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3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中原乱起之后,晋国朝廷就完全丧失了对幽州的控制,更别说处于幽州东部距离中原有四千里之遥的辽东了。在慕容鲜卑侵入辽西之后,幽州西部仅剩三座孤城,幽州刺史部也完全丧失了管辖辽东的能力,辽东四郡,完全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兵力匮乏,粮饷不济,辽东地区已经完全失去当年公孙氏割地据守的资本,就连最基本的自保也难以保证了。

高句丽此前出击,厚积薄发,以辽东诸郡之兵力,根本无法与之匹敌,短短数月之间,辽东郡、乐浪郡、带方郡相继失陷,唯有玄菟郡,在太守杨辙的率领下,誓死坚守,暂保不失。

高句丽大获全胜,举国相庆,这可是高句丽建国三百余年来最大的喜事了,他们一直觑觎辽东这块土地,今天终于是得偿所愿,自美川王以下,高句丽诸臣民是喜不自甚。

不过它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长的时间,冬天刚过,就传来了汉军东进的消息,着实让美川王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他急召高句丽诸臣及慕容吐谷浑、慕容廆、宇文普拨、段乞珍等人前来议事,共商退敌之策。

第1254章辽水之战(上)

汉军的强势来袭,给身在襄平的高句丽诸臣及鲜卑残部带来了不小的恐慌,其实他们进入辽东之时,最为担心的就是汉军何时会攻来。在汉军没有进攻之前,他们还是心存着侥幸的,可真正狼来了的时候,他们个个手足无措,惊恐万状,不知该如何是好。

美川王占领辽东之时,是何其的风光无限,现在突闻汉军袭来,连他自己也坐不住了,但现在要他放弃辽东,退守长白山,却是一万个不愿意,跟襄平城的繁华比起来,丸都城就是一座原始森林之中的弹丸小地,美川王得了襄平诸城,哪里还肯再回丸都去?

其实说美川王是井底之蛙一点也不假,襄平不过是辽东郡的一座郡城而已,区区一座边塞郡城,就连中原内地的一座县城未必都比得过,但在美川王的眼中,襄平已经是繁华富庶的大城了,如果真要他去见识一下洛阳长安的繁华,估计下巴都能掉到大街上。

高句丽的那些大臣武将都是些土包子,在深山老林里爬惯了,个个倒是有把子力气,但是论起脑子来,却是一个比一个笨,美川王向他们问计,个个是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应答,气得美川王大骂道:“一群废物,本王要你们出个主意,个个连屁也放不出一个来,真是要你们何用!”

段乞珍这个时候站出来道:“大王休怒,如今刘胤劳师远征,仅带了七万人马前来,又有何惧怕之处,在下有一计,可退汉兵!”

美川王立刻是转怒为喜,道:“段头人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段乞珍道:“辽水河水滔天,贯通南北,将辽地一分为二,辽水以东为辽东,辽水之西为辽西,今大王已据辽东之地,只要据守辽水,依辽水之险,在东岸筑高垒阻之,汉军必不能渡,大王则可安枕无忧。”

慕容廆摇头道:“不妥,不妥,当年司马懿征讨公孙渊时,公孙渊便是依辽水扎营据守,不料司马懿暗出奇兵,绕过辽水,直取襄平,最后斩了公孙渊。这辽水虽然险要,但绵延数百里,以我们现在的兵力,根本无法做到布防百里,所以在下以为,一昧死守,并非良策。”

慕容廆久在中原,对汉人的兵法还是有一定的心得,段乞珍提出据河而守的办法,慕容廆当即表示反对,认为据河而守比较被动,而且辽水绵长,单凭现在他们的这么一点兵力,想做到严防不漏恐怕很难。

段乞珍略感不悦,轻轻地冷哼了一声,道:“莫非二公子另有高招?”

慕容廆呵呵一笑道:“高招谈不上,不过我倒是确有一计,可对付汉人。”

美川王眼前一亮,的确,以现在他的兵马只有十几万人,想要全力守住辽水,绝非易事,慕容廆说另有妙计,众人的眼光都有齐刷刷地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慕容廆到是不慌不忙,道:“汉兵此来,必为襄平,从辽西渡河到襄平,必走双柳渡,我们只需派遣人马,在双柳渡暗伏起来,等到刘胤率军渡到一半之时,给他来一个半渡而击,如此破敌,亦非难事也。”

