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事后证明蒙哥马利显然是过于自负了。

    当然,其它人就无法像蒙哥马利那样“自信”,第八集团军及所属各军的指挥所和空军指挥所里,绝大部份官兵都毫无睡意,全都沉浸在紧张和兴奋之中等待着进攻时刻的到来。

    拉姆期登则更多的是担心,他来来回回的在办公桌前走来走去,时不时的还会向张弛问上几句话,但张弛也无法给他什么答案……任何一场战争都是不会有确定的答案。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太阳终于落山了。

    晚上九点三十分,一队队英联邦军士兵悄悄爬出战壕,借着月光向德国人的雷区慢慢前进。

    坦克撤去了伪装,大炮缓缓昂起了粗壮的炮管,一场大仗即将拉开序幕。
………………………………

第七百四十六章 进攻

    九点四十分,拉姆斯登向丘吉尔发去了“齐普”电文的同时就下令开火。

    一千多门大炮几乎同时朝德军防线方向开火,从北面到南面的大片天空,电光闪闪,明亮得像是着了火一样,又像是许多巨人在跳着一边擂鼓一边跳着非洲战舞,他们每跺一下脚整个世界都为之颤抖,就连远在塞得港指挥部的张弛都能听到炮火的轰鸣声和爆炸声。

    炮火整整持续了半小时,这半小时的炮火是用来压制德军炮兵阵地的。

    这是英军作战的惯例,原因是英军的炮火相对于德军来说有很大的优势,于是他们总是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就把德军的炮火打哑或是打残,然后他们就能放心的朝其它目标轰炸了。

    但战事往往是不尽人意,原因是德军早已习惯了英军的这种战术,所以德军一开始总是避过英军的锋芒不与其展开炮战,于是英军炮兵只能漫无目标或是以推测出来的目标乱炸一通。

    反而是英军大规模的轰炸使德军能轻易从其炮火发出的火光掌握英军炮兵阵地的位置。

    但英军这次轰炸也并非没有战果,当时德军一名坦克专家施登姆少将在驱车前往前沿阵地的途中,突如其来的轰炸及落在周围的几发炮弹使司机大惊失色,急忙调转车头企图逃脱敌人轰炸的范围,但因为动作过猛将车后正打开门观察情况的施登姆少将从车里甩了出去,而司机却因为炮声和惊惶对发生的事一无所知,依旧驾车全速疾驰。

    结果是,被抛下车的施登姆少将心脏病发作而死。

    第一次炮击后,整个战线沉寂了五分钟。

    英军炮兵们就乘着这个时间较正了射击诸元将目标指向了德军防线前的雷区。

    接着随着一声令下,又是一阵万炮齐发,打得雷区的地雷就像放鞭炮似的“叭叭”直响。

    这一回的炮击整整持续了两小时。

    事实上,英军炮兵并不是持续轰炸两小时,他们是分成三个部份执行炮击任务……

    首批进攻部队是英联邦三个军,由北往南排列依次是第30军、第10军和第13军。

    蒙哥马利给这三个军各自分配了自己的任务,南翼的第13军发动佯攻,使德军相信英军的主攻方向是南翼,但其实北翼的第30军才是主攻方向,其任务是要突破德意军布署的4个师的北段防线。

    对于蒙哥马利的这个点子,张弛只是一笑置之。

    蒙哥马利把对手隆美尔想得太简单了,南翼是不利于装甲部队前进的沙漠,北翼紧邻着地中海,沿着海岸有一条英国人修筑的滨海大道……就算傻瓜也知道英国人的主攻方向会是北翼。

    此时英军的炮击,就是分成三个部份分别为这三支部队的推进作准备,所以它们实际上是不断的延伸炮火射击,希望能在雷区里开辟出一条路。

    这时拉姆斯登就收到一封来自伦敦的回电:“先生们,即将开始的这场战将是历史上决定性战役之一,它将是战争的转折点,全世界的目光都将朝着我们,并焦急的注视着战役的发展,英勇奋战吧!”

