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南迁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如果此事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极大的动乱,危害到蜀汉的统治基础。

刘胤的建议得到了张绍和霍弋的支持,刘禅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大开杀戒,遂准了刘胤所奏,将许游、吴巨、尹宗、李虎、谯熙、王佑等三十多人流放到永昌郡,一并流放的还有他们的亲族,即使不算三族,那也有数千人众,可见这些益家士家的底蕴有多么的深厚。

参与叛乱的的其实远不止这三十余家,只不是过谯家许家周家等是益州的豪门大族,其他的一些中小士家则是依附于这些大家族的。按照刘胤提出的首恶必惩,胁从不问的原则,刘禅下旨赦免了这些中小士家,不过下令这些士家必须在两日内离开成都,迁往南中,否则二罪并罚。

迁移和流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迁移到南中之后乃是自由之身,流放到南中则是犯罪之身,两者的待遇天差地别。经过此次事件之后,益州士族也就安份了许多,乖乖地迁往了南中。

第263章战雒城(上)

处理完叛乱事件之后,刘禅在羽林军的护卫之下就起程了,文武百官也随行南下,整个成都的善后事宜,就留给了刘胤处理。

涉及到几十万人口的大迁移绝不是一件小事,既使在太平年月,也是一件极为浩大的工程,但敌兵压境,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留给刘胤来从容应对,时间紧,任务重,就必须要采用非常的手段。

在后世,刘胤最讨厌那些强拆的霸王行径,那些高高在上的当权者,不顾及老百姓的死活,强征强迁强拆,干出许多天怒人怨的事来。

可现在,刘胤也不得不扮演这样的角色,并不是每个老百姓都舍得抛家弃业远走他乡,许多人宁可蜗居在自己简陋的寒舍之中,去等待他们未知的命运。

对于这些“钉子户”,刘胤也是很伤脑筋,派人苦口婆心地劝说一番也没有效果,那些人死活都不愿意离开成都。

到最后张乐急眼了,干起了暴力拆迁的勾当,将那些“钉子户”的房子全拆了,这下那些“钉子户”都傻了眼,敢情官府就是要动真格的,自古民不与官斗,被拆掉房子的老百姓也只是掉落的牙齿往肚子咽,被迫加入了南迁的大军。

除了人员之外,需要迁移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包括第三工坊在内的诸多官家工坊,还有刘胤自己的火药工坊,堆放粮食的粮仓,存放丝绸生丝的仓库,还有钱库、铁库、盐库等等,这些战略物资可是不能落到魏吴两国的手中的,但要运走这些东西得需要大量的车辆,不光是马车,就连牛车驴车都算上,都不能解决这么庞大的运输量。

刘胤也变不出火车汽车来,所能依靠的,也只有这些马车牛车了,运力的有限注定是不可能把这些物资全部运往南中的。刘胤也只好采用折衷的办法,捡重要的运,捡贵重的运,次要一点的,该埋的埋,该弃的弃。

通过雷厉风行的手段,经过雒城三天三夜的抢运,能带的走东西都已经带走了,不能带走的也只能是扔掉了,曾经繁华的成都,已经彻底地成为了一座空城。

刘胤的注意力不光是在成都,还一直紧盯着雒城,他很清楚,如果指望关彝的三千人马守住雒城,几乎是不现实的,魏吴的大军加起来有十五万,是关彝人马的五十倍,如此悬殊的对比,除非给关彝装备坦克大炮,否则想要守住雒城,那绝对是痴心妄想。

刘胤唯一的指望就是能多拖住魏吴的军队几天,给成都的撤退赢得一点时间,想在看来,关彝算是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最先抵达雒县城下的,是东吴的军队。

陆抗对成都是志在必得,吴主孙休派来援军之后,陆抗立刻就完成了涪城的调防,将此次吴主派来的三万守备兵安排在了涪城,虽然守备兵的战斗力要比野战兵逊色一点,但他们就是专业守城的,守城方面的经验反倒是比野战兵更丰富一点。

为了以防万一,陆抗又另行安排了一万原守涪城的军队继续留驻,与新来之兵协同配合,共守涪城。

涪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守住涪城,才能让从水路运来的粮草辎重转运到其他地方,陆抗之所以苦心孤诣地经营涪城,就是必须要确保粮道之通畅。否则的话,几万大军在前面攻击,后面的粮草却供应不上来,岂不是要身陷绝境。

安排好守城的事宜,陆抗便将五万精锐部队调出了涪城,到城南与吴主孙休新派来的两万野战军团汇合,准备突袭成都。

就在陆抗点军之际,突然传来了魏军绕道汶山郡进袭成都的消息,众将闻之大骇,陆抗却是冷笑一声,道:“钟会妄图想抢在我们之前拿下成都,端得是好算计,不过世人皆知汶山道艰险难行,既险且长,难度不亚于阴平道,我军走成汉大道,又焉能落到他后面?”

