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自己当初选择当道立寨的话,现在也不致于落到如此尴尬的地步。

蜀军的人马络绎不绝,川流不息,连续两三天的时间,都在越过抱犊山向东而去,他们对山顶上的匈奴视而不见,理都不理睬。

这几天刘钦一直盯着蜀军,站在山顶上的好处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底下的所有状况都是一览无余,但是刘钦看得脖子发酸眼睛发困,也终究是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整天一付愁云惨淡的模样。

赵固当然也没有歇着,他思来想去,对刘钦道:“刘将军,如今再死守抱犊寨,已无任何的意义了,倒不如果断出击,如果能一举摧毁蜀军的粮草辎重,便可断了蜀人的后路,他们进入冀州,也是死路一条。”

刘钦摇摇头,道:“粮草辎重乃是军之命脉,刘胤又岂可无备?现在我们势单力孤,冲下山去,也只能是送死。”

赵固不以为然地笑了笑,道:“刘将军也太看重那个刘胤了,刘胤自以为我们守在山顶,不敢出战,故而肆意张狂的很,你且来看,蜀军的骑兵和步兵都已经过了抱犊山很久了,而后卫的粮草辎重营现在才抵达抱犊山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护卫辎重营的,并没有多少战斗人马,这次可是我们的天赐良机,只要一举能毁掉蜀军的粮草辎重,胜负还异未可知。”

刘钦有些担忧地道:“刘胤绝非是易与之辈,说不定早已在山下挖好坑,等你去跳了,只要我军一离开抱犊寨,优势便会荡然无存,赵将军固然勇气可嘉,但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啊。”

赵固一笑道:“固守抱犊寨,此时也是无用之功,倒不如拼死而战,说不定会有奇迹出现。这两日来我也暗地里观察,蜀军的人马,已经过去了十之八九,想必刘胤也是认为我们只会固守山顶,死活不出战,故而全然无备,此次可是我们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刘钦想了想,赵固所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与其傻傻地等在山顶之上,倒不如主动出击,只要一举拿下蜀军的粮草,何愁蜀军不灭?

最终,刘钦同意赵固带一万五千人马前去偷袭蜀军的辎重营,只留下几千人来守山。

赵固决定夜间再偷袭,毕竟大白天的行动,恐怕刚一离山,就会被蜀军给发现了,从而有所防备,所以匈奴军的行动就是要在夜色的掩护之下,悄悄地离山走羊肠小道,向蜀军发起出其不意的战斗。

是夜,月黑无光,繁星点点,赵固率领着一万五千名匈奴兵悄然地离开了抱犊寨,沿着上山下山的那条羊肠小道,一步步地向山下行去。

夜间走山间的羊肠小道,确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而匈奴军又不敢点着火把,只能是在这种黑灯瞎火的山路上,缓慢地前行,等他们到达山脚下的时候,已经是接近四更天了。

赵固眼望着不远处灯火通明的蜀军辎重营,瞧得是一清二楚,整个辎重营刚刚抵达的抱犊山下,只是简陋的扎了一个营寨,也没有我少的兵马驻守,赵固冷笑一声,立刻率军掩杀过去。

第891章同赴黄泉路

赵固率军离开之后,其实刘钦也很紧张,他一直在山顶上关注着山下的情况,只可惜乌漆抹黑的,什么也看不到。

越是看不到,就越让刘钦心慌,这一战关系到整个冀州的战局,不可谓不重要,刘钦在山上是坐卧不安,来回地踱着步,满脸的焦虑之色。

“将军,山下隐然听到有喊杀之声,应该是赵将军和蜀人交上手了。”副将一听到动静就立刻地禀报了刘钦。

刘钦立刻扑身来到了山边,向下张望,但远处除了几点星火之外,什么都看不到,隐约传来的喊杀声,也因为距离太远,根本就听不真切。

只听声音的话,应该是赵固和蜀军已经交上了手,但具体的战况如何,刘钦也摸不透,现在他所能做的,除了等待就还是等待。

过了大约半个多时辰,就听得抱犊寨前的山路上,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隐约可以看到人影晃动,副将欣喜地对刘钦道:“刘将军,定然是赵将军回来了,打得这么快,想必是凯旋而归。”

刘钦也不疑有他,哈哈一笑道:“打得漂亮!走,本将军要亲自去迎接他。”

说着,刘钦大步流星地朝着寨门走去,由于赵固带走了一大半的军队,抱犊寨里显得格外的空旷,不过由于没有防守的压力,留守的军队也都分散在各处,该休息的休息,该放哨的放哨,整个寨门口,也不过才站着十几个哨兵。

寨门口倒是燃着两个巨大的油灯,不过光线很难照到那条山路上,刘钦赶到寨门外,只能依稀地看到无数的人影朝这边移动过来,他冲着黑影哈哈一笑道:“赵将军,辛苦了!”

