炮就迅速更换炮兵阵地,然后再打两分钟的炮……
而英军炮兵,则往往因为跟不上德军炮兵转换阵地的速度和节奏而无法压制或是压制了也只是打到空地。
这样没过几轮,中国军队前的反坦克壕就变得破烂不堪,有的地方坍塌得完全看不到反坦克壕的影子,甚至原本应该凹陷的部位高高突起,而原本应该突起的沙丘却变成了一个弹坑。
幸运的是,德军应该还处于炮弹不足的窘境,所以这反坦克壕整体上还是可以用的。
张弛有时在想,这场仗其实德国人是想错了,在这样的地形以及“戈兰壕”面前,德国人更应该勇于打一场步兵对步兵的战斗而不是按照习惯还是借助坦克。
………………………………
第七百二十九章 空袭
德军的问题,或者说隆美尔的问题,就在于其过于倚重装甲部队了。
有些地方其实并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比如山地、沼泽等。
沙漠或许适合,确切的说是很适合,因为它一片空旷而且地势总体来说十分平坦。
但这种适合有时会经过人为的因素而变成不适合,就比如张弛构筑起这样一道宽六米深七米的戈兰壕……不管它有没有被炮火给炸塌,差不多就是在防线前整出了一道不利于坦克行驶的流沙,十几吨重的坦克很容易深陷其中无法动弹,更糟糕的还是从表面根本就看不出什么。
如果德军不使用坦克而用步兵进攻的话,那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步兵可以轻松的跨越“戈兰壕”,他们甚至可以利用“戈兰壕”为掩体,再加上德军又有空中优势且步兵的素质也不落,打一场与中国军队势均力敌或者说伤亡差不多的战斗并不困难。
当然,张弛是不希望隆美尔知道这一点并运用到眼前战场的。
一阵炮火的硝烟过后,德军坦克群又缓缓的开了上来,在那一个个黑十字的上空,大批的德军战机带着啸声越过他们的坦克群朝中国军队的防线猛扑上来。
战斗几乎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
德军这一次的冲锋可以说是做足了准备,因为他们一个批次投入的战机和轰炸机就达到七十多架,霎时中国军队的防线上空到处都是德、意军队战机的身影,它们就像是满天飞舞的蝙蝠一样在空中盘旋,找到目标就俯冲下来一阵猛烈的扫射或是投下几枚炮弹。
一时之间阵地就像被搅混的一锅粥似的乱成一团,到处都是炸弹、子弹,以及由它们带起的烟尘和鲜血。
从某种程度来说,沙漠地形其实也并不适合防守,因为其土质松散工事不容易成形,比如十分适用的防空洞……在沙漠里就几乎无法构筑。
确切的说也不是不能构筑,而是就算弄起来了也不会起到防空的效果,甚至不用说防空,敌人炮弹往这边轰上几发那些防空洞就会被震塌并把躲在里头的战士埋了。
沙漠地形的防空及防炮其实没什么好办法,就是要抓住两点:一是伪装色二是保持队形分散。
伪装色就是战士们的沙漠装,分散就不用说了,隔着几米一个或两个人,就像撒豆子似的散布在战壕、弹坑、散兵坑里……敌人飞行员从空中往下一看,好像到处都是目标,又好像到处都不是目标,于是只能稀里糊涂的往下乱打一通。
德、意空军很大程度就是在乱打。
要知道那可是在空中高速飞行的战机上,就算是下方有一辆披着伪装布的坦克或是大炮都不容易被发现,又何况是更容易隐藏的人。
所以德、意空军的轰炸和扫射虽是猛烈,但远征军的伤亡却十分有限,过了一会儿战场掀起了一片硝烟和尘土,战机和轰炸机就更是睁眼如盲的瞎打了。
不过张弛相信,德国人会将这么多战机用于轰炸远征军防线并不是为了杀伤远征军有生力量,而是对其进行压制以便他们的坦克部队突破。
这可以从敌人战机以反坦克壕一线为主要目标可以看得出来。
“少校!”张弛对空军联络员威廉少校说道:“你可以让英国空军上来表现一下了!”
很明显,此时是英国空军出动的好时机,因为德国空军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中国军队身上。
“是,长官!”威廉少校应了声,接着就对着步话机大喊:“狮鹫,狮鹫,我是秃鹰,让老鹰飞起来,重复,让老鹰飞起来!”
