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3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张弛对这个所谓“装甲师”却并不关心,他真正关心的,是朱安将军所说的“勒克莱尔”将军。

    在现代,只要是个军迷都知道“勒克莱尔”这个名字……因为法国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就是以它来命名的。

    主战坦克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可想而知这个勒克莱尔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事实上,他在法国人心目中就像是战神般的存在。

    不过其实勒克莱尔并没有打什么可圈可点的漂亮的胜仗,只是因为法国在二战期间的表现差到了极点,其自尊心已经遭到了史无前例的严重的打击,于是只要稍稍看得过去的胜仗就能刺激法国人的神经并让他们为之欢呼雀跃。

    勒克莱尔最有名的胜仗,就是率先攻击了巴黎成为法国的“解放者”……盟军其实是不希望法国人成为“解放者”的,就算是英国人也是如此。

    这其实很好理解,大的、重要的战役全是盟军打的,“战斗法国”不过是打打下手,有时甚至都是为了政治原因才让法军上的,那么凭什么是法军获得最高荣誉最先解放首都巴黎?

    于是,盟军严令法军停止前进放慢速度。

    但勒克莱尔却不是这么死板的人……他与英国人合作久了,对英国人的那些花花肠子再清楚不过,于是非但没有服从命令,反而加快速度一鼓作气就开进了巴黎。

    是时驻守巴黎的德军已经在法国反抗组织的起义下峰烟四起,于是根本就无力抵抗,勒克莱尔仅以伤亡628人的代价就取得了胜利。

    这一仗,不但使勒克莱尔获得了“巴黎解放者”的殊荣,还使盟军各领导人进一步认同了戴高乐最高领导人的身份。

    “那么!”想了想,张弛就说道:“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跟勒克莱尔来一场比赛了!”

    “比赛?”朱安将军有些不解。

    “是的!”张弛回答:“看谁能最先解放巴黎,奖品就是法国!”

    朱安将军不由半张着嘴巴,他之前根本就没想到这一点,现在听张弛这么一说……似乎还是真是那么回事。


………………………………

第九百二十七 欺骗

    在诺曼底方向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原本应该受到震撼并进行紧急动员的德国却显然异常的“冷静”。

    当然,如果“冷静”是对此战胸有成竹那还无可厚非,但如果依旧只是沉醉在自己的想法里而自欺欺人,那对德军来说就并不是好事了。

    德军显然是出于后者,因为他们中相当一部份人始终相信盟军会从加莱登陆而不是诺曼底,就算他们从法国军官那得到了盟军进攻诺曼底的计划乃至日期。

    但伦德斯泰特却把这些定义为彻头彻尾的谎言。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这是敌人的阴谋,他们是在故弄玄虚,通过告诉军官们一份虚假的计划企图让我们相信他们的目标是诺曼底!”

    伦德斯泰特这么判断是有私心的,主要原因是面子问题,因为隆美尔从一开始就强调盟军很有可能会从诺曼底登陆并要求调动更多的兵力加强诺曼底的防御,而伦德斯泰特则对此嗤之以鼻……伦德斯泰特甚至在公开场合将隆美尔这个胆大妄为的下属称为“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儿”和“愣头青元帅”。

    所以,如果在这时候承认敌人将在诺曼底登陆的话,就是狠狠地打自己的耳光。

    伦德斯泰特甚至认为这很有可能都是隆美尔搞出来的名堂……那几个被俘的法国军官恰好是由隆美尔指挥的士兵审问的。

    这也是盟军在攻占诺曼底八小时后德军才有反应的原因之一,他们始终相信盟军在诺曼底的进攻只是一个幌子,其真正的目标是加莱。

    相信盟军的进攻目标是诺曼底的只有隆美尔。

    只是开战时他正乘从汽车坐在去德国的路上……隆美尔此行其实不仅仅是为了给即将渡过50岁的妻子露西过生日,他原本打算乘着此行到希特勒的加登别墅去,目的,当然就是希望能说服元首将法国北部德军的指挥权交给他。

    “如果由我担任总司令!”隆美尔对后座的一名副官说:“我可以抵挡住盟军的任何进攻,就算我们缺少战机和军舰!”

