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的三国-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650章不得其门而入
也不知过了多久,风暴终于停止了,但天空中还是一片赤黄的颜色,这些浮尘大概需要很久才会降落到地面上,能见度虽然不是太高,但几百丈之外的倒也看得清清楚楚了。
秃发树机能直起了腰,抖落了身上的沙尘,环目四望,已经瞧不见蜀军的的任何踪迹了,显然已经逃出了蜀军的包围圈,至于秃发树机能身边的人,也已经是七零八乱,没有几个人了。
秃发树机能暗道一声侥幸,毕竟在大沙暴里面,不被风沙给活埋了也分不清东南西北,能逃得出蜀军的包围圈已经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了,至于到底能逃出多少的人来,那就是造化了。
“大首领,可算是找着你了。”秃发乌丸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黄沙把他颔下的胡须都染成了黄色,秃发乌丸整个人就如同是刚从沙子里爬出来的一般,见到了秃发树机能,看到他平安无恙,不禁是惊喜在大叫了起来。
秃发树机能看到秃发乌丸也平安地突围了,不禁略微宽心,当下令他在附近搜索网罗残兵,集合起了大约两三千人,这大概也是突出重围的全部人马了,剩余的数万人,估计还陷在包围圈内或者在沙暴之中迷了路,生还的希望应该不太大了。
虽然侥幸逃了出来,但一想到此役近乎全军覆灭的惨败,让秃发树机能是仰天长叹。
这一仗之后,鲜卑人是精英尽丧,曾经纵横于河西的这支王霸之师已经是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往日的辉煌不在,往日的荣耀不在,留下的只是唏嘘长叹,黯然心伤。
敦煌太守马循也逃了出来,不过他带来的两千骑兵则没有鲜卑人那么好运,几乎全部折在了包围圈里,马循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全然没有了平常的那儒雅气质。
“秃发首领,要不……我们还是先回敦煌城,再做计较吧。”马循看到鲜卑人也没剩下多少了,这一仗败得可够惨的,估计想再战也没那些个能力了,他建议先撤。
秃发树机能也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只好是听从了马循的建议,先退兵回敦煌,找一个栖身之所再说。考虑到蜀军的追兵在即,此地绝非久留之所,秃发树机能立刻是检点起残部,认准了敦煌方向,一路疾行而走。
在沿途之上,还可以收编到逃出重围且流散到各地的鲜卑骑兵,不过人数上并没有多数的人,鲜卑骑兵已经是星流云散。
好不容易地看到了敦煌那高大的城墙,马循这时才恢复了一些他做为敦煌太守的威仪,他下令身边为首不多的几名亲兵前往敦煌城下叫门。
马循临走之时,任命长史韩稚代行他的太守之职坐守敦煌城,为了确保敦煌城的安全,韩稚决定城门日夜关闭,禁止任何人出入城门,以防止奸细混入。
亲兵立刻赶到了城下,向守城的晋军大声吆喝起来。不过任凭这些亲兵如何叫喊,城上就如同是死寂一般,看不到任何的人影,也听不到任何的声音,亲兵几乎把喉咙喊破了,城上依然无半点动静。亲兵无奈,只得回去禀报马循。
马循也好生奇怪,虽然为了防范蜀人的奸细他吩咐韩稚严守城池不得有误,但没有理由自己的亲兵前去叫门不应,难倒是城中出事了?还是蜀军已经迂回到了侧翼,从晋军的手中已经抢先一步地占领敦煌?
不过马循看到了城头上依然飘扬的那“晋”字好大旗,这就证明敦煌城依然还是在晋军的手中。
马循纵马向前,冲着城上大声地喊道:“韩长史何在?”
这时,从城墙的垛口边探出一个脑袋,马循当然认得,他便是功曹张辑,但见张辑嘿嘿一笑道:“马太守只记得韩稚,却不记得喊张某了。”
马循走的时候,敦煌城的一应官员都没带几个,张辑自然也留在城中,由韩稚统领,此刻马循本来是唤韩稚的,出现的却是张辑,自然令他有些奇怪。
“原来是张功曹,韩长史何在?”马循虽然心生疑惑,但还是向他问道。
张辑哈哈大笑道:“马太守想见韩稚,这又有何难!”说话间,突地从城墙上飞下来一物,冲着马循便砸了过来,也幸亏是马循反应不错,第一时间便闪开了,等他回过神来,赫然发现那东西就是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而且人头不是旁人的,正是韩稚的。
马循大惊失色道:“张功曹,你——你竟敢擅杀长史韩稚?”