话音刚落,一条黑影就窜到了他的近前,这下刘钦看清了,来的是一个胖子,圆脸虬髯,身形魁梧,不过对方虽然看起来很胖,但身手却极是矫键,爬了这么长时间的山路,居然脸不红气不喘,手执一把钢刀,在灯火下明光闪闪的。

虽然来人极为地陌生,但刘钦一眼就看到了他身着的是蜀军的铠甲,不禁亡魂大冒,转身欲逃。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无当飞军的护军将军张乐,这次偷袭,张乐暗暗地憋着一口气,亲自带队杀到了山顶上,那知刚一到寨门口,就迎面撞到了刘钦。

刘钦本来是准备迎接赵固的,虽然身上配着刀,但根本就没拨出来,迎面撞上的这尊恶神,却是手执着明晃晃的钢刀,看着对方充满杀机的眼神,刘钦转身就逃,双方距离太过接近,如果刘钦此刻拨刀应战的话,根本就来不及,所以他第一时间选择的是逃跑而不是应战。

不过张乐又岂会给他逃跑的机会,嘿嘿地冷笑两声,道:“想跑?门都没有!”

别看张乐身子又胖又沉,但速度却快得惊人,疾步如飞地就追了上去,手起刀落,连头带肩地就将刘钦给砍为了两断。

事起仓促,惊得那几个匈奴兵是目瞪口呆,等他们反应过来,主将刘钦已经死了对方的刀下,而张乐身后的无当飞军将士,更是如出林的猛虎,凶猛地扑了上来,手起刀落,将那些还在愣神的匈奴哨兵给砍翻在地。

“有敌袭——”匈奴兵叽里哇啦地叫了起来,整个抱犊寨如炸了锅一般,但刘钦一死,匈奴军就成了一只只无头的苍蝇,乱扑乱撞,秩序大乱。

匈奴副将虽然有心组织抵抗,但这种混乱的局面又岂是他可以掌控的,失去刘钦匈奴军就如同失了主心骨,再想组织有效的阵形已经是罔然了。

蜀军的攻击太过于突然了,匈奴兵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由于赵固带走了大部分的兵力,山寨之中留守的兵力分散在各处,一时半会儿根本就无法聚集起来。

而无当飞军目标明确,攻击犀利,完全按照事先的布署发动着进攻,将抱犊寨内的匈奴军分割包围再围而歼之。

如果论单兵的作战能力,匈奴人自然并不怵于无当飞军,但无当飞军不但单兵作战能力出色,而且整体的作战意识远远地优于匈奴人,在匈奴人主将已死成为一盘散沙的情况下,匈奴军的溃败自然无可挽回,短短的几刻时间之内,无当飞军已经完全地控制了整个的抱犊寨。

山底下的赵固仍然在坚持着,尽管在蜀军的围攻之下,他所率领的军队伤亡累累,损失惨重,但赵固还是咬紧牙关坚持着,盼望着刘钦可以率兵来救援。

抱犊山下的地形本来就狭小,除了东西两面的通道之外,别无其他的路径可走,现在虎步军从东往西攻,永安军从西往东攻,完全地将赵固的人马固在其中,赵固想要突围,就必须要杀败眼前的这两路蜀军,但明显占据着兵力优势的蜀军根本就不可能让他如愿,血战到底,赵固也是无计可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固的希望也渐渐地变成了绝望,他有些怨恨地朝着抱犊寨望去,按理说山下如此大的动静,刘钦不可能听不到,如果刘钦真的见死不救的话,赵固是绝然没有希望突围出去的。

匈奴兵一个接一个地倒了下去,赵固身边的士兵已经是廖廖无几了,赵固身上也是多处负伤,铠甲和征袍都被鲜血所浸染了,但他依然看不到任何的出路,眼前的蜀兵举着火把,密密麻麻,如同是浩瀚的星空,繁星点点,数之不尽。

