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的三国-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的兵谏行动,背后更是有钟会的出谋划策,也就是说钟会从头至尾参与过此次行动,姜维没有理由认为钟会会半途反水,倒向刘胤那一边。
可现在钟会左右推诿,拒不出兵,如何不令姜维震怒,如果有可能,姜维此刻恨不得将钟会捉起来,直接砍掉他的脑袋。但只不过只是姜维的臆想罢了,他现在自顾不瑕,恐怕连钟会的面也见不着,更别说处置钟会了。
“大将军,现在该怎么办?”路宁一脸焦急地问道。
援兵等不到,刘胤那边的禁军反扑之势又十分地凶悍,姜维再想维持先前的那个格局已经很困难了,可现在姜维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不成功则成仁,也只有拼死一战,才有可能有转机。
此次的行动,用姜维自己的话来说,是兵谏,但如果用刘禅和刘胤的话来说,那就是叛乱了,如果姜维现在撤退,只能是被人家扣上一顶叛国谋逆的帽子,这辈子恐怕都无法再翻身了。
想要为自己正名,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趁着这个机会,解决掉刘胤的抵抗,在皇帝面前实施兵谏,一来刘恂可以顺利地上位,二来可以籍此向全天下的人证明,我姜维对皇位绝无二心,对季汉朝廷是忠心耿耿的,绝无二志。
但眼下这个局面,并不是姜维表忠心的地方,就算他说了,也不会有人来相信他,姜维此刻必须要咬牙坚持下去,没有任何选择了。
激战仍旧在继续地进行着,以少打多的死士军团虽然身处不利的局面,但个个依旧在奋勇作战,丝毫没有退缩,就算是倒下,也绝不会向刘胤摇尾乞怜。
投降,这个字眼,根本就不会出现在死士的脑海之中,他们平时被灌输进去的理论,就是对主人的忠诚,舍此之外,再无其他。这种忠诚,便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那种效忠,而是他们随时随地可以为主人奉献出生命,无怨无悔。
所以在激战之时,死士军团虽然死伤惨重,但他们只有战死者,没有一个投降者,而且伤亡的人数巨大,却也没有令他们产生任何的畏惧,仍然是一往无前地死战到底。
傅著的及时赶到,让刘胤微微地松了一口气,现在禁军已经重新地控制住局面了,刘胤也就无须再去跟姜信拼命了,只要守住目前的胜势,最终失败的只能是那些看起来凶悍无比的姜维死守,现在刘胤反倒不急了,他在等待,看看谁才是真正笑到最后的人。
现在姜维身边没有现身的,只剩下了钟会一个人,按照事先所侦察到的,钟会在此次行动之中表现的十分积极,他频繁地调动军队,积极地和曹氏宗族那边进行联系,象他这样的人,活跃到了最后,肯定是出手的,毫无疑问。
现在刘胤唯一不确定的就是,钟会何时会出场,将会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出场,所以刘胤必须抢在钟会进攻之前,拿下姜维来,这样自己才有希望立于不败之地。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现在钟会没有急于动手,就是在等待时机,想做一只黄雀,就必须要小心翼翼才是,等到合适的时机来临,再给他们一个致命而果敢的打击。
钟会的目光,就一直也没有离开过开阳门的战场,他不敢有任何的分心,因为他清楚,机会稍纵即逝,如果错过了,绝对不会有重来的机会。
现在姜维的人马被刘胤压制的厉害,虎卫军的战斗力远远要比想象之中更为强悍,人数上居于劣势的死士军团,根本就无力抵抗虎卫军的疯狂反扑,不断地有死士倒下,形势对于姜维这边,一点也不乐观。
这就是钟会等待已久的计划,看到时机成熟,钟会立刻是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出击!”