张辑喝道:“马太守,你勾结鲜卑人,欲献城给鲜卑人,此乃大逆不道之事,某虽不才,却也知国仇家恨,鲜卑人累次犯我边境,杀人无数,劫掠成性,太守既然肯与这些人来往,降敌之心昭然若揭,今日某暂代敦煌太守一职,至于你的那走狗韩稚,已经被我所斩,首级在此,你慢慢地欣赏吧。”
马循大怒道:“匹夫,尔敢如此!”
张辑并不曾理会马循的怒骂,一付怡然自得的模样,自从马循带兵走了之后,张辑便料定马循和秃发树机能必败无疑,于是他暗中调集本部人马,以协商城内防务为由,将韩稚骗到了张府诛杀之,并夺了马循留下来的太守之印,夺下了守军的指挥军权。
张辑是坚定的反对与鲜卑人合作的,此时马循与鲜卑人联合起来对付蜀军,张辑认为他们注定失败,不想给他们陪葬的话,也只有主动地出手了。
马循怒火中烧,与秃发树机能商议,立刻派鲜卑兵前来强攻敦煌。
显然张辑早有准备,一声梆子响起,城上立刻是箭雨如飞。鲜卑人原本刚刚从蜀军的包围圈之中逃出来,疲惫不堪,更是缺乏大宗的攻城装备,面对防御能力极强的敦煌城,从那个角度来讲,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鲜卑人被困于敦煌城下,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境……………………
第651章兵退玉门关
敦煌的城防原本就是相当的坚固,而张辑乃是河西望族,在敦煌拥着着庞大的家族势力,现在想重新夺回敦煌已是基本无望,而蜀军的追兵又将至,这对于秃发树机能来说,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秃发首领,要不我们还是先撤往玉门关,再做定夺吧。”马循也是无奈地道。
玉门关在敦煌以西,是从河西走廓进入西域的重要关隘,一直以来都派兵戍守着,不过既是边关隘口,那就说明玉门关没有多少的常驻人口,和敦煌这样的郡城是无法相提并论的,退守玉门关,也就是说他们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狭隘,再想控制的河西走廓恐怕就是奢望了,甚至蜀军如果追击而来,玉门关能不能守住都是一个问题,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退向西域,彻底地沦为流亡势力。
但现在敦煌失守,他们已经失去了最后的回旋余地,或许玉门关已经成为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秃发树机能也只能是点头同意,率着这一支残部往玉门关方向而去了。
┄┄┄┄┄┄┄┄┄┄┄┄┄┄┄┄┄┄┄┄┄┄┄┄┄┄┄┄┄┄┄┄┄┄┄┄
沙暴结束之后,蜀军开始清理战场,并派出多路的骑兵向四面追击逃窜的鲜卑兵。
在沙暴之中,一片混乱,那些不甘心束手就擒的鲜卑人开始疯狂地逃窜,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东西不辨,南北不分,想要找出一个正确的方向,那完全是比登天还难,不过鲜卑人显然不计较这些,只要能逃得出去,逃往那个方向并不重要。
沙暴结束之后,蜀军发现漏网之鱼还真有不少,所在现场指挥的姚弋康和邓朴、傅著立刻派出了多路小股的骑兵分队,以此地中为中心,呈辐射状向外追击,只要遇着鲜卑人零散的逃兵,一律是格杀勿论。
不用说,蜀军的这一策略还是收到了奇效,许多侥幸逃出包围圈的鲜卑兵大多迷路了,分不清东南西北,也不知道该往那儿走了,就在他们彷徨之时,动作迅捷如风的蜀军已经是追击而至,那些逃出来的鲜卑人的游兵散勇,此刻变成了一只只孤零零的猎物,一旦被蜀军骑兵锁定,几乎没有任何逃生的机会。
就这样一路追击下去,蜀军骑兵小分队猎杀了不少了的鲜卑逃兵,收获颇丰,不过向西追击的那一路小分队与秃发树机能的的部队遭遇了,由于人数上的劣势,追击的分队未敢轻进,而秃发树机能也不敢恋战,双方只经过了短暂的接触之后就各自地退兵了。
负责这个追击分队的中侯并没有轻易地撤退,而是远远地追踪着秃发树机能的撤退方向,一面派人火速地向虎骑营的统领邓朴傅著禀报,请求派兵来支援。