失血过多的赵固有些眩晕,他以刀驻地,才勉强地站稳了身子,此刻蜀军已经将他团团地围了起来,一位蜀军的校尉在喝令他投降。

赵固凄然一笑,投降虽然可以免死,但他却不愿自己的下半生做一个失去自由的奴隶,赵固提起刀来,快速地抹向了他的脖子,热而咸腥的血喷了出来,顺着刀背流淌下去,赵固仰天倒了下去,最后没有闭上的双眼还直愣愣地盯着抱犊寨的方向。

也许他临死还在愤恨刘钦没有来救他,可他不知道,刘钦已经在黄泉路上比他先行一步了……

第892章对匈奴的最后一战

“文宣,你又缘何断定刘钦赵固会派兵出击,如果他们死活不战的话,那你的这番布置岂不就要落空了?”报捷的消息不断传来,傅佥不禁是饶有兴致地问刘胤道。

此番刘胤的调虎离山之计十分地成功,他故意地摆出一付放弃进攻抱犊寨的模样,率军向东而去,为了把这出戏演得逼真,刘胤真的派出了几个军向东转移,在抱犊山上,可以看得真真切切,倒也没有半点做假的成份。

可惜刘钦和赵固看不到的蜀军除了大队人马向东而去之外,虎步军、永安军和无当飞军则是留了下来,隐藏在了井陉口其他的山峰背后,从抱犊寨的方向上看,是无论如何也发现不了的。

刘胤呵呵一笑道:“匈奴人守抱犊山,目的就只有一个,阻止我军向冀州方向前进,如果我们放弃围攻抱犊寨转而投东的话,刘钦和赵固肯定是坐不住的,如果无法完成阻止我军的任务,他们也是无法向刘渊交差的。向我军发起追击他们是不敢的,但袭击辎重营这样的目标,他们还是有胆的,所以我才故意地将辎重营入在了他们的眼皮底下,这样的的诱惑估计他们都无法拒绝。”

傅佥也是一笑道:“文宣,你不光把匈奴人瞒过了,连我们也被你瞒了,直到现在,我们才知道你这是要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早两天还以为你真的要放弃打抱犊寨而去打真定。”

刘胤道:“如果刘钦和赵固真要一直做缩头乌龟的话,那也只能是先打真定了,反正无后方作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张乐和傅著各提了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前来报捷,此役蜀军大获全胜,共歼灭匈奴军两万余人,一举拿下了抱犊寨。

与此同时,在黄崇和牵弘的率领下,由虎骑军、阳安军、陇西军组成的前进兵团,已经抵达了真定城下。

由于刘渊将防御重心安排在了苇泽关——井陉口一线,而此刻刘渊正率主力在安平、河间一带作战,真定无兵守御,几乎跟空城没有什么区别,蜀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真定,继而控制了整个的常山郡。

在刘胤率军突破井陉口防线之后,羊祜也率军从乐平出晋,一举拿下了赵国,与刘胤南北呼应,对冀州诸郡形成了夹击之势。

在刘胤和羊祜到达冀州之前,匈奴人在冀州还是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的。

经过这几年的不断较量,晋蜀匈三方势力也相对地平衡下来,各自控制了一些地盘,尽管三方所各控制的地盘大多比较支离破碎,相互分割,但总体的局势还是比较平稳的,因为三方之间谁也奈何不了谁,文鸯、罗宪和刘宣各自为战,维持着一个僵局。

而僵局代表的也是一种平衡。

不过当刘渊率十几万大军进入冀州之后,这种平衡很快地就被打破了,刘渊和刘宣合兵一处之后,匈奴人拥兵超过了二十万,在兵力上,远远地超过了文鸯和罗宪的兵力之和,刘渊自然不会放过一统冀州的机会,在安平、河间、巨鹿等多条战线上,对蜀晋两军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

这个时候,文鸯依然拒绝和蜀军进行联合作战,他宁可放弃安平、广平郡的诸多县城,向南撤退,也不愿配合蜀军在安平打匈奴人的反击。

晋军的撤退让罗宪的处境更为地艰难,不过罗宪还是坚持在安平、河间一带与匈奴人进行周旋,依靠蜀军骑兵快速灵活的作战特点,大迂回大纵深地进行穿插作战,有力地阻击了匈奴人的进攻。

冀中辽阔的平原确实也给蜀军骑兵提供了表现的舞台,蜀军骑兵的特点被发挥的淋漓尽致,罗宪不以一城一地的得失为计较,不断在迂回作战中寻找着机会,尽力地歼灭匈奴人的有生力量。