埋伏在周围的钟会和曹氏宗族的军队接到军令之后,没有丝毫的迟疑,全部立刻发起了冲击,从四面八方向着开阳门内涌了过去,声势之浩大,规模空前。
战场形势顿时又逆转了过来,钟会的大军虽然没有死士军团的那般强悍,但贵在人多,此刻发动全面袭击,很快就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第1147章意图复辟
钟会为了这次的行动,还是下了很大气力的,他暗中让句安和王买调动驻守在广成关的军队,这一点是知会过姜维的,也得到了姜维的同意,当然钟会也不可能把他手下的七八万人全部给调集过来,毕竟大军调动,再怎么也不可能不留下痕迹,一旦让刘胤及朝廷这边察觉,反倒会引起刘胤的警觉,让钟会的计划全部落空。
因为钟会很清楚,如果单纯的对比军力,他和姜维的军队加起来,都未必能是刘胤军队的对手,想要成大事,钟会就必须要谨慎行事。
调动军队进入洛阳,只能是在暗中进行,钟会抽调手下最精锐的部队,乔装改扮,根本不敢在白天行动,只能选择在夜里,分批秘密前往洛阳。这样一来,调入洛阳的军队数量肯定不会太多。
当然,控制人数一方面是为了防备刘胤,另一方面是为了应付姜维,派出的人过多的话,肯定会引起姜维的警觉,让姜维疑心钟会另有所图。所以钟会调动人马的数量,只能是按照和姜维事先约定的数量进行。
可这么一点人马根本就不足以办大事,钟会想要成就大事,就必须要调动更多的力量才行,驻守在大成关的军队虽然不少,但想要绕开姜维,神不知鬼不觉地调入洛阳,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
还好钟会早有准备,事先派夏侯咸和王买、钟邕联系了曹氏宗族和前晋势力。那些刚刚归降的前晋残余势力基本上指望不上了,不过曹氏宗族那边却是非常的给力,他们对钟会提出的复辟曹魏相当地感兴趣,表示愿意倾尽全力来支持钟会的行动。
虽然曹氏宗族在司马氏的刻意打压之下,已经远没有曹操曹丕时代那般的风光了,但船烂还有三千钉,曹氏宗族树大根深,势力庞大,在洛阳政坛依然还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夏侯咸第一次拜访夏侯修之后,又和夏侯修见过几面,还秘密地会见了曹氏宗族有另外几个族长曹维、曹浩、夏侯秋。曹维是曹操的弟弟曹德之孙,曹浩是曹操的叔父曹鼎的曾孙,而夏侯秋则是夏侯惇的侄孙,他们三人和夏侯修虽然都不是皇室直系血脉,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有机会逃得过司马氏的屡次打击,目前在洛阳的曹氏宗族势力,便是以这四家为主。
有夏侯修的穿针引线,其他三家宗族对兴复曹魏同样有着浓厚的兴趣,都决定一致参与到复辟行动之中,四家的家兵门客加起来,竟然也有上万之众。得悉此事的钟会不禁是欣喜万分,连道:“大事成矣!”
此次开阳门兵变,曹氏宗族的家兵全部参与到了行动之中并接受了钟会的号令,由于他们全都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对洛阳的情况了如指掌,在行动之前,早已做了妥善的隐藏,等到钟会一声令下,曹家兵便随同钟会的军队一齐杀了出来。
姜维竭力死战,本来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之时,没想到这个时候钟会的人马突然杀了出来,不禁让姜维是精神一震,虽然钟会来得有些晚了,但不管这么说,他还是来了,他的到来,足以彻底地扭转战局了。
“士季,你来的正好!”姜维冲着刚刚赶来的钟会大声地道,尽管姜维对钟会有所不满,但此时此刻,姜维还不得不倚仗于他,自然对钟会是笑脸相迎。至于心中的不满,姜维也只能是暂时的压了下来,将来秋后算帐,也未为晚矣。
钟会骑在马上,指挥着前军万马,神情倨傲,虽然姜维就在眼前,但他丝毫没有下马见礼的打算,就连欠身作礼都不曾,挽着缰绳,高扬下巴,斜睨了姜维一眼,道:“末将来迟了,还请大将军恕罪。”
虽然是口称恕罪,但钟会的神情态度,可没有半点请罪的意思,高高扬起的头颅,一股桀骜不驯之气扑面而来,眼神之中全是轻蔑与不屑。
姜维的脸色顿时地冷了下去,他一辈子阅人无数,钟会这付小人得志的模样,又如何能瞒得过他,更何况姜维也确实注意到了,钟会这次带来的人马数量,与先前约定的三四千可是严重的不符,至少也多了三四倍,这家伙阳奉阴违,显然是另有算计。
“钟会,你好大胆,竟然敢抗命行事,该当何罪?”姜维脸色一沉,大声地训斥道。
钟会此刻已经不再将姜维放在眼里了,轻蔑地扫了他一眼,呵呵一笑道:“大将军,事到如今,你还是这么大的威风,只是可惜的很,今天的洛阳城,已经不再是你的天下了。”
姜维脸色铁青,目如寒电,逼视着钟会,沉声道:“我姜维纵横一生,终究还是小看了你,狼子野心!钟会,你真以为就凭你的这些乌合之众,也能成就大事吗?”