英国空军的动作很快,几分钟后五十余架喷火式战斗机就加入了战团。
战后张弛才知道,蒙哥马利为了能够及时增援亚历山大港的中国军队,也就是为了保证中国军队需要空中支援时有足够的战机,他一直让三个机场总数为三十架战机保持战备状态候命。
这表面看起来算不了什么,但如果往深处分析的话……德军航空队在轰炸中国军队的同时也在轰炸英军的炮兵阵地、港口甚至机场,这时原本是英军战机最繁忙的时候,它们应该全部飞到空中并配合地面的防空部队与德军战机厮杀。
但蒙哥马利就硬是压着三十架战机不动。
蒙哥马利对拉姆斯登是这样说的:“知道吗?中国军队正在打一场伟大的战役,他们在原本不属于他们的战场上英勇奋战,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尤为可贵的是,他们原本可以撤退的……我想,如果是英联邦军中的任何一支部队在亚历山大港防线,此时都会选择撤退。但是中国军队没有,他们依旧守在那条防线上!德国人没有前进一步!那么,我们就应该尽最大的努力配合他们作战!”
“我同意,将军!”拉姆斯登表示赞同:“他们是支伟大的部队,而且,我认为他们驻守的防线比我们任何一点都重要,因为……中国军队如果崩溃了,我们就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挡得住实力大增的德军的进攻了,那时德军将长驱直入!”
蒙哥马利点了点头。
于是,在张弛呼叫空中支援的时候,那早已做好准备的三十架战机就在第一时间起飞奔赴战场,同时蒙哥马利还从其它方向调了二十架战机转向并投入到亚历山大港上空。
事实也证明张弛是正确的,德军一直以为已经取得了制空权,至少在亚历山大港上空取得了制空权,没想到英军还有能力一口气投入五十架战斗机。
更糟糕的还是,德、意军无论是战机还是轰炸机,之前都在对亚历山大港防线狂轰滥炸,英军机群赶到时他们的弹药都已经打得差不多了。
于是英军战机一加入战团,德、意军的战机就一架接着一架的从空中冒着黑烟掉了下来,最后被英军机群打得狼狈逃窜甚至都赶到了阿拉曼上空。
………………………………
第七百三十章 填壕
这当然与英军飞行员的素质也有关系。 .最快
英国陆军的素质或许不怎么样,但海、空军的素质却一直都在世界前列……英国毕竟是殖民大国,现在虽然没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加上英国与日本一样也是个岛国,岛国的共性就是重点发展海、空军而轻陆军。
日本有些不一样,原因是日本一直以来都处心积虑的想要侵略东南亚尤其是中国,想要侵略别的国家而且还是深入东亚大陆,发展陆军当然也是必须的。
此时的大英帝国在陆军方面其实已经无力控制各个殖民地,但海、空军在本岛却是一直都在发展的,在空军方面甚至屡次以少胜多,比如在着名的“不列颠之战”中,英军就以900架战机击败了德国的2000架战机。
此时位于北非的这些战机和飞行员除了一小部份本身就在殖民地服役外,大多都是从英国本土调来的,个个都是空战老手。反观德军,他们的飞行员却在苏德大战中大量损失,新补充的飞行员无论是在素质还是经验方面都不如英军飞行员。
众所周知的是,飞行员这东西素质和经验都是很重要的,有时其重要性甚至都超过战机性能。
这与陆军不一样,对于陆军来说,一个素质再好经验再丰富的老兵也很有可能刚走上战场就被一发炮弹或是一发流弹可打死了……其不确定的因素很多。
但如果是空军,素质和经验就起着决定的作用,正如之前说的,日本训练三年的飞行员基本也就只有开着战机执行自杀式攻击的份。
当然,日本燃油严重篑乏飞行训练很少实际操作也是原因之一。
于是英军战机虽然在数量上远不如德军,但在某个战场比如亚山大港上空以五十架对德军没有准备的七十架战机还是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德军战机、轰炸机先后被击落了二十余架,而英军战机就只折损了两架另加五架轻伤。
甚至英军战机在撤走前还俯冲下来对德军坦克群扫射、轰炸了一番,炸毁、炸伤十余辆坦克才在亚山大港上空盘旋了一圈后飞走。
“将军!”威廉少校对张弛说道:“安格斯上校向您致敬!”
“安格斯上校?”张弛不记得自己认识这个人。
威廉少校朝空中看了看,说道:“他是第三航空中队的指挥官,此时正在上空看着我们!”