    战斗一开始进行得很顺利,猛烈的炮火引爆了德军大量的地雷……这实际上是取决于英军炮弹的多少,因为英军在此之前的确是在准备一次反攻,所以实实在在的储存着大批炮弹,这些炮弹在这时就发挥出了作用。

    于是英军步兵得以像排山倒海般轻而易举的就压过前沿阵地向纵深挺进,装甲部队也在步兵的引导下紧跟在后头前进……这是蒙哥马利惯用的战术,以步兵当然是殖民军的步兵在前头清障,装甲师和炮兵先以火力掩护步兵排雷,尔后在炮兵和步兵的掩护下开辟通道,这样在地面炮兵的火力掩护下,装甲兵和步兵交替掩护、滚动前进。

    这样打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这是夜战,而且德国人的地雷也能对坦克履带构成很大的威胁,如果没有步兵在前头开路清障的话,装甲师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问题就是,这些在前头开路清障的步兵师几乎清一色的是英属殖民部队。

    半小时后,英军的进攻就遭到了阻遏……德国人在黑夜里打黑枪。

    这是隆美尔的布署之一,也就是他的雷区并不简单的雷区,而是安插着狙击手和炮兵观察员的雷区,由于这些德军士兵训练有素,所以他们通常可以同时充当狙击手和炮兵观察员。

    这些德军携带着一定量的食物置身于雷区中构筑阵地,当然,他们会在雷区中留下一条小路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地雷,他们手里有一张地图,这张地图详细的标志着雷区小路的方向及标志,这使他们可以在雷区中行动自如,一旦要撤退他们还可以将地雷埋在小路上将其封锁。

    当然,他们许多人都没有这样做,因为大部份人都选择了坚持到最后,有些人甚至从一开始就用地雷将自己的退路封上了。

    德国人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还是很令人敬佩的,相形之下总是让殖民军走在前头的英国人就逊色多了,这只怕也是为什么数万德军就能打得庞大的英联邦军到处跑的原因之一吧。

    这些德军狙击手和炮兵观察员给了英军很大的麻烦。

    原因是英军步兵在前头扫雷清障必须要打上手电,否则他们根本就看不见脚下埋着地雷,而德军狙击手就是依靠这些手电光一个接着一个的击毙目标。

    炮兵观察员就更是让英军损失惨重,因为他们往往会呼唤来一片炮弹对英军进行精确打击。

    对于这些数量不多的德军,英军就像是被驯兽师调戏的老虎一样无可奈何……因为他们置身雷区,不敢随便移动或是冲锋,所以德军炮兵观察员可以不紧不慢的与后方炮兵联系,然后修正弹道,接着再批量轰炸。

    德军在做这些的时候,英军除了拼命的挖着散兵坑把自己藏起来外,什么也做不了。
………………………………

第七百四十七章 进攻(二)

    这场战斗对英军来说几乎就可以说是一场噩梦。

    英军除了要注意脚下到处都有可能存在的地雷外,还要时刻小心着德军狙击手给自己致命一击……这时任何一个英军或是英属殖民军都发现一点,战前对这次进攻的形势过于乐观了,他们总以为大炮会引爆大多数地雷,剩下的地雷只要他们小心的使用探雷器就可以了。

    但事实却是有大量的地雷残存,这或许是跟地雷的数量与质量以及沙漠地质有关:数量太多就总会有些漏网之鱼,质量良萎不齐会使一些本该被引爆的地雷没有被引爆,沙漠地质则会减少炮弹爆炸时的震动波传送的距离。

    更糟糕的还是英联邦军普遍对地形不熟悉而沙漠地带又没有明显的地貌特征,炮弹爆炸所掀起的烟雾和尘土把天上的星光和月光完全遮挡住使战场漆黑一片,这使英军要前进就必须打着手电。

    就像战后一名幸存的英军士兵所描述的:“我们显然不能呆在原地,因为我们是在进攻而不是防御。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个痛苦的选择,我们要么打着手电被敌人狙击手击毙,要么因为看不见而被地雷炸死!是的,我在路上看到了许多尸体,你无法忘记那个情景,地面上躺满了新西兰人和印度人,还有许多焦急不安朝我呼救的重伤员。”