钟会哈哈大笑,道:“这个就不劳大将军来费心了,某是魏兴王,这大魏的旗帜一竖,天下自然是拥者甚众。当然,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大将军你啊,没有你当日容留,我钟会又岂能有这东山再起的一天,这份恩情,我钟会当然不会忘记,将来的金銮殿上,有必然有大将军你的一席之地。”
钟会向后一招手,一杆褚黄色大旗便是迎风竖起,大旗之上,赫然是一个大大的篆体魏字。曹魏的国旗已经消亡了好多年,此刻突然地再现洛阳城,立刻引起了很大轰动,尤其是曹氏宗族的那一帮人,一看到曹魏的旗帜,顿时跟打了鸡血似的,群情激昂,热血澎湃,感动地是热泪盈眶,就差跪倒在大旗之下顶礼膜拜了。
整个钟会大军的情绪因为一杆大旗的出现,瞬间就被调动起来,斗志昂扬,激情爆棚,许多人高声呼喊着“兴复大魏”的口号,万千把刀枪齐挥,在阳光之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呐喊之声,更是响彻云霄,气势如虹。
第1148章姜维殒落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这一点是知会过姜维的,也得到了姜维的同意,当然钟会也不可能把他手下的七八万人全部给调集过来,毕竟大军调动,再怎么也不可能不留下痕迹,一旦让刘胤及朝廷这边察觉,反倒会引起刘胤的警觉,让钟会的计划全部落空。
因为钟会很清楚,如果单纯的对比军力,他和姜维的军队加起来,都未必能是刘胤军队的对手,想要成大事,钟会就必须要谨慎行事。
调动军队进入洛阳,只能是在暗中进行,钟会抽调手下最精锐的部队,乔装改扮,根本不敢在白天行动,只能选择在夜里,分批秘密前往洛阳。这样一来,调入洛阳的军队数量肯定不会太多。
当然,控制人数一方面是为了防备刘胤,另一方面是为了应付姜维,派出的人过多的话,肯定会引起姜维的警觉,让姜维疑心钟会另有所图。所以钟会调动人马的数量,只能是按照和姜维事先约定的数量进行。
可这么一点人马根本就不足以办大事,钟会想要成就大事,就必须要调动更多的力量才行,驻守在大成关的军队虽然不少,但想要绕开姜维,神不知鬼不觉地调入洛阳,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
还好钟会早有准备,事先派夏侯咸和王买、钟邕联系了曹氏宗族和前晋势力。那些刚刚归降的前晋残余势力基本上指望不上了,不过曹氏宗族那边却是非常的给力,他们对钟会提出的复辟曹魏相当地感兴趣,表示愿意倾尽全力来支持钟会的行动。
虽然曹氏宗族在司马氏的刻意打压之下,已经远没有曹操曹丕时代那般的风光了,但船烂还有三千钉,曹氏宗族树大根深,势力庞大,在洛阳政坛依然还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夏侯咸第一次拜访夏侯修之后,又和夏侯修见过几面,还秘密地会见了曹氏宗族有另外几个族长曹维、曹浩、夏侯秋。曹维是曹操的弟弟曹德之孙,曹浩是曹操的叔父曹鼎的曾孙,而夏侯秋则是夏侯惇的侄孙,他们三人和夏侯修虽然都不是皇室直系血脉,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有机会逃得过司马氏的屡次打击,目前在洛阳的曹氏宗族势力,便是以这四家为主。
有夏侯修的穿针引线,其他三家宗族对兴复曹魏同样有着浓厚的兴趣,都决定一致参与到复辟行动之中,四家的家兵门客加起来,竟然也有上万之众。得悉此事的钟会不禁是欣喜万分,连道:“大事成矣!”
