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的三国-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计划。
申权立刻是傻了眼,自己这才睡了一觉,也就是多睡了半天时间而已,这天说变就变了?申权满头是汗,知道刘胤已经决定了的事,根本就无从更改,但他还是有些不死心,向刘胤道:“大将军,您撤走了,卑职怎么办?”
刘胤脸上带着一丝微笑,道:“你还是西城太守呀,这个与我撤不撤军没有什么关系。”
申权差点就哭了,怎么能叫没关系,你镇北大将军都挡不住魏军的进攻,只留下我一人,岂不是白白地送死吗?
“大将军,卑职如何挡得住魏军的进攻呀?”
刘胤意味深长地道:“挡得住你就是大汉的西城太守,挡不住的话,你依然是曹魏的魏兴太守嘛。”
第473章取舍之道
的确,如果换了以前,申家绝对不会因为这个事而苦恼,曹魏来了也罢,蜀汉来了也罢,申家在上庸西城的地位,就从来没有动摇过,坚如磐石。当初申耽申仪还不是一样在曹魏蜀汉之间左右逢源吗?
但时过境迁,今时今日,申权不用动脑子,动动脚趾头都知道自己留下来的下场如何了,王祥可是当朝太尉,司马昭跟前的大红人,自己擅杀了他的外甥,王祥如肯善罢干休,一定会找他来报仇的,别看申权在上庸算得上是一壕,但搁到洛阳,他屁都不是,如果他留在西城的话,王祥掐死他如同掐死一只蚂蚁,申权可不敢自寻死路。
想到这儿,申权不禁是懊悔万分,早知如此,又何必杀杨琦,为了逞一时之快,带给自己的可是无穷的后患。
申权现在连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刘胤此次来上庸西城就是虚晃一枪的话,打死申权也不敢死心塌地地投靠蜀国了,真他娘的坑爹。
“刘大将军,求你带卑职走吧,无论如何卑职也不能留在西城了。”申权苦苦哀求刘胤道。
刘胤沉吟了一下道:“带你走倒是小事一桩,但申太守你可知道,别处的郡守现在可是尚无空缺,离了西城你可就只能是当候补太守,本将军无法保证你何时能补得了缺。”
申权一听刘胤应允,不禁是喜出望外,只要离了西城,才能算保他一条命下来,至于还能不能当太守,这个时候申权那儿还顾得上,连声道:“卑职当不当太守无所谓,只要刘大将军能带我离开西城,卑职甘为马前卒,愿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
刘胤挥挥手,道:“去吧,赶紧下去准备准备,大军预计今夜开拨,我去找陈主薄,他自会给你安排。另外,别带太多的人和太多的东西,子午谷路险难行,带多了会很不方便。”
申权唯唯诺诺地应了,赶紧回府去收拾准备。他心里着实是叫苦不迭,申家世居上庸,尤其是申耽申仪之后,申家在上庸西城的势力如日中天,揽聚了难以计算的财富,这些财富,大多又是田产和房产这些不动产,仅仅在西城一地,申家就有良田上万顷,大小田庄数十座,妻妾成群,奴仆如云,这么多的产业,顷刻间就化为了乌有,申权是痛心疾首。
而刘胤特意地叮嘱过了,不能带多余的人和物,那么申权就必须更要做出取舍了,什么人可以带,什么东西可以带,着实让他大费脑筋,更何况时间紧迫,出发的时刻就在晚上,这让申权更加地难以选择了。
不过总的来说,申权这条性命暂时是保住了,留在西城肯定是要完蛋的,跟着刘胤逃回关中,最起码暂保无忧了。
但申家无疑是败落了,申家是鱼,上庸西城是水,申家如鱼得水几十年,而一旦离开了这片水域,往日的荣光就会荡然无存,属于申家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当然此刻的刘胤却无瑕关注申家的命运,对于刘胤而言,申权不过是一个势利小人而已,根本就无足轻重,之所以带他离开,也不过是搭一段顺风车而已,倒也没什么。只能是说,申权用他的愚蠢葬送了申家在上庸西城的几世所积累起来的地位,为逞一时之快,而酿成了终生的遗憾。
刘胤看着申权离去的背影,轻轻地摇了摇头,咎由自取!不过刘胤很快地将申权的事放逐脑后,撤军在即,许多事情千头万绪,还等着他去处理,刘胤自然没时间也没精力来考虑别的。
自从进入到东三郡,刘胤就做了两手准备,如果杜预没有动,那么他就沿着汉水继续地向南乡进军,非要逼得杜预从武关道撤出来不可。刘胤相信,杜预就算是不理会东三郡,他也不可能坐视南乡郡失守。
南乡郡事关整个进入武关道魏军的生死存亡,一旦后路被掐断,杜预就会陷入绝境,杜预自然不可能坐视这种事情的发生。