接到禀报之后,邓朴和傅著也不敢擅自行动,立刻禀明了刘胤。刘胤闻讯之后,立刻判断出秃发树机能这是要逃往敦煌,当即令姚弋康部和虎骑营集结起人马,向敦煌方向进行追击,至于打扫战场,则交给虎步右营的傅募来进行。
傅募真是沮丧到了极点,原本他在鲜卑人必经之路上已经摆好了偏厢车阵,就等着坐收结果了,结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沙暴把他的偏厢车阵给吹了个七零八落,还给他的虎步右营带来了不少的伤亡,就连傅募捐都差一点被飞起来的偏厢车给砸成了肉饼。在战场上也没有吃过这么大的亏,傅募真心是郁闷死了。
而且本该落网的秃发树机能此刻已经逃遁了,剩下的战斗就和虎步右营没有啥关系了,傅募“捡”到个清扫战场的任务,让他原本郁闷的脸拉得更长了。
清理战场可是个苦活累活,象这样被大沙暴给掩埋的战场清理起来难度更大,蜀军士兵费力地将那些战马和人员的尸体的从沙子里刨出来,尸体还需要重新掩埋,收缴的兵器、铠甲、辎重、粮草之些东西则需要分类收藏,死去的战马则被运往伙房,这样的美味食品可不能白白的浪费掉。
就在傅募嘴里叼着一根草,百无聊赖地看着士兵们打扫战场的时候,突然传令兵一路小跑地奔着他就过来了:“传骠骑大将军令,虎步右营准备战斗。”
傅募精神抖然一震,张嘴吐掉了叼着的那根草,兴奋地道:“又有仗打了?这回要跟谁打?”
传令兵道:“山顶上的没骨能守不住了,现在正向这边突围而来,骠骑大将军令你部立刻就地拦截,绝不能让他们给逃了。”
傅募眼前一亮,原来是三危山上的没骨能坐不住了,现在想跑了,嘿嘿,爷还正愁没仗打呢,你们就送上门来了,这叫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送上来,想从这儿找回家的话,门都没有!
“停止打扫战场,准备迎敌!”傅募高声地下令道。
没骨能在三危山上目睹了秃发树机能的惨败,他的心如坠入冰窖一般,哇凉哇凉的,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是盼来的援兵,但没骨能做梦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鲜卑人的骑兵几乎是全军覆灭,就算秃发树机能能侥幸地逃出去,但已经完全丧失了再战的能力,现在他困守在三危山上,完全是陷入了绝境。
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再呆在三危山上,那就是死路一条,没骨能坐不住了,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坐以待毙了,没骨能立刻整点起主峰上的所有兵马,打开了寨门,向着山下冲了过去。
蜀军四面围山,兵力较为分散,而且为了准备围点打援,刘胤几乎将所有的主力都布署在了西面的战场上,围攻三危山的兵力自然要薄弱一些。由于主力在西,蜀军围山的布署也以东南北三面为主,围三缺一,而没骨能选择的的突破口无疑是蜀军兵力的最薄弱处。
没骨能一口气率军冲下了三危山,迎头就和傅募的虎步右营遭遇了。
第652章围而歼之
没骨能现在残余的人马也就只有六七千人了,步骑混杂,以骑兵为主,原本没骨能带来的全部都是骑兵,但屡次作战,战马的损失竟然超过了人员的损失,以致于逃亡的时候,许多的鲜卑骑兵竟然成了步兵。不过尽管如此,没骨能的部队仍旧还是以骑兵为主,西面蜀军防御力量薄弱,被没骨能一口气就冲到了山下。
傅募的虎步右营正在打扫战场,接到命令之后立刻进行了集结,不过鲜卑人来势极快,还未等虎步右营列阵完毕,鲜卑人就已经是冲到了近前。
这是虎步右营第二次和没骨能的鲜卑军作战了,几天前在三危山东面的山口,双方就打了一仗,不过那次虎步营防御严谨,没有给没骨能任何的机会,反倒是在骑兵的援助之下,打了没骨能一个近乎全军覆灭。
不过这一次虎步右营的列阵就仓促的多,笨重的偏厢车根本就没有时间完成列阵,眼看着鲜卑人已经扑了过来,傅募当机立断,排出了一个长枪兵的方阵,对鲜卑人进行拦截,同时在方阵的后面,偏厢车也被紧急地推了过来,构筑第二条防线,傅募很清楚,现在鲜卑人急于逃命,完全是杀红了眼,仅凭着长枪阵,恐怕很难抵挡鲜卑人的冲击。
果然不出所料,为了逃命,鲜卑人把吃奶的力气都使上了,蜀军刚刚完成长枪列阵,鲜卑人就已经是凶狠地扑了上来,疯狂地向长枪阵撞了上去。
