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吉罗将军看着这份名单,脸上的笑容慢慢就僵硬在脸上。

    张弛来此之前就做好了准备,这份名单是从巴西勒等法国科学家那拿到的。

    学术界是基本没有秘密可言的,某某人如果有能力或是有什么专长,很快就会在科学家之间传开……如果没能传开的话,那也就说明这个人的能力和专长不够。

    所以,巴西勒等科学家对这方面是最了解的。

    同时,巴西勒等人又心无城府,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政治斗争,他们甚至单纯的以为在冲绳所做的研究就是为了解放法国乃至为了全人类的自由……其实这么说也的确没错,他们研发出来的武器装备的确能起到这些作用,只不过是在中国远征军手里发挥出来的而已。

    于是乎,巴西勒等科学家就一鼓作气的把他们所知道的有价值的而且还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科学家和学者全都“供”了出来,他们希望能汇聚这些人才到冲绳一起攻克各方面的难题……

    这里头有飞机制造方面的学者,有坦克研发的专家,还有船舶建造的专业人士。

    听巴西勒说,这些专家虽然顶尖的科学家不多,但重要的各方面的人才比较齐全,可以建立起一套相对较为完善也就是为各方面提供技术指导的体系,而这也是张弛所需要的……此时的中国远征军还在起步阶段,在学跑步之前当然要学会走路。

    在这一点上张弛的思想一直都是很坚定的,也就是归根结底还是要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这样才不至于被人牵着鼻子走。

    这也是美国在二战以后的做法……美国是多民族国家,许多人认为美国人很有创新能力和头脑,由此还倒推出美国教育更有优势等等。

    但实际上,美国仅仅是在二战就从德国掳走了数千名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团队,并以此为基础做为科研团队,但就算是这样在军备竞赛中还屡次被苏联给比了下去。

    所以,客观的说,更有创新能力的并不是宣传自由民主的美国,很讽刺的是创新能力较强的恰恰是纳粹德国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美国的特色是它善于“掠夺”其它国家的人才,不管是在战争中威逼利诱也好,还是在和平时期的挖墙角也好,世界各国的人才都汇聚在美国帮助其发展……这显然是美国的教育没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倒推美国教育更先进明显是一种类似“成王败寇”的说法。

    美国的聪明处就在于,外国人才身边总会有几个美国的相关人才在学习,这样做一是能与时俱进学习到技术,另一个则是不至于什么都不知道被别人像傻子一样忽悠。

    与美国相反的就是印度……印度就是一个典型的想一步登天要别国的技术却不想要中间这个学习过程的例子,于是毫无意外的在军备市场上就一次又一次的做了冤大头。

    张弛当然不会像印度那样,同时也不会像美国那样。

    如果要做到像美国那样的话,那就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吸引专家呆在这个国家长时间长活的理由,这个条件远征军暂时不具备,于是就只能走自己的路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人才。

    “少将!”吉罗将军拿着那份长长的名单,苦着脸说:“这些人……可是有三百多人啊,他们可以说是我们最后的底子了,如果我把他们交给你,那么阿尔及尔政府的发展……”

    “将军!”张弛打断了吉罗将军的话:“如果我是你,我会毫不犹豫的做出选择的,原因很简单,你们还有‘战斗法国’,尤其还有法国,这些人才对你们来说并不算什么不是吗?等到法国解放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不成问题了。反之,你们现在就算拥有这些人才又能怎么样呢?他们能帮你战胜戴高乐吗?能帮你解放法国吗?很显然,他们不能!”

    张弛这话的意思,就是眼前吉罗将军最重要的还是取得政权并解放法国,而如果吉罗将军拒绝的话,面临的将有可能是中国军队的不配合……这对阿尔及尔政府的打击几乎是到致命的,那就是不仅仅是飞机生产线的问题了,而是佐阿夫兵团战斗力是否会受到影响甚至失控的问题了。

    吉罗将军似乎没得选择,他想了想,就点头说道:“好的,少将,我会按照名单上找到对方,然后告知对方相关信息的!只不过,如果他们本人不愿意的话……”

    “当然没问题!”张弛说:“如果他们本人不愿意,我也不会强迫。只不过,我希望是我派人与他们接触!”

