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也很高兴,元帅阁下!”科西莫的表情有些僵硬,并且警觉的看了看四周,他有些担心凯塞林这是鸿门晏。
凯塞林不以为意,招呼科西莫坐下,递上了一根雪茄,然后缓缓说道:“对于目前的形势我表示遗憾,我们曾经是战友,现在却变成了敌人。但是,我相信你们中有相当一部份人是不愿意发展成这样的……然而,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认为我们应该寻求一条尽可能减少流血冲突的路,你认为呢?”
“你指的这条路是什么?”科西莫问:“让我们投降再与德国人站在一起吗?不可能,这会让我们被所有意大利人抛弃的!”
“不!”凯塞林摇头道:“我指的当然不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可能!我指的是……为什么我们不保持现状呢?”
“保持现状?”科西莫有些不明白凯塞林的话,如果是保持现状的话,那为什么又要求见面?!
“是这样的!”凯塞林解释道:“我们的目的是挡住盟军的进攻,你们的目的是尽可能的减少伤亡避免冲突,而且还可以站在盟军一边……这些都没有问题,我的意思是说,你们是站在盟军一边的,德军也不会进攻罗马或是别的城市,当盟军进攻到罗马的时候,你们一样也可以加入到他们中去。”
“那么你的要求是什么呢?”科西莫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好事。
“我的要求仅仅只是……恢复通信和交通!”凯塞林回答:“换句话说,就是你们暂时保持中立,罗马以及意大利其它地方已没有成为战场的必要了,我承诺视它们为开放城市,而且只有警察进入,目的只是维持秩序及保护德国的物资及人员通过!”
………………………………
第八百八十二章 僵持
凯塞林这个建议对科西莫很有诱惑力,因为这正是科西莫甚至可以说是所有意大利人想要的……没有任何危险,只需要等着盟军和德军分出胜负然后站在胜利的一方就可以。
所以没有多做考虑,科西莫就点头说道:“我对这个建议没有疑问!”
“事实上!”凯塞林说:“我希望你能把这些话转告巴多格里奥元首,这个承诺对他同样有效!”
“好的!我很荣幸!”科西莫回答。
事实上,科西莫心里正在激动的欢呼……他就要成为拯救意大利的英雄了。
不出所料,几天后德、意之间就达成了协议。
当然,这个协议是非正式的,意大利也一直在否认这一点。
但德国与意大利却在这一时间段出现世间罕见的和平和默契……意大利表面上站在了盟军一边与德国是敌人,但德国依赖意大利邮政通信网的电话线路却一直保持畅通,更让人匪夷所思的还是德国警察还在到处都是意大利百姓和军队的罗马里维持秩序保障交通……位于罗马的警察部队总共才两个连。
然后,一车又一车的弹药和补给,以及补给人员就从北方运往南方的A集团军……它们居然一路都没有遭到进攻。
意大利就是用这种方式“投降”盟军最后成为胜利国的。
凯塞林的成功让希特勒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在此之前希特勒和他在最高统帅部的所有军事顾问们,都认为凯塞林和他的A集团军玩蛋了。但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对此,希特勒不由感叹道:“我真不该把意大利做为盟友,而应该一开始就把它当作敌人!”
这些表现在南面战场上的,就是德A集团军重新获得了士气并组织起了防御。
而这时又恰恰是英军与美军换防的时候……美军之前还打得挺顺利的,虽然前进速度不快,但至少每天都在前进都在取得胜利。
结果英国军队一上来,本想以比美军更快的速度推进,却不想一脚就踢在一块钢板上……德军在卡西诺山一带为英军设下了一个陷阱,不明情况的英军一头就扎了进去遭遇惨败。
英军的损失比上次美军中伏还要惨重,伤亡五千余人……这是由于英军立功心切,而且德军又有了更充足的准备,尤其是被追着打了这么久,德军都想在盟军身上出口气,英军显然就成了他们发泄的对像。
亚历山大对此还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的,德国人明明已经成为困兽了,怎么突然间又会爆发出这么强的战斗力。
在知道原来是意大利人“放行”的原因后,亚历山大不由气得破口大破:“我就知道,就知道不该将希望寄托在意大利人身上,一点也不能!”
