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况是这样的!”张弛拿出三张美军侦察机航拍的照片复誉说道:“看看这几张照片。这是在岭邦附近拍摄到的日军炮兵部队……这应该是三支不同的炮兵部队!”
“嗯!”皮特看了看照片,沉默了一会儿就问道:“可是,这有什么问题吗?”
张弛翻了翻白眼,解释道:“我们对岭邦日军的估计是这附近只有一个大队的日军,但他们却有三支炮兵部队,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很有可能低估了岭邦日军的兵力,或者是情报有误,在岭邦附近的日军可能不只一个大队!”手机用户请访问。
………………………………
第三十三章 渗透战
“不可能!”皮特回答道:“我们的情报由钦迪特部队提供的,他们的情报很准确!”
“原来是钦迪特部队!”
对这支钦迪特部队张弛也有所耳闻,这支部队原名是“第77印度步兵旅”,成员一半是英国人另一半是印度人和缅甸人b》
它之所以叫“钦迪特部队”,是因为组建这支部队的英国名将温盖特希望这支部队能够得到缅甸人的支持,于是借用缅甸传说里又能上天又能入海的万能神兽“钦迪特”为其命名……这有点类似日本人利用缅甸人的信仰整出了个“博莫乔”。
这支部队往简单里说,就是英军成立的一支在敌后进行侦察破坏偷袭的特种部队。
历史上这支部队在战术上却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原因是日军也同样十分擅长这类活动,而且此时的缅甸百姓大多还在帮助日军……于是三千人的钦迪特部队进入敌后最后在日军的围剿之死伤近千人分散逃到中国和印度。
但这支部队在战略上的意义却十分重大……英军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被日军给打怕了,所以一度以为英军不适合在丛林也就是缅甸战场与日军作战。按英军自己的说法,就是在丛林中英军是不可能打败日军。甚至印度方面还在考虑:英军统治印度的时代是不是要过去了?印度是不是要提早考虑接受或是配合日军打退英军了!
然而钦迪特部队却打破了日军不败的神话……一支三千余人的部队,深入敌后长达一个多月时间,先后遭到数万日军的围剿最后竟然还能有两千余人生还,这证明英军与日军在丛林中有一战之力,只是之前没有用对战术而已。
如果岭邦的情报是来自钦迪特部队,那么的确是有其可信性。
想了想。张弛就说道:“不管怎么样,我希望师部能够慎重对待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歼灭的日军侦察队就有一个中队。那么岭邦一带的日军很有可能不只一个大队!”
“嗯!”皮特点了点头,说道:“我会把这个问题向师部传达。并请求师部核实这个情报!”
之后皮特还真这么做了,但这个建议却没有得到师部的重视。对这场战斗拥有实际指挥权的希尔总教官坚持认为位于岭邦的日军只有一个大队,所以没有必要对岭邦派出援兵,即使在新一团遭到日军围攻时也同样抱着这样的观点,这一度使新一团陷入危险之中。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就在这时山洞外突然传来了枪声,张弛刚刚抓起步枪还没来得及钻出山洞,外头就传来一阵猛烈的轰炸……
那是魔头引爆了预先埋在阵地前的炸药s;。魔头甚至都来不及向张弛,这可想而知情况有多紧急了。
正如张弛预料的那样,日军那嘎特遣队正是利用黑暗和雨声对中队的防线发起夜袭。
只不过有一点是张弛没有想到的,日军在发起夜袭之前还派了几支部队企图混进中队……这是日军常用的战术,中国官兵将其称之为“渗透战”。
在第一次缅甸战役时许多部队都吃过这种渗透战的苦头,日军在进攻之前总是会让会汉语的日军伪装成中人或是百姓混入中队的防线,然后在日军主力发起进攻时这些混入中队的日军再同时发难……这时中队就麻烦了,正面是日军主力部队的进攻,身旁身后还有“中人”在打黑枪,更严重的是中队都不确定身边的战友是不是真的“中人”。得时刻提防着身旁的战友会突然给自己来,于是防线很快就在日军的进攻之崩溃。
此时的日军那嘎特遣队采用的就是这种渗透战术,而且那嘎特遣队还把情报工作做得很到位:他们知道面前这支中队是英式军装和英式头盔。于是也整了一身同样的军装。步枪倒还是使用三八大盖……美式1步枪首次在缅甸战场出现,他们不容易弄到手。
然后三支这样的小分队就分别奔往145高地217高地及岭邦。
日军甚至连中队的番号都摸清了,于是上来就朝防线方向大喊:“一连的兄弟,我们是三连的,营部派我们来送重要情报给一连长!”
