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的三国-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776章老爷岭
PS:很抱歉今天有事耽搁了,第二章的更正时间会迟一些,大家明天早上起来看吧,谢谢……………………………………………………………………………………………………………………………………………………………………………………………………………………………………………………………………………………………………………………………………全可以从容而进。这个刘延年他逃得也是比较及时,如果等到蜀军大部队完成渡河,他再想跑,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当时在渡口方面指挥的傅佥和罗宪虽然有心追击,但苦于手头只有两个步兵军和零星的骑兵,而刘延年几乎都是骑兵,逃得比兔子还要快,蜀军自然是望尘莫及。
原本以为刘延年撤兵之后,会反攻左国城,但让人料想不到的是,刘延年干脆就没有前往左国城而是转道逃往了晋阳。
“刘延年这家伙,还真是鬼!”傅佥本来已经准备率军前往左国城,与刘胤的军队进行前后夹击,将刘延年歼灭在左国城下,但刘延年放任左国城的失守而逃往了晋阳,让傅佥的计划落了空。
在左国城的刘胤也得到了刘延年撤往晋阳的消息,刘胤不得不承认刘延年这一手确实比较高明,让五万匈奴一下子就化险为夷了,如果刘延年舍不得放弃左国城,而反攻纠缠的话,刘胤一定会让他们留在左国城,永远也没有逃走的机会。
但现在刘延年远走高飞了,更重要的是他和晋阳的刘猛会合兵一处,这样无形之中加大了蜀军进攻晋阳的难度,而攻打晋阳,则是蜀军的下一个目标。
不过刘胤倒没有气馁,打仗嘛,就是任何情况都会发生,敌人也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不可能明知是圈套还往里面钻,刘延年东逃晋阳,固然能加强晋阳的防御力量,但匈奴人轻易地放弃了左国城和左国城附近的区域,让蜀军的渡河行动变得毫无阻力,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刘延年轻易地东撤,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
顺利地完成渡河之后,蜀军牢牢地控制了黄河东岸,第一阶段的战役完成的要远比想象之中顺利,尤其是拿下了左国城和出人意料地杀灭刘豹,都是属于计划外的战果,这无疑也让蜀军对下一步的行动充满着期待。
攻打晋阳,有一首绕不开的关隘就是娄烦关,娄烦关是晋阳的西部屏障,相比于晋阳所在的晋中平原地带,娄烦关则是建在崇山峻岭之间,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为了抢先一步拿下娄烦关,刘胤还在大军没有完全地完成渡河之时,就已经率虎骑军和青龙军从左国城出发,直接扑向了娄烦关。
不过险峻崎岖的山路不是太适合骑兵部队行进,而且在进军途中,蜀军还遭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大雨不但耽搁了蜀军的行程,而且山洪冲垮了道路,给蜀军的前进,平添了许多的困难。
春雨贵如油,三月的并州原本是一个极为干旱的季节,但这一场滂沱大雨却是历年来少有,有一场好雨,想必并州的百姓是极为地欢欣鼓舞,今年的年成就可以保证了。
不过对于蜀军而言,泥泞的山路变得更为艰辛,前面行进的骑兵也不得不弃马而步行,拖着马的缰绳在湿滑的路面上一步步小心翼翼地行进着。
大雨严重地迟滞了蜀军的速度,按原计划,蜀军应该用四天左右的时间抵达娄烦关,但现在明显地耽搁了,四天的时间,蜀军只行进了不到一半的路,而接下来的路况会更为地艰难,看起来不太遥远的娄烦关此刻却变得遥不可及。
傅募咒骂着天气,牢骚满腹:“这是什么鬼天气,不是说并州干旱无雨吗,偏偏我们刚来,就下这么大的雨,简直比蜀中的雨还要大。”
刘胤风趣地道:“子远,莫不是你把蜀中的雨给带来了,要不然我们刚一渡河,怎么就会下这么大的雨?”
