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虽远必诛-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胡告诉汉使,自己也准备前去中国,觐见大汉天子。

赵胡对汉帝国的态度,使一些老臣很不舒服,纷纷劝谏:“汉帝国兴兵诛杀骆郢,这件事不仅不能高兴,反倒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如果汉帝国攻占闽越,那么南越国就危 3ǔωω。cōm险了。先王(指赵佗)曾经说过,咱们虽然名义上臣服于汉帝国,但是在主权上则是独立的,更重要的是,不可以因为汉国使节的花言巧语,就贸然前往汉帝国觐见天子,否则的话只怕是有去无回,南越国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了。”

这一番话说得赵胡如梦初醒,就上书汉政府,假装生病,拒绝前往汉帝国,与汉帝国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南越国的太子赵婴齐到了长安,担任武帝刘彻的侍卫官。长安城的繁华,雄伟的皇宫、栉比的楼宇,如花似玉的美女,都令赵婴齐为之心驰神往。

赵婴齐在长安结识了一个美丽的女人,姓樛,史不载其名。

樛是邯郸人,她曾有一个情人,叫安国少季,两人有过一段美丽的恋情。但赵婴齐卷了进来,爱上了樛。樛发现赵婴齐不仅是一名帅气的年轻军官,而且还是南越国的太子,于是心生爱慕之心,经过一番痛苦的心内诀择,她最终选择赵婴齐。这使樛的身份成为南越国的太子妃,樛为赵婴齐生了一个儿子:赵兴。

赵婴齐在长安呆了十余年,直到父亲赵胡病逝。他是南越国的太子,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所以就上书武帝刘彻,请求返回南越。刘彻同意赵婴齐返回南越国,继任国王,樛也名正言顺成为南越国的王后,她的儿子赵兴成为太子。

赵婴齐任南越国王期间,仍然与汉帝国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不肯听命于汉帝国。坐了几年的王位,不想染上重病,竟然英年早逝。管理国家的重任,落在太子赵兴与樛王后这对孤儿寡母身上。

赵兴虽然当上了国王,但是他尚年幼,樛太后又是一个不谙权术的女人。大权落入三朝宰相吕嘉的手中。

因为樛太后是中国人,武帝刘彻想借此机会,将南越国从汉帝国的藩国,变为汉帝国的封国。藩国虽然臣服于中国,但主权是独立的,封国则是属于汉帝国政府的管辖。因为南越王赵兴年龄尚小,樛太后名义上是南越国的最高统治者。要说服樛太后将南越由藩国变为封国,这需要有合适的人选,谁最合适呢?当然是樛太后早年热恋的情人安国少季。

安国少季被任命为出使南越的使节,陪同前往的,还有勇士魏臣和以辩才闻名的终军。

终军是一位少年英杰,当时二十出头,他很年轻时,因为辩才与文章都非常出色,入选博士弟子,他就从家乡济南出发,步行前往长安,途经函谷关时,关吏给了他一条帛带,终军问说:“这是干什么用?”关吏回答说:“这是以后你出关时要用的凭证”,终军听完后将帛带一扔,说“大丈夫西游,倘若没有建立功业,绝不东还!”后来果真年纪轻轻,便被武帝擢升为谏大夫。

这次出使南越,是终军毛遂自荐,他对武帝说:“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刘彻被他的万丈豪情所感动,准许他随同安国少季出使南越。终军是古代少年励志的楷模,“请缨”一词的由来,便是出自终军的典故。

然而,此次出使南越所面临的凶险,远远超出终军的意料。

已经孀居多年的樛太后,见到老情人安国少季时,她忘了自己是南越国太后的身份,她想起了与安国少季曾经度过的美妙难忘的日子。时光催人老,但是为什么心还在驿动,还在追求,还在向往甜蜜的爱情?

旧情复燃,挡都挡不住!

挡不住的不仅是樛太后,还有安国少季。在太后的安排下,安国少季屡屡出入宫禁,与樛太后重温旧日之好,作一对戏水鸳鸯,好不快活。

樛太后眼中对安国少季的款款深情,并没有逃过南越大臣们的眼睛;宫禁传出的丑闻,也充斥大臣们之耳。大家私论纷纷,认为樛太后作为南越国母,与一位汉国使者如此暧昧,实在有损国体。

樛太后也意识到南越大臣们的不满情绪正悄悄地滋长,一股反对的势力正在暗中窥视,如同一只潜伏着的狼,正伺机反扑。樛太后油然而生一种无力感,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控制南越的局势,政变随时会爆发!