陆抗即刻点兵,从涪城出发,一路长驱直进,直取绵竹。

绵竹的守军听到吴军七万人马大举杀来,自知不敌,弃城而走,陆抗兵不血刃地拿下了绵竹,这无疑更增加了陆抗的信心,不拿下成都誓不罢休。

吴军是长驱而进,为了抢在魏军的前头攻下成都,陆抗几乎是不恤军力,倍道兼程,两天就从绵竹杀到了雒县城下。

事先斥侯侦察的情报是雒县的守军要多于绵竹,而且绵竹的守军撤退之后也全部退到了雒县,现在雒县守军大约有四五千人,守将是汉寿亭侯关彝。

陆抗听到这个消息微微有些愕然,当然不是因为雒县守军增加他让有些担忧,如果这么一点军队就吓倒陆抗的话,那也就真的就太小看陆抗了。陆抗有些惊讶的是,居然在这儿能与关羽的后人一较高下。

关羽虽然是败在东吴的手中并丢掉了性命,但其镇守荆州时候的赫赫威名,还是让江东人为之敬佩,虽然陆抗出身的时候关羽就已经故去了,但陆抗久镇荆州,依然可以感受到关羽在荆州这块地面上,还是受到百姓极大的拥戴和追思。

虽然关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但却永远活在百姓的心中,这多少有些颠覆陆抗一贯的想法,原来不仅仅是成王败寇才显英雄本色,能得到天下万民的口碑相颂,这样的英难,才是真正的英雄。

现在听到关羽之孙关彝在雒城驻守,倒让陆抗有一唔的冲动,虽然此生无缘一睹关公之风采,但能和他的孙子交交手,倒也算是不错的事。

不过这些想法也仅仅是在陆抗的头脑之中一闪而过,现在他全部的心思就是如何地拿下雒城,从而打开南进成都的大门。

到达雒城之时,已经是天近黄昏,陆抗并没有下令扎营安寨,而是率军在夕阳下列阵,准备发起进攻。

“今晚在雒县城内宿营,也是不错的一个选择。”陆抗踌躇满志地微笑着。

第264章战雒城(中)

关彝在城上早已是严阵以待,接纳了绵竹的败兵之后,自己带来的兵马和原来雒城为数不多的守军,所有的军队整合到一处,竟也有小五千之众。雒城是拱卫成都的最后一座要隘,也是广汉郡的治所所在,不过听闻魏吴大军来袭,城里的百姓早就逃难去了,诺大的城池空空荡荡。

不过这动摇不了关彝的信心,几十年来,他一直享受着祖辈父辈的余荫,过着悠闲的君侯生活,但他身上的血性,却未曾磨灭,国难之际,他挺身而出,就是要告诉世人,关羽的子孙,绝不是苟且偷生的孬种。

夕阳的余晖之下,在地平线上,出现了无数的旌旗,激荡而起的尘烟直冲云霄,隆隆的鼓声和阵阵的喊杀声由远及近,带着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守城的蜀军的神色顿时凝重了起来,个别的士兵面露出畏惧之色,敌人也委实过于势大,如此力量悬殊的交战,任何人心中也没底。

关彝紧握着青龙偃月刀,尽管这把刀只不过是一件复制品,关羽败走麦城之后,兵败身死,青龙偃月刀也就从此没有下落,后来关兴依照原样打造了一把,重量也由原来的八十二斤减为了四十九斤,但在关彝的心中,它依然是沉甸甸的,它代表着关家曾经的荣耀和辉煌,关彝今天也要以生命来捍卫这个荣耀。

“儿郎们,汉室倾危,贼兵临近,今天就是我们誓死而战,为国尽忠之日,你们——怕死吗?”关彝沉声喝问道。

“不怕!不怕!不怕……”最先回答的是关家私兵部曲,一个个挺着胸膛,用洪亮的声音回答着,斗志旺盛,群情激昂。

在这些私兵精神的感召之下,其他蜀兵的情绪也被调动了起来,整个守军的精神面貌涣然一新。

关彝目光冷峻,沉声道:“好,今天站在这里的,全是真正的汉家儿郎,就让我们狠狠地教训下这些无廉无耻背信弃的吴狗,尽忠报国,誓死而战!“

“尽忠报国,誓死而战!”所有蜀兵齐声高呼,热血沸腾。

城下的吴军已经摆出了进攻的阵式,留平当先一骑,直冲至城下,高声地喝道:“呔!城上的蜀兵听好,我大吴军队禀承仁义之师,不忍见生灵涂炭,尔等若识时务,快快献城而降,某定然保尔等性命无忧,官禄依旧!”