而这才仅仅只是开始,战场很快又演变成你来我往在防线上的拉锯,英军不由个个都叫苦不迭。
但这又能怪谁呢?
英军的上阵甚至都是亚历山大自己要求的,亚历山大只能吐下这口苦水了。
张弛对这种局面很满意。
为此,艾森豪威尔还找过几次张弛。
“少将!”艾森豪威尔说:“战场又陷入僵持了,你有什么办法吗?”
张弛摊了摊手,回答:“将军,这是由意大利的地形决定的,从一开始我就提醒过你们了不是?”
艾森豪威尔点了点头,虽然有那个赌约,美国还能从赌约中获得利益,但防线上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的伤亡,盟军却始终无法往前推进一步……这也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这些事就让艾森豪威尔和亚历山大苦恼去,张弛乘着这时间就把眼光放到内部。
张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佐阿夫兵团第五军和第六军都调到意大利……把这两个军调到意大利不是为了让他们获得胜利。
事实上,这样类似崭壕战的局面是很难轻易打破的,因为打下一座高地后方紧接着又是另一个高地,一重接着一重没有止境。
张弛之所以把这两个军调上来,则是乘着这时候对第五军和第六军进行训练……战场才是最好的训练场,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动真格的。同时,真实的死亡威胁也会迫使士兵们不得不拼了命的学习,因为那些本领都是能保住性命的东西。
法军驻防的高地一般就只有两个或者三个高地,张弛就让佐阿夫兵团轮流上,就像解放军对越轮战一样轮着练。
让所有盟军都想不到的是,在其它部队都害怕德国人夜袭时,佐阿夫兵团却是屡屡在夜间打败德军,甚至还反过来在夜间偷袭德军高地并收获颇丰。
究其原因,则是因为佐阿夫兵团人手一把弯刀而且刀术了得……夜战嘛,往往一碰到敌人就是面对面,而且还很难分清是敌是友,刺刀也只能用于刺杀且很容易就因为距离太近而失去作用。
但如果手里拿着弯刀就不一样,首先它可以作为识别敌我的特征之一,看不到脸也看不清用的是什么枪,但如果对方用的是弯刀……那不用想,是自己人没错了。其次这玩意比起刺刀来更适合近战,砍劈刺杀都可以,于是往往在黑夜里杀得来袭的德军是不要不要的。
这直接导致德军甚至都不敢轻易对佐阿夫兵团驻守的高地发起夜袭,为此德军还将佐阿夫兵团称之为“弯刀队”。
安排好这些,剩下就没张弛什么事了……敌我双方陷入僵持之后,最空闲的其实就是指挥官,因为每天几乎都在重复着那些动作,攻下哪个高地或者夺取哪个制高点。
这时张弛就给冲绳发了个电报询问遥控“飞机飞弹”的进度。
得到的答复让张弛倍感兴奋:“我们已经生产出一批可遥控‘飞机飞弹’并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效果让我们十分满意。接下来,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实战测试!”
“没有问题!”张弛回答:“现在的意大利就是最好的试验场,把他们带来吧!”