    吉罗将军脸色不由再次变了变。

    吉罗将军在这其中想耍一个小花招,那就是找到这些人后对他们做些倾向性的宣传……于是这些人大部份都不愿意配合了,到时对张弛也算有个交代。

    张弛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就被吉罗将军给骗倒,于是就提出由中国方面与这些人接触。

    这样一来结果就是天差地别了。

    张弛甚至还可以把巴西勒等科学家叫来做思想工作……要知道巴西勒等人可是学术界有名有身份的人物,他们都来宣传号召了,那还不是一呼百应?

    更何况,这些研究工作还是为了法国解放以及全人类的自由!


………………………………

第八百九十三章 人才(二)

    因为担心节外生枝……这个节外生枝指的就是吉罗将军暗地里搞什么鬼,所以张弛是说干就干。

    他马上就把身在意大利还没来得及回冲绳的巴西勒等人调来,同时派人召集名单上那些人才开了个会。

    这对于张弛来说并不困难,因为新一师的主力就驻扎在阿尔及尔,它只要把名单和地址发下去,部队很快就会派出车辆去将那些人才一个个接了过来。

    会议是在阿尔及尔的德赫勒酒店举行的……张弛本想把会议安排在新一师师部内,但担心那场面会把这些科学家都吓坏了。

    事实上,当中国军人将那些科学家们护送来的时候,那些科学家就已经被吓得不轻了……虽然他们知道中国军队是法国的盟友,但这是战乱年代,不久前法国还是德国的盟友呢,所以谁知道呢?

    不过当他们看到主持会议的巴西勒,他们才松了一口气。

    “先生们!”见人差不多到齐了,巴西勒就对着话筒说道:“首先,我得向你们道个歉,因为事出突然没有事先通知你们,所以让你们受惊了……就在刚才,还有人偷偷问我是不是犯了什么事中国人要对付他们……”

    说到这里会场立时就发出一阵哄笑,有些人的笑声十分尴尬,显然是被说中心事了。

    “不不……”巴西勒说:“我像你们保证,不会有这种事的,中国军人很友好,他们手中的枪是用来保护我们的。事实上,直到在他们中间,我才体会到什么是安全感……你们知道的,在维希法国甚至阿尔及尔政府的地盘,是很难得有这种感觉的!”

    会议室里再次发出一阵笑声。

    张弛听着这话也不由发出一丝会心的微笑,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看不出来这巴西勒还是很有幽默感的。

    接着巴西勒就步入了正题:

    “我们这次召集你们来的目的……当然不是要把你们关到集中营去!”巴西勒说:“不过实际上,也差不多,你们知道的,搞研究就是一天到晚埋头在实验室里,不过这却是我们喜欢的方式不是吗?”

    “是和你们一起去冲绳吗?”有人问。

    “是的!”巴西勒点了点头:“你们知道的,现在世界上很难找到一块净土,在阿尔及利亚或者其它什么地方,我们几乎找不到一块真正安全的地方。这会影响我们的研究,甚至我们还要担心自己的研究成果是不是会被敌人抢走,要么就是正在工作的时候头顶上突然掉下一枚炸弹……但是在冲绳,请相信我,那是一个安全的地方。那里的日本人已经被赶走了,日本人的飞机和军舰被封锁在数十公里以外,是的,那是一个岛,所以你不用担心什么!”

    顿了下,巴西勒又继续说道:“我可以告诉你们我们要去干什么,我们的责任是帮助盟军研发更先进的武器装备,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败德国人解放法兰西……更重要的还是,我想告诉你们,这些项目很诱人,我敢保证,你们一旦接触了就不愿意再放手了!”

    闻言张弛不由有些错愕,巴西勒居然把“项目很诱人”放在打败敌人甚至解放法国之上!!!