“哦!”张弛点了点头。
威廉少校继续说道:“安格斯上校说,你们是支伟大军队,你们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因为至少在北非战场上没有人只用一道反坦克壕就挡住凶勐的德军装甲师的进攻。另外安格斯上校提醒您,德国人的战机增援分队很快就上来了,而英国空军却因为数量原因无法连续战斗!”
“好的!”张弛朝空中正在远去的英国战机看了看,然后回答道:“替我对安格斯上校表示感谢。另外,如果可以的话,下次让它空投几瓶啤酒下来!”
威廉少校以及周围的英军不由哈哈大笑。
但笑声未落,德军方向的炮声又响了起来,一发发炮弹在沙漠中的掀起了一道道辐射状的沙土直朝空中冲去,就像是在海中炸起的水浪一样,接着被掀到空中沙土就像雨点似的淅淅沥沥的从空中落下,不一会儿就将地上的战士们履盖成了一个个土人。
张弛甩了甩脑袋抖落钢盔上的沙子……英军的碟形头盔这点很不好,它旁边的碟边会堆积着沙尘使头盔变得沉甸甸的。
透过硝烟和尘土往战场上望,只见德军坦克群再次冲到了反坦克壕前。
德军的这次冲锋似乎与上次有些不一样,他们的阵形铺得很开。
见此张弛不由有些疑惑,阵形铺得这么开的话,德军哪来的那么多的工程车填壕呢?
下一秒张弛就明白德军的方法了。
只见前头的坦克放缓了速度,后头追上来几辆2号、3号坦克,这些2号、3号坦克的甲板和炮塔周围都绑满了沙袋……初时张弛还以为这是为了用来增加坦克的防护力的,毕竟2号、3号坦克很需要这个。
但现在看来德军显然另有所图。
“做好战斗准备!”见此张弛不由大叫:“敌人要用坦克填壕!”
果然,那些2号、3号坦克开到反坦克壕前就停了下来,坦克乘员从里头钻出来后,四号坦克就将这些绑着沙袋的坦克往反坦克壕里推……只听“嘭嘭”的几声,原本就被炮弹炸得差不多的反坦克壕很快就被填满了。
这果然是个好办法,用坦克填壕可比推土机填壕要快得多,而且还只是片刻的时间就填平了七、八处,尤其是坦克填上的地方还很夯实,毕竟是铁钢做成的玩意,于是坦克辗上去也就不用再担心受困了。
接着,德军坦克就像是决堤的洪水似的由这八处填平口往中**队的防线发起冲锋,德军甚至还让推土机走在前头,它们显然是用铲平沙丘为其后跟进的坦克开路的。
张弛暗道一声要糟。
德军这招胜就胜在出奇不意……他们在多个相距较远的位置同时发起进攻,这必然就会使火箭筒射手顾此失彼,而只要有一个部位的火箭筒射手失误了让敌人突破了防线,那么穿插进来的坦克就会给远征军造成致命的混乱最终导致整条防线的崩溃。
张弛没有迟疑,一把放下手里的望远镜抓起步枪就沿着交通壕朝前方的防线跑去。
威廉少校及一众英**官见此不由纷纷惊唿:
“上帝,他在干什么?”
“将军,你去哪里?”
……
按英国人传统的军事观念,将军就应该在指挥部里指挥,就像蒙哥马利那样,所以当他们看到张弛那么熟练的拿着一把狙击枪奔向前线的时候,简直就不敢相信他们看到的是真的。
但这些观念只适合英国,对于中国部队尤其是远征军来说,将军亲上一线早就是司空见惯的事。
………………………………
第七百三十一章 反冲锋
张弛不知道自己上一线能发挥多少作用。
事后想起来,张弛都觉得自己当时的举动有些傻……战场上突破的是敌人坦克,而且还是连火箭筒都很难击穿其正面装甲的四号坦克,那么自己上去又能做什么呢?甚至还带着一把狙击枪?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威廉少校等一众军官的想法还是正确的,此时的张弛更应该在后方,在后方就可以组织预备队补上缺口,或是调来援军等等。
但这只是理论上。
战场不是理论,而且中国军队也与英国军队、美国军队甚至与德国军队都不一样……这些国家的军队更讲科学更讲战术,而中国军队更讲究士气、感情。
那一刻,张弛脑袋里什么也没想,他就是简简单单的觉得:敌人要突破防线了,自己不能坐视一线的战士在敌人的坦克下被屠杀,所以自己要上去,不管问题能不能解决,但自己要跟他们呆在一起承受同样的危险。
张弛所处的位置本来就离前线不远,全力奔跑下几分钟就到了前线,而此时德军坦克正辗着填壕的坦克缓缓过壕,它们不敢开得太快,反坦克壕是填平了,但还是有翻车的危险。
而一队队德军步兵也紧紧跟在坦克后头,他们打算借着坦克的掩护一鼓作气就攻下敌人的防线。
张弛跑上防线后就大叫:“全体听我命令!”