关彝冷笑一声,道:“无信无义之辈,也敢妄称仁义之师?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某乃汉寿亭侯关彝是也,宁死也绝不降吴狗!来人,放箭!”

还没等留平再出声,城上已经是乱箭如飞,留平气得暴跳如雷,一面拨打着雕翎,一面怒气冲冲地道:“敬酒不吃不罚酒,少顷某打破城池之时,必定是鸡犬不留!”

关彝冷笑道:“果然是狗急跳墙,图穷匕见,有什么招数只管使出来吧,关爷在此恭候多时了,想要拿城,拿出你们的本事来就行了。”

留平愤愤然地退出一箭之地,下令先登营立刻开始攻城。

吴军如潮水一般地涌了上去,对雒城的城墙发起了猛烈的攻势,从城上向下望去,吴军恰如蚁聚蝗附,密密麻麻,人头攒动。

关彝到达雒城也有些时日了,为了应对魏吴两国的来袭,关彝还是做了充分的准备,面对吴兵的蚁附攻势,关彝沉着应战,一时之间,城上箭矢如雨,木石俱发,给了妄图一鼓作气拿下雒城的吴军一个迎头痛击。

守城的蜀军众志成城,虽然城下的吴军数倍于己,但蜀军将士无一人肯退缩,誓死坚守着城墙,与顺着云梯攀爬上来的吴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吴军的攻势相当地猛烈,留平在阵后亲自督战,前一波攻城的吴军从城墙上掉落了下来,后面的吴军更加无畏地向着城墙发起了攻击,整个城下,很快地就已经躺满了吴军士兵的尸体。

留平急得是暴跳如雷,今日他主动地向陆抗请缨出战,就是想拿下雒城,拨个头功,在他看来,区区四五千的守军基本上和绵竹的守军没啥两样,东吴的大军只要发起一次全面的进攻,就足以摧垮守军的意志。毕竟东吴方面拥有着十几倍于对手的兵力,一个小小的雒城,还不是轻而易举?

但他显然是低估了关彝的决心,虽然兵力上处于绝对的劣势,但蜀军的士气却出乎意料的高涨,和锦竹的守军望风而逃不同,关彝肯定是抱了必死的决心来守雒城的,显然雒城变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不过留平显然不信邪,他不相信凭着绝对的优势兵力,还打不下一个小小的雒城。第一波的进攻受阻之后,留平立刻挥军而进,发起了又一波迅猛的攻势,投入兵力更多,攻击的范围更宽,为了达成在天黑之前拿下雒城的计划,留平是不计代价地发起狂攻。

雒城的防守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关彝不顾自身安危,亲冒箭矢,站在城墙的第一线上进行抗敌。有关彝的感召,蜀军上下一心,誓死而战,挡住了吴军一波接一波的狂攻。

天黑的时候,留平只能是灰头土脸地去见陆抗,道:“大都督,这个关彝跟疯了一般,寸步不让,我军接连攻了一个时辰,伤亡惨重,也没有能拿下雒城。”

留平是满脸的愧色,请命攻城之时,留平是信誓旦旦地向陆抗保证,天黑之前,一定会拿下雒城,但现实无疑狠狠地打了留平一记响亮的耳光,不但寸功未立反而是损兵折将,这让留平是颜面尽失。

陆抗倒是没有责罚他的意思,夜宿雒城也不过是陆抗的一个想法罢了,雒城守军的顽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陆抗呵呵一笑道:“不愧是名将关羽之后,倒也颇有乃祖父之风。”

“大都督,是否暂且安营,明日再攻雒城?”留平小心翼翼地问道。

陆抗坚毅地道:“不,挑灯夜战,连夜攻城!”

