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胤沉声地下令道,早已枕戈待命的阳安营和无当营在张乐、赵卓、马融的带领之下,如出林的猛虎一般,向着缺口猛冲过去,势如潮水,汹涌而至。

近三十丈的城墙上,至少守卫着数百名的魏兵,刚刚还鲜活的生命,一瞬间的光景,就湮没在了那一片废墟之中,无一生还。那些站在裂缝边上的魏兵则是侥幸地捡回了一条性命,个个面色惨白如纸,呆若木鸡。

这场灾难委实来得太过突然,给南城墙上守卫的魏兵带来了巨大的震憾和冲击,好半天工夫,他们也没有缓过劲来。

胡世也几乎傻了,他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这场灾难是缘何而生的,近三十丈的城墙,就这样生生地垮塌了,数百袍泽兄弟,一转眼就被吞噬掉了,眼前的一幕,就如同是噩梦一般,给胡世一种极不真实的感觉。

“蜀兵冲上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胡世这才清醒了过来,可不是,蜀军此刻已经是浩浩荡荡地扑了过来,攻击的目标自然是刚刚产生的那个三十丈宽的缺口。

长安城最大的倚仗就是城墙,现在城墙垮塌了,魏军的倚仗自然没了,胡世立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魏军在南城的防御,七成的士兵都集中了城墙之上,只有三成左右的兵力布防在城内的第二道防线上,而且是均匀分布,出现缺口的地段,注定不会有太多的魏兵来把守。

整个长安城占地极广,四面各有三个城门,共计十二个城门,方圆六十五里,每一面城墙就有十六里之多,魏军守军共计四万余人,将这些人马平均分配到各处城墙上,也显得不甚宽裕。

南城守军总计一万左右,负责十六里的城墙守卫,安门至西安门段被轰出一个缺口,短时间内周围的守军不可能增援过来,而早有准备的蜀军则是蓄势待发,瞄着这个缺口就冲了上来,短时间内占据着兵力的优势。

胡世几乎是从城楼上跳了下来,他很清楚,如果堵不住这个缺口的话,整个长安城就危险了,所以他才奋不顾身地跳了下去,所幸他跳下来的时候,踩在了一个沙堆上,否则两条腿就全废了。

胡世顾不得双腿的发麻,手持长枪,身先士卒地冲向了缺口。

在他的身后,魏兵们也汇集了起来,跟随着胡世,扑向了缺口。

先前蜀军攻城之时,就已经用沙袋将护城河给填出了一条数丈宽的通道,这次城墙的倒塌,干脆将护城河给填平了,而且一填就填出了一条近三十丈宽的通道,蜀军杀到护城河边,几乎都不用变更队形,踩踏着高低不平的城墙废墟,全部向缺口方向涌去。

胡世刚赶到缺口处,还立足未稳,张乐带着阳安营的士卒已经是第一个冲了上来,瞧着胡世守在缺口处,张乐嗷嗷叫着,挥刀就扑了上去,与胡世战在了一处。

张乐的那口百炼刀,舞起来呼呼生威,招招不离胡世的要害。

胡世临时地筹集了三四百个人,奋不顾身地来堵缺口,但蜀军冲上来的人马委实太多了,魏军的三四百人想要封堵这么宽的缺口,完全是很困难的事,不过才半柱香的工夫,胡世身边的魏兵已经是所剩无已了。

胡世敌不过越战越骁勇的张乐,回身便撤,蜀军如决堤之浪,以极为汹涌之势,涌入了长安城。

第429章激烈巷战

蜀军除了第一波就投入了阳安、无当左、无当右三个营的兵力,紧接着又将虎步左营和虎步右营投入了进去,可以说蜀军初期的攻势中就投入了两万五千的兵力,这两万五千人全部从南城墙的缺口处冲了进去,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

胡世率着几百人冲上去,很快他就悲哀地发现,自己的行动不过是螳臂当车,只凭着这么一点儿的兵力,如何能抵挡得了蜀军如狼似虎的攻势。明知事不可为,胡世也只好放弃了拦截的企图,灰溜溜地败下阵来,引残部向长乐宫的方向撤过去。

张乐入城之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手舞足蹈,兴高采烈,长安,要知道这可是蜀军攻克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大城,为了实现这一个目标,蜀汉已经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然而四十余年来,这个目标一直是可望不可及的。

