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的三国-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坞堡虽然坚固,但四面高墙,地方狭小,如果使用毒烟弹的话,便可以有效地杀伤晋军或逼迫其投降。
刘胤下令将这些收集来的材料全部捣碎,硫磺和硝石在燃烧的时候都会产生刺鼻的味道,而乌头、巴豆、狼毒、马钱子这些都是有毒的草药,产生的毒烟都有致命性。刘胤将捣碎的东西用桐油混和在一起,制成球状,并用草绳缠绕之,这样,一个个人头大小的毒烟球便制成了。
初次试验刘胤选择在了一座在蒲津关东南方向上的坞堡,把草绳点燃后用投石车将这些毒烟弹扔到了坞堡内。
每一枚投掷到坞堡内的毒烟弹都会散发出浓浓的黄色的烟雾,起初坞堡内的晋军对这些毒烟弹并没有在意,但当他们闻到刺鼻而呛人的味道之后,立刻觉得头昏脑胀,咳嗽流泪不止,烟雾越来越多,封闭性的空间让这些毒烟根本就没有扩散的地方,许多晋兵口鼻流血,倒地身亡。
而大多数的晋兵捂着口鼻,呛得喘不过气来。最后浓烟笼罩着整座的坞堡,黄茫茫一片,数尺之外就已经是不辨人影了,越来越多的晋兵倒在了毒烟之中。最终坚持不住的晋军选择了开门投降,蜀军完全不用耗费一兵一卒就攻下了晋军坚固异常的坞堡。
接下来蜀军如法炮制,用了不到十天的光景,就将散落在蒲坂津周围的十几座坞堡一一地给攻克了,而蜀军使用的武器,就仅仅只是一种毒烟弹。
有了毒烟弹的妙建奇功,蜀军在攻打这些坞堡之中竟然做到了零伤亡,堪称是奇迹。
就在蜀军诸将人人称奇的时候,司马骏是一片愁云惨淡,赖以支撑整个蒲津关防线的外围坞堡全部失守,现在仅仅剩下一座蒲津关,是否能抵挡得住蜀军的进攻,司马骏心里也变得忐忑起来,他先前的那脸骄狂之气已经是荡然无存了。
第850章求援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所以从发起进攻之后,蜀军就一路横扫蒲坂外围,连克晋军诸外围据点,直逼蒲津关下。
司马骏一看蜀军来势汹汹,不禁有些慌了神,与匈奴人交战了两年,养成了司马骏骄狂的脾气,认为蒲坂固若金汤,匈奴人拿不下来,蜀军也不可能攻得下。
但短短几天的时间,司马骏就领教到了蜀军那无与伦比的强悍攻击力,外围的那些据点是拱卫蒲坂津的要塞坞堡,建造的相当地坚固,想当初匈奴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攻破这些坞堡,可没想到蜀军在这短短几天之内,就将这些据点一一拨除,将蒲坂外围横扫一空。
这些坞堡一座座如同乌龟壳子,虽然面积不大,但建造的相当坚固,全部采用砖石结构,层层垒砌而成,墙体上留有射箭孔,墙角上设有角楼,虽然每座坞堡只有三五百到七八百不等的守兵,但里面物资齐备,粮草充足,采用一般的强攻手段,是很难拿得下坞堡的。
更何况这儿坞堡林立,彼此互为倚角,就算侥幸地能攻破一二座,也不可能攻破所有的坞堡群,到头来还得撤退。晋军正是利用这些坞堡群,阻止了匈奴人向蒲津关的进攻,所以这些坞堡成为司马骏最大的倚仗。
蜀军进攻也没有一昧得采用强攻的手段,而是采用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方式。刘胤了解到这儿的坞堡大部分都只是地上的建筑,并未在坞堡内修建地道,而且为了能快速地调动兵力,坞堡内的大多数房舍都是连通的。
起初蜀军也是采用相同的方式对坞堡进行攻打,但收效甚微,傅著、罗袭等人只得回禀刘胤。刘胤眼珠一转,心生一计,立刻让傅著罗袭等人停止进攻,转而去筹措硝石、硫磺、乌头、巴豆、狼毒、马钱子等物。
傅著他们很是纳闷,硝石硫磺虽然是制造火药的原料,但在目前的这种生产条件之下,几乎是不可能生产出威力强劲的火药来,而普通的低爆火药完全不可应用的攻坚战上,至于那些乌头巴豆等物,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姊夫,你要这些东西干嘛,这个和攻打坞堡有关系吗?”傅著疑惑地道。
刘胤微微一笑,道:“这个我自有妙用,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快去找这些东西来,而且最好是多多益善。”
傅著等人是一头雾水,不过既然刘胤下了命令,他们也不敢不从,马上分头去找寻这些东西。
还好刘胤所要的东西都不是什么稀罕物品,比如硝石、硫磺用途虽不是太广泛,但寻常的杂货店里还是有得卖,这个时代老庄思想横行,不光是道士术士炼丹,就连许多的士家大族也烧汞炼丹,谋求长生不老之术,而炼丹的话,硝石和硫磺便是其中不可缺的两样东西。
至于乌头、巴豆、狼毒、马钱子这些东西,都是些草药,一般的药铺都会有卖,傅著和罗袭各带人马,在安邑平阳等大城之内广为搜寻,由于所需量大,几乎买空了整个河东的杂货店和药铺。
不过好在傅著罗袭等人是公平交易,按价付钱,并未引起市场的动荡,只是河东诸城的人都人人侧目,也不知蜀军搜罗这么多的药材要干什么。
傅著等人自然也是一脸茫然,几天之后,这些东西如小山一般地堆集了刘胤的面前,傅著等人上前交差,傅著道:“姊夫,东西都给你备齐了,究竟有什么用途,既不能吃,也不能用?”