    但在看到会议里那些科学家们一个个心动神往的表情后,张弛才知道这才是真正吸引科学家的原因……他们有许多都是醉心于学术研究的,一个诱人的项目就像是给他们一个发挥和展现自己价值的空间,至于那国家怎么样世界怎么样,似乎并不需要他们来操心。

    “可以告诉我们那是什么项目吗?”有人问。

    “抱歉!”巴西勒看了张弛一眼,回答道:“在你们同意加入我们之前,这些都是机密!”

    这就更是钓足了那些科学家们的胃口。

    他们在阿尔及尔政府的控制下几乎可以说无所事事,空有一身的才学却无处施展,而现在一个大好的机会就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又怎么会轻易放弃呢?

    “那么我们的家人呢?”又有人问。

    巴西勒把目光投向了张弛,张弛走上台,说道:“先生们,相信你们都认得我……”

    但这话一说出口张弛就发觉有些不对劲了,因为会场中的相当一部份人的眼神里都透露出迷茫。

    于是张弛就明白了,这些科学家中大多数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或者他们有听说张弛的名字,却不知道站在台上的就是张弛。

    “我来介绍下!”巴西勒接过话说:“这位就是中国军队的张弛少将……是的,不用怀疑,打败隆美尔并带领佐阿夫兵团一次又一次的取得胜利的张弛少将!”

    “哄”的一声,会场霎时就乱了起来。

    接着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科学家们纷纷鼓起掌来了,间或者还有不少人叫道:

    “感谢你,少将,是你带领我们加入盟军并走向胜利的!”

    “少将,你给了我们尊严,否则我们将一直生活在战败的耻辱中!”

    ……

    “先生们!”张弛说道:“对于刚才那个问题,也就是你们的家人……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你们可以带着家人一同前往,我们会帮你们乃至家人安排好一切。这一点我相信巴西勒可以给你们答案!”

    “是的!”巴西勒接嘴说道:“我们在那里生活得很轻松很愉快,我告诉过你们那是个小岛了,所以有海边有的一切,美丽的风景,蓝色的大海……最重要的是不用担心有一发子弹或是炮弹随时夺走你的生命,你和你的家人可以在那里安心的一边吹着海风一边散步,十分令人向往不是吗?”

    这在和平年代说起来或许不算什么,但在战争年代……那基本可以算是个世外桃源了,虽然冲绳严格来说还没有完全脱离战争。

    然后就再也没有什么疑问了,科学家们纷纷表示愿意前向冲绳。

    以至于之后吉罗将军偷偷的做他们思想工作也无济于事……当然,这其中一个原因,是科学家们知道吉罗将军并不是什么值得信任的人。


………………………………

第八百九十四章 摊牌

    接下来的事进行得很顺利,这些科学家和专家们仅用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转移,只不过因为人数太多……科学家虽然只有三百多人,但个个都拖家带口的,有些甚至连亲戚也带去,于是人数猛增至三千余人,而且还大包小包的各种行礼。

    由此,张弛只能让他们搭乘货轮前往冲绳。

    为了货轮的安全,张弛还特地调了两艘军舰来为他们护航……要知道这可是为远征军的军工体系打基础的人才,更重要的还是这还关系到远征军的声誉,如果信誓旦旦的说去冲绳可以过上舒适安全的日子,可在路上就出了事故,往后还有哪些科学家敢轻易前往冲绳。

    吉罗将军虽然不怎么关心人才问题,但这批人被张弛搜括走后还是感到十分肉痛的……因为正如吉罗将军之前所说的,这批人可以说是阿尔及利亚为数不多的精英了。

    不过吉罗将军很快就想开了,与拥有战机生产线相比……这些人才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至少在吉罗将军眼里是这样。

    吉罗将军还有些不放心,之后还问了张弛几次:“少将,那战机生产线的事……”

    “放心!”张弛说:“就算冲绳不装生产线,我也会为阿尔及尔装上的,阿尔及尔才是更需要战机的地方不是吗?”

