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的三国-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当飞军和虎步军更是步战之中的精锐之师,善打硬仗,比这再困难的仗也打过,面对吴军的进攻,自然是毫无畏惧之色,各司其职,各在其位,不慌不忙,沉重应战。
双方的战斗,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胶着,吴军虽然兵力上占据着优势,但攻城作战,例来不是以人多就可以为胜的,城池的紧固程度,城防完善程度才是,才是决定攻城战成败的关键。吴军依靠人海战术,发动蚁附攻势,从表面上来看,气势汹汹,排山倒海,但汉军却可以依靠坚固的防守来抵御住吴军的进攻,双方激战多时,吴军始终难越雷池半步。
城上箭矢如雨,木石如林,吴军的伤亡代价相当地大,孙楷有些焦急地道:“强攻并不奏效,徒增伤亡而已,不如另想他策。”
孙歆是正印先锋,攻城作战也一直是由他来指挥的,现在局面打不开,孙歆也是烦躁不已,听得孙楷在一旁聒噪,不禁怒火中烧,大发脾气地道:“你有好办法,那你来指挥好了,我倒要瞧瞧你怎么拿下洛阳城!”
孙楷也只是觉得蚁附攻城伤亡代价颇大,并不可取,见孙歆满脸不高兴,忙道:“歆兄,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认为光凭蚁附攻城,拿下洛阳很难,若用些相辅的手段,或许可以事半功倍。”
孙歆也是因为迟迟打不局面上火,听了孙楷这话,他倒也冷静了下来,道:“莫非楷弟有什么好的计划不成?”
孙楷道:“攻城之法,并非只有蚁附一途,水攻、火攻、飞石、楼橹、轒辒等皆可为攻城所用,小弟以为,洛阳城防坚固,强攻不易不得手,不如暗掘地道,乘蜀人不备,在夜间派遣精兵从地道入城,里应外合,或可一战而成。”
孙歆略一皱眉道:“我军粮草匮乏,利在速战,大司马有令,须在十日之内拿下洛阳,挖地道虽然不错,但那得耗费多少时间。”
孙楷道:“小弟看到洛阳城下的土,土质较软,如果派人日夜轮流挖掘的话,不出十日,必然可以挖到洛阳城内。歆兄不如这样,你继续带兵围攻洛阳,挖掘地道之事,便交由小弟来做,一者可以迷惑城内蜀军,二者两不相误,如果歆兄可以更早拿下洛阳,便是最好,如若不然,地道一成,亦可用地道破城。”
孙歆一听,这主意不错,两不误,当即便同意了孙楷的建议,将挖掘地道之事,交由孙楷全权负责。
为了不让城内汉军察觉,孙楷在离城较远的地方扎下一些帐蓬,伪装成吴军的歇息之所,派遣士兵在帐蓬内挖掘地道,所挖出来的土方,都在夜间运走,地道所需的梁柱木料,也在夜间运来,由于数十座帐蓬相连,加上外面战鼓隆隆,外人很难察觉帐蓬内有什么动静。
在孙歆在东面发起攻势之后,陈舆率豫州兵向城南发起攻击,孙铄率淮南兵向城西发起攻击,马咸率青州兵向城北发起攻击,一时之间,洛阳周围狼烟四起,杀声遍野,风声鹤唳。
陈舆孙铄马咸各自率领着三到四万不等的兵力,比起孙歆孙楷的足五万人要少一些,自然在攻势上要比吴军弱上那么一些,不过做为前晋的残余部队,在陆战方面,他们的实力终究还是要比吴军更为强悍一些,所以他们对洛阳城的威胁程度,倒一点也不比吴军差。
陆抗也完全是拼尽了全力,除了留下一成的兵力镇守大营之外,九成的人马几乎都投入到了进攻之中,甚至就连预备队都没有准备,现在吴军的状况已经不容许他在有任何地保留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后吴军就会越发地困难,粮草问题一直如梗刺在喉,一日得不到解决,一日就会困扰吴军,而陆抗深知,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拿来下洛阳城来。
第1184章孙秀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投石车的攻击效果有限。
更何况吴军此次进攻洛阳,原本就是趁隙而进,只为捉住洛阳内乱的机会,所以在进攻的准备上,吴军是极为仓促的,各类攻城的器械尤为紧缺,在虎牢关之战中,吴军也曾动用过投石车,但由于数量不足,很难构成威胁,而且此役之后,投石机毁损了不少,真正能投入到了洛阳之战中的,便已是廖廖无几了,所以孙歆在进攻的时候,干脆放弃了用投石车来打头仗的念头,直接就采用蚁附攻城的方法,想利用人海战术,一举地拿下洛阳。