刘胤呵呵一笑,傅著当然不会知道,自己所要做的,是史上第一件的化学武器毒烟弹,这种武器是宋朝时候发明的,并在军队中应用,战时可以向敌营中投掷,点燃后的毒烟弹会产生大量有毒的浓烟,可以致敌兵中毒身亡。
坞堡虽然坚固,但四面高墙,地方狭小,如果使用毒烟弹的话,便可以有效地杀伤晋军或逼迫其投降。
刘胤下令将这些收集来的材料全部捣碎,硫磺和硝石在燃烧的时候都会产生刺鼻的味道,而乌头、巴豆、狼毒、马钱子这些都是有毒的草药,产生的毒烟都有致命性。刘胤将捣碎的东西用桐油混和在一起,制成球状,并用草绳缠绕之,这样,一个个人头大小的毒烟球便制成了。
初次试验刘胤选择在了一座在蒲津关东南方向上的坞堡,把草绳点燃后用投石车将这些毒烟弹扔到了坞堡内。
每一枚投掷到坞堡内的毒烟弹都会散发出浓浓的黄色的烟雾,起初坞堡内的晋军对这些毒烟弹并没有在意,但当他们闻到刺鼻而呛人的味道之后,立刻觉得头昏脑胀,咳嗽流泪不止,烟雾越来越多,封闭性的空间让这些毒烟根本就没有扩散的地方,许多晋兵口鼻流血,倒地身亡。
而大多数的晋兵捂着口鼻,呛得喘不过气来。最后浓烟笼罩着整座的坞堡,黄茫茫一片,数尺之外就已经是不辨人影了,越来越多的晋兵倒在了毒烟之中。最终坚持不住的晋军选择了开门投降,蜀军完全不用耗费一兵一卒就攻下了晋军坚固异常的坞堡。
接下来蜀军如法炮制,用了不到十天的光景,就将散落在蒲坂津周围的十几座坞堡一一地给攻克了,而蜀军使用的武器,就仅仅只是一种毒烟弹。
有了毒烟弹的妙建奇功,蜀军在攻打这些坞堡之中竟然做到了零伤亡,堪称是奇迹。
就在蜀军诸将人人称奇的时候,司马骏是一片愁云惨淡,赖以支撑整个蒲津关防线的外围坞堡全部失守,现在仅仅剩下一座蒲津关,是否能抵挡得住蜀军的进攻,司马骏心里也变得忐忑起来,他先前的那脸骄狂之气已经是荡然无存了。
第851章怒火
此刻司马骏正在堂上焦躁不安地来回踱着步,他到是不担心羊祜会不会见死不救,而是担心派出去的使者能不能见到羊祜,毕竟羊祜远在数百里之外,路上兵祸横行,万一派出去的使者还没见到羊祜就挂了,那么这边的情况真的就无人可知了。
就在司马骏胡思乱想之际,中军疾步上堂,向司马骏禀道:“启禀大王,林特使回来了。”
司马骏立刻是转忧为喜,急道:“快,快带上来。”
林特使很快就被带到了司怪骏的面前,司马骏笑呵呵地道:“怎么样,可曾见到羊都督了?”