关于使用半渡而击,慕容廆倒是想好了,在目前的这种情形下,这个计策绝对是优于其他办法的,一味地死守辽水,终究不是办法,想要退兵,总还得打败刘胤才是。

想要打败刘胤,那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拓跋鲜卑何其地强大,也只不过在一年的时间内,就被刘胤给灭掉了,足可见刘胤的强大如厮。

让慕容廆暗暗值得庆幸的是,刘胤此次东征,并没有倾巢而出,而仅仅只是带了七万人马(刘胤带兵九万,对外诈称是七万,慕容廆等人来不及详查,都认为刘胤只有七万人马),这无疑给了辽东诸军一个击破刘胤的机会,如果刘胤真的如同是打击拓跋鲜卑那样集中给全部全力来,结果只能是让辽东诸军望风而逃了,根本就没有找抗的人余地。

也许是刘胤太过自傲了,也许是刚刚拿下来的草原还需要派兵驻守,总之这次刘胤带兵征辽东,仅仅只带了七万的军队,给谁看来都是托大之举,就凭着这七万人马,就想打败十几万的高句丽和鲜卑军队,似乎有些痴人做梦。

美川王听到刘胤只有七万人的时候,也确实是吃了一颗定心丸,现在光是美川王麾下,就有十几万的人军队,再加上鲜卑余部三四万人,这股力量可是要比汉军七万人多的多。美川王起初听到刘胤平定拓跋鲜卑,携胜东来,确实是有点心中发毛,不过现在听到确切的消息,而且有了可行性的御敌方案,美川王自然也就不再妄自菲薄,下令征调军队,准备在辽河双柳渡口伏击汉军。

和鲜卑军几乎全是骑兵部队不同,高句丽的军队大多并不是骑兵,由于长期在山地密林之中作战,高句丽人更习惯的方式是山地战而不是骑战,所以他们的军队之中,骑兵所占据的比例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这一点倒是和汉军的步骑比例差不多。

步兵的行进速度自然是不敢恭维的,习惯了那种来去如风的骑兵作战模式的慕容廆显然对高句丽军队的拖沓作风很是不满,不过他现在寄人篱下,不敢把这种不满的情绪给泄露出来,只好比较耐心地催促美川王,要他下令加快行军速度,尽快地到达指定的伏击地点。

半渡而击故名思义就是等到敌军渡河渡过一半之时,突然地对敌人发起攻击,趁着敌人阵形未稳,人马尚未渡过河来的机会,给予敌人毁灭性的打击。

这半渡而击必须要掌握一个时机,要在敌人半渡未渡之时进行出击,否则敌人尚未渡河提前出击的话,起不到歼敌的作用,而攻击稍晚的话,敌人已经渡河成功,列阵完毕,那就不是伏击战而成为攻坚战了。

第1255章辽水之战(中)

汉军由于是步骑混杂,所以行军速度并不太快,这也是刘胤刻意地采用步步为营的前进方式,毕竟深入到辽东之地,强龙也不压地头蛇,万一冒险突进,中了高句丽人的埋伏,反倒是得不偿失。

刘胤稳步推进,但并不意味着斥侯兵也按步就班,每天只侦察方圆几十里的范围,早在汉军到达医巫闾山之时,刘胤就已经派出了为数不少的斥侯潜入到了辽河以东,去探查襄平以及周边的情报,以掌握高句丽人的最新动向。

兵马未动,斥侯先行,这已经成为了刘胤行军打仗的先决条件,也是刘胤多少年来克敌制胜的一个法宝。一般军队的斥侯往往是随同大部队行进的,撑死只能侦察到五十里范围之内的情报。

但刘胤不一样,他在行动之前,往往对目标已经进行了渗透性的侦察,那怕这个目标距离在千里之外,真正可以做到知己知彼。

这次的侦察任务,还是由阿坚亲自来担纲的,在刘胤尚未出征之前,阿坚就已经率队潜入了辽东,等刘胤的大军到达了辽河西岸的时候,阿坚已经派人递回了详实的情报。

在侦察方面,没有什么人能比阿坚更拥有灵敏的嗅觉了,他潜入到了襄平城,将高句丽人的所有动向都摸了一个门儿清,至于高句丽向双柳渡口采取的军事行动,那更是无法瞒得过阿坚的双眼,就在高句丽到达双柳渡的同时,阿坚的情报也已经递到了刘胤的手中。

“半渡而击?”刘胤看到情报,不禁是哑然而笑,都说胡人打仗骁勇,缺少智谋,不过现在居然还要玩这种高技术含量的计谋,莫不是他们的脑子开窍了?