樛太后决定要力排众议,归附中国,使南越成为中国的封国,只有这样,她才能借助中国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当然樛太后可能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理由,只有成为中国的封国,她才能名正言顺地把安国少季留在身边,否则出使的任务一旦完成,安国少季必定要离开南越,回国复命。

樛太后上书武帝刘彻,请求以封国的身份归附中国。

南越国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反对的声浪此起彼伏。

宰相吕嘉成为反对派的轴心。吕嘉三朝为相,家族成员中,有七十多人在国内各机要部门担任要职,势力极其庞大。

必须要除掉吕嘉!搬掉这块绊脚石,一切就好办了。但是这块石头太大了,怎么搬掉?樛太后手头上没有誓死效忠的军队,她所能凭借的,就是安国少季和他的汉使团。

这是考验汉使团决断力的时候了。魏臣有万夫不挡之勇,终军少年英雄,充满建功立业的激情;作为正使的安国少季,为了老情人,豁出去了。

一场鸿门宴紧锣密鼓地上演了。

吕嘉深知来者不善,但是王太后所设下的宫廷宴会,不能不去。怎么办?吕嘉来回踱步,拿不定主意。吕嘉的弟弟是一介武夫,见大哥象热锅上的蚂蚁来回乱窜,便问道:“大哥所虑何事?”

吕嘉叹了一口气说:“当年项王欲算计刘邦,便在鸿门摆下酒宴,名为款待,实则杀机四伏。我担心今天这又是一出鸿门宴啊。”吕弟一听,心中“噌”冒出一窝火,骂道:“他奶奶的,干脆我们率兵冲进宫中,杀它个鸡犬不留。”

吕嘉摇摇头说:“现在还不是时候,太后的意图,我也只是猜测罢了。你速率领精锐卫队,以保卫王宫为由,驻扎在宫门之外。我进宫赴宴,倘若太后真要在宫中动手,你便带卫队冲进宫中,拼他个鱼死网破。”

酒宴开张了。饮酒过半,樛太后对吕嘉说:“南越归附中国,是利国利民之事,宰相你为什么总是百般阻挠呢?”吕嘉怕争议起来,惹怒了汉使团,干脆就默不作声,只顾饮酒。

樛太后转头看了安国少季一眼,眼神中传递了一个信息:“该轮到你动手了!”

事前信誓旦旦要豁出去的安国少季,掩饰不住心头的紧张,吕嘉手握重兵的弟弟,现在就在宫外虎视眈眈,他的脑海里出现一幕场景:南越国的军队杀进宫中,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他与樛太后被乱刀洞穿,倒在血泊之中,鲜血直流到宫门外的台阶。

魏臣与终军看到安国少季持着酒杯的手在颤抖,心中十分焦急,他们两人都怀揣利刃,只等着安国少季下命令。

时间,在一点一滴地过去。安国少季仍然未能下定决心。

吕嘉看出安国少季的心思了,必须马上走,迟则生变。他起身,向樛太后告辞说:“老臣不胜酒量,恐饮醉失态,容老臣先告退。”说罢便向大门走去。

樛太后见安国少季迟疑不决,心中大为焦虑,见吕嘉就要走出宫门,情急之下,离座操起一把矛,准备自己动手。国王赵兴见母亲操矛,心中一惊,慌忙上前拉住樛太后。

吕嘉大惊失色,也顾不上仪态了,撒腿便跑,一溜烟跑出宫外,躲进弟弟的兵营中。

这次除掉吕嘉计划的流产,使樛太后大为恼怒,连骂安国少季是个草包,好几天不召见情人。

经过这次事件,樛太后与宰相吕嘉的矛盾白热化了。吕嘉躲在弟弟的兵营中,不敢回家,向朝廷请了病假,拒绝上朝,并且秘密联络朝中大臣,坐观事态的发展。樛太后虽然想要除掉吕嘉,但再也没有下手的机会,双方僵持了几个月,谁都没有进一步的行动。

武帝刘彻了解事件的经过后,认为安国少季这个人缺少魄力,只要中国对南越略为施加压力,一定会迫使吕嘉就范的。得派一支特遣部队到南越,进行武装威慑,刘彻派庄参指挥这支二千人的特遣部队。

庄参不干!他对武帝说:“这支小部队去干啥啊?如果是和平使命,几个人就足够了,如果是战争使命,二千人能顶啥用?”坚决拒绝受命。刘彻一怒之下,把他免职了。

勇士韩千秋自告奋勇,夸下海口说:“区区的南越国,只是宰相吕嘉一人在捣乱,我只需三百名勇士,就可以将吕嘉的人头带回长安。”