    张弛这话倒不是说虚的,因为在他眼里,人才远比战机更重要,尤其还是成体系的人才。

    得到了张弛的承诺,吉罗将军当然是欣喜若狂。

    而且张弛还真说到做到了,当美国那边的生产线批下来的时候,果然就先把生产线运往阿尔及尔而不是冲绳。

    在吉罗将军忙着设厂生产战机的时候,张弛就联系冲绳组织起一大批知识份子跟着那些法国专家学习……要么是做学生,要么是做助手,边研究边学习,目的就是要把这些技术都掌握并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

    而且张弛还一再交待王麻子:不管往后美国佬送什么先进的东西,自己手里做的这些东西都不能废,就算赔钱也不能废!

    所有这些都安排妥当了,张弛才松了一口气。

    其实张弛并不喜欢折腾这些,张弛更想的是打打仗就好,其它的事都由别人担心去……可形势又逼着张弛不得不面面俱到。

    有时张弛都在想,如果自己就此放手会怎么样呢?按照自己所做的这些发展下去……结果是会更好还是更坏呢?

    张弛不知道,所以张弛也无法放手,只能一路小心翼翼的就像护着一个刚成长的孩子一样往前走!

    就在张弛胡思乱想的时候,桌面上的电话就响了。

    “少将!”电话另一头传来了巴顿的声音:“上面通知我们回西西里岛开个会,飞机已经准备好了,一小时后起飞!”

    “好的,机场见!”挂上电话后,张弛就知道终于到了美国向英国摊牌的时候了。

    张弛猜的没错,艾森豪威尔忍到这时候就再也忍不下去了,或者说他想看看英国人对这场仗还会找什么借口。

    参与会议的人不多,英、美双方除了几个主官外就是翻译和记录人员了……毕竟这场会议关系到整个盟军今后作战的战略方向,所以必须严格保密。

    “亚历山大将军,蒙哥马利将军!”会议一开始,艾森豪威尔就直接了当的说道:“现在距离我们进攻意大利的那一天,已经有三个月了……我们距离罗马还有八十余公里,而我们每天能前进的距离却只有几十米甚至十几米。我想知道,这算不算是陷进了泥潭?”

    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对望了一眼,然后亚历山大就回答道:“艾克,战场总是会有意外的不是吗……”

    “没错!”艾森豪威尔打断了亚历山大的话:“战场的确会有意外,但现在已经不是意外这么简单了!”

    说着艾森豪威尔就举起了桌面的会议纪录,说道:“我想你们还记得这个吧,上面还有你们的签名……这个纪录明明白白的写着你们对进军意大利的判断,三个月前,你们认为不需要一个月就可以占领意大利全境,而且总伤亡不会超过五千人,你们甚至认为整场战役会以意大利军队的起义及德国人‘雪崩’式的崩溃而结束,但事实证明你们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已经在这里进攻了三个月的时间伤亡超过了你们预期的两倍,而战果却还不到一半!”

    艾森豪威尔把会议纪录狠狠往桌面一摔,说道:“所以,这不是意外,这是你们犯的错误!我们的张弛少将,甚至都把你们所说的这个‘意外’猜个正着?先生们,有什么意外是能够被猜中的吗?不,这他妈的不是意外!”

    “将军!”亚历山大说:“我们不需要为这事互相争辩,我们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事情本该像我们……”

    “不,你们想到了!”艾森豪威尔半点不让的回答道:“你们只是想把这该死的战争拖得更久一点,好让德国人和苏联人两败俱伤,不是吗?”

    艾森豪威尔终于把话挑明了。

    “不,这是毁谤!你没有权力这么说!”亚历山大当然不会承认。

    “那么告诉我原因!”艾森豪威尔回应道:“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会在所有人面前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前景,但事实却是地狱……成百上千的士兵正在战场上毫无意义的死亡。先生们,或许你们以为这么做在战略上是成功的,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会给这场战争带来多大的风险?万一德国人击垮了苏联呢?或者苏联在我们这种消极的态度下也采取消极的态度呢?那将会出现什么情况?所有人都只是嘴上喊喊却不进攻,这样德国人就会得到喘息的机会,等他们养好了伤,接着又会把枪口对准我们把炸弹丢掉我们头上了!这就是你们想要的吗?!”