半渡而击对于作战的要求甚高,最主要体现对时机的把握上,只有时机把握的好,才可能获得最大的利益,否则的话画虎不成反类犬,到头来反倒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更重要的是,想玩这种计谋,必须要建立在对手不知情的情况下,试想一下,对手已经知道你要采用这种手段,他提前有所防备,这样的计谋如何能成?

按理说高句丽人已经在双柳渡设下伏兵,刘胤只需要绕开双柳渡,便可以让高句丽人的计划流产。不过刘胤却有另想法,既然高句丽人想要玩半渡而击的把戏,自己倒不妨将计就计,演一出好戏让他们瞧瞧。

刘胤一面下令大军装做丝毫不知情的样子,继续向双柳渡进军,一面秘令罗尚率领虎骑军从辽河上游的玄菟段偷偷地渡过辽河,再从侧后翼迂回到双柳渡来,从背后向高句丽军发起攻击。

汉军到达双柳渡后并没有急于渡河,而是在辽河西岸扎下营寨,准备船只和木筏,随时准备渡河。

在河对岸潜伏的高句丽和鲜卑人等候多时,却也不见汉军渡河,担任此次行动统帅的高句丽大将索都不免有些急躁,对慕容廆道:“汉人迟迟不肯渡河,莫非此中有诈乎?”

慕容廆亲自到河边视察过,认为汉军迟迟不肯渡河,并不是另有计划而是他们正在准备渡河的船只和木筏,看来刘胤是要准备足够多的船只和木筏之后才准备渡河的。

汉军没有及时渡河,显然对慕容廆半渡而击的计划是有一定的影响,在慕容廆的计划之中,汉军的渡河行动会拖延很长的时间,毕竟每次渡过河来的汉军数量并不会太多,高句丽军完全有时间从容地发起攻击,歼灭掉先期渡过河来的汉军。

但如果汉军准备充分,能够凑齐到足够多的渡船和木筏,那么他们一次就可以载上很多的人渡河,渡河的频率就会大大的提高,对于高句丽军围歼已渡河的汉军时,便会加大困难,因为汉军随时可以再渡来不少的增援部队,如果高句丽军不能尽快地歼灭汉军的滩头部队,那么潮水般涌上来的汉军势必将高句丽军卷入到混战之中,届时将胜负难料。

可是现在慕容廆也是无计可施,汉军如果不来渡河的话,他们也没有办法,总不能这个时候杀过辽河去,杀汉军一个片甲不留吧?

“再等等看吧,汉人凑够了渡船木筏之后,肯定会来渡河的。”慕容廆只能是无奈地道,准备了这么长的时间,他可不想前功尽弃。

汉军的准备渡河事宜倒是挺快的,毕竟这儿有大片的原始森木,木头一点也不缺,造船是来不及了,但造一些简易的木筏,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刘胤派兵伐木造筏,短短几天之内,整个辽河西岸边的河道内就云集了无数的木筏,密密麻麻,远远望去,几乎要把半个河道给瘀塞了。

刘胤此举自然有他的深意,既然对手想要在对岸实施半渡而击的手段,那么最为有效的对抗手段就是加快渡河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军队运送到对岸去,这样抢夺到滩头阵地的汉军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对岸进军,那怕敌人发起进攻,汉军都可以通过不断地补充兵力而扭转劣势。

等了几天之后,索都有些失去了信心,不过现在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条路那就是干脆放弃伏击,直接封锁东岸,阻止汉军片木登岸,第二条路则就是立刻撤军,将放弃辽河的防御,直接退守襄平城。

说实话,索都还是倾向于第一种方案,反正伏击汉军失败,倒不如干脆封锁辽河东岸,阻击汉军登陆。

就当索都准备要行动之时,汉军停止了造木筏,开始大规模地向辽河东岸进行渡河。

慕容廆立刻兴奋起来,毕竟汉军开始渡河了,他们这边也可能按原计划行动了,索都也看到了这一情况,立刻下令维持原计划不变,单等汉军渡过一部分的人马后,再行发起进攻。

河面上,汉军乘筏而进,向着辽河东岸直扑而来,千船万筏,如云如织,好不热闹。

第1256章辽水之战(下)

汉军的第一批渡河军队很快地就登上了东岸,他们马上就在辽河东岸构筑起了滩头阵地,随着汉军源源不断地登陆,东岸的阵型规模也越来越大。

“怎么样,可以发起攻击了吗?”索都都有些按捺不住了。

慕容廆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前方,汉军的渡河速度挺快,很快就渡过了不少的人,但与慕容廆心中计划还是有些差距的,慕容廆的胃口很大,这一次的半渡而击,他计划着就是要狠狠地咬上汉军一口,不敢说将汉军全歼在辽河东岸,但至少也得打掉他们一半的人马,那才是真正的痛快。

