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闻言张弛就明白了。

    “缅甸的火车被日本人用来构筑工事了!”史迪威说:“就算有剩几架。在日本人撤退时也把他们炸毁了。更糟糕的是,这种窄轨火车就只有英国方面才有生产,所以……”

    张弛明白史迪威的意思,虽然英国现在是盟友,但与英国佬打了这么久的交道,他们是个什么德性谁都知道,想从他们手里扣出点东西就必须得付出代价,否则英国佬就很有可能虚以委蛇的拖个几个月。

    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要向英国方面提出要求。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吉普车

而运送补给,尤其是运送美式补给,那又非得火车不可……因为火车相比起公路运输来有运力大、速度快等优势,而美式装备和补给又是以量为先的。

    这原本是件让人很头疼的事情,但张弛却轻松的回答道:“这好办!”

    “好办?”史迪威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

    “我们不是有许多吉普车吗?”张弛说。

    “你说的是……威利斯吉普车?”史迪威问。

    “对!”张弛点了点头:“这种吉普车的轴距刚好跟铁路的宽度一样……把它当作火车头就可以了!”

    “什么?”史迪威难以置信的看着张弛:“把吉普车当火车头?”

    “哦,对了!”张弛补充道:“就这样当火车头当然是不行的,必须得把吉普车车轮的外胎拿掉!”

    “你是在开玩笑?”史迪威有些啼笑皆非的看着张弛。

    “不!”张弛回答:“我是认真的!”

    史迪威愣愣的看着张弛,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那么……我想试试!”

    张弛当然不反对,于是带上几个兵开着一辆吉普车就奔向了铁轨。

    让史迪威吃惊的是,当吉普车开上铁轨时一对比……吉普车的轴距还真是跟铁轨的宽度一样,一分都不差。

    接着几个兵先用千斤顶将吉普车悬空,三下五除二的拆下了车轮的外胎,完了后再小心翼翼的把吉普车放下……吉普车就刚好架在铁轨上,就跟一个小火车头没多大区别。

    史迪威半信半疑的让司机爬上去开了一会儿……发现这玩意在铁轨上开得很顺畅,后来史迪威甚至还在这“火车头”上挂了几个火车车厢,结果还是很顺利的就带动了,这让史迪威觉得不可思议:“天哪,没想到真的可以这么做……”

    “当然可以!”张弛回答:“它甚至比火车头还好用得多!”

    张弛说的倒是事实,缅甸的窄轨火车头已经使用多年了,不但马力小还故障多,多拉上几节车厢就跟老牛拉破车似的。开起来就跟人慢跑的速度差不多……就因为这,在八莫之战中,日军搭乘火车的援军还遭到了中**队的伏击而受到了惨重的损失。

    而美军使用的这种威利斯吉普车,却是威利斯公司生产的四驱车。拥有60匹的马力,是同类车驱动力的三倍。

    当然,这样的驱动力还是很难带动装满货物的一节节车厢,但美国佬有的是吉普车,只要根据车厢的节数相应的增加几辆吉普车……比如前面一辆拉后面一辆拖。再不行中间再加两辆,那么这“火车”开起来都要比小火车还要快而且还更顺畅了。

    “这真是太棒了!张……”史迪威点头道:“这一来,我们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上帝,你是怎么想到这方法的?”

    “呃……”张弛回答:“我只是发现这吉普车的轴距十分巧合的与铁轨宽度一样,所以才想到的!”