    后来这名英军士兵找到了一个更可靠的方法,他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用军刺一点点的刺探着前方的路……军刺斜插进前方的沙土里,如果前方有地雷,军刺就会碰到硬物。

    这样做虽然前进的速度很慢,但却使他保住了性命。

    但这只是个别现像,几乎整个英联邦军的进攻都处于德军的猛烈杀伤之下,除了一支部队外……

    这支例外的部队就是南非1师。

    说起来也算是凑巧,南非1师驻亚历山大港时,中国军队对他们的训练就是不打枪也不打炮,专门训练他们折腾炸药和对付地雷。

    中国军队这么做的原意是希望他们能够执行骚扰任务,但没想到在这时就派上用场了……其实,这其中相当一部份还是南非兵自身的优势,比如他们习惯于不穿鞋,这使他们拥有其它军队甚至连中国军队都没有的特长:用脚感知地雷。

    当然,这其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失败的情况,但却使南非1师相比起其它部队来可以更自如的在雷区里行走,同时还不用打手电。

    更重要的还是,他们黝黑的肤色使德军狙击手很难发现他们的存在。

    于是南非兵总能不知不觉的靠近德军狙击手而德军狙击手却一无所知……然后,德军狙击手在开枪击杀目标的时候,或是通过步话机联系后方炮兵的时候,南非兵们就轻易的知道了敌人的位置。

    这时大多的南非兵都选择了一种很明智的进攻方式:朝目标投掷手雷。

    在这时候投掷手雷是绝对正确的一种选择。

    这一方面是因为南非兵枪法太差,就算目标近在咫尺他们也往往无法命中,更何况这还是在黑夜而且还只知道目标大慨的位置。

    另一方面,投掷手雷与开枪不同,开枪的话,枪口的火花和枪声就会暴露位置,而一枚手雷甩过去……黑暗中谁又知道这手雷是从哪个方向甩过来的?!

    战后张弛还去采访了下这些南非兵,怎么会知道在这时候用手雷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那么拉风的乱开枪?!

    南非兵的回答是:“不是你们教我们的吗?骚扰战就得这么干!”

    听着这话张弛差点吐血……原来他们是把这场进攻战当作骚扰战了。

    但却是错有错着,德军狙击手一片又一片的倒在南非兵的手下,南非1师一个晚上向前挺进了八公里,是所有英联邦军队里前进最远的一个师,把所有跟进的部队都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如果训练有素的德军狙击手泉下有知,知道他们是被公认素质最差的南非兵给撂倒的话,只怕在地下都要爬上来喊冤了。

    而南非兵又将中国教官惊为天人,他们一个个都在心里大喊:神明啊,那些中国人真是太厉害了,他们教的一切马上就在战场得到了应验!

    问题就在于……

    南非1师是被安排在佯攻的南翼的,为什么会这么安排就不用说了,南非1师战斗力差嘛!

    当蒙哥马利知道这一点后,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任何人都能看出他心里的后悔……如果是把南非1师安排在北面主攻方向的话,那么战场形势显然会好得多:南非1师在前头清理德军狙击手和炮兵侦察员,后头再跟进几个步兵师排雷清障,接着装甲师就可以很顺利的往前推进并像计划那样达成目标了。

    但战争没有如果,现实是残酷的,佯攻部队也就是南非1师方向取得的战果对英联邦军没有任何意义,而北翼的主攻部队却陷入了雷区无法动弹。

    两小时后,也就是在天亮前,跟在排雷步兵后头的英第1装甲师出现了恐慌。

    这听起来很难理解,因为在前头排雷的英属殖民军正处于更大的伤亡和危险中,在后头跟进担任火力掩护任务的装甲师却出现恐慌……尤其这装甲师还是英军的王牌部队。

    但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

    此时的英国陆军整个晋升体制都存在问题,比如军官一般都得有贵族身份……换句话说就是有势力、有关系的,于是不可避免的就会存在许多贪生怕死的军官在其中滥竽充数。这其中尤其是被称为王牌部队的第一装甲师,这方面的问题就更严重,因为有权有势的人都想用这个“第一装甲师”的招牌为跳板迅速晋升。