林特使望着态度和蔼满脸堆笑的司马骏,心底里生出一丝的畏惧之意,他很清楚,接下来的话一旦出口,司马骏的态度一定会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凶神恶煞地连杀人都有可能,自己把这份差事给办砸了,如何收场还不知晓。
他怯懦地蠕动着嘴唇,道:“见……见过了……”
司马骏微微地皱了皱眉,林特使的态度让他产生了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说话如此吞吞吐吐,难道说出了什么状况。“既然见到了,羊都督说何时派兵过来?”
林特使咬了咬牙,反正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横坚逃不过,他干脆横下心来,将羊祜给司马骏的书信掏了出来,递了上去,道:“羊都督有书信给您,您看后自然明白。”
司马骏疑惑地接过了书信,不过他仅仅看了几行,头顶上的火苗就窜起了三尺之高,脸色铁青,样子非常骇人。
坦白的讲,羊祜的这封信写得非常地诚恳,将蒲津关现在的形势分析的条理清晰,蒲津关之所以重兵布防,目的就是防备蜀人从河西东渡,而如今蜀军已经占据了整个的河东,蒲津关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再坚守下去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意义。
所以羊祜在信中建议司马骏放弃蒲津关,挥师北上,在太原郡与晋军的主力会师,共取晋阳城,收复并州。羊祜指出,现在晋国的最大敌人,仍旧是以匈奴人为首的胡人,为了对付胡人,只能是暂时放下和蜀国的敌对关系,借用蜀军的力量,以达到驱逐胡人的目的。
司马骏没等把信全看完,脸上的肌肉已经是扭曲在了一起,双目喷出愤怒的火焰,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将羊祜的书信撕了个粉碎,怒骂道:“好你个羊祜,拥兵自重,竟然不把本王放在眼里,本王要你派兵来援,你居然要本王将蒲津关拱手让给蜀人,你居心何在?早就有人说羊祜和刘胤勾勾搭搭狼狈为奸,本王还不相信,现在看来,果不其然,今日卖掉蒲津关,异日大晋的江山社稷,也定然会被他拱手让人了。这等逆臣贼子,百死莫赎,等本王面见陛下之后,定然要奏上一本!”
唐策道:“大王休怒,莫要因为羊祜等小人气坏了身子。既然羊祜不肯派兵前来,蒲津关恐怕是难以守得住了,大王宜早做打算才是。”
司马骏重重地哼了一声,道:“有本王在,谁说蒲津关守不住了?本王倒要让羊祜看看,没有他本王一样也能守得住蒲津关!”
“……”
唐策这下彻底地无语了,如果单凭蒲津关现有的人马就能守得住蒲津关的话,那还要来回一趟千里迢迢的跑到太原拉什么救兵,司马骏也估计是被羊祜给气糊涂了,先前还担心蜀军会随时破关而入的他现在却要信誓旦旦地坚守关城,真不知道司马骏的底气从何而来。
但现在司马骏就如一座随时可以爆发的活火山,不光是唐策,晋军的其他将领也无人敢来触司马骏的霉头,只能是奉命行事,心中暗暗地叫苦不迭。
┄┄┄┄┄┄┄┄┄┄┄┄┄┄┄┄┄┄┄┄┄┄┄┄┄┄┄┄┄┄┄┄
蜀军在扫清外围之后,并没有及时对蒲津关发起进攻,依刘胤的意思,就是要让司马骏知难而退,主动地放弃蒲津关。
现在蜀国和晋国之间的关系,处于一个相当微妙的时期,亦敌亦友,非敌非友,既很有默契地与匈奴作战,又保持着足够的距离,刘胤显然也不想破坏这样的一层关系。
攻打蒲津关,自然是绕不开要与晋军交战,刘胤很清楚,司马骏是司马炎的叔父,如果司马骏有个三长两短的话,司马炎肯定会发怒的,也自然会打破目前的平衡局面。
这显然是刘胤所不愿意看到的,对付匈奴人,是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刘胤显然不希望现在就把和晋国的关系搞僵了,将来也就是平定五胡之后,蜀晋之间肯定是会有一场战争的,以决定天下的归属问题,但现在可不是蜀晋全面开战的时机,如果因为司马骏的事导致蜀晋之间发生大规模有冲突,唯一拍手称快的,就是刘渊了。
如果有可能,刘胤根本就不想动蒲津关,但现在形势的发展,让刘胤必须要和关中取得联系,尤其是在后勤补给这一块上,得到和不得到关中的支持,那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对胡作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了,如果能得到关中后方的支持,对这战争的结局,将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所以拿下蒲津关,是刘胤不二的选择,但攻打蒲津关,势必要动司马骏,混战之中,刘胤可无法保证司马骏能否安然无恙,所以刘胤在清扫完蒲坂外围之后,没有轻易地对蒲津关发起攻势,甚至是摆出了围三缺一的阵势,就是希望司马骏自己可以知难而退,主动地放弃蒲津关。