刘彻很欣赏这种敢于任事的人,便任命韩千秋为特遣部队指挥,樛太后的弟弟樛乐为副指挥,率领两千人的部队,进入南越国境内。

此时正是春季,往年是春风明媚,如今却是一片肃杀之气。

中国特遣队南下的速度快,吕嘉的反应速度更快。

吕嘉向全国发布通告:“国王年少,太后乃是中国人,与中国使者秽乱春宫,企图以先王的土地,献媚于中国,到时我南越的百姓,将被全部贩卖为中国人的奴仆。吕嘉身为三朝宰相,不忍心看到先王之业毁于妇人之手,特起兵除奸,以保赵氏之社稷。”

国内兵权,全操之于吕氏兄弟之手。吕嘉派他弟弟速发兵攻打王宫。

王宫的少量的卫队,岂是大军的对手。

叛军很快便攻入宫中,樛太后怒斥叛军:“国王在此,你们竟敢犯上作乱。”叛军们哈哈大笑说:“你们还是到阴间去继续当太后与国王吧。”手起刀落,可怜一位绝色的女子,美丽的头颅与身体分离,血喷如柱。赵兴早已吓得两股战战,叛军们一阵乱刀,便倒在血泊之中,魂随母亲而去。

杀死樛太后与国王后,叛军们又杀向汉使馆,安国少季转身便跑,被后面追上的叛军往背后就是一刀,当场绝命,唉,不知去了那边之后,樛太后可还会等着他相会?勇士魏臣与终军负隅死抗,然而终究寡不敌众,血溅使馆,魂归中国了。终军死时,年仅二十出头,这位豪情四射、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并没实现他“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的豪言壮语,但他的少年豪迈,正是少年中国的精神写照。

吕嘉政变成功,控制了王宫,并另立赵兴的异母弟弟赵建德为南越国王。

中国特遣部队得知南越国政变的消息。樛太后的弟弟、特遣部队副指挥樛乐得知姐姐遇害的消息后,悲痛欲绝,请求韩千秋急速进军,欲为姐姐报仇。

韩千秋也是立功心切,连续攻下南越国的几座城邑。

吕嘉得知中国特遣部队只有二千人,故意诱敌深入,命令前线军队后撤。韩千秋率军一路无阻,直逼南越国的都城番禺。

韩千秋虽然勇猛过人,但一来心思不够缜密,二来过于轻敌,当特遣部队行进到距离番禺只有四十里处时,突然鼓声四起,杀声震天,韩千秋这才发觉,已中了南越军队的埋伏!吕嘉在此布下重兵,等侯多时了。

二千人的汉军被数万名南越军队围困,地形不熟,外无援兵,最后只有一个结局:全军覆没。韩千秋与樛乐都力战而死,二千人无一生还!

三月四日,远在长安的武帝刘彻得知南越政变与韩千秋全军覆没的消息,他怔了半天没说出话,脸色凝滞,可怕得惊人。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四月,刘彻大赦天下,将囚犯编入南征队伍。

一场规模空前的南征即将展开,这一战,刘彻势在必得!

【二、四路水军深入南方】

短短的五个月时间,以大赦的囚犯为主力的南征军团组建完成。

在这段时间里,汉军总参谋部日夜研究南征作战计划。动用陆军翻越南岭,势必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吕后七年时周灶将军率军南征,受困于崇山峻岭与莽莽丛林,湿热瘴气以及毒虫猛兽,使汉军非战斗伤亡极多,所以翻越南岭作战,是最差劲的选择。必须要采用秦帝国经略南岭的方法,避开丛林地带,顺着水路发动攻击。

此时,南越国一些亲汉派的将领,由于受到吕嘉的排挤,纷纷北上向中国投诚,这些人的到来,为汉军制订具体的作战方案,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汉代的地理学知识相当丰富,已经掌握了庞大的珠江水系的支流分布情况,正是这些地理知识储备,为南征制定了一个极为卓越的计划。

南越国的都城在番禺(现在广州)临珠江出海口,沿珠江三大支流西江、东江、北江均可以到达番禺城内,这是帝国组建水军南征的基础。南征目标十分明确,只要端掉南越的都城番禺,庞大的南越国就瓦解了。

具体的行军方案是,帝国水军分四路出发:

第一路由伏波将军路博德指挥,从桂阳(广东连县)出发,顺着湟水(连江,北江的支流)南下,进入北江,然后顺流而下,直抵番禺。路博德追随霍去病参加过漠北战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将领。

第二路由楼船将军杨仆指挥,从豫章(江西南昌)出发,顺浈水(也是北江的支流)南下,入北江,进逼番禺。

第三路由两位南越的降将指挥,分别是戈船将军严与下濑将军甲,从零陵出发,沿湘江支流溯流而上,再经灵渠进入漓江,漓江是桂江的支流,顺桂江南下,到达苍梧,桂江在此汇入西江,继续沿西江东进,最后抵达番禺。这条路线,便是当年秦帝国经略岭南的主要通道,再度利用了秦帝国所修建的不朽的水利工程:灵渠,使得船只可以直接从湘江水系进入珠江水系,古代中国的智慧,让今人还不禁油然而生惊叹。

第四路由南越降将遣指挥,率巴、蜀两郡的囚犯以及部分夜郎国的军队,从牂牁江(贵州六盘水附近)出发,经盘江,下西江,然后东进番禺。

帝国的战争效率奇高无比,短短几个月时间,完成了征兵、训练、粮草准备、建造大量船只的工作。

下面再来说说爱国者卜式的故事。在汉匈战争期间,卜式作为民间富豪,为国家捐赠大量的家产,武帝刘彻号召全国人民向卜式学习,并授予卜式官职。在南征战役即将发起时,卜式正担任封国齐国的宰相,他慨然上书武帝,请求准许他带领自己的儿子,以及齐国的英雄好汉,参加南越战争,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卜式是伟大的时代产生的伟大的爱国者。他的上书感动了武帝,武帝刘彻再度布告天下,号召全国百姓学习卜式的精神,并授予卜式“关内侯”。刘彻希望借此有更多的侯爵以及高级官员能自告奋勇,出征南越,激发全国的尚武精神。但是没想到全国被封为侯爵的高级官员中,居然没有一个人响应号召。刘彻极其失望,正好朝庭要祭宗庙,便下令这些侯爵要献金助祭,只要献上的黄金重量不够或成色不足,一律罢免,这一来,居然罢免了一百零六位侯爵的爵位。

秋高气爽。

此时的南方已经过了雨季,正是展开军事行动的最好时机。

南征军团四路出击,总兵力在十万人以上,全部走水路,大举南下。

楼船将军杨仆意气纷发,因为他的兵团,是此次南征的王牌,由精锐的正规军组建,战斗力远在其他兵团之上。所以杨仆心中好不得意,想着:我不打前锋,谁来打?一路沿江而下,到了寻陿(广东曲江县),终于发现南越的城堡,心中一喜,率船登陆,猛攻寻陿,南越守军抵抗不住,纷纷逃窜,杨仆首战告捷。

一路沿江而下,均没有南越的主力。南越国虽然土地不小,但人口不多,地广人稀,宰相吕嘉听说汉军南征,只知道躲在番禺城内,准备据城固守。

杨仆大军到了离番禺二十里处时,有一处石门要塞,南越军队企图在此阻滞汉军,但杨仆的精锐兵团一阵冲杀,南越军队便撤到番禺城中。杨仆两战两胜。

与杨仆相比,路博德的运气真是差。一路南下,逃兵不断,到与杨仆兵团会合时,路博德兵团只剩下一千多人,而杨仆兵团有数万人,相比之下,真是怪可怜的。

围攻番禺的战斗打响了。

南越国首相吕嘉也不是个什么将才,南越军队与中国军队相比,熟悉南方的地形、气候,在山地丛林作战方面有优势,可是吕嘉却幻想固守番禺城,这正中汉军下怀,来自……中原的汉军,在攻城战中,经验丰富,并且配备大量的攻城器械。

杨仆兵团从东南方向进攻,路博德兵团则驻扎在西北方向。

杨仆仗着人多势众,对番禺城发动猛烈的进攻,番禺守军拼死抵抗。而路博德手头上没多少人马,这就千把人,要从正面攻破城池是不可能的,所以路博德也不急着进攻,只让士兵们把旌旗插得满山遍野,虚张声势,然后把招降书射进城内,劝守城将士快快投降。

南越守兵心里都明白,这番禺城是守不住了,再说了,有必要有吕嘉卖命吗?樛太后与国王都被杀了,还能效忠谁呢?杨仆在东南面攻打,南越守兵纷纷向西北面逃,向路博德兵团投降。