五万人全线压上,而且整个洛阳东城墙长达九里,不象虎牢关地域狭窄,这里有足够的施展空间,光是第一波的进攻,吴军就投入了上万人,场面之浩大,蔚为壮观,只见洛阳城下,人山人海,如蝗似蚁,在弓弩兵的掩护之下,蜂拥着向着洛阳城头冲了上去。
傅佥镇定自若,象这样的场面,他平生都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了,虽然象守洛阳这样的大城,他还是第一次,但多年的戎马生涯,早就养成了他处惊不变稳如泰山的性格,面对着潮水一般涌上来的吴军,傅佥从容地下达了还击的命令。
尽管洛阳城多少年没有遭遇过这样的攻城作战了(汉军进入洛阳之时杨骏早早地开城投降,汉军未发一矢便拿下了洛阳),但洛阳城的防御设施堪称是天下最为齐备的,修筑有大量的箭塔。
箭塔会从平整的城墙中突出,让身在箭塔的防卫者可以沿着城墙面对的方向对外射击。而城角的箭培,则可让防卫者扩大攻击的面向,向不同的角度作出射击。
除了箭塔之外,在城防上,还准备着大量的滚木擂石,沸水滚油,床弩箭矢,凡御城之器械,无不齐备。
无当飞军和虎步军更是步战之中的精锐之师,善打硬仗,比这再困难的仗也打过,面对吴军的进攻,自然是毫无畏惧之色,各司其职,各在其位,不慌不忙,沉重应战。
双方的战斗,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胶着,吴军虽然兵力上占据着优势,但攻城作战,例来不是以人多就可以为胜的,城池的紧固程度,城防完善程度才是,才是决定攻城战成败的关键。吴军依靠人海战术,发动蚁附攻势,从表面上来看,气势汹汹,排山倒海,但汉军却可以依靠坚固的防守来抵御住吴军的进攻,双方激战多时,吴军始终难越雷池半步。
城上箭矢如雨,木石如林,吴军的伤亡代价相当地大,孙楷有些焦急地道:“强攻并不奏效,徒增伤亡而已,不如另想他策。”
孙歆是正印先锋,攻城作战也一直是由他来指挥的,现在局面打不开,孙歆也是烦躁不已,听得孙楷在一旁聒噪,不禁怒火中烧,大发脾气地道:“你有好办法,那你来指挥好了,我倒要瞧瞧你怎么拿下洛阳城!”
孙楷也只是觉得蚁附攻城伤亡代价颇大,并不可取,见孙歆满脸不高兴,忙道:“歆兄,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认为光凭蚁附攻城,拿下洛阳很难,若用些相辅的手段,或许可以事半功倍。”
孙歆也是因为迟迟打不局面上火,听了孙楷这话,他倒也冷静了下来,道:“莫非楷弟有什么好的计划不成?”
孙楷道:“攻城之法,并非只有蚁附一途,水攻、火攻、飞石、楼橹、轒辒等皆可为攻城所用,小弟以为,洛阳城防坚固,强攻不易不得手,不如暗掘地道,乘蜀人不备,在夜间派遣精兵从地道入城,里应外合,或可一战而成。”
孙歆略一皱眉道:“我军粮草匮乏,利在速战,大司马有令,须在十日之内拿下洛阳,挖地道虽然不错,但那得耗费多少时间。”
孙楷道:“小弟看到洛阳城下的土,土质较软,如果派人日夜轮流挖掘的话,不出十日,必然可以挖到洛阳城内。歆兄不如这样,你继续带兵围攻洛阳,挖掘地道之事,便交由小弟来做,一者可以迷惑城内蜀军,二者两不相误,如果歆兄可以更早拿下洛阳,便是最好,如若不然,地道一成,亦可用地道破城。”
孙歆一听,这主意不错,两不误,当即便同意了孙楷的建议,将挖掘地道之事,交由孙楷全权负责。
为了不让城内汉军察觉,孙楷在离城较远的地方扎下一些帐蓬,伪装成吴军的歇息之所,派遣士兵在帐蓬内挖掘地道,所挖出来的土方,都在夜间运走,地道所需的梁柱木料,也在夜间运来,由于数十座帐蓬相连,外人很难察觉帐蓬内有什么动静。
在孙歆在东面发起攻势之后,陈舆率豫州兵向城南发起攻击,孙铄率淮南兵向城西发起攻击,马咸率青州兵向城北发起攻击,一时之间,洛阳周围狼烟四起,杀声遍野,风声鹤唳。
陈舆孙铄马咸各自率领着三到四万不等的兵力,比起孙歆孙楷的足五万人要少一些,自然在攻势上要比吴军弱上那么一些,不过做为前晋的残余部队,在陆战方面,他们的实力终究还是要比吴军更为强悍一些,所以他们对洛阳城的威胁程度,倒一点也不比吴军差。