不过围城数日一来,守城的晋军全无动静,很显然司马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地要坚守蒲津关了,而刘胤也没有时间再等待下去了,一则拖得时间太久,晋军很可能会派援兵前来,二则晋中大战即爆发,那儿才是真正的主战场。
所以刘胤决定要尽快地拿下蒲坂津。
第852章拿下蒲津关
蒲津关经过数次的修缮,确实也称得上是坚城一座,否则的话匈奴人派来了五万大军,攻了两年愣是没有攻下来,那就证明蒲津关的坚固绝不是吹出来的。
但对于蜀军而言,攻破这样的城池几乎没有任何的难度,当年长安城何其的坚固,但也坚守不了三天,高耸的城墙便化为了废墟,匈奴人的寒山要塞,也号称是固若金汤,但在蜀军的面前,几个时辰都坚守不下来。
凡此种种,但凡被认为是坚城要隘的,在蜀军强大的火器面前,都不值一提,这也就造就了蜀军攻城无敌的神话。
虽然说蜀军目前火器的存量已经不多了,在上党的历次作战中,火器的消耗也是不小的,但蜀军一旦打通了蒲津关,就无需再担心火器的多少了,从关中运送过来的火器,可以源源不断通蒲坂津渡口,送到前线蜀军的手中。
就以目前蜀军仅存的火器,将蒲津关给轰个稀巴烂,一点问题也没有,当然前提条件是刘胤愿意的话。
鉴于目前的形势,刘胤是不可能大规模地使用火器的,那些手雷火药包一股脑地扔下去,谁死谁伤根本无法控制,如果一旦误伤了司马骏,后果可就出乎了刘胤的预料。
所以刘胤决定攻城的时候,有限地使用火器,而且在攻城的时候,只攻打蒲津关的东门,剩余的除了西门临黄河之外,南门和北门附近刘胤专门地空出来,给司马骏留下逃跑的缺口。
而且刘胤也给攻城的蜀军下达了命令,此战只为夺取城池,尽可能地减少杀伤晋军,如果晋兵有逃亡的意思,则予以放行。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命令,在以前的每次战役中,刘胤还从未下达过这样的命令,攻破城池和消灭敌人,那是同等的重要,甚至为了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蜀军甚至会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
不过刘胤既然如此郑重其事地下令,自然有他的道理,诸军将士也只须依令行事便是。
所以攻城的战斗打响之后,战况十分地平淡,一点也谈不上激烈。
尽管司马骏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死守蒲津关,与蒲津关共存亡,但守城的晋军都明白,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晋军几乎没有任何的胜算,晋军的士气已经是跌到了谷底,从晋军沮丧而悲观的情绪之中,不难发现这场战斗的结局如何了。
蜀军为了避免自身的伤亡,还是动用了火器,不过使用的范围极为地有限,蜀军也就是试图在几个重要的城墙段上打开几个缺口,以方便蜀军的攻坚。
轰隆隆地爆炸声中,东面的一段城墙上被炸开了一道近一丈宽的口子,蜀军士兵是蜂拥而上,很快地就攻破了晋军把守的城墙。
城墙是守军的一道重要的心理防线,城墙的告破,无疑宣告这道防线的崩溃,不管事先司马骏如何高调地宣布要誓死坚守蒲津关,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晋军士兵无一不低下了高颅,和蜀军无与伦比的攻击力比起来,晋军的防线纯属是渣,脆弱的无以加复了。
在强大的武器面前,任何所谓必胜的信念都如白纸一般的苍白。
现在司马骏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一点。
曾经司马骏也是天之骄子,他出生高贵,做为司马懿最小的儿子,司马骏并没有经历司马师和司马昭曾经经历过的腥风血雨,可以说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虽然身体上流淌着司马家族的血液,但司马骏的人生,从来就是一帆风顺的。
但今天这一艘的顺风船却搁浅了,蒲津关的失守已成定局,司马骏深深地陷入到了绝望哀伤之中。
“大王,东门被攻破了,蜀军大队人马已经杀入到了城中,大王快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唐策焦急地催促着,蒲津关的大势已去,再想守住已无可能,想要逃生现在就是个机会,再迟的话,恐怕就来不及了。
司马骏不为所动,依然呆呆地坐在那儿,两眼发直。
“败了?本王居然败了?你们走吧,本王说过要与蒲津关共存亡的,说什么本王也不会离开。”
唐策劝道:“大王,胜败乃兵家常事,蒲津关丢了,大王日后也可重整兵马把它夺回,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大王切务意气用事。”
司马骏苦笑一声,道:“本王在陛下面前夸下海口,定保蒲津关不失,如果就此回京,本王又有何面目去见陛下?”