如果遭遇到匈奴人的大部队,蜀军骑兵就会绕道而走,不与之发生正面的冲突,如果遭遇的是匈奴人的小股部队,蜀军则会毫不客气的一口吃掉。

在不断的蚕食之中,匈奴人也是损失惨重,气得刘渊是牙根直咬,偏偏蜀军的力量并不强大,但却可以无时不刻地给他们制造麻烦,让匈奴人疲于奔命却又无计可施。

论速度,匈奴人是追不上装备着最好的马鞍马镫的蜀军的,论机动作战能力,匈奴人也是相差甚至远,几场战斗打下来,匈奴人根本就跟不上蜀军的节奏,如果不是匈奴人以多为胜,整个战局如何还真的很难预料。

就在此时,刘胤和羊祜的大军分别占领了常山郡和赵国,整个冀州的局势陡然间又一次天翻地覆了。

刘渊也只是比晋蜀两军早个一月半月入的冀州,在冀州其实他也没有风光多久——实则他也没有什么风光之处,除了逼退文鸯之外,对战罗宪一直是焦头烂额——而刘胤和羊祜的到来,冀州的战局又将变得扑朔迷离。

羊祜继续地向东南进军,连续地攻占了襄国、易阳、武安、邯郸等广安郡的诸多县城,在邺城与文鸯会师。

羊祜本来就是河北都督,做为冀州刺史的文鸯是他直接隶属的部下,羊祜在并州作战,无瑕顾及冀州,所以这三年来冀州的军政大权一直由文鸯来把持,不过此次会师之后,文鸯自然地把权力向羊祜进行移交,并接受羊祜的指挥。

晋军会师之后,力量增加了不少,总计兵力超过了十二万人,兵势强盛,在冀州的西南面形成了一道重兵地带,对处于冀州中部的刘渊而言,压力自然是无限大。

而刘渊更清楚,对他威胁最大的敌人,并不在邺城,而是已经占据了常山的刘胤,尽管刘胤暂时无法和罗宪的右军团进行会师,但刘胤在北罗宪在南,再加上西南方向的羊祜军,已经形成了对匈奴的三面合围之势。

对匈奴的最后一战,也即将要拉开序幕。

第893章决战前夕

尽管未能和主力部队实现会师,罗宪还是派出使者到真定来和刘胤取得了联系,冀州的战局已经是渐趋明朗,如何进行下一步的作战,罗宪还是要听从刘胤的统一指挥,同时罗宪也将这几年在冀州作战的情况向刘胤做了汇报。

“想不到罗令则这几年在冀州打得这么辛苦,既要和匈奴人正面对抗,还要防晋人在背后捅刀子,确实是不容易啊!”傅佥不禁是深有感慨地道。

刘胤也轻叹一声道:“文鸯不比羊祜,羊祜看重的是大局,文鸯计较的是个人得失。不过这也与他们的身份地位相关,羊祜在晋国的地位尊崇,就连司马炎也要给他几分薄面,文鸯作为曾经的叛将,这次能得到重用,已经是意外之事了,自然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司马炎说一,文鸯绝不敢说二,冀州的局势,其实就是司马炎的意志在左右着。”

傅佥沉默了片刻,道:“匈奴败亡在即,接下来文宣你又有何打算?”

刘胤道:“汉晋之战,势不可免,羊祜的权力再大,终究也是一个臣子,真正决定天下命运的人,只能是司马炎。”

傅佥叹息一声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打仗我们是不怕的,反正已经打了这么多年,也不在乎多打几仗的。只是这天下的百姓,刚刚饱受胡人的蹂躏,好不容易从战乱之中解脱出来,却不得不再堕阿鼻,令人叹惋。”

“天下兴亡事,最苦不过百姓,就连曹操都曾感叹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每一场战争背后,都是无数百姓的累累白骨,一将功成万骨枯啊!如果讨灭匈奴五胡之后,可以让百姓休养生息,不再饱受战乱之苦,又该是何等的幸事。”刘胤感慨地道。

傅佥苦笑道:“文宣你忧国忧民,但人家司马炎却未必做如此之想,只怕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刘胤道:“该来的总会来的,逃避也不是个办法,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如何来消灭匈奴人的残余力量。罗令则派人来的正当其时,也让我们对冀州的总体形势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右军团这三年在冀州的作战相当地艰苦,两面受敌,不过到现在仍能保持着满编的人数也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了。”