听那口音绝对不是日本人,而且番号什么的都对,于是魔头就没有怀疑准备放他们上来。
但小牛却发觉有些不对劲,于是就在身旁提醒道:“副连长,他们咋都没有打绑腿?”
中国的兵有打绑腿的习惯。所以他们虽然是一身英式军装但却还是保留了中式绑腿……其实英式军装里也有军用绑腿,但那种又窄又小只将裤脚绑住一圈的绑腿实在不符合战士们的习惯。于是战士们纷纷自发的加上中式绑腿。
这其实也不是习惯问题,就像老班长说的……别看这绑腿只是一根布带。在战场上作用可大着,万一负伤了绷带不够,扯这绑腿就是救命的玩意。
中国士兵在战场上伤亡很大,而且负伤后往往只能靠自救,再加上绷带不够也是常有的事,于是不打绑腿心里慌。
这就使得新一师拥有了较为怪异的着装……穿着英军的军装却打着中式绑腿。
绕是日军那嘎特遣队把这情报工作做得再细,但怎么也想不到中队还会有这一着,于是他们派上来的“渗透部队”脚上的清一色是英军的军用绑腿。
如果只是一个两个那还不稀奇,但二十几个兵齐刷刷的都是英式军用绑腿,那就不符合常理了。
于是魔头大骂一声:“他姥姥的你个日本鬼子,还想骗你爷爷!”
说着“砰砰”就朝那队兵打了两枪……其实魔头也只是试试那些人,这两枪是有意往他们头顶上打的,毕竟他并不确定。
而日军“渗透部队”却以为被魔头给识破了,于是一声发喊就举着枪朝前冲来,与此同时黑暗中还突然冒出了数十名日军挺着刺刀往上冲。其距离之近几乎就可以说是眨眼之间就能突入防线,于是魔头当机立断令引爆炸药。未完待续。
………………………………
第三十四章 美式战术
PS: 在书评区里看到有些书友认为对美军的描写有些过了,但其实这些情节并非士兵杜撰,士兵从来没有否定美国在二战及缅甸战场甚至是中国战场上的作用,但这些却是事实,甚至还有过之无不及,只是因为当时美军是中国的盟友所以并没有宣传或只是一笔带过。有兴趣的兄弟,可以度妨下“密支那战役”,里头就有提到两个美军指挥官,一个是梅里尔,一个是柏特诺,他们都是将自己的错误推给中**队,造成中**队的强烈抗议甚至差点引发兵变,最后史迪威不得不将实际指挥权转交给他并不信任的中国将军,因为他发现美**官比中**官更糟糕。
日军那嘎特遣队的队形是沿着战线一路展开的,这样展开的好处就是能在第一时间尽可能多的冲入中**队的防线并展开肉搏。
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张弛事先在防线前布置炸药,如果没有魔头及时下令引爆炸药的话,那么这些日军就会在战士们还没反应过来前就冲进防线与战士们厮杀在一起……
如果这一幕发生的话,那只怕就会是中**人的噩梦了:美式战术的特点是尽可能避免肉搏和近身作战的,所以中**人在孙布拉蚌训练时也同样没有进行肉搏战相关的训练,这方面依旧是中国远征军的短板,而日军在这方面却是十分强悍,普通日军在肉搏战中一个打几个都没问题,更何况这还是日军的那嘎特遣队。于是数十名日军要是冲进防线就足以将217高地上的战士们尽数串在刺刀上。
但战场却没有如果。
日军根本就没有料到中**队会在防线前埋下炸药,于是他们用这种沿防线展开的队形反而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炸药一爆当场就将冲往阵地的六十余名日军炸得七零八落的溃不成军,他们有的直接被炸药炸上了天,有的被炸药掀起的碎石打倒在地(注:远征军在布置炸药时有意将坚硬的拳头大小的一堆石头与炸药埋在一起,这样在炸药爆炸时就将这些石头炸得到处飞射),就算还有些日军侥幸躲过了炸药和碎石,那也在这突如其来的爆炸中暂时失去了战斗力……爆炸的冲击波及巨响会将日军震倒、震昏、失聪等。
所以当张弛抓着步枪跑出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满地打滚惨叫的日军,能清醒的站着的都没有几个了。
张弛没有多想。当即叫道:“手榴弹!”