傅募道:“姊夫,别开玩笑了,我那有那本事。不过下这么大的雨,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赶到娄烦关,更别说打到晋阳了。”
刘胤看了看了天气,道:“放心吧,雨不会一直下的,总会有天晴的时候,更何况我军现在处境艰难,匈奴人的日子就未必会很好过,机会是均等的。”
尽管条件艰苦,但蜀军硬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力顶风冒雨,向娄烦关挺进。
赶到娄烦关下的时候,雨终于停了,久违的阳光又重回大地,蜀军杀到娄烦关下的时候,一刻也没有停歇,立即就对娄烦关发起了攻势。
很显然娄烦关的守军对蜀军的冒雨突袭完全没有心理准备,连日降下暴雨,让守关的匈奴是苦不堪言,今日逢日光重生,匈奴兵们一个个喜笑颜开,解衣去晒甲。娄烦关前的那一片山坡,无疑成为
但就在这个时候,蜀军突然地对守关匈奴兵发起了突然地袭击,打了匈奴兵一个措手不及。原本还在晒甲晾衣的匈奴人,在蜀军强而有力地攻击下,防线登时便崩溃了,大多数的匈奴兵都倒在了这片暖意融融的半山坡,鲜血几乎将这片山坡给浸染了。
阵亡的匈奴兵大多就连衣甲都没有穿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吃这样的败仗,匈奴人倒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少数的匈奴侥幸地逃得了性命,仓皇的逃入到了娄烦关内,但蜀军似乎不依不饶,尾随而至,并且对娄烦关发起了强有力地攻击。
打攻坚战一直是蜀军的强项,更何况娄烦关的守军本来就没有多少,在半山坡歼灭一部分,剩下守城的力量就愈发地薄弱了,在蜀军的轮番强攻,娄烦关的守军虽然竭尽全力,但依然难逃覆灭的命运,很快地,娄烦关就失守了。
第777章无当飞军的战术
山地作战有山地作战的特点,匈奴骑兵长久以来一直是驰骋塞外,他们的主战场是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和沙漠上,山地作战对他们而言,绝对是一个全新的战斗方式,就算他们内迁到了并州,大部分的时间也是一直呆在水草丰美的汾水河畔,从来也没有翻身越岭地打过仗。
刘延年将匈奴兵带往老爷岭一带,想着就是依天险拒守,但他显然是低估了蜀军的山地作战能力,蜀汉自立国之始,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每一仗都离不开山地作战,做为蜀军最精锐的山地作战部队,无当飞军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可以说到了极为丰富的地步,更何况吕梁山和巍峨的秦岭相比,那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山脉,那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之间往来穿梭,吕梁在在他们的眼中,也不过是几座小土丘而已。
无当飞军在山地作战这一块,有着自己独特技巧,他们非常善于化整为零,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势,在推进的过程中,并不一昧地走直线,而是迂回穿梭,让匈奴人的箭雨木石组成的防御网形同虚设,在付出很小的代价后,便可以轻易地攻到匈奴的寨前。
原本刘延年以为可以凭着地势将蜀军阻挡住,但仗刚开始打,攻守之势便惨遭逆转,占据着地利优势的匈奴军反倒被蜀军处处压制。
刘延年顿时急眼了,如果寨墙被攻破的话,那么老爷岭大寨很可能就会守不住了,现在到了关键的时候,刘延年将所有兵力都压了上去,拼死而战,死死地顶住蜀军的攻势。
匈奴军的箭矢相当地密集,但这样的箭雨如果对付步兵方阵的话,确实可以收到奇效,但无当飞军这样“非正规”的作战方式,却让匈奴人的箭矢大部分落空了,就算是看起来很吓人的滚木,都无法对无当飞军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有的蜀兵面对呼啸而来的滚木,竟然是不躲不闪,等到滚木滚落到眼前,往地下一趴,滚木直接就从他的身上碾压过去,看得人是心惊胆战。但滚木过去之后,那名士兵居然毫发无损地站了起来。原来那名士兵早已瞅准了一个小坡,知道滚木落下来的时候到达小坡的位置会跳一下,只要藏身在小坡之下,便可以闪过滚木。
不过这个尺寸得拿捏地十分精确,那怕稍一点差池,被滚木扫中一点,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也只有无当飞军的这些士卒,艺高人胆大,才会用这样的方法躲避滚木,玩得就是心跳。