    这当然不是实话,事实是……现代时张弛就见过缅甸人这么玩过,用吉普车当火车头,当时张弛只是觉得新鲜,没想到现在却正好用上。

    于是在缅甸就出现了一副很奇怪的现像:铁轨上跑着的不再是火车头,而是一列列由吉普车带动的火车。鸣叫声也不再是火车的“呜呜”声,而是吉普车的汽笛声。

    而在火车两侧的农田里,则到处都是放下枪在田地里忙着耕种的远征军战士……他们耕种起来就比缅甸百姓效率高得多了,这一个是因为中国士兵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的,个个都是种庄稼的好把式,相比起来,缅甸百姓在佛教的熏陶下普遍有种顺其自然的那种思想,所以在种庄稼或是劳作时也不太用心,很多人只求够吃就行了,不太要求效率。哪里会像中国农民那样又是引水又是挖沟,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的让有限的土地种出最多的粮食。

    另一方面,则是这些“中国的农民”们在耕地时甚至都动用了工兵……推土机挖掘机一上,哪里还有什么耕不好的地。甚至有些美国大兵也觉得这事好玩,不亦乐乎的参与其中。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部队都被派到农田里去干活的,位于泰国的日泰军及驻守在阿拉干山脉的日军依旧对缅甸虎视眈眈,所以在一些重要地区及边境地带还是需要部队防守,比如仰光。

    但张弛却觉得新一师很有可能另有任务。因为新一师不仅负责驻守仰光,还展开了一些新项目的训练,比如爬网绳、抢滩登陆等。

    为什么要进行这些训练就不用说了,当然就是为了应对将来有可能的岛屿战斗。

    张弛猜得没错,事实上这时史迪威已经与蒋校长那边达成了协议:史迪威会逐批的将远征军的一部份送回国去,而蒋校长则允许美国将远征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中。

    蒋校长原本还不想答应……虽然将中**队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中去对中国也有利,但蒋校长考虑的却是在中国国内的燃眉之急都解决不了,哪还顾得上太平洋那么远的地方,何况太平洋还是美国佬自个的事,蒋校长当然犯不着用自己的兵为美国佬打仗!

    但转念一想:美援还掌握在史迪威手里呢,如果不答应的话,史迪威只需要在美援方面拖延一下,而另一边日军方面又在对中国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万一全线崩溃那就不妙了。

    于是也就不再多想,咬了咬牙就答应了史迪威的条件。

    所以,世上的事有时很奇怪,河边正三只怕怎么也没想到,他想出的一条“围魏救赵”的计谋,却正好促成了中国远征军远征太平洋战场。

    史迪威对新一师的训练,其实并没有什么针对性,因为此时的美军暂时还没有什么反攻计划。史迪威只是抱着有备无患的心理,想着能够提前训练,万一真要用得着的话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只是让史迪威没想到的是,战事来得比他想像的还要快。
………………………………

第一百五十章 战事

史迪威这段时间可以说是难得清闲。

    当然,这个清闲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清闲,事实上史迪威一都很忙,开会、谈判、补给、美援……一会儿是英国那边的问题,一会儿是中国方面的要求,再有就是缅甸的各种困难,这使得史迪威几乎一刻都没有停下。

    但他还是感觉到轻松,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究其原因,史迪威认为是因为他已经成功的拿下了缅甸,日本人虽然没有被歼灭,但只能困守一隅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了。

    至于说这是一种享受……则是史迪威充分感觉到手中的权力,或者也可以说是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

    英国、中国、缅甸……这些国家的命运似乎都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这让史迪威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觉得自己依旧充满了活力和能量。

    所以,他就把现在的这种忙碌,当作是在缅甸战场上击退日军的胜利果实了。

    比如说现在,他看着地图的目的就不再是像以前一样想着从什么方向进攻日军,而是在找下一块还可以让中**队去哪里开荒种地。

    “将军!”就在这时一名通讯员走到史迪威面前,递上一封电报后报告道:“这是华盛顿方面的电报,总统要求将军的部队做好到太平洋岛屿作战的准备!”