而今天,张乐率先攻入了长安城,算了圆了蜀人几辈的梦想,而张乐第一个踏足长安城内,这份骄傲和荣耀,足以让他的后半生有了一个吹嘘夸耀的资本。瞧,看到没,这长安城可是你张爷第一个拿下的,这恢复汉室的大旗,也是你张爷一个人扛着的。牛不牛?张乐想到这儿,都不禁笑开花了。

不过对于蜀军而言,战斗还远未停止,长安城的城内,还盘距着司马望的四万多魏兵,这股力量如果不能彻底地铲除,就不能算是真正地拿下长安城。所以张乐的庆祝也是适可而止,他会同随后杀进城来的赵卓,引军向长安城内大举推进。

虽然说长安城只是前汉的皇城,但自后汉以来,一直到曹魏,长安城的宫殿都很好的保存了下来,作为陪都的存在。

长安城的宫殿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明光宫,至于建章宫,则是位于长安的西郊,显然是不能够算在城内的。长安城的宫殿分为两个部分,长乐宫和未央宫位于城南,而桂宫、北宫、明光宫位于城北,这些宫殿群几乎占据了大半个的长安城,尽管自魏文帝曹丕登基之后,历代的魏国皇帝都很少驾临长安,但长安城的这些宫殿都得了妥善的保护,高大的宫墙与长安城雄壮的城墙相得益彰,互为表里。

胡世派退下来的时候,并未胡乱地逃窜,而是有目的地选择逃往长乐宫,准备集合驻守长乐宫的魏军,构筑起相应的防线,以抵御蜀军的进攻。

南城墙失守的消息很快地在长安城内传播着,城南的魏军也开始放弃他们固有的阵地,开始向缺口这边汇集过来。

城墙原本就是一座城池的防御屏障,而现在突如其来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大爆炸,整段的城墙轰然倒塌,蜀军沿着缺口涌入城中,此刻在守候在城墙上已经变得无关轻重了,所以各段城墙上的守候的魏军都从城墙上了撤了下来,纷纷赶上前去,阻止蜀军的进攻势关。

守卫长安的部队是司马望麾下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并没有因为南城墙的陷落而自乱阵脚,成为一盘散沙,相反的,他们在各级的指挥将校带领之下,加入到了阻击蜀军的行列。

城东还有城西的魏将听到南城的陷落消息,震惊之余,也深有唇亡齿寒之感,先后都派出军队赶来增援城南守军。

很快地,魏军在人数上又占据了优势,双方在城南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刘胤并没有因为巨大的胜利而冲昏了头脑,何止没有斩获司马望的人头,长安城就不算是拿下来了,现在蜀军入城之后遭遇到的阻力,反倒是正常的现象,毕竟是司马望硕果尽存的精锐之师,决不会轻易地崩溃。

巷战在长安的南城紧张地上演着,蜀军就算是想前进一步,都必须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喊杀声四起,兵戈相交,战况激烈。

巷战原本就是一种状态最为混乱的战斗形式,城池的街巷,大多是狭窄的,熟知长安城地理状况的魏军此刻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总指挥尚在北城,就乱了阵脚,反而是依托着城内的建筑,处处阻击着蜀军。

现在蜀军已经投入了两万五千的步兵,这已经是蜀军能投入步兵的极限了,缺口处的城墙轰然倒塌。原本城墙上的土石堆集在一起,也至少有一两丈高,步兵可以攀上废墟,但同样的道路却无法调动骑兵部队入城。

刘胤立刻对张乐和赵卓下令,要他们立刻向城东的霸城门和城西的章城门派出军队进行攻击,里应外合,首先拿下这两座城门,为后续的蜀军入城创造条件。

张乐与赵卓、马融一合计,由张乐率阳安营的大部人马向东面的霸城门挺进,由赵卓率无当左营向西面的章城门挺进,马融则率无当右营在城南作战,会同其后增援而至的虎步左营和虎步右营向长乐宫未央宫的方向挺进,肃清城内之敌。

城外虎骑左右营正集中于东面的霸城门外,而姚弋康的三万羌骑正集中在西面的章城门外,毕竟攻城不是骑兵的强项,面对高耸的城墙,这些骑兵还真是有些狗咬刺猬,无处下口的感觉。

还好张乐和赵卓在城内是一通砍杀,在乱战当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分别向霸城门和章城门杀了过来。