    套用一句网络上常用的话说,就是“体制问题!”。

    出问题的就是第一装甲师编制下的第7装甲旅。

    (注:二战时英军装甲师是师旅制,第一装甲师下辖第7装甲旅和第20装甲旅)
………………………………

第七百四十八章 骨牌效应

    说起这第7装甲旅,应该说还是中国军队的老朋友了。

    因为他们就是的那支被英军派到缅甸战场上支援的坦克部队……那是什么结果就不用多说了,当时他们开着一大堆美国佬援助的M3、M4坦克,却只是用来逃跑,最后把装备大批大批的送给日本人只有一辆坦克能成功的逃回印度。

    所以这第7装甲旅的名字还真没取错:沙漠之鼠。

    顾名思义,就是像老鼠一样逃跑。

    更让人觉得又可气又可笑的是,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其师长威廉少将还不将不将中国远征军放在眼里。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第一装甲师跟在第30军的后头向前推进……第一装甲师是王牌部队嘛,主攻方向当然是由王牌部队担任了。

    第一装甲师的态势是:第7装甲旅在左,第20装甲旅在右。

    这样的安排第20装甲旅会更占便宜,因为第20装甲旅的右翼是地中海,而且还有适合坦克机动的滨海大道。

    第7装甲旅就只能在黑暗中缓慢的朝前摸索了。

    就像之前所说的,排雷工作进攻迟缓,部队走走停停,敌人的炮火时不时的轰击前方正在开辟通道的英军。

    这时有几发炮弹偶然击中了装甲旅的几辆装甲车,使装甲车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很快就照亮了附近缓缓前进的坦克群,这一幕没有逃过德军炮兵观察员的眼睛,于是马上又呼唤来了更猛烈的炮火朝第7装甲旅一阵猛砸,很快就使第7装甲旅陷入一片混乱。

    这时第7装甲旅旅长盖特豪斯上校就心里发毛了,于是赶忙向师长威廉少将报告情况。

    盖特豪斯上校心理其实很清楚,这不过是德国人炮兵的袭击,但因为心里恐惧希望停止前进于是谎报军情,说是遭到敌人的进攻。同时将战局描述得一片黑暗,说黎明前不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议取消进攻。

    威廉听信了盖特豪斯的话,再一想,德国人拥有大部份制空权,如果天亮了还无法取得突破,那么装甲部队就应该就地伪装了。

    于是就同意盖特豪斯的建议暂停了进攻并将这情况上报第八集团军指挥部。

    此时蒙哥马利正在睡觉,而且他在睡觉的时候还是不允许别人将他叫醒的。

    拉姆斯登在接到这封电报时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上报吧,那就得吵醒蒙哥马利。

    不上报吧,那么这次进攻很可能就会因为第七装甲旅不按计划挺进擅自停止进攻而全部泡汤了。

    张弛脑海里这时就想到一句话:“去他妈的,全军都在打仗都在拼命,指挥官却在睡觉!”

    或许蒙哥马利是想表示自己指挥若定把所有事都安排好了,但是任何一个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战场是瞬息万变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突发事件的。

    拉姆斯登思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做好叫醒蒙哥马利的准备。

    他先是通知了威廉少将到指挥部,然后再叫醒了蒙哥马利把事情告诉了他。

    蒙哥马利闻言后不由勃然大怒,他第一句话就是问威廉少将:“德国人朝你们装甲旅发起进攻?你看到德国人了吗?”

    “哦,不!”威廉少将回答:“我没有,盖特豪斯上校说……”

    “我倒想知道德国人是从哪里来的!”蒙哥马利打断了威廉少将的话:“在你们的前面是三个步兵师,他们正在雷区排雷,他们都没有报告德国部队,唯独你们遭到了进攻?”

    威廉少将不由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

    接着蒙哥马利就下令道:“继续进攻,绝不允许改变计划,必须严格的执行我的命令!”

    接着蒙哥马利又告诉威廉少将,如果盖特豪斯还是不赞成继续前进的话,那么就找别人代替他。

    威廉少将离开指挥部前就把命令贯彻了下去,于是第7装甲旅又继续朝前挺进。

    蒙哥马利以为一切又按计划实施了,但破坏已经造成并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只不过他现在还不知道而已。

    “艰难的一仗,不是吗?”张弛给蒙哥马利递上了一杯咖啡,同时提醒道:“现在距离天亮只有两小时了!”