………………………………
第八百八十三章 飞机飞弹
原本张弛还希望这“飞机飞弹”能快点到达意大利并投入测试,但很快就发现这并不容易做到。
原因是这“飞机飞弹”是个长八米多、宽六米的大家伙……还真名副其实的就是个小飞机。
张弛之前就了解过,德国的“飞机飞弹”也就只有七米多长五米多宽。对此张弛也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德国人那种“飞机飞弹”是不可控的,装置会相对比较简单,而一旦要求对其可控而且可以进行无线数据传输,那就需要在“飞机飞弹”上加装电子设备,而这时代的电子设备其本身的体积就不小……就连美军的无线步话机都还是像“大哥大”那样可以砸死人的份量,于是整个体积很快就上去了。
这样一来,刘振国等人就只能选择海运。
因为如果选择空运的话就必须借助美国,而张弛又不希望美国方面知道这个计划。
结果足足等了一个多月这玩意才辗转运到意大利。
好在盟军与德军之间的战斗已经陷入了僵持……确切的说,盟军在战场上还是占据上风,这主要是因为的盟军兵多将广,两个集团军可以轮流上阵,这样就让士兵有休息时间并且可以保证士气。
德军士兵就没那么好运了,他们在前线的兵力总共才只有六个师,而防线因为却越拉越长最后都延伸到一百多公里几乎横跨整个意大利,这样一来这六个师的德军甚至都略显不足,就更不用说替换了。
于是很自然的,作战时间一长,德军就有些撑不下去了,崩溃自杀的,疯狂冲上战场的都在增加……其实德军已经很不容易了,在那种战场高压下还能撑那么久而且还一直在坚持,这如果是换上英军、美军,只怕早就崩溃投降了。
希特勒也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于是就对驻意德军进行了一些调整。
这调整简单的说,就是把隆美尔的B集团军全都交给凯塞林指挥,凯塞林就把自己的A集团军和B集团军合并成C集团军。
但这只是换汤不换药,凯塞林手里还是无兵可用,因为凯塞林可指挥的部队表面上看起来是多了8个师,也就是原本由隆美尔指挥的B集团军,但这些部队是在阿尔卑斯山上驻防的,总不能把阿尔卑斯山防线给丢了吧……如果这样做的话,盟军或空降或登陆直取阿尔卑斯山怎么办?到时所有的德军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这样的结果,就是盟军在防线上占据优势,只不过推进速度很慢,而且每前进一寸都在付出代价,用艾森豪威尔的话说,就是“我们就像是只沿着长筒靴往上爬的蜗牛,不仅缓慢,而且一路留下痕迹!”
(注:意大利的地形神似一支长筒靴,所以也被称为靴子国)
其实,盟军之所以能不断的朝前推进,相当一部份还是佐阿夫兵团的功劳……佐阿夫兵团不惧夜战,而白天又有强大的火力可以压制敌人,于是相比起其它部队驻守的高地来说,佐阿夫兵团就出现黑、白通知都具有优势的情况。
这使佐阿夫兵团总能突入敌人的防线然后依靠更强大的火力及充足的后勤向两翼扩大战果。
当然,这些都不是张弛所关心的事。
防线攻防如何、战局怎么样,似乎都与张弛没多大关系。
张弛关心的就是眼前摆在他面前的“飞机飞弹”。
在看到它时,张弛才真正明白为什么要选择耗时更久的海运而不是空运……它不只是弹体而已,另外还有发射架,像铁锅一样的信号发射器、接收器,一台老得掉牙的黑白电视及操作仪器,全部整起来单单是一枚“飞机飞弹”所附带的玩意连一辆大卡车都运不下。
后来张弛才知道,在这时代黑白电视可不是什么“老掉牙”的东西。
巴西勒和几个法国科学家也来了……他们倒不是跟随着“飞机飞弹”一起过来的,科学家的时间是很宝贵,跟随着“飞机飞弹”一起运输没什么意义,所以他们是在接到通知后才搭乘飞机赶到意大利的。
正如其它所有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一样,巴西勒直接就省去了与张弛打招呼这个步骤直接就带着刘振国等人开始调试起仪器来。
一边调试,巴西勒嘴里就一边自言自语的说道:“还好,它们并没有在运输途中出什么问题!”
“当然!”刘振国回答:“我们几乎是二十四小时轮流看着它,而且我们很幸运,途中没有遇到风暴!”
“更幸运的应该是没有碰到德国人的潜艇!”巴西勒说。
接着所有人都会心的笑了起来。
“哦,将军!”过了好一会儿,巴西勒才想起了张弛:“我想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让我来介绍下……我们称它为‘凯撒’!”
“‘凯撒’?”
“是的!”巴西勒回答:“它主要由三部份组成,当然,这是按你的思路研发的……分发射控制装置,飞弹,以及接收反馈装置!”