    “什么?”闻言史迪威不由愣了。

    他开始还有些不信,但当他戴上眼镜看了电报的内容后才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原本他还以为自己至少还有几个月的准备时间,没想到这场战事就在眼前了,而新一师甚至只训练了两个星期,他们中许多人甚至还会晕船。

    史迪威不知道的是,这种状况不仅是他没想到的,就连华盛顿方面也就是美**方都没有预料到。

    原因是美军根本就没想到被日军占领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会那么重要。

    自从日军偷袭了珍珠港正式向美军开战后,日军几乎是精准的执行其南下计划……横扫东亚、东印度群岛和美拉西亚群岛的大部份地区,又占领了菲律宾群岛、威克岛、关岛和新加坡,接着又以锐不可挡之势夺取了位于新不列颠岛的港口城市拉包尔。

    拉包尔不仅有该地区最佳的港口。还有建造大型机场的有利地形,这也就是意味着日军海空军可以以拉包尔为基地,对附近的新几内亚及所罗门群岛进行控制,进而切断美国与奥大利亚之间的海上生命线。

    事实上。在日军占领拉包尔时美国方面就意识到日军的战略意图并决定要对日军进行反击了。

    但一方面是以为情况不会这么快就恶化,日军虽然占领拉包尔,但发展和准备还需要时间,所以美军还有时间筹备。

    另一方面,则是美国海军与陆军方面始终意见不一致。

    陆军方面是以麦克阿瑟为代表。他的意见是“直捣黄龙”……也就是日军在这片地区的依托是拉包尔,如果能够拿下拉包尔,那就可以将日军赶出这片区域,于是日军对奥大利亚的威胁也就不存在了。

    海军方面则认为麦克阿瑟这个计划过于冒险,因为麦克阿瑟这个计划会海军的航母暴露在日军从拉包尔机场起飞的轰炸机下,这对航母来说是很危险的,何况拉包尔一带的水域十分狭窄,航母施展的空间十分有限,甚至反而容易使其成为日本飞机的靶子……这样就有可能使美军要在没有空中力量掩护的情况下登陆,而这对美军来说是无法想像的。

    所以海军方面就主张先进攻外围岛屿。在外围建立美军海空军基地,为进攻拉包尔做好准备。

    客观的说,这两种战略都是切实可行的。

    麦克阿瑟的战略是一种冒险的战术,虽说很危险但却有可以速战速决一战定乾坤。

    海军的思路则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虽说危险较小但必定是耗时久的消耗战。

    但更符合美国人的作战方式显然是海军的作战思路,而麦克阿瑟的想法……应该说是属于一种另类。

    于是美国人在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磋商后,最终还是决定以采取海军的作战思路从外围打起。

    原本海军还以为他们有充足的准备时间,但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使美国方面意识到他们不得不提前对日军发起反击。

    那是在会议结束后的十几天,海军才刚刚开始着手准备反击。一名美军飞行员驾驶着一架B17轰炸机从新几内亚起飞,他的任务是例行巡逻并对日军有可能的活动进行侦察,因为没有觉察到危险,所以这架执行侦察任务的轰炸机甚至都没有战斗机护航。

    结果在途经一个叫图拉吉的小岛时遭到日军三架水上飞机的攻击……这名美军飞行员匆忙逃离了战场。在返回基地时他就觉得有些不以劲,日军为什么会阻止他飞入那片海域?而且还同时动用了三架水上飞机?!

    这是不是说日军在那片空域有什么不希望他知道或是盟军侦察到的情报!

    于是,这名飞行员当机立断掉转机身再次飞往那片空域。

    日本人根本就没想到这名飞行员会这么大胆,刚刚把他赶走还没歇一口气就又转回头,再加上水上飞机刚降落来不及起飞,就算起飞了也会因为速度太慢而来不急阻拦。于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架轰炸机飞过这片空域。

    事实证明,这名叫基恩的少校所做的这个危险的动作的完全值得的,因为从他拍到照片显示,日军正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建筑机场。

    这个情报不由让美**方大吃一惊。

    原因是他们都知道日军零式战机的作战半径接近一千五百公里,是美军P40战机两倍还多。如果让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成功建立一个机场,那么就可以在瓜岛附近布开一个半径为一千多公里的陆基起飞战机的作战带,再配合以日军的军舰及航母,就可以将美军航队挡在所罗门群岛之外,到时就别想在外围建立什么基地进攻拉包尔了。
………………………………