路博德又让这些投诚的南越将领,带着印绶返回番禺城内,对其他将领进行招降。

杨仆兵团终于击破番禺城的东南城墙,汉军一拥而入,在城内纵火。

南越国宰相吕嘉见大势已去,趁着夜半时分,与新任国王赵建德分乘几艘船,逃离番禺城,准备先到南海去躲一躲。

宰相与国王一逃跑,南越军心顿时瓦解。杨仆兵团攻入城内,番禺守军向西北方向退却,大家边跑边商量:“听说咱们将领投奔路博德将军时,路将军还授予印绶,看来咱们还是去向路将军投降吧。”又有人说:“可不是嘛,我们拼命抵挡杨仆兵团,要是向他们投降,拿不准杨将军把咱们都给杀了。”

最后大家形成共识:向路博德兵团投降。

结果杨仆兵团在前辛辛苦苦打仗,最后好处倒都落入路博德之手。

杨仆气死了,下令在番禺城中,挖开死人的墓穴,将首级砍下来。干什么呢?冒充军功,把这些首级当作是战场上斩获的。

但是杨仆这一气,把首功让给了路博德了,他气晕头了,竟然忘了诛杀吕嘉是第一重要的事,而吕嘉与国王赵建德现在逃向南海,还未抓获呢。

杨仆忘了,但路博德可没忘。就在杨仆忙着挖开死人墓穴时,路博德找来南越被俘的高级官员,问出了吕嘉的去向,马上派军中司马苏弘与南越降将都稽,率几十艘快船,在南海海域进行拉网式搜捕。汉水军的船只在性能上远远优于南越的船只,在航速上占有优势,经过一夜的搜捕,终于在第二天追上了吕嘉与赵建德的逃亡船只。

经过一番海战,苏弘生擒南越王赵建德,都稽生擒南越宰相吕嘉。南越王国至此灭亡,此时距赵佗立国,共计九十三年。

另两支汉军从西往东攻略,还未到番禺,南越国就灭亡了。

南越苍梧王赵光、揭阳令史定、桂林监居翁、将领毕取等都率部就近向汉军投降,南越悉平。

自从秦帝国经略岭南后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南越这片广阔的土地再次进入中国版图。汉帝国将南越分割为九个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范围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越南的北部与中部。

路博德、杨仆、苏弘、都稽四人功劳最大,均受封赏,路博德增加食邑(漠北之战后,路博德已被封为邳离侯),其余三人均受封侯爵。

然而,南方的战事还未结束。

在汉帝国大军南征之际,闽越王国的东越王骆余善自告奋勇,请求出兵协助汉军。武帝刘彻答应他的请求,骆余善就率领八千人马,从海路出发,准备配合杨仆的大军进攻番禺。但是驶行到揭阳之后,骆余善就停止进军了。

骆余善此行的目的,并非真心实意要协助中国军队,而是要观察南越局势的变化是否对自己有利。到了揭阳后,骆余善谎称海上风浪很大,无法行船,就逗留在岸上,秘密派人与南越政府取得联系。

中国军队在南越势如破竹的攻击,使骆余善心中大感震惊,虽然闽越国与南越国的关系也不怎么样,但是唇亡则齿寒,这道理骆余善明白,如果南越国陷落了,那么闽越国在北、西、南三面将被汉帝国所包围,并入中国是迟早的事。骆余善秘密援助南越,不料南越国的吕嘉实在不济,番禺城很快失陷,南越国灭亡。

骆余善首鼠两端、秘密支援南越国的真相浮出水面。

楼船将军杨仆上书武帝刘彻,请求挟灭南越之余威,挥师东向,消灭东越王骆余善。刘彻认为士兵刚刚远距离奔袭南越,人疲马困,没有同意杨仆的请求,只是令杨仆兵团驻扎在豫章与梅岭一带,等侯命令。

其实刘彻对闽越国根本就没有兴趣,也不以为患。

半年过去了,骆余善心里惴惴不安。自从他得知杨仆上书武帝要讨伐闽越时,他便终日紧张兮兮的,最后,他决定铤而走险,先下手为强!

元鼎六年秋季(前111年),东越王骆余善先发制人,任命东越将军驺力为“吞汉将军”,从“吞汉”二字看,骆余善志向不小,可是有没有实力,还得看战场。

汉军根本没有料到东越的军队会发动攻击,猝不及防,损失惨重。东越军队连续攻陷白沙(江西波阳)、武林(江西余干)以及梅岭,驻守三地的三名校尉全部战死。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