此次开阳门兵变,曹氏宗族的家兵全部参与到了行动之中并接受了钟会的号令,由于他们全都是土生土长的洛阳人,对洛阳的情况了如指掌,在行动之前,早已做了妥善的隐藏,等到钟会一声令下,曹家兵便随同钟会的军队一齐杀了出来。
姜维竭力死战,本来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之时,没想到这个时候钟会的人马突然杀了出来,不禁让姜维是精神一震,虽然钟会来得有些晚了,但不管这么说,他还是来了,他的到来,足以彻底地扭转战局了。
“士季,你来的正好!”姜维冲着刚刚赶来的钟会大声地道,尽管姜维对钟会有所不满,但此时此刻,姜维还不得不倚仗于他,自然对钟会是笑脸相迎。
钟会骑在马上,指挥着前军万马,神情倨傲,虽然姜维就在眼前,但他丝毫没有下马见礼的打算,就连欠身作礼都不曾,挽着缰绳,高扬下巴,斜睨了姜维一眼,道:“末将来迟了,还请大将军恕罪。”
虽然是口称恕罪,但钟会的神情态度,可没有半点请罪的意思,高高扬起的头颅,一股桀骜不驯之气扑面而来,眼神之中全是轻蔑与不屑。
姜维的脸色顿时地冷了下去,他一辈子阅人无数,钟会这付小人得志的模样,又如何能瞒得过他,更何况姜维也确实注意到了,钟会这次带来的人马数量,与先前约定的三四千可是严重的不符,至少也多了三四倍,这家伙阳奉阴违,显然是另有算计。
“钟会,你好大胆,竟然敢抗命行事,该当何罪?”姜维训斥道。
钟会此刻已经不再将姜维放在眼里了,呵呵一笑道:“大将军,事到如今,你还是这么大的威风,只是可惜的很,今天的洛阳城,已经不再是你的天下了。”
姜维脸色铁青,目如寒电,逼视着钟会,沉声道:“我姜维纵横一生,终究还是小看了你,狼子野心!钟会,你真以为就凭你的这些乌合之众,也能成就大事吗?”
钟会哈哈大笑,道:“这个就不劳大将军来费心了,某是魏兴王,这大魏的旗帜一竖,天下自然是拥者甚众。当然,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大将军你啊,没有你当日容留,我钟会又岂能有这东山再起的一天,这份恩情,我钟会当然不会忘记,将来的金銮殿上,有必然有大将军你的一席之地。”
钟会向后一招手,一杆褚黄色大旗便是迎风竖起,大旗之上,赫然是一个大大的篆体魏字。曹魏的国旗已经消亡了好多年,此刻突然地再现洛阳城,立刻引起了很大轰动,尤其是曹氏宗族的那一帮人,一看到曹魏的旗帜,顿时跟打了鸡血似的,群情激昂,热血澎湃,感动地是热泪盈眶,就差跪倒在大旗之下顶礼膜拜了。
整个钟会大军的情绪因为一杆大旗的出现,瞬间就被调动起来,斗志昂扬,激情爆棚,许多人高声呼喊着“兴复大魏”的口号,万千把刀枪齐挥,在阳光之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呐喊之声,更是响彻云霄,气势如虹。
第1149章谁是黄雀
姜维的突然自尽,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始料未及的,就连钟会也是一心准备擒下姜维的,没想到姜维竟然是如此地果决,没有给他留下任何的机会,毅然决然地横剑自刎,让钟会不禁一脸的懊恼。
其实刘胤所处的距离离姜维并不是太远,看到姜维在魏兵之中左冲右突,大杀四方的时候,刘胤还在感慨姜维老当益壮,神勇不减当年,但没有想到转眼的工夫,战场之上已经是风云突变,姜维横剑自刎,血溅五步。
刘胤心底突地一沉,对于姜维之死,刘胤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他是这次叛逆事件的元凶,他是马家不共戴天的仇人,但是在最后的关头,他却为了保护圣驾而壮烈殉国。
带着为数不多的部下,毅然地冲向千军万马的敌阵,那种舍我其谁的气概,依稀可见当年虎胆姜维的英发雄姿。
而那毅然而决绝的一剑,又是需要何等的勇气。
在这一世,让刘胤敬重的人并不多,姜维便是屈指可数的几位之一。尽管因为历史的原因,姜维没有成为他志同道合的伙伴,反而站到了他的对立面,但这似乎一点也不影响他在刘胤心目中的地位。
如果有可能,刘胤一定会拼尽全力,救下姜维的,但姜维冲出去的时候是那样的威猛,自刎身亡之时又是那样的决绝,一切发生的太突然了,刘胤也是鞭长莫及,救之不及,唯有长叹唏嘘。
钟会满脸的懊恼之色,活着的姜维本来是他一颗重要的棋子,只要能挟持住姜维,整个洛阳以南的汉军必然会乖乖就范,现在的情况则是恰恰相反,姜维一死,洛阳以南的汉军必然会满怀仇恨,疯狂报复,这样一来,钟会就算控制了洛阳,接下来要面对汉军的反扑,必然也是一件头疼的事。