战士们很快就反应过来,二话不说就朝下方甩去一枚枚的手榴弹。
此时战士们装备的是美军Mak2型手榴弹,这款卵形手榴弹的直接杀伤半径虽然只有五到十米,但它表面有凹凸不平的刻痕。这会使得它在爆炸时产生大量的破片,这破片的杀伤半径可以达到五十米左右。
于是随着一阵“轰轰”的爆炸声后,阵地前很快就安静了下来……刚才还在挣扎惨叫的日军此时已经差不多变成死尸了。
“手榴弹!”张弛再喊了一声。
反正美国佬的弹药有的是,能用弹药给战士们的生命多一层保障那就应该毫不犹豫的用。
而这对于远征军战士而言都可以称得上是奢侈了,所以他们在听到命令时有些意外。但不久后还是再次甩出了一排手榴弹。
事实证明这排手榴弹也是有意义的,因为黑暗中又传来了几声惨叫……很明显,这是日军的漏网之鱼忍着伤痛不出声,希望能以此保住性命。
“一排注意警戒!”张弛下令道:“哪有声响就往哪里打,不许跨出战壕,听明白了没有?”
“是!”同乡人应了声。
这同样也是美国佬的打法……如果按照中国人的打法,这会儿就该发起一个反冲锋把面前的这支日军彻底消灭干净。但张弛却认为此时没有很大的必要这么做,当面的日军在连续的几轮爆炸下已经没剩下几个人了,就算有幸存者那也是抱着炸药包或是集束手榴弹等着与中**队同归于尽,所以这时发起反冲锋就正合日军的心意。
果然。见中**队没有反冲锋的意思,黑暗中就不时这里一个鬼子甩手榴弹那里跳出个抱着炸药包的往前冲……鬼子这是负伤了等不及了,再等一会儿只怕血都流尽了连往前冲的力气都没有了。
但他们这样做显然起不到什么作用,几下就被早有准备的战士们消灭个干净。
整场战斗下来,217高地只以一名轻伤的代价十分成功的挡住了日军的冲锋。
然而145高地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日军一个冲锋就杀进了145高地接着就是一阵乱打乱杀,好在驻守145高地的二连连长还算机灵……其实也不能说是他机灵,他也是贯彻了美式战术的思想,一看形势不妙马上就下令放弃阵地撤退。
不过说实话,此时撤退其实也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原因是敌我双方已经近到展开肉搏的程度了,这时候撤退就很有可能被日军像赶鸭子似的一路杀到岭邦……事实上鬼子也正是这么打算的,这也是日军要派出一队“中**队”对岭邦进行渗透的原因,他们的计划是在打下两个高地之后再一鼓作气的杀向岭邦。
应该说日军这个计划很有可能成功。甚至还会一路将中**队追杀下去使中**队死伤无数。
但没想到在217高地上却出现了意外……日军不但没能拿下217高地反而在短时间内就被全歼了,于是战局就出现了反转。
“照明弹!”张弛大叫一声。
几发照明弹“突突”的打向了枪声不断的145高地,在照明弹的亮光下张弛等人看得清清楚楚,日军正追着二连的战士一路往岭邦杀去,甚至日军还有意不开枪射杀在前头撤退的二连战士……日军就是要让二连的中**人冲在前头,好让位于岭邦的中**队投鼠忌器不敢开枪。于是日军就可以跟着中**人脚步冲进岭邦。
日军要的就是肉搏,要的就是近身作战!