一边说巴西勒就一边指着身旁的那些仪器:“这是发射控制装置,我们通过它对飞弹下达指令,为此我们还专门请了两个飞行员,他们根据经验像驾驶战机一样操作飞弹并调整它的姿态。飞弹就不用说了,相比起德国人的飞弹,我们在其头部加装了一个摄像机和发射器,拍摄到的图像会传输到这台电视上……”
“为什么要有两个飞行员?”张弛打断了巴西勒的话。
“呃……”巴西勒回答:“将军,你知道的,这‘飞机飞弹’可以攻击远程目标,它的射程有两百多公里,它的时速大约是五百五十公里,也就是说飞行员要操作二十分钟左右,我们需要人替换……”
“你的意思是说……”张弛问:“这飞弹全程都由人操控?”
“是的!”巴西勒点了点头。
张弛闻言不由有些无语了,这些科学家有时候会钻牛角尖只考虑技术上的问题而不考虑其实用性以及一些小聪明。
………………………………
第八百八十四章 飞机飞弹(二)
“要不我们该怎么做呢?”巴西勒见张弛的表情不对,就问了声。
“在飞弹运行到目标区域之前,我们大多数都不需要人力控制的不是?”张弛解释道:“它只做一个件事,那就是保持航向稳定的飞向大慨的目标所在的区域,只有即将到达目标位置的时候,才需要人为控制使它更精确的飞向目标!”
“哦!”闻言巴西勒不由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说……将两种飞弹的特点相结合,前半段采用原先那种无人操控的方式飞行,之后再遥控操作?!对对,这样一来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了!”
这其实就有些像现代导弹的工作方式……现代导弹在飞往目标区域时采取的是惯性制导,惯性制导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就是安装在导弹内部的陀螺仪及加速器根据导弹飞行的姿态和速度计算出导弹运行了多少距离,从而得出是否即将到达目标区域,如果即将到达,就开启导弹自身的雷达搜索指定目标并将其摧毁。
张弛所说的这种方法,理论上差不多,只是精确度要比现代导弹差很多。
“那么现在……”巴西勒不由有些尴尬的看着那枚飞弹:“我们是不是要把它带回去重新……”
“当然不!”张弛打断巴西勒的话道:“这只是你们需要改进的其中一点!”
“是的,我记下了!”巴西勒不无敬佩的朝张弛点了点头。
巴西勒对张弛是心服口服,这种遥控飞弹的创意是直接来自张弛的就不说了,巴西勒原本以为这飞弹已经没什么毛病了,没想到一上来还没发射就让张弛找出了问题。
如果是德国人的那种飞弹的话,发射就很简单,只需要将其吊运在发射架上做好准备就点火发射就可以了……之后的事什么都不用管,因为它是不可控的,能不能命中目标全看运气。
但现在张弛所拥有的这款被巴西勒称为“凯撒”的飞弹却有些复杂,因为它必须保证各种通信设备都正常运行而且能有效控制飞弹……于是就出现一个互相矛盾的地方。
德国人对“飞机飞弹”的定义是廉价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的一种武器,所以就选择了脉冲式喷气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特点是构造简单成本低廉,它其实就像一个小火炉,从吸气孔吸入空气与燃料混合,然后用火花塞点燃朝尾部喷出火焰。
简单的说就是周而复始的做着吸气、混合、点火这些动作,因为每秒钟可以完成43次,所以看起来就像是持续的喷出尾焰。
其缺点是过于粗糙而且维护困难,但这对于一次性使用而且同样结构也十分简单的“飞机飞弹”来说没有什么问题。
但对加装了电子设备的“凯撒”来说就有影响了,脉冲式喷气发动机产生的震动常常会造成这些脆弱的电子设备一些意想不到的故障,为此巴西勒还专门为这些电子设备制作了配套的减震装置。
这也是“凯撒”的体积会比原版“飞机飞弹”要大很多的原因之一。
“我们得为它定一个目标!”巴西勒说。
张弛没回答,只是取出地图找到一个位置,然后指给了巴西勒看。
“罗马火车站?”巴西勒脸上闪过一丝犹豫。
“是的,有什么问题吗?”张弛问。
“将军!”巴西勒说:“那里是不是有许多平民?”