陆抗也完全是拼尽了全力,除了留下一成的兵力镇守大营之外,九成的人马几乎都投入到了进攻之中,甚至就连预备队都没有准备,现在吴军的状况已经不容许他在有任何地保留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后吴军就会越发地困难,粮草问题一直如梗刺在喉,一日得不到解决,一日就会困扰吴军,而陆抗深知,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拿来下洛阳城来。
第1185章北进
孙秀这次从荆州北进,目的就是是配合陆抗在东线的行动的,也就是说陆抗在从弋阳北进,向虎牢关发起进攻的时候,孙秀就已经出兵荆州了。
按孙秀的本意,首先想要攻击的目标是襄阳,这座属于荆州的重镇一直是吴国梦寐以求想要拿下的目标,随着姜维和钟会的北进,留守荆州的汉军连一万人都超不过了,此刻攻打襄阳,绝对是最好时机。
不过陆抗却下令孙秀不得攻到襄阳,而是绕过襄阳,向鲁阳、襄城一带进军,给洛阳的汉军施加压力,以策应吴军在东线的行动。
现在吴国的胃口已经不再是襄阳这一类的城池了,陆抗此次进军,就是试图要玩一把大的,直接拿下洛阳来,如果孙秀去攻打襄阳,那无疑于是偏离主战场,对吴国大军的进展毫无帮助,现在攻取洛阳乃是头等大事,拿下了洛阳,等于是执掌了大半个天下,至于襄阳这一类的城池,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孙秀却是很纠结,毕竟襄阳只有汉军不到一万的兵力,以自己手中五万的兵力,硬吃掉襄阳把握比较大,而现在让他绕开襄阳北上鲁阳、襄阳去打洛阳,这显然是一件比较苦的差事,以他的这么一点兵力去洛阳浪一把,那简直就是找死。
不过陆抗是大司马、大都督,他的军令虽然比不上皇命,但那也是份量十足的,违抗军令的后果,孙秀绝对是吃罪不起的,不得已,他只能将到嘴的肥肉给舍弃掉了,绕过襄阳,直袭鲁阳、襄城。
襄阳的守将叫俞昆,是姜维北上时奉命留守襄阳的,在荆州一带,汉军只留守着不到一万的军队,此刻襄阳城中,最多也只有七千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凭这点兵力,守住襄阳都是困难重重,面对绕道而过的吴军,借给他俞昆十个胆子也不敢出城去阻击吴军。
孙秀甚至在路过襄阳之时,故意地将大队人马排开,露出破绽想诱使汉军出城袭击,在孙秀看来,如果能趁机顺道拿下襄阳而不浪费时间的话,陆抗肯定是不会怪罪的。
但俞昆有自知之明,死活不上当,面对吴军的挑衅,根本就不加理会,只是呆在城池之中,严防死守,任由吴军绕城北上。
俞昆的职责就是守住襄阳城,至于吴军此行北上的目的何在,与他并没有任何的关系,就算吴军打到了洛阳,那也与他无关,无人会怪罪于他,以几千汉军想要去阻击数万吴军,完全是螳臂当车,这种傻事俞昆可不会干。
目送着吴军北去,俞昆若无其事地整了整他的头盔,只有襄阳不失,他就已经尽到了他的职责,至于其他的,除了差人给洛阳上奏一封书信之外,与他就没有别的干系了。
襄阳的守军不上套,孙秀也是无计可施,就算只有几千的守军,孙秀想要吃下襄阳来,那也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陆抗已经下达了死命令,要他尽快地赶往鲁阳,配合吴军主力进攻洛阳,他可不敢在襄阳多耽搁时间,一路长驱北进,直指鲁阳。
孙秀到达鲁阳的时间基本上是陆抗刚刚拿下虎牢关的时候,鲁阳、襄城一带虽然也算是汉军的控制区域,但也充其量只是插了一杆汉字旗号而已,这里的官吏还是前晋的旧官吏,随着前晋的覆灭他们改头换面成了季汉的官员之外,这些地方压根儿就没有汉军驻守,只有一些本地的民军,零零散散,除了可以维护一下本地的秩序之外,根本就谈不上任何的战斗力,孙秀拿下鲁阳和襄城这两座县城的时候,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
但从鲁阳再往北,就是汉军的集结地轘辕关、广成关、大谷关了,在这一带,可是有着汉军十几万人驻军,孙秀打探到虚实之后,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赶忙停止前进,派人和陆抗取得联系,请示是否继续攻打洛阳。
开玩笑,前方可是有汉军的十几万人马,就这么一头撞上去,那岂不是要撞个头破血流?