右军团当初分兵之时,是五万的编制,打了三年仗,仍旧保持着五万人,可见右军团的消耗和补充基本上是持平的,现在左军团扩编了两万人,中军团也有一万人马的新增,右军团与之相比,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不过相对于左军团和右军团所面临的形势,右军团打得确实是比较苦,能维持现状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现在蜀军总兵力约十六万人,若是加上晋军的十二万人,在兵力的规模上是要超越匈奴人的二十万人马的,这无疑让刘胤的信心大增,对彻底地消灭刘渊抱有必胜的决心。

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晋军配不配合的问题了,如果现在冀州还是文鸯在主事,那毫无疑问会拖后腿,不过羊祜到达冀州之后,他的职位是在文鸯之上的,如果由羊祜统一指挥的话,刘胤相信以羊祜识大局顾大体的一贯作风,还是会以对付匈奴人为主的。

但双方一直以来都是采用默契的方式,彼此之间心照不宣而已,如果蜀军有所行动的话,相信羊祜也会有所配合的,正如壶关之战时,晋军和匈奴军战局陷入胶着,还是刘胤果断出兵,才算是解了羊祜的围,逼着刘渊退出了上党。

还有晋阳之战时,晋军遭到匈奴人的半渡而击,刘胤没有袖手旁观,又一次地主动出击,大破呼延翼,迫使刘渊最终放弃了晋阳。

不管从那个方面上来讲,并州之战都称得上是晋蜀军协同作战的典范,正是由于刘胤和羊祜的默契配合。如果文鸯在冀州也能效仿羊祜的话,或许冀州的局势要比现在乐观的多,就连刘渊能不能在冀州立足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到现在,刘胤也有理由相信此次在冀州作战,羊祜也一定会全力地给予支持,最起码,在彻底地消灭匈奴人之前,羊祜不会有别的念头。

不过此前双方的合作也一直是建立在默契的基础上的,实则每次战役,双方都没须事先进行过任何的协商,更没有达成某种约定,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在双方心领神会之下完成的。

很显然,这一次也不会有什么例外。

现在蜀军的兵力占优,毫无疑问,此次担任主攻的将会是蜀军,而晋军只需要协同作战就好,尽管双方事先不会有任何的书面交流,但刘胤还是对羊祜的为人有所了解的。

蜀军立刻行动了起来,为了这场最后的战役,蜀军将士其实都是蛮拼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备战,为这些最后一役而进行着准备,根据刘胤的命令,各军各营的人马,都必须要在五月十五日之前到达指定的位置,等待刘胤下达第二道军今。

┄┄┄┄┄┄┄┄┄┄┄┄┄┄┄┄┄┄┈┈┈┈┈┈┈┈┈┈┈┈┈

羊祜在邺城,也得到了蜀军即将要展开行动的消息。

这个消息自然不是刘胤所透露出来的,而是由晋军之中的斥侯兵打深到的,尽管晋军和蜀军之间并没有互通消息的那种关系,但为了整个儿的冀州大局,羊祜还是派出了大量的斥侯,在蜀军大营的左右进行刺探军情,基本上可以保证晋军消息灵通。

对匈奴展开最后一战,羊祜是很清楚的,这是必然的,最主要存在一个主恃的问题,是选择跟随蜀军进行作战,还是主动地发起进攻,羊祜选择了后者。

毕竟从目前兵力的对比上看,还是蜀军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羊祜自然不会主动地去拼命,主攻的任务还是交待给刘胤更为妥当一些。

晋军所需要做的,就是配合蜀军行动,对匈奴人进行最后的打击,羊祜对此次的冀州之战,也是充满着期待的。

第894章决战前夕(续)

文鸯对羊祜的决定似乎有些异议,不过几次他都是欲言又止,毕竟羊祜是三军的主帅,就连文鸯也是他的部下,自然地需要听命于他。

但在文鸯的内心之中,却不敢与之苟同,因为文鸯是领教过司马炎的态度,尤其是到了这种比较重要的关键时刻,司马炎的意志将会起到十分的重视。

最要紧的是,羊祜也只是一个统兵之将,官做的再大,能大得过皇帝吗?文鸯知道司马炎的态度十分地明确,那就是不希望在平定胡人叛乱的同时,让蜀人趁势坐大。在司马炎的眼中,蜀国的危害是要远远大于匈奴的,只不过现在匈奴气势极盛,晋国有些疲于应付,所以司马炎也就暂时的将和蜀国的仇怨放到了一边。

但放到一边并不等于说司马炎就真的给忘记了,司马炎刻意地派人前来冀敲打文鸯,就是要告诉他对蜀人要防患于未然,绝不能容许其坐大,以免将来成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