无当飞军进攻的手段也是多样的,接近敌寨之时,并不一味地采用强突硬攻的方式,而是大量地使用弓箭,对匈奴兵进行射杀,无当飞军也配备了不少的元戎弩,近距离的覆盖式攻击,让匈奴兵造成极为惨重的人员伤亡。
这种攻击方式是无当飞军的高明之处,一般的军队对敌城或敌寨进行攻击的时候,一旦攻到敌城或敌寨只有几十步的时候,都会采用强行突破的方法,不计伤亡,不计代价也要首先攻破敌方的营寨。
但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即使攻破敌人的营寨,也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而无当飞军久经善战,自然不会做这种赔本的买卖,他们接近到敌方营寨一定的距离之后,反而是减缓了前进的速度,大量地使用弩箭和投枪对守卫营寨的匈奴兵进行攻击,以杀伤匈奴军有生力量为主,至于拿不拿下山寨倒不是太要紧的事,只要能有效地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拿下山寨也迟早是水到渠成之事。
刘胤也没准备只用一天只进攻一次就拿下老爷岭山寨,今天的第一次进攻便是带着试探性的味道,不过无当飞军的强悍战斗力,让匈奴人的防线频频地告急,折损兵马高达数千人,如果不是蜀军主动地撤退,刘延年还不知道今日之战如何收场。
无当飞军主动的撤离主要的原因也是激战了一日,天色将晚之故,夜里进攻的许多不确实因素会导致己方军队伤亡增大,所以刘胤主动地鸣金收兵。
张乐对此还抱怨连连,认为只要再加把劲,天黑之前拿下老爷岭也应该不是难事。
刘胤微微一笑,一城一地的得失从来不是刘胤所追求的目标,在残酷的战场上,生存才是第一法则,只有保存自己的实力,才能在战场上生存下去,两败俱伤的打法,固然能逞一时之快,但仗到后面,就会越来越吃力,甚至有最后崩盘的可能,因为打到最后,很可能无兵可派无将可遣了。
当然,打仗不可能不死人,不可能没有伤亡代价,但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胜利,这就是一门战争的艺术了。
刘胤没有对老爷匈奴营寨进行强攻,就是基于这个原因,说到底刘延年的人马是一支偏师,甚至驻守晋阳的刘猛也是一支偏师,真正的匈奴人的主力是刘渊手中的军队,在没有和刘渊进行决战之前,刘胤是不可能将自己的兵力消耗在与这些偏师的较量上面。
攻打老爷岭,刘胤就是准备采用蚕食的手段,利用无当飞军山地作战的经验,逐步地侵消掉匈奴人的兵力,首日交锋无当飞军就以上百人的伤亡代价毙敌数千人,这样的收获比刘胤的预期还要好一点,相信照这个模式打下去,刘延年根本就坚持不了几天。
“二弟,先下去休息吧,明日再战也不迟。”刘胤笑呵呵地拍着张乐的肩头,说道。
张乐没有再说什么,其实他对刘胤佩服地是五体投地,当初谁都认为蜀国败局已定,只有刘胤竖起了北伐的大旗,并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来,也就是说没有刘胤,绝对不会有蜀汉的今天,无论刘胤将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张乐都会义无反顾地支持他。
因为,就是一种信任,张乐相信在刘胤的带领下,蜀汉必定会一统天下。
第778章顾此失彼
PS:惯例稍后更正,请稍等………………………………………………………………………………………………………………………………………………………………………………………………………………………………………………………………………………往老爷岭一带,想着就是依天险拒守,但他显然是低估了蜀军的山地作战能力,蜀汉自立国之始,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每一仗都离不开山地作战,做为蜀军最精锐的山地作战部队,无当飞军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可以说到了极为丰富的地步,更何况吕梁山和巍峨的秦岭相比,那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山脉,那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之间往来穿梭,吕梁在在他们的眼中,也不过是几座小土丘而已。