这次伏击,除了高句丽派出了近五万人的大军之外,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段氏鲜卑则是尽遣其骑兵参战,慕容廆相信,汉军渡河之后,不可能形成有效的防御阵形,只要突然发起骑兵攻势,便可以轻易地摧垮汉军的阵形,到时候,汉军欲退无路,只有沦为被鲜卑骑兵屠杀掉的命运。

现在汉军刚刚开始渡河,渡过来的部队人数还是比较有限,慕容廆想玩一把大的,那就必须要隐忍一下,所以他建议索都不必太着急,等到汉军差不过渡过河一半人马的时候,再发起进攻。

索都虽然是这次行动的最高指挥官,不过临行之前美川王有所交待,要他尽可能地听取一下慕容廆的意见,所以此刻索都虽然迫切地想要动手,但不定期是克制住了,等待着动手的最佳良机。

其实慕容廆也摸不清汉军究竟什么时候会渡过半数的人马,这个纯粹需要他自己目测和判断,他估算着大概汉军有三万多人已经登陆之后,便向索都提议,可以发起进攻了。

索都大吼一声,亲自操刀上阵,高句丽和鲜卑伏兵四起,向着汉军的滩头阵地便冲了过来。

汉军先期完成渡河的是张乐的无当飞军和赵卓的阳安军,他们渡河完成之后,立刻就摆出了防御型的长枪阵,这种阵法自然是克制骑兵而采用的,在长枪阵的背后,则是弓箭兵和元戎弩兵构成的打击方阵。

其实张乐刚刚渡河时,还有一些小小的担心,那就是害怕高句丽人趁着汉军人数较少,立足未稳之际,突然地发起进攻,打汉军一个措手不及。毕竟无当飞军刚刚渡河之时,人数比较少,很难抵挡得住高句丽人的强攻。

不过张乐的担心倒是多余的,显然高句丽人的胃口比较大,并不满足吃掉汉军一少部分的人马,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张乐看到对面依然没有什么动静,不禁是轻蔑地冷笑一声,高句丽人这回恐怕要失算了,成建制的汉军渡过辽河之后形成的战斗力,绝不是他们可以摧垮得了的。

无当飞军和阳安军已经全数渡河,形成战斗合力,至于虎步军,此刻还在源源不断地向着渡河之中,在虎步军的后面,则是青龙军和玄武军两条骑军,由于骑军有马,渡河时速度要慢一些,所以刘胤先期安排步兵渡河,就是要尽快地抢先建立滩头阵地,最起码先有一个立足之地,等到骑兵完成渡河之后,再发起全面的反攻。

这个时候,高句丽和鲜卑军伏兵尽起,三面大军以泰山压顶扑了过来,张乐不怒反喜,大笑起来。

冲在最前头的,便是慕容鲜卑部、宇文部和段部鲜卑的骑兵,他们自进入辽东,一直受到了压制,处处是郁郁不得志,所以鲜卑骑兵此次担任先锋,就是想着要扬眉吐气,一舒心中的恶气。

尽管辽河岸边的土地刚刚地消融,相当地松软,但鲜卑骑兵似乎毫不在意,他们一口气向前推进着,势图将已经渡过河去的汉军再逐回到辽水之中。

鲜卑骑兵凶狠地冲了上来,汉军则早已是严阵以待,摆好了迎战的准备,排在最前列的长枪兵密密麻麻,构成了一道铁墙,枪尖泛着寒光,森然密布。

还没等鲜卑骑兵冲到长枪阵前,就听得弓弦响处,一支支羽箭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向着冲上来的鲜卑骑兵射去。

乱箭如交织的一道网似的,扑天盖地射了过来,鲜卑骑兵尚来不及反应,就有许多的人马纷纷地中箭,不断地从马背上掉落下去。

这种情况当然是在慕容廆的意料之中,在最初的进攻阶段,鲜卑骑兵肯定会受到阻碍,这是很正常的事,一旦骑兵突破汉军的防线之后,那才是一场真正的屠杀盛宴的开始。

慕容廆下令鲜卑骑兵不惜别一切代价也要向前冲,尽可能的冲入到汉军的阵中,进行短兵相接,那汉军赖以生存的弓箭兵便失去了用途。

于是鲜卑骑兵冒着箭雨,继续发动着强攻,加入强攻序列的,还有高句丽的骑兵,他们同鲜卑骑兵并肩而战,誓要撕开汉军的防御阵地。

但越往前,这些骑兵所承受的压力便越大,汉军不光是动用了普通的弓箭兵,还有数营的元戎弩兵助战,元戎弩的射程虽然不及弓箭,但其一发十矢的可怕威力,却成为了鲜卑骑兵的噩梦,几百上千具的元戎弩齐射,短时间内形成的暴雨矢流,几乎可以摧垮一切可以面前的生物,鲜卑和高句丽的骑兵再强悍,也被压制在汉军阵前,几乎是寸步难进,地上则躺满了鲜卑人高句丽人的尸体。