第265章战雒城(下)

万千的火把点燃了,照得雒城上下如同是白昼一般。陆抗亲自站在一箭之地外督战,燃烧的火把映得他白净的脸庞一片通红。

夜间攻城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陆抗现在别无选择,虽然说吴军走的是成汉大道,路程和速度都要比魏军快上一些,但钟会动身出发却要比吴军早上一日,现在双方各走一条路,就是要拼谁抢在前面到达成都,先入成都的必定可以占据主动。

陆抗估计现在钟会肯定会不恤体力,倍道兼程而行,所以陆抗必须尽快地拿下雒城,打通前往成都的道路,这有这样,吴军才有希望抢在魏军之前到达成都。

为了能火速地攻下雒城,陆抗还动用了二十多辆中型投石车。虽然和上百人牵拉的重型投石车相比,东吴的中型投石车只需要二三十人牵拉,威力要比重型投石车弱一起,但也可以发射重达三十斤的石弹,有效射程可达五百步以上。先前在涪城之战,陆抗就运用过投石车对付魏军的多弓床弩,此次南下,陆抗更是将投石车全部带上。

原本在陆抗的计划中,攻打雒城这些小城完全用不着动用这些大杀器,它们真正的用途的应该是是用来对付坚固的成都城墙的,但关彝的顽强让吴军速战速决的希望给落空了,为了不耽搁时间,陆抗也就早早地排出了投石车,企图利用投石车的轰击,将雒城的城墙给轰出一个口子来。

早期的投石车,所投的石块都是就地取材大小不一的,但随着投石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中,刘晔改进了投石车,使其成为攻城守城的利器。在使用之中,诸国都发现了使用球形的石弹更容易提高命中的精确度,所以都不遗余力地在石弹在花费大力气。

投石车的石弹一般都选用石质比较坚硬的石头,比如花岗石和玄武石,这种石头质地坚硬,制成石弹之后可以反复地使用。石弹需要石匠把原石雕刻成大小一致的球型,而且还得需要长途运输,所以说每一颗石弹都很珍贵,吴军通过水路,将石弹从江东长途运到蜀中,也的确是花费了很大的力气。

投石车被推进到了距离城墙五百步的地方,一字排开,一枚枚石弹呼啸着向雒城的城墙砸去。攻城作战之中,投石车是无需准度的,但要求的是最大力度,五百步的距离正是这型号的投石车的最佳射程,石弹命中城墙后的威力最大。

雒城的城墙也是夯土墙,人头大小般的石弹命中墙体之后,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尘土飞扬,整个墙体都可以感受到明显的晃动。一轮石弹攻击之下,墙体明显地出现毁损。

守城的蜀军是大吃一惊,没想到吴军竟然会拥有投石车这样的攻城利器,原本就占据着明显的兵力优势,现在更是祭出了投石车,蜀军最大的倚仗就是城墙,现在城墙在投石车的攻击之下,已经被得脆弱不堪,原本鼓起来的士气此刻便有些松懈。

“吴军有投石车,雒城肯定是守不住的,君侯不如先撤吧。”手下的军校或有劝说关彝的。

关彝冷沉地喝道:“胡扯,投石车有什么了不起,本侯既然说过誓死不退,就要与雒城共存亡!去,准备几百条沙袋,如果城墙垮了,也要给我拿沙袋堵住。

在投石车的轮番攻击之下,夯土城墙终于有一段是轰然倒塌。

看到出现了缺口,陆抗立刻下令投石车停止攻击,命令张咸率步兵立刻发起攻击,抢夺这个缺口。只要能控制住这个缺口,攻破雒城就是轻而易举。

与此同时,关彝也率关家私兵向这个缺口扑了过去,关彝同样明白守住这个缺口的重要性,所以他才在第一时间率战斗力最为强悍的关家私兵去堵缺口,同时下令辅兵将那几百条沙袋火速地运住缺口处。

关彝动作如风,不过张咸的速度也不慢,他刚刚抵达缺口的位置之时,张咸已经带兵蜂拥地扑了上来,双方狭路相逢,没有一丝一毫的迟疑,立刻是卷入了肉搏战中。

缺口大约有五六丈宽,由于是从半中间倒塌的,至少也就形成数尺之高的土台,而且倒塌之后的砖石瓦砾散乱一地,做为一个交战的场地,显然不是理想的。

可现在谁也顾不上清理,吴兵士卒踏着瓦砾,猛烈地向缺口位置冲去。

关彝手持大刀,冲在了最前列,地势不平,他也无法骑马,只得步战,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吴兵,关彝是暴喝一声,大刀在身前舞得如雪片一般,连劈带砍,血肉横飞,冲在最前面的吴兵被关彝是斩杀无数。

吴兵见关彝竟然是如此的悍勇,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不禁是心生畏惧。张咸大怒,立刻挺矛而上,与关彝战在一处。