虽然说杜预现在还不算是有名气,而且也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炫耀的战绩,但刘胤很清楚,杜预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将,最擅谋略,运筹帷幄,并不是那种只逞匹夫之勇其他的全然不顾的粗莽之辈,他是不可能让自己身陷险地的,刘胤此次东进上庸西城,已经是打在了他的七寸之上,杜预不可能没有反应。
刘胤的第二手准备就是随时地撤军,一旦杜预从武关道撤下来,刘胤就果断地从上庸西城撤兵。东三郡对于刘胤而言,其实是鸡肋的很,虽然东三郡背靠汉中,东连襄宛,但正因为其地理位置过于重要,一旦被刘胤拿下,魏国必然会倾尽全力来反扑,远的不说,单单是杜预的这五万大军,就不是刘胤所率的中军所能够抵御了的。
更何况,上庸还维系着钟会的粮道,就算杜预不拼命,钟会也不可能不拼命,在现阶段,攻下东三郡易如反掌,但能不能守得住就值勤得商榷了。
对于刘胤而言,拿下东三郡意义也不是物特别的大,当前自己的首要目标,还是经营好关中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刘胤压根儿就没打算在东三郡做坚守,所以蜀军的所有兵力都集中了交通较为便利的汉水沿线上,就是为了撤军时方便快捷。
“姊夫,都准备好了,就等你的命令了。”傅著和傅募走了进来,向刘胤禀道。
刘胤点点头,道:“传令下去,今夜子时,拨营起寨,退往西乡。”
傅著拱手领命,傅募却是一脸的遗憾之色,这次攻打东三郡,傅募率领着虎步右营一直担任先登,尤其是木兰塞一役,傅募打得十分地顽强,如此辛苦打下来的地盘,此刻却要放弃,傅募如何甘心?
“姊夫,费了这么大劲才拿下的东三郡,这么放弃有点可惜。”
刘胤轻笑一声,道:“此次取东三郡只为诱敌,如今目的已经实现,也就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取舍之间,取字不难,难在一个舍字,等你们明白何谓取舍,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代名将。”
第474章五五之局
杜预登上了空无一人的木兰塞,几天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激战,到现在还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作战的痕迹,寨墙上,木栅上,都残留着箭痕,密密麻麻,触目惊心,可以感受到当日的战况是何其地惨烈。
只不过地上的尸体都已经被蜀军清理掩埋掉了,曾经坚固无比的木兰要塞,此刻空寂无人。
“刘胤此刻在何处?”杜预问道。
“启禀将军,刘胤早在两天之前就已经离开了西城,望汉中方向而行,是否追赶,请将军示下。”邵原禀道。
不能不说杜预的行军速度已经到了极致,刚刚从武关道撤了出来到达南乡,杜预都没有进行任何的休整,就立刻投入到了进攻东三郡的行动中来。
尽管杜预知道自己的军队已经是极其地疲惫了,在武关道上连续地攻击了十多天,几乎没有过任何的休息,此次更是马不停蹄地撤回到了南乡,士兵们的精力和体力都已经衰退到了极点。但杜预此刻更清楚,如果不尽快地进军,刘胤必将会从他的眼皮子底下溜走。
现在刘胤兵力较少,杜预很想捉住这个机会,逼迫刘胤在上庸一带与他进行决战,也只有这种方式,才是全歼刘胤的希望所在。
但他也没有想到,刘胤竟然是溜得如此之快,杜预已经是极其神速地赶到了木兰塞,但饶是如此,他还是来迟了一步,刘胤已经是撤向了汉中。
很显然,刘胤根本就没有坚守东三郡的打算,尽管攻打木兰塞蜀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此刻刘胤竟然弃之如敝履。如果刘胤那怕有一点的迟疑,杜预就会率兵赶了过来,只要能将其缠住,杜预肯定不会容许刘胤全身而退的。
“可惜了,也许这次是消灭刘胤的最好机会,但却还是让他给跑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也许以后再也不好有这样的机会了。”杜预轻轻地一叹,他很清楚,一旦让刘胤逃回关中,那就是如鱼得水,再想消灭他,恐怕就真的没有什么机会了。
邵原忍不住地道:“刘胤方走了两日,将军此刻若是派兵去追的话,或许还有机会赶在其回兵汉中前追上他。”
杜预轻轻地摇了摇了头,如果能在西城截住刘胤,无疑是最佳的,但如果被刘胤走脱的话,魏军再去追赶,那很可能就会步当年张郃的后尘,穷寇莫追就是这个道理。
更何况,从东三郡向汉中进发,一路之上地势崎岖,纵然刘胤走的不快,但这样的地形如果来打伏击战的话,再合适不过了,以刘胤的能耐,是绝对不会给追击的魏军任何机会的。