第一百五十一章 思想波动

于是美军方面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对日军的反攻必须马上进行,越快越好,绝不能等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机场建成了,否则美军将会陷入全面的被动。

    这一点是当然的,因为众所周知,打海战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制空权,否则海上一片空旷,海上的船只可以说没有任何可以隐藏的地方,再加上飞机速度快而军舰速度慢,于是军舰在作战时往往就是战机的靶子……这也是为什么航母会这么重要的原因。

    而对于所罗门群岛那一系列岛屿来说,万一在海空战中打输了,美军失去了制空权,那么军舰根本就靠近不了那些岛屿,就更说不什么抢滩登陆了。

    对于这方面,美**方是越想越怕……这主要是他们不确定日军在瓜岛上的机场会在什么时候修好,他们手里掌握的情报少得可怜,瓜岛之前是绝大多数人不曾到过甚至都没有听过的岛屿,要不是基恩少校对其拍了照,盟军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到处都是丛林人迹罕至岛屿还可以建机场。

    美**方能做的就只有一个大慨的推测:以美国对日军以往建筑机场的速度的了解,估计其在瓜岛上的完成机场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

    但问题是,谁也不知道日本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在瓜岛上开始建机场的,于是谁也不知道瓜岛机场会在哪一天峻工……也许是在一个月后,也许就在明天。

    这就打乱了美**方的所有原定计划。

    他们原本是打算进攻外围建立一个海空基地并以此为根据地进攻拉包尔,但现在,主要目标毫无疑问的就变成了在日军完成机场之前拿下瓜达尔卡纳尔岛。

    但美军的麻烦事才刚刚开始。

    由于并没有预料到战斗会这么快就开始,美军准备投入战斗的陆战第1师只有三分之一在距离瓜岛不远的新西兰,另有三分之一在海外,还有三分之一在萨摩驻防。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陆战1师既要制定具体的作战计划又要完成后勤保障,还要为即将进行的战重新装卸舰船以及集结部队并进行一次演练……否则,这支连基本战术训练都没有完成的陆战1师只怕根本就无法投入实战。

    而这所有的一切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基本是不可能的。(注:历史上美军是冒着日军机场修建完成的危险。一再往后拖延进攻时间,以至于当陆战1师打上瓜岛时,日军机场修建程度已经超过百分之八十接近完工了。)

    于是美国方面很自然的就想到了一支屡次在丛林战中战胜日军距离澳大利亚不远、而且还没有被日本海空封锁的部队……中国远征军。(注:日军南下占领各个要点,比如占领新加坡就可以封锁马六甲海峡。占领菲律宾、所罗门群岛等,基本可以切断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联系。)

    美**方的设想是:美军没有做好准备,没有信心在丛林中打赢日本人,但是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却已经用实战证明了他们的战斗力,所以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中国远征军也许是唯一的选择。

    当然,中国远征军也有他们的缺点,那就是中国远征军没有两栖登陆作战的经验。所以,这就需要美军陆战1师的配合,由陆战1师完成抢滩登陆,随后再以中**队为主力在瓜岛与日军争夺机场。

    至于中**队与美**队之间的配合及联系问题……这一点似乎不用过于担心,因为中**队在缅甸战场上就有与美军配合的经历,而且中**队中还有大量的美国教官。

    于是罗斯福就一个电报发到史迪威那让他做好准备。

    消息一层层的往下传,很快就传到了张弛的耳朵里。

    对此张弛并不觉得意外,因为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就算瓜岛的军情不是那么紧急。美国也会尽早的把中**队投入到太平洋战场去,这不为什么,就为了利益……不用牺牲美国人的性命又能击败日本人,这么好的事到哪去找啊!