无论是那座城池的防守,都是外敌内弱的,毕竟城墙是对外的而非对内的,张乐和赵卓杀到霸城门和章城门下,轻而易举地就突破了守军的防御,杀散魏兵,打开了城门。

虎骑营首先杀入了霸城门,紧随其后,羌骑兵也杀入了章城门,有这两支生力军的加入,胜利的天秤开始向着蜀军这方面倾斜,虽然说街巷之中并不是野战骑兵肆意纵横驰骋的舞台,但强大的骑兵带给魏军的冲击力依然不可忽视,在蜀军步骑的协同作战之下,魏国的军队已经是节节败退,整个城南地区的防线已经是趋于崩溃。

第430章兵败自焚的司马望(上)

“什么?南城失守了?”司马望满脸的震惊之色。

他正在指挥军队进行防御作战,南城那边传来了惊天的爆炸声,司马望大为吃惊,第一时间就派出斥侯兵查探详情。

很快地斥侯兵就报了上来,结果让司马望震惊不已。斥侯兵禀道:“启禀都督,蜀人也不知从何处搞来一种秘密武器,埋放在城墙下,轰然一声巨响,安门至西安门之间的那段城墙至少倒塌了近三十丈,蜀军自缺口攻入,胡世将军抵敌不住,南城已经失守了。”

“秘密武器?”司马望心头不禁是涌起一丝难言的苦涩,这已经不是他吃刘胤新式武器的亏的时候了,街亭之战,司马望正是败在了刘胤的新式马鞍马镫之下,让骑兵的战斗力成倍地提高,所向披靡。

这回刘胤做的更绝,直接就把城墙给轰塌了,要知道,长安城的城墙是何其的坚固,在天下各大州城之中,长安城也是名列榜首的,其坚固程度估计和京城洛阳也是有的一拼,但就是这样的一座坚固无比的城池,在短短开战的三日之内,就已经是彻底地沦陷了。

在给司马昭的书信之中,司马望就曾信誓旦旦地表示,长安城兵精粮足,固若金汤,守个三年五载没有什么问题。

但这最终成为了一笑话,所谓的三五年,最后只坚守了三五天,蜀军就已经是攻破了长安的城墙,杀到了城中来。

司马望无法理解刘胤究竟是用什么方法轰塌了南城墙,但这样的结果让他感到绝望,一旦失去城墙的屏障,再想守住长安城,已经是镜花水月了。

似乎已经得知了城南的蜀军得手的消息,城北的蜀军右军和后军变得兴奋异常,攻势更加地猛烈了,许多的蜀兵悍不畏死地攀登着城墙,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征服这座城池。

打退城北的蜀军进攻,司马望是有着十足的信心,但此时此刻,一切却变得毫无意义,一座城池就是一个整体,无论是那个方向上出现问题,这座城池的防守就宣告失败了,现在城南已经被蜀军所攻破,司马望就算在城北打得再有声有色,也是无法挽回败局的,现在蜀军正源源不断地杀入长安城中,可以预见的是,不用过多久,整个长安城除了北门之外,其他的大部分地区都会沦陷。

“胡世何在?”司马望沉声问道。

“胡将军知大势已去,已退兵长乐宫。”斥侯兵回复道。

司马望不禁是暗暗地点点头,胡世的处置倒也十分地恰当,南城墙被攻破之后,再死守南城已经是没有多大意义了,长乐宫是长安城中最大的宫殿,拥有高耸而独立的宫墙,胡世选择向长乐宫退兵,是十分明智之举。唯今之计,也只有向长乐退却,依靠长乐宫的宫墙,暂做抵挡,至于接下来如何应对,此刻司马望心乱如麻,一时之间也计无所出。

“传令下去,向长乐宫退兵!”司马望吩咐中军官道。

中军官看着城下如蚁似蝗的蜀兵,迟疑了一下道:“都督,洛城门不守了吗?此刻退兵的话,洛城门便丢了。”

司马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目光中显露出坚毅的神色,道:“北城顾不了了,现在大半个长安已经失守了,唯有退守长乐宫,方可暂保无忧。”

中军拱手称诺,立刻下去传令。

魏军很快地就从北城墙上撤了下来,向着永乐宫方向退却。

其时已近是日薄西山,整个天空,都被夕阳映照成血一般红的颜色,而此刻的长安城,正在沐浴在血与火的洗礼之中,到处是厮杀,到处是混战,整个的长安街巷之中,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尸体。

长安的那些平民百姓,吓得是魂不守舍,个个关门闭户,躲在家中,就连大气也不敢喘上一声。偶尔有个大胆的,也只敢扒在门缝处,向外偷窥两眼。

随着北城洛城门的失陷,两万蜀军又加入了巷战的队伍,蜀军几乎全部的兵力都投入到了长安城中,失去了城防优势的魏军,此刻明显地处于劣势当中,尽管他们对长安的地形了如指掌,但仅仅凭借这一点,还是远远的不够,魏军的败局已经是无可挽回了。