直到现在,杜预才明白了刘胤的真正战略意图,所谓的攻取东三郡,不过是刘胤的虚晃一枪而已,刘胤使的还是围魏救赵之计,攻打东三郡,迫使杜预从武关道撤军,救下了驻守武关道的牵弘。
想到这儿,杜预不禁是苦笑了一声,围魏救赵原本是魏军采取的策略,通过攻打武关道,迫使刘胤从汉中撤军,从而为解救钟会创造条件。结果却是让刘胤反其道而行之,摆了杜预一道,让杜预不得不从武关道撤下军来。
“刘胤真是一个难缠的对手啊!”杜预在心底里暗暗地道,他的目光投向了汉中方向,深邃而幽远。
“报,启禀将军,上庸方向突然杀过一支人马来,正向木兰塞急弛而至。”斥侯向杜预急报道。
邵原悚然一惊,道:“难道是刘胤在此暗伏的兵马?”
杜预虽然搞不清来者何人,但显然不是刘胤一路的,要知道木兰塞乃是东三郡防御的要塞之一,如果刘胤想要打伏击,那是不可能将木兰塞这样的要隘轻易地拱手让人,所以杜预并没有慌张,而是沉声地道:“再探再报。”
很快就证实了,来者并不是蜀军的人马,而是钟会所派出的由夏侯咸领军的人马。为了确保上庸粮道的畅道无阻,钟会在听闻刘胤兵临东三郡之后,第一时间就派夏侯咸出兵巴东小道,向上庸杀来。
夏侯咸赶到上庸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蜀军的任何踪迹,而上庸城也一直没有失陷,尽管守上庸的军队不过才廖廖几百人众。
夏侯咸很是纳闷,尤其是当他听说上庸太守杨琦在木兰塞战死的消息之后,更为莫名,木兰塞与上庸相隔并不太远,蜀军既然已经灭掉了杨琦,为何却对近乎空城一样的上庸不理不睬,委实让人深感意外。
在上庸经过短暂的停留之后,夏侯咸率兵赶到了木兰塞,想一探究竟,等他赶到木兰塞,发现木兰塞上重兵云集,但高插的却是魏军的旗帜。
原来是安南将军杜预已经先他一步赶到了木兰塞。夏侯咸与杜预原本就相识,伐蜀之时,杜预是镇西将军长史,夏侯咸是钟会的帐下将军,此时会师一处,夏侯咸自然与杜预亲近一些,亲自上木兰塞与杜预相见。
听到了刘胤的去向,夏侯咸倒是有心思追赶,但却被杜预阻拦,现在杜预已不再是一名长史而是手握重兵的安南将军,品秩远在夏侯咸之上,夏侯咸也只得是遵从了杜预的命令。
杜预令夏侯咸回兵蜀地向钟会复命,自己则是留驻上庸西城,暂时按兵不动,向司马昭上书陈情,同时也请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攻打武关道的机会已经错了过去,现在杜预如果再向武关道进军的话,蜀军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再想轻松地攻取武关,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更何况,刘胤已经踏上了返回关中的道路,武关道的守备力量无疑会加强许多,杜预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去碰这根钉子的。
这一战,究竟是谁胜谁败了,杜预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似乎魏国并没有赢但也没有失败,东三郡丢了又夺了回来,但蜀国似乎也没有失败,武关道最终杜预也没有打通,双方其实又站到了起点之上。
“只能算是一个五五之局吧!”杜预轻叹一声道。
第475章偷得浮生半日闲
正是暮春时光,霸河两岸杨柳青青,河中绿波轻漾,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在霸桥东南方向,有一座大的宅院,楼台亭榭,鳞次栉比,以前曾是太尉钟繇镇守长安的一座府邸别院,不过自从钟繇离开长安之后,这座宅院便闲置了下来。
但此刻过往的行人却惊异地发现,以前空无一人的府邸此刻竟然是明岗暗哨地站满了护卫,戒备森严,稍有大胆者想靠到跟前一看究竟,却被守卫喝止,只能远远地瞧见府门上的那块牌匾已经不再悬挂“钟府”字样,而是换成了“霸陵侯府”的金字招牌。
做为一般的平民百姓,可是不清楚这霸陵侯是何许人也,但在这长安官场上,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霸陵侯正是都督雍凉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刘胤,而座府邸,正是刘胤的新宅。
霸陵县是刘胤的封地,只是当初刘禅封爵给刘胤的时候,只是虚封遥领,绝然也不会想到刘胤有机会真正地成为霸陵侯,毕竟霸陵县是在长安的附近,属于曹魏的腹里要地。
刘胤打下了关中,一下子让蜀汉诸多的王侯从虚封变成了实领,仅仅王爵就有北地、安定、新平三王成为实领,北地郡攻下来之后,刘谌也成为名符其实的北地王了。至于侯爵,那就更多的不计其数了,除了刘胤的霸陵侯,就连姜维的平襄侯也从遥领变成了实领。