    说起战机和军舰,隆美尔心下只能是一片无奈:在过去五个月里,德军在法国北部已经失去了1。3万架飞机,其中一半是毁于意外事故以及其它非战斗因素,负责法国北部的航空队只有319架战斗机可供使用,这使得盟军可以对法国进行肆无忌惮的轰炸和封锁……这也是隆美尔赶回德国必须乘坐汽车而不是飞机的主要原因。

    对此,德国士兵不无酸楚的开玩笑说道:“美国的飞机是灰色的,英国的飞机是黑色,而德国的飞机……它们是透明的!”

    因为德国的飞机压根儿就没有出现。

    与其它德军元帅、将军不同,当隆美尔一听到有关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报告后,他马上就意识到情况严峻,于是马上下令赶回法国指挥德军防御。

    事实上,他在赶回巴黎的途中就希望能指挥战斗,但却无法实现……因为美军的战机对作战地区实施无线电干扰,使隆美尔根本就联系不到自己的部队。

    于是他只能联系位于巴黎的德军指挥部,希望能通过他们来指挥对盟军的反攻。

    然而,让隆美尔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事情都到这地步了,那些“贵族将军”们还抱着无所谓、不信任的态度。

    “放心吧!”伦德斯泰特回答:“敌人在诺曼底的进攻只是小规模进攻,他们不会有什么进展的!”

    “你们了解过前线的情况了吗?”隆美尔问。

    “当然了解过!”伦德斯泰特回答:“敌军已经被赶回海里了,他们在海岸上寸步难行!”

    伦德斯泰特之所以会有这么乐观的判断倒不是他在故意说谎,而是他真的不知情……

    首先是美军对德军实施无线电封锁,电话线也被盟军安排在诺曼底一带的特工、间谍剪断,许多一线的战况根本就无法准确的传达到指挥部。

    德军指挥部得到的消息都是自二线的,而二线的德军在黑暗中并没有看到海面上大批的军舰也没有看到天空中大批的战机和轰炸机……一开始展开进攻的佐阿夫兵团的偷袭,他们甚至都没有实施炮火准备,所以二线的德军理所当然的就以为这是小规模的进攻,于是也就这么往上报了。

    其次就是德军已经没有几架可以使用的飞机。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派出战机或是侦察机到前线去侦察一番……那么是真是假就可以一目了然了,盟军在英吉利海峡里停舶着那么多的军舰和运输船,是不可能逃得过空军的眼睛的。

    但德军在法国北部所剩的飞机已经不多,伦德斯泰特又坚持认为这些飞机应该用于加莱地区的防御,于是根本就没兴趣往诺曼底派飞机哪怕只是一架用于侦察……

    尤其是在之前的轰炸阶段,盟军还把诺曼底一带的德军的雷达尽数炸毁,于是德军其实对诺曼底是睁眼盲,就算盟军已经攻上了诺曼底占领了五个滩头或杀或俘虏了大批的德军……座落于巴黎的指挥部还是不知情。

    在这里,盟军其实还耍了另一种手段,那就是在加莱地区有意留着几个德军的雷达站不炸,以方便盟军实施战时的欺骗手段。

    这种欺骗是在佐阿夫兵团进攻时就开始实施的……

    欺骗计划分成两个部份,一个部份是战舰,另一个部份是空降兵。

    战舰部份当然不会是用渔船什么的伪造,事实上……大部份的渔船及民用船只都被动员起来帮助盟军在诺曼底运送物资了,盟军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渔船用于欺骗,而且如果这么做的话,一旦被德军潜艇、快艇发现,那将会是场恶梦。

    盟军的欺骗方法,是制造大量的铝铂,然后用运输机在海面上绕着圈,每绕一圈前进一些们置就空投一批铝铂……这样,在德国人的雷达上就可以看到一堆的亮点闪烁着朝前移动,就像是一直庞大的舰队在前进一样。


………………………………

第九百二十八 第21装甲师

    至于空降兵,这个就更简单了。

    盟军事先制造了成千上万的假人,而且这些假人内部还装有炸弹。

    在进行欺骗行动时,就用运输机将这些假人一批批的投送到加莱后方……假人内部的炸弹在落地时就会爆炸,使德军暂时发现不了这是个骗局,他们以为敌人空降兵肯定是藏起来了,他们没看到只是没发现而已。