进攻受阻,让脾气暴躁的索都是火冒三丈,他下令高句丽全军压上,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突防成功。

高句丽的军队如潮水一般地向前涌去,汉军再密集的箭矢此刻也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了,高句丽军队汹涌地冲上去,与汉军的长枪阵正面相怼。

但冲到近前是一回事,想要破防是另一回事,密密如林的长枪阵构筑简单却有实用,骑兵势图通过强大的冲击力撕开汉军的防线,但那一条条的长枪狠狠地刺向鲜卑人马,无数骑兵血溅当场,横死阵前。

第1257章腹背受敌

慕容廆不禁有些发怔,虽然说三部鲜卑的骑兵只是残部,但能活到今天的,必是部族之中的精锐,以骑兵攻击步兵,没有理由不占据优势的。

但鲜卑骑兵加上高句丽骑兵,无论他们发动怎样的攻击,就是无法破开汉军的防线,这汉军步兵的防御,高得有些离谱吧?

慕容廆的脸色变得很是难看,半渡而击的计划是他提出来的,具体布置和实施他也参与了,原本以为可以稳操胜券的,但在鲜卑和高句丽联军的狂攻之下,汉军只有三四万人的步兵竟然奇迹般地顶住了这样猛烈的攻势。

战斗越拖下去,形势便越发对鲜卑和高句丽人不利,汉军的那些木筏在河面上往来穿梭,一次次地运送汉军部队赶往辽河东岸,汉军的步兵基本上已经全部完成登陆,接下来渡河的将会是骑兵部队,而一旦汉军的骑兵部队投入到战场上,那形势很快就会被逆转过来。

“是不是因为泥地的关系,让骑兵的攻击速度无法提起来?”慕容吐谷浑似乎看到了鲜卑骑兵攻击乏力的原因,于是对慕容廆道。

慕容廆这才恍然而悟,怪不得鲜卑和高句丽投入了这么多的骑兵,却始终无法突破汉军步兵的防线,原来是河畔上的泥土的缘故,由于刚刚解冻,道路比较松软泥泞,再加上鲜卑骑兵不断地践踏,整个河畔这一带几乎成为了一片烂泥地,骑兵行进的时候,在速度上自然是大打折扣。

骑兵的强悍攻击力来源于速度,强大的惯性冲击力是骑兵的至胜法宝,而一旦减速的话,威力就会大减,再加上汉军的防御顽强,鲜卑骑兵想在突破汉军的防线就变得困难了许多。

慕容廆有些懊恼地拍了拍脑袋,真是千算万算,漏算了这一点,怪不得进攻乏力,敢情就是这个原因了,自己一心只盯着战斗上面,忽略了地形的影响。

不过发现了原因,慕容廆却依然是一愁莫展,因为这个战场上的地理因素并不可能随着他的意志而改变,而且道路越踩越泥泞,有些泥潭战马都能被陷到里面,再怎么打下去,半渡而击的计划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慕容廆赶紧地和索都进行商议,索都一开始也是极为地兴奋,带兵一路冲杀,但打到后来一次次地进攻无果,让索都也气馁了不少,起初他也没有注意道路泥泞的问题,觉得踏两脚烂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现在听慕容廆一说,索都也明白过来了,原来进攻不利的主要原因在这儿。

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填路的话时间肯定是来不及的,现在汉军正源源不断地杀过河来,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那能容许你慢腾腾地去修路。

最后还是段乞珍提出采用全军压上的打法,孤注一掷,依靠人数的优势来压垮汉军,现在形势紧迫,已经不容许他们这样一波次一波次地发起进攻了,再敲不开汉军的防线,等汉军骑兵杀过来,鹿死谁手反倒是很难说了。

索都立刻同意了段乞珍的建议,现在高句丽所占据的优势,也仅剩下了人数的优势,与其轮番攻击不给力,倒不如全力进攻,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