姜维是天水翼城人,而他的封地与他的故里仅仅只相隔百里,姜维九伐中原,屡次出兵陇右,似乎都有点要衣锦还乡的意思,但这个夙愿却一直也未能实现,不知他现在得知天水已成为蜀汉疆土之后,又做何感想。
刘胤拒绝了关中诸官吏欲在霸陵为他修筑新的侯爵府的提议,毕竟现在关中百废待兴,那有多余的钱来给自己新盖宅邸,更何况刘胤也不是那种讲究奢华排场的人。第一次到霸陵之时,刘胤便注意到了在霸桥东南有一座空置的大宅,一问才知道是钟繇的故宅,现在也应当是属于钟会的房产了,刘胤便毫不客气地笑纳了,纵然现在还没打败钟会,至少也算是提前向他索要了点利息。
虽然说挑好了侯府所在,在刘胤却是一刻也没有在此留驻,打下长安之后,便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了汉中,根本无瑕顾得及收拾府邸。
倒是北地王刘谌,在刘胤走后,立刻派人着手将这所府邸给收拾了出来,里里外外粉刷一新,又添置了不少的新家俱,就连府里的管事家丁、奴仆丫环刘谌都给准备好了,单等刘胤回来,便可方便入住。
刘胤这趟回来,确实也感到身疲力乏,于是接受了刘谌的好意,给自己放了一个大假,回到了霸陵侯府,准备休憩几天。
反正有傅佥、黄崇、牵弘驻守于外,刘谌、王颀治于内,而现在武关的战事也告一段落,潼关那边也没有传来魏军进犯的消息,对于连年征战的刘胤而言,这可是难得的休憩时光了。
沏一杯上好的蒙顶,躺在一具特制的摇椅之上,刘胤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惬意感觉。春日的阳光和熙地照射下来,有一种暖意融融的的慵懒感觉,还好有一大片疏落有致的柳荫所遮挡,让刘胤感觉不到午时阳光的炽热。
刘谌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后勤部长,把霸陵侯的一切安排的妥妥当当,以致于刘胤入住的时候,挑不出半点的瑕疵来,这倒让刘胤颇为省心,军国大事已经让刘胤有些焦头烂额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家务事,刘胤真心懒得去管。
这倒真是难为刘谌了,他好歹也是一位堂堂的诸侯王殿下,去干管家婆才做的事,而且干得妥妥贴贴,想想都有些好笑。
不过刘胤还是欣然地接受了这一切,自从穿越到三国,自己还真的没有好好地歇上一歇了,每日除了行军就是打仗,要不然就是处理事务,象这样静下来,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不用想的日子,刘胤真是连一天也没享受过。
如果说不累,那是假的,刘胤也毕竟不是铜浇铁铸,他也是血肉之躯,也会感到疲惫,也会感到困乏,但刘胤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大厦将倾,社稷危亡,千钧的重担压在了他的肩头之上,刘胤只要有一丝的松懈,很可能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这几年来,刘胤往来奔波,大小战役数十场,金戈铁马几乎就是他全部的生活。
现在局势稍缓,刘胤也就可以松下一口气来,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了,难得有如此的环境,如此的情调,让他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
魏雪舞回到霸陵侯府之后,便脱去了亲兵的制服,换上了女装,一身的纯衣纁袡,严然就是一副贵妇人的打扮。不过她此刻似乎扮演的就是女主人的角色,在侯府之上往来巡视,看到不合理不妥当之处,便指挥管事家仆前去整改。
女人终究是心细一些,刘胤看来丝毫没有问题的地方很快地让魏雪舞挑出一大堆的毛病,比如说这边家具的摆放不太合适了,那边的卧室缺了几件物什了,就连门口的盆景,魏雪舞都很挑剔修剪的不规整。
对此刘胤很不以为然,道:“雪舞,差不多就行了,我们又不可能在此常住,过两天还得回长安去。”
魏雪舞却有不同的意见:“再这么说这儿也是家,是家就应该有一个家的样子。”
刘胤也只好随她去了,你别说,经过魏雪舞的一番整理,霸陵侯府上上下下面貌一新,低调而不失奢华,典约之中蕴藏大气,颇为有点名门豪族的气派。刘胤半开玩笑地道:“雪舞,没想到你出身于山野,却是精于梳理家务,终然是名门贵媛也不及你万一。”
魏雪舞杏目一嗔,道:“怎么,你现在反倒嫌弃我不什么名门贵媛,是不是认为我一个山野丫头配不上你呀?”