但现在他们的如意算盘却打不响了。
“打!”随着张弛一声令下,战士们就举起各式武器朝日军打去成片成片的子弹,霎时跟在后头的日军就像木桩似的一个个栽倒在地。
217高地的标高比145高地要高出几十米,再加上两个高地间的直线距离只有两百多米,于是战士们就可以很轻松的瞄准目标。
217高地居高临下的火力很快就使敌我双方出现了分隔线,于是位于岭邦后方的中国炮兵很快也就发挥了作用,他们将一发发炮弹狠狠地朝后方的日军头上砸去,炮弹将高地上的烂泥打得四处飞溅时也将日军成片成片的掀到了空中。
这就暂时阻挡住了日军的攻势并掩护一连的战士成功的逃回了岭邦。
………………………………
第三十五章 145高地
“砰!”的一声,这时张弛的步枪就响了。
他打倒的是一名戴着英式头盔的“中**人”,他的样子几乎就与其它中**人没有区别,但手里拿的却是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虽然在照明弹下也很难分辩出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枪,但三八大盖加上刺刀的长度却达到一米七,于是张弛就毫不犹豫的朝它的主人扣动了扳机。
当然,他也有可能是在与日军搏斗中捡起了这把步枪,但张弛却是宁愿错杀也不愿意错过,因为一旦错过了,这名混在中**队里的“中**人”就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伤亡和混乱。
“砰!”张弛又射出一发子弹。
这回张弛十分确定自己打倒的是一名日军,他虽然也同样穿着英式军装,腰间却挎着一把指挥刀。
很明显,这是一名混在中**队里的日军军官,他是因为指挥刀在肉搏战中会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所以并没有将其放弃。这名日军军官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把指挥刀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砰!”又是一声枪响。
这名日军之所以暴露则是因为他的八字腿……日本人习惯于盘腿而坐或是跪坐在地上,时间一长就导致了骨骼畸形走起路来有点内八字。
当然,张弛也不会仅仅因为其走路的样子有些怪异就轻易下结论,毕竟这是一条人命。所以张弛注意了他一会儿,在他要将刺刀扎进前方一名中国士兵后背时才及时射出一发子弹将其撂倒。
战后张弛还想验证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杀错,但却已经找不到这些尸体了,因为他们已经在炮火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在张弛在中**队中“挑刺”时,岭邦方向就响起一阵枪声。
张弛知道,那是混入岭邦的日军以为他们的主力部队杀到了于是适时发起攻击。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日军的主力部队其实已经被死死的压在145高地上动弹不得,于是他们虽然造成了中**队的伤亡和混乱,但这混乱却十分有限而且很快就被压住了。
后来张弛才知道,这些混进岭邦的日军一共有十五人。走在最前头的是一名台湾籍日军……也难怪之前在217高地时听到的中国话会那么地道,原来他们中有些人根本就是从小讲着中国话的中国人。当然,这些台湾籍的日军只怕已经被洗脑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了。
应该说这队日军的心也太大了些,原本他们只需要分散开然后见人就杀就可以在这黑夜中造成岭邦很大的混乱。这也是渗透战的意义所在:以少量兵力渗透进敌人的队伍中引起混乱,甚至还有可能让敌人互相误会造成很大的误伤。
但这队日军却意外的发现了位于岭邦的营部……于是领队的日军少尉就临时决定改变计划进攻指挥部。
应该说这个决定也是正确的,因为进攻指挥部可以使指挥部陷入混乱最终使中**队各个部份因为失去指挥而各自为战,但这么一来日军为了能够攻下指挥部就必须收拢这仅有的十五个人。
这对中**队来说是不幸中的大幸……分散在中**队里的十五人绝对要比收拢的十五人难对付得多,再加上日军主力部队又没能跟上来配合其进攻。于是几分钟后战斗就结束了,这十五名日军无一例外的被打成了筛子。
至此,中**队虽说是被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但现在总算是稳住了阵脚。
现在,就应该是乘日军还未在145高地上站稳脚根就将它夺回来的时候了。
果然,没过一会儿就听到皮特拿着电话朝张弛大叫:“上尉!少校电话!”