    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不由哑口无言,因为他们知道艾森豪威尔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

第八百九十五章 两全其美

    “将军!”一直没说话的蒙哥马利插嘴说道:“虽然我无法否认您的部份言论,但这场战役真如你所说‘毫无意义’吗?不,我们至少拖住了德国人二十几个师,这可是数十万德军,如果德国人空出手来把它们投入到东线……那就像你所说的,苏联军队有可能会承受不住。所以,这难道不就是这场战役的意义所在吗?它其实也分担了东线的压力!”

    “蒙哥马利将军!”巴顿反驳道:“要知道,我们在任何方向进攻,至少都会分担数十万德军的兵力……如果按你这么说的话,我们根本不需要制定什么作战计划或是进攻方向,抛硬币选择一个进攻地点,也同样是有意义的不是?”

    “但同时我们还让意大利军队站在了盟军一边!”

    “噢,是的!”巴顿说:“他们的确站在了我们一边,可是德国人的补给却在他们的步枪和大炮下毫无阻碍的通过!他们做的仅仅只是在我们攻下某个城镇后迎上来,然后说‘欢迎你们,我的盟友,我们已经等你们很久了!’”

    “这也比站在轴心国一边好得多不是吗?”

    “对此我表示怀疑!”巴顿针锋相对:“因为他们投降之前没什么区别,甚至没有投降或许会更好……我是说,那样德国人就会派意大利驻守某个高地或是城镇,那样我们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找到突破口了!”

    ……

    英、美双方争得面红耳赤,而且互不相让。

    但很明显,英国方面已经是理屈词穷处于下风了,但这却并不影响亚历山大和蒙哥巴利两人继续死撑……他们只有死撑,因为退一步就会失去英国的大国地位,这是他们绝不允许的。

    张弛从远征军的利益考虑,当然是希望英、美继续在意大利这个泥潭里耗着。

    但张弛知道这已经不可能了……美国千方百计的想要从英国手里夺取主导权,同时也需要用一场战争来向世人宣示他的武力,所以绝不会再呆在意大利与英军胡混的。

    为了这一点,美国甚至还可能以美援做为条件……搬出这个虽然有伤英、美两盟国的和气,但物资紧缺的英国却是不答应也得答应。

    想到这,张弛就说道:“先生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找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两全其美?”亚历山大不屑的回应道:“少将,现在只有这一个选择,打或是不打,我们不会放弃付出了这么努力和鲜血才得到的土地的!”

    “听听少将的建议,将军!”艾森豪威尔说道:“至少他说的话已经成为现实,而你们说的却恰恰与现实相反!”

    说着艾森豪威尔就把目光投向了张弛。

    “我并没有要放弃这些土地的意思!”张弛说:“甚至我们还会在意大利方向投入更多的部队!”

    “少将……”艾森豪威尔不由疑惑的望着张弛。

    张弛指着地图说道:“如果我们在意大利方向投入更多的部队并加强攻势的话,那么德国人在这种进攻的压力下也势必会投入更多的部队,而这些部队从哪里来呢?他们的兵力已经十分薄弱了!”

    “哦!”闻言艾森豪威尔就明白张弛说的是什么了。

    “说得对!”想了想,艾森豪威尔就点头说道:“德国人东线要应付苏联,肯定没有多余的兵力增援意大利,于是就只有从法国抽调部队!”

    “是的!”张弛接着说道:“随着战争的深入,德国也就会身不由已的从法国抽调越来越多的部队,这样的结果就会使法国兵力空虚……到时我们再突然从法国北部登陆,这样就能打德国一个措手不及!”

    艾森豪威尔不由点了点头,然后就抬头望向亚历山大:“你们没有意见吧!”

    亚历山大沉默了下,就回答道:“不,我们没有意见!”

    张弛说的的确是个两全其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