长枪阵虽然也是抵御骑兵冲击的有效方法,但平心而论,长枪阵比起偏厢车阵来,防御强度就弱了许多,唯一的好处就是结阵快速,机动灵活,笨重无比的偏厢车阵虽然在防御强度上是坚不可摧的,但机动性方面差得太远,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短板。
密密如林的长枪刺入了鲜卑人和战马的身体,但鲜卑人个个悍不畏死,前仆后继地冲了上来,巨大的惯性冲击力如决堤之浪疯狂地冲击着蜀军的长枪阵,明知道已经陷入绝境的鲜卑人此时为了逃命,把身体里的潜能都激发了出来,不计伤亡不计代价地拼命冲击着蜀军的阵地,想从这儿杀出一条血路。
现在姚弋康的羌骑和虎骑营已经向敦煌方向而去了,三危山的周围只剩下了五个步兵营,其他四个营都布置在三危山的其他三个方向,西面如今只有虎步右营在坚守。没骨能突围之后,其他四个步兵营也就开始向西面进行合围而来,不过在速度上,蜀军步兵肯定是要比鲜卑人的骑兵慢上半拍的。
摆在虎步右营面前的任务也是相当的严峻,必须要在其他四个步兵营合围上来之前,截住没骨能的退路,如果此刻要被没骨能撕开一个口子逃走的话,恐怕任谁也追不上了。
傅募很清楚自己现在肩上的担子,如果被没骨能逃掉的话,那么蜀军先前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所以无论如何,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没骨能截留在三危山下。
双方陷入了胶着的苦战之中,在鲜卑人玩命似地冲击面前,蜀军将士巍然不退,死守着阵地,与鲜卑人展开了殊死的较量。
这样的血战无疑是最为惨烈的,虎步右营为了挡住鲜卑人的进攻,也是付出了相当重大的代价,时间每一刻的消逝,便会有无数的蜀军士卒倒在了疆场之上,但袍泽的鲜血并没有让他们心生畏惧,而是更加激发了胸中的斗志,拼死而战,绝不后退半步。
没骨能看到蜀军没有机会使用偏厢车,不禁是暗暗地窃喜,他认为如果单纯地以步兵来抵抗骑兵的话,自己胜算颇多,所以从一开始没骨能就派出先锋骑兵以最强硬地攻击力度去发动冲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撕开一个口子。
但他没有想到蜀军的防守意志竟然是如此地顽强,仅仅利用长枪结阵就抵御住院了鲜卑人的进攻,没骨能不禁哀叹,想要突围恐怕难得于登天了。
这边的战事陷入胶着,那边的虎步左营和永安营已经是率先地围了上来,将鲜卑人团团困住。虎步右营这个时候第二道防线的偏厢车阵也已经大概布置完成了,傅募果断地令伤亡惨重地虎步右营后撤到偏厢车阵的后面,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虎步右营的战斗减员,既然另外的两支人马已经围了过来,不再是虎步右营单独作战,傅募也就不用太拼了。
包围圈一旦形成,没骨能逃亡的希望便破灭了,鲜卑人如同是泄了气的皮球,斗志全丧,很快地就全盘崩溃了。
战斗很快地结束了,没骨能被生擒,他的这些手下全这覆灭,就连一个都能逃得出去,虽然歼灭这支鲜卑人的是虎步左营和永安营,但谁都很清楚,论首功,当属傅募的虎步右营才是。
这边战斗刚刚结束,那边骑兵军团已经抵达了敦煌城下,张辑一看到是蜀军人马杀来,立刻举起了白旗,打开城门,向蜀军投降了。
姚弋康、邓朴、傅著进入敦煌才知道秃发树机能和马循根本就没有机会进入到敦煌城,在城下受挫之后,已经带兵投西而去,估计是逃往了玉门关。
姚弋康等人接手了敦煌之后,一面派人飞报刘胤,一面留下了部分的守军来把守敦煌,而主力继续进军,向着玉门关方向继续挺进。
刘胤率军也很快地抵达了敦煌。敦煌是此次刘胤西征拿下的第四座也是最后一座郡城,刘仅仅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已经扫平了河西四郡,可谓是战果辉煌。
刘胤厚赏了张辑,任命他为新任敦煌太守,同时比照武威、张掖、酒泉的情况,在敦煌郡设立都尉,掌管敦煌的军事。
当然入城接收敦煌只是一个仪式,刘胤更大的愿望是能够彻底地将秃发树机能给消灭掉,然而从玉门关传回来的消息,却让刘胤惊讶不已。