第476章什么时候喝你的喜酒
刘胤赶紧赔着笑脸道:“我怎么会嫌弃你呢,你可是上天赐给我的心上人,三千弱水,我也只取一瓢饮,不管你是出身豪门还是出身山野,我都不会在乎的。”
魏雪舞神情略显忧郁,怅然地道:“我出身于山野倒是不假,但我的母亲却是大户人家的女子,从小她教了我很多的东西,如何打理家务,如何相夫教子,她一生最大的希望,就是给我找一个好人家嫁了,只可惜,一直到她去世,也没有看到我的归宿。”
刘胤暗骂自己嘴欠,一句出身山野勾起了魏雪舞伤感的回忆,他知道,魏雪舞这半生几乎都在为复仇而活的,她和母亲相依为命,肩负着血海深仇,同龄的女子早就已经是为人妻为人母了,而她始终却是孓然一身,她内心之中的苦楚,无人可以知晓。
刘胤轻轻地揽了她的肩,缓缓地道:“雪舞,我知道,你终究是放不下心中的仇恨,其实我相信令尊令堂在世的话,也不希望你永远地生活在仇恨的阴影之下。你放心吧,我一定会为令尊魏延将军平反昭雪的,只是现在时机不到,你还需隐忍些时日,但请你一定要相信我,我言出必行,说到做到。”
给魏延平反昭雪,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下旨给魏延定罪的,正是后主刘禅,给魏延平反,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仅仅是拿足够的证据就能办到的,毕竟事关天子的颜面,刘胤必须要慎重其事,只有在他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刘胤才会向朝廷提出平反的事,在此之前,刘胤也只能将此事瞒了下来,包括魏雪舞的真实身份。
魏雪舞的眼角滑落下一滴晶莹的泪珠,她默默地依偎在刘胤的怀中,对于她而言,刘胤就象是一把伞,给她遮风蔽雨,那宽阔而厚实的胸膛,能给她带来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呵护,她也从未怀疑过刘胤的话,也许她早已把自己此生的命运,交到了刘胤的手中。
“启禀老爷,北地王求见。”管事的匆匆赶到了禀报道,却无意之中撞到了刘胤与魏雪舞温存的一幕,管事的慌忙低下头,再也不敢多看一眼。
魏雪舞却窘得满脸通红,她和刘胤现在虽然两情相悦,但毕竟没有夫妻之实,更何况就算是夫妻,那也是闺房之内才可以卿卿我我,如此在下人面前就相依相偎,大秀恩爱,自然让魏雪舞窘的不行。
她轻轻地推了刘胤一把,想从刘胤的怀中挣出去,刘胤却是一把握住了她洁白的皓腕,含笑着道:“五哥又不是外人,见见他也是无妨的。”刘胤令管事的将刘谌迎进来。
既然刘胤如此说了,魏雪舞倒也没有强行离去,丑媳妇终归也是要见公婆的,更何况刘谌也只是刘胤的一个堂兄,也不算什么长辈。
刘谌满面春风地进到府来,与刘胤相见,远远地道:“文宣,这府邸还算满意吧?愚兄可是费了好大力气才给你收拾出来的。咦,这位是?”
刘谌注意到了刘胤身边的这位陌生女子,不过看来起倒是有几分面熟,只是刘谌一时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见过。
刘胤哈哈一笑,道:“有劳五哥费心了,把这府邸收拾的干净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