无当飞军在山地作战这一块,有着自己独特技巧,他们非常善于化整为零,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势,在推进的过程中,并不一昧地走直线,而是迂回穿梭,让匈奴人的箭雨木石组成的防御网形同虚设,在付出很小的代价后,便可以轻易地攻到匈奴的寨前。
原本刘延年以为可以凭着地势将蜀军阻挡住,但仗刚开始打,攻守之势便惨遭逆转,占据着地利优势的匈奴军反倒被蜀军处处压制。
刘延年顿时急眼了,如果寨墙被攻破的话,那么老爷岭大寨很可能就会守不住了,现在到了关键的时候,刘延年将所有兵力都压了上去,拼死而战,死死地顶住蜀军的攻势。
匈奴军的箭矢相当地密集,但这样的箭雨如果对付步兵方阵的话,确实可以收到奇效,但无当飞军这样“非正规”的作战方式,却让匈奴人的箭矢大部分落空了,就算是看起来很吓人的滚木,都无法对无当飞军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有人蜀军面对呼啸而来的滚木,竟然是不躲不闪,等到滚木滚落到眼前,往地下一趴,滚木直接就从他的身上碾压过去,看得人是心惊胆战。但滚木过去之后,那名士兵居然毫发无损地站了起来。原来那名士兵早已瞅准了一个小坡,知道滚木落下来的时候到达小坡的位置会跳一下,只要藏身在小坡之下,便可以闪过滚木。
不过这个尺寸得拿捏地十分精确,那怕稍一点差池,被滚木扫中一点,就会死无葬身之地,也只有无当飞军的这些士卒,艺高人胆大,才会用这样的方法躲避滚木,玩得就是心跳。
无当飞军进攻的手段也是多样的,接近敌寨之时,并不一味地采用强突硬攻的方式,而是大量地使用弓箭,对匈奴兵进行射杀,无当飞军也配备了不少的元戎弩,近距离的覆盖式攻击,让匈奴兵造成极为惨重地人员伤亡。
这种攻击方式是无当飞军的高明之处,一般的军队对敌城或敌寨进行攻击的时候,一旦攻到敌城或敌寨只有几十步的时候,都会采用强行突破的方法,不计伤亡,不计代价也要首先攻破敌方的营寨。
但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即使攻破敌人的营寨,也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而无当飞军久经善战,自然不会做这种赔本的买卖,他们接近到敌方营寨一定的距离之后,反而是减缓了前进的速度,大量地使用弩箭和投枪对守卫营寨的匈奴兵进行攻击,以杀伤匈奴军有生力量为主,至于拿不拿下山寨倒不是太要紧的事,只要能有效地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拿下山寨也迟早是水到渠成之事。
刘胤也没准备只用一天只进攻一次就拿下老爷岭山寨,今天的第一次进攻便是带着试探性的味道,不过无当飞军的强悍战斗力,让匈奴人的防线频频地告急,折损兵马高达数千人,如果不是蜀军主动地撤退,刘延年还不知道今日之战如何收场。
无当飞军主动的撤离主要的原因也是激战了一日,天色将晚之故,夜里进攻的许多不确实因素会导致己方军队伤亡增大,所以刘胤主动地鸣金收兵。
张乐对此还抱怨连连,认为只要再加把劲,天黑之前拿下老爷岭也应该不是难事。
刘胤微微一笑,一城一地的得失从来不是刘胤所追求的目标,在残酷的战场上,生存才是第一法则,只有保存自己的实力,才能在战场上生存下去,两败俱伤的打法,固然能逞一时之快,但仗到后面,就会越来越吃力,甚至有最后崩盘的可能,因为打到最后,很可能无兵可派无将可遣了。
当然,打仗不可能不死人,不可能没有伤亡代价,但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胜利,这就是一门战争的艺术了。
刘胤没有对老爷匈奴营寨进行强攻,就是基于这个原因,说到底刘延年的人马是一支偏师,甚至驻守晋阳的刘猛也是一支偏师,真正的匈奴人的主力是刘渊手中的军队,在没有和刘渊进行决战之前,刘胤是不可能将自己的兵力消耗在与这些偏师的较量上面。
攻打老爷岭,刘胤就是准备采用蚕食的手段,利用无当飞军山地作战的经验,逐步地侵消掉匈奴人的兵力,首日交锋无当飞军就以上百人的伤亡代价毙敌数千人,这样的收获比刘胤的预期还要好一点,相信照这个模式打下去,刘延年根本就坚持不了几天。
“二弟,先下去休息吧,明日再战也不迟。”刘胤笑呵呵地拍着张乐的肩头,说道。
张乐没有再说什么,其实他对刘胤佩服地是五体投地,当初谁都认为蜀国败局已定,只有刘胤竖起了北伐的大旗,并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来,也就是说没有刘胤,绝对不会有蜀汉的今天,无论刘胤将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张乐都会义无反顾地支持他。