    除此之外,盟军还以假乱真……在这些假的空降兵里真的空投了一个团的空降兵。

    这些空降兵,他们的任务就是用来迷惑德军的,他们掩蔽在暗处围歼小股德军,还在很多地方用扩音器播放事先录制的枪、炮声营造一种进行激烈的战斗的假像。

    伦德斯泰特在听到从加莱方向传来的“敌情”的时候,就兴奋的说道:“看吧,我就说敌人一定会从加莱登陆!这证明我的分析是正确的!”

    所以,当隆美尔再次发电要求紧急调兵增援诺曼底时,伦德斯泰特就毫不客气的回应道:“元帅,在你还在为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担心的时候,盟军的主力已经在进攻加莱了!”

    “我不相信那是真的,司令官阁下!”隆美尔回答。

    “你不得不信!”伦德斯泰特中气十足的回答:“但是我们在加莱方向发现盟军庞大的舰队,还有大批的空降兵在加莱后方着陆,我们的人甚至与他们展开了激战!”

    隆美尔当时就懵圈了,虽然他还是坚信盟军会从诺曼底登陆,但正所谓“眼见为实”,从一线汇报上来的情报是不应该出问题的。

    但隆美尔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因为这完全不合常理:如果盟军的进攻目标始终是加莱的话,那为什么还要用小部队进攻诺曼底呢?以盟军的情报能力,应该清楚的知道自己加强了诺曼底的防御,任何小规模或是非主力部队对其实施进攻都无异于自杀……这么做的话,盟军又有什么战略意义呢?

    隆美尔越想越不对劲,但他却又无法说服带着偏见的伦德斯泰特。

    “知道吗?”隆美尔愤愤的对副官说道:“我倒真想什么都不管,让盟军教训下这帮又愚蠢又自大的家伙!”

    隆美尔等不及赶回巴黎之后再指挥作战了,因为就像之前所说的,隆美尔清楚主战场应该是在海岸线上,而且如果不能在24小时之内把敌人逼回海中,那么德军就没有胜利的希望了。

    于是他就通过先联系上自己在巴黎的老部下,然后通过他再辗转联系上了第21装甲师,并命令第21装甲师马上增援诺曼底。

    隆美尔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尽管几小时过去了,但无论是在“奥马哈”海滩还是其它海滩,盟军登陆部队对防线的控制还是十分薄弱……

    其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个是海滩上的地雷及障碍物遍地都是,能留给登陆部队的空间不多,再加上美军的训练也有问题,于是登陆的动作就十分缓慢。

    另一个是因为盟军一直在考虑着两天后就会有风暴并且切断盟军的交通补给线的问题,所以盟军在夺取德军海岸防线后并没有倾尽全力前进,而是将大部份精力用于卸载物资……而这又因为第一点变得十分困难,半天的时间盟军只成功的将100吨的物资运抵岸边。

    最重要的,还是隆美尔在德军海防线后方整出的一个“洪泛区”……

    或许隆美尔整出这个“洪泛区”的本意是想阻止盟军在这片地区空降,但它并没能给空降带来多大的麻烦……新一师就成功的在这里空降。

    甚至还可以说“洪泛区”还帮助了盟军成功占领滩头阵地:因为有“洪泛区”,所以德军蛮以为身后不会有空降兵,于是没有防备,谁知道新一师恰恰就在这里空降。

    “洪泛区”真正造成的麻烦是:它使德军滩头阵地后十余里的地区都变成一片泥泞的“沼泽”……对于这一点,实际上就连隆美尔自己都没想到,因为这对德军的防守也不利,德军也需要将物资运到滩头阵地。

    当然,这“沼泽”也并非完全是“洪泛区”形成的,还有一部份是之前连日的暴雨造成的。

    这“沼泽”对佐阿夫兵团的影响或许不大,因为他们手里都没有多少重装备,他们甚至到现在还是依靠自行车机动……自行车在泥泞的道路上骑没有什么问题,极端情况下推着走甚至背在肩上也可以做到。