这一路之上孙秀都没有遭逢强敌,进军十分地顺畅,他甚至以为此去洛阳,或许还真是一路坦途,但刚过鲁阳,就泼了他一盆的冷水,让他清醒了不少,看来,想打下洛阳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不过孙秀此行也只是为了策应陆抗的,他这一路并非是主攻的方向,既然已经到达了陆抗的指定地点,孙秀也就算是完成了任务,至于下一步的安排,那还需要得到陆抗的指示才行。
孙秀主动地派人去联络陆抗,也很快得到了陆抗的回复,陆抗此时也已经攻到了洛阳城下,即将对洛阳城发动最后的总攻,陆抗给孙秀的命令就是,拖往轘辕关、广成关、大谷关一带的汉军,不使这些守军向洛阳增援,就足够了。
至于孙秀是否能够击败洛阳的汉军,长驱直入直抵洛阳,与他的大军一道攻取洛阳城,就连陆抗也认为是痴心妄想。
陆抗的要求,只是下令孙秀活动于鲁阳一带,对洛南的汉军有所牵制,让他们无瑕顾及向洛阳增援即可。孙秀不禁是暗暗地松了一口气,轘辕关、广成关、大谷关做为洛阳八关之三,险要程度不言而喻,再加上汉军在此驻军的兵力远超过吴军,孙秀想要突破重兵重重把守的这三关,难度不言而喻。现在陆抗的命令也仅是牵制汉军,并没有要孙秀破敌赶往洛阳的硬性指标,这让孙秀是轻松了不少。
毕竟强攻和牵制,是两个不同的战略任务,强攻的话,以孙秀这点兵力,确实不够看的,但牵制不同,孙秀只需要外围对汉军进行一些滋扰,让汉军无法分出兵去来增援洛阳即可,这样的战斗,对于孙秀而言,就是游刃有余。
但与此同时,蒋斌却接到了刘胤的命令,率兵南下鲁阳,与孙秀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较量。
第1186章激战鲁阳
刘胤给蒋斌下达的命令则是要彻底地消灭一切来援的吴国军事力量,此次的洛阳决战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打掉吴国的援兵,就等于是拨掉了陆抗的爪牙,为洛阳决战的胜利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为了肃清进犯到鲁阳的吴军,蒋斌采用的方式自然是主动进攻,当然轘辕关、广成关、大谷关又不得不守,所以蒋斌从各关抽调出一半左右的人马,合计有六万之众,集结在一起,点柳隐、田续为副将,其余诸将留守三关。
蒋斌此次晋升为后将军,也无形之中给他不少的压力,论资历,他在蜀军诸将之中,排名并不是太高的,论功绩,蒋斌也鲜有功勋,拿得出手的功劳也就是当年困守“孤岛”汉城,勉强算是保住了汉中不失。
同样和蒋斌一起镇守汉中的王舍当年论地位,也是和蒋斌平起平坐的,如今蒋斌荣升为后将军,进入前后左右四将军的行列,而王舍也仅只为平东将军,与其差了一大截子,此次部队重整,蒋斌又受命担任姜维旧部都督一职,负责统率洛南的军队,可谓一时风光无二。
蒋斌是已故大司马蒋琬之子,就让人无形之中会给蒋斌贴上一个官二代的标签,不管蒋斌情愿还是不情愿,人们普遍认为蒋斌的升迁,肯定和蒋琬是脱不了关系的。
这无疑让蒋斌很是郁闷,蒋琬已经去世了二十多年,他对季汉政坛的影响力已经变得微乎其妙,蒋蒋斌虽然籍着父荫,封爵汉阳亭侯。但也仅此而已,蒋斌在军中的功绩,那可是他一刀一枪拼出来的,与父亲蒋琬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关系。就算此次晋升为后将军,尽管蒋斌也认为自己的资历稍嫌不足,但他也认为,这和父亲没有任何的关系,就正如他的弟弟蒋显一样,从太仆做到了如今的尚书仆射,也似乎是自己的能力使然,并不因为是蒋琬之子的关系。
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个后将军是实至名归的,蒋斌内心之中是憋着一团火的,他渴望着有一个机会来为自己正名,好让他不再一辈子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当后来的人提起蒋斌的时候,会直接称呼为后将军蒋斌而不是谁谁谁的儿子蒋斌。
当然,蒋斌也并非是泛泛之辈,否则刘胤也就不会委他以重任了,但想要证明之自己不光是籍着父荫,那以就需要他用战绩来证有了。
所以蒋斌想要积极地投身地洛阳保卫战之中,不过刘胤显然没有同意,认为洛南有吴军袭扰,要蒋斌肃清这股吴军再行北上洛阳。
既然有人来“送经验”,蒋斌自然不会拒绝,就长孙秀不是陆抗这个级别的人物,但至少也是吴国的一员大将,如果能斩杀得掉,那也是正中蒋斌下怀的。
蒋斌很快派斥侯摸清了孙秀的底细,“才五万人,”蒋斌微微地撇了撇嘴,在他看来,孙秀和陆抗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不过蚂蚁腿也是肉,蒋斌自然也不会放过。
从轘辕关到鲁阳,只有一天的路程,蒋斌很快就杀了过来,鲁阳城小,孙秀也不可能率五万人去守一座孤城,当即是挥兵北上,与蒋斌交战在汝水北岸。
孙秀率吴军先列阵,少倾,蒋斌率汉军赶到,双方两阵对圆,孙秀令副将吾彦掠阵,自己纵马而出,率先挑战。
吾彦急道:“将军乃一军之主,怎可轻易出战?”