第653章邓艾的主动献计
当姚弋康、邓朴、傅著率领羌骑和虎骑营进逼玉门关的时候,秃发树机能既没有选择出战,也没有选择死守,而是弃关而逃,望西域方向遁去了。
鲜卑人撤得很快,根本就没有给蜀军留下任何围攻的机会,当蜀军抵达玉门关城下之下,秃发树机能已经是远走高飞,玉门关内没有留下一兵一卒,撤了个干干净净。
西域地域辽阔,环境险恶,除了沙漠之外,数不清的还是沙漠,只有在一些面积狭小的绿洲之上,才会栖息着一些部落和邦国,常常是千里之地看不到人烟,完全是不毛之地,生存条件十分地艰苦。是否继续追击姚戈康和邓朴、傅著产生了争执。姚弋康报仇心切,眼看着有机会手刃秃发树机能,却让他溜走了,姚弋康是着实不甘心,现在秃发树机能只剩下了几千人的残部,对于姚弋康来说,正是痛打落水狗的机会,不管追到天涯海角,也绝不能放过他。
但邓朴和傅著却有不同的意见,认为秃发树机能远遁西域,再要追击的话,必然是长途跋涉,现在蜀军粮草补给已经不太充足了,如果想要进入西域,首先必须要解决就是粮草辎重的问题,如果没有充足的后勤保障而孤军深入的,其困难是不可想像,追击秃发树机能固然重要,但也得在后勤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才可以实施。姚弋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否进军西域,还得要刘胤来拿主意才是。
双方意见不统一,姚弋康也只能是按兵不动,派人速报之刘胤。
刘胤知悉秃发树机能逃遁的消息,不禁是暗暗垂叹,此番秃发树机能逃往西域,确实是功败垂成,想要从广袤的西域之中将秃发树机能找出来,恐怕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
除恶务净,留着秃发树机能终究是一个祸害,姚弋康执意要进军,显然是缘于他对秃发树机能的仇恨,不过这也完全是符合刘胤的利益的,刘胤也在暗暗地考虑,是否派兵进入西域,对秃发树机能的残部穷追不舍,直至将他们彻底地消灭。
不过考虑到后勤补给的困难,显然进入西域的军队不可能维持较高的人数,考虑到秃发树机能可能会投靠西域的某一个国家,派出的追兵至少也得保证多于鲜卑人两到三倍。
就在刘胤吩咐筹集粮草辎重之时,邓艾却是突然地来求见于他。
一直以来,邓艾是作为刘胤幕后后的幕僚存在,在刘胤的印象之中,每次向邓艾问计,都是刘胤去见的邓艾,至少邓艾主动献计献策的,一次都不曾有过,这次邓艾却主动地来见他,的确令刘胤有些奇怪。
不过奇怪归奇怪,刘胤还是立刻挥退了左右,在大堂之上单独会见了邓艾。
“不知今天吹的是那阵风,能把你艾大先生给吹出来?”刘胤风趣地一笑道。
邓艾倒还是那一付云淡风轻宠辱不惊的模样,淡然地道:“在下听到主公在敦煌城中大肆地收集粮草,似乎有意派兵进入西域,去追击秃发树机能?”
“正有此意,不知艾先生有何高见?”
“在下以为主公不宜进军,只需在玉门关按兵不动,秃发树机能的人头,自会有人送来。”
刘胤一听,饶有兴致地道:“愿闻其详。”
邓艾拈须从容地道:“主公岂不闻郭嘉遗计定辽东之事乎?”
刘胤闻言微微地一怔,这一段三国的轶事他自然清楚的很,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之后,又用了几年的时间,吞并了冀青幽并四个州,袁绍的两个儿子袁熙和袁尚兵败之后,逃到了辽东的公孙康那儿,想要借助公孙康的力量东山再起。那时候,曹操的首席谋士郭嘉身染重病,临终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如果二袁投奔公孙康的话,让曹操不用进军,只须按兵不动,便可坐收二袁的人头。曹操听从了郭嘉的遗计,果然公孙康杀掉了袁熙袁尚,将人头送给了曹操。
郭嘉计策高明之处就在于利用了公孙康和二袁的猜忌之心,公孙康和袁氏原本就是水火不容的势力,如果曹操逼迫的紧,公孙康便肯定与二袁联合对抗曹操,曹操若无意进军,公孙康自然容不得有心思鸠占鹊巢的二袁,所以郭嘉临终的计策让曹操兵不血刃地就平定了袁氏最后的势力,统一了北方。
不得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