    问题就是盟军的主力是美军和英军,这其中尤其是美军,那是武装到牙齿出战必须得有坦克、汽车、大炮的。

    这一来他们就寸步难行了。

    艾森豪威尔对此感到十分苦恼,他还以为自己在战前对战场环境做了足够多的情报准备并且考虑得足够充分了,现在才发现……自己及所有人都犯了个错误,他们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了滩头阵地上,而忽略了滩头阵地后的情况。

    这直接造成了盟军的进攻速度十分缓慢,因为他们必须得一边修路一边前进,而且这修的路还是必须得坦克能通过的……美国陆军几乎不敢想像在没有坦克的情况下如何与敌人作战,他们认为那只会遭到敌人的屠杀而毫无意义。

    就在这时候德军的第21装甲师上来了。

    第21装甲师原本就潜伏在距离海岸线只有几公里远的森林里……

    隆美尔对自己三个装甲师的用法是:两个装甲师用于海岸防御,另一个装甲师进行伪装隐蔽稍后方,以便随时可以为滩头阵地进行增援。

    用于海岸防御的两个装甲师很明显已经被盟军击溃了,它们大多因为在黑暗中作战而没有发挥多少作用。

    只有第21装甲师还保持完整。

    第21装甲师,是隆美尔在非洲与盟军作战的老部队,在非洲战场上它几乎全军覆没。重建后,这个师共有1。6万名士兵及127辆坦克,他们中有许多人甚至还因为物资紧缺的问题仍然穿着非洲的热带制服。


………………………………

第九百二十九 第21装甲师(二)

    盟军并没有发现德军第21装甲师朝他们发起反攻。

    这可以说是个意外,因为盟军自始自终都十分重视情报,尤其是在登陆部队上岸不久的这个敏感、脆弱时期……盟军最担心的就是德军在这时发动成规模的反攻,所以从登陆伊始,掌握了制空权的盟军就从各个方向派出侦察机进行侦察,并准备了大量的战机和轰炸机,只等着发现敌人援军后就出动轰炸。

    这也可以说不是个意外。

    因为盟军的侦察大多都是在十公里以外的……包括张弛等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如果十公里内还有德军的话,那早就应该投入到诺曼底并在不久前的战斗中消耗掉了。

    但没想到,第21装甲师就隐藏在五公里外的森林里,它们没有出击是因为没有收到上级的命令,之所以没有收到上级的命令则是因为德军在盟军的欺骗计划下相信了主攻方向是加莱,所以对诺曼底根本不放在心上。

    于是这第21装甲师就成了一支奇兵。

    如果只是奇兵的话那还没什么,毕竟这只是一个装甲师……一百多辆坦克以及1。6万人,这跟盟军登陆的十余万人近千辆各型坦克比起来还差得远了,更何况盟军还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有强大的火力掩护。

    问题就在于盟军主力部队在海滩处忙着卸载物资,先头部队又深陷“洪泛区”泥潭以龟速前进……那些美国大兵手里甚至拿的还是工兵锹。

    可就在这时,德国人披着伪装的坦克就隆隆的开了上来,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首当其冲的就是美陆军第一师,他们完全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看到德军坦克时只来得及说一声“上帝!”,然后德军坦克就接二连三的开火了。

    霎时就是一阵呼啸……一通炮弹将美军的坦克打得七零八落的,美国大兵们纷纷四处寻找藏身之地。

    然而“洪泛区”大多选在洼地,德军居高临下美军很难找到掩护不说,还因为到处都是海水到处是泥泞而无法机动,再加上没有防备十分拥挤,一时人车一片混乱,到处都是因为急着逃跑而陷入泥潭的坦克、汽车以及在深一脚浅一脚没命的逃跑的美军。

    德军坦克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紧急装填完第二批炮弹后又再次发出了怒吼,只炸得美军一阵惨叫。

    更厉害的还是,德军的步兵也紧随其后跟了上来,于是炮弹中又多了密如雨点的子弹……子弹和炮弹汇集在一起,就在美第一师中演译了一场腥风血雨,许多美军甚至都来不及打出一发子弹就被敌人打倒在了血泊之中。

    美步兵第一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在收到这个消息后不由大惊,他想当然的就马上命令在二线作为预备队的一个团上去增援。