司马望几乎是夺路而走,向着长乐宫方向突奔而去,虽然在路上遭遇到了几股蜀军的阻击,但所幸规模并不大,司马望领着一万人马将拦路的蜀兵杀散,也不敢恋战,冲出一条血路,赶在夜幕降临之前,杀到了长乐宫下。

此时胡世正在率军镇守在长乐宫的宫墙上,与前来攻打的蜀军进行对射,长安城委实太大了,近十万的蜀军入城之后,都似乎无法将长安城全盘占领,各处的抵抗仍在持续,偶而可见烟火升腾。

长乐宫也只是遭到一部分蜀军的围攻,但尚未有蜀军的主力到达,司马望就率兵很快地就突破了这些蜀军的围困,直抵长乐宫的宫墙之下。

胡世见司马望领兵杀至,不禁是精神大震,下令魏兵打开宫门,迎接司马望入内。

司马望策马入宫,与胡世相见,胡世禀明城南所发生的事,虽然说胡世亲身经历,却也搞不清楚城墙底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会导致南城墙的垮塌。

其实胡世所叙述的和司马望了解到的也没有太大的出入,不过司马望听来,不禁是唏嘘不已,感慨连连。

夜幕渐渐地降临了,长安城中的战斗也逐渐地平息了下去,蜀军已经在清理战场了。街巷道和野战不同,清理的难度非常的大,许多的魏兵溃败之后,会选择脱掉军服,换上平民百姓的衣服,企图逃过一劫。蜀军在挨门挨户地搜查,缉捕这些漏网之鱼。

刘胤已经入城了,当他接到司马望胡世等人据守长乐宫的消息,立刻下令诸军向长乐宫会齐,将长乐宫团团地围困住,无数的刀枪,无数的火把,一齐都涌向了长乐宫。

第431章兵败自焚的司马望(中)

皎月当空,漫天的银辉均匀地洒向了长安城,整个的长安城笼罩在一片月色之中。

除了长乐宫之外,别处的战斗已渐渐地平息了下来,一片银色之中的长安城显得那么的静谥、恬淡,似乎一直以来就是这么的宁静。

除了驻守各处城门和在各条大街上巡宁的军队之外,其余的蜀军都在向长乐宫方向汇集,虽然月白如皎,但蜀军还是点燃了火把,一条条的火把长龙在长安城的各大街巷间蜿蜒而进,其景象蔚为壮观。

整个的长安城大半已经拿了下来,现在只剩下司马望坚守着的长乐宫了,虽然长乐宫当年也号称是大汉第一宫,金壁辉煌,气势宏大,但仅仅只剩一座宫殿,司马望不过是困兽犹斗,魏军的大势已去,守着一座长乐宫又有什么意义?

虽然有人建议刘胤暂时歇军,等到明日再收拾司马望不迟,毕竟天色已晚,长乐的宫城甚为地坚固,夜间攻打的话,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但刘胤却准备一鼓作气地拿下长乐宫,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留着司马望这一万多人在长安城中,始终是一个祸患,本着赶早不赶晚的原则,刘胤决定连夜就将司马望给解决掉。

包围长乐宫的蜀军越来越多,将长乐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针插不进,水泼不透,从长乐宫的宫墙上望去,下面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头在攒动。

胡世暗暗地倒吸了一口凉气,诺大的长安城都丢了,守住长乐宫的希望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当初退守长乐宫胡世也是迫于无奈,在巷战中兵力处于劣势的魏军根本就不可能敌得过蜀军,而长乐宫好歹也有高高的宫墙,暂时可以抵挡一下。

不过这也是胡世的权宜之计,毕竟长乐虽然有高大的宫墙,但根本就没有配备什么防御工事,比如守城必备的滚木擂石、箭塔弩车,一样也没有,防御武器除了弓箭之外,别无他物,而且就这些弓箭也是撤退下来的魏兵带来的,在守城战之中消耗的也差不多了,每名弓箭手的身上,也只有为数不多的箭矢。

尽管长乐宫的全部守军加起来至少还有一万二千多人,但胡世清楚的很,如果蜀军全力来攻的话,长乐宫根本就守不了多长的时间,最乐观的估计也就是能坚守个三五天,最悲观的估计则很有可能连今天都坚持不下来。