    “是的!”蒙哥马利回答:“希望我的计划不会因此而被耽搁!”

    张弛不由笑了笑。

    暗道,如果你不是在这关键的时候睡觉而又不允许别人叫醒你的话,或许根本就耽搁不了多少时间。

    有句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你蒙哥马利又不是诸葛亮再世,能做到把所有情况都想到然后安排好一切么?

    接着蒙哥马利就一边喝着咖啡一边随手翻着文件。

    这时拉姆斯登就匆匆走了进来说道:“将军,新西兰师和奥大利亚师停止前进,请求取消进攻!”

    “什么?”蒙哥马利不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怎么回事?”

    话音未落,就见一名通讯兵拿着电报进来报告道:“印度师和希腊旅停止前进,请求取消进攻!”

    接着一个一个电报报了上来,其中不乏英军山地师和装甲师在内。

    这情况其实很容易理解,英联邦军的战斗意志普遍不强,这其中尤其是英属殖民部队……他们一直对于自己做为“炮灰”的存在心存不满。

    其实这其中还包含着政治因素,英属殖民部队所在的国家希望能独立,比如奥大利、新西兰等。

    人家也不傻的,知道这样在战场上替英国人白送命而又没有任何好处,最终就算胜利了也还是处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整个就是“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的活。

    于是各英属殖民军其实都有保存实力的心思,只不过没人挑头不敢当出头鸟而已。

    这会儿恰好就让他们找着借口了:英国王牌部队第一装甲师第7装甲旅居然停止推进,而且落后先头部队两公里!!

    这还行?咱们在前头当炮灰都没说话,在后头捡果实的部队倒是先罢工了……英国部队可以不打,咱们为什么不能不打?!

    于是接二连三的,英联邦军的进攻就停了下来。
………………………………

第七百四十九章 伪装

    “不,绝不允许撤退!”蒙哥马利坚定的下令道:“必须严格执行命令,继续按计划推进!”

    蒙哥马利当然得坚持,这是对他指挥权和威信的挑战。如果他妥协的话,那么他也就再也无法指挥第八集团军了,因为类似这样的事就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十几分钟后,蒙哥马利就以第八集团军指挥官的身份向各军各师发布了一封旨在激励士气的电报:“先生们,这是整场战役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英联邦军的一个转折点,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人们会记住你们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的。前进吧,每一支部队都必须这样做,我是说,英联邦军的任何一支部队,包括英国装甲师!”

    张弛得承认,蒙哥马利在处理这方面的事务很有一手,虽然他看起来已经有些慌乱,但战线上的形势很快就暂时改善了,各部队又继续朝前挺进,虽然还是像之前一样艰难。

    一小时后,蒙哥马利才下令停止进攻让他们做好伪装和防护准备。

    由蒙哥马利下令停止进攻和部队群体性擅自停止进攻是不一样的,而且此时也的确应该这样做,因为计划就是这样的,他们必须在天亮之前做好伪装工作以防德国军队的空袭。

    之所以需要一小时的时间进行伪装,则是因为英军装甲师的伪装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时装甲师的伪装就不能像张弛之前做的那样,在坦克顶部披上一层伪装也就差不多了。

    英军装甲师是在敌人防线前,德军已经知道英军的大慨位置,所以英军装甲师要做好伪装就必须挖个深坑把坦克开下去,然后再在上头披伪装,这样即便是被德军战机发现了也很难大规模轰炸。

    完了后就等天亮了,德军果然派出了大批的战机到处侦察轰炸,这时躲在战壕里的各部队就开始抱怨了:

    “为什么不派中国部队上来?”

    “中国部队不是拥有美式坦克吗?他们上来也许就不一样了吧!”

    “是啊,中国部队肯定能解决这些问题的!”

    ……

    这其中尤其是以南非1师叫得最多最夸张,就像是只要一把中国部队派上来德军就会望风而逃一样。

    这时蒙哥马利才意识到一点,中国部队是否上战场,不仅仅是这支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