    但是当这个消息传下来的时候,新一师中却出现了一些张弛没想到的消极气氛。

    其实早在部队在仰光进行训练时,张弛就感觉到战士们精神状态有些异样:以前不管是在孙布拉蚌的训练场上还是在战场上,战士们都积极配合而且表现出的超乎想像的耐力和顽强。

    但是,在打下缅甸尤其是在听到中**队将要到太平洋岛屿上与日军作战的风声后,各种消极懈怠或是散漫就出现了。

    原本张弛还以为这是因为把日军赶出缅甸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战士们在心理上想放松下。所以也不以为意……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加紧训练把他们训一段时间也就恢复了。

    但很快张弛就发现事情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部队即将走向太平洋战场的命令刚传出,坦克营长就找上门来了。

    “团座!”坦克营长将信将疑的问着张弛:“部队真要到那……啥太平洋去跟鬼子打仗?”

    “嗯!你消息倒挺快的!”张弛一边签着手里的文件一边回答。

    “团座,这事……”

    “怎么了?”张弛不由有些奇怪的看着坦克营长。

    坦克营长是张弛的老战友、老上级了。张弛知道他一向说话干脆直接,今天却吞吞吐吐的。

    “团座!”坦克营长瞥了不远处的皮特一眼,说道:“你看……太平洋战场那都是美国佬的事,咱们犯得着去帮美国人拼命吗?何况……弟兄们都指望着打回家去跟亲人团聚呢,现在眼看就打到家门口了,却又要去那啥太平洋?据说太平洋很远。走几天几夜也走不到……”

    “哦!”闻言张弛这才明白这段时间战士们精神状态产生变化的原因。

    这事往小里说,那不过就是战士们思想上的一些波动,往大里说,就是战士们失去为之流血牺牲的目标不知道为何而战了。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动员

这种心情其实可以理解,就像在孙布拉蚌训练营前贴着的标语一样:“一切都为了回家!”

    这句话是说到战士们的心里去了,为了这个目标,战士们在战场上不管受多少苦受多少累甚至跟鬼子拼命都在所不惜。

    但是……

    现在已经打下缅甸了,战士们要等的似乎就是日军56师团弹尽粮绝最后崩溃,然后战士们就可以凯旋而归与家人团聚。

    可偏偏就在这时候,就在战士们要回家的时候,却让他们再次远走他乡转战太平洋……这不仅会让战士们心理不平衡,还会使他们在战场上失去了目标动摇了信念。

    或许,这也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表现得如此勇猛而回国之后却平凡无奇的原因之一吧。

    于是张弛就在想,现在把他们拉到太平洋去作战,那是不是也会变得平凡无奇呢?!

    想了想,张弛就对坦克营长说道:“把战士们都召集起来,开个会!”

    一个团,两千多名战士很快就在操场上列好了队。

    平时张弛很少开这样的大会,一般情况下都是召集军官开会然后再通过军官往下传达精神,但今天不一样。

    “弟兄们!”张弛往台上一站,就对着话筒对战士们说道:“也许大家都听说了,我们很快就要到太平洋去打鬼子了……”

    张弛有意顿了下。

    果然,这话立时就引起台下的一片议论。

    之前战士们对这件事还仅仅只是猜测,现在算是证实了。

    “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顿了一会儿张弛就接着说道:“咱们这出来,已经有一个年头了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只怕除了在孙布拉蚌训练的时间里过上几天的舒坦的日子,其它时间都是有了今天就没明天的,不知道哪颗子弹飞过来哪个炮弹炸过来就没命了。所以,这仗打到现在,谁还能不想家啊……”

    说到这里,张弛自己的语气也变得沉重起来。

    对此张弛也是深有体会。他也想家,只不过想的跟战士们不是同一个时空的家而已。

    战士们也都沉默了,有些人甚至都在默默地抹着眼泪,他们不仅仅是想家。更是担心家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日子里会出什么状况。

    “但是,弟兄们!”张弛接着说道:“你们想过没有,咱们还可以站在这里想家,那些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战友们……他们还可以想家吗?还有,你们知道现在还有多少鬼子在国内屠杀咱们的亲人吗?二十七个师团。按一个师团两、三万鬼子计算,少说也有五、六十万!就在最近,鬼子还发动了浙赣会战,对浙江及江西一带的百姓大肆劫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