因为,就是一种信任,张乐相信在刘胤的带领下,蜀汉必定会一统天下。
第779章左右战局的山民
就连傅著都没有想到进攻马鸣山会如此地顺利,只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攻击,守山的的匈奴兵就溃不成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这让傅著是深感莫名,按理说匈奴人不会这么菜,蜀军的攻击也仅仅只是试探性,根本就谈不上用尽全力,然而就是这么一次简单的进攻,却很轻易地攻破了马鸣山,确实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难道是匈奴人的圈套和诡计?他们故意示敌以弱,将蜀军引诱上山,再找机会包围反击?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又是极低的,毕竟马鸣山的防线主要集中在前山一带,匈奴一旦丢失掉前山防御阵地,再想夺回来,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而蜀军控制了马鸣山的前山阵地,已经将马鸣山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匈奴人的溃败之势已经是不可逆转。
当然傅著还是很谨慎地下令蜀军不必追击,在搞清楚匈奴人溃败的动机之前,盲目的追击只会中敌人的圈套。
最让傅著感到疑惑的是,蜀军在攻山的时候,匈奴人的后方似乎出现过骚动的迹象,正是因为这个骚动,让匈奴人的防线明显地受到了打击,蜀军趁机进攻,才得以大获全胜。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匈奴人的后防出现骚动?傅著自然是不得而知,但从表面的迹象来看,匈奴人肯定是遭受到一支部队的攻击,而且这支部队的规模不会很大,但能影响到匈奴人的阵形,可见攻击力十分的强悍。
可这支军队来自何方,是何人部下?傅著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支部队与蜀军没有半点的关联,因为在这之前,他并没有派出任何的小股部队去袭扰匈奴人后防,而且其他两路蜀军正分别攻击老爷岭和庙前山,根本无瑕顾及马鸣山这边。
带着一丝好奇,傅著登上了山顶。
这个时候,天已经渐渐地黑了,蜀军点起了不少的火把,将整个马鸣山照得如白昼一般,这也是为了继续搜索藏匿在山上不曾撤走的匈奴人。
“别误会,俺们是汉民!”前方突然地出现喧哗声,引起了傅著的注意。
傅著急问道:“前面怎么回事?”
傅著身边的亲兵当然也不清楚出了什么状况,不过有几名腿脚麻利的亲兵已经跑上前去探听消息了,很快地就回到了傅著身边,禀报道:“启禀将军,前面发现不少的人,但并没有身着匈奴人的统一军服,倒是穿着普通百姓的衣服,说话的口音也是汉话,现在正与我军对峙着。”
傅著心头一喜,看来此前自己的疑惑这个时候全解开了,确实有一支特殊的部队在匈奴人的后防线上给了匈奴人致命的一击,傅著立刻赶上前去,看个究竟。
火把的照耀之下,纤毫毕现,傅著可以很轻易地看到这支部队大约有数百人的样子,穿着的衣服五花八门,和平常的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区别,通过衣着看职业,这些人应该是些猎户樵夫之类的百姓,他们手中所持的,大部分是猎户所用比较粗陋的弓箭,还有就是樵夫所用的斧头和砍刀。
不用再有什么疑问了,看来这支特殊的部队就是本地的山民了,但在傅著的印象之中,并没有什么老百姓自发地加入到蜀军的队伍中,马鸣山山高险峻,匈奴人暴虐成性,为何这些山民会甘冒风险,来偷袭匈奴人的后防?
这些山民正在与蜀军对峙着,双方剑拨弩张,只是没有暴发冲突。
“全部后退!”傅著高声地下令道。
现场一名司马对傅著道:“傅将军,这些人来路不明,小心有诈。”
傅著呵呵一笑道:“你听过匈奴人有把汉话说的这么溜的吗?”
那名司马脸上微微一红,道:“卑职倒没有想到这一点,但这些人全副武装,行迹可疑,我军围山之时,他们企图逃跑,所以卑职才将他们给围了起来。”
傅著道:“你恐怕还得感谢他们才是,如果不是他们的缘故,我们可不会这么轻易地就拿下马鸣山。”
说着傅著大步向前,冲着那些山民抱拳道:“诸位老乡了,失礼了,在下乃是汉军虎骑营军护军将军傅著,却不知各位老乡是何方人氏,怎么会出现在马鸣山?”
傅著一来,蜀军便奉命后撤,双方之间剑拨弩张的紧张空气也就消散了,何况傅著态度友好,言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