孙秀哈哈一笑道:“某自幼弓马纯熟,此番有机会会会蜀国之将,也让他们知道我们江东可不止只有水军。”
孙秀说罢,纵马绰枪,到战前搦战。但见孙秀身着一袭银甲,白马白袍,英姿绰约,持枪立与阵前,好不威风。
蒋斌看了一下左右,道:“不知对面吴将是何人,岂如此嚣张,诸位谁先出战,来挫一挫吴人的锐气?”
安北将军柳隐虽然年过七旬,须发皆白,但仍是精神矍烁,当即道:“某来会会他!”
田续急道:“柳老将军年事已高,这打头仗的差事,还是交给末将吧。”
这头阵之功,谁都不肯相让的,田续是钟会的部下,却不是钟会的亲信,跟随钟会降汉之后,也一直是寸功未立,此番有此机会,自然是当仁不让。
蒋斌权衡了一下,虽然说他和柳隐一直镇守汉中,关系非浅,如果能照顾的话,蒋斌自然是要照顾一二了,但柳隐已经七旬老将,阵前厮杀,风险多多,蒋斌也不愿因此断送了柳隐的性命,故而对田续道:“那就有劳田将军了。”
田续使得一口大刀,当即冲至阵前,与孙秀互通姓名,原本田续以为出战的吴将定然是无名之辈,没想到竟是对方主将孙秀,他不禁心中一喜,暗道,如果能阵斩孙秀的话,绝对是首功一件。当下大喝一声,举刀力劈过去。
孙秀冷笑一声,举枪相迎,两人二马盘桓,战在了一处。
田续在钟会军前,也算是排得上号的武将了,虽然比不上胡烈丘建,却是比善为阿臾的夏侯咸王买这些人武艺要高超一些,一口大刀使来,呼呼生风。
不过他的对手孙秀很显然要技高一筹,孙秀自幼跟随在孙权的身边,有名师调教,自然是武艺不低,再加上孙秀心思聪慧,他明白自己旁支庶脉,想要在孙氏宗族之中立足,就得多建功勋,多年以来,武艺从未荒疏,外镇荆州之后,更是刻苦用功,一杆长枪在他的手中,舞若蛟龙,变化多端。
两人战了三十余回合,田续渐感不支,但这个出战机会是他自己争取出来的,田续又舍不得放弃,挥舞大刀,力拼孙秀,汗透征铠,气喘吁吁。
孙秀见状,连连冷笑,看到他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乃突施杀手,反手一枪,势如闪电,斜刺向田续的左肋,欲一枪结果了田续的性命。
田续避之不及,惊叫一声:“我命休矣!”
第1187章偷袭轘辕关(上)
就在此时,从左侧飞奔过来一骑,来势极快,转瞬之间就冲到了近前,一杆长枪,更是以迅如闪电的方式刺向了孙秀。
孙秀本来看着一枪就要得手,那知斜刺里杀出一人,突施冷枪,如果孙秀一心想要取田续性命的话,那么他势必也躲不过这致命的一枪。
一命换一命显然不是孙秀所想的,他只能是撤枪相架,放了田续一马。
死里逃生捡回一条命来,田续是冷汗涔涔,回头看时,却是蒋斌横马于前,拦住了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