“或许吧!”张弛回答:“不过我们攻击的是德国人的运输仓库……那里距离盟军的防线很远,而且有许多德军的防空火力,另外还有德国战机的拦截,盟军对其的几次轰炸都以失败告终!”
“将军!”巴西勒说:“我建议……这个目标最好不是那么明显,虽然我也希望这枚飞弹能摧毁更有价值的东西,但是……你知道,这只是测试,而我们这么做很可能会引起德国人乃至英国人、美国人的注意!”
应该说巴西勒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引起德国人的注意还不算什么,他们有飞弹,盟军也会仿制飞弹,这很正常。但如果是引起了英国人和美国人的注意……那么张弛似乎就很难保持在这方面的技术优势了。
但张弛很快就打消了巴西勒的疑虑:“知道吗?德国人一直都在用飞弹轰炸盟军……所以,天上会出现一个飞弹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我们这枚飞弹却有可能命中德国人的仓库!”
“这也不是什么问题!”张弛回答:“你们都知道,德国人的飞弹不可控,很可能是某一颗飞弹出了故障偏离航线意外的击中了仓库,你说呢?”
闻言巴西勒不由点了点头。
张弛说的的确有道理,而且,就算怀疑又能怎么样呢?飞弹一爆炸就“死无对证”,何况爆炸点还是仓库,如果里头存放的是弹药的话,引起了殉爆只怕连飞弹的碎片都找不到。到时,谁又能说清楚这枚飞弹是从哪里来的呢?!
“将军!”顿了下,巴西勒就说道:“我需要你能选择一个时间,在目标周围平民最少的时候发射!”
张弛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这才是巴西勒反对的主要原因,科学家或许都有种情节,那就是不愿意自己发明的武器炸死无辜的百姓……但其实这是无法避免的,就算目前可以避免,往后呢?当飞弹一代一代的发展下去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精确打击武器的时候,它将会成为战场的主角,那时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死在这种武器下了。
“好吧!”张弛看了看表,就说道:“那么我们就选择两小时后,到时正是午餐时间,意大利人……你们知道的,他们永远不会放过吃饭时间!”
周围人不由发出一阵哄笑。
“谢谢你,将军!”巴西勒感激的握了握张弛的手。
这让张弛有些尴尬,同时心里也有点异样的感觉,因为他发现自己就像个杀人魔王,少杀几个人都变成是件值得称道的善事了。
………………………………
第八百八十五章 飞机飞弹(三)
正午十一点,巴西勒等人就在张弛选定的一个发射阵地里搭建好了发射架并将“凯撒”吊运到发射架上做好了发射准备。
说起来这玩意还是挺麻烦的,体型又大重量又达2。7吨,而且要在发射前才能填充燃料安装电池,这是由于燃料是十分不稳定而且具有腐蚀性,过早添加很容易出现各种事故。
另外,为了能将其装上甚至还专门调了一辆工程车来,这对于敌人来说就是很大的目标,如果不是射程超远的话,在战场上的确没有很大的价值……也难怪世界各国一开始都不看好这种武器的研发了。
距离发射还有些时间,巴西勒再次组织手下测试了一遍各装置,完了后甚至还进行了一次模拟发射。
张弛对巴西勒这种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表示赞许,做学问做研究就需要像他这样的人吧!
一切都准备就绪,巴西勒就向张弛报告道:“将军,都准备好了!”
“嗯!”看了看手表,张弛就对巴西勒说道:“准许发射!”
“是!”
接着就是进入倒数秒的时间,这让张弛感觉都有点像是在看火箭升空……不过话说回来了,火箭不也是这玩意发展起来的吗?
随着时间一声声的往下数,张弛也有些紧张起来:如果说这枚飞弹能发射成功并准确命中目标的话,应该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