唐策道:“蒲津关失守,并非是大王之过,实是羊祜见死不救,大王又何须自责。”
一提起羊祜,司马骏的无名之火立刻是熊熊燃烧了起来,他咬牙切齿地道:“对,本王不能死,本王如果战死蒲津关,岂不让那奸贼羊祜暗中得意。来人,牵本王的坐骑来,本王要回京告御状,本王与羊祜,不死不休!”
唐策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如果司马骏固执地要战死在蒲津关,依军律,他们这些人都得给司马骏陪葬,现在司马骏给终于是想通了,不再自寻短见,唐策的等人的命也就算是保住了。
丢了蒲津关不要紧,只要能保住汝阴王司马骏的命,一切才有可能逢凶化吉。当下唐策令人将司马骏的坐骑给牵过来,亲自扶司马骏上了战马,本欲奔北门而走,司马骏瞪了他一眼,道:“往洛阳那边近?”
出北门的话自然得往北走,那就是去往太原的路,而南门则与前往洛阳的大路相通,唐策一心只想着突围逃跑,还真未注意到方向,被司马骏喝问一声,这才意识到了方向错误,赶紧拨转马头,向南门而去。
晋军的大队人马自然是要追随司马骏的,司马骏一走,整个守城的晋军也如鸟兽散了,打开了南门,逃之夭夭。
所幸蜀军只是攻打东门,其他各处并无蜀军阻击,司马骏一行走得十分顺畅,而蒲津关,则是落入到了蜀军的手中。
第853章陈寿过河
蒲津关这一仗打得确实是比较轻松,毕竟从东往西打,要比从西往东打容易的多,如果从西强渡黄河想要攻打蒲津关的话,那肯定要吃力的多。
拿下了蒲津关,意义非常的重大。蜀军控制了上党和河东,但如果没能拿下蒲津关,这些地方就等于是飞地,很难加以控制,但拿下蒲津关后,形势就陡然地发生了变化,整个的河东和上党就可以和关中连成一片,两个地方的资源便可以实现互通,对蜀军进军中原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随后,刘胤立刻派人渡河,与对岸的临晋关取得联系。
临晋关如今的守将是冯翊郡太守杨定,由于临晋关关系到整个关中的防御体系,所以杨定没有呆在郡治临晋城中,而是亲临黄河沿岸的临晋关,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看好关中的东北大门。
隔着黄河,杨定也可以感觉到对岸蒲津关似乎发生了战事,不过杨定已经是习已为常了,匈奴人这两年来没少进攻蒲津关,而且每一仗都打得很激烈,杨定对对岸的战况比较关注,更重要的原因是一旦匈奴人拿下蒲津关,势必将改变蜀晋双方目前稳定的对峙局面,提前掌握蒲津的情况,杨定就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这次对岸的喊杀声很快就平息了下来,杨定也略略地松了一口气,看来晋军又打退了匈奴人的一次进攻,这样的话,整个蒲坂津的形势便可以维持现有的状况,这种局面,对双方而言,都没有坏处。
杨定在岸边看了半天,觉得脖子有些发酸,他正准备回身去歇歇,忽听身边的一名兵士叫道:“杨太守,对岸过来一条船!”
杨定定睛一看,可不,一艘不大的船只此刻正乘风破浪,快速地向西岸划来。
单单是一艘船,杨定倒也没什么好担心,如果晋军真的要渡河攻击的话,一艘船那是远远不够的。但这几年来,双方在两岸对峙着,已经互不往来很久了,突然有一艘船过来,让杨定是心生疑惑。
晋军到底想干什么?
进攻?不可能!谈判?似乎也没那个必要!
杨定百思不得其解,不过他已经打消了回城的打算,静候在渡口上,他要亲眼看看对岸的这艘船意欲何为?
很快的,那艘船便已经向西岸渡口靠了过来,周围的蜀军习惯性地剑拨弩张,摆出一付防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