“少校!”张弛接过话筒应了声。
“你们打得很好!”电话里传来沃克少校气急败坏的声音:“我得承认,如果不是你们,那么今晚我们很有可能都要成为日本人的刀下鬼!但是现在不是的为你请功的时候,我们打算把145高地夺回来,我命令你们配合我们进攻!”
“是!”张弛应了声。
对于正确的命令张弛当然是很愿意配合的。
从这一点来看。这个沃克还不是个傻瓜,至少他还知道像这样的反攻要越快越好,否则日军就有可能在145高地上构筑起工事并得到增援。
接着就是铺天盖地的一通炮弹朝145高地倾泻而去,那是营属十门迫击炮及师属榴炮营的12门105MM口径的榴弹炮,这二十余门火炮一齐开火只打得145高地千疮百孔的一片烟雾,这其中尤其是那12门榴弹炮,这家伙射程达到十余公里,每发炮弹将近三十斤,随着一阵刺耳的尖啸声再狠狠地砸在145高地上,就连位于217高地上的张弛等人都能感觉到它带来的震动。
这火炮一打就是将近半小时……由此也可以看出美式作战的奢华。仅仅只是为了夺取一个小高地,而且还是有217高地居高临下的提供火力掩护的情况下的一个小高地,还要用火炮轰半小时。
但战士们包括张弛在内都很享受这种奢华,这炮弹是砸在敌人头上又不砸在自己头上。那自然是越多越好。
炮声一停张弛就下令朝145高地打去几发照明弹,接着也不管有没有看到人,轻重机枪一个劲的就朝145高地上可疑的地方乱打,有些地方甚至都被子弹给掏出一个洞来。
接着,二连一个排的步兵就十分谨慎的采用散兵队形交替掩护的朝145高地上摸去。
张弛也举起步枪透过狙击镜观察着145高地,但他很快就发现145高地上的日军已经撤走了。
这让张弛有些意外。因为他知道面对的日军是十八师团,其师团长是抱有近似疯狂的“精神至上”的牟田口廉也,所以一般情况下日军是不敢撤退的,但此时这支日军却主动放弃145阵地。
不过这也是情理中的事,原因是217高地死死的压着145高地,日军要是不放弃就只会徒增伤亡而已。
果然,没过一会儿二连的战士就很顺利的重新占领了145高地。
这时张弛就听到沃克少校下达了一个令他觉得匪夷所思的命令:“继续进攻,夺取114高地!”
………………………………
第三十六章 陷阱
很明显,沃克少校这是在想乘胜追击外加一点美国佬的个人英雄主义,就像史迪威在指挥同古会战时不仅没有下令撤退反而下令缺缺乏弹药的200师进攻一样。
后来张弛才知道,这其实是因为日军那十五人小队偷袭指挥部差点就成功了……一名日军抱着拉燃导火索的炸药包冲向指挥部,幸好警卫员及时发现并将其击毙在路上,但炸药包爆炸时的冲击波还是震碎了木屋一侧并将大量的木屑飞射进去,使正在里头打电话的沃克受了好几处伤。
虽然这些伤只是轻伤,但沃克却十分狼狈。
另一方面则是沃克也认定日军在岭邦一带只有一个大队……如果日军只有一个大队,那么在之前进攻岭邦时就消灭了一个中队外加一个小队,刚才又至少消灭了两个小队,那么日军还能剩下多少人呢?!
于是沃克就很牛气的大喊一声:“进攻,给这些兔崽子一点颜色看看!”
这个命令很快就传达到了217高地,皮特冲着张弛叫道:“上尉,上校命令我们分出两个排配合坦克部队进攻114高地!”
“我拒绝执行这个命令!”张弛想也没想就回答道:“那简直就是找死!”
“上尉!”皮特叫道:“这是命令,而且我们还有坦克和炮兵的掩护!”
“可这是黑夜!”张弛回应道:“相信我,这支日本军队不是普通的军队,他们会在路上布下埋伏等着我们,”
“上尉……”
皮特还想说什么,但张弛却打断他的话:“忘了我们之间的协议了吗?皮特!你尽可以对上校说是我不服从命令!”
皮特闻言不由一愣,随后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