“将军!”
“将军上来了!”
……
原本被这突发状况弄得有些心慌的远征军战士们一看到张弛在防线里就不由信心徒增。
“将军!”满脸硝烟的同乡人快步跑上前来,他知道此时情况危急,所以也不劝张弛回去,十分干脆的问了声:“怎么打?”
张弛不由一愣,他还真没想到该怎么打。
而此时的坦克已经跨过了反坦克壕并开始朝沙丘往上爬了。
可以想像,中国军队无法短时间内在每一个部位都调齐火箭筒射手……如果只需要调一、两门火箭筒射手那还没问题,但问题是巴祖卡火箭筒的精度让人实在不敢恭维,同时德军坦克“抬头露肚低头露背”的时间又很少,所以要抓住这个机会将其击毁非得备齐五门左右的火箭筒不可……之前远征军都是在敌人坦克将要出现的周围用六门火箭筒围着一圈准备着,以确保能将目标击毁。
但是现在……被德军一招“以快打慢”就完全打乱了布署。
现在该怎么办呢?
继续防守吗?
显然是不行的,纯步兵对敌人装甲部队的作战,那就是一旦被突破就将会是场屠杀,尤其敌人的坦克大多是能捱火箭弹的4号坦克,甚至还有“虎”式坦克。
让躲在亚历山大港内的装甲部队出来增援吗?
显然也不行,先不说时间会不会来得及,就算时间会够……张弛马上下令而吴敏也做好了准备立马上开上来,但他们还要面临敌人战机的轰炸拦截。
恰好张弛就看到德军的战机增援编队又从上空掠过……如果中国坦克部队从亚历山大港出来增援的话,只怕还没赶到防线就会被这些战机打得死伤惨重了。
而且,就算他们中有一部份坦克能幸运的冲过德军战机的截杀,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德军的4号坦克及“虎”式,“谢尔曼”在它们面前同样也处于劣势。
突然之间,张弛就发现整个战场形势都调转了,原本对自己有利的战局仅仅只是因为德军的一个策略而彻底改变。
时间不等人,此时德军坦克已“隆隆”的爬上了沙丘,张弛甚至都能看到沙丘分界处微微冒出的炮管,而且还越来越长……
不能再等了,张弛咬了咬牙。
既然防线守不住,那就不要防线了,既然不能防御,那就进攻吧!
于是张弛大声下令道:“全体都有,上刺刀!”
同乡人一听这话立马就明白了,他先是一愣,接着就眼露凶光用嘶哑的声音叫道:“全体都有,上刺刀!”
“上刺刀!”
……
命令被一声接着一声的传了下去,战士们几乎就是把这个命令吼出来的,所以即便德军坦克的马达就在不远的面前轰鸣,命令还是准确无误的传达了下去。
一把把刺刀装上了刺刀托,手雷也取了出来做好准备……一说上刺刀大家都知道是要发起反冲锋了,而反冲锋之前,按照惯例就是先来一排手榴弹。
张弛注视着沙丘,看着坦克的炮管一点点的露出来,越来越长……
终于,坦克德军履带出现在沙丘的顶端,底盘就像鳄鱼的腹部一样暴露在远征军战士面前,一名早已做好准备的火箭筒射手一扣扳机,一枚火箭弹就拖着长长的尾巴直奔目标而去。
“轰”的一声,就在坦克首部即将落下的时候,火箭弹精准的命中了其腹部并将其炸成了一团火球。
几乎与此同时,随着同乡人一声令下,战士们纷纷将准备好的手榴弹朝沙丘的另一面投去。
“轰轰……”对面响起了一连串的爆炸声。
张弛看不到对面爆炸是个什么状况,他也没兴趣知道,他只知道朝着周围大喊一声:“弟兄们,冲啊!”
“冲啊!”
“杀啊!”
……
远征军战士就像一匹匹脱疆的野马似的,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直朝沙丘冲去。
很明显,张弛抓住了最好的冲锋时机,因为德军坦克刚刚从沙丘的顶端翻越过来,坦克内的坦克乘员是从最高角度突然转到斜向下的角度,这一方面会使其没有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剧烈的震荡也会使他们无法瞄准目标……事实上,如果他们不抓紧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