现在的蜀军士气高涨,斗志昂扬,反观魏军,一个个萎靡不振,士气低落,就凭这样的状态,又如何能打好这场生死之战。

“都督,长安城恐怕是守不住了,趁着夜色,不如尽快突围吧,挨到天明,恐怕连突围也困难了。”胡世对司马望道。

司马望何尝不明白这一点,说实话,他很不甘心,但不甘心又能怎样,从街亭之败,到五丈原之败,一直到长安之败,司马望从踌躇满志到穷途末路,也只打了三个败仗而已,而这三个败仗,让司马望叱咤风云的戎马一生最后黯然地收场。

如果说去年年底离开洛阳的时候,刚刚年逾花甲的司马望还带着一股不服老的气势昂然地进军关中,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让司马望明白了什么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老了,他感觉到自己真的老了,到了这步田地,他真想不服老也不行了。

就在这时,宫门外原本围的水泄不通的蜀军突然地向两边闪去,从中间让出一条路来,几十骑快马,簇拥一人来到宫门外,灯火照耀之下,司马望瞧得真切,此人白袍银甲,面如冠玉,目似朗星,俊采飞扬,却见来人冲着宫门上微微一笑,高声地道:“司马将军,如今长安已失,区区一座长乐宫,又岂能久守?将军何不早降,也可让追随将的部属免受刀兵之苦。”

司马望看到此人气度非凡,在蜀军之中有如众星拱月一般,便道:“阁下可是镇北大将军刘胤?”

刘胤微一抱拳道:“不才,正是在下。”

司马望早就听说刘胤只是一位二十七八岁青年,没想到今日照面,看起来比二十七八还要年轻,他不禁是暗暗一叹,道:“某受晋王之恩,唯誓死以报万一,今日有缘得会刘将军,某死亦无憾也。”

刘胤道:“识时务为俊杰,如今大势已去,将军又何苦执着于此?以将军的资望,就是名列汉廷朝班,亦不失骠骑将军之位!”

司马望暗暗地苦笑一声,当前的局势他又焉能不知,负隅到底,自然是死路一条,但司马望别无选择,既然他身为司马家族的一员,许多事情便是身不由已,

“蒙刘将军抬爱,某感激不尽,不过司马家只有战死的英雄,没有屈膝的孬种,某的人头在此,有本事的话,只管来取便是。”司马望傲然地道。

刘胤知道,就算是穷途末路,司马望也不可能拱手投降,身为魏国在雍凉地区的最高指挥官,同时又是司马家族的一员,司马望就算战死,也绝不可能变节。

既然劝降无果,也就有强攻了,刘胤相信,凭着一座小小的长乐宫,根本无法阻挡蜀军前进的步伐,攻克长乐宫,也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而且绝对不会用很长的时间。

无数的箭矢构成了一道密集的箭雨,在月光和火光之下,蜀军在宫墙处搭起了云梯,对着长乐宫发起了最后的强攻。

魏军拼死抵抗,但蜀军的箭雨太厉害了,几乎是水银泄地一般,无数的魏兵倒在了宫墙之上。现在魏兵已经处于了绝对的劣势地位,少的可怜的弓箭完全形不成反击的规模,没有重型的装备,没有滚木擂石,想要守住长乐宫的宫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蜀军更是调来了床弩和连弩车,给密集的箭雨又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蜀军完全占据了上风,魏军伤亡人数不断地增加着,整个防线已经是变得芨芨可危了。

第432章兵败自焚的司马望(下)

床弩所发射出来的巨箭,并不是一昧只瞄准城头上的魏兵,许多箭矢直接就射向了宫墙。

长乐宫的宫墙,还是那种夯土墙,不过这种土墙都是用三合土和糯米汁灌注的,坚硬如石,每一支的巨箭虽然劲道非常,但想要摧毁宫墙也完全不可能。当然床弩对宫墙的射击也并非是想要摧毁宫墙,而是将一排排的巨箭钉到宫墙上,以方便蜀军步卒攻城。

这箭有个名头,唤作“踏橛箭”。凭借着巨箭强劲的射头,可以将金属的箭头轻而易举地钉入到宫墙之上,粗大的箭杆和粘着羽毛的箭尾露出墙外,成排的弩箭钉在墙上,上下错落有致,蜀军步卒便可以踩着这些箭杆,轻易的翻上墙头。

踏橛箭比云梯更加地好使,一来云梯是活动的,攻城的士兵还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