    这个决定可以说是一种“条件反射”,几乎所有的战场都是这样,如果前方部队失利就会派出援兵把这些部队救下来或是挡住敌人的进攻。

    但这一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这一次的战场是在“洪泛区”的泥泞地带,把部队派上去只会使更多的部队陷入泥潭。

    所以,正确的指挥应该是命令所有部队从“洪泛区”撤出,尽力与德军拉开距离,然后用美军的海、空力量对德军进行轰炸……那么就可以把美第一师的伤亡降到最小。

    只可惜史密斯少将却并不是这么做的,而德军第21装甲师的指挥官康拉德在这时却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命令部队继续前进。

    “继续前进?”参谋对康拉德的命令表示怀疑:“中将,可是前面就是沼泽,它会让我们的坦克无法动弹!”

    “我知道!”康拉德放下望远镜,冷静的回答道:“难道你还以为我们能带着那些坦克回去吗?不,科尔上校,在我们从森林里开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的坦克已经注定要全部留在这里了!”

    参谋像是明白了什么,接着很快就把康拉德的命令传达了下去。

    康拉德是正确的,德军第21装甲师没有其它的增援部队,不仅没有海军也没有空军,甚至连几个步兵师都没有。

    那么,他们又凭什么能打败眼前这支武装到牙齿兵力又比他们多上数十倍的敌人呢?尤其是敌人还有海、空军,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那多如牛毛的炮弹和战机足以将第21装甲师摧毁好几遍。

    所以,德军就只有一个选择,一直往前冲!

    接着德军的坦克就开足了马力沿着斜面用最快的速度往美军队伍中冲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因为德军坦克速度快,而且相当一部的沼泽已经在美军的施工中被填补上了,所以德军坦克竟然有相当一部份成功的越过了沼泽。

    这时的美军就相当痛苦了,德军已经杀入美军群中,这使美军的战机和军舰完全无法发挥作用,除非艾森豪威尔敢下令让炮兵、战机、军舰对着美国大兵们开火。

    但这一点显然又是不现实的,如果是朝佐阿夫兵团开火的话那还好说,毕竟佐阿夫兵团是阿尔及利亚人,但对着美国大兵开火……要知道巴顿将军仅仅只是扇了美国大兵几个耳光就被国内百姓质疑为“法西斯”,如果下令对自己人开火,那也就意味着艾森豪威尔军事生涯的结束甚至还要被送上军事法庭。

    于是美军在那一刻就乱了套了,艾森豪威尔赶忙打了电话给张弛。

    “少将!”艾森豪威尔焦急的说道:“听说你们在圣索沃一带?”

    “是的!”张弛回答:“发生什么事了?”

    “我需要你们立刻杀回来!”艾森豪威尔说:“德国人的一个装甲师突然跳了出来并闯进了我们的防线,一旦让他们杀到海岸……那里有大量的军火、汽油补给在等着他们,明白吗?”

    张弛当然明白,就不说这会死伤多少人,军火、汽油之类的只要随便几炮就能引起一场大火,那时只怕整个作战计划都要泡汤了!


………………………………

第九百三十 援军

    “虽然我明白!”张弛回答:“可是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如果是这样,德国人就该已经杀进美军防线并展开一场混战了不是吗?”

    “是的!”艾森豪威尔回答:“所以我们的军舰和战机才失去作用,否则这些德国佬早就被我们挡在外面了!”

    “你希望我们怎么做?将军!”张弛问。

    “情况是这样的!”艾森豪威尔说:“德国人的先头部队虽然已经突破了我军防线,但因为洪泛区还有许多我们的人,而且道路泥泞,所以其主力部队还滞留在洪泛区一带,我希望你们能从后面给他们来一下,这样他们就没有足够的兵力突进至海岸!”

    张弛看了看地图,接着就摇头说道:“将军,要知道我能控制的部队要么是佐阿夫兵团要么就是中国士兵,如果我们从背后进攻德军……也就是说我们将要把枪口对准美国大兵,你不觉得这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吗?”

    艾森豪威尔不由一愣,他之前只想着张弛所带领的部队是自己人,却没想到这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