虽然吴军投入进攻的人数比蜀军要强出几倍,但在这个狭隘的空间之内,吴军的人数优势反而是施展不开,关彝挥舞大刀,越战越勇,张咸与之交战了盏茶工夫,不竟是心生怯意,稍稍后退,指挥兵士向前冲锋,妄图以人多的优势拖垮关彝。

关彝一无惧色,坚守阵地,一步也不曾后退,关家私军更是拼死奋力,血战不退,整个的城墙缺口处尸枕相籍,几乎能把缺口给铺平了。

陆抗也没有想到关彝竟然打得如此顽强,身先士卒,悍不畏死,眼看着城墙出现缺口,却始终也未能拿下来。陆抗下令一面继续向缺口位置源源不断地派出兵卒,一面着令吴军向雒城发起全面的进攻。

战斗进行的空前惨烈,虽然是在夜间,吴军投入的兵力一点也不比白天少,为了尽快地拿下雒城,吴军的进攻几乎是不惜代价的,无数架的云梯向雒城城头靠拢过去,缺口处更是层出不穷的兵卒攻了过去。

整个雒城的形势是芨芨可危。

第266章从涪城撕逼到雒城

关彝浑身浴血,千百次地挥刀砍杀,他的体力也是消耗地很快,不过关彝的信念十分地坚定,誓死也不肯退后半步。

有关彝在前面顶着,后面的辅兵便可以有机会用沙袋来填堵缺口,数百条的沙袋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很快地就形成了一道一人多高的沙袋墙。

“君侯,快撤到墙里来!”负责堵缺口的一个都伯高声地对关彝道,如果沙袋墙垒的再高,关彝恐怕都不好回来了。

关彝在前面血战到底,就是为了给堵上缺口赢得时间,现在大功告成,他也不敢再恋战,立刻翻身后撤,飞身滚落到沙袋墙后,而与他一同出战的数百关家私兵,却是无一生还,全部战死于城墙下。

吴兵追了上来,被一通乱箭给射了回去。

在蜀兵齐心协力地合作之下,用沙袋垒起来的城墙也有两丈左右的高度了,雒城暂时算是渡过了一次危机。

“大都督,是否再用投石车轰击一下城墙?”吃惯了甜头的留平又复建议道。

陆抗看着东方露出的鱼肚白,轻轻地摇了摇头,他明白一鼓作气的道理,再而衰,三而竭,方才出现一个最大的机会,但吴军没有能够把握住,机会一逝,吴军的士气明显地为之一挫。原本吴军已是赶了一天的路,天黑之前才抵达的雒城,抵达之后也没有进行休整便立刻投入了攻城作战,再经过一夜折腾,吴军已经是疲惫至极,毕竟他们都是血肉之躯,并不是精钢打造的,连续的行军作战,全凭一股子精气神在支撑着,久攻不下之后,士气低迷也是正常不过之事。

“传令诸军,休息两个时辰,再行攻城!”陆抗沉声下令道。

吴军如退潮一般而去,关彝才发现自己的双臂如灌满铅般抬都抬不起来了,浑身上下十几处的伤口火辣辣地痛,鲜血把征衣都染透了。不过能抗得住吴军如此猛烈的攻势,关彝也已经相当地满意了。

关彝下令兵士们抓住战场上的间隙休息一下,吃些干粮喝点水,补充和恢复体力,他很清楚,吴军的退却是暂时的,接下来的战斗,只会比昨夜更加地残酷。

吴军的军营升起了袅袅的炊烟,飘荡着伙食的香味,疲惫不堪的吴军狼吞虎咽地吞食着饭菜,根本无瑕顾及今天的饭菜是否可口,能填饱肚子就是他们最大的奢望,许多士兵饭碗一扔,倒头便睡,估计差不多都累垮了。

陆抗倒是一付精力充沛的样子,一夜未曾合眼,也没有显得有多疲惫,他的目光落在了案上的军事地图上面,如果魏军一切进展顺利的话,现在也应该到达灌县了,也不知他们将遭到怎样的抵抗,但可以预见到钟会必定能突破蜀军的防御,向成都挺进,所以陆抗可不能落到魏军的后面,而想抢先一步到达成都,就务必于今日之内拿下雒城。

虽然说陆抗对拿下雒城是信心十足,但这不是消耗战而是攻坚战,而且是必须尽快拿下的攻坚战,胜负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此次东吴能在益州摘到几个桃子,所以陆抗还是相当慎重的。

吴军全休将士在吃饭睡觉的时候,陆抗已经谋划着下一阶段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