还有一个更关键的事,那就是刘胤,如果刘胤也象姜维一样身死的话,整个洛阳以北的汉军的疯狂报复,必将会成为钟会的噩梦。就算能擒得住皇帝刘禅,也未必能比得上姜维和刘胤,这两个关键人物已经失手了一个,另外一个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失手了。
想到这儿,钟会不禁是头痛不已,刘胤可是一个大活人,何况他的手下还有人数众多的虎卫军,想要擒获他,绝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真的把他给逼急了,也步了姜维的后尘,钟会可不知道接下来的这个烂摊子,怎么去收拾了。
“大司马,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的局势你也看到了,再打下去也不过是徒增伤亡而已,大司马如果肯降的话,某将来必以王位相封,保你一世荣华富贵,象姜大将军这般白白地枉送了性命,多是不值。”钟会遥遥地向刘胤喊话劝降,现在钟会真心指望刘胤惜命如金,只要他不死,一切便可能会有所转机。
刘胤冷冷一笑,道:“反复无常的卑劣小人,就你的这人品,最多也就能忽悠一下三岁的小孩罢了,汉贼势不两立,今日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放马过来吧,我倒要看看你还有什么能耐。”
钟会不禁是叫苦不迭,敢情刘胤根本就不理他的茬,现在的情形表面上钟会占据着优势,但一想想洛阳城南城北的汉军几十万人马,钟会顿时便头大了,姜维已死,如果再拿不下刘胤,纵然擒下蜀国皇帝,那也是于事无补。
钟会只好是苦口婆心地劝道:“大司马,你这又是何苦,鱼死网破,拼个两败俱伤,这样的结果对谁也不好,不如我们心平静气地谈一谈,有什么条件你只管开口便是。”
“鱼死网破?”刘胤冷笑道,“钟会,你也太瞧得起你自己了,这凭你这点乌合之众,也想要掀起点风浪来?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现在给你个机会,放下武器,缴械投降,或许能给你留个全尸,否则的话,你会比大将军死的惨上十倍。”
钟会脸色一沉,刚才自己好言相劝,刘胤还真以为自己怕了他不成?居然还出言恐吓于他,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钟会沉声道:“大司马,钟某言尽于此,何去何从,你自惦量着办吧。不过我还是要奉劝你一句,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是,识时务者方为俊杰,生死系于一线,你莫要自误。”
说这话的时候,钟会完全是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俯瞰众生,高傲,霸气,目空一切,仿佛他能饶恕刘胤的性命是他的施舍一般,刘胤不禁是摇头苦笑,这天下还真有象钟会这样的逗逼,狂妄自大,连自己有几斤几两都不曾掂清楚,图谋造反,只看到了当皇帝的风光,却不知道造反者悲惨的下场。
刘胤道:“谁胜谁败,还言之过早,钟会,你且抬头瞧瞧四周,看看你还有几分底气?”
钟会不禁为之一怔,刘胤要他看看四周,什么意思,现在整个开阳门周围都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下了,刘胤这些人完全是插翅难飞,刘胤这话完全是危言耸听。
不过钟会的目光还是下意识地朝着四周打量了一下,这一瞧不打紧,钟会的冷汗刷地就流了下来。
开阳门的城墙之上,开阳门内大街两侧的房舍顶上,不知何时,竟然密密麻麻地站满了黑衣劲装的人,他们手中的所持的武器,钟会也并不陌生,正是蜀军常用的元戎弩,钟会此前与蜀军多有交战,吃过不少次元戎弩的亏,一看到此物,心中不禁是为之一凛。
更糟糕的是,他方才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前面,根本就没有提防有人竟然会出现在了他的后侧,而且从数量上来看,并不在少数,隐隐然已经是对他的人马形成了包围之势。
钟会是冷汗之流,他现在才明白过来,刘胤说话底气十足,岂情是早已设下了埋伏,他自以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可现在风云突变,钟会都搞不清谁是黄雀了。